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5城市合格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任芙蓉 王憬惺 +18 位作者 赵海燕 文国新 张远志 姚富柱 高国静 严力行 江朝富 白旭华 美黑丽.铁木尔 涂源泉 朱发明 郑优荣 崔莉 龚晓燕 吕秋霜 刘长利 郑鹏 NESS Paul SHAN Hua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69-475,共7页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9 467份血液作16人份混合血样NAT检测,凡筛查不合格血样再作单人份检测;对于抗-HCV阴性而HCV RNA NAT阳性者,用备用管作抗-HCV、ALT、及HCV RNA NAT复检。结果共检出HCV RNA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3例,未检出HIV RNA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标本;在87 034份血清学筛查合格献血者中,检出HCV NAT阳性2例,其中1例复检ALT为254U/L,未检出HIVNAT阳性;在2 613份血清学筛查不合格者中,检出1例HCV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该献血者抗-HIV阳性、ALT 372U/L;未检出HIV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的标本。结论血清学筛查使我国的血液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而NAT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但在我国是否可应用于常规血液筛查,需考虑成本与效益比。此外,ALT筛查对排除抗-HCV漏检血液仍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核酸检测(NAT) 残余风险 HCV HIV ALT
下载PDF
核酸扩增检测在血液筛查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7
2
作者 黄呈辉 陈汝光 +3 位作者 黄建国 黎淦平 张健 赵文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为提高血站供血安全性 ,探讨核酸扩增检测在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抗体 (抗 HCV)和人... 目的 为提高血站供血安全性 ,探讨核酸扩增检测在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抗体 (抗 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 HIV) 1/ 2呈阴性的献血者微量血浆汇集池标本 (2 0人份× 5 0 μl汇集 )中的丙肝病毒 (HCV)和乙肝病毒 (HBV)核酸 ,再对阳性汇集池中的标本进行单份检测。结果  880 5份 (分 44 2个汇集池 )血液被检测HCVRNA ,结果有1例 (0 .0 1% )为阳性 ;144 1份血液被检测HBVDNA ,结果 6例 (0 .4% )为阳性。从标本汇集到筛查出单份阳性献血者大约需要 3d。结论 ELISA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微量血浆汇集池标本的方法筛查血液HBV和HCV感染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型肝炎样病毒属 供血者 基因扩增 血液筛查 ELISA PCR
原文传递
山东省潍坊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核酸与血清学联合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雪梅 张建科 +3 位作者 杨春晴 付海忠 柳杨 刘炜民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潍坊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与血清学的联合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于潍坊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55 852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无偿献血者的血... 目的探讨山东省潍坊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与血清学的联合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于潍坊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55 852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浆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项目包括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梅毒螺旋体(TP)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于ELISA检测结果呈阴性的血浆标本,分别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瑞士诺华诊断公司的病毒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检测项目包括HBV DNA、HCV RNA及HIV RNA。对于ELISA检测HBsAg呈阴性,而NAT拆分试验和鉴定试验检测HBV DNA呈阳性的血浆标本,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的乙型肝炎病毒(HBV)5项病毒标志物检测,并且根据HBV 5项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推测献血者HBV感染情况。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比较NAT检测中,科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和诺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的血浆标本核酸阳性检出率;以及采用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比较科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的有效拆分率和诺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的鉴定试验对血浆标本HBV DNA、HCV RNA及HIV RNA的阳性检出率。结果①本研究55 852份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中,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浆标本为1 962份。ELISA检测结果呈阴性的53 890份血浆标本中,NAT检测结果呈阳性血浆标本为19份,占0.035%。②本研究进行NAT检测的血浆标本为53 890份。其中,科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的血浆标本核酸阳性检出率为0.014%(4/28 199),诺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的血浆标本核酸阳性检出率为0.058%(15/25 69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5)。③本研究科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的有效拆分率为44.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 核酸扩增技术 血清学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供血者 血液筛查
原文传递
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HBV DNA、HCV RNA及HIV-1 RNA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叶贤林 李活 +4 位作者 许晓绚 张红 曾劲峰 杨宝成 朱为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在我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NAT)的必要性,了解献血者血清学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Roche PCR、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深圳市131 174人(次)血清学检测病毒标志物阴... 目的探讨在我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NAT)的必要性,了解献血者血清学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Roche PCR、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深圳市131 174人(次)血清学检测病毒标志物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检测,对NAT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并做定量分析。结果HBV DNA阳性22例,阳性率为1/5 962,其中15例为抗-HBc阳性,阳性率为1/8 745;HCV RNA阳性1例,阳性率1/131 174;HIV-1 RNA未检出阳性。对14名HBV DNA阳性者的追踪发现,8人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结论采用高灵敏度的NAT筛查献血者血液中的HBV和HCV,有助于提高输血及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NAT) 血清学检测 献血者 HBV HCV HIV 血清转换
下载PDF
2005~2013年贵港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坤 黄新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637,共2页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采集更加安全的无偿献血者血液,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本市2005~2013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市2005~2013...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采集更加安全的无偿献血者血液,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本市2005~2013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市2005~2013年5项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3.921%,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2.336%)>抗-TP(0.752%)>HBsAg(0.745%)>抗-HCV(0.195%)>抗-HIV(0.070%)。结论加强献血者献血前咨询、排除、献血前的初筛检测和献血后的血液检测是提高血液安全的重要环节。发展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是保证充足的血液资源及血液安全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检测 贵港市
下载PDF
核心抗体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分子生物学特性及追踪结果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叶贤林 李彤 +7 位作者 孙淑君 许晓绚 杜鹏 曾劲峰 朱为刚 杨宝成 黎诚耀 Jean-Pierre Allain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0-894,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核心抗体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情况,分析血清学和分子生物性特征。方法对HBs Ag(-)、NAT检测无反应性的合格献血者血浆,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anti-HBs定量检测,对核心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BCP... 目的了解我国核心抗体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情况,分析血清学和分子生物性特征。方法对HBs Ag(-)、NAT检测无反应性的合格献血者血浆,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anti-HBs定量检测,对核心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BCP/PC区及S区巢式PCR扩增,对扩增结果阳性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同时进行QPCR定量检测。对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和分析。结果在1 033名合格献血者中,抗-HBc(+)占47.4%,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01),30岁以下年龄组为32.6%而到50岁以上年龄组为为69.8%。777/1033为抗-HBs(+),占75.2%。在抗-HBc(+)人群中共检出14例HBV DNA(+),其中7例抗-HBs滴度在100 IU/L以上,在抗-HBc(+)合格献血者中OBI阳性率为2.86%。8/14例OBI为B型,1例为C型。7/14能追踪的标本中,1例发现抗-HBe血清转换为阳性。所有追踪标本的病毒均变成检不出。5例BCP/PC区序列发生突变,3例S区氨基酸变异。结论经HBs Ag及NAT检测合格的抗-HBc(+)献血者,其血液中仍有一定几率含有HBV DNA,存在经输血传播病毒的威胁,提示在乙肝高流行地区需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必要时可增加抗-HBc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V DNA
下载PDF
ELISA联合NAT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和输血残余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徐利强 李建华 +3 位作者 倪修文 孙亚云 吴瑾惠 毛惠娜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阴性献血者血液输血存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残余风险,评价其感染状况。方法选择初筛合格的45 551份无偿献血者样本,采用2种...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阴性献血者血液输血存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残余风险,评价其感染状况。方法选择初筛合格的45 551份无偿献血者样本,采用2种不同的ELISA试剂盒进行HBsAg检测,同时三联荧光病毒单人份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检测HBV、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并对有反应的样本再进行核酸鉴别试验来检测病毒类型,对HBsAg-ELlSA阴性且NAT单反应(HBsAg-/HBV DNA+)样本进行HBV定量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出44份HBsAg-/HBV DNA+样本,42份为隐匿性HBV感染(OBI),2份为窗口期感染(WP)。OBI发生率0.90‰,32份OBI样本HBV DNA定量小于20 IU/ml,OBI检出率不同性别、年龄及献血次数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检测OBI样本存在6种模式,HBcAb阳性最多39份92.9%(39/42),其中HBcAb阳性样本中76.9%(30/39)HBV DNA定量小于20 IU/ml;29.5%(13/42)的OBI献血者HBeAb和HBcAb同时阳性,其中84.6%(11/13)HBV DNA定量小于20 IU/ml。 结论HBsAg-献血者部分NAT单反应献血者为HBV感染者,多以OBI为主,且HBV DNA浓度低,屏蔽NAT单反应样本对预防经输血传播HBV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检测 输血传播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ELISA筛查单试剂反应献血者追踪检测 被引量:27
8
作者 庞栋 申卫东 +6 位作者 张翙 邱昌文 苏武锦 梁义安 陈悦 黄金环 农媛 《中国输血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评价ELISA筛查单试剂有反应献血者感染病毒状况,为制定献血者回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血液传染病4项ELISA筛查单试剂有反应献血者屏蔽6个月后,对其进行追踪采样,以下3种方法平衡检测:ELISA双试剂筛查、核酸检测(NAT)及相关补... 目的评价ELISA筛查单试剂有反应献血者感染病毒状况,为制定献血者回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血液传染病4项ELISA筛查单试剂有反应献血者屏蔽6个月后,对其进行追踪采样,以下3种方法平衡检测:ELISA双试剂筛查、核酸检测(NAT)及相关补充确证试验。结果 119例追踪检测献血者中:ELISA双试剂阳性1例,单试剂阳性15例,其余均阴性;NAT检测阳性1例,余均阴性;HBsAg中和试验均为阴性;抗-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阳性1例,不确定2例;抗-HIV免疫蛋白印迹(WB)试验均为阴性;TP抗体梅毒螺旋体(TPPA)试验均为阴性。结论献血者ELISA筛查单试剂反应多为假阳性反应,是潜在合适献血者。现行献血者屏蔽和淘汰制度值得探讨,建议制定规范的补充确证试验及献血者回招标准,以减少献血者流失,确保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ELISA 单试剂反应 追踪检测
下载PDF
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流行趋势、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献血现状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双丽 席光湘 +8 位作者 钟利 陈雪 张蓝江 罗利平 万浬科 李书平 赵颖 廖耘 何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感染梅毒的流行趋势、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通过健康征询进入献血流程的研究,探讨强化血液安全的相关策略。方法对2005-2013年成都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抗-TP检测结果进行梅毒血清学流行趋势分析。还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感染梅毒的流行趋势、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通过健康征询进入献血流程的研究,探讨强化血液安全的相关策略。方法对2005-2013年成都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抗-TP检测结果进行梅毒血清学流行趋势分析。还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3月抗-TP阳性的献血者204名及血液筛查项目阴性献血者408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感染梅毒有关的因素,并对危险行为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进行估计。结果2005-2013年9年间成都地区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流行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纳入对象阳性组中49.5%献血者有多性伴,11.8%有有偿性行为;阴性组16.7%有多性伴,3.2%具有有偿性行为的献血者通过了献血前筛查程序。筛选出与梅毒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多性伴、美容手术史、梅毒性接触史,不确定是否有梅毒性接触史,其危险度为(OR值)分别为:2.580、1.642、2.189、2.471,95%CI分别是:1.517-4.387、1.236-2.183、1.250-3.833、1.719-3.553。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是:0.169、0.105、0.013、0.048,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是33.5%。结论目前献血前健康征询对高危人群的筛除工作需要改善,献血者招募工作应该重视排除高危献血者和招募更多的低危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群 健康征询 血液安全 梅毒 危险因素 献血者
下载PDF
嘉兴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倪修文 徐利强 +3 位作者 李建华 孙亚云 毛惠娜 吴瑾惠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嘉兴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肝病毒(OBI)感染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的ELISA(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核酸扩增技术(NAT)对本中心52 69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联合筛查,对NAT+标本做进一步鉴别检测病毒类型... 目的研究分析嘉兴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肝病毒(OBI)感染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的ELISA(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核酸扩增技术(NAT)对本中心52 69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联合筛查,对NAT+标本做进一步鉴别检测病毒类型;收集HBs Ag-/HBV-DNA+的标本再另选3种不同的HBs Ag酶免试剂盒定性检测,并选用化学发光对HBsAg和抗-HBs定量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QPCR)进行HBV核酸病毒载量测定;再结合血清学乙肝三系标志物、追踪检测和一般流行病统计学资料(性别、献血次数和年龄)来进一步分析研究OBI的血清学及病毒学相关分布情况。结果共确认47例OBI感染者,OBI流行率为0.89‰(1∶1 121),窗口期(WP)2例(1∶26 349);HBsAg、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6种OBI血清学模式,抗-HBs定量>100 m IU/m L的标本占27.66%(13/47),抗-HBc+占91.49%(43/47),HBV-DNA核酸定量范围(4.10-1.82)×10~3(IU/m L)(中位数15.83),5例阳性对照HBsAg+/HBV-DNA+病毒载量范围(61.47-1.28)×104(IU/m L)(中位数538.15),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的男性献血者OBI感染率高(P<0.05),多次献血者与首次献血者OBI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 OBI感染者病毒载量低,以抗-HBc+为主要血清学表现形式;NAT可以检出OBI,缩短窗口期,有利于保障临床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sAg 抗-HBC 献血者 核酸扩增技术
下载PDF
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霞 郑欣 +3 位作者 吴桂丹 庄乃保 张艳艳 伍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特征。方法深圳市血液中心于2003-2013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毒,对梅毒与艾滋初筛检测为阳性的献血者样品分别送至深圳市疾病控...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特征。方法深圳市血液中心于2003-2013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毒,对梅毒与艾滋初筛检测为阳性的献血者样品分别送至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和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实验室进行确认;调查探索这11年来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与特点,并分析该类献血者的基本特征。结果 2003-2013年献血者梅毒、艾滋的感染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乙肝流行率趋于平稳状态,而丙肝感染率呈下降态势;11年来HIV确认阳性献血者有142例,其中合并其他病毒或梅毒感染共有47例(0.009%,47/142),其中以HIV/TP合并感染最为显著,占28.87%(41/142),HIV/HBV、HIV/HCV 2项感染分别有2、3例,只有1例为三项感染(HIV/HBV/TP)。通过与HIV阴性献血者比对,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合并感染其他病毒的比率均高于HIV阴性献血者(P<0.05);47例HIV合并感染者基本特征以男性、18-30岁、未婚、学历高中/中专、职业工人为主,初次献血者占82.98%。结论深圳地区无偿献血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亦间接反映HIV献血者的以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本数据为献血招募和安全人群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保障血液输血安全,为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实用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艾滋病毒 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 梅毒 合并感染
下载PDF
不同献血人群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婷婷 张兴梅 +3 位作者 景慎芹 毛维静 李翠萍 纪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的提高献血人群认知率,巩固并壮大固定献血人群。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2018年1—6月莱芜地区650名无偿献血人群进行人口学调查,并从性别、文化程度、献血次数、家人支持参与情况及献血宣传途径等因素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 目的提高献血人群认知率,巩固并壮大固定献血人群。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2018年1—6月莱芜地区650名无偿献血人群进行人口学调查,并从性别、文化程度、献血次数、家人支持参与情况及献血宣传途径等因素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对影响献血认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献血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筛查分析。结果献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平均知晓率71.17%。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性别、献血次数、家人的支持与参与献血情况,微信网络、无偿献血讲座及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宣传方式对献血人群的献血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献血次数、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宣传方式、家人的支持及参与献血情况是影响献血人群献血认知的因素。结论根据影响献血人群的因素,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宣传方式和内容,针对不同献血人群制定相应的宣传和服务策略,以便进一步提高献血人群的认知率,进而转变为固定献血人群,建立稳定地献血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认知 献血人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抗-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杨明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查明丙肝病毒抗体 (抗 - 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 ,帮助血站选择理想的献血人群。方法 用 EL ISA法、抗 - HCV酶联免疫诊断试剂 ,对无偿献血志愿者静脉血进行抗 - HCV检测。 结果 长沙地区1999~ 2 0 0 1年无偿... 目的 查明丙肝病毒抗体 (抗 - 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 ,帮助血站选择理想的献血人群。方法 用 EL ISA法、抗 - HCV酶联免疫诊断试剂 ,对无偿献血志愿者静脉血进行抗 - HCV检测。 结果 长沙地区1999~ 2 0 0 1年无偿献血人群抗 - HCV阳性率 ( 0 .5 1%、0 .5 3 %、0 .82 % )呈上升趋势 ( P<0 .0 1)。 2 0 0 1年无偿献血人群男、女性别抗 - HCV阳性率 ( 0 .81%、0 .82 % )差别没有显著性 ( P>0 .0 5 )。 讨论 血站在选择献血人群时 ,应将在 18~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人群 抗-HCV 分布 流行趋势 乙型肝炎
下载PDF
北京地区献血人群ABO亚型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许志远 王涛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献血人群中ABO亚型分布特点及在ABO亚型中不规则ABO抗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2009-2012年的1020404份献血者血样进行ABO定型,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采用试管法正反定型、吸收放...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献血人群中ABO亚型分布特点及在ABO亚型中不规则ABO抗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2009-2012年的1020404份献血者血样进行ABO定型,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采用试管法正反定型、吸收放散等血清学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分类。结果检出511份ABO亚型血样,最常见亚型为A2B(242份),占人群总数的2.37/万,确认其他ABO亚型(包括类孟买型)共计269份,占人群总数的2.64/万。ABO亚型中分别检出不规则抗-A、抗-B(同时存在A抗原和抗-A抗体或B抗原和抗-B抗体)205份,分别占84.9%(174份)和15.1%(31份)。结论北京地区中国人群中B亚型多于A亚型;A亚型产生抗-A抗体的比例明显多于B亚型产生抗-B抗体;ABO血型定型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现象提示ABO亚型的存在;各种AB亚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期望值,提示A、B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亚型 献血者
下载PDF
广州地区献血人群HLA-A、B、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及单体型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丁浩强 叶欣 +1 位作者 梁华钦 陈扬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献血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高分辨试剂分型,对广州地区169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群HLA-A、...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献血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高分辨试剂分型,对广州地区169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群HLA-A、B、DRB1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检出HLA-A、B、DRB1等位基因分别有37、76、43种,经统计分析这3个基因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A*02:07-B*46:01-DRB1*09:01(4.293%)和A*33:03-B*58:01-DRB1*03:01(3.284%)单体型是广州地区献血人群最常见单体型。结论:广州地区献血人群HLA-A、B、DRB1基因座单体型分布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且有其自身分布特点。研究获得的HLA-A、B、DRB1基因座单体型分布数据及相关遗传参数资料,为HLA在人类学、免疫遗传学、法医学和其它的组织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和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高分辨基因分型 单体型 献血人群
下载PDF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HIV筛查及确认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黄秀琳 冷文杰 +5 位作者 尹丹 杨虎 毕蕾静 刘东 李维 田耘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研究本市无偿献血HIV筛查及确认结果,为科学合理制定血液筛查策略,评估、选择血液筛查试剂、灰区设置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2月HI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基本信息、2种ELISA检测试剂的S/CO值、核酸筛查及免... 目的研究本市无偿献血HIV筛查及确认结果,为科学合理制定血液筛查策略,评估、选择血液筛查试剂、灰区设置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2月HI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基本信息、2种ELISA检测试剂的S/CO值、核酸筛查及免疫印迹确认结果。结果本中心在此期间共检测标本231 832份,EIA+/NAT+标本185例,EIA+/NAT-标本382例,NAT+/EIA-标本4例。送EIA+标本479例到区疾控中心确认,确认阳性152例(均为EIA双试剂反应性),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9例,同时合并梅毒感染19例;确认为不确定的标本88例,其中双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5例,有3例核酸鉴别为阳性;确定阴性标本239例。114例EIA+标本经第3种EIA第4代HIV试剂和核酸筛查结果为:均呈反应性24例,上海科华和生物梅里埃双试剂呈反应性1例,上海科华单试剂呈反应性7例,上海生物梅里埃单试剂呈反应性21例,法国伯乐单试剂呈反应性61例。结论 1遍酶免加1遍核酸检测能更很好地避免HIV窗口期及完美控制者的漏检;在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核酸检测确认阳性标本的检出上,EIA进口第4代HIV试剂相比第3代国产试剂,无明显优势,相反假阳性极高;HIV阳性无偿献血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且男男同性恋间的性传播尤为突出。加强高危性行为对血液安全(尤其是感染窗口期)的宣传,增加必要的前端筛查,让以体检为目的的高危性行为者主动放弃献血,建立以固定献血为主的献血招募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HIV 筛查 确认结果 对比分析
下载PDF
2268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被引量:22
17
作者 徐向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对献血者不规则血型抗体进行检测,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血安全。方法对本站2014年1—6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22 682人份,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并对筛查阳性标本鉴定其抗体... 目的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对献血者不规则血型抗体进行检测,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血安全。方法对本站2014年1—6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22 682人份,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并对筛查阳性标本鉴定其抗体特异性、Ig类型。结果经鉴定确认存在不规则抗体的献血者85例,涉及Rh、MNSs、P和Lewis血型系统(占总筛查人群的0.37%),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Ig G抗体主要分布在Rh血型系统,其中男性11例(32%),女性23例(68%)(P<0.05)。结论筛查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建立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索库,可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献血者 输血史 妊娠史
下载PDF
大连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1
18
作者 高勇 王黎 +2 位作者 马杰 范亚欣 梁晓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大连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订和改进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唐山启奥软件信息管理系统,以2011~2015年在大连市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 目的分析大连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订和改进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唐山启奥软件信息管理系统,以2011~2015年在大连市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地区献血人数逐年增加,男性献血者始终多于女性,且男女献血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63.2%VS 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者平均年龄增加2.5岁(P<0.01)。在2011~2015年,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比例呈逐渐降低趋势(49.2%VS 38.7%,P<0.01);>25~35岁年龄段献血者比例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VS25.9%,P>0.05);>35~45岁和>45岁2个年龄段献血者比例均逐渐升高(17.2%VS 21.6%,P<0.01;7.5%VS 13.8%,P<0.01)。街头献血者比例逐年下降(82.4%V S 72.8%,P<0.01),团体献血者比例逐年上升(17.6%V S 27.2%,P<0.01)。结论大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街头和团体献血人次的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变化。应根据无偿献血人群的特征,加强对不同群体的宣传教育,制定合理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性别 年龄 街头献血 团体献血
下载PDF
中国人群无偿献血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静航 张健 杨土保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4期232-238,共7页
目的对中国人群无偿献血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为我国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11月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 Med的关于无偿献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对中国人群无偿献血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为我国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11月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 Med的关于无偿献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性研究。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3.3.2软件的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无偿献血参与率及95%可信区间、相关影响因素的合并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并按照调查对象、文献质量对纳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Egger回归法对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9篇,有效样本含量35 759人;无偿献血参与率为30.0%,95%可信区间26.0%~34.0%;性别为男性(合并比值比1.47,95%可信区间1.13~1.91)、亲友有献血经历(合并比值比2.04,95%可信区间1.30~3.19)、主观规范(合并比值比2.09,95%可信区间1.43~3.04)、献血知识(合并比值比2.50,95%可信区间1.90~3.28)、献血态度(合并比值比2.32,95%可信区间1.59~3.40)是无偿献血行为的促进因素。结论未来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应重视对女性献血者的招募、促进街头献血向团体献血转移、加强固定献血队伍的建立,普及献血者健康征询知识和用血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影响因素 献血招募 观察性研究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站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9
20
作者 邹峥嵘 周国平 朱永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5-1087,共3页
血站血液集中化检测已为世界各国公认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1种献血者筛查模式,并且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也正在全面推进此项工作。本文通过对日本、美国以及上海等地在集中化检测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的介绍,分析在... 血站血液集中化检测已为世界各国公认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1种献血者筛查模式,并且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也正在全面推进此项工作。本文通过对日本、美国以及上海等地在集中化检测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的介绍,分析在推进集中化检测工作应关注的方面,并对于存在的困难做了思考和总结,以供血站同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献血者 血液筛查 集中化检测 核酸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