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皮石斛茎、叶多糖含量及多糖部位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周桂芬 庞敏霞 +2 位作者 陈素红 吕圭源 颜美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5-802,共8页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铁皮石斛叶资源,该文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HPLC-DAD-ESI-MSn对铁皮石斛茎、叶中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多糖中甘露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及多糖部位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并...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铁皮石斛叶资源,该文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HPLC-DAD-ESI-MSn对铁皮石斛茎、叶中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多糖中甘露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及多糖部位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建立了对照图谱和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茎与叶多糖含量,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各单糖组成比例及单糖含量明显不同。叶中多糖含量约为相应茎中多糖含量的1/3。茎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叶多糖为酸性杂多糖,由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但茎和叶多糖中均以甘露糖组成比例最高。茎中甘露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均比相应叶中高。14个不同种植基地铁皮石斛茎和叶多糖部位指纹图谱相似性较好,相似度均在0.9以上。该文为进一步研究铁皮石斛叶多糖中各单糖连接顺序、连接位置和多糖药理活性及申报铁皮石斛叶新资源提供了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指纹图谱 甘露糖 葡萄糖
原文传递
魔芋甘露聚糖化学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吴万兴 李科友 +4 位作者 张忠良 王照利 丁东宁 靳菊情 李映丽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72,共4页
研究了从陕西花魔芋块茎中分离所得的魔芋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分子组成。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G-75柱层析为一组均一性多糖,气相色谱检测由甘露糖、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781,平均分子量为11×105。经... 研究了从陕西花魔芋块茎中分离所得的魔芋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分子组成。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G-75柱层析为一组均一性多糖,气相色谱检测由甘露糖、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781,平均分子量为11×105。经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魔芋甘露聚醇 甘露醇 葡萄糖 化学结构
下载PDF
党参多糖单糖组成与其对HepG2细胞毒活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培 郑晓萍 +2 位作者 马玉玲 白瑞斌 胡芳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684-2692,共9页
目的探究党参多糖的单糖组成与其对肝癌HepG2细胞毒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6批不同产地的党参样品,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多糖的量、气相色谱法和间羟基联苯法同时测定半乳糖醛酸的量、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法分析单糖种类... 目的探究党参多糖的单糖组成与其对肝癌HepG2细胞毒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6批不同产地的党参样品,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多糖的量、气相色谱法和间羟基联苯法同时测定半乳糖醛酸的量、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法分析单糖种类及量、三甲基硅醚衍生化法测果糖的量,MTT法研究党参多糖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聚类分析法对26批党参样品进行聚类分析,以偏最小二乘法(PLS)探究样品中各单糖种类和量与其对HepG2细胞毒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26批党参多糖样品均显示一定的HepG2细胞毒活性,且以甘肃文县的8号党参多糖的细胞毒活性最强(其抑制率为36.36%)。26批党参多糖中各类单糖的量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党参多糖的单糖种类及量不能作为党参分类的指标。党参多糖的单糖组成与HepG2细胞毒活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半乳糖醛酸、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果糖与HepG2细胞毒活性呈正相关,而甘露糖、木糖和葡萄糖与HepG2细胞毒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党参多糖对HepG2的细胞毒活性与其单糖的种类存在相关性,含有半乳糖醛酸相对较高的党参多糖的细胞毒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多糖 单糖组成 细胞毒活性 半乳糖醛酸 鼠李糖 阿拉伯糖 半乳糖 果糖 甘露糖 木糖 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年限铁皮石斛多糖、甘露糖含量的测定及其它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颜美秋 陈素红 +3 位作者 周桂芬 庞敏霞 陈梅霞 吕圭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8-88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植年限铁皮石斛的多糖及甘露糖含量,并对其正丁醇部位及乙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铁皮石斛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甘露糖的含量,RP-HPLC结合二极管阵... 目的:比较不同种植年限铁皮石斛的多糖及甘露糖含量,并对其正丁醇部位及乙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铁皮石斛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甘露糖的含量,RP-HPLC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法分析铁皮石斛正丁醇部位(360 nm)及乙醚部位(280 nm)分别随不同种植年限的变化情况。结果:铁皮石斛多糖含量随种植年限不同而变化,2年生〉3年生〉4年生,2~4年生铁皮石斛随种植年限增加,多糖含量减少。甘露糖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也呈现与多糖相同的变化趋势。铁皮石斛正丁醇部位中黄酮类成分在360 nm下随种植年限变化有一定的变化,2年生中黄酮类化合物相对极性较小,且较集中。3年生极性分布较广,且含量相对较大。4年生主要分布在极性大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铁皮石斛乙醚部位在280 nm下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色谱图峰强度增加明显。结论:从多糖及甘露糖含量考虑,以2年生铁皮石斛含量最高,宜以两年生为用;而结合酚类及黄酮类成分却与此有所背离,具体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种植年限 多糖 甘露糖 乙醚部位 正丁醇部位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分析不同虫草多糖的单糖组成 被引量:26
5
作者 邓勇 张杰良 +2 位作者 王兰英 赵静 李绍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及产地虫草多糖的单糖组成与比例。方法:采用纤维素薄层板,以乙酸乙酯-吡啶-醋酸-水(7.0∶3.0∶0.2∶1.4)为展开剂分离多糖水解后的单糖组分,苯胺-邻苯二甲酸显色后采用薄层扫描仪于410 nm波长下扫描定量。结果:6个单...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及产地虫草多糖的单糖组成与比例。方法:采用纤维素薄层板,以乙酸乙酯-吡啶-醋酸-水(7.0∶3.0∶0.2∶1.4)为展开剂分离多糖水解后的单糖组分,苯胺-邻苯二甲酸显色后采用薄层扫描仪于410 nm波长下扫描定量。结果:6个单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木糖、核糖和鼠李糖)线性关系良好(r>0.995 7),检测限、定量限分别为0.02~0.10μg和0.08~0.40μg,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RSD分别为3.1%~8.4%、2.3%~6.3%和0.66%~2.4%;平均回收率在94.0%和103.8%之间。不同种类虫草多糖均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其中多数天然虫草及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实体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葡萄糖与半乳糖含量的平均比值分别为5.2∶1和1.9∶1,葡萄糖与甘露糖含量的平均比值分别为16.9∶1和5.9∶1;不同人工发酵虫草菌粉样品中葡萄糖与半乳糖含量的平均比值为0.96∶1,葡萄糖与甘露糖含量的平均比值为2.0∶1;而古尼虫草、凉山虫草、亚香棒虫草、细虫草及蝉花样品中葡萄糖平均含量较低,葡萄糖与半乳糖含量的平均比值为0.31∶1,葡萄糖与甘露糖含量的平均比值为0.81∶1。结论:不同种类虫草多糖其单糖比例存在一定差异,此特征有利于对不同种类虫草质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糖组成 多糖 半乳糖 葡萄糖 甘露糖 木糖 核糖 鼠李糖 虫草 质量控制 薄层色谱
原文传递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多花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 被引量:25
6
作者 何连军 干雅平 +3 位作者 吕伟德 饶君凤 杨菊妹 余家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多花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方法多花黄精多糖经提取后,用硫酸水解,用Carbo Pac PA1色谱柱(250 mm×4 mm,10.0μm)进行分离,采用梯度洗脱,HPAEC-PAD测定多花黄精多糖中单糖... 目的建立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多花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方法多花黄精多糖经提取后,用硫酸水解,用Carbo Pac PA1色谱柱(250 mm×4 mm,10.0μm)进行分离,采用梯度洗脱,HPAEC-PAD测定多花黄精多糖中单糖的组成。结果测得各单糖在1~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检出限为0.015~0.025 mg/L,RSD为1.35%~2.80%,加样回收率为88.36%~111.3%。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多糖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组成。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多花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测定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多糖 鼠李糖 阿拉伯糖 半乳糖 葡萄糖 甘露糖 果糖 阴离子交换色谱 脉冲安培检测
原文传递
以甘露糖作为筛选剂的棉花遗传转化 被引量:20
7
作者 岳建雄 孟钊红 +3 位作者 张炼辉 韩少杰 林亲铁 王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共5页
以pmi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以甘露糖作为筛选剂,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GFP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得到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Westbloting与荧光显微镜检测证明GFP基因得到表达。本文研究讨... 以pmi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以甘露糖作为筛选剂,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GFP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得到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Westbloting与荧光显微镜检测证明GFP基因得到表达。本文研究讨论了甘露糖作为棉花转化细胞的筛选剂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中的应用浓度及方法,即:甘露糖的筛选浓度在30~50g·L 1之间,在愈伤组织诱导初期适当低一点,随着愈伤组织的生长而加大筛选浓度。由于甘露糖不利于再生胚的分化,当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时,要以葡萄糖代替甘露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筛选标记基因 遗传转化 愈伤组织 浓度 分化培养 再生植株 GFP基因 甘露糖 外源基因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不同来源、不同生长年限铁皮石斛多糖的组成和含量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桂芬 吕圭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6-629,共4页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不同种植基地、不同生长年限铁皮石斛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和主要单糖的含量,并根据含量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方法铁皮石斛药材用乙醇脱脂,沸水提取得到的铁皮石斛多糖,用3.0mol·L^-1盐酸水解...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不同种植基地、不同生长年限铁皮石斛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和主要单糖的含量,并根据含量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方法铁皮石斛药材用乙醇脱脂,沸水提取得到的铁皮石斛多糖,用3.0mol·L^-1盐酸水解,水解产物加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衍生化,采用HPLC测定单糖衍生物;并利用SPSS16.0进行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铁皮石斛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不同生长年限、9个种植基地的13批铁皮石斛样品甘露糖的含量范围为19.65%~34.27%,均符合药典标准;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甘露糖含量降低。不同生长年限的铁皮石斛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13批样品按生长年限聚成3类;并建立了判别函数,回判准确率100%。结论铁皮石斛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和主要单糖的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判别铁皮石斛的生长年限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为铁皮石斛的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柱前衍生化 生长年限 甘露糖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滇黄精中多糖的分离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婧 陶爱恩 +3 位作者 杨燕 杨建波 晏仁义 段宝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789-4796,共8页
目的分离纯化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中的均一多糖,并阐释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提醇沉、分级醇沉得滇黄精总多糖(PKS)的50%和70%醇沉部位,再经DEAE-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均... 目的分离纯化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中的均一多糖,并阐释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提醇沉、分级醇沉得滇黄精总多糖(PKS)的50%和70%醇沉部位,再经DEAE-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并利用柱前衍生化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总还原力实验、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从50%和70%醇沉部位分离纯化得到3个均一多糖(PKS-1、PKS-2和PKS-3),其单糖组成均含有D-甘露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阿拉伯糖和L-岩藻糖,其中PKS-1及PKS-3还分别含有D-核糖和L-鼠李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5017.83、266084.76和474799.22;PKS、PKS-1和PKS-2的总还原能力、·OH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PKS>PKS-2>PKS-1。结论从滇黄精50%和70%醇沉部位分离到3个均一多糖,均为含有β构型的吡喃环酸性多糖,其单糖组成相似,PKS、PKS-1和PKS-2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滇黄精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及抗衰老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D-甘露糖 D-半乳糖醛酸 D-葡萄糖醛酸 D-半乳糖 D-阿拉伯糖 L-岩藻糖 理化性质 抗氧化
原文传递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啤酒酵母中甘露糖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谷文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36,共5页
建立了紫外分光法直接测定啤酒酵母中甘露糖含量的方法。在 2 80 nm波长下 ,分别测定甘露糖在 90 % H2 SO4溶液中 ,加或不加 Na Cl-H3BO3,70℃水浴 2 5min条件下的 OD值 ,甘露糖含量与 ΔOD值呈线性相关。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 1 μg/ ml... 建立了紫外分光法直接测定啤酒酵母中甘露糖含量的方法。在 2 80 nm波长下 ,分别测定甘露糖在 90 % H2 SO4溶液中 ,加或不加 Na Cl-H3BO3,70℃水浴 2 5min条件下的 OD值 ,甘露糖含量与 ΔOD值呈线性相关。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 1 μg/ ml,相对标准偏差为2 .2 4 % ,平均回收率为 (1 0 0± 3 .64 ) %。样品测定结果同其他方法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甘露糖 啤酒酵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铁皮石斛饮料中D-甘露糖的含量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兵勋 沈春香 +4 位作者 王增 陈立钻 楼正家 吴人照 夏克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75-277,共3页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饮料中D-甘露糖(D-Man)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分别经乙醇沉淀、盐酸水解和衍生化处理。色谱柱使用Agilent 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20mmol/L乙酸铵-乙腈溶液(80.5:19.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饮料中D-甘露糖(D-Man)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分别经乙醇沉淀、盐酸水解和衍生化处理。色谱柱使用Agilent 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20mmol/L乙酸铵-乙腈溶液(80.5:19.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0nm。结果:样品中西洋参多糖对甘露糖含量测定无干扰;样品中D-甘露糖在7.815~312.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r=0.9997;样品回收率为99.66%,RSD为1.76%(n=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精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多糖组成中D-Man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饮料 D-甘露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整合糖组与代谢组学方法比较蒸制和酒炖熟地黄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晓亚 徐金娣 +3 位作者 许军 邹叶廷 龙芳 李松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1600,共10页
目的对《中国药典》收载的蒸制和酒炖2种炮制法所得熟地黄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整合基于HPLC(C18)-PDA、HPLC(NH2)-ELSD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ELSD的糖组学和基于UPLC-QTOF-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2种熟地黄的糖类组分(多... 目的对《中国药典》收载的蒸制和酒炖2种炮制法所得熟地黄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整合基于HPLC(C18)-PDA、HPLC(NH2)-ELSD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ELSD的糖组学和基于UPLC-QTOF-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2种熟地黄的糖类组分(多糖、寡糖和游离单糖)和非糖小分子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蒸制地黄相比,酒炖地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更宽,较大相对分子质量多糖占比较高。2种熟地黄多糖均由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但其物质的量比稍有不同(2.57∶0.05∶1.00∶0.87∶0.10vs2.07∶0.07∶1.00∶1.05∶0.17)。2种熟地黄均含有寡糖水苏糖、甘露三糖和蜜二糖,但酒炖地黄中水苏糖含量显著高于蒸制地黄(P<0.01)。2种熟地黄均含有游离单糖葡萄糖、果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但酒炖地黄中葡萄糖(P<0.01)、鼠李糖(P<0.05)和甘露糖(P<0.05)含量均显著低于蒸制地黄,而半乳糖含量显著高于蒸制地黄(P<0.05)。2种熟地黄中共筛选到29个差异性非糖小分子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和呋喃醛衍生物。代表性成分定量分析表明,与蒸制地黄相比,酒炖地黄中梓醇、益母草苷和地黄苷D含量较高(P<0.01),密力特苷(P<0.05)和5-羟甲基糠醛(P<0.01)含量较低。结论蒸制和酒炖地黄内在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内在质量差异是否会显著影响其药效仍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蒸制 酒炖 糖组学 代谢组学 HPLC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 UPLC-QTOF-MS/MS 多糖 寡糖 游离单糖 甘露糖 半乳糖醛酸 葡萄糖 半乳糖 阿拉伯糖 水苏糖 甘露三糖 蜜二糖 果糖 鼠李糖 环烯醚萜苷类 苯乙醇苷类 呋喃醛衍生物 梓醇 益母草苷 地黄苷D 密力特苷 5-羟甲基糠醛
原文传递
基于多糖组成和含量的3种基原黄精质量比较和识别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陶爱恩 杜泽飞 +2 位作者 赵飞亚 夏从龙 段宝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67-2473,共7页
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黄精3种基原植物中多糖的组成和含量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柱前衍生化-HPLC(PMP-HPLC)法比较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差异;采用紫外光谱法(UV)测定... 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黄精3种基原植物中多糖的组成和含量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柱前衍生化-HPLC(PMP-HPLC)法比较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差异;采用紫外光谱法(UV)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 3种基原黄精多糖的IR平均光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聚类分析(HCA)分析均可将3种基原的黄精加以区分;PMP-HPLC图谱显示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差异,共有成分为D-甘露糖、D-核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葡萄糖、D-木糖、D-阿拉伯糖和L-岩藻糖;结果表明,所测样品多糖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为黄精类药材的多糖组成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D-甘露糖 D-核糖 L-鼠李糖 D-半乳糖醛酸 D-葡萄糖醛酸 D-半乳糖 D-葡萄糖 D-木糖 D-阿拉伯糖 L-岩藻糖 红外光谱 柱前衍生化 紫外光谱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雨婷 郭赛 +3 位作者 张莉 梁娟 俞年军 周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中有效活性成分石斛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的影响,为铁皮石斛药材的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线、烘干、微波、真空冷冻4种方法干燥铁皮石斛,采用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露糖含量...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中有效活性成分石斛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的影响,为铁皮石斛药材的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线、烘干、微波、真空冷冻4种方法干燥铁皮石斛,采用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露糖含量,分析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多糖及甘露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得到的铁皮石斛中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多糖和甘露糖含量最高,明显优于另外3种干燥样品(P<0.05)。结论真空冷冻干燥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样品中的多糖和甘露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干燥方法 多糖 甘露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白芨多糖分离、纯化、组成及其性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小平 吴东儒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4期86-91,共6页
水提白芨多糖,用甲醇分级沉淀和 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5个组分。B-1,B-2,B-3,B-4,B-5和 BS。经玻璃纤维纸电泳、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琼脂糖4B 凝胶柱层析鉴定,表明 B-1和 B-2两种组分均为单一物质。B-1和 B-2的比旋度均为负值。Dische ... 水提白芨多糖,用甲醇分级沉淀和 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5个组分。B-1,B-2,B-3,B-4,B-5和 BS。经玻璃纤维纸电泳、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琼脂糖4B 凝胶柱层析鉴定,表明 B-1和 B-2两种组分均为单一物质。B-1和 B-2的比旋度均为负值。Dische 法测定麦明,白芨多糖不含糖醛酸。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定分析显示,白芨多糖糖苷键型为β型。纸层析、薄板层析及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白芨多糖由甘露糖和葡萄糖两种单糖组成,相对 Rf 值之比约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多糖 分离 纯化 中草药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测定库拉索芦荟多糖含量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伟 林新华 +2 位作者 黄丽英 陈俊 罗红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0-462,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库拉索芦荟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先醇沉后水提的方法分离提取芦荟多糖 ,以甘露糖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 ,用蒽酮 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 ,检测波长为 6 10nm。结果 :芦荟各部位多糖含量不同 ,凝胶、叶皮和全叶的... 目的 :建立测定库拉索芦荟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先醇沉后水提的方法分离提取芦荟多糖 ,以甘露糖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 ,用蒽酮 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 ,检测波长为 6 10nm。结果 :芦荟各部位多糖含量不同 ,凝胶、叶皮和全叶的多糖含量分别为 0 .95 2 ,1.6 73,0 .992mg·g-1,平均回收率为 99.5 7%。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 多糖 甘露糖 蒽酮-硫酸法
下载PDF
芦荟多糖的分离提取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新华 陈俊 +2 位作者 陈伟 黄丽英 罗红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 从芦荟中分离提取芦荟多糖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方法 采用先醇沉后水提的方法分离提取芦荟多糖 ,以甘露糖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 ,用苯酚 -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 结果 芦荟各部位多糖含量不同 ,凝胶、叶皮和全叶的多糖... 目的 从芦荟中分离提取芦荟多糖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方法 采用先醇沉后水提的方法分离提取芦荟多糖 ,以甘露糖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 ,用苯酚 -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 结果 芦荟各部位多糖含量不同 ,凝胶、叶皮和全叶的多糖含量分别为 0 .997,1.6 6 ,1.0 8m g/ g。 结论 该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多糖类 甘露糖 分光光度法 植物提取物
下载PDF
铁皮石斛与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伪品含糖量的测定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郑珊娇 吕圭源 +2 位作者 陈素红 颜美秋 周桂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铁皮石斛及常见伪品中多糖和甘露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斛中甘露糖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分析表明,各个不同的石斛药材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多糖含量最高的是齿瓣... 目的:分析比较铁皮石斛及常见伪品中多糖和甘露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斛中甘露糖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分析表明,各个不同的石斛药材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多糖含量最高的是齿瓣石斛,含量为44.43%;其次是报春石斛,含量为41.08%;含量最低的为细茎石斛,含量20.23%。甘露糖含量中,钩状石斛居首位,含量为34.17%;其次是齿瓣石斛,含量为32.96%;含量最低的为细茎石斛,含量为17.60%。结论:不同来源的铁皮石斛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均能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因此,传统以多糖和甘露糖为指标评价石斛质量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甘露糖 HPLC
下载PDF
魔芋甘露聚糖化学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万兴 丁东宁 +4 位作者 靳菊情 李映丽 王照利 李科友 张忠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研究了从陕西花魔芋块茎中分离所得的魔芋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分子组成。经葡聚糖凝胶G-75柱层析为一组均一性多糖,气相色谱检测由甘露糖(Man)、葡萄糖(Glu)组成,其克分子比Man∶Glu=1.78∶1,平均分子量... 研究了从陕西花魔芋块茎中分离所得的魔芋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分子组成。经葡聚糖凝胶G-75柱层析为一组均一性多糖,气相色谱检测由甘露糖(Man)、葡萄糖(Glu)组成,其克分子比Man∶Glu=1.78∶1,平均分子量为11×105。经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魔芋甘露聚糖主要由β-(1→4)甙键和β-(1→3)甙键连接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魔芋甘露聚糖 甘露糖 葡萄糖 化学结构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oss of heterozygosity for M6P/IGF2R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2
20
作者 Hong Seok Jang Ki Mun Kang +4 位作者 Byung Ock Choi Gyu Young Chai Soon Chan Hong Woo Song Ha Randy L Jirtl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394-1398,共5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for mannose 6-phosphate/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 (M6P/IGF2R) and the outcomes for primary HCC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rtial hepate... AIM: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for mannose 6-phosphate/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 (M6P/IGF2R) and the outcomes for primary HCC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rtial hepatectomy. METHODS: The LOH for M6P/IGF2R in primary HCC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six different gene-specific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The patients studied were enrolled to undergo partial hepatectomy. RESULTS: M6P/IGF2R was found to be polymorphic in 73.3% (22/30) of the patients, and of these patients, 50.0% (11/22) had tumors showing LOH in M6P/IGF2R. Loss of heterozygosity in M6P/IGF2R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he two 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24.9% vs 65.5%; P = 0.04) and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17.8% vs 59.3%; P = 0.03).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how M6P/IGF2R LOH predicts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surgically resected primary HC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s of heterozygosity mannose 6-phosphat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 HEPATOCELLUL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