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年第4期3-12,共10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参考文献17
1 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189.
2 余叔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318.
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刑侦教研室.《中外刑事侦查概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9,240,244,248,256页. 被引量:4
4 Kleinknecht/Meyer,Strafprozess ordung 40.Aufl.1991.§Rdnr 8. 被引量:1
5 [日].上村正吉等著.《刑事鉴定的理论与实践》.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1页. 被引量:1
6 [日]团藤重光著.《新刑事诉讼法纲要》.第七次修订版.第432页. 被引量:1
7 [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页. 被引量:12
8 余报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8页. 被引量:1
9 John Hatchard,Barbara Huber and Richard Vogler:Comparative Criminal Proceduse,P149-151,1996 by the British.Insti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被引量:1
10 黄风译..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266.
共引文献17
1 余沁洋.《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7):57-60. 被引量:2
2 陈成建.论证人宣誓程序的设立[J]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9):59-62. 被引量:3
3 毕玉谦.论诉讼中的认证[J] .人民司法,2000(5):43-45. 被引量:2
4 樊学勇,林铁军.刑事侦查中秘密拍照手段法制化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5):85-89. 被引量:3
5 聂昭伟.本案被告人郭某的年龄应当如何认定——刑事诉讼证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4):90-94. 被引量:1
6 张云鹏.论推定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影响[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5):65-69. 被引量:9
7 陈永生.死刑与误判——以美国68%的死刑误判率为出发点[J] .政法论坛,2007,25(1):95-110. 被引量:36
8 赵旭光.论及时获知裁决权于刑事诉讼之必要性——聂树斌案件的证明[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3):58-63. 被引量:1
9 夏良田.刑事推定规范的创制及其限制[J] .求索,2009(8):127-129.
10 谢盛坚,罗茂怀.论侦查的终结与补充程序[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21-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35
1 姚锋.现行司法鉴定制度之弊端与完善[J] .政法论丛,2001(5):24-25. 被引量:3
2 汤擎.论司法鉴定的启动[J] .中国司法鉴定,2001(3):12-15. 被引量:3
3 房清侠.刑讯逼供与沉默权制度[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5):39-43. 被引量:4
4 蒋安.香港与内地陪审制度之比较与完善[J] .政治与法律,2000(2):65-69. 被引量:6
5 陈光中.鉴定机构的中立性与制度改革[J] .中国司法鉴定,2002(1):3-4. 被引量:26
6 沈敏.构建我国司法鉴定程序制度初探[J] .中国司法鉴定,2002(2):10-17. 被引量:7
7 黄培军,邓振华,廖志钢,李雷波.司法鉴定结论的评价与鉴定技术的科学性[J] .中国司法鉴定,2002(3):45-48. 被引量:17
8 张玉镶,蒋丽华.司法鉴定人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 .中国司法鉴定,2002(4):3-8. 被引量:7
9 吴何坚,李禹.赴日考察报告[J] .中国司法鉴定,2002(4):59-62. 被引量:9
10 尹伟民.证据能力规则之理性分析与现实选择——以民事诉讼为视角[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117-12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51
1 马蓓蕾.对我国鉴定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25-28.
2 宋召明,田丰.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2008(1):23-24. 被引量:1
3 徐黎明.刑事鉴定启动程序初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2):185-187. 被引量:1
4 陈超.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之管见[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1-72.
5 周一颜.专家证据司法控制的路径选择——以香港民事专家证据制度的改革为中心[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131-136. 被引量:5
6 蒋敬.对坚持公安机关刑事鉴定体制的若干思考[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4):63-65. 被引量:2
7 孙付.中外鉴定人诉讼地位之比较[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55-58. 被引量:8
8 施敏,黄晓华.构建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J] .中国司法鉴定,2005(5):40-42. 被引量:5
9 李书义.变频器节能与市场的推广应用[J] .商场现代化,2006(10X):162-162.
10 辛祖国,王相平.从邱兴华杀人案谈我国刑事鉴定启动权制度[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2):21-2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00
1 陈如超.以鉴代侦: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扩张趋势及其制度回应[J] .法学研究,2024,46(3):174-190.
2 朱建宏,王燕.刑事诉讼法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J]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20,40(2):46-52.
3 冀敏.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参诉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5):24-30.
4 陈宁祥.监察委员会内设鉴定机构之可行性探究[J] .东南法学,2022(1):265-279.
5 江涛.对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若干思考[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2):20-23. 被引量:3
6 于文瑶.论刑事鉴定的启动制度[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109-112.
7 易旻,孙涓,邱炳辉.对民事诉讼活动中多次鉴定机制的反思与重构[J] .中国司法鉴定,2012(6):107-111. 被引量:3
8 韩红.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的构建[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2):91-99. 被引量:8
9 陈洪明,刘永强.浅论医疗事故的司法鉴定[J] .中国司法鉴定,2004(A01):73-74.
10 聂佳.民事诉讼中重复鉴定之我见[J]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1):49-51. 被引量:1
1 浅田和茂,肖贤富.日本的刑事鉴定制度[J] .环球法律评论,1984,6(2):42-47.
2 刑事诉讼鉴定制度的改革与改善[J] .行政与法制,2003(1):48-48.
3 周湘雄.中国刑事鉴定程序改革浅论[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17(1):41-43. 被引量:5
4 谈在祥.海峡两岸刑事鉴定制度比较与借鉴——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视角[J]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4):75-80. 被引量:3
5 李辉.论刑事鉴定制度的完善[J] .人民司法,1998(1):41-42.
6 蓝妍梅,苏方圆.刑事鉴定制度的中外比较[J] .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1):45-47.
7 肖晋,冯斌.程序人道与中国刑事鉴定制度的迈进[J] .中国司法鉴定,2006(4):10-13. 被引量:4
8 杨涛.刑事鉴定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 .理论月刊,2004(11):105-107.
9 尹丽华.完善我国刑事鉴定制度de两个问题[J] .律师世界,2001(1):12-14. 被引量:3
10 袁周斌.预防侦查错误视角下公安刑事鉴定制度的反思与完善[J] .中国司法鉴定,2013(3):1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