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疽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传奇 许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800-802,805,共4页
[目的]构建脱疽病因病机的框架结构,并探讨其内涵与外延。[方法]以时间轴为导向,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以"脱疽"为关键词检索秦汉至清末时期各医家的医集著作,并与图书馆书籍进行校对,将文献中有关脱疽病因病机的文段进... [目的]构建脱疽病因病机的框架结构,并探讨其内涵与外延。[方法]以时间轴为导向,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以"脱疽"为关键词检索秦汉至清末时期各医家的医集著作,并与图书馆书籍进行校对,将文献中有关脱疽病因病机的文段进行串联,对其进行梳理和探析。[结果]脱疽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大略分为四个时期:始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魏晋,丰富于宋元,完善充实于明清;凝练其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衡,寒凝致瘀;热毒蕴结,灼伤精气;气阴耗损,脉络瘀阻。[结论]通过对脱疽病因病机框架结构的分析,不仅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还为现代医学疾病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思路,并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科学研究者尽一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疽 病因病机 框架结构 理论基础 内涵 外延 中华医典 中医文献
下载PDF
《中华医典》治疗消渴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袁代昌 袁玲 +2 位作者 南征 袁盼盼 南一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华医典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消渴的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消渴处方数据库,并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数据进行中药频次统计、中药属性统计、聚类分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华医典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消渴的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消渴处方数据库,并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数据进行中药频次统计、中药属性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社团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消渴的处方452首,涉及中药270味;排名前十的高频药物是麦冬、天花粉、甘草、人参、茯苓、黄连、知母、地黄、五味子、黄芪;药性以寒、微寒、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肺经、肾经、胃经;前20味高频中药生成3个聚类分析结果;设置置信度>0.50,支持度>0.10得到关联规则22条;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治疗消渴的新方为:麦冬、天花粉、人参、甘草、黄连、茯苓、知母、地黄、五味子、黄芪、石膏、熟地黄、当归、黄芩、葛根、茯神、地骨皮、肉桂、牡蛎、泽泻、白术、白芍、升麻。结论:通过对中华医典的挖掘,客观呈现了中华医典治疗消渴的组方用药规律,能为现代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华医典 古今医案云平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华医典》中湿疹外治方用药规律
3
作者 孙消 李忻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古代文献中湿疹外治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外治湿疹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检索汉至清朝时期以中药外用治疗湿疹的文献,对所得方药进行筛选并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古代文献中湿疹外治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外治湿疹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检索汉至清朝时期以中药外用治疗湿疹的文献,对所得方药进行筛选并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涉及书籍60部,筛选得到处方140首,涉及中药182味,分析使用频次≥7的中药26味,前3味为轻粉、黄柏、铅粉,以性寒、味辛为主,且多从大肠、脾、肝经论治,基于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对轻粉和硫黄、白矾和雄黄、轻粉和铅丹等;聚类分析主要得出六类药物。结论:古籍中外治湿疹的方药多选用性寒、温,味辛、苦,归经为大肠、脾、肝经的中药,治疗上注重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敛疮生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华医典》 外治 中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的泄泻中药内治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叶青艳 王见义 +5 位作者 瞿惠燕 杨涛 屠燕捷 郭永洁 周华 凌琪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挖掘中医药治疗泄泻临床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治疗泄泻的内服方剂,构建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挖掘中医药治疗泄泻临床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治疗泄泻的内服方剂,构建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泄泻的方剂427首,涉及中药358味。频次≥43次的中药有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黄连、干姜、当归、人参,补虚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寒性药、平性药,药味主要为苦味,其次为甘味、辛味,主要归脾、胃二经。最常用的药对为干姜-甘草。核心药物组合以黄连、黄柏、阿胶为主的类似处方最多。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泄泻的药味选择上以“寒温并用”为特点,治法以“清补兼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中药 内治疗法 用药规律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关联规则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文献探究针灸治疗尿失禁选穴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润冰 刘昱含 +4 位作者 卢郑羽 王睿 王迪 刘奕飞 李宝金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1期1905-1910,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中华医典》中针灸治疗尿失禁相关条文数据挖掘,总结归纳配穴处方规律及古典经络诊察方法,以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检索“遗溺”等9个关键词,筛选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尿失禁的配穴处方... 目的通过对《中华医典》中针灸治疗尿失禁相关条文数据挖掘,总结归纳配穴处方规律及古典经络诊察方法,以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检索“遗溺”等9个关键词,筛选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尿失禁的配穴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375条条文,大敦、阴陵泉、太冲为最常用经穴;肝经、膀胱经、任脉最常使用,下肢部、小腹部穴位较为常用;不同年龄患病人群因病机不同取穴有较大差异;关联分析显示阴陵泉-复溜、复溜-阴陵泉+曲泉常协同使用;聚类分析显示5个有效聚类群,提示了曲骨-遗道-阴陵泉-阳陵泉、曲泉-阴谷-复溜等组穴的临床应用潜力;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大敦、阴陵泉、太冲、关元为治疗尿失禁重要穴位,及以大敦为中心的多样化配伍值得更多研究。结论研究结果大致符合传统针灸理论及现代医学认知,应重视古典经络诊察方法,加大通过“诊脉法”以探经脉虚实从而指导刺灸取穴及腹部经脉触诊的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典》 尿失禁 针灸 数据挖掘 古代文献
下载PDF
《中华医典》中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取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庄艺 杨怡 +2 位作者 陈昊 卢圣锋 徐斌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5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选穴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为检索数据库,搜索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古代文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医古籍中踝关节扭伤的针灸处方,以单穴为主,针法与灸法...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选穴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为检索数据库,搜索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古代文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医古籍中踝关节扭伤的针灸处方,以单穴为主,针法与灸法结合使用。使用频数高的经脉集中于足三阳经。使用频数高的腧穴集中于足外踝部的五腧穴(输穴、经穴和合穴)、原穴和八脉交会穴等。有效腧穴聚类为申脉-昆仑、丘墟-太冲和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侠溪-悬钟-条口-承山-阴陵泉三大类。其中,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太冲五穴之间的关联程度最高。结论:中医古籍中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注重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旨在通络止痛消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踝关节扭伤 《中华医典》 取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古代中医文献治疗乳岩用药规律
7
作者 李想 宋莹莹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5期147-152,共6页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探讨古代乳岩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V 5.0)中筛选中国古代治疗乳岩的案例,分为外用药和内服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古代治疗乳岩的组方用药进行分...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探讨古代乳岩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V 5.0)中筛选中国古代治疗乳岩的案例,分为外用药和内服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古代治疗乳岩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挖掘药物使用特点及其规律,探寻新方药物组成。结果:共收集方剂133首,其中内用方剂90首,外用方剂43首。内外用药物组成中归肝经药物最多,内用方剂中药物频次前10位药物分别为当归、甘草、浙贝母、酒、乳香、瓜蒌、没药、连翘、青皮、蒲公英,外用方剂药物频次前10位分别为麝香、白芷、酒、当归、麻油、蒲公英、冰片、乳香、朱砂、没药。内外用方共得到核心组合29种,推演新方3种。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揭示了《中华医典》中治疗乳岩的用药规律,探究“活血-散结-扶正”组方思路以及酒在治疗乳岩中的应用,并挖掘出新药物组合,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乳岩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典 乳岩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文献挖掘中医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
8
作者 姜晓丹 崔欣怡 +5 位作者 油红捷 唐佐青 马赟 杨铮 车念聪 刘文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聚类方剂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426首,包含中药303种,总用药频次4075次;四气9种,总频次3214次;五味8种,总频次5490次;十二经总频次11936次。治疗积聚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木香、肉桂、当归;关联性药对以三棱、木香出现频次最高。复杂网络分析,木香-肉桂、木香-三棱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图谱显示,皮尔逊相关性为20时,高频药物可聚为5类。结论:历代医家在积聚治疗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和苦味为主,归经侧重于脾胃经,功效以理气药、温里药、补益药为主。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积聚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典 积聚 肿瘤 数据挖掘 中药方剂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籍医案中消渴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孔敏航 刘春华 王思雨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4期25-30,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籍医案中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第5版)中治疗消渴的医案,利用Mico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消渴医案数据库,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物关联规...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籍医案中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第5版)中治疗消渴的医案,利用Mico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消渴医案数据库,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物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消渴的医案67则、涉及处方67首、中药131味。排前10位的高频出现症状是多饮、口干、多尿、消瘦、多食、小便浑浊、消谷易饥、神疲乏力、面赤、少食。排前10位的高频使用药物是麦冬、生地黄、茯苓、熟地黄、甘草、五味子、白芍、山药、人参、山茱萸。药性以平、微寒、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排前3位的是肺、肾、脾经。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治疗消渴的新方为:麦冬、生地黄、五味子、白芍、茯苓、牡蛎、黄连、山茱萸、山药、熟地黄、茯神、甘草、石膏、人参、天冬、天花粉、知母、泽泻、龙骨、牡丹皮、石斛、玉竹。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的原则,一是注重养阴清热、益肺生津、健脾补肾等治法,标本兼治;二是配伍药物以补阴药、清热药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中华医典》 古籍医案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鹏帆 罗月 +4 位作者 张玉丽 王雪莹 陈侃俊 顾思臻 窦丹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痢疾""肠澼""滞下""大瘕泄"的药物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处...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痢疾""肠澼""滞下""大瘕泄"的药物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 341份处方中涉及200味中药,其中以当归、黄连、甘草、木香、白芍、茯苓为主。性味归经中性温、味苦、味辛的药物使用频次最高,性寒、味甘的药物次之;归于脾经的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归于胃经的药物次之。支持度≥34的药物组合为49组;核心药物组合10组;产生的新处方5张。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华医典》中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溃疡性结肠炎 中华医典 组方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分析中医治疗癫痫用药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润雪 董佳慧 +2 位作者 张永玲 王倩 范文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90-97,共8页
目的查询《中华医典》癫痫方剂的载录情况,总结癫痫的选方用药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华医典》中关于历代中医著作治疗癫痫的方剂,使用Excel Office 2019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治... 目的查询《中华医典》癫痫方剂的载录情况,总结癫痫的选方用药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华医典》中关于历代中医著作治疗癫痫的方剂,使用Excel Office 2019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治疗癫痫的组方规律、核心药对、新处方。结果共涉及中药150味,频次≥8次药物22味,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肝、脾、心、肺经,高频中药类别为平肝息风药、解表药、补虚药,获得高频药物组合22组,核心药物8组,新方4个。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对治疗癫痫用药规律和新处方分析,能够为癫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中华医典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经典名方猪苓汤的历史沿革和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敏 高长玉 +1 位作者 苏旭 陶明源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2期207-211,共5页
猪苓汤是古代经典名方之一,利用《中华医典》检索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猪苓汤的历史源流。归纳分析发现自《伤寒论》首载猪苓汤之后,此方倍受后世医家所认可和推崇。其方义分析、药物组成、剂量与煎服方法大多遵循《伤寒论... 猪苓汤是古代经典名方之一,利用《中华医典》检索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猪苓汤的历史源流。归纳分析发现自《伤寒论》首载猪苓汤之后,此方倍受后世医家所认可和推崇。其方义分析、药物组成、剂量与煎服方法大多遵循《伤寒论》之旨,主治症状有所扩展,除“小便不利”之外,内科涉及心悸、不寐等心系病证,泄泻、痢疾等脾胃病证,黄疸、癃闭等肝肾病证,外科治疗痘疹,妇科包括妊妇痢后呕哕,儿科治疗小儿喘嗽,可见其主治范围被拓展到内、外、妇、儿等诸科。通过对猪苓汤古代文献的系统分析,旨在为其研究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汤 经典名方 历史沿革 文献研究 《中华医典》 《伤寒论》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中脊痹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玉草 吕柳 +4 位作者 黄正慧 胡杰 郑晓佳 方锦颖 王海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6期143-147,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所收录的治疗脊痹的内服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脊痹、脊痛、脊脉痛、腰脊痛、脊中痛、腰脊强、腰脊病、脊强、背骨痛”为检索词,对《中华医典》中的所有处方进行检索,运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所收录的治疗脊痹的内服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脊痹、脊痛、脊脉痛、腰脊痛、脊中痛、腰脊强、腰脊病、脊强、背骨痛”为检索词,对《中华医典》中的所有处方进行检索,运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规范后,对治疗脊痹的用药频数及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0.0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脊痹相关方剂171首,中药265味。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辛、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功效以补虚药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7组。通过聚类分析得到5组聚类方。结论以补虚扶正为主,兼以祛风散寒化湿、活血化瘀是《中华医典》治疗脊痹的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痹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方剂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中胁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欣怡 姜晓丹 +5 位作者 油红捷 唐佐青 马赟 杨铮 车念聪 刘文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期4-8,19,共6页
目的探析《中华医典》所载的治疗胁痛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治疗胁痛的处方,利用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9)录入处方数据及药物信息,对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用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 目的探析《中华医典》所载的治疗胁痛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治疗胁痛的处方,利用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9)录入处方数据及药物信息,对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用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9.1统计药物共现频次并进行可视化网络展示。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 Viz包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使用SPSS Statistics 19.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59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240味,总用药频次3032次,核心药物有当归、甘草、白芍、柴胡、青皮、陈皮等,主要以补虚、理气、活血化瘀药三类药物为主。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药物五味偏辛、苦、甘味,归经主要以脾、肝、肺、胃、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关联规则15组,以半夏,生姜与甘草的置信度最高,15组药物关联规则组合功效主要以补气、养血、行气、化瘀、除湿热为主。高频药物可以聚为5类,以疏肝解郁、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结论《中华医典》记载治疗胁痛处方呈现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柔肝止痛、化痰燥湿、扶正补虚为主的组方规律,与胁痛的核心病机相符,为临床中医治疗胁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痛 中华医典 方剂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中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正九 周旭 +4 位作者 王欣欣 马云虹 王双翼 刁娟娟 潘月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方剂的用药特点和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全库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通过筛选并建立药物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 目的 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方剂的用药特点和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全库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通过筛选并建立药物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得到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共232首,包含228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34味,使用药物多为寒、温、平性,苦、甘、辛味,主归肺、胃、脾、心、肝经,功效多为清热、补虚、解表、化痰止咳平喘、理气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7个、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4条,以及3类新处方。结论 以清解卫气营血热邪为核心,辅以活血、燥湿、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等治法是《中华医典》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组方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华医典》 过敏性紫癜 用药规律 皮肤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毒验案的用药规律
16
作者 王思婷 张玥 +3 位作者 张军 程志新 亓雪 孙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21-24,30,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毒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对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和中华医典(v5.0)中丹毒相关验案进行搜集并筛选,提取其中方剂,统计药物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的数据挖掘模块分析药物频数和组方配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毒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对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和中华医典(v5.0)中丹毒相关验案进行搜集并筛选,提取其中方剂,统计药物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的数据挖掘模块分析药物频数和组方配伍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203首有效方剂,包括药物393味,前3味高频使用药物为赤芍、连翘、牡丹皮;性、味、归经统计分析显示,居前3位的分别为寒、微寒、温,苦、甘、辛,肝经、肺经、胃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牡丹皮→赤芍”;聚类分析显示为3类,分别为聚1类(连翘、地黄、赤芍、牡丹皮)、聚2类(当归、川芎、防风、黄芩、柴胡)、聚3类(金银花、薏苡仁、牛膝、茯苓、苍术、黄柏);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组方,包括赤芍、牡丹皮、地黄、牛膝、连翘、黄芩、黄柏、薏苡仁、苍术、金银花、当归共11味药物。结论丹毒验案的用药思路主要以凉血为原则,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利湿、化瘀、解表等祛邪之药,同时兼顾扶正,缓急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医案云平台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丹毒 验案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辟谷技术中医文献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建红 王俊磊 +2 位作者 燕晓雯 马惠昇 李保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15-3019,共5页
文章以《中华医典》(第五版)电子版收录1156部中医文献为资源,参考现代对辟谷养生研究成果,以药物功效、具有辟谷作用的方药、服气辟谷为分类依据,梳理出历代本草、医书中收载的辟谷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提出服药辟谷需连续空... 文章以《中华医典》(第五版)电子版收录1156部中医文献为资源,参考现代对辟谷养生研究成果,以药物功效、具有辟谷作用的方药、服气辟谷为分类依据,梳理出历代本草、医书中收载的辟谷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提出服药辟谷需连续空腹服药,从药物安全性角度考虑是不适宜的,也符合古代医书所谓"指辟谷修炼者言之,非恒人所能耳"的论述,只能作为辟谷的辅助手段。辟谷应是以高质量足量养生功法练习为前提,以补足人体元气(服气)为条件的特殊限食方法。辟谷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记载确切,虽流传较少,但确为中医历代流传养生技术,其养生价值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谷 养生 服气辟谷 服药辟谷 中医文献 中华医典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华医典》中先秦至清末针灸治疗肿瘤的选穴规律
18
作者 魏铮 田昊 +1 位作者 徐桂兴 梁繁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1期23-26,共4页
目的根据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中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针灸治疗肿瘤病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记录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针灸治疗肿瘤病症的古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治疗处方。运用IBM SPSS Statis... 目的根据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中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针灸治疗肿瘤病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记录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针灸治疗肿瘤病症的古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治疗处方。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对处方中的腧穴、经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提取496条针灸处方,共167个腧穴,腧穴总频次为939。使用频次前5位腧穴为气海、中脘、中极、脾俞、三焦俞;经脉排名频次前5位经脉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关联分析获得强关联腧穴配伍8组,其中“章门-中脘”居首位。用冰柱图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0个有效聚类群。结论提示在针灸治疗肿瘤时,建议可以取任脉穴培补元气为主,同时辅以辨证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数据挖掘 肿瘤 《中华医典》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治疗心悸组方规律研究
19
作者 张洁洁 孟伟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6期3098-3102,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中华医典》中医古籍中心悸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心悸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中医治疗心悸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中华医典》,筛选出心悸有关医案,创建Excel数据库,借助SPSS Statistics 20.0对Excel数...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中华医典》中医古籍中心悸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心悸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中医治疗心悸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中华医典》,筛选出心悸有关医案,创建Excel数据库,借助SPSS Statistics 20.0对Excel数据库中的药物组成、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分类进行频数分析,并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分析,发掘高频药物药对之间的配伍关系,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从67部古籍中纳入531条原文,收录处方519首,涉及药物847味(共6128次),频次居前5位的是茯神、酸枣仁、白芍、茯苓和半夏,性味归经中性温、味甘的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归于心肺二经的药物最多,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8组,聚类方5组。结论心悸病因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标,治法主要以养心安神、补虚治劳为主,补泻兼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医古代肺系疫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雪仪 何志玲 +11 位作者 陈雪吟 王伟斌 温万鑫 赖昕 岳萍 刘少南 杨丽虹 刘云涛 杨荣源 张忠德 吴金鹏 郭新峰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8期5-10,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中防治肺系疫病方药的用药规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数据库中的肺系疫病条文,筛选明确具有现代流行性传染病特征、发病部位在呼吸系统、且包含药物组成的条文...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中防治肺系疫病方药的用药规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数据库中的肺系疫病条文,筛选明确具有现代流行性传染病特征、发病部位在呼吸系统、且包含药物组成的条文。提取其中涉及的病名、证候、用药等信息,对提取信息进行术语规范化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常用中药用药频次、分析其关联规则,获取核心处方及组方规律,结合现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869条古代疫病条文,根据传染性评价和发病部位判断后,最终纳入含中药处方的肺系疫病条文共177条,1条来自唐代,4条来自宋代,2条来自金代,2条来自元代,60条来自明代,90条来自清代,18条来自民国。涉及药物共204种,单药使用频次最高前3位的为甘草、黄芩、桔梗,出现药对频次最高的组合为甘草-桔梗、黄芩-甘草、连翘-甘草。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进一步分析,设置支持度20,得到核心处方黄芩-黄连-连翘-甘草-桔梗;设置支持度16,得到核心处方为黄芩-黄连-柴胡-连翘-桔梗-牛蒡子-玄参-甘草。结论:中国古代经历多次疫灾,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记载了大量的抗疫方药。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古代肺系疫病的诊疗经验,建立了古代肺系疫病文献数据库,发现古代肺系疫病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辨证分型虽不尽相同,但高频用药多为清热药、解表药;处方规律则改泻火解毒为辛凉宣肺,注重顾护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系疫病 《中华医典》 方剂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