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6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部柴北缘地区发现榴辉岩 被引量:146
1
作者 杨经绥 许志琴 +4 位作者 李海兵 吴才来 崔军文 张建新 陈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4期1544-1549,共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榴辉岩呈透镜体产在中 上元古代的片麻岩中 .岩石主要由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 .石榴石包含 44%~ 6 2 %的铁铝榴石、1 5 %~ 33%的钙铝榴石和 1 2 %~ 30 %镁铝榴石分子 ,绿辉石则含有 40 %~...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榴辉岩呈透镜体产在中 上元古代的片麻岩中 .岩石主要由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 .石榴石包含 44%~ 6 2 %的铁铝榴石、1 5 %~ 33%的钙铝榴石和 1 2 %~ 30 %镁铝榴石分子 ,绿辉石则含有 40 %~ 46 %的硬玉分子 .石榴石 单斜辉石温度计算和根据硬玉分子的地质压力计的估算表明 ,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发生在温度( 72 2± 1 2 3)℃和压力高达 2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高压变质作用 绿辉石 片麻岩 石榴石
原文传递
中国东北麻山杂岩晚泛非期变质的锆石SHRIMP年龄证据及全球大陆再造意义 被引量:90
2
作者 Simon A Wilde 吴福元 张兴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50,共16页
中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地块南部麻山杂岩正、副片麻岩 7个样品的锆石 SHRIMP年龄数据首次明确地表明 ,东北地区存在 500 Ma的晚泛非期高级变质作用事件。峰期麻粒岩相变质导致柳毛地区 (502± 10)Ma (2σ )深熔花岗岩的形成。正、副片... 中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地块南部麻山杂岩正、副片麻岩 7个样品的锆石 SHRIMP年龄数据首次明确地表明 ,东北地区存在 500 Ma的晚泛非期高级变质作用事件。峰期麻粒岩相变质导致柳毛地区 (502± 10)Ma (2σ )深熔花岗岩的形成。正、副片麻岩变质年龄的一致性表明它们已在变质前发生了构造叠置。西麻山副片麻岩中含有在后期麻粒岩相变质过程中未重结晶的碎屑锆石,由此形成从协和一致的 550 Ma到弱不一致 1 900 Ma的较大 207Pb/206Pb年龄变化范围,表明其原岩具有从新元古代到中元古代-古元古代的年龄。柳毛地区变质的片麻状闪长岩中所含的古老锆石的 207Pb/206Pb年龄为 546~ 1 460 Ma表明,该闪长岩大约在 1 400 Ma就位,并受到 500 Ma变质事件的影响,从而说明柳毛地区存在中元古代基底。然而,与以前的认识相反,麻山杂岩不存在具有太古宙基底的同位素证据。晚泛非期变质事件年龄的确定对重塑晚前寒武纪-显生宙早期麻山杂岩和佳木斯地块的古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获得的有关证据,认为佳木斯地块可能曾经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华北克拉通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非期 麻山杂岩 中国 钻石SHRIMP年龄 东北地区 片麻岩 变质作用
下载PDF
恒山灰色片麻岩和高压麻粒岩包体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7
3
作者 王仁民 陈珍珍 陈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45,共10页
本文将恒山群解体为以灰色片麻岩为主的中太古界和以表壳岩为主的晚太古界两部分,着重讨论下部灰色片麻岩及其中的包体,特别是高压麻粒岩残渣包体。此包体类似于榴辉岩,形成温压约为800~900℃,1300~1600MPa。发育精美的减压结构,表明... 本文将恒山群解体为以灰色片麻岩为主的中太古界和以表壳岩为主的晚太古界两部分,着重讨论下部灰色片麻岩及其中的包体,特别是高压麻粒岩残渣包体。此包体类似于榴辉岩,形成温压约为800~900℃,1300~1600MPa。发育精美的减压结构,表明高压麻粒岩转变到二辉麻粒岩,再转变为斜长角闪岩的过程。文中还讨论了灰色片麻岩及高压麻粒岩包体的来源,这将为研究太古代板块构造提供有用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麻粒岩 太古代 恒山 地质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早古生代HP/UHP变质作用后的构造热事件——花岗岩和片麻岩的同位素与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9
4
作者 孟繁聪 张建新 杨经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6,共12页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区花岗岩中的结石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TIMS)测年,谐合线上数据点给出的结果为428±1Ma,代表了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上侵)时代,在锆石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围岩片麻岩中的锆石采用SHRIMP进行测年,10个点的Th/...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区花岗岩中的结石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TIMS)测年,谐合线上数据点给出的结果为428±1Ma,代表了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上侵)时代,在锆石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围岩片麻岩中的锆石采用SHRIMP进行测年,10个点的Th/U比变化范围在0.01-0.08,表明锆石为变质成因,10个数据点给出的206Pb/238U表面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435±7Ma,代表变质岩的变质年龄,两类岩石的锆石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时差很小。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Ⅰ型花岗岩,它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围岩片麻岩十分类似,表明花岗岩的源岩在成分上与围岩片麻岩相似。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TDM=1.4-1.5Ga,围岩片麻岩的TDM=1.9-2.2Ga,暗示岩浆形成时有地幔物质的添加或混染。推测是由于地幔上隆使深部地壳岩石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形成花岗质岩浆时添加了地幔物质。锡铁山花岗岩是早古生代碰撞后伸展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Sm—Nd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 花岗岩 片麻岩 锡铁山 柴北缘
下载PDF
循环载荷下大试件岩石破坏声发射实验——岩石破坏前兆的研究 被引量:76
5
作者 张晖辉 颜玉定 +1 位作者 余怀忠 尹祥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3621-3628,共8页
岩石等脆性材料在加载过程中,随着载荷的增加,材料内部的微裂纹产生、扩展并伴随着声发射现象的发生。声发射是研究脆性材料损伤演化的良好工具,它能连续、实时地监测脆性物体内部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这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具有的优势。... 岩石等脆性材料在加载过程中,随着载荷的增加,材料内部的微裂纹产生、扩展并伴随着声发射现象的发生。声发射是研究脆性材料损伤演化的良好工具,它能连续、实时地监测脆性物体内部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这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具有的优势。在三轴应力条件下进行了大尺度岩石(片麻岩)破坏声发射实验,试件尺寸达1.05 m。为了模拟日、月潮汐力对地球的加载和卸载作用,在某一固定水平的轴向压力作用下,叠加上循环载荷。实验过程中记录到大量的声发射信息,它能够反映岩石试件内部每一个损伤(微裂纹)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利用声发射记录研究了预测岩石宏观破坏的 2 种前兆现象:能量加速释放及加卸载响应比剧增,为地震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还发现,实验中存在声发射的 Felicity 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实验 前兆 循环载荷 岩石 加卸载响应比 片麻岩 潮汐力 试件尺寸 脆性材料 加载
下载PDF
丹凤地区秦岭岩群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北秦岭地体中-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和早古生代变质作用的记录 被引量:78
6
作者 杨力 陈福坤 +2 位作者 杨一增 李双庆 祝禧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89-1603,共15页
秦岭岩群被认为是出露于北秦岭地体内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记录了北秦岭造山带的地壳形成和演化历史。本文报道丹凤-西峡地区五件秦岭岩群片麻岩锆石U-Pb年龄结果,限定其形成和变质时代,探讨北秦岭地体的构造归属。定年结果表明,... 秦岭岩群被认为是出露于北秦岭地体内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记录了北秦岭造山带的地壳形成和演化历史。本文报道丹凤-西峡地区五件秦岭岩群片麻岩锆石U-Pb年龄结果,限定其形成和变质时代,探讨北秦岭地体的构造归属。定年结果表明,岩浆成因锆石颗粒的年龄集中在1400~1600Ma左右和850~950Ma左右,记录两期主要岩浆活动。6粒锆石具有变质成因特征,低Th/U比值(<0.03),206Pb/238U年龄变化在510~465Ma之间,加权平均值477±18Ma。这一古生代变质叠加时代与北秦岭地体南北缘高压变质作用时代基本一致,说明秦岭岩群遭受到北秦岭造山带俯冲-碰撞造山过程的变质作用。秦岭岩群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基底岩石缺乏早元古代和太古代岩浆活动的记录。在岩浆作用时代上,北秦岭地体与广泛发育新元古代中-晚期岩浆作用的扬子陆块北缘有差别,也不同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华北陆块南缘,可能是中-新元古代形成的独立微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群 片麻岩 锆石年龄 新元古代 构造属性
下载PDF
阿尔金发现超高压(>3.8GPa)石榴二辉橄榄岩 被引量:70
7
作者 刘良 孙勇 +7 位作者 车自成 罗金海 陈丹玲 王焰 张安达 陈亮 肖培喜 王永合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57-662,共6页
阿尔金含菱镁矿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呈透镜体状与石榴石辉石岩和含榴长英质片麻岩伴生,一起出露在江格萨依东约100多公里处的元古界片麻岩中,它与西段江格萨依一带的榴辉岩共同构成阿尔金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岩相学研究揭示该岩石经... 阿尔金含菱镁矿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呈透镜体状与石榴石辉石岩和含榴长英质片麻岩伴生,一起出露在江格萨依东约100多公里处的元古界片麻岩中,它与西段江格萨依一带的榴辉岩共同构成阿尔金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岩相学研究揭示该岩石经历了复杂多阶段的变质演化,其中峰期变质矿物组合是由粗粒 Grt+Ol+Opx+Cpx±Mgs组成,该期Opx的 Al2O3含量很低(0.30%~0.66%),估算的P-T条件为 3.8~5.1GPa和880~970℃.同时,考虑该期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和金红石的棒状出熔物以及菱镁矿的外围分布有由白云石和斜方辉石构成的反应关系,表明该岩石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综合区域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化学资料,进一步结合柴北缘地区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中柯石英包体的发现,证实中国西北部存在一条被中-新生代阿尔金走滑断裂截切错移的巨型超高压变质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菱镁矿 超高压变质岩 阿尔金山 榴辉岩 片麻岩 断裂构造带
原文传递
阿尔金西段榴辉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9
8
作者 张建新 许志琴 +2 位作者 杨经绥 张泽明 崔军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阿尔金西段的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角闪岩相为特征的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麻岩中,岩相学研究和反应结构显示它经历了峰期的榴辉岩相、减压过程中的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榴辉岩相的变质条件为t=710~850℃,p>1.5GPa。... 阿尔金西段的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角闪岩相为特征的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麻岩中,岩相学研究和反应结构显示它经历了峰期的榴辉岩相、减压过程中的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榴辉岩相的变质条件为t=710~850℃,p>1.5GPa。在退变质早期,通过绿辉石分解成相对贫钠的单斜辉石及斜长石后成合晶,榴辉岩转变成高压麻粒岩,局部的平衡组合显示其t=700~800℃,p=1.1~1.4GPa。晚期的退变质作用使麻粒岩组合转变成由韭闪石、韭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所组成的角闪岩相平衡共生组合,其平衡变质条件为t=620~740℃,p=0.65~0.95GPa。榴辉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其原岩主要具有“T”型大洋玄武岩特征,少量具有堆晶岩性质。保存较好榴辉岩的全岩及Sm-Nd矿物等时线测定获得500±10Ma的年龄;其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503.9±5.3Ma,两者基本一致的年龄数据反映了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从而表明了阿尔金西段加里东期与深俯冲和陆-陆碰撞作用有关的山根的存在。通过与柴达木北缘存在的类似的榴辉岩的对比,估算出阿尔金断裂的左行位移为4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构造带 榴辉岩 P-T轨迹 地质年代学 片麻岩 变质岩 地球化学 同位素年代学
下载PDF
Zircon SHRIMP geochronology of the Xinkailing-Kele complex in the northwestern Lesser Xing'an Range,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61
9
作者 MIAOLaicheng FAN,Weiming +5 位作者 ZHANGFuqing LIUDunyi JIANPing SHIGuanghai TAOHua SHIYuru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2期201-209,共9页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ortion of the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XMOB), the Xinkailing-Kele complex has previously been considered to b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rocks, mainly according to its relatively high...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ortion of the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XMOB), the Xinkailing-Kele complex has previously been considered to b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rocks, mainly according to its relatively high metamorphic grade. Our filed observation, however, revealed that the complex is composed mainly of metamorphic rocks (Kele complex), tectono-schists (“Xinkailing Group”),and granitoids (Xinkailing granitic complex). Dating on these rocks using advanced SHRIMP zircon U-Pb technique indicates that: (1) 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 from the Kele complex has a protolith age of 337±7Ma (2σ) and a metamorphic age of 216±3Ma (2σ); (2) the tectono-schist of the “Xinkailing Group” gave a magmatic age of 292±6Ma (2σ), indicative of felsic volcanic protolith of the schist formed in Late Paleozoic time; and (3) the Menluhedingzi and Lengchuan granites of the Xinkailing granitic complex were emplaced at167±4 (20σ) and 164±4Ma (2σ),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Xinkailing-Kele complex is not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rocks and the so-called Precambrian “Nenji-ang Block” does essentially not exist. In combination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 we propose that the Kele metamorphic complex is likely related to a collisional tectonism that took place in Triassic lime, as indicted by its metamorphic age of 216±3Ma. The Xinkailing granitic complex was emplaced along the collisional zone during Mid-Jurassic time,likely in a post-orogenic or anorogenic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地质年代学 造山带 片麻岩 花岗岩
原文传递
阿尔泰地区青河县西南片麻岩中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6
10
作者 胡霭琴 韦刚健 +1 位作者 邓文峰 陈林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共10页
有关阿尔泰造山带中变质岩形成时代问题,目前仍有争议。特别是中国-哈萨克斯坦联合地质科学考察队将其绝大部份均划为古元古-中元古代变质岩系后,更引起诸多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研究的青河片麻岩出露在青河县西南地区,在构造上处于额... 有关阿尔泰造山带中变质岩形成时代问题,目前仍有争议。特别是中国-哈萨克斯坦联合地质科学考察队将其绝大部份均划为古元古-中元古代变质岩系后,更引起诸多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研究的青河片麻岩出露在青河县西南地区,在构造上处于额尔齐斯剪切带。青河片麻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其原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应用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该变质岩系中英安质片麻岩中锆石的年龄为281±3(2σ)Ma,代表其片麻岩的形成年龄。研究中未发现有任何前寒武纪古老锆石或相关的年龄信息,因此研究结果不支持该区变质岩为“前寒武纪”的观点。结合片麻岩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特征,说明该地区的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时间范围在293±6Ma~271±5Ma期间。因此,该项研究结果确定了阿尔泰造山带发生在二叠纪早期一次重要地质热事件的可靠时限。额尔齐斯构造剪切带中青河片麻宕的锆石U-Pb年龄,以及各种变质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记录了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时期一次重要的构造、变质作用、快速隆升的动力学过程,为研究晚古生代古亚洲洋的闭合或大陆的回返时限提供了初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阿尔泰 青河县 片麻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麻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锆石的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11
作者 宋彪 李锦轶 +1 位作者 牛宝贵 徐文喜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6-312,共7页
采自西麻山煤矿附近的麻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分离出了较多的锆石。采用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沉积法对其进行了定年研究,获得的10粒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相当一致,平均值为527.5±4.4Ma。所测岩样经岩... 采自西麻山煤矿附近的麻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分离出了较多的锆石。采用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沉积法对其进行了定年研究,获得的10粒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相当一致,平均值为527.5±4.4Ma。所测岩样经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均未发现有显著的后期叠加变质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所测样品的主变质作用发生在寒武纪早-中期,而不是早前寒武纪。麻山群的原岩时代可能也不全是早前寒武纪,而更可能是一个较复杂的岩石构造地层单位,需要将其解体、重新认识和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麻山群 片麻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 同位素测年
下载PDF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郑永飞 陈仁旭 +3 位作者 张少兵 唐俊 赵子福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7-330,共14页
对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原岩来源提供了制约,表明扬子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裂谷岩浆活动中发生了显著的陆壳生长。对这些锆石的不同区域进行的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和比较表明,不同... 对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原岩来源提供了制约,表明扬子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裂谷岩浆活动中发生了显著的陆壳生长。对这些锆石的不同区域进行的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和比较表明,不同成因的锆石在^(206)Pb/^(238)U年龄、初始Hf同位素组成、Th/U及Lu/Hf比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年龄较老的岩浆核部和幔部相比,年轻的变质增生边具有低的Th/U和Lu/Hf比值但高的ε_(Hf)(t)值。不同成因锆石的Th/U和Lu/Hf比值存在着正相关性,表明变质作用对锆石的U-Th-Pb和Lu-Hf同位素体系有着相似的影响。高级变质作用有时能够引起岩浆锆石增生边^(176)Hf/^(177)Hf比值的显著升高,导致变质新生颗粒或增生边类似于新生地壳的高ε_(Hf)(t)值假象。对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核部的分析发现,镁铁质和长英质原岩在大约750Ma左右形成一个双峰式火山岩套,另外包含少量的年龄约为2.15Ga的陆壳。初始Hf同位素组成可分成两组:第一组具有正的ε_(Hf)(t)值,为5.9±0.9~12.9±0.7;第二组ε_(Hf)(t)值在零左右,为-4.3±0.5-2.3±0.3。正的ε_(Hf)(t)值与较年轻的模式年龄相对应,负的ε_(Hf)(t)值与古元古代模式年龄相对应。前者表明,在扬子陆块北缘裂谷岩浆作用将亏损地幔物质加入到大陆地壳中,同时在新元古代中期的裂谷构造带中存在同时期的壳-幔相互作用。因此,在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岩浆活动中,既有新生地壳生长和即时再造,也有古老地壳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榴辉岩 片麻岩 锆石 U-Pb定年 LU-HF同位素 地壳生长
下载PDF
苏鲁地体超高压和退变质时代的厘定:来自片麻岩锆石微区SHRIMP 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50
13
作者 刘福来 许志琴 宋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9-237,T005,T006,共11页
锆石微区矿物包体的激光拉曼和阴极发光测试以及相应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苏鲁地体片麻岩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复杂的年代学信息。其中副片麻岩锆石核部记录了345~743 Ma的继承性锆石年龄,标志着原岩碎屑锆石来源的复杂性;含柯石... 锆石微区矿物包体的激光拉曼和阴极发光测试以及相应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苏鲁地体片麻岩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复杂的年代学信息。其中副片麻岩锆石核部记录了345~743 Ma的继承性锆石年龄,标志着原岩碎屑锆石来源的复杂性;含柯石英的锆石微区记录了220~234 Ma的超高压变质年龄;而含石英包体的边部则记录了202~219 Ma的退变质年龄。正片麻岩继承性锆石核部所记录的年龄为574~680 Ma,表明原岩锆石曾经历了部分Pb丢失,原岩的形成年龄应大于680 Ma;含柯石英锆石微区所记录的超高压变质年龄为224~242 Ma;而锆石边部所记录的退变质年龄为209~219 Ma。两类片麻岩锆石微区所隐藏的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年龄信息十分相近,平均值分别为229±4Ma和211±4Ma,标志着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时代应为印支期,相应的构造抬升速率约5.6 km/Ma。该项成果不仅确定了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时代,而且对于深入探讨苏鲁地体快速折返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地体 矿物包体 片麻岩 锆石 年代学信息 退变质年龄 动力学机制 U-PB定年
下载PDF
高喜马拉雅黑云斜长片麻岩脱水溶融实验:对青藏高原地壳深熔的启示 被引量:50
14
作者 杨晓松 Huenges.,E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通过对高喜马拉雅块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实验(T=770-1029℃,P=1.0-1.4GPa,无外加自由水),初步研究了脱水溶解过程和溶体结构;模拟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1)即便在初熔状态下(熔融速度&l... 通过对高喜马拉雅块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实验(T=770-1029℃,P=1.0-1.4GPa,无外加自由水),初步研究了脱水溶解过程和溶体结构;模拟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1)即便在初熔状态下(熔融速度<5%),溶体也主要以溶体薄膜的形式分布于矿物的相边界上,熔体的连通性不仅取决于熔体结构,还受到溶融程度的控制;(2)“脱水熔融”实际包含了亚固相脱水作用、流体迁移、含水和缺水溶融等一系列子过程;(3)实验产生出过铝的花岗质溶体,其成分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分相似,残留相矿物组合为Pl+Qz+Gat+Bio+Opx±Cpx+Ilm(Rut)±(Kfs),化学成分中偏基性,可与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麻粒岩对比。实验证实黑云斜长片麻岩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源岩之一,脱水熔融是形成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的重要方式,并为确定源区的温压条件提供了实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熔体结构 流体迁移 淡色花岗岩 高喜马拉雅 脱水熔融实验 青藏高原 地壳深溶 麻粒岩
原文传递
苏鲁地体超高压矿物的三维空间分布 被引量:45
15
作者 刘福来 张泽明 许志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84,T004-T006,共19页
采用激光拉曼技术,配备电子探针和阴极发光测试,确认苏鲁地体大多数花岗质片麻岩,所有类型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蓝晶石英岩和大理岩的锆石中均隐藏以柯石英为代表的超高压包体矿物组合。其中花岗质片麻岩典型超高压包体矿物为柯石英... 采用激光拉曼技术,配备电子探针和阴极发光测试,确认苏鲁地体大多数花岗质片麻岩,所有类型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蓝晶石英岩和大理岩的锆石中均隐藏以柯石英为代表的超高压包体矿物组合。其中花岗质片麻岩典型超高压包体矿物为柯石英±多硅白云母;副片麻岩为柯石英+石榴子石+绿辉石、柯石英±石榴子石+硬玉+多硅白云母+磷灰石、柯石英+多硅白云母±磷灰石;斜长角闪岩为柯石英+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蓝晶石英岩为柯石英+蓝晶石+金红石+磷灰石、柯石英+蓝晶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大理岩为柯石英+透辉石、柯石英+橄榄石。表明苏鲁地体由榴辉岩及其围岩所组成的巨量陆壳物质曾普遍发生深俯冲,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锆石的矿物包体分布特征及相应的阴极发光图像研究表明,在同一样品中,锆石的成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有的锆石显示继承性(碎屑)锆石的核(core)、超高压变质的幔(mantle)和退变质的边(rim);有的锆石则具有超高压的核、幔和退变质的边;而有的锆石却记录了深俯冲的核、超高压的幔和退变质的边。标志着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各类岩石副矿物锆石均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晶生长演化历史。因此,在充分研究锆石中矿物包体性质、分布特征以及相应阴极发光图像的基础上,采用SHRIMP离子探针技术,在锆石晶体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矿物包体 锆石 激光拉曼技术 阴极发光 苏鲁地体 同位素年代学 片麻岩
下载PDF
扬子地台北部太古宙TTG片麻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16
作者 高山 张本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75-679,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扬子地台北部湖北宜昌地区崆岭群和陕西碑坝地区后河组中存在大量TTG片麻岩。崆岭群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片麻岩组成,U-Pb锆石年龄为2850±15Ma,崆岭群岩石建造特征类似于太古宙高级区,后河组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 本文首次报道了扬子地台北部湖北宜昌地区崆岭群和陕西碑坝地区后河组中存在大量TTG片麻岩。崆岭群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片麻岩组成,U-Pb锆石年龄为2850±15Ma,崆岭群岩石建造特征类似于太古宙高级区,后河组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和奥长花岗片麻岩组成。两套TTG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宙TTG片麻岩一致,它们的发现为扬子地台存在太古宙陆壳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太古宙 扬子地台 后河组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部石竹河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17
作者 谢智 陈江峰 +4 位作者 张巽 高天山 戴圣潜 周泰禧 李惠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大别造山带北部石竹河二长片麻岩的锆石 U- 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其原岩形成时代为 70 7± 42 Ma,在 2 2 9±18Ma曾受到高温变质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印支期变质作用不仅反映在大别造山带南部的变质岩中 ,而且造山带北部的部分变... 大别造山带北部石竹河二长片麻岩的锆石 U- 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其原岩形成时代为 70 7± 42 Ma,在 2 2 9±18Ma曾受到高温变质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印支期变质作用不仅反映在大别造山带南部的变质岩中 ,而且造山带北部的部分变质岩也保存了这一重要记录。大别造山带北部存在印支期变质年龄的片麻岩、榴辉岩或残留相表明 ,该地块与造山带南部一样是印支期板块俯冲碰撞中俯冲板块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锆石U-PB定年 超高压变质 印支期 大别造山带 变质作用 板块俯冲
下载PDF
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M1)发掘简报 被引量:41
18
作者 甸村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8,97+1,共7页
1987年9月18日,在清理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五地点一号积石冢时,在积石冢的中心部位,发现了1座中心大墓(M1),遂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至20日清理发掘结束。现将发现情况简报如下: 一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五地点东北直线距第一地点神庙遗址约2公里... 1987年9月18日,在清理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五地点一号积石冢时,在积石冢的中心部位,发现了1座中心大墓(M1),遂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至20日清理发掘结束。现将发现情况简报如下: 一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五地点东北直线距第一地点神庙遗址约2公里,系一略呈北陡南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河梁 红山文化 地点 东北地区 中心 二层台 萨满教 辽宁 片麻岩 玉器
原文传递
藏北安多地区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 被引量:40
19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3 位作者 苏黎 吴彦旺 王明 于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37-1744,共8页
安多花岗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km,构成聂荣微陆块上聂荣岩群的主体岩性。聂荣微陆块呈大透镜体夹持在藏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之间的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所采样品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锆石CL图像具... 安多花岗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km,构成聂荣微陆块上聂荣岩群的主体岩性。聂荣微陆块呈大透镜体夹持在藏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之间的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内。所采样品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锆石CL图像具明显的韵律环带,Th/U比值范围为0.63~1.04,平均为0.85,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获得片麻岩中锆石LA-ICP-MSU-Pb原位同位素年龄488.0Ma±4.2Ma。定年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原岩侵位于泛非期,证实聂荣微陆块受到晚泛非热运动的影响,为解决聂荣微陆块基底性质和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安多地区 片麻岩 泛非期 锆石LA-ICP-MSU-PB定年
下载PDF
SHRIMP U-Pb zircon age of the Jinchuan ultramafic intrusio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40
20
作者 LIXianhua SULi +1 位作者 SONGBiao LIUDuny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4期420-422,共3页
关键词 锆石 超基性岩 侵入岩 地质学 片麻岩 大理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