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3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芘在土壤中的共代谢降解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巩宗强 李培军 +3 位作者 王新 张海荣 宋玉芳 李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47-450,共4页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 (PAHs)的降解通常以共代谢方式进行 .研究比较了高分子量多环芳烃代表种类芘作为唯一C源和能源的降解过程和有共代谢底物存在下芘的降解过程 ,结果表明 ,2 5d后前者中芘的降解率5 7% ,而后者中芘的降解率为 80 % .且...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 (PAHs)的降解通常以共代谢方式进行 .研究比较了高分子量多环芳烃代表种类芘作为唯一C源和能源的降解过程和有共代谢底物存在下芘的降解过程 ,结果表明 ,2 5d后前者中芘的降解率5 7% ,而后者中芘的降解率为 80 % .且有共代谢底物存在下 ,芘在降解过程中半衰期缩短 ;水杨酸 ,邻苯二甲酸 ,琥珀酸钠能作为共代谢底物提高芘的降解率 ,琥珀酸钠效果最好 .芘和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之间也有共代谢关系 ,菲促进了芘的降解 ,但萘未出现同样的结果 .此外 ,这阐明了共代谢原理和适宜作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共代谢底物的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共代谢 土壤 难降解有机物 微生物
下载PDF
菲、芘、1,2,4-三氯苯对土壤高等植物根伸长抑制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67
2
作者 宋玉芳 周启星 +3 位作者 许华夏 任丽萍 宋雪英 龚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45-1950,共6页
测定了草甸棕壤条件下 ,菲、芘、1 ,2 ,4-三氯苯对高等植物 (小麦、白菜、西红柿 )根伸长抑制率以及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菲、芘、 1 ,2 ,4-三氯苯浓度与植物根伸长抑制率呈显著线性或对数相关 (p=0 .0 5 )。 3种化学品对植物... 测定了草甸棕壤条件下 ,菲、芘、1 ,2 ,4-三氯苯对高等植物 (小麦、白菜、西红柿 )根伸长抑制率以及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菲、芘、 1 ,2 ,4-三氯苯浓度与植物根伸长抑制率呈显著线性或对数相关 (p=0 .0 5 )。 3种化学品对植物根伸长抑制的强弱顺序为 1 ,2 ,4-三氯苯 >菲 >芘。这与 3种化学品的水中溶解度大小显著相关。小麦是 3种供试植物中对有机污染物最敏感植物。菲、芘、1 ,2 ,4-三氯苯复合污染主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三氢苯 有机污染物 土壤污染 高等植物 根伸长抑制率 生态毒性效应
下载PDF
Tween80对植物吸收菲和芘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高彦征 朱利中 +1 位作者 胡晨剑 陈宝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3-718,共6页
以水培体系模拟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黑麦草吸收菲和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00mg·L-1和0 12mg·L-1时,0~105 6mg·L-1范围内,低浓度Tween80可促进根和茎叶吸收菲和芘,Tween80... 以水培体系模拟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黑麦草吸收菲和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00mg·L-1和0 12mg·L-1时,0~105 6mg·L-1范围内,低浓度Tween80可促进根和茎叶吸收菲和芘,Tween80浓度为6 6mg·L-1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根和茎叶中菲和芘含量、富集系数为无表面活性剂对照处理的116%~216%;而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当培养液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为相应Tween80浓度下的表观溶解度时,根和茎叶中菲和芘含量随Tween80浓度上升明显增大,Tween80的增溶作用有利于根和茎叶对菲和芘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en80 植物 表面活性剂 富集作用 多环芳烃 土壤
下载PDF
不同浓度萘和芘处理对红树植物秋茄胚轴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陆志强 郑文教 +1 位作者 马丽 陈文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0-583,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0.1、1和10 mg/L三个浓度的萘和芘培养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L.)D ruce)幼苗,培养基盐度15,培养期60 d,以不加污染物培养为对照,分析了萘和芘对幼苗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萘和芘(0.1 mg/L...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0.1、1和10 mg/L三个浓度的萘和芘培养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L.)D ruce)幼苗,培养基盐度15,培养期60 d,以不加污染物培养为对照,分析了萘和芘对幼苗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萘和芘(0.1 mg/L)对秋茄胚轴萌发没有影响,对幼苗生长甚至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处理(10 mg/L)则对胚轴第二对叶的展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浓度萘处理的幼苗根、茎、叶及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95.2%、89.7%、85.5%和91.6%;高浓度芘处理则分别降低了50.4%,52.9%、73.9%和57.6%.在抑制程度上,萘处理明显大于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生长 红树植物 萌发 胚轴 秋茄 实验室条件 研究结果 抑制作用 刺激作用 低浓度 污染物 培养期 培养基 幼苗根 对照
下载PDF
植物对水中菲和芘的吸收 被引量:37
5
作者 凌婉婷 高彦征 +2 位作者 李秋玲 谢正苗 熊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32-3338,共7页
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水培体系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水中PAHs的吸收作用,重点研究了植物吸收菲和芘的时间动态.水中菲和芘起始浓度分别为1.00mg/L和0.12mg/L.0~288h内,黑麦草根和茎叶中菲和芘含... 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水培体系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水中PAHs的吸收作用,重点研究了植物吸收菲和芘的时间动态.水中菲和芘起始浓度分别为1.00mg/L和0.12mg/L.0~288h内,黑麦草根和茎叶中菲和芘含量均先快速增加而后降低,积累量不断增大,植物根系和茎叶富集系数则先快速升高而后趋于稳定.茎叶中菲和芘含量、茎叶对菲和芘的富集系数比根低1~3数量级,积累量也明显小于根系.黑麦草根系对水中芘有更强的富集能力,其根系富集系数比菲大85%~179%;而其茎叶对菲的富集作用则略强.菲和芘在植物体内有明显的传导作用.0~288h,传导系数(TF)先显著升高而后趋于恒定;但实验条件下,菲和芘的TF值均很小,分别不高于0.031和0.009,且芘的TF值明显小于菲,表明供试植物对芘的传导能力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吸收 多环芳烃 富集作用 传导作用
下载PDF
芘荧光探针光谱法测定CTAB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37
6
作者 杨涛 李文娟 周从山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7年第1期48-50,54,共4页
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了40℃时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研究了CTAB的聚集行为。根据I1(波长λ1为373nm处的荧光强度)、I3(波长λ3为384nm处的荧光强度)、I1/I3值、芘的第一荧光峰处λ1和第三... 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了40℃时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研究了CTAB的聚集行为。根据I1(波长λ1为373nm处的荧光强度)、I3(波长λ3为384nm处的荧光强度)、I1/I3值、芘的第一荧光峰处λ1和第三荧光峰处λ3分别随c(CTAB)变化的曲线都有突变点,且5个突变点处的c(CTAB)均为0.80mmol/L,故可以确定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80mmol/L。表明芘荧光探针法是能够比较准确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表面活性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临界胶束浓度(CMC)
下载PDF
芘对苦草的生物毒性效应 被引量:38
7
作者 尹颖 孙媛媛 +1 位作者 郭红岩 王晓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28-1533,共6页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01、0.02、0.05、0.07和0.1mg·L-1)芘暴露10d后,芘在苦草中的富集,以及芘对苦草茎叶中自由基含量、抗氧化系统以及叶绿素、可溶性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芘能够大量富集在苦草叶部;自由基信号强...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01、0.02、0.05、0.07和0.1mg·L-1)芘暴露10d后,芘在苦草中的富集,以及芘对苦草茎叶中自由基含量、抗氧化系统以及叶绿素、可溶性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芘能够大量富集在苦草叶部;自由基信号强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持续升高;当污染加重时,这种升高现象有减弱的趋势,且三者有较好的相关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持续增加,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持续降低;随着芘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苦草对芘暴露比较敏感,0.01mg·L-1即已显示胁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生物富集 自由基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 被引量:22
8
作者 郭楚玲 哈里德 +2 位作者 郑天凌 田蕴 洪华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3-47,共5页
从海域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出以芘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海洋微生物 ,以ST4富集培养的混合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 ;该海洋混合菌株能利用菲 (Phe)、芘 (Pyr)、荧蒽(Fla)等多种多环芳烃 ;在不同浓度的芘的降解中 ,当芘的浓度为 5 0mg/dm3 时 ,... 从海域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出以芘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海洋微生物 ,以ST4富集培养的混合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 ;该海洋混合菌株能利用菲 (Phe)、芘 (Pyr)、荧蒽(Fla)等多种多环芳烃 ;在不同浓度的芘的降解中 ,当芘的浓度为 5 0mg/dm3 时 ,其生长水平和降解速率最高 ;当芘的浓度为 2 0 0mg/dm3 时 ,其生长受到抑制 ,芘几乎不能被降解 .外加营养盐酵母浸出液和葡萄糖促进降解微生物的生长 ,提高降解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多环芳烃 降解菌 海洋微生物 海域沉积物
下载PDF
玉米对土壤中菲芘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徐圣友 陈英旭 +4 位作者 林琦 吴伟祥 王冬 薛生国 沈超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6-232,共7页
采用系列浓度菲芘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玉米对污染土壤菲芘的去除效果与累积机理。结果显示,玉米对菲芘的去除效果明显,60d试验完成后,玉米生长的土壤中平均大约有69.8%-91.2%的菲与77.0%,88.4%的芘被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比... 采用系列浓度菲芘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玉米对污染土壤菲芘的去除效果与累积机理。结果显示,玉米对菲芘的去除效果明显,60d试验完成后,玉米生长的土壤中平均大约有69.8%-91.2%的菲与77.0%,88.4%的芘被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叠氮化钠)高63.6%和72.3%;比对照2(无叠氮化钠)高15.1%与38.2%。玉米能明显地吸收与累积污染土壤中菲和芘,并随土壤菲芘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富集因子(BCFs)随着土壤菲芘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芘的生物富集因子大于菲,不同种类多环芳烃以及植物不同部位间BCFs差异较大,菲的叶片BCFs(0.79,2.45)大于茎(0.17—1.76),根BCFs(0.42—1.21)最小,芘处理时叶片和茎的BCFs分别是1.03,3.31与0.2,2.17,明显低于根BCFs(2.07—6.40)。玉米能够在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并且能累积与去除污染土壤中的菲和芘,表明用玉米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多环芳烃 吸收与累积
下载PDF
降解芘的分枝杆菌M11的分离鉴定和降解特性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全霞 范丙全 +1 位作者 龚明波 杨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3-768,共6页
从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高效降解四环芳烃芘的放线菌M1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属于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sp.).菌株M11能以菲、蒽、荧蒽和芘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含芘50、100和200 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 从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高效降解四环芳烃芘的放线菌M1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属于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sp.).菌株M11能以菲、蒽、荧蒽和芘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含芘50、100和200 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 d降解率分别达到76.9%、91.8%和79.23%.菌株M11对芘的降解具有较广泛的pH范围,在芘浓度100 mg/L,pH为5-9的液体条件下,均可生长.根据已报道的芘降解菌的双加氧酶同源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出编码双加氧酶大亚基和小亚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与已知降解芘的分枝杆菌的双加氧酶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荧蒽、菲、芘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淑红 王新红 +2 位作者 陈荣 郑微云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三-四环多环芳烃(荧蒽、菲和芘)的混合物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三种混合污染物对...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三-四环多环芳烃(荧蒽、菲和芘)的混合物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三种混合污染物对SOD活性的影响为一动态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诱导反应和抑制反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蒽 菲律宾蛤仔 超氧化物歧化酶 污染物
下载PDF
菲和芘对蚯蚓(Eisenia fetida)细胞色素P450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薇 宋玉芳 +3 位作者 孙铁珩 宋雪英 周启星 郑森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研究了菲和芘在单一低剂量污染胁迫下对蚯蚓(Eisenia fetida)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通过滤纸接触染毒法,检测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供... 研究了菲和芘在单一低剂量污染胁迫下对蚯蚓(Eisenia fetida)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通过滤纸接触染毒法,检测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对毒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菲和芘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诱发了细胞色素P450总含量的增加,且在此过程中有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不同酶对毒性效应响应的域值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P450>SOD(POD)>CAT.根据四个指标对污染物浓度响应的域值不同,可将四者联合应用互为补充作为一套生物标记物体系,以满足污染物不同暴露浓度下土壤的毒理诊断,增强指示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细胞色素P450 抗氧化酶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类Fenton氧化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燕启社 孙红文 +1 位作者 周长波 徐晓阳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6-220,共5页
传统的Fenton氧化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使用传统的方法处理污染土壤会造成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不改变土壤pH值的条件下,利用铁盐和铁的氧化物矿石作催化剂催化H2O2氧化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催化... 传统的Fenton氧化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使用传统的方法处理污染土壤会造成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不改变土壤pH值的条件下,利用铁盐和铁的氧化物矿石作催化剂催化H2O2氧化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氧化去除污染物的能力不同,可溶态的亚铁盐和铁盐催化效果比不可溶的固态铁矿石要好,其中可溶态的硫酸亚铁催化反应的效果最好,反应60min后,污染物的最大去除率能达到65%以上;不可溶的铁矿石中磁铁矿的催化效果比赤铁矿要好些,污染物的去除率能达到5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FENTON氧化 污染土壤 修复
下载PDF
菲和芘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吴尔苗 王军良 +2 位作者 赵士良 李辉龙 吴石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7-1085,共9页
采用自然土壤法,以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探讨了不同剂量、不同暴露时间菲(Phe)和芘(Pyr)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菲和芘单一作用时,SOD活性均表现为低剂量激... 采用自然土壤法,以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探讨了不同剂量、不同暴露时间菲(Phe)和芘(Pyr)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菲和芘单一作用时,SOD活性均表现为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而MDA含量在暴露2d内明显增加,第14d时与对照基本一致;对于CAT活性,菲单一作用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而芘单一作用时未见明显的变化规律.菲和芘复合作用时,SOD活性受到显著抑制,而MDA含量于暴露28d时达到最大值,复合胁迫促进了蚯蚓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在0.5mg·kg-1菲作为背景与不同剂量芘复合时,菲和芘复合污染时的CAT活性出现明显波动,低剂量芘复合污染的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而当菲含量为2.5mg·kg-1时,复合污染时的CAT活性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复合污染胁迫时污染物剂量变化和不同污染物组合会对蚯蚓产生更趋严重和复杂的氧化胁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污染胁迫 抗氧化酶 丙二醛(MDA)
原文传递
两株假单胞菌对蒽菲芘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聂麦茜 张志杰 +1 位作者 王晓昌 戴小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0-633,共4页
从污染污泥中分离出两株假单胞菌PCN5及PCB2 .研究了它们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及生长繁殖情况 .结果表明 ,单基质存在下 ,1 0h ,PCN5对蒽的降解转化率为 91 8% ,芘为 75 6 % ,菲仅为 2 6 2 5 % ;相反PCB2对菲的降解效果最好 ,蒽最差 ... 从污染污泥中分离出两株假单胞菌PCN5及PCB2 .研究了它们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及生长繁殖情况 .结果表明 ,单基质存在下 ,1 0h ,PCN5对蒽的降解转化率为 91 8% ,芘为 75 6 % ,菲仅为 2 6 2 5 % ;相反PCB2对菲的降解效果最好 ,蒽最差 ;混合基质体系中 ,两菌株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对芘的降解效果较差 ;1 30h ,PCN5对蒽、菲、芘混合体系中的TOC去除率为38 9% ,PCB2对相应体系的去除率为 73 7% ;混合体系中两株的生长曲线相似 ,细菌浓度均呈指数增长趋势 ,PCN5的最大浓度约是原加入量的 1 0 0 0 0倍 ,PCB2是原加入量的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生物降解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多环芳烃芘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侯树宇 张清敏 +4 位作者 余海晨 多淼 白晔 张杨 孙红文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74,共4页
以芘为唯一碳源长期驯化筛选出两株高效降解芘菌Py1和Py4,经初步鉴定均为芽孢杆菌.本文研究了Py1、Py4以及它们的等比例混合菌对芘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y1对芘的降解率10 h时为88%;Py4对芘的降解率14 h时为84%;混合菌对芘的降解率8 h时... 以芘为唯一碳源长期驯化筛选出两株高效降解芘菌Py1和Py4,经初步鉴定均为芽孢杆菌.本文研究了Py1、Py4以及它们的等比例混合菌对芘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y1对芘的降解率10 h时为88%;Py4对芘的降解率14 h时为84%;混合菌对芘的降解率8 h时为88%,并用混合菌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为37℃和pH 7.0.研究了添加不同营养物质对降解性能的影响,水杨酸钠、醋酸钠和酵母膏对混合菌降解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葡萄糖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芽孢杆菌
下载PDF
芘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乐 盛下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04-1507,共4页
为了筛选高效多环芳烃芘的降解菌株并研究其降解条件,为生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材料,从长期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芘降解菌B4,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并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该菌株... 为了筛选高效多环芳烃芘的降解菌株并研究其降解条件,为生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材料,从长期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芘降解菌B4,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并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该菌株降解芘的特性及各种环境条件对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4在28℃振荡培养条件下,对50mg.L-1的芘降解率为91.70%,芘的降解与细菌数量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加入水杨酸(50mg.L-1)作为共代谢底物,降解率可达到95.55%。当pH为4、盐浓度高于5%时,菌株B4不生长。对菌株B4在重金属离子胁迫下对芘的降解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下,Pb2+与Zn2+的存在对B4的降解效能影响较小,Cu2+对菌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d2+对菌株B4有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多环芳烃 假单胞菌属
下载PDF
荧光探针法研究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疏水缔合行为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琼 吴文辉 +3 位作者 陈颖 王建全 耿同谋 钱晓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7,共6页
采用胶束共聚 共水解方法合成疏水改性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 辛基丙烯酰胺)[P(AM/NaAA/C8AM)],并以芘为荧光探针,应用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的疏水缔合行为。结果表明,随聚合物浓度、疏水单体摩尔分数、疏水侧链长和温... 采用胶束共聚 共水解方法合成疏水改性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 辛基丙烯酰胺)[P(AM/NaAA/C8AM)],并以芘为荧光探针,应用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的疏水缔合行为。结果表明,随聚合物浓度、疏水单体摩尔分数、疏水侧链长和温度的增加,疏水缔合作用增强;不同疏水单体含量的P(AM/NaAA/C8AM)的临界缔合浓度为1.5~3.0 g/L;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P(AM/NaAA/C8AM)发生了强烈的疏水相互作用,形成混合胶束,得到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8×10-3 mol/L;由于聚合物链上羧基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 pH敏感性,随 pH值的增大,P(AM/NaAA/C8AM)的疏水缔合作用呈现先减弱后恒定再增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法 聚丙烯酰胺 疏水缔合性 荧光光谱 疏水基团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中芘高效降解菌群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陈晓鹏 易筱筠 +3 位作者 陶雪琴 吴仁人 杨琛 党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3-417,共5页
从长期受石油污染土壤中驯化筛选到能以芘为惟一碳源生长的混合菌群GP3,其主要由假单胞菌株GP3A(Pseudom onassp.)和菌株GP3B(Pandoraea pnom enusa)组成。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混合菌GP3降解芘效能的影响。结果表... 从长期受石油污染土壤中驯化筛选到能以芘为惟一碳源生长的混合菌群GP3,其主要由假单胞菌株GP3A(Pseudom onassp.)和菌株GP3B(Pandoraea pnom enusa)组成。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混合菌GP3降解芘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50 r/min振荡培养下,混合菌GP3对15 mg/L芘的7 d降解率为90.6%。混合菌GP3降解芘的最适宜温度为35℃,最佳pH值为6.2。加入低浓度葡萄糖(100 mg/L)或菲(10 mg/L)作为共代谢底物,均可提高GP3对芘的降解率。混合菌对芘的降解速率(PDR)与芘的初始浓度呈正相关。研究重金属离子胁迫下GP3对芘的降解时发现,10 mg/L Zn2+的存在对芘降解效能影响较小,Cu2+对芘的降解有抑制作用,Cd2+对混合菌GP3有很强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混合菌 生物降解
下载PDF
芘在土壤中的长期吸附和解吸行为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俊国 孙红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研究了芘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中长期吸附解吸及不可逆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实验中芘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都存在快过程和慢过程2个阶段.不同吸附平衡时间下,有机质含量高于1%时,不同土壤的吸附平衡常数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 研究了芘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中长期吸附解吸及不可逆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实验中芘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都存在快过程和慢过程2个阶段.不同吸附平衡时间下,有机质含量高于1%时,不同土壤的吸附平衡常数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质含量低于1%时,黏粒含量对土壤的吸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平衡时问由2d增加到180d后,6种土壤的Kd值增加了35.1%~557.9%,其中土壤有机质对Kd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黏粒对Kd值影响最大,平衡时间对部分土壤Kd值影响不容忽视.长期解吸过程中,6种土壤慢解吸部分占总解吸量的12.05%~41.00%,有机质含量越高,慢解吸对解吸过程的贡献越大.不考虑老化的影响,有机质含量对不可逆吸附容量的贡献明显高于黏粒的贡献,与有机质对慢解吸过程的影响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期吸附/解吸 吸附常数 不可逆吸附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