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鉴定结论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汪建成 孙远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1年第2期69-83,共15页
本文首先对鉴定结论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 ,指出鉴定结论的作用在于补充事实裁判者在专门问题上认识能力的不足 ;鉴定结论是一种证据 ,而非最终结论 ;鉴定结论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 ,是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产物。然后对鉴定的... 本文首先对鉴定结论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 ,指出鉴定结论的作用在于补充事实裁判者在专门问题上认识能力的不足 ;鉴定结论是一种证据 ,而非最终结论 ;鉴定结论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 ,是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产物。然后对鉴定的提出、鉴定人的选任以及对当事人双方的平等对待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介绍了这一问题上的三种不同模式之后 ,指出了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之后又对鉴定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评析。最后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方面讨论了鉴定结论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结论 证据能力 证明力 刑事鉴定结论 证据 鉴定人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 被引量:51
2
作者 樊崇义 陈永生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年第4期3-12,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 刑事鉴定制度 鉴定人 鉴定程度 鉴定体制
原文传递
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运用规则 被引量:55
3
作者 樊崇义 吴光升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6,共14页
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对刑事司法规范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运用提出了新要求。英美国家从意见证据的相关性、意见证据所依据科学原理、方法的可靠性等方面规范专家证人意见证据的可采性,对我国规范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运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对刑事司法规范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运用提出了新要求。英美国家从意见证据的相关性、意见证据所依据科学原理、方法的可靠性等方面规范专家证人意见证据的可采性,对我国规范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运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应当结合新刑事诉讼法基本框架,借鉴英美国家专家证人意见证据规则,以相关性规则、必要性规则、可靠性规则、合规性规则、充分性规则、适格性规则为内部性规则,以鉴定人出庭作证规则、专家辅助规则、采信理由公开规则为外部性规则,从内、外两个方面规范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运用,以确保刑事司法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人 专家证人 鉴定意见 可采性 可信性
原文传递
专家参与刑事司法的多元功能及其体系化 被引量:53
4
作者 陈如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107,共19页
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专家参与我国刑事司法的制度功能变得开放而多元。专家制度功能的多元化,根源于刑事司法的三重逻辑:弥合法律人与专家之间知识鸿沟的“认知逻辑”;落实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权... 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专家参与我国刑事司法的制度功能变得开放而多元。专家制度功能的多元化,根源于刑事司法的三重逻辑:弥合法律人与专家之间知识鸿沟的“认知逻辑”;落实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权力逻辑”;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实现控辩平等的“权利逻辑”。从结构主义与整体主义的视角看,当前,刑事专家制度存在明显的体系化缺陷,主要表现为专家制度过度权力化、专家制度功能尚未结构化、专家制度不够规范化。改进刑事专家制度,应当采取体系化路径:首先,将多元专家参与模式调整为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二元专家模式;其次,彰显专家制度的“权利逻辑”,矫正过度权力化倾向;最后,构建系统化的专家制度,为专家服务刑事司法创造制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专家制度 有专门知识的人 鉴定人 专家辅助人
原文传递
论民事鉴定制度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永泉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我国应当把鉴定人的性质定位于既作为法官辅助人员又作为证据方法 ,二者并重。应当明确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 ,并作出对其质证、认证以及审查采信的程序规定 ;将鉴定人主体扩大到自然人 ,赋予当事人选任鉴定人的权利 ;完善对鉴定人的回避... 我国应当把鉴定人的性质定位于既作为法官辅助人员又作为证据方法 ,二者并重。应当明确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 ,并作出对其质证、认证以及审查采信的程序规定 ;将鉴定人主体扩大到自然人 ,赋予当事人选任鉴定人的权利 ;完善对鉴定人的回避制度 ,保证鉴定人的中立和公正 ;并应明确规定鉴定人的鉴定义务和出庭陈述义务以及过错赔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鉴定制度 鉴定结论 证据 鉴定人
原文传递
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逻辑 被引量:50
6
作者 陈如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7-208,共22页
政法部门分散管理的司法鉴定体制,曾在"文革"结束后的较长时间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司法制度与庭审方式的改革,以及过度分散管理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最终促使国家在2005年启动了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政法部门分散管理的司法鉴定体制,曾在"文革"结束后的较长时间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司法制度与庭审方式的改革,以及过度分散管理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最终促使国家在2005年启动了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原则上由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统一管理。然而,政法部门的权力纠葛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社会鉴定机构、鉴定人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削弱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所意欲形塑的统一管理预期。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国家应注重在法律、法规、技术等层面实现规范性统一,然后,在操作层面合理平衡统一管理与部门管理的权限,并充分发挥司法鉴定行业管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鉴定管理体制 鉴定机构 鉴定人
原文传递
司法鉴定基本理论之再检讨 被引量:23
7
作者 汪建成 吴江 《法学论坛》 2002年第5期84-92,共9页
司法鉴定应当具有主体特殊性、对象专门性、启动被动性和结果科学性四个基本特征 ,为此 ,建立鉴定人资格确认和审查制度十分必要 ;限定鉴定对象的范围也应成为鉴定制度的要素。强调鉴定程序启动的被动性有利于保持鉴定的中立性 ,并划清... 司法鉴定应当具有主体特殊性、对象专门性、启动被动性和结果科学性四个基本特征 ,为此 ,建立鉴定人资格确认和审查制度十分必要 ;限定鉴定对象的范围也应成为鉴定制度的要素。强调鉴定程序启动的被动性有利于保持鉴定的中立性 ,并划清鉴定权和司法权的界限 ;强调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则有利于确定鉴定的效力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司法鉴定 鉴定人 鉴定对象 鉴定结论
下载PDF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之重构 被引量:28
8
作者 熊秋红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2,共10页
随着司法证明方式的变化 ,鉴定结论在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但现行司法鉴定体制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体制 ,应当围绕鉴定权的归属与控制问题 ,重点从弱化鉴定机构的官方色彩、加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 随着司法证明方式的变化 ,鉴定结论在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但现行司法鉴定体制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体制 ,应当围绕鉴定权的归属与控制问题 ,重点从弱化鉴定机构的官方色彩、加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控制、赋予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人的权利、充分发挥鉴定人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体制 司法鉴定 鉴定机构 鉴定人 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行业管理职能
原文传递
论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36
9
作者 刘建伟 《中国司法鉴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7,共6页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对法官采信正确鉴定意见、消除当事人对鉴定意见的怀疑、提高鉴定质量都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率极低,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其原因,完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关键词 鉴定人 出庭 作证制度
下载PDF
什么是真正的直接和言词原则 被引量:36
10
作者 陈瑞华 《证据科学》 CSSCI 201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众所周知,要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要贯彻直接和言词原则。那么,宄竟什么是直接和言词原则呢?对于这一问题,法学界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强调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甚至专家辅助... 众所周知,要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要贯彻直接和言词原则。那么,宄竟什么是直接和言词原则呢?对于这一问题,法学界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强调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甚至专家辅助人的出庭作证,重视控辩双方对这些人的交叉询问。那么,法院仅仅将证人、鉴定人等传召到法庭上,使其接受各方的交叉询问,直接和言词原则就能实现了吗?答案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词原则 诉讼制度改革 刑事诉讼制度 交叉询问 专家辅助人 出庭作证 侦查人员 鉴定人
原文传递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证人 被引量:20
11
作者 常廷彬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0-65,共6页
 专家证人作为证人的一种,其出庭作证需要一定的条件;它和一般证人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我国,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宜建立和移植专家证人制度,而只能借鉴专家证人制度的合理之处,对我国鉴定人制度进行改造。
关键词 专家证人 鉴定人 证人
下载PDF
鉴定机构的中立性与制度改革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光中 《中国司法鉴定》 2002年第1期3-4,共2页
刑事诉讼中,刑事案件的处理有时会涉及到专门性问题,而这些专门性总是必须借助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的检验结果或判定才能予以解决.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科技化的今天,犯罪活动也呈现智能化、专业化的趋势.有些案件事实的认定如果离开... 刑事诉讼中,刑事案件的处理有时会涉及到专门性问题,而这些专门性总是必须借助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的检验结果或判定才能予以解决.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科技化的今天,犯罪活动也呈现智能化、专业化的趋势.有些案件事实的认定如果离开以专门知识和技术手段为依托的鉴定,已几乎成为不可能.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鉴定的应用领域必将不断拓宽,其重要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鉴定结论 鉴定机构 中立性 鉴定人
下载PDF
论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以专家证人制度与鉴定制度的交叉共存为视角 被引量:32
13
作者 邵劭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6,共8页
当需要就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说明和进行判定时,现行的各种制度都不足以解决当事人和法官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在法庭上更好地利用专家的知识,可以采用一种既使用鉴定人也使用专家证人的混合程序,使鉴定人和专家证人各自在其独有领... 当需要就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说明和进行判定时,现行的各种制度都不足以解决当事人和法官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在法庭上更好地利用专家的知识,可以采用一种既使用鉴定人也使用专家证人的混合程序,使鉴定人和专家证人各自在其独有领域发挥作用,同时,对二者交叉的领域则由法官和当事人自由选择适用。这种混合程序的运行需要构建完善的专家证人制度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证人制度 鉴定制度 专家证人 鉴定人 专门性问题
原文传递
中国刑事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的角色转变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保生 董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75,共16页
中国的刑事专家辅助人具有既类似于律师又类似于鉴定人、证人的多重属性;围绕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性质,也形成了质证方式说、鉴定意见说、证人证言说等多种观点。角色定位上的混乱,不仅造成了独具特色的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双轨制,而且常... 中国的刑事专家辅助人具有既类似于律师又类似于鉴定人、证人的多重属性;围绕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性质,也形成了质证方式说、鉴定意见说、证人证言说等多种观点。角色定位上的混乱,不仅造成了独具特色的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双轨制,而且常常使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法庭采信陷入困境。从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专家辅助人的新近规定看,专家辅助人的角色呈现出向专家证人转变的趋势。这种转变的核心要求,一是实现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专家辅助人意见和鉴定意见在专家证言意义上的证据效力平等;二是使专家辅助人回归专家证人本色,将强加给专家辅助人的不合理的质证职责交还给律师、检察官;三是提高律师、检察官熟练运用交叉询问规则、对科学证据进行质证的能力,充分发挥法官的科学证据“守门人”作用,以适应事实认定科学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人 专家辅助人 专家证人 科学证据
原文传递
我国应当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之借鉴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敏 《中国司法鉴定》 2003年第4期14-18,共5页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配套机制,其在意大利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得最为详细。鉴于我国现有司法鉴定体制中出现的鉴定机构性质不明、鉴定过程暗箱操作、审查判断不科学等顽症,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确立势在必行。
关键词 司法鉴定制度 专家辅助人制度 意大利 鉴定人 专家证人 司法鉴定管理制度 司法鉴定技术
下载PDF
鉴定人出庭质证的相关法律问题 被引量:25
16
作者 施晓玲 《中国司法鉴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89,共3页
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一种,经过庭审质证和认证后,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和裁判的根据,直接影响法官定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的质询"。目前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 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一种,经过庭审质证和认证后,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和裁判的根据,直接影响法官定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的质询"。目前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低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应从明确鉴定人的强制出庭义务,规定鉴定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明确规定鉴定人可以不出庭的法定情形,以及加强鉴定人出庭的人身权利保障和规范鉴定人出庭费用收取制度等方式,构建鉴定人不出庭质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鉴定人 出庭质证
下载PDF
司法鉴定学基本概念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玉镶 《中国司法鉴定》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对司法鉴定学基本概念进行了研讨,对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学、鉴定人、鉴定结论进行了界定。并指出,鉴定主体是申请主体、决定主体和执行主体的结合体;鉴定人与鉴定人员、鉴定证人是不同的范畴;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不夸大不贬... 本文对司法鉴定学基本概念进行了研讨,对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学、鉴定人、鉴定结论进行了界定。并指出,鉴定主体是申请主体、决定主体和执行主体的结合体;鉴定人与鉴定人员、鉴定证人是不同的范畴;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不夸大不贬抑的态度审视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基本概念 鉴定人 鉴定结论
下载PDF
我国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基本问题论略 被引量:24
18
作者 左宁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2至4款以基本法的高度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既不同于专家证人、也不同于鉴定人、更不是证人抑或诉讼代理人,他属于特殊的诉讼参与人。该制度对于保障控辩平等对抗,维护司...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2至4款以基本法的高度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既不同于专家证人、也不同于鉴定人、更不是证人抑或诉讼代理人,他属于特殊的诉讼参与人。该制度对于保障控辩平等对抗,维护司法公正意义重大。立法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有必要对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从专家辅助人概述、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专家辅助人的立场、专家辅助人的聘请主体与意见功能、专家辅助人参加诉讼的程序、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明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力图在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后为实务部门的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辅助人 专家证人 鉴定人
原文传递
“专家”参与诉讼问题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戬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新《刑事诉讼法》将原法第159条调整为第192条,并新增了第2款和第4款内容,增加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有关... 新《刑事诉讼法》将原法第159条调整为第192条,并新增了第2款和第4款内容,增加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这里“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通常被理解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鉴定人以外)参与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问题 “专家” 《刑事诉讼法》 专门知识 诉讼代理人 鉴定人 鉴定意见 公诉人
下载PDF
鉴定人与专家证人制度的冲突及其解决——评最高院有关专家证人的相关答复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郭华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7,共8页
鉴定人制度与专家证人制度作为不同诉讼模式的产物各有利弊。鉴定人制度为缓解其制度安排上的相对僵硬,吸纳了技术顾问或专家辅助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事人质证的有效性问题。专家证人制度因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证据理论、证据制度... 鉴定人制度与专家证人制度作为不同诉讼模式的产物各有利弊。鉴定人制度为缓解其制度安排上的相对僵硬,吸纳了技术顾问或专家辅助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事人质证的有效性问题。专家证人制度因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证据理论、证据制度存在冲突与矛盾,尤其是专家证人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与鉴定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鉴定人回避制度诉求鉴定人中立的要求,致使专家证人的移植在我国产生了不尽的困惑,将其改造成本己之物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人 专家证人 冲突 答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