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尔菲法筛选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指标的研究与预试验评价 被引量:78
1
作者 邢禾 何广学 刘剑君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筛选和评价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的核心指标。方法两轮德尔菲咨询法筛选《大众肺结核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的核心指标,并通过现场预试验调查来评价核心问题的适用性,并对问卷中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第1轮咨询表回收率96.77%。第2轮... 目的筛选和评价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的核心指标。方法两轮德尔菲咨询法筛选《大众肺结核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的核心指标,并通过现场预试验调查来评价核心问题的适用性,并对问卷中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第1轮咨询表回收率96.77%。第2轮咨询表回收率100.00%,满分比为50%以上的指标有10个,占总调查指标的62.50%。协调系数为0.65,卡方检验P<0.05。专家权威程度的均值为0.85。预试验评价,保留14个指标,修改7个指标,删除2个指标。结论专家们非常重视本项研究,专家意见的可信度高,结果可信。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第2轮结果可取。专家在对指标的熟悉程度、专业研究的理论高度和实践工作等方面均具有相当高的水平。通过预试验评价,发现并修改了不易被大众所理解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咨询法 结核病 调查问卷 试验 评价
下载PDF
董氏针灸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功能:随机对照预试验 被引量:33
2
作者 曹于 张丽 +1 位作者 赵丹阳 刘志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0-714,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董氏针灸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卵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穴取"妇科""还巢""天皇"(阴陵泉)、"人皇"(三... 目的:初步评价董氏针灸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卵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穴取"妇科""还巢""天皇"(阴陵泉)、"人皇"(三阴交)、关元、子宫,一周2次,连续治疗12周;药物组口服达英-35片,1次/d,服药21 d,停药7 d,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血清LH/FSH比值为主要指标,血清睾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卵巢及月经情况为次要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血清LH/FSH比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LH/FSH比值降低幅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组和药物组BMI及血清T、L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但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针刺组和药物组卵巢大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卵巢大小的缩小幅度大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卵巢单一切面卵泡数量>10个的卵巢数量较治疗前减少(P<0.05),减少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针刺组和药物组治疗后3个月内来潮次数及行经天数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但两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董氏针灸能明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功能,可达到与药物达英-35相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董氏针灸 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电针不同穴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比较:随机对照预试验 被引量:29
3
作者 吴佳霓 张碧莹 +2 位作者 朱文增 杜若桑 刘志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1-528,共8页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不同穴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寻找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穴位组方。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组(19例)、合穴配穴组(34例)、合募俞配穴组(26例)和西药对照组(25例)。俞募配穴组电针双侧天枢、大肠俞;合...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不同穴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寻找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穴位组方。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组(19例)、合穴配穴组(34例)、合募俞配穴组(26例)和西药对照组(25例)。俞募配穴组电针双侧天枢、大肠俞;合穴配穴组电针双侧曲池、上巨虚;合募俞配穴组电针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以上3组前两周均每周治疗5次,后两周每周治疗3次。西药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5mg),每天3次,连续口服4周。研究周期9周,包括基线评价1周、治疗4周、随访4周。以周自主排便次数为主要指标,排便困难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为次要指标进行治疗后和随访疗效评价。结果:根据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原则,将104例患者全部纳入分析。(1)治疗后4组患者周自主排便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P<0.01),3个电针组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随访时合穴配穴组可继续维持周排便次数的增加效应(P<0.01),且优于俞募配穴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P<0.01),而其余3组周排便次数没有良好改善(P>0.05)。(2)治疗后合穴配穴组、合募俞配穴组和西药对照组对排便困难程度均有改善(P<0.05,P<0.01);随访时合穴配穴组和合募俞配穴组依然改善显著(均P<0.01)。(3)治疗后合穴配穴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其余3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个电针组均可有效增加周自主排便次数,与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疗效相当。针刺双侧曲池、上巨虚的合穴配穴法能显著增加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排便困难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针刺疗效可持续4周,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穴位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电针 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香蕉皮化学成分的预试验及抑菌初探 被引量:28
4
作者 梁盛年 段志芳 +1 位作者 方旺标 王志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在常温下浸泡香蕉皮24h,然后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香蕉皮中含有酚类、油脂类、有机酸、缩合鞣质、蛋白质和糖类等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的有效成分,用丙酮提取香蕉皮中的... 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在常温下浸泡香蕉皮24h,然后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香蕉皮中含有酚类、油脂类、有机酸、缩合鞣质、蛋白质和糖类等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的有效成分,用丙酮提取香蕉皮中的鞣质和酚性成分,用乙醚提取香蕉皮中的总有机酸,以几种常见细菌为供试菌做了初步抑菌试验(测抑菌圈直径大小)。结果表明:香蕉皮中的抑菌成分主要是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化学成分 试验 抑茵作用
原文传递
青天葵化学成分定性鉴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甄汉深 莫缓恒 +2 位作者 周燕园 袁叶飞 钟振国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考察广西特产药材青天葵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方法对青天葵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预试验。[结果]经过化学预试试验,初步判断青天葵全草中可能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皂苷类、有机酸、... [目的]考察广西特产药材青天葵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方法对青天葵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预试验。[结果]经过化学预试试验,初步判断青天葵全草中可能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皂苷类、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结论]青天葵中含有多种植物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天葵 化学成分 试验
下载PDF
猴头菇营养液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袁亚宏 岳田利 +1 位作者 王云阳 高振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新鲜猴头菇为原料,对水溶液提取猴头菇营养液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预试验,确定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工艺参数,即料水比、温度、pH值和提取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因素分析试验,在料水比一定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pH值、提取... 以新鲜猴头菇为原料,对水溶液提取猴头菇营养液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预试验,确定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工艺参数,即料水比、温度、pH值和提取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因素分析试验,在料水比一定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pH值、提取时间对提取液氨基酸总量、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确定料水比为1∶4前提下,在时间60m in、pH<5、温度75℃的条件下提取效果较佳;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得出:温度50℃、pH5、时间70m in、料水比1∶8为猴头菇营养液提取工艺的较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营养液 工艺研究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提取时间 氨基酸总量 单因素试验 料水比 工艺参数 分析试验 试验结果 正交试验 提取效果 提取工艺 pH值 温度 水溶液 试验 提取率 提取液
原文传递
城市社区冠心病临床路径的研制及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被引量:16
7
作者 梁万年 路孝琴 +11 位作者 陈琦 曹红霞 刘民 杜雪平 李雅媛 李燕娜 周海虹 王青 韩凌 侯武姿 严春泽 乌正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28-531,540,共5页
目的 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冠心病的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 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冠心病临床路径。结果 建立了冠心病的社区照顾路径、冠心病的专科诊疗流程、急性心肌梗死专科... 目的 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冠心病的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 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冠心病临床路径。结果 建立了冠心病的社区照顾路径、冠心病的专科诊疗流程、急性心肌梗死专科诊疗路径、不稳定型心绞痛专科诊疗路径、冠心病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技术路径和社区-专科双向转诊管理路径。结论 冠心病的临床路径是以社区慢性病照顾为切入点, 以循证医学为指导, 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和以照顾的连续性为方向的一组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冠心病 双向转诊机制 研制 城市社区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社区人群 病人为中心 专家会议 现场考察 中国城市 社区照顾 循证医学 专科 试验 诊疗 切入点 慢性病 连续性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研究中预试验样本量的确定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颖 王俊慧 +3 位作者 胡烨胤 邵宝仪 付占局 刘建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7-311,共5页
预试验是保证高质量临床研究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为正式试验的样本量估算提供依据。通过阐释预试验的作用及意义,结合中医药临床研究特点,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例,从可行性、精确度、试验总和、总和样本量和干预的标准效应量四个方面讨... 预试验是保证高质量临床研究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为正式试验的样本量估算提供依据。通过阐释预试验的作用及意义,结合中医药临床研究特点,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例,从可行性、精确度、试验总和、总和样本量和干预的标准效应量四个方面讨论中医药预试验样本量确定需考虑的因素,为正式试验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方法 样本量估算 试验 中医药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龙眼叶化学成分预试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梁洁 滕建北 +1 位作者 柳贤福 余靓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4期142-143,共2页
目的:对广西产龙眼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研究。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分别对广西产龙眼叶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预试。结果:通过预试验,提示广西产龙眼叶中可能含有黄酮类、酚类、香豆素类、挥发油、植物... 目的:对广西产龙眼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研究。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分别对广西产龙眼叶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预试。结果:通过预试验,提示广西产龙眼叶中可能含有黄酮类、酚类、香豆素类、挥发油、植物甾醇、糖类、苷类、鞣质、有机酸等化学成分。结论:此试验为进一步进行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化学成分 试验
下载PDF
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有效性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佳霓 张碧莹 +4 位作者 许焕芳 杜若桑 莫倩 王伟明 刘志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比较电针与假电针的疗效。方法:120例患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60例。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假电针组安慰针针刺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非穴点。...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比较电针与假电针的疗效。方法:120例患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60例。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假电针组安慰针针刺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非穴点。基线评价2周,治疗8周,随访12周。观察治疗8周(同时评价治疗前4周和后4周)和随访12周平均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3次比例及与基线相比CSBMs的变化;以及与基线相比,治疗8周平均周自主排便次数(SBMs)、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前4周治疗、后4周治疗、治疗8周及随访12周平均周CSBMs≥3次的比例依次为21.67%、50.00%、31.67%和40.00%;假电针组的比例依次为15.00%、33.33%、25.00%和20.00%。随访12周平均周CSBM≥3次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两组均可显著增加平均周CSBMs和平均周SBMs,并显著改善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P<0.01)。与假电针组相比,电针组对治疗后4周、治疗8周,随访12周平均周CSBMs及治疗8周平均周SBMs增加更显著(P<0.05,P<0.01);电针组治疗8周平均周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优于假电针组(P<0.05),改善程度上两者差异不明显。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和假电针均可增加严重功能性便秘的完全周自主排便次数和周自主排便次数,并可改善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治疗期后期疗效和随访疗效电针优于假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功能性便秘 电针 假电针 随机对照 试验
原文传递
当归藤化学成分的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卢森华 张龙 +2 位作者 郑锡任 周媛 陈勇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初步考察当归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当归藤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鉴别。[结果]检查项目中糖类、苷类、酚类、鞣质、皂苷、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挥发油及油脂等项均出现... [目的]初步考察当归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当归藤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鉴别。[结果]检查项目中糖类、苷类、酚类、鞣质、皂苷、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挥发油及油脂等项均出现正反应现象,其余项出现负反应现象。[结论]当归藤中可能含有糖类、苷类、酚类、鞣质、皂苷、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挥发油及油脂等成分。此试验为进一步研究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藤 化学成分 试验
下载PDF
浮刺结合温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随机对照预试验 被引量:16
12
作者 金晓飞 李茹 +2 位作者 陈利芳 王超 陈晓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比较浮刺结合温灸和传统温针灸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浮刺温灸组和温针灸组,各30例。浮刺温灸组采用腰背部膀胱经经筋浮刺结合灸盒温灸法,温针灸组在腰背部采用传统温针灸疗法。每... 目的:比较浮刺结合温灸和传统温针灸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浮刺温灸组和温针灸组,各30例。浮刺温灸组采用腰背部膀胱经经筋浮刺结合灸盒温灸法,温针灸组在腰背部采用传统温针灸疗法。每次治疗30 min,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周,随访期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次、治疗结束以及随访期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关节活动度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在治疗3次、治疗结束、随访期的VAS评分、腰部关节活动度及OD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且浮刺温灸组优于温针灸组(均P<0.05)。两组治疗结束、随访期VAS评分、腰部关节活动度及ODI优于治疗3次(均P<0.05),两组随访期VAS评分、后伸及左右旋活动度、ODI均优于治疗结束期(均P<0.05)。结论:浮刺结合温灸治疗CNLBP,在改善疼痛、腰部关节活动度和功能障碍方面优于传统温针灸,并体现出较高的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 浮刺 温灸 随机对照 试验
原文传递
赪桐根的化学成分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秦祖杰 唐梦莹 +1 位作者 梁洁 陈俊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赪桐根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赪桐根的化学成分类型。[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赪桐根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液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赪桐根可能含有蛋白质、糖、...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赪桐根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赪桐根的化学成分类型。[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赪桐根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液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赪桐根可能含有蛋白质、糖、鞣质、有机酸、皂苷、黄酮类、酚类、香豆素与内酯、植物甾醇、三萜类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赪桐根含有多种成分,为赪桐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根 化学成分 试验
下载PDF
巴山冷杉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国胜 樊金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巴山冷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巴山冷杉枝叶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其苷类、酚类和鞣质、有机酸、黄酮类、蒽醌、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
关键词 巴山冷杉 化学成分 试验
下载PDF
不同pH下黄棕壤镉的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明岗 张青 李菊梅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共3页
对黄棕壤在pH2 7不同浓度下Cd2+的吸附与解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2+吸附量随平衡液中Cd2+浓度增加而增大,两者关系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根据吸附等温线参数与pH的相关方程,得到镉吸附等温线的pH依存模式,如Langmuir方程为:C... 对黄棕壤在pH2 7不同浓度下Cd2+的吸附与解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2+吸附量随平衡液中Cd2+浓度增加而增大,两者关系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根据吸附等温线参数与pH的相关方程,得到镉吸附等温线的pH依存模式,如Langmuir方程为:C/X=69 334e-1 7183pH+(5 5793pH-3 0383)·C。式中,X为土壤Cd2+吸附量(mg/kg),C为平衡液中Cd2+之浓度(mg/L)。解吸Cd2+的数量随pH升高和吸附Cd2+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但解吸Cd2+占吸附Cd2+的比例随pH升高而降低,在pH3 7下,黄棕壤解吸Cd2+的比例为42%~95%,平均为75%,说明黄棕壤Cd2+以非专性吸附为主,吸附Cd2+的有效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黄棕壤 吸附-解吸特征 试验
下载PDF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与行为题库》预试验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曹淳力 陈海婴 +10 位作者 陈琳 熊志伟 范义兵 傅仁龙 傅国兰 万学祥 刘青 蔡兴平 吴晓华 郭家钢 胡广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检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与行为题库》(《题库》)编写的科学性、严谨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可理解性,并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与建议。方法随机选择江西和四川两省93名血防专业人员、血吸虫病疫区121名学生和107名成年村民为预... 目的检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与行为题库》(《题库》)编写的科学性、严谨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可理解性,并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与建议。方法随机选择江西和四川两省93名血防专业人员、血吸虫病疫区121名学生和107名成年村民为预试验对象。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对《题库》进行预试验。结果认为《题库》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可理解性的预试验对象分别占72.04%、92.47%、68.82%、81.14%和70.13%,同时对某些题项提出修改完善意见。结论《题库》经修改完善后可用于疫区现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防治知识 防治行为 题库 试验
下载PDF
新疆石榴皮和石榴籽化学成分预试验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丽达.阿布力孜 张笑颖 +1 位作者 海里茜 木和塔尔 《海峡药学》 2007年第1期52-53,共2页
通过化学成分预试验对新疆南疆地区石榴皮和石榴籽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初步检出有鞣质类十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鞣质类对研究本药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 石榴皮 石榴籽 化学成分 试验
下载PDF
马蹄莲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志学 黄爱华 陈百双 《怀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探索马蹄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和滤纸法,对马蹄莲的酸性E-tOH、纯化水、MeOH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马蹄莲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与结论:马蹄莲中可能... 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探索马蹄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和滤纸法,对马蹄莲的酸性E-tOH、纯化水、MeOH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马蹄莲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与结论:马蹄莲中可能含有黄酮、生物碱、多糖及其苷类等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马蹄莲 试验 颜色反应 沉淀反应 滤纸法 试管法 纯化水 提取物 显色剂 指示剂 生物碱 苷类
下载PDF
赤雹根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玉玲 赵波 +1 位作者 刘永平 佟继铭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考察赤雹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赤雹根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经过化学预试验,初步判断赤雹根中可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 目的:考察赤雹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赤雹根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经过化学预试验,初步判断赤雹根中可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三萜皂苷类、有机酸、生物碱类等成分。结论:赤雹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雹根 化学成分 试验
下载PDF
航天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洪良友 贾亮 +2 位作者 吴艳红 李双 荣克林 《强度与环境》 2015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了得到准确表征航天结构动特性的数值模型,需要有合理的建模方法、可靠的试验数据和高效的模型修正方法。本文研究了获得高精度动特性模型的系统方法,构建了建模-预试验-试验结果评估-模型修正的技术链;提出了弱连接结构的刚度模拟方... 为了得到准确表征航天结构动特性的数值模型,需要有合理的建模方法、可靠的试验数据和高效的模型修正方法。本文研究了获得高精度动特性模型的系统方法,构建了建模-预试验-试验结果评估-模型修正的技术链;提出了弱连接结构的刚度模拟方法;对比了预试验技术的优缺点,得到了模态结果评估的一般策略;研究了基于智能算法的多状态模型修正技术,提出了基于静挠度和模态弯矩的模型修正方法,并综合分层修正思想,形成了单状态-多状态协同修正方法,成功应用于航天飞行器动特性模型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特性 建模 试验 评估 模型修正 多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