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8
1
作者 张世民 徐达传 +1 位作者 俞光荣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1,239,共5页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临床应用 Clinical 皮肤穿支血管 整形外科 轴型血管 20世纪 显微外科 外科临床 深筋膜
下载PDF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 被引量:33
2
作者 陶友伦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608,618,共4页
以穿过深筋膜后口径≥0.5 mm为标准,Taylor等[1]解剖发现,每个人体平均有374个皮肤穿支血管。杨大平、唐茂林等[2]报道的数据为442个。任何存在穿支血管的部位均有可能形成穿支皮瓣,几乎人体任何部位的创面均可能采用邻近的穿支皮瓣带... 以穿过深筋膜后口径≥0.5 mm为标准,Taylor等[1]解剖发现,每个人体平均有374个皮肤穿支血管。杨大平、唐茂林等[2]报道的数据为442个。任何存在穿支血管的部位均有可能形成穿支皮瓣,几乎人体任何部位的创面均可能采用邻近的穿支皮瓣带蒂修复。再者,如果所需的穿支皮瓣面积不大,穿支血管蒂的口径再细些也无妨碍,因此在人体可切取的穿支蒂皮瓣数量众多。将穿支皮瓣的理念与带蒂皮瓣的转移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穿支血管 穿支皮瓣 血管蒂 带蒂皮瓣 转移技术 深筋膜 口径
下载PDF
实验高压电烧伤深筋膜微循环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彦 张庆富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4,17,i003,共5页
目的研究肢体高压电烧伤后深筋膜微循环变化规律。方法将28只家兔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家兔的右下肢采用1万伏额定电压 ,77mA电流及通电5s的方法制作单侧后肢电烧伤模型 ,对照组采用假电的方法制作单侧后肢假电烧伤模型 ,两... 目的研究肢体高压电烧伤后深筋膜微循环变化规律。方法将28只家兔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家兔的右下肢采用1万伏额定电压 ,77mA电流及通电5s的方法制作单侧后肢电烧伤模型 ,对照组采用假电的方法制作单侧后肢假电烧伤模型 ,两组均采用“滴水开窗法”制作左侧下肢远端深筋膜微循环观测窗 ,并采用WX -9B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在通电前、通电后即刻、通电后30min、2、4、6h观测微动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微静脉的形态、流态、管周状态。结果肢体高压电烧伤后 ,微血管形态在30min内可观测到显著性变化 (P<0.05) ,表现为血管密度减小 ,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收缩 ,后微静脉扩张 ,微动脉、毛细血管均在6min以后变得不清以致模糊(P<0.05)、后微静脉、微静脉分别在2h、30min以后变得不清(P<0.05)。微血管内的流态以白微栓的变化可见规律性 ,即白微栓在电后2h开始出现 ,4h迅速达高峰 ,6h又有快速下降的趋势。微静脉和后微静脉在通电30min后有渗出(P<0.05) ,只有后微静脉在通电后2h有出血(P<0.05)。结论电烧伤后存在全身性反应 ,其在肢端深筋膜微循环的表现是一个阶段性加重的过程 :第一阶段电烧伤后30min内为缺血型微循环障碍 ,第二阶段微循环障碍包含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 烧伤 深筋膜 微循环 家兔
下载PDF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应用解剖学和针刀治疗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韩震 尹保国 +3 位作者 刘畅 韩冰 庞伟华 曾展东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为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和针刀治疗之法。方法在2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上,对枕大神经的行径、动静脉穿斜方肌腱膜的部位、深筋膜以及易发生卡压的部位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对200例具有枕大神经卡压症状的... 目的为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和针刀治疗之法。方法在2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上,对枕大神经的行径、动静脉穿斜方肌腱膜的部位、深筋膜以及易发生卡压的部位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对200例具有枕大神经卡压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应用针刀分离松解术,采用不同方向和大小范围分离松解,进行对比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有何差异。结果枕大神经在枕外隆突下方(28±02)cm,旁开(26±01)cm处穿斜方肌腱膜至皮下;动静脉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的部位约位于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的中、上1/3交界点;穿出点有大量腱纤维和筋膜束缠绕枕动静脉,是神经血管发生卡压的部位。结论采用枕大神经穿出腱膜和筋膜点的稍内侧进针,从外上向内下方(与后正中线约40°夹角)分离松解,便可解除因神经主干受压引起后半头麻痛。有时往往还需要扩大松解范围,因为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中1/3外上方枕大神经分支浅出皮下处的分支,易被深筋膜硬化组织粘连和卡压,结合压痛点范围进行扩大松解,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松解 腱膜 针刀治疗 深筋膜 斜方肌 肌腱 扩大 供应 范围
下载PDF
张应力对深筋膜Ⅰ、Ⅲ型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海强 黄耀添 +3 位作者 赵黎 李明全 吕荣 任国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期208-209,共2页
目的研究张应力对深筋膜Ⅰ、Ⅲ型胶原分布及构成的影响。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延长模型,延长速度为1mm/d和2mm/d,每12h一个增量,延长率为胫骨长度的10%和20%。以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深筋膜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以图象分析系统分... 目的研究张应力对深筋膜Ⅰ、Ⅲ型胶原分布及构成的影响。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延长模型,延长速度为1mm/d和2mm/d,每12h一个增量,延长率为胫骨长度的10%和20%。以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深筋膜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以图象分析系统分析I、III型胶原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ANOVA)。结果正常深筋膜主要由I型胶原构成。肢体延长后,III型胶原相对含量增加,而1mm/d,延长率20%的筋膜胶原构成最接近正常。结论深筋膜在张应力的作用下其Ⅰ、Ⅲ型胶原的分布及构成发生了变化,1mm/d的延长速度,20%的延长率的方案下深筋膜胶原构成与正常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实验研究 张应力 筋膜 胶原 若味酸天狼猩红染色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谢其扬 林松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1,i006,共4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0.3)mm;内踝前动脉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8)mm;胫前动脉踝上穿支外径(0.8±0.3)mm。上述穿支吻合构成前、中、后3条纵向的血管丛以及骨膜、深筋膜和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下1/3段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皮肤、筋膜、骨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等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皮瓣 应用解剖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腿内侧 大隐静脉 肌间隙支 胫后动脉 解剖学依据 内踝前动脉 解剖观测 胫前动脉 血管丛 外径 皮穿支 浅静脉 深筋膜 多源性 吻合 骨膜
下载PDF
Choke vessels与穿支皮瓣的扩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毛以华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0,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临床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在皮瓣的血供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1987年,Taylor等[1]提出了"血管体(angiosomes)"理论,所谓血管体是指某一源动脉呈树形分布的所有解剖学区域(anatomical territory),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 近年来随着临床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在皮瓣的血供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1987年,Taylor等[1]提出了"血管体(angiosomes)"理论,所谓血管体是指某一源动脉呈树形分布的所有解剖学区域(anatomical territory),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其深层的各种组织。血管体呈树形分支,其口径逐渐变细并与周围邻近血管体的类似血管形成血管网相连接,这种口径逐渐减小而互相吻合的血管网被称之为"choke vess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SELS 穿支皮瓣 临床解剖学 血管网 血管形成 筋膜 深筋膜 口径
下载PDF
下肢交通静脉临床研究现况 被引量:13
8
作者 蒋米尔 陆民 +1 位作者 黄新天 张培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一、下肢静脉病的概况 下肢静脉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据1994年Callam报道[1],全球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在成年男性中占40%~50%,成年女性为50%~55%.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浅静脉曲张、肿胀、沉重感、皮炎、湿疹、色素沉着和踝部... 一、下肢静脉病的概况 下肢静脉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据1994年Callam报道[1],全球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在成年男性中占40%~50%,成年女性为50%~55%.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浅静脉曲张、肿胀、沉重感、皮炎、湿疹、色素沉着和踝部溃疡形成等,病情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静脉 浅静脉 切断术 深筋膜 截断术 固有筋膜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倒流
下载PDF
筋膜骨膜骨瓣移位术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8
9
作者 徐达传 钟世镇 +3 位作者 何尚宽 陈振光 彭建强 余国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7-210,共4页
通过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12个肢体上观察了筋膜骨膜骨瓣的血供规律:①深筋膜有上、下血管网,供血“渠道”有鲜明的纵行方向性,故筋膜蒂应依纵向进行设计;②肌间隔为连接深筋膜与骨膜间的“桥梁”,故可设计为筋膜蒂-肌间隔-骨膜骨瓣;③... 通过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12个肢体上观察了筋膜骨膜骨瓣的血供规律:①深筋膜有上、下血管网,供血“渠道”有鲜明的纵行方向性,故筋膜蒂应依纵向进行设计;②肌间隔为连接深筋膜与骨膜间的“桥梁”,故可设计为筋膜蒂-肌间隔-骨膜骨瓣;③利用肌间隔内包含的知名轴型血管,可以增加筋膜蒂骨膜骨瓣的长与宽比例;④深筋膜深面与肌肉之间存有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是手术分离的“外科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骨膜骨瓣 移位术 解剖 深筋膜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当前争论与共识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世民 王欣 +13 位作者 唐茂林 章伟文 梅劲 杨大平 章一新 王春梅 陈宏 黎晓华 徐永清 张春 刘小林 汪华侨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8-619,共2页
2013年9月26-27日,借宁波第三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国内的部分皮瓣外科专家,就我国目前对穿支皮瓣的概念争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穿支皮瓣的概念在当前主要存在两方面争论:一是是否携带深筋膜,二是是否携带上... 2013年9月26-27日,借宁波第三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国内的部分皮瓣外科专家,就我国目前对穿支皮瓣的概念争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穿支皮瓣的概念在当前主要存在两方面争论:一是是否携带深筋膜,二是是否携带上级源动脉。科学的概念与定义,是事物本质的浓缩反映,具有澄清混淆名称,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经过激烈的争论,与会专家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外科专家 高峰论坛 显微外科 学术交流 临床实践 深筋膜
下载PDF
针刀筋膜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宝剑 高景华 +5 位作者 高春雨 叶宜颖 李路广 孟州令 张学思 杨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83-285,29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筋膜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筋膜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局... [目的]观察针刀筋膜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筋膜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局部封闭治疗),每组各25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d及术后2周观察比较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评定其ODI有效率。[结果]术前、术后3d及术后2周两组患者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前、术后3d及术后2周ODI逐渐降低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周VAS评分和O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ODI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ODI有效率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活动功能方面,针刀筋膜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比单用局部封闭的疗效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松解术 针刀 局部封闭 腰3横突综合征 深筋膜 筋膜
下载PDF
铍针疗法治疗皮神经张力性疼痛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福慧 《亚太传统医药》 2005年第2期25-26,共2页
皮神经广泛分布于人体周身的皮肤及筋膜中。分布于周身的感觉神经由浅部进入深部必须穿过筋膜。如果炎性渗出等导致筋膜腔内压力增高时,筋膜的表面张力必然随之增高,通过其间的感觉神经末梢也要承受相应的张力。当肌肉紧张或痉挛时,不... 皮神经广泛分布于人体周身的皮肤及筋膜中。分布于周身的感觉神经由浅部进入深部必须穿过筋膜。如果炎性渗出等导致筋膜腔内压力增高时,筋膜的表面张力必然随之增高,通过其间的感觉神经末梢也要承受相应的张力。当肌肉紧张或痉挛时,不但要牵动筋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皮神经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深筋膜 疼痛 松解术 治疗后 感觉神经 松解粘连 铍针疗法 点刺法
下载PDF
胸腰筋膜体系的超声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晓刚 田兵 +2 位作者 李晓花 刘培 鄂占森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1-542,共2页
胸腰筋膜为脊柱区的深筋膜,在胸背部较为薄弱,而在第12肋与髂嵴之间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1]。胎儿22-39周,胸腰筋膜由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逐渐分化成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2],筋膜后层与中层形成竖脊肌鞘,中层与前层形成腰方肌鞘... 胸腰筋膜为脊柱区的深筋膜,在胸背部较为薄弱,而在第12肋与髂嵴之间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1]。胎儿22-39周,胸腰筋膜由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逐渐分化成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2],筋膜后层与中层形成竖脊肌鞘,中层与前层形成腰方肌鞘[3]。胸腰筋膜与腰背部浅层肌、中层肌及脊柱固有肌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来对于胸腰筋膜的研究多局限于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学[4-5],而医学影像学尤其是超声影像学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详细介绍了竖脊肌鞘、腰方肌鞘与背阔肌、下后锯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腱膜即胸腰筋膜体系的超声解剖学特征,并与大体解剖作对照,旨在为临床超声检查胸腰筋膜体系及其病变提供详实的超声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解剖学 腰背部 深筋膜 胸背部 解剖学和组织学 结缔组织 竖脊肌 大体解剖
原文传递
用深筋膜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59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本寿 赵本富 周永年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 :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 :采用深筋膜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5 9例。结果 :皮瓣成活 ,缺损区均Ⅰ期愈合。经 2~ 10年随访未见病灶复发。结论 :采用深筋膜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安全、皮瓣切取容易、操作简单 ;不... 目的 :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 :采用深筋膜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5 9例。结果 :皮瓣成活 ,缺损区均Ⅰ期愈合。经 2~ 10年随访未见病灶复发。结论 :采用深筋膜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安全、皮瓣切取容易、操作简单 ;不用吻合血管神经 ,省时省力 ;远期效果好。与其他岛状皮瓣相比尚有不牺牲主要血管的优点。对皮瓣的血供特点、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深筋膜 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皮瓣的血管构筑 被引量:9
15
作者 毛增荣 施恩娟 张成立 《解剖学通报》 1984年第2期138-142,192,189,共7页
在新鲜尸体上灌注墨汁,制作组织切片及透明标本,观察了皮瓣的血管构筑。皮瓣的血供丰富,或来源于深部的动脉干,或来自动脉干的其他分支。直接皮动脉及混合动脉皮支在肌间隔或筋膜下疏松组织内走行相当距离后才穿过深筋膜进入皮瓣内;而... 在新鲜尸体上灌注墨汁,制作组织切片及透明标本,观察了皮瓣的血管构筑。皮瓣的血供丰富,或来源于深部的动脉干,或来自动脉干的其他分支。直接皮动脉及混合动脉皮支在肌间隔或筋膜下疏松组织内走行相当距离后才穿过深筋膜进入皮瓣内;而肌皮动脉皮支则自肌肉穿出后便立即垂直穿深筋膜进入皮瓣中,故其行程甚短。皮瓣动脉吻合丰富,各层中都有明显的吻合网。吻合网共有七个:①筋膜下动脉网,②筋膜动脉网,③皮下动脉网,④脂肪小叶血管网,⑤真皮下动脉网,⑥乳头下动脉网,⑦乳头血管网。表皮内没有血管,其营养有赖于乳头血管网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血管构筑 深筋膜 固有筋膜 动脉干 肌皮动脉 动脉网 皮下组织
下载PDF
吻合血管移植周围神经的解剖学基础 Ⅰ、小腿皮神经移植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长满 钟世镇(指导) 刘牧之(指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3年第1期13-20,共8页
用显微解剖法研究了40侧成人尸体的腓肠神经、隐神经和腓浅神经及其血液供给。分析了神经伴行血管、局部血管、神经营养血管和神经外膜纵轴吻合血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吻合血管移植皮神经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关键词 吻合血管 纵轴 神经外膜 伴行血管 小腿 膝降动脉 皮动脉 肠神经 神经移植 神经干 隐神经 肌间隔 深筋膜 固有筋膜 皮神经 营养血管 周围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含深筋膜血管网的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增方 杨连根 +1 位作者 宋玉芹 方绍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56-358,共3页
总结1994年10月~1996年5月,应用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效果。利用腓肠浅动脉在小腿远端与腓动脉肌间隙支、胫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外踝支在深筋膜内的广泛吻合,分别设计成小腿后外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后内侧逆行... 总结1994年10月~1996年5月,应用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效果。利用腓肠浅动脉在小腿远端与腓动脉肌间隙支、胫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外踝支在深筋膜内的广泛吻合,分别设计成小腿后外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后内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和后外踝逆行筋膜皮瓣。临床用于修复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共18例,皮瓣切取面积6cm×5cm~15cm×8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创面完全修复。认为,该组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下段、足背、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血管网 筋膜皮瓣 小腿后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前臂皮瓣筋膜血管的解剖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陶凯忠 陈尔瑜 +1 位作者 纪荣明 党瑞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系统并定量研究前臂皮瓣筋膜的血管,以补文献之不足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对14例成人标本进行了巨微解剖、组织透明、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前臂筋膜四种动脉来源以肌间隙皮动脉为主,肌间隙或肌间隔皮动脉吻合成链.各种源动脉在深... 系统并定量研究前臂皮瓣筋膜的血管,以补文献之不足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对14例成人标本进行了巨微解剖、组织透明、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前臂筋膜四种动脉来源以肌间隙皮动脉为主,肌间隙或肌间隔皮动脉吻合成链.各种源动脉在深筋膜有浅、深支而以浅支多而粗、深筋膜浅、深血管网也以前者较密.深筋膜血管组织面积比(Aa%)值大于浅筋膜.深筋膜血管特别是深筋膜浅血管网是前臂筋膜皮瓣的血供基础,筋膜蒂宜放在血管链状吻合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血管 筋膜皮瓣 前臂
下载PDF
皮瓣设计与解剖学的点、线、面(Ⅱ) 被引量:8
19
作者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八、小腿外侧皮瓣(图3A、B)血管:腓动静脉(动脉2.5~3.5mm,静脉3.0~4.0mm,蒂长10×20cm)。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复合组织瓣:增加比目鱼肌和腓骨。关键点: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在腓骨小头下9和15cm二处。轴心线: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 八、小腿外侧皮瓣(图3A、B)血管:腓动静脉(动脉2.5~3.5mm,静脉3.0~4.0mm,蒂长10×20cm)。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复合组织瓣:增加比目鱼肌和腓骨。关键点: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在腓骨小头下9和15cm二处。轴心线: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平行小腿外侧肌间隙。解剖面:在小腿深筋膜深层,在外侧肌间隙处,沿肌皮支进入腓动静脉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连线 血管 固有筋膜 小腿外侧 趾蹼 轴心线 胫骨外缘 内侧头 外侧头 肌间隙 带蒂皮瓣 蒂长 点、线、面
下载PDF
深筋膜修补术治疗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症 被引量:7
20
作者 向君华 彭松明 樊晓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7期580-581,共2页
肌腱滑脱是指肌腱从正常解剖位置脱出,临床较少见,多为损伤所致的支持韧带断裂或骨的畸形所致。临床较为常见的肌腱滑脱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腓骨肌腱滑脱。自2000年2月-2005年3月采用深筋膜修补术治疗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症5例,现报... 肌腱滑脱是指肌腱从正常解剖位置脱出,临床较少见,多为损伤所致的支持韧带断裂或骨的畸形所致。临床较为常见的肌腱滑脱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腓骨肌腱滑脱。自2000年2月-2005年3月采用深筋膜修补术治疗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症5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腱滑脱 滑脱症 创伤性 修补术 深筋膜 治疗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解剖位置 韧带断裂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