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魏亦男 李元宗 +1 位作者 常文保 慈云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介绍了Forster原理,FRET实验技术(包括给体-受体对的选择、标记方法及能量转移效率的测定),及其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免疫分析和核酸杂交分析... 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介绍了Forster原理,FRET实验技术(包括给体-受体对的选择、标记方法及能量转移效率的测定),及其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免疫分析和核酸杂交分析等几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将来的发展作出了一些评价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 能量转移 生物大分子 分析 fret 结构
下载PDF
FRET技术及其在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进军 陈小川 邢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0-984,共5页
简要综述了FRET方法在活细胞生理条件下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在整个细胞生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细胞内各种组分极其复杂 ,因此一些传统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例... 简要综述了FRET方法在活细胞生理条件下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在整个细胞生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细胞内各种组分极其复杂 ,因此一些传统研究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例如酵母双杂交、免疫沉淀等可能会丢失某些重要的信息 ,无法正确地反映在当时活细胞生理条件下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 ,FRET)是近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此项技术的应用 ,为在活细胞生理条件下对蛋白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进行实时的动态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蛋白质 相互作用 活细胞 荧光成像技术
下载PDF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志毅 周涛 +1 位作者 巩伟丽 张德添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0-624,共5页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指两个荧光基团间能量通过偶极-偶极耦合作用以非辐射方式从供体传递给受体的现象,可被用于测定分子间的距离。FRET荧光探针主要有荧光蛋白、有机荧光染料、镧系染料和量子点,近年来有许多新的应用;测试方法上...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指两个荧光基团间能量通过偶极-偶极耦合作用以非辐射方式从供体传递给受体的现象,可被用于测定分子间的距离。FRET荧光探针主要有荧光蛋白、有机荧光染料、镧系染料和量子点,近年来有许多新的应用;测试方法上与时间分辨、单分子检测、荧光寿命和荧光相关光谱等技术联用取得了更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探针 单分子检测 荧光相关光谱
下载PDF
复合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苏红 王小红 +1 位作者 张敏丽 王升启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为了对特定基因进行实时检测,根据荧光能量转移(FRET)原理,设计及合成了一种新的FRET复合探针,该探针由一条长的荧光杂交探针和短的淬灭探针构成,其中荧光探针5'端接一荧光素分子,3'端接一延伸阻断分子磷酸,淬灭探针3'端连... 为了对特定基因进行实时检测,根据荧光能量转移(FRET)原理,设计及合成了一种新的FRET复合探针,该探针由一条长的荧光杂交探针和短的淬灭探针构成,其中荧光探针5'端接一荧光素分子,3'端接一延伸阻断分子磷酸,淬灭探针3'端连接一个淬灭分子对甲基红,淬灭探针与荧光探针5'端互补,无模板时,该探针杂交形成复合探针,无荧光产生,当有模板时,荧光探针与模板杂交,荧光不能被淬灭,产生的荧光与模板量成正比。根据复合探针的反应原理,研究了该探针的FRET性质及影响因素包括淬灭探针及扩增片段长度、荧光探针与淬灭探针的合适比例及镁离子浓度。实验结果显示淬灭探针及扩增片段长度对复合探针的作用有明显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淬灭探针长21个核苷酸,扩增片段长127bp,荧光探针与淬灭探针的合适比例为1∶1,镁离子浓度为3mmol/L,可获得最佳的反应体系;该复合探针合成简单,淬灭彻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特异性,敏感性达102拷贝,并具有较宽的动力学定量范围,可对102~109拷贝范围内的待检样品进行准确的定量。复合探针技术可应用于病毒感染水平、转基因拷贝数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探针 荧光定量PCR 荧光能量转移 fret 特定基因 实时检测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甜 陈庆富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61,共6页
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in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核酸定量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特异性等特点,在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荧光探针类型... 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in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核酸定量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特异性等特点,在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荧光探针类型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fret 荧光探针
下载PDF
不同染料共敏化TiO_2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研究——染料结构相似性与双重促进效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波 吕功煊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以光催化还原水制氢为指标反应系统地考察了若干种染料对TiO2的共敏化作用,研究表明曙红Y(EosinY,EY)和玫瑰红(Rose Bengal,RB)对TiO2的共敏化效果最为显著,而钌染料(Ru(bipy)3Cl2,Ru)分别与EY和RB的共敏化效果则不显著或没有共敏化效应... 以光催化还原水制氢为指标反应系统地考察了若干种染料对TiO2的共敏化作用,研究表明曙红Y(EosinY,EY)和玫瑰红(Rose Bengal,RB)对TiO2的共敏化效果最为显著,而钌染料(Ru(bipy)3Cl2,Ru)分别与EY和RB的共敏化效果则不显著或没有共敏化效应.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对染料共敏化体系的表征结果表明,在EY/RB体系中显著的共敏化效应不仅与染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加有关,而且还与染料分子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有关,这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可有效降低染料激发态由于荧光猝灭导致的能量损失,提高光催化产氢效率.瞬态光电流实验和单色光产氢实验结果也进一步确证了这种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在Ru/EY和Ru/RB体系中,必须加入甲基紫精作为电子中继试剂才能使催化剂具有光催化活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λ≥420 nm),EY/RB共敏化体系的产氢量子效率分别比EY和RB单一染料敏化体系提高了36.3%和2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共敏化 fret 曙红Y 玫瑰红 制氢
原文传递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命科学和超分子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蒋林玲 丁立平 +1 位作者 房喻 胡道道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3-338,共6页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FRET)自发现以来在化学、生物以及其他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性能优异的新的荧光活性能量给体与受体对的不断发现 ,FRET技术还在不断发展 ,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 .本文围绕常用的和近年发展起来的给体 -受体...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FRET)自发现以来在化学、生物以及其他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性能优异的新的荧光活性能量给体与受体对的不断发现 ,FRET技术还在不断发展 ,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 .本文围绕常用的和近年发展起来的给体 -受体对 ,介绍了FRET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和超分子科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展望了FRET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t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生命科学 给体 发现 生物 领域 超分子 光活性 化学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的特性及其在信号转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苑晓玲 从玉文 陈家佩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25-528,共4页
关键词 GFP fret 信号转导 绿色荧光蛋白 特性
下载PDF
Liposomes and lipid disks traverse the BBB and BBTB as intact forms as revealed by two-step F?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imaging 被引量:9
9
作者 Tongcheng Dai Kuan Jiang Weiyue L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 and the blood–brain tumor barrier(BBTB) prevent drug and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from entering the brain. However, ligand-mediated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have significantly enhanc...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 and the blood–brain tumor barrier(BBTB) prevent drug and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from entering the brain. However, ligand-mediated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hav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glioma.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especially the integrity of liposomes and lipid disks while traversing the BBB and BBTB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Fluorophores(DiO, DiI and DiD) were loaded into liposomes and lipid disks to form F?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Using 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as a BBB model, we show that liposomes and disks are present in the cytoplasm as their intact forms and traverse the BBB with a ratio of 0.68‰ and 1.67‰, respectively. Us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as BBTB model, liposomes and disks remained intact and traversed the BBTB with a ratio of 2.31‰and 8.32‰ at 3 h. Ex vivo imag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liposomes and disks could traverse the BBB and BBTB in vivo as intact forms. In conclusion, these observations explain in par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gli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osomes DISKS Intact form BBB BBTB fret
原文传递
缓激肽受体信号转导对心血管疾病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路路 蔡欣 +1 位作者 陈京 白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缓激肽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所介导的信号转导对于维持机体内心血管系统动态平衡和炎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和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缓激肽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所介导的信号转导对于维持机体内心血管系统动态平衡和炎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和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RET)等技术的相继出现,发现缓激肽受体不仅以单体形式存在,还可能以二聚体甚至是高阶寡聚体的形式参与细胞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单体相比,二聚体(或高阶寡聚体)的信号转导和病理功能都产生了相应变化。本文就缓激肽受体及其二聚体所介导的信号途径、生理病理过程及新的研究技术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受体 二聚化 信号传导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罗丹明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金银花中的微量铜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晓梅 叶超 +1 位作者 李臣贵 胡育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8-451,共4页
研究CdTe量子点(供体)和罗丹明B(受体)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金银花中微量铜的新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pH 6.00的Tris-HCl缓冲液中,Cu2+能对能量转移体系中罗丹明B荧光峰强猝灭... 研究CdTe量子点(供体)和罗丹明B(受体)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金银花中微量铜的新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pH 6.00的Tris-HCl缓冲液中,Cu2+能对能量转移体系中罗丹明B荧光峰强猝灭从而测定铜的含量。Cu2+浓度在1.3×10-4~3.1×10-2μg.mL-1范围内与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变化ΔF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6),检测限为4.6×10-5μg.mL-1,RSD为3.5%,平均回收率为103.4%(n=5)。该方法适用于金银花中微量铜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猝灭 金银花
下载PDF
高通量药物筛选生物活性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莉 张海霞 +1 位作者 任德成 杜冠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A variety of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develop 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This review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of bioassay techniques used in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The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characteristics... A variety of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develop 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This review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of bioassay techniques used in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The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these methods were described such as homogeneous time resolved fluorescence,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and scintillation proxim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药物筛选 生物活性分析 TRF FP fret TRET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回纹的审美特征及哲学意蕴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漾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回纹是人类文明史上普遍存在的造型图案,也是中国传统图案中使用极为广泛、最具中国特色的代表性纹样之一。回纹图案对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回纹运用在起兴、构思、构图、烘托主题、营造氛围等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和优势,回纹... 回纹是人类文明史上普遍存在的造型图案,也是中国传统图案中使用极为广泛、最具中国特色的代表性纹样之一。回纹图案对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回纹运用在起兴、构思、构图、烘托主题、营造氛围等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和优势,回纹纹样具有回旋往复、穿插重叠、端庄典雅、瓜瓞绵绵的审美特征,回纹变体太极图则蕴含着生化万物的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图案 回纹 审美特征 阴阳太极
下载PDF
NIR Emission Nanoparticles Based on FRET Composed of AIE Luminogens and NIR Dyes for Two-photon Fluorescence Imaging 被引量:6
14
作者 Lei-Jing Liu Wen Liu +4 位作者 Guang Jia Zhi-Yuan Wu Bin Xu Jun Qian Wen-Jing Tian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01-408,I0007,共9页
Near-infrared(NIR) nanoparticles(NPs) based on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 were prepared by coencapsulation of a re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 molecule, 2-(4-bromophenyl)-3-(4-(4-(diphenylamin... Near-infrared(NIR) nanoparticles(NPs) based on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 were prepared by coencapsulation of a re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 molecule, 2-(4-bromophenyl)-3-(4-(4-(diphenylamino)styryl)phenyl)fumaronitrile(TB), and a commercial NIR fluorescence dye, silicon 2,3-naphthalocyanine bis(trihexylsilyloxide)(NIR775) with an amphiphilic polymer poly(styrene-co-maleic anhydride)(PSMA). The surface of the NPs, PSMA@TB/NIR775, was modified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PEG) to increase the in vivo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NPs. The PSMA@TB/NIR775 NPs showed a strong NIR(780 nm) narrow emission and excellent two-photon absorption property. Moreover, the NPs exhibited good monodispersity, stability, and low cytotoxicity.Under the excitation of a 1040 nm femtosecond(fs) laser, the emission peaks at 680 nm of TB and 780 nm of NIR775 excited by FRET were obtained. We utilized PSMA@TB/NIR775 NPs as fluorescent contrast agents for two-photon excited NIR microscopic imaging, and good NIR imaging effect of mouse brain vasculature was obtained with the imaging depth of about 150 μm. The FRET strategy by coencapsulating AIE molecule and NIR dye will be helpful in preparing more narrow emission NIR probes for deep-tissue biological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 emission AIE fret TWO-PHOTON IMAGING AMPHIPHILIC polymer
原文传递
基于FRET机理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汞离子的识别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海菊 张文珠 +1 位作者 何成 周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0-1036,共7页
基于FRET机理设计合成了一个包含罗丹明6G及香豆素的汞离子荧光探针Rh-6G-coumarin(RC),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能及对汞离子的识别作用。在V(C2H5OH)∶V(H2O)=9∶1溶液中加入汞离子后,575 nm处荧光强度迅速增大,荧光由蓝色变为明亮的红色,同... 基于FRET机理设计合成了一个包含罗丹明6G及香豆素的汞离子荧光探针Rh-6G-coumarin(RC),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能及对汞离子的识别作用。在V(C2H5OH)∶V(H2O)=9∶1溶液中加入汞离子后,575 nm处荧光强度迅速增大,荧光由蓝色变为明亮的红色,同时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溶液中其他金属离子,如Na+、K+、Mg2+、Fe2+、Co2+、Pb2+、Zn2+、Cd2+和Cr3+对汞离子的荧光识别没有太大影响。该探针可在较宽的pH(4~10)范围内识别汞离子。光谱滴定实验表明,汞离子与RC以2∶1的计量比形成了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汞离子 fret 罗丹明6G 香豆素
下载PDF
利用FRET技术在活细胞内观察EGF对PKA作用的时空成像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进军 陈小川 邢达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A, PKA)在细胞生长与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调节Ras信号通路引起的细胞增殖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在活细胞内动态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对PKA的作用,采用一...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A, PKA)在细胞生长与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调节Ras信号通路引起的细胞增殖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在活细胞内动态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对PKA的作用,采用一种可以检测PKA酶活性的报告蛋白(A-kinase activity reporter, AKAR)——这种报告蛋白是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设计的,使其在人类肺癌细胞(ASTC-a-1)中稳定表达。加入EGF刺激因子后,随时间变化的成像分析显示出在活细胞生理条件下被EGF作用的PKA酶活性变化的时空信息。这些资料为EGF作用PKA提供了直接的实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表皮生长因子 EGF 蛋白激酶A PKA 活细胞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基于CdS@ZnS量子点与罗丹明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检测牛奶中土霉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铭泽 廖秀芬 +3 位作者 陶慧林 张庆军 钟福新 易忠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7-1221,共5页
在吐温40存在下的pH 7.6 PBS缓冲溶液中,核壳型量子点CdS@ZnS与染料罗丹明B(RhB)能够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使能量给体CdS@ZnS的荧光猝灭,能量受体RhB的荧光增强.当加入土霉素(OTC)后,发现体系中RhB的荧光发生猝灭,且体系荧... 在吐温40存在下的pH 7.6 PBS缓冲溶液中,核壳型量子点CdS@ZnS与染料罗丹明B(RhB)能够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使能量给体CdS@ZnS的荧光猝灭,能量受体RhB的荧光增强.当加入土霉素(OTC)后,发现体系中RhB的荧光发生猝灭,且体系荧光猝灭的程度与土霉素浓度在4×10-8~ 60×10-8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0,检出限为1.13×10-9 mol/L,以此建立了利用CdS@ZnS-Rh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土霉素的新方法.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应用于牛奶中土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7.5%~ 103.7%,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CdS@ZnS 荧光能量转移 土霉素
下载PDF
DNA纳米传感器荧光成像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邓楚芸 李佳敏 马万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0-224,共5页
把基于量子点的DNA纳米传感器模型应用到ICCD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中,利用量子点的量子产率高、荧光寿命长、激发谱宽而发射谱窄、发射波长可由材料尺寸调谐等特性,以量子点为供体,Cy5(一种小分子荧光染料)为受体,结合ICCD系统的全内反射荧... 把基于量子点的DNA纳米传感器模型应用到ICCD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中,利用量子点的量子产率高、荧光寿命长、激发谱宽而发射谱窄、发射波长可由材料尺寸调谐等特性,以量子点为供体,Cy5(一种小分子荧光染料)为受体,结合ICCD系统的全内反射荧光成像功能、实时成像功能和双通道成像功能,证实了DNA纳米传感器可以在溶液中检测到含30个碱基的单链目标DNA片段。实时拍摄了溶液中链霉亲和素包被的量子点对两头分别连着Cy5和生物素的单链DNA片段(Cy5-ssDNA-Biotin)的捕获过程。并在活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样品中加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量子点和Cy5-ssDNA-Biotin进行实时荧光成像,拍摄到链霉亲和素包被的量子点和Cy5-ssDNA-Biotin进入细胞中并发生FRET的过程,初步表明了DNA纳米传感器在活细胞内进行DNA(或RNA)片段检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D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量子点 DNA纳米传感器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量子点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博纶 姚晓婷 +3 位作者 许晓凯 魏浩鹏 刘应亮 庄健乐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7-839,I0001,共14页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是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连续激发的光致发光材料,具有稳定性好、发射带窄、穿透性强、毒性低等显著特点,已成为当前很多领域乃至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对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优化上转换发光材料...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是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连续激发的光致发光材料,具有稳定性好、发射带窄、穿透性强、毒性低等显著特点,已成为当前很多领域乃至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对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优化上转换发光材料的性能及利用其特性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国内外研究者已逐渐将研究重点从单一材料转向复合材料。结合本课题组在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量子点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上转换发光材料与量子点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和面临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材料 量子点 复合材料 荧光共振能量传递 稀土
原文传递
基于GFP的FRET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炜 曾绍群 +2 位作者 张智红 陈同生 骆清铭 《生命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活体荧光标记,已被用来研究基因表达、分子定位、蛋白质折叠和转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一种无损伤的光学检测方法,能检测到小干纳米的距离变化。将GFP的活体定位标记功能与FRET的高... 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活体荧光标记,已被用来研究基因表达、分子定位、蛋白质折叠和转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一种无损伤的光学检测方法,能检测到小干纳米的距离变化。将GFP的活体定位标记功能与FRET的高分辨率相结合,为活体研究生物分子的功能和命运开创了新的篇章。作者在介绍 GFP和 FRET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基于 GFP的 FRET在蛋白酶活性、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和构象改变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构象 蛋白质相互作用 GFP fret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