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4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叙事论纲(上) 被引量:50
1
作者 董乃斌 程蔷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2-21,共10页
民间叙事是指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口头叙述活动 ,主要指他们的艺术叙事。口头性是其基本特征 ,与此相关则有易变、易散失、往往无主名、在流传中发生增删而形成地域性和历史性异文、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反映民众心理、民众思想和趣... 民间叙事是指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口头叙述活动 ,主要指他们的艺术叙事。口头性是其基本特征 ,与此相关则有易变、易散失、往往无主名、在流传中发生增删而形成地域性和历史性异文、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反映民众心理、民众思想和趣味、真实反映与自由想象相混杂 ,以及与主流文化既矛盾又统一等特点。民间叙事首先大量地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 ,其次是寄居在文人叙事的文本中。文人的介入使民间叙事经历了一个文本化的过程 ,使民间叙事渐渐从活态的口化之物固化为书面文字。而官方的介入则进一步使某些文本变成了经典。文本 ,包括被经典化了的文本 ,又可以成为民间叙事的新源头 ,成为新的民间叙事的依据 ,即所谓“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叙事 口头性 艺术叙事 民间文学 文本 经典 文人叙事
下载PDF
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 被引量:53
2
作者 朱国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51,共8页
本文对经典化理论进行了侧重于美学质素的本质主义与侧重于文化政治的建构主义的区分,指出本质主义理论无法描述构成经典文本的普遍的美学本质,另一方面,建构主义者忽视经典文本的美学经验,而且各种建构主义理论之间也存在着冲突。法兰... 本文对经典化理论进行了侧重于美学质素的本质主义与侧重于文化政治的建构主义的区分,指出本质主义理论无法描述构成经典文本的普遍的美学本质,另一方面,建构主义者忽视经典文本的美学经验,而且各种建构主义理论之间也存在着冲突。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将形式本身加以文化政治化,从而弥补两者的缝隙,但是只有在现代主义艺术经典中这才成为可能,因此,这必然含有欧洲中心主义偏见。作者认为,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的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对立,只是在不同层次上显示出了差别。文章最后建议,既然我们无法寻找到具有普遍性的经典化结构原则,那么,我们应该从历史的维度辩证地认识经典的发生法则。一方面,各种经典的合法化来源都是独特的,我们应对其进行语境还原;另一方面,在一个个具有连续性的历史长时段中,可能存在着相对稳定的经典化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主义 建构主义 经典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44
3
作者 吴义勤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13,共9页
新世纪之初,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歧变得越来越严重,文学的经典化和历史化无法完成,文学的核心价值被扭曲,文学批评失去了正面建构文学史的能力,这一切都导致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否定与质疑。如何客观评价当代文学,如何重新确立对当代文... 新世纪之初,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歧变得越来越严重,文学的经典化和历史化无法完成,文学的核心价值被扭曲,文学批评失去了正面建构文学史的能力,这一切都导致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否定与质疑。如何客观评价当代文学,如何重新确立对当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批评的信心,是摆在当代文学研究界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批评 现状 核心价值 历史 经典 文学史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宏印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8,共10页
本文就目前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事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典籍翻译涉及的任务,学科性质,顺译与逆译,闭门造车与借船出海,典籍翻译与非典籍翻译的区分和对策,以及当下从事民族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的独特意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 本文就目前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事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典籍翻译涉及的任务,学科性质,顺译与逆译,闭门造车与借船出海,典籍翻译与非典籍翻译的区分和对策,以及当下从事民族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的独特意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于当下的典籍翻译实践与研究具有一点建设性意义,并望有志于从事典籍翻译实践与研究的青年学人励志进学,继续民族典籍翻译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典籍翻译 顺译逆译 民族典籍 跨学科研究 人类学诗学
原文传递
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翻译文学中的经典化 被引量:34
5
作者 区鉷 胡安江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5,共6页
从故国文学史的"边缘化"到翻译文学中的"经典化",寒山诗在文学史书写中谱写了绚丽华章,在翻译文学史中更是塑造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关键词 寒山诗 翻译文学 美国 经典
原文传递
论清词的经典化 被引量:26
6
作者 沙先一 张宏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6-119,206-207,共24页
清词对唐宋词既有继承,又有超越,为词体创作注入了新的时代因素和美学因素,在词的题材、创作手法、词境等多方面都有开拓,创造出一定程度上堪与宋词比肩的词体文学经典。清人无论在理论批评还是创作上,已经有了对本朝创作加以经典化的... 清词对唐宋词既有继承,又有超越,为词体创作注入了新的时代因素和美学因素,在词的题材、创作手法、词境等多方面都有开拓,创造出一定程度上堪与宋词比肩的词体文学经典。清人无论在理论批评还是创作上,已经有了对本朝创作加以经典化的明确意识。清初以来,特别是晚清以迄民国,词学家们借助选本、词话、评点、论词绝句、点将录、模仿、唱和、文学史著述、文献整理、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从不同层面建构着清词中的经典。这一经典化的建构过程,既表现了人们对清词的认识,也从不同侧面体现出清词的价值,对于思考明清以来传统文学体裁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作品浩繁、时间尚未充分拉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部分学者对于中国古典文学雅正传统的质疑、批判,相对于唐宋词而言,清词的经典化还不够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词 经典 词学批评
原文传递
重写:文学文本的经典化途径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大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8,共6页
所谓文学经典,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一般是具有最强的传播力度、最广泛的接受群与最明显的接受效果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重写行为,也即持续的审美阐释及审美再创造行为所造就的,它是有效发挥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关... 所谓文学经典,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一般是具有最强的传播力度、最广泛的接受群与最明显的接受效果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重写行为,也即持续的审美阐释及审美再创造行为所造就的,它是有效发挥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传播与接受效应的一个重要成果。重写观念认为,文学的创造与影响寓于文学的接受之中。以文学接受为前提的重写,融合创作、批评、传播、阐释方式于一体,并在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促成了雅文学成果的下移,是促成文学文本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文学经典 文本 经典
下载PDF
东方古典与西方经典——魏理英译汉诗在欧美的传播及其经典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程章灿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45,共15页
魏理(Arthur Waley,1889-1966)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一生译介了大量东方古典文学作品,在西方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东亚古典文化遗产与现代西方文化融汇的一个案例,魏理英译汉诗在欧蔓的广泛传播及其经典... 魏理(Arthur Waley,1889-1966)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一生译介了大量东方古典文学作品,在西方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东亚古典文化遗产与现代西方文化融汇的一个案例,魏理英译汉诗在欧蔓的广泛传播及其经典化,对于省思全球化进程中文学翻译的作用,对于研究东西方文明的汇聚融合。无疑都是意味深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理 中国古诗 英译 经典
原文传递
世纪回首:关于金庸作品经典化及其他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洪 孙勇进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0-115,共6页
临近世纪更替之际,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及其作品研究再度升温,而且渐入学术领域。将其作品经典化,便是值得注意的动向。对金庸作品的评价,扬之者九天,抑之者粪壤,都是缺乏平常、冷静心态的表现,客观而论,金庸充分利用了"英雄... 临近世纪更替之际,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及其作品研究再度升温,而且渐入学术领域。将其作品经典化,便是值得注意的动向。对金庸作品的评价,扬之者九天,抑之者粪壤,都是缺乏平常、冷静心态的表现,客观而论,金庸充分利用了"英雄传奇"这一文类的特征,并且又巧妙地超越了它,从而把这一文类的表现潜力最大地发挥了出来,但金庸也有不足之处;小说细节多有疏漏;结构尚有不足:关键处情理欠推敲;没有超越传统小说观念。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金庸快餐似的写作过程中存在先天的不足。在一些评论家笔下,急于将金庸小说经典化的原因,除了心态和视角的偏颇外,还忽略了与经典化相伴生的两个重要因素:时间历程与话语权力,片面理解了经典的含义。金盾作品经典化问题实际上体现了当前文艺思潮与文化走势的重要消息,即: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全面扩张,开始向精英文化渗透,并得到了相当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经典 快餐式写作 大众文
下载PDF
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荣翼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44-51,共8页
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张荣翼什么是文学或不是文学,什么是优秀的文学或拙劣的文学,这涉及一个文学机制的问题。现在谁也不会把《中国现代史》一类书籍当成文学,但在历史上,《左传》、《史记》就曾作为文学中的... 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张荣翼什么是文学或不是文学,什么是优秀的文学或拙劣的文学,这涉及一个文学机制的问题。现在谁也不会把《中国现代史》一类书籍当成文学,但在历史上,《左传》、《史记》就曾作为文学中的典范;陶渊明生不逢时,在生前谁也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三国演义》 现代主义 后文学 文学作品 文学活动 经典 师范大学出版社 视觉文 传统社会
下载PDF
知青小说如何“寻根”——《棋王》的经典化与寻根文学的剥离式批评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晓帆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9,共10页
文学批评不仅指认经典,同时限定了对于"经典"的理解方式,这种限定往往"自然地"沉淀为文学史共识。本期发表的杨晓帆的《知青小说如何"寻根"——〈棋王〉的经典化与寻根文学的剥离式批评》即如何看待一篇... 文学批评不仅指认经典,同时限定了对于"经典"的理解方式,这种限定往往"自然地"沉淀为文学史共识。本期发表的杨晓帆的《知青小说如何"寻根"——〈棋王〉的经典化与寻根文学的剥离式批评》即如何看待一篇小说经典化前后文学批评的影响。她指出,1984年《棋王》发表后,传统文学批评试图把它纳入"现实主义文学"轨道,但阿城坚持认为这是一篇"另类知青小说";寻根文学兴起后,批评宣布把《棋王》作为自己的文学样板,渐成"主流"的寻根浪潮使阿城改变了主意。在以后的多篇文章中,阿城不断在修改自己的"知青小说家"形象,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寻根小说家"的形象。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作家的自我认同并非一成不变,文学批评会重塑这种认同。作家还会与批评联手悄悄移动文学作品的缘由位置,使之最终据以文学批评的中心,这就是文学经典的成因。作者文章的理论张力和朴素的文字叙述,使问题在自身逻辑中得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棋王》 寻根文学 知青小说 经典 《上海文学》 传统文精神 批评 《北京文学》
原文传递
《史记》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以明代评点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新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32,167,共9页
《史记》评点是《史记》文学经典化的特殊形态和重要途径之一。明代由于文学复古思潮的涌现、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史抄史评风气的浓厚等因素,《史记》文学评点随之出现兴盛局面。"点"给读者以提醒,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史记》评点是《史记》文学经典化的特殊形态和重要途径之一。明代由于文学复古思潮的涌现、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史抄史评风气的浓厚等因素,《史记》文学评点随之出现兴盛局面。"点"给读者以提醒,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文字评论涉及《史记》章法、叙事、写人、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这些评点,形式灵活多样,多角度阐释《史记》的文学内涵,引导读者细读《史记》,寻找文本中的"密码",参与作品价值的实现。《史记》评点体现了评点者的思想、立场和文学素养,对于《史记》的文学经典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评点所提出的许多理论问题也促进了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明代的《史记》评点对后来的《史记》评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评点 明代 经典
下载PDF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寿桐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6-204,209,共19页
与同时期的其他文体相比,中国现代戏剧经典作品的积累较为薄弱,这与现代剧作家对戏剧本质总体把握的某种歧误有着密切关系。戏剧的本质特性在于情节构思、人物刻画及表演形态等方面的合理炫张。中国现代戏剧通过对传统戏曲的反思与批判... 与同时期的其他文体相比,中国现代戏剧经典作品的积累较为薄弱,这与现代剧作家对戏剧本质总体把握的某种歧误有着密切关系。戏剧的本质特性在于情节构思、人物刻画及表演形态等方面的合理炫张。中国现代戏剧通过对传统戏曲的反思与批判,初步形成了以文学性取代戏剧性的体认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戏剧经典化的进程。此后,在艺术规律的作用下,中国现代戏剧通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合理炫张逐步走向经典化。然而,以曹禺关于《雷雨》"太像戏"的反思为代表,对中国现代戏剧本质的科学认知再次遭受挫折,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合理炫张在理论上面临着被错误搁置的命运,中国现代戏剧进一步经典化的运作由此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本质 合理炫张 经典 文学 戏剧性
原文传递
宋词第一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化探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郁玉英 王兆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从宋至今,无论是在千年历史动态平衡中,还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宋词中最具影响力的名篇。其经典地位在宋金时确立;元明时进一步提升;清代则稳中稍降,仍雄居榜首;二十世纪,影响力再次扩大。综观其经典... 从宋至今,无论是在千年历史动态平衡中,还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宋词中最具影响力的名篇。其经典地位在宋金时确立;元明时进一步提升;清代则稳中稍降,仍雄居榜首;二十世纪,影响力再次扩大。综观其经典化之旅,该词在创作型读者群的影响最大,一直高位走高;其次为批评型读者群,影响力走势为"中—低—低—高";在大众读者中,起始偏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力日渐加强大。词作内在的审美力量,创作主体的独特性和超越意识,契合传统及时代需求等是该词保持恒久生命力的奥妙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经典
下载PDF
《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新科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4-156,共13页
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它本身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外,还在于历代读者对其文学价值的阐释、认可与接受,即文学经典的建构。汉至唐,是《史记》文学经典地位的奠定时期;宋元则是《史记》文... 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它本身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外,还在于历代读者对其文学价值的阐释、认可与接受,即文学经典的建构。汉至唐,是《史记》文学经典地位的奠定时期;宋元则是《史记》文学经典地位的确立时期;到了明清,《史记》文学经典地位进一步巩固;至近现代,《史记》文学经典地位不断加强。《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扩大了《史记》的文化价值,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并且使《史记》中有价值的历史人物走向永恒的时间和无穷的空间。在历时与共时的存在范畴里,《史记》不断实现着自我的保值与增值。这种增值与保值,就是《史记》不断被经典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文学经典 经典
原文传递
世界经典化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反思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江凯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9-208,共10页
文学经典往往包含历史化和国际化两个向度的筛选,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兴起补充了传统研究国际视角不足的问题。其“在而不盛”的历史发展决定了新世纪以来“存而不明”的研究现状,“跨界”特征和前期积累不足的矛盾也导致了复制... 文学经典往往包含历史化和国际化两个向度的筛选,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兴起补充了传统研究国际视角不足的问题。其“在而不盛”的历史发展决定了新世纪以来“存而不明”的研究现状,“跨界”特征和前期积累不足的矛盾也导致了复制性、平面化等诸多问题。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研究趋势是形成“和而不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局面;其研究目标是在“对象统一”的原则下探讨海外传播的差异性,同时回答当代文学能否以及如何进入世界经典化的体系。近年来兴起的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对传统的研究格局从视野、材料、方法等方面构成了新的对话支点,也是中国重新进入世界新秩序后在文化想象与构建方面的一种关系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经典 海外传播 对象统一 和而不同
原文传递
“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 被引量:13
17
作者 罗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90,158,共10页
晚清词坛对《人间词话》保持了集体沉默,辛亥革命前后王国维诗学几乎无声无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胡适等人的推阐发扬才使之声誉日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唐圭璋等人纷纷撰文批评王国维的观点,但这种来自中国诗学传统的狙击,并未阻挡... 晚清词坛对《人间词话》保持了集体沉默,辛亥革命前后王国维诗学几乎无声无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胡适等人的推阐发扬才使之声誉日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唐圭璋等人纷纷撰文批评王国维的观点,但这种来自中国诗学传统的狙击,并未阻挡这部著作影响的扩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接受苏式文艺理论训练的年轻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研究论著,推动了其经典化进程。这批学者集中阐发了《人间词话》与苏式文艺理论的一致性,给予"境界说"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最接近于现代文艺理论的概念。而实际情形是,王国维把德国古典美学的内容翻译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这些中国学者又把它再度翻译成接近现代文艺理论的内容,通过这种循环创造了一种适合现代需要的古代诗学传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间词话》又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总结性代表作。然而,"中国古代意境说"的传统仍然是在西方理论帮助下建构起来的。事实上,"意境说"正是霍布斯鲍姆所说的"被发明的传统",当我们把王国维等人依据德国古典美学传统建构的"意境说"视为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范畴和审美理想时,同时也就埋葬了自己民族的诗学传统与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王国维 经典 意境说 被发明的传统
原文传递
唐宋时期李白诗歌的经典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詹福瑞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64,共14页
经典是文本在其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经典都有其经典化的历史过程,李白诗歌亦不例外。作为天才诗人,李白经典地位的确立,就在盛唐当代,至迟不过中唐。在宋代,又得到进一步强化。唐宋士人接受李白的过程,既是其接受李白诗所承载的价值... 经典是文本在其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经典都有其经典化的历史过程,李白诗歌亦不例外。作为天才诗人,李白经典地位的确立,就在盛唐当代,至迟不过中唐。在宋代,又得到进一步强化。唐宋士人接受李白的过程,既是其接受李白诗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过程,亦是发掘、凝炼李白作品经典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唐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士人所揭示的李白诗歌所表现的士人特立独行的风操气节和人格力量以及天才诗人的艺术特征,成为唐宋时期、同时也是此后李白诗歌最有影响也最有价值的经典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唐宋 经典
原文传递
经典的翻译与传播——《诗经》在英国的经典化路径探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燕华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3,95,共6页
《诗经》为中国五经之首,千年传诵,也是深受英国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1871年,理雅各《诗经》全译本在英国发行,开启了它在英国经典化的历程。在《诗经》经典化的过程中,控制文学系统的专业人士和赞助人为《诗经》在英国的翻译和传播提... 《诗经》为中国五经之首,千年传诵,也是深受英国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1871年,理雅各《诗经》全译本在英国发行,开启了它在英国经典化的历程。在《诗经》经典化的过程中,控制文学系统的专业人士和赞助人为《诗经》在英国的翻译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内外部条件,二者合力促成了《诗经》在英国的经典化。译者作为专业人士,在不同时期对《诗经》的翻译是《诗经》在英国传播和接受的前提,是《诗经》在英国经典化的基础环节和基本路径之一。掌握话语权的评论家对原作和译作的正面评论对《诗经》在英国的翻译和传播起到催化作用,成为《诗经》经典化的舆论向导。作为赞助人代表的出版商,通过不断地出版不同版本的《诗经》译本,成为《诗经》经典化的重要渠道。赞助人借助教育机构中教师对《诗经》的讲授以及课程设置等,促进了在校学生对《诗经》的阅读和理解,是《诗经》经典化的快速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翻译 传播 英国 经典
原文传递
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看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古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1,共8页
本文对“诗言志”的产生年代、经典化过程和途径进行了论述。由于“诗言志”是古代文论的“开山纲领”,因而它的经典化过程便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本文提出的“六途径”说,对于研究古代文论的经典化也是有意义的。本文认为,所谓文学经典... 本文对“诗言志”的产生年代、经典化过程和途径进行了论述。由于“诗言志”是古代文论的“开山纲领”,因而它的经典化过程便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本文提出的“六途径”说,对于研究古代文论的经典化也是有意义的。本文认为,所谓文学经典,是指具有精品内质、阐释空间和持久影响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包括文学作品经典、文学理论经典、文学批评经典和文学史经典。对于古代文论经典来说,又包括文学的经典范畴、经典命题、经典观点和经典论著。纵看,有一时之经典、一代之经典和千古之经典;横看,则有民族之经典、国家之经典和世界之经典。中国古代文论的大半壁江山都是由儒家经典所奠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经典 六途径说 古代文论经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