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2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谷桥的设计与施工──采用悬臂架设施工法的波纹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 被引量:52
1
作者 刘岚 崔铁万 《国外桥梁》 1999年第3期18-25,共8页
介绍日本本谷公路桥,一座用波纹形钢板作腹板的箱梁桥,波纹形钢腹板桥结构特点,纵向设计、桥面设计的研究,以及压屈与剪切的研究。最后介绍了混凝土桥面与钢腹板结合部的设计及施工概要。
关键词 波纹形钢腹板 预应力混凝土 公路桥
下载PDF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钢束预应力损失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元海 刘世忠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8,共3页
根据变形协调条件 ,针对工程实践中采用的一般钢束布置形式 ,推导了考虑反摩阻影响的锚具变形、钢筋回缩预应力损失σs2 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减小预应力损失的途径 ,得出了当 s>sk 时 。
关键词 后张法 预应力混凝土 钢束 预应力 反摩阻效应
下载PDF
受弯构件的变形性与新的性能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冯鹏 叶列平 黄羽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6,共9页
提出用变形性代替传统延性的概念以适应使用了新型材料(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即FRP)的受弯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的多样化。通过分析已有的性能指标,定义了设计目标状态和极限破坏状态作为构件的性能特征状态,并提出一组新的性能指标:变形... 提出用变形性代替传统延性的概念以适应使用了新型材料(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即FRP)的受弯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的多样化。通过分析已有的性能指标,定义了设计目标状态和极限破坏状态作为构件的性能特征状态,并提出一组新的性能指标:变形性系数D、承载力系数S、变形能系数Y和综合性能系数F,用以全面地描述各种构件的性能和安全储备。参照传统构件,分析了5种受弯构件的数值计算结果,获得了各性能指标的取值范围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可以通过提高构件承载能力来弥补其变形储备不足从而保证总体安全储备不变。建议用F指标来确定各种受弯构件的设计目标状态,从而获得合理且一致的安全性储备,并以8个试验构件为例进行了计算,验证了其合理性。包括变形性在内的性能指标的提出,为新型材料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弯构件 延性 安全储备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 预应力混凝土 FRP配筋混凝土 FRP加固混凝土 荷载-变形曲线
下载PDF
PC梁顶推施工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5
4
作者 汤俊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回顾了我国PC梁顶推法施工技术近20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意见,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铁路桥 顶进法施工 PC连续
下载PDF
重载铁路桥梁疲劳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余志武 李进洲 宋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26,共12页
借助现代光纤光栅传感、传统应变片和891-Ⅱ拾振器的疲劳试验实时测试系统,通过12片1/6缩尺模型梁疲劳试验,研究重载铁路桥梁疲劳破坏形态以及振幅、刚度、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应变、混凝土应变随重复荷载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重... 借助现代光纤光栅传感、传统应变片和891-Ⅱ拾振器的疲劳试验实时测试系统,通过12片1/6缩尺模型梁疲劳试验,研究重载铁路桥梁疲劳破坏形态以及振幅、刚度、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应变、混凝土应变随重复荷载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重载铁路桥梁疲劳破坏前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应力幅值比约为0.6~0.7,疲劳破坏由梁底非预应力筋疲劳断裂引起,主要是因为两种力筋疲劳破坏强度相差较大造成的,预应力筋和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幅较低,一般不会发生疲劳破坏;疲劳下限相同时,不同上限下普通钢筋疲劳断裂时的应变幅值和断口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疲劳寿命;疲劳重复荷载下,混凝土、力筋荷载-应变曲线不断向拉(压)应变增大方向"移动",大致呈三阶段特征,在向疲劳损伤演变过程中,曲线斜率不断变小;疲劳下限相同的梁,刚度衰减终值基本相同,非预应力筋疲劳断裂后试验梁体剩余48%~54%左右的刚度;30t轴重下,模型梁受拉普通钢筋疲劳稳态下的应力幅值158~176MPa,预应力筋应力幅值78~117MPa,桥梁容许疲劳寿命275~325万次,极限疲劳寿命350~450万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预应力混凝土 疲劳试验 疲劳寿命
下载PDF
京张高铁土木特大桥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技术 被引量:38
6
作者 高光品 何乔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京张高铁土木特大桥采用(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既有大秦铁路,该桥24号、25号墩墩顶98m范围内梁体采用墩顶水平转体施工。沿平行于大秦铁路线方向,施工24号、25号墩顶转体部分梁体,在墩帽、0号块施工时安装转体系统;在标准... 京张高铁土木特大桥采用(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既有大秦铁路,该桥24号、25号墩墩顶98m范围内梁体采用墩顶水平转体施工。沿平行于大秦铁路线方向,施工24号、25号墩顶转体部分梁体,在墩帽、0号块施工时安装转体系统;在标准梁段施工后拆除施工临时结构,安装牵引系统;进行梁体试转后在"要点"时间内进行正式转体,将梁体转动至设计平面位置;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边跨合龙段,边跨合龙后进行球铰体系转换、安装永久支座,将梁体变成简支单悬臂结构;最后施工中跨合龙段,完成连续梁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连续 预应力混凝土 转体施工 体系转换 施工技术 施工
下载PDF
随机变幅疲劳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冯秀峰 宋玉普 朱美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2-38,共7页
基于实测的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疲劳荷载谱,经过适当的简化得到试验用随机变幅疲劳荷载谱,并通过MTS疲劳试验机实现了该随机变幅疲劳荷载谱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随机变幅疲劳试验得出的构件疲劳寿命远低于... 基于实测的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疲劳荷载谱,经过适当的简化得到试验用随机变幅疲劳荷载谱,并通过MTS疲劳试验机实现了该随机变幅疲劳荷载谱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随机变幅疲劳试验得出的构件疲劳寿命远低于由疲劳荷载上限值取为荷载谱均值的等幅疲劳试验得出的疲劳寿命,因此如果采用后者的试验结果去估算实际服役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疲劳寿命是非常危险的。然后分别利用Miner准则、相对Miner准则和Corten-Dolan累积损伤准则对承受随机变幅疲劳荷载作用的试件疲劳寿命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Corten-Dolan累积损伤准则精度最高,相对Miner准则也具有较高的精度,Miner准则的精度最低且偏于不安全。建议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随机变幅疲劳分析时采用改进的Corten-Dolan累积损伤准则或相对Miner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疲劳寿命 随机变幅 寿命估算
下载PDF
乌龙江特大桥引桥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形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苏卫 《华东公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12,共4页
福泉高速公路福州连接线乌龙江特大桥的引桥为 15孔 35m和 4 2孔 2 5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梁。为探讨后连续部分结构受力性能 ,进行了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和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为后连续手段的两组模型梁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简支 连续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下载PDF
腐蚀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李富民 袁迎曙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4,共7页
为研究腐蚀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退化特征,制作了5根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试件和5根钢管抽芯成孔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试件,并对每组中的4根梁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掺盐加速腐蚀(腐蚀率0.94%-2.87%),然后对10根梁进行了3分点静载... 为研究腐蚀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退化特征,制作了5根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试件和5根钢管抽芯成孔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试件,并对每组中的4根梁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掺盐加速腐蚀(腐蚀率0.94%-2.87%),然后对10根梁进行了3分点静载试验。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腐蚀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正截面会发生两种典型的受弯破坏方式,一种是传统的适筋破坏(力筋强化→混凝土压碎),因腐蚀尚未影响到预应力钢筋强化到混凝土压碎的完整过程,因而不会导致梁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降低 另一种是压碎前腐蚀钢绞线钢丝率先被拉断(断丝破坏),这种破坏会导致梁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在腐蚀率不大(小于2.87%)的情况下,腐蚀对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初始强化弯矩、极限弯矩以及初始强化挠度的影响都不显著,但会导致断丝破坏梁的极限挠度(断丝时)明显减小 在极限荷载之后,梁仍可以维持较高的承载能力继续承载并发展残余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钢绞线腐蚀 静力试验 受弯性能
原文传递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旭辉 裘伯永 《铁道建筑技术》 2000年第1期13-16,共4页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的优点 ,对线形控制、剪力腱的设计、匹配面处理、压浆质量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铁路桥 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 悬拼 施工
下载PDF
漳州战备大桥设计——三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箱梁桥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凯 陈亨锦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漳州战备大桥为双塔单索面三跨连续矮塔斜拉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 ,主桥孔跨布置为 ( 80 .8+132 +80 .8)m ,采用塔梁固结 ,塔梁与墩分离 ,墩顶设支座的结构形式。主要介绍主梁、主塔及斜拉索等方面的设计。
关键词 矮塔斜拉桥 预应力混凝土 箱形 桥塔 斜拉索 设计
下载PDF
从短期试验结果预测新建预应力混凝土梁收缩和徐变的长期效应 被引量:25
12
作者 胡狄 陈政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49,共6页
基于计及钢筋配筋率、预应力钢筋松弛等影响的桥梁收缩、徐变长期效应计算式,提出了从梁体混凝土短期试验值推算相应素混凝土在该桥梁工作环境下收缩应变及徐变系数的方法;结合CEB FIPMC90收缩模型与徐变模型思想,得出计算桥梁素混凝土... 基于计及钢筋配筋率、预应力钢筋松弛等影响的桥梁收缩、徐变长期效应计算式,提出了从梁体混凝土短期试验值推算相应素混凝土在该桥梁工作环境下收缩应变及徐变系数的方法;结合CEB FIPMC90收缩模型与徐变模型思想,得出计算桥梁素混凝土收缩应变及徐变系数的CEB FIPMC90修正公式。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预测理论值给出了较好的精度。该预测方法,不需做材料的收缩、徐变试验,亦避免从标准环境下试验值推算桥梁工作环境下收缩、徐变可能产生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收缩徐变 长期效应 理论分析
下载PDF
漳州战备大桥主桥设计 被引量:25
13
作者 余永强 李敏 陈亨锦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14,共4页
漳州战备大桥主桥为双塔单索面三跨连续部分斜拉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 ,主桥孔跨布置为 (80 .8+ 132 + 80 .8)m ,采用塔梁固结、塔梁与墩分离 ,墩顶设支座的结构形式。简要介绍主梁、主塔及主墩的设计。
关键词 部分斜拉桥 预应力混凝土 箱形 桥塔 主墩 设计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不对称双悬臂施工技术 被引量:28
14
作者 彭建萍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迫龙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0m的混合梁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主梁、中跨采用钢-混结合梁。该桥主梁采用不对称双悬臂方案施工,即边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牵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跨钢-混结合梁采用架梁吊机悬臂拼装施工... 迫龙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0m的混合梁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主梁、中跨采用钢-混结合梁。该桥主梁采用不对称双悬臂方案施工,即边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牵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跨钢-混结合梁采用架梁吊机悬臂拼装施工。在该桥主梁施工中,采用不同步双悬臂施工,中跨钢梁安装超前边跨1个节段,以取消中跨约3 000t的均布压重;在边跨距离桥塔中心27.5m处设置施工辅助墩,以提高中跨结合梁的大悬臂状态稳定性;在中跨钢-混结合段处设置反拉压重装置,以提高塔梁锚固性能;设置塔梁临时固结和纵向限位装置,以抵抗墩顶处梁体的不平衡力矩;将边跨侧靠近桥台的3个节段合并成1个边跨现浇段,以减少双悬臂施工的节段数。该桥已于2016年完工,成桥线形及结构受力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合 钢-混结合 预应力混凝土 悬臂架设 悬臂浇筑 施工技术
下载PDF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建昌 王起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9,共5页
通过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实验研究 ,给出了不同龄期下张拉预应力筋所需克服的摩阻力范围 ,从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形式和荷载 -挠度曲线等各个方面 ,把缓粘结预应力构件与传统的后张法 (有粘结、无粘结 )预应力构件进行了对... 通过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实验研究 ,给出了不同龄期下张拉预应力筋所需克服的摩阻力范围 ,从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形式和荷载 -挠度曲线等各个方面 ,把缓粘结预应力构件与传统的后张法 (有粘结、无粘结 )预应力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出缓粘结预应力构件在张拉两个月后 ,其工作性能可等同于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 实验研究 张拉摩阻力 工作性能
下载PDF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利梅 赵顺波 黄承逵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6-171,共6页
介绍了2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性能试验结果,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80、预应力比率为0.6~1.0、配筋指数为0.17~0.32、钢绞线的延伸率为5.0%和3.6%.结合试验梁的荷载~挠度全曲线分析计算结果,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绞线延... 介绍了2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性能试验结果,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80、预应力比率为0.6~1.0、配筋指数为0.17~0.32、钢绞线的延伸率为5.0%和3.6%.结合试验梁的荷载~挠度全曲线分析计算结果,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绞线延伸率、预应力比率、配筋指数等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位移延性系数和极限承载破坏形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试验研究 性能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 配筋指数 试验结果 延性性能 计算结果 曲线分析 影响规律 破坏形态 极限承载 位移延性 延伸率 钢绞线 系数和 比率 挠度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上拱度的预测及控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建民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2-36,共5页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上拱度过大将导致结构使用极限状态的失效。结合上海地铁三号线高架段的设计方案对该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提出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和对徐变预控措施相结合是减小上拱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徐变 上拱度 铁路桥 预应力混凝土 控制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单元模型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峰 叶见曙 徐向锋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2,共5页
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分析混凝土梁中预应力钢筋的力学性能,模拟结构中存在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直线钢筋和预应力曲线钢筋,提出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的单元模型。应用有限元理论,采用全拉格朗日列式的三维杆单元模拟预应力钢筋;... 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分析混凝土梁中预应力钢筋的力学性能,模拟结构中存在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直线钢筋和预应力曲线钢筋,提出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的单元模型。应用有限元理论,采用全拉格朗日列式的三维杆单元模拟预应力钢筋;采用实体退化组合壳单元模拟结构;应用钢筋单元和混凝土单元之间的位移场关系形成钢筋对混凝土单元的贡献,将预应力钢筋对结构的作用直接反映在单元模型内部。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破坏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梁的跨中挠度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数据吻合,单元模型有效地反映了预应力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预应力混凝土 曲线预应力钢筋 实体退化组合壳单元 非线性分析 有限元程序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后抗弯刚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胡志坚 王云阳 +2 位作者 胡钊芳 刘超 代涛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3,共7页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梁体开裂后抗弯刚度变化规律,通过6片1∶5模型试验梁的开裂试验,系统分析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在单调加载和重复加载方式下的跨中挠度及抗弯刚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梁体抗弯刚度变化与加载...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梁体开裂后抗弯刚度变化规律,通过6片1∶5模型试验梁的开裂试验,系统分析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在单调加载和重复加载方式下的跨中挠度及抗弯刚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梁体抗弯刚度变化与加载方式有关,重复加载条件下梁体极限承载力明显小于一次单调加载情况。在将试验数据与现行规范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现行规范规定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后的抗弯刚度下降规律考虑不足,无法满足在役桥梁的技术状态评估需求,并通过引入跨中弯矩修正系数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抗弯刚度修正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模型试验 抗弯刚度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性能试验 被引量:20
20
作者 薛伟辰 胡于明 王巍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66,共6页
通过对6根1∶5模型梁的800 d长期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混凝土种类、预应力筋张拉方式以及截面上、下缘应力差等因素对梁徐变变形、徐变应变、截面曲率、预应力筋应变和钢筋应力等的影响;基于龄... 通过对6根1∶5模型梁的800 d长期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混凝土种类、预应力筋张拉方式以及截面上、下缘应力差等因素对梁徐变变形、徐变应变、截面曲率、预应力筋应变和钢筋应力等的影响;基于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编制了步进法时随有限元分析程序,并应用该程序对试验进行了全过程模拟分析;提出了综合考虑混凝土种类、预应力筋张拉方式以及截面应力差等多因素影响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设计建议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及该设计建议公式计算结果均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且设计建议公式计算结果更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预应力混凝土 试验研究 徐变性能 时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