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兰与大花蕙兰种间杂种原球茎的诱导及增殖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朱根发 陈明莉 +3 位作者 罗智伟 罗思琼 吕复兵 王碧青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8-690,共3页
利用墨兰与大花蕙兰进行种间杂交 ,成功获得了 5个组合的杂种原球茎和植株。墨兰×大花蕙兰及大花蕙兰×墨兰 ,均以原球茎方式萌发。以墨兰×大花蕙兰的杂种原球茎为材料 ,通过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NH4NO3 、KH2 PO4、 6 B... 利用墨兰与大花蕙兰进行种间杂交 ,成功获得了 5个组合的杂种原球茎和植株。墨兰×大花蕙兰及大花蕙兰×墨兰 ,均以原球茎方式萌发。以墨兰×大花蕙兰的杂种原球茎为材料 ,通过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NH4NO3 、KH2 PO4、 6 BA和NAA等因素对杂种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发现NAA对原球茎的增殖影响不大 ,NH4NO3 16 5 0mg·L-1(MS正常浓度水平 ) ,提高KH2 PO4浓度 (170~ 85 0mg·L-1)和 6 BA浓度 (1~ 10mg·L-1)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 9个培养基中以MS +NH4NO3 16 5 0mg·L-1+KH2 PO4340mg·L-1+6 BA 10mg·L-1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兰 大花蕙兰 间杂 原球茎 诱导增殖
下载PDF
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的RAPD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3,共5页
以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研究其亲缘关系。从 4 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5条 ,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共产生 15 3条带 ,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 10 2条带 ,多态性条带占 77 1%。通过遗传相似性矩阵及UPGMA聚... 以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研究其亲缘关系。从 4 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5条 ,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共产生 15 3条带 ,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 10 2条带 ,多态性条带占 77 1%。通过遗传相似性矩阵及UPGMA聚类分析 ,结合杂交结实性与幼胚拯救成苗率 ,认为 :父母本亲缘关系近的遗传距离较小 ,杂交亲和性好 ,结实率较高 ,幼胚拯救易成功 ;反之杂交亲和性差 ,难以结实 ,幼胚拯救成苗率低。根据以上数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野生 栽培 菊花 间杂 杂交亲和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产量品质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金发 龚振平 +1 位作者 孙济中 刘金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本研究探讨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在长江中游棉区的杂种优势表现。试验涉及10个陆地棉亲本和10个海岛棉亲本及其33个杂种,分别于1989年(16个杂种)、1991年(9个杂种)和1992年(8个杂种)进行。陆地棉种问杂... 本研究探讨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在长江中游棉区的杂种优势表现。试验涉及10个陆地棉亲本和10个海岛棉亲本及其33个杂种,分别于1989年(16个杂种)、1991年(9个杂种)和1992年(8个杂种)进行。陆地棉种问杂种的产量、铃数、子指、株高和纤维品质的中亲优势十分明显,与双亲平均值比较,皮棉产量平均高出83.8%,成铃数增加39.9%。但与陆地棉对照品种比较;种间杂种产量严重降低,平均下降32.8%。陆海杂种结铃性强,成铃数比对照高出86.1%,但许多青铃在后期不能正常成熟。采用早熟陆地棉与适应性较好的海岛棉杂交,产量下降幅度小,在秋季雨水少、降温迟的年份甚至出现增产的少数组合。大多数种间杂种纤维长度>34mm,比强度>25g/tex,麦克隆值<3.7,中亲优势均超过10%,大多数杂种竞争优势超过15%,甚至优于海岛棉,表现超显性遗传,而纤维整齐度降低幅度很小(-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间杂 优势
下载PDF
黄瓜栽培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RAPD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庄飞云 陈劲枫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黄瓜栽培种、黄瓜野生变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其与黄瓜回交自交的后代以及甜瓜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探讨其亲缘关系。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筛选出 31条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结果分析 ,共产生 375个位点 ,具多态性位点占 9... 以黄瓜栽培种、黄瓜野生变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其与黄瓜回交自交的后代以及甜瓜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探讨其亲缘关系。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筛选出 31条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结果分析 ,共产生 375个位点 ,具多态性位点占 90 .0 % ,平均每条扩增出 6 .3条。通过UPGMA聚类分析 ,以遗传距离 0 .37为阀值 ,可将 2 3份试材归为黄瓜、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甜瓜亚属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近缘野生 间杂 回交后代 RAPD分析 黄瓜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猕猴桃种间杂交新品种‘金艳’的果实发育特征 被引量:36
5
作者 钟彩虹 张鹏 +1 位作者 韩飞 李大卫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2-1160,共9页
【目的】研究种间杂交品种‘金艳’及其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和中华猕猴桃品种‘金桃’果实生长发育特征。【方法】以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保存的种间杂交品种‘金艳’、父本中华猕猴桃雄株对应的雌性品种‘金桃’和母本毛... 【目的】研究种间杂交品种‘金艳’及其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和中华猕猴桃品种‘金桃’果实生长发育特征。【方法】以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保存的种间杂交品种‘金艳’、父本中华猕猴桃雄株对应的雌性品种‘金桃’和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为试验材料,定期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淀粉、还原糖、总糖和总酸的含量,运用Excel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艳’果实单果质量的变化与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相近,呈现3-4次增长高峰,而中华猕猴桃‘金桃’果实单果质量变化呈典型的双"S"型曲线;‘金艳’与2亲本果实的硬度和酸含量总体趋势是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只是‘金艳’和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硬度整个发育中有3个明显的峰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只有2个峰值;‘金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变化曲线与两亲本相同,前期趋于稳定,至成熟前的2个月开始进入迅速增加阶段;‘金艳’和2亲本一样,均于谢花后约55 d果实开始积累淀粉,‘金艳’于谢花后165 d达最大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和毛花猕猴桃‘6113’均于谢花后155 d达到最大值,以后迅速下降,回落到谢花后55 d的水平;比较同一品种果实的淀粉和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变化,显示了2者的消长关系,在淀粉前期积累阶段,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变化小,而到淀粉后期降解阶段,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含量迅速上升。【结论】种间杂交品种‘金艳’果实生长发育变化更偏向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而果实质量远超过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酸含量远低于毛花猕猴桃‘6113’和中华猕猴桃‘金桃’,具有典型的超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艳’ 毛花猕猴桃 中华猕猴桃 间杂 果实发育特征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永明 ScarthR.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9-402,共4页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首次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莱种间杂种(甘芥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芥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3%的液体NLN培养基中32℃下暗培养2天,转入25℃暗培养3周,再在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一周后转...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首次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莱种间杂种(甘芥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芥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3%的液体NLN培养基中32℃下暗培养2天,转入25℃暗培养3周,再在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一周后转入再生培养基(B_5)。供试的8个正反交甘芥杂种,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其中3个均为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的杂种。杂种911186(甘蓝型)×851336(芥菜型)的胚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杂种,未发现杂种花粉育性与小孢子胚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多数再生植株形态上介乎两个亲本之间,已开花的植株多为不育类型。讨论了亲本基因型对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和小孢子衍生植株的可能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间杂 小孢子培养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鉴定山葡萄和河岸葡萄种间杂种 被引量:30
7
作者 樊秀彩 张颖 +3 位作者 姜建福 孙海生 焦建 刘崇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95-2200,共6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葡萄和河岸葡萄种间杂交后代的真伪性进行鉴别。从12对多态性SSR引物中筛选出能扩增出父本特异性条带的7对引物,作为杂种鉴定的标记。用这7对引物对239株山葡萄和河岸葡萄的杂交后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16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葡萄和河岸葡萄种间杂交后代的真伪性进行鉴别。从12对多态性SSR引物中筛选出能扩增出父本特异性条带的7对引物,作为杂种鉴定的标记。用这7对引物对239株山葡萄和河岸葡萄的杂交后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161株后代具有父本的特异性条带,结合田间形态学分析,确认为真杂种。另外,后代中还出现了新的条带,表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变异。因此,SSR标记可以有效地对葡萄属种间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可作为葡萄种质创新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间杂 SSR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桉树种间杂种的比较和选择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吴坤明 吴菊英 +3 位作者 甘四明 卢国桓 林康銮 陈于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对 13个尾叶桉×细叶桉杂种、10个尾叶桉×赤桉杂种、1个尾叶桉× (尾叶桉×细叶桉 )杂种、1个尾叶桉种内控制授粉子代、5个尾叶桉母本的自由授粉子代和 1个尾叶桉×细叶桉F1自由授粉子代的比较研究表明 ,家系间树... 对 13个尾叶桉×细叶桉杂种、10个尾叶桉×赤桉杂种、1个尾叶桉× (尾叶桉×细叶桉 )杂种、1个尾叶桉种内控制授粉子代、5个尾叶桉母本的自由授粉子代和 1个尾叶桉×细叶桉F1自由授粉子代的比较研究表明 ,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差异均达 0 0 1显著水平。选择出优良杂种和子代 14个以及优良单株 12株。优良单株可以作为无性系比较试验的材料 ,优良杂种的优良单株可以用于建立下一世代的育种群体。这为优良杂种单株的无性系化和进一步的桉树杂交育种提供了有效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间杂 子代测定 选择 代良单株 无性系化 杂交育
下载PDF
紧穗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颜辉煌 熊振民 +4 位作者 闵绍楷 胡慧英 张志涛 田淑兰 汤圣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24-431,共8页
栽培品种的远缘野生种O.eichingeri (2n=24,CC染色体组)是褐飞虱的重要抗源。为了将原产乌干达的O.eichingeri两个编号材料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02428中,利用胚培养技术获得了两个组合的F.杂种,可交配力分别为0.36%和1.62%。所得F.... 栽培品种的远缘野生种O.eichingeri (2n=24,CC染色体组)是褐飞虱的重要抗源。为了将原产乌干达的O.eichingeri两个编号材料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02428中,利用胚培养技术获得了两个组合的F.杂种,可交配力分别为0.36%和1.62%。所得F.杂种生长旺盛,分蘖力强,但高度不育,其花粉母细胞中期Ⅰ二价体数为0~4个,平均1.33~1.37。F_1植株用02428回交及套袋自交产生的BC_1F_1和F_2植株形态相似,染色体组均为AAC,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12.02~12.18)Ⅰ+(11.67~11.89)Ⅱ+(0.04~0.19)Ⅲ,均表现完全不育。进一步检查了42个BC_1F_2植株和9个BC_2F_1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其变幅为24~38,从中筛选到2n=25及2n=24的植株各21个,其中5个整倍体植株对褐飞虱表现抗,说明两份紧穗野生稻载有抗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已成功转入02428中。本研究还发现一些株高及每穗粒数等明显超亲的材料,这可能与染色体组A与C上某些基因的互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紧穗野生稻 间杂 褐飞虱抗性
下载PDF
牦牛和普通牛种间杂种公牛睾丸的组织学观测与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旭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通过对牦牛和黄牛种间杂种公牛及未成年公牦牛睾丸的比较组织学观测 ,结果表明 :杂种牛雄性不育的生殖隔离机制与生精小管及生精上皮细胞的发育状况、生精小管基膜的厚度、生精小管的间距、间质组织细胞的发育状况、间质组织与生精小管... 通过对牦牛和黄牛种间杂种公牛及未成年公牦牛睾丸的比较组织学观测 ,结果表明 :杂种牛雄性不育的生殖隔离机制与生精小管及生精上皮细胞的发育状况、生精小管基膜的厚度、生精小管的间距、间质组织细胞的发育状况、间质组织与生精小管间形成大量组织液等因素有关。随种间杂交代数增加 ,睾丸组织的发育状况逐渐改善 ,精原细胞的死亡率相应降低 ,杂种 3代 (F3)已能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间杂 睾丸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辣椒属种间杂交及杂种鉴定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程志芳 钱春桃 +1 位作者 陈学军 陈劲枫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3-888,共6页
通过辣椒属5个栽培种(Capsicum 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C.baccatum和C.pubescens)种间正反杂交试验,获得了3株C.baccatum×C.chinense(Hbc)和7株C.annuum×C.chinense(Hac)种间杂种植株。除Hac-7单株表型异常外,其他杂... 通过辣椒属5个栽培种(Capsicum 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C.baccatum和C.pubescens)种间正反杂交试验,获得了3株C.baccatum×C.chinense(Hbc)和7株C.annuum×C.chinense(Hac)种间杂种植株。除Hac-7单株表型异常外,其他杂种F1植株均生长正常。Hac、Hbc花粉可染率分别为13.9%和23.8%,显著低于其双亲。同一组合内单株间花粉育性、形态性状和同工酶电泳图谱表现一致,形态学观察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均验证了种间杂种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间杂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菊花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种间杂种的幼胚拯救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2-46,共5页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2.0mg.L-1+NAA2.0mg.L-1;二倍体野生种作母本与栽培菊花杂交幼胚拯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反交。RAPD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二倍体野生 栽培 间杂 幼胚拯救 RAPD
下载PDF
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Ⅱ.影响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胚产量的因素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栒 官春云 +2 位作者 陈社元 王国槐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4-749,T004,共7页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 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1)F1 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 ;(2 )在F1 杂种花粉可育率为 30 %~ 4 3%的范围内 ,F1 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 ;(3)供体植株年龄对...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 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1)F1 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 ;(2 )在F1 杂种花粉可育率为 30 %~ 4 3%的范围内 ,F1 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 ;(3)供体植株年龄对高胚产量的材料无明显影响 ,对低胚产量的材料有明显影响。 (4)提出用花药颜色来选择适合的小孢子培养的花蕾的指标 ,花药颜色以绿带点黄或绿带黄为宜 ;(5 )提出胚从NLN液体培养基转到半固体B5培养基培养 3d后再转至固体B5培养基 ,比从NLN液体培养基直接转到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方式相对较好 ,可提高胚再生频率 ;(6 )诱导植株再生最适合的胚龄是 2 7d ,0 .2~ 0 .3cm大小的胚比 0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双倍体 单倍体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间杂 胚产量
下载PDF
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与海岛棉间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3,共5页
 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配制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杂种和陆地棉与陆地棉种内杂种,并以常规棉品种作为对照,比较和研究了两类组合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海陆种间杂种在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  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配制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杂种和陆地棉与陆地棉种内杂种,并以常规棉品种作为对照,比较和研究了两类组合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海陆种间杂种在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数和不孕子率上显著地高于陆地棉种内杂种,但单铃重和衣分则显著地低于陆地棉种内杂种,单铃重前者最高为3.3 g,后者最低也有4.7 g。一般地,海陆种间杂种的小区皮棉产量显著低于陆陆种内杂种,但也有个别组合,如海陆1号的皮棉产量,与陆地棉品种中棉所 12 和陆陆种内杂种浙杂 166 没有显著差异。在品质性状方面,海陆种间杂种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都显著地好于陆陆种内杂种,尤其是长度、比强度和伸长率最高分别达到 35.3 mm、43.6 cN·tex 1 和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间杂 海岛棉 细胞质雄性不育 单铃重 优势 中棉所 初步研究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的小孢子培养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永明 ScarthR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11期848-855,共8页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白菜型油菜(B. cam pestris)种间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7% 、BA 为0....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白菜型油菜(B. cam pestris)种间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7% 、BA 为0.1 m g/L的液体NLN 培养基中32 ℃下暗培养48 h,再转入蔗糖浓度为10% 的NLN 培养液中25 ℃下暗培养3 周。不同杂种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存在差异,其中UM921(白菜型油菜)×911186(甘蓝型油菜)正反交杂种的胚产量显著高于供试的其它组合。供体植株种植在10 ℃/5 ℃(昼/夜)条件下能显著改善杂种小孢子胚产量和质量。杂种小孢子胚产量和杂种植株每荚种子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杂种植株的花粉育性和胚产量间相关不显著。大多数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胚衍生植株为非整倍体,22.8% 的植株起源于具亲本染色体数的小孢子,几乎全部为n= 19 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白菜型 间杂 小孢子培养
下载PDF
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马鸿翔 陈佩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66-1970,i014,共6页
以中国原产二倍体黄毛草莓与八倍体栽培种凤梨草莓栽培品种春霄和硕香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了种间杂种。经体细胞鉴定种间杂交后代为五倍体,育性差。株高、植株状态、叶形、叶面状态、叶柄茸毛等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匍匐茎颜色、花序高度... 以中国原产二倍体黄毛草莓与八倍体栽培种凤梨草莓栽培品种春霄和硕香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了种间杂种。经体细胞鉴定种间杂交后代为五倍体,育性差。株高、植株状态、叶形、叶面状态、叶柄茸毛等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匍匐茎颜色、花序高度等多与母本一致;叶色、花梗茸毛等性状也倾向野生母本。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与野生亲本表现一致的抗叶斑病和炭疽病的杂交后代材料。杂交F1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染色体构型为7.55Ⅰ+12.97Ⅱ+0.29Ⅲ+0.16Ⅳ,后期出现畸形多分孢子,推测黄毛草莓与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间杂 凤梨 母本 栽培 亲本 性状 细胞遗传学分析 倍体 畸形
下载PDF
紫薇与福建紫薇种间杂交F_1代遗传性状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彦伶 李振芳 +4 位作者 徐红梅 黄国伟 马林江 王瑞文 柯尊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34,共4页
为了研究紫薇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紫薇品种‘Dynamite’和福建紫薇杂交获得的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代植株花径、花序长、花朵数、株高、冠幅等若干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杂种F_1代的花径表现出减... 为了研究紫薇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紫薇品种‘Dynamite’和福建紫薇杂交获得的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代植株花径、花序长、花朵数、株高、冠幅等若干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杂种F_1代的花径表现出减小趋势,花期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点,花色多表现为双亲的中间色;杂种F_1代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长、叶宽等生长性状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140%、143%、139%、140%、192%,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F_1代表型性状发生广泛分离,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8.17%~43.84%,并且出现大量超高亲个体,有利于选择生长快、花色鲜艳、抗性强的优良单株。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生长性状间、观赏性状间以及生长性状与观赏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间杂 表型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国槐 官春云 +2 位作者 陈社员 刘本坤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选用 4个油菜雄性不育系和三种类型十字花科芸薹属种 ,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 ,杂种一代的营养优势表现和杂种营养优势的生理基础以及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 :利用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其它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 选用 4个油菜雄性不育系和三种类型十字花科芸薹属种 ,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 ,杂种一代的营养优势表现和杂种营养优势的生理基础以及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 :利用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其它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交的亲和性 ,并具有细胞质遗传效应。通过杂交制种可以获得大量的杂种应用于生产。十字花科种间杂种营养优势十分显著 ,杂种的部分生理性状也表现出明显优势 ,杂种的品质性状适合食用或饲用。利用这种方法广泛筛选组合可以获得不同类型、不同食味、不同生育时期营养优势强的新类型杂交蔬菜和饲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芸薹属 间杂 营养优势 油菜
下载PDF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与优良遗传型选择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周岐 王章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9,共5页
以1个中国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 Sarg.)自由授粉家系为对照,对鹅掌楸属23个种间杂种家系2a生苗木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正交、反交、回交及F1个体... 以1个中国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 Sarg.)自由授粉家系为对照,对鹅掌楸属23个种间杂种家系2a生苗木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正交、反交、回交及F1个体之间相互杂交4种交配系统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家系间在两个性状上的差异均达极显著程度(P<0.01)。对于苗高性状,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29.16%、家系内平均变幅为2.31m,在地往性状上,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31.87%、家系内平均变幅为2.63cm。因此,在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优势开发中,上述4种交配系统均可采用,重点应进行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如果选前10名家系,苗高和地径平均生长量可分别提高8.30%和9.73%。选出7株优良单株的平均苗高为3.68m,平均地径4.4cm,与杂种家系平均值相比,苗高和地径平均生长量分别可提高45.83%和8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属 遗传变异 选择 苗期试验 生长性状 优良遗传型 间杂
下载PDF
金花茶和山茶花的种间杂种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世伟 程金水 陈俊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4-47,共4页
该文报道了金花茶和山茶花的两个种间杂种,对黄色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两个品种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 金花茶 山茶 间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