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主要常绿阔叶树种的分布与热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洪必恭 李绍珠 《生态学报》 CAS 1981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植物分布主要受气候因子制约,在气候因子中温度又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作为植物地理学的一条原理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可是,植物分布与温度之间的定量研究工作在我国做得还比较少。日本大阪大学吉良教授(1967,1977)曾用两种热量指标(温暖... 植物分布主要受气候因子制约,在气候因子中温度又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作为植物地理学的一条原理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可是,植物分布与温度之间的定量研究工作在我国做得还比较少。日本大阪大学吉良教授(1967,1977)曾用两种热量指标(温暖指标Warmth index和寒冷指标Coldness index)分析日本森林带的分布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树种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树种分布 青冈 热量指标 植物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北界 红楠 热量 分布地点 植被区划 植被分区 江苏
下载PDF
物种分布模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3
2
作者 郭彦龙 赵泽芳 +5 位作者 乔慧捷 王然 卫海燕 王璐坤 顾蔚 李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2-1305,共14页
物种分布模型是基于物种已知分布点位数据以及环境因子数据估计物种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地理分布的模型工具,是当下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是对模型构建的背景知识缺乏理解而造成的模型滥用阻碍了其合理的应用与发展。从模型构建和... 物种分布模型是基于物种已知分布点位数据以及环境因子数据估计物种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地理分布的模型工具,是当下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是对模型构建的背景知识缺乏理解而造成的模型滥用阻碍了其合理的应用与发展。从模型构建和模型应用两个方面,探讨了物种分布模型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展示了我国物种分布模型发展现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在物种分布模型建模实践中,模型结果的合理性和精确性受建模方法的选择、模型参数设置、模型输入数据等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模型外推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相关研究中应理解模型的生态学和地学背景,重视模型的统计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模型算法。探讨了物种分布模型的重点发展方向,包括:探讨造成物种当前分布格局历史地理原因以及物种生态位演化造成的可能影响;结合谱系生物地理学和景观遗传学原理识别生物地理屏障和避难所、反演物种历史扩散路径;将物种相关作用等生态过程有效的纳入到模型框架中;合理地利用地学海量数据(如遥感数据)提高模型精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模型选择 建模流程 生态位理论 生物地理学
原文传递
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9
3
作者 孙航 邓涛 +1 位作者 陈永生 周卓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在植物区系的调查、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和研究、植物区系分区以及区域植物区系的分析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研究积累。但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是利用传统方法对植物物种或分类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此仍处于对区系现象的认识和...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在植物区系的调查、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和研究、植物区系分区以及区域植物区系的分析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研究积累。但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是利用传统方法对植物物种或分类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此仍处于对区系现象的认识和描述阶段,缺乏空间格局形成过程、形成机制方面的深入探索。此外,还存在植物区系调查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地区,许多植物标本缺乏详细或精确的信息,植物物种鉴定的准确性还需要提高。同时,随着植物区系地理以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步入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研究分析的阶段,学科界限趋于模糊。一方面,利用物种信息数据库,融合生态学、古植物学以及地质历史等探讨区系空间地理格局的成因;另一方面,结合系统发育、分子系统进化(甚至到进化基因组学)、生命之树以及分子生物地理学等揭示区系的起源和进化;同时,各学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新的分析方法或新理论的出现和运用,使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也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进而使得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由定性的现象认识和描述,逐步深入到了定量地解释区系现象和探索其形成机制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地理 区系调查 学科交叉 生态学 分子系统学 生物地理学 大数据
原文传递
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与青藏高原隆起 被引量:39
4
作者 何德奎 陈毅峰 +1 位作者 陈宜瑜 陈自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354-2362,共9页
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特化等级裂腹鱼类3属9种和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并通过黄河上游与青海湖隔离的地质时间来校正分子钟,进而探讨了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主要分支发生事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起的关系.结果表明,特化等级裂... 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特化等级裂腹鱼类3属9种和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并通过黄河上游与青海湖隔离的地质时间来校正分子钟,进而探讨了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主要分支发生事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起的关系.结果表明,特化等级裂腹鱼类并不是一个单系群.叶须鱼属的5个种及亚种构成了一个单系群.裸重唇鱼属的3个种并不形成一个单系群.其中,全裸裸重唇鱼和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构成姐妹群关系;而厚唇裸重唇鱼和新疆裸重唇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一起与斑重唇鱼形成姐妹群.特化等级裂腹鱼类可能起源于中新世(约 10 MaBP),3个属的分歧时间发生在晚中新世(约 8 MaBP),主要的种化事件发生在晚上新世和更新世(3.54~0.42 MaBP).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主要分支发生事件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在8,3.6,2.5和1.7 MaBP发生的地质构造事件及气候重大转型时期基本吻合.分子钟数据不支持青藏高原在渐新世或中新世整体隆起已接近现在高度或更高的假设,也不支持在晚上新世(约 2.6 MaBP)仅有 2000 m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化等级裂腹鱼类 分子系统发育 青藏高原隆起 线粒体细胞色素B 生物地理学 分子钟
原文传递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49
5
作者 许为斌 郭婧 +2 位作者 盘波 张强 刘演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9-1226,1-32,共40页
物种多样性编目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该研究结合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新资料,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共有44属67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其中... 物种多样性编目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该研究结合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新资料,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共有44属67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其中特有属11个;特有种573种,占总种数的85.39%。种数最多的10个属依次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80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22种)、石蝴蝶属(39种)、半蒴苣苔属(39种)、芒毛苣苔属(38种)、长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1种)、吊石苣苔属(31种)、蛛毛苣苔属(28种)、汉克苣苔属(22种)。在地理分布上,种数排名前10的省份(区)有广西(260种,33属)、云南(236种,30属)、贵州(96种,28属)、广东(93种,17属)、四川(85种,21属)、湖南(58种,13属)、西藏(39种,9属)、湖北(29种,15属)、福建(26种,13属)、江西(25种,9属)。含中国特有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中排前10位的分别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78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19种)、石蝴蝶属(37种)、半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0种)、长蒴苣苔属(29种)、吊石苣苔属(23种)、蛛毛苣苔属(19种)、芒毛苣苔属(19种)、汉克苣苔属(11种)。这表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苦苣苔科植物的一个分布中心,特别是石灰岩地区有着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马铃苣苔属、石蝴蝶属、半蒴苣苔属、石山苣苔属、吊石苣苔属等为我国典型的优势属。此外,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还对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地理学 苦苣苔科
下载PDF
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迁移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47
6
作者 马海平 李雪 林升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21,共6页
为了提高算法的优化性能,在标准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基础上,概括了生物地理学理论的基本平衡定理,探索了在该定理下优化算法的各种迁移率模型的特点及行为,同时对这些迁移率模型进行一些典型基准函数的性能测试.通过函数优化实验可知:不... 为了提高算法的优化性能,在标准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基础上,概括了生物地理学理论的基本平衡定理,探索了在该定理下优化算法的各种迁移率模型的特点及行为,同时对这些迁移率模型进行一些典型基准函数的性能测试.通过函数优化实验可知:不同的迁移率模型将对算法的优化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符合自然规律的复杂迁移率模型的性能要优于简单的线性迁移率模型的性能;另外,变异率的不同也将对算法性能产生影响,对提高解集的适应度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分析表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优化算法,并得出当前最有效的迁移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进化计算 迁移率模型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被引量:45
7
作者 褚海燕 王艳芬 +3 位作者 时玉 吕晓涛 朱永官 韩兴国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6期585-592,共8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一门科学。开展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土壤中的未知生物资源,深刻理解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机制,并可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演变方向...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一门科学。开展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土壤中的未知生物资源,深刻理解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机制,并可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演变方向。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不可培养,所以其生物地理学研究长期滞后于动植物的生物地理学。21世纪以来,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组学技术的突破为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其成为土壤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近期研究重点,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生物地理学 现状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何德奎 陈咏霞 陈毅峰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5-1404,共10页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已知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凸基因序列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3个水系3...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已知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凸基因序列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3个水系30个地点22种高原鳅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鳅属鱼类不是一个单系群,赫氏鳅亚属Hedinich- thys的种类嵌入到其他条鳅亚科鱼类分支中,而依据第二性征划分的高原鳅亚属Triplophysa是一个单系群.在高原鳅亚属中,最先发生分歧的是分布于黄河上游的似鲶高原鳅T.(T.)silu- roides,其次是分布于南盘江上游的抚仙高原鳅T.(T.)fuxianensis.将骨质鳔囊和鳔后室的形态特征图解到分子系统发育树中时,并没有呈现出共近离征的改变.高原鳅亚属内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关系的远近,即相同和相邻水系的物种之间通常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进而在生物地理过程中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北部水系与青藏高原主体及东南部水系在9.5—7.2 Ma出现分离,这一事件可能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在8 Ma左右发生的地质构造事件及气候重大转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鳅属 系统发育 青藏高原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策略 被引量:29
9
作者 章怡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1,共4页
目前我国不少省市地区都有开发文化旅游的意愿,但是由于资源利用的方法不当致使开发状况不佳。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可运用组织生态学中的“密度依赖”理论和生物地理学中的“物种均衡理论”以及“竞争排斥理论”,对文化旅游目的... 目前我国不少省市地区都有开发文化旅游的意愿,但是由于资源利用的方法不当致使开发状况不佳。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可运用组织生态学中的“密度依赖”理论和生物地理学中的“物种均衡理论”以及“竞争排斥理论”,对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部和区域间的资源整合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多元整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整合 “密度依赖”理论 生物地理学 多元整合
下载PDF
椴树属形态演化与生物地理学 被引量:38
10
作者 诸葛仁 唐亚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14,共14页
椴树属在椴树科中是一个形态很特殊的属,也是唯一的北温带分布属。在属内,由于许多种间缺乏断然可分的形态特征,种内分化和种质渗入现象又交错存在,以至于造成了分类学上的困难。为进行区系比较、分析,各分布区的椴树种数以统一的... 椴树属在椴树科中是一个形态很特殊的属,也是唯一的北温带分布属。在属内,由于许多种间缺乏断然可分的形态特征,种内分化和种质渗入现象又交错存在,以至于造成了分类学上的困难。为进行区系比较、分析,各分布区的椴树种数以统一的标准进行了重新评价。现确认该属共有25种,其中,东亚(含西伯利亚)18种,欧洲(含西亚)5种,北美2种。以果实为主要特征,椴树属中存在三个易于识别的类群,即浆果组、木果组和壳果组。苞片形态演化及化石证据揭示了三个组间的演化关系。椴树属的现代分布与化石分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1.椴树化石分布纬度远较现代分布偏北,达到了北纬80°附近;2.现今无椴树分布的亚洲大陆腹地有化石记录;3。北美西部椴树至第三纪末完全绝迹,而东部仅在第四纪才有化石记录。结合现代分布、化石证据、地质历史、古气候变迁及形态演化诸方面的资料,文中试图解释上述现象,并推测该属可能在晚白垩纪就已从祖先类群中分化出来,我国东部亚热带山地很可能是该属的最早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属 分类学 形态演化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东方蜜蜂的形态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谭垦 张炫 +1 位作者 和绍禹 周丹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10-414,共5页
用形态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的东方蜜蜂(Apiscerana)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东方蜜蜂的标本从中国大陆的34个样点采集而来,这些样点代表了东方蜜蜂在中国大陆不同气候带或地理区域分布的不同类型。34个点共采集了220群蜜蜂的样,每群蜂测定分... 用形态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的东方蜜蜂(Apiscerana)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东方蜜蜂的标本从中国大陆的34个样点采集而来,这些样点代表了东方蜜蜂在中国大陆不同气候带或地理区域分布的不同类型。34个点共采集了220群蜜蜂的样,每群蜂测定分析15只工蜂,形态的测定特征参照Ruttner1988年提出的测定标准进行。每只蜂总共有38个测定的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生活在吉林长白山温带阔叶林的东方蜜蜂个体较大、体色较黑,与日本、韩国的东方蜜蜂较为相似;来自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东方蜜蜂(甘肃天水、湖北和湖南)与云南北部、北京、尼泊尔的东方蜜蜂聚集为一类;而居住在南方热带季雨林如: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部分南方的东方蜜蜂与低海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东方蜜蜂(越南、中国四川和安徽黄山)聚集为另一类;云南南方如:景洪、思茅、河口、镇康、元江、屏边、蒙自草坝和开远的东方蜜蜂形成独特的一个分枝,与泰国和缅甸的东方蜜蜂非常接近,同时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东方蜜蜂相邻;值得关注的是,来自高寒湿地的东方蜜蜂(甘肃岷县)是目前在亚洲已经发现的东方蜜蜂中,其个体最大、颜色最深。在因素分析和集合分析里,它具有独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方蜜蜂 形态学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学说与麦克阿瑟-威尔逊理论 被引量:23
12
作者 邬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7-191,共5页
全球正两临着一场物种灭绝的大危机,自然保护己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减缓物种灭绝速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岛屿生物地理学为自然保护区理论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研究表明,该学科尚未成熟,尤... 全球正两临着一场物种灭绝的大危机,自然保护己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减缓物种灭绝速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岛屿生物地理学为自然保护区理论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研究表明,该学科尚未成熟,尤其在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应用颇为有限,无疑,现代自然保护区理论应是多学科研究的综合产物。本文概述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影响,并对种群脆性分析和景观生态学途径在自然保护区理论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 生物地理学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分子系统地理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静 李明 +3 位作者 魏辅文 刘定震 蒙世杰 冯祚建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分子系统地理学是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线粒体DNA的认识而开始酝酿发展的。本文回顾了该学科自诞生以来的发展简史 ,阐述了其研究内容 ,着重从 3个方面介绍了该领域在其它相关学科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学科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 分子系统地理学是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线粒体DNA的认识而开始酝酿发展的。本文回顾了该学科自诞生以来的发展简史 ,阐述了其研究内容 ,着重从 3个方面介绍了该领域在其它相关学科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学科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重点应解决的 3个问题 :1)将细胞器基因与遗传信息更为丰富的核基因相结合 ;2 )合生理论在非平衡种群中的发展应用 ;3)提高对分化时间估计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地理学 发展 应用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锦鸡儿属分析生物地理学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明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1-11,共11页
将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分布区划分成13个。在分支系统学基础上,进行了分布区的成分分析。以种类和系为分布特征,进行分布区的聚类分析和最小生成树分析。分布区分支图、表征图和最小生成树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分布区的关... 将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分布区划分成13个。在分支系统学基础上,进行了分布区的成分分析。以种类和系为分布特征,进行分布区的聚类分析和最小生成树分析。分布区分支图、表征图和最小生成树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分布区的关系。锦鸡儿属的分布区被分成东亚和古地中海两大部分。其中分别来自这两部分的前苏联远东—我国东北与阿尔泰—萨彦岭分布区有密切关系。基于分布区分支图,属的分布区分别由这两个分布区衍生,同时结合属的种系发生关系,推断本属可能起源于东西伯利亚,时间为第三纪中新世末—上新世。生态适应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属 分布区 起源 演化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大气CO_2升高及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制约和影响(英文) 被引量:25
15
作者 潘愉德 J.M.MELILLO +2 位作者 D.W.KICKLIGHTER 肖向明 A.D.MCGUIRE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89,共15页
在本项研究中 ,我们探讨了大气 CO2 加倍和气候变化条件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与多数研究不同的是 ,我们耦合了两个以地理空间为参照的生态系统模型 ,即生物地理模型 (KBIOME)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TEM) ,用此研究现... 在本项研究中 ,我们探讨了大气 CO2 加倍和气候变化条件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与多数研究不同的是 ,我们耦合了两个以地理空间为参照的生态系统模型 ,即生物地理模型 (KBIOME)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TEM) ,用此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环境下 ,中国的植被分布和年净初级生产力 (N PP)的状况 ,我们采用 3个大气环流模型 ,(GFDL - Q ,GISS和 OSU )预测的结果代表未来潜在气候变化。3个气候模型的预测都表明未来的中国将变得更温暖并总体上更湿润。耦合的模型预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都将产生十分显著的变化。植被的变迁表现为 :1)中国东部森林带北移 ,温带常绿阔叶林面积扩大 ,较南的森林类型取代较北的类型 ;2 )森林和草地的总面积增加 ,这是作为取代干旱灌木林、沙漠和高山苔原的结果。年净初级生产力在大气 CO2 加倍和气候变化条件下 ,增加 30 %左右。与其它研究不同的另一点是 ,我们可以进一步区分生产力变化的原因。在所增加的生产力中 ,12 %~ 2 1%是源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 ,即 CO2 升高和气候条件改变的直接影响 ;而 11%~ 17%是源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 ,即由较高产的生态系统取代较低产的生态系统的结果。这项研究预测了未来中国植被和生产力潜在的变化并给出了变化的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模型 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 气候变化 生物地球化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设计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义明 李典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2-40,共9页
本文回顾了自然保护区设计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防止物种绝灭和生物多样性消失。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理论”的设计原则未涉及到物种绝灭的中心问题———种群生存力,所以该理论对保护实践贡献较小。种群生存力... 本文回顾了自然保护区设计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防止物种绝灭和生物多样性消失。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理论”的设计原则未涉及到物种绝灭的中心问题———种群生存力,所以该理论对保护实践贡献较小。种群生存力分析和最小可存活种群的理论及模型用于物种绝灭问题的研究,同时关键种的生存力用于确定生态系统的生存力,因而该理论和模型成为自然保护区设计的理论基础。保护评估方法已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的选择和检验中。走廊辩论取代了SLOSS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岛屿 生物地理学 设计 方法
下载PDF
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分子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 被引量:29
17
作者 何德奎 陈毅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分析了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23个种和亚种36个群体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重建了系统发育关系.并采用地质隔离事件校正分支时间,估计了主要分支发生时间.结果发现,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不是单系群,裸鲤属... 分析了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23个种和亚种36个群体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重建了系统发育关系.并采用地质隔离事件校正分支时间,估计了主要分支发生时间.结果发现,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不是单系群,裸鲤属和裸裂尻属也不是单系群.全裸重唇鱼可能是特化类群向高度特化类群演化的过渡类型.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总体上反映了水系之间和地质历史的联系,即来自相同和相邻水系的物种通常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估计的主要分支发生事件与青藏高原近晚地质时期强烈隆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起源演化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阶段性抬升导致的环境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类 青藏高原 分子系统发育 生物地理学 细胞色素B基因
原文传递
竹亚科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振华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1-438,462,共9页
对近年来在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的界定、其系统位置的确定、内部系统演化趋势以及地理分布和起源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仅包括了木本的竹族 (Bambuseae)和一个草本的莪利竹族 (Olyreae) ,其中莪利... 对近年来在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的界定、其系统位置的确定、内部系统演化趋势以及地理分布和起源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仅包括了木本的竹族 (Bambuseae)和一个草本的莪利竹族 (Olyreae) ,其中莪利竹族分布在新几内亚的伊里安竹 (Buergersiochloa)处于Olyreae最基部。禾本科 12个亚科中除了 3个亚科为基部类群以外 ,其余 9个亚科分成PACCAD (包括黍亚科 ,狭义的芦竹亚科 ,广义的虎尾草亚科 ,假淡竹叶亚科 ,三芒草亚科和扁芒草亚科 )和BOP单系分支 (包括竹亚科 ,稻亚科和早熟禾亚科 )。在BOP支中 ,竹亚科与早熟禾亚科相近缘 ,共同组成稻亚科的姐妹群。竹亚科分成草本和木本两个单系类群 ,木本竹子又分成热带和温带支系 ,热带支系进一步分成新世界热带和旧世界热带两个单系类群。从现有的化石证据和基部类群的地理分布推断 ,竹亚科很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的冈瓦纳古陆。最后 ,本文就竹亚科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系统学 生物地理学 研究进展 问题
下载PDF
云南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数值分类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谭垦 张炫 +1 位作者 和绍禹 周丹银 《中国养蜂》 2003年第3期4-6,共3页
该研究测定了 14个不同样点的 2 6群东方蜜蜂 ,每群 15只工蜂 ,每只蜜蜂样共 38个形态特征。通过对测定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该研究测定了 14个不同样点的 2 6群东方蜜蜂 ,每群 15只工蜂 ,每只蜜蜂样共 38个形态特征。通过对测定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 :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 ,从总体上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类群 ;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 ;云南地区是亚洲东方蜜蜂分布的“交混区”和“分化区” ,是亚洲东方蜜蜂从南到北分布的中间过渡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东方蜜蜂 形态学 生物地理学 分类
下载PDF
生物地理学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宜瑜 刘焕章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4,共4页
近30年来,生物地理学的发展极为迅速。由于遗传学和生态学的介入,生物区系的研究由描述走向解释、分析。历史生物地理学中离散观点的兴起,不仅能对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作出客观的解释,也可对地球的演化提出生物学家的看法。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 离散 扩散 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