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难点与疑点 被引量:55
1
作者 顾可梁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5-608,共4页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肾疾病诊断中重要的检查方法,显微镜检查或自动化仪器分析法均不够完善,干化学检查也并不可信,染色法是鉴别尿有形成分的有效方法,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是完成这一工作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 尿分析 显微镜检查 自动分析 染色标记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甲状腺淋巴示踪技术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白云城 程若川 +3 位作者 洪文娟 马云海 钱军 张建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1-725,共5页
目的研究和比较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符合人组标准的1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行甲状腺全切和中央区淋巴清扫手术时分为常规手术组(40例)和示踪组(81例),示踪组又分为纳米炭组(48例... 目的研究和比较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符合人组标准的1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行甲状腺全切和中央区淋巴清扫手术时分为常规手术组(40例)和示踪组(81例),示踪组又分为纳米炭组(48例)和亚甲蓝组(33例),示踪组术中注射0.2m示踪剂,直视下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甲状旁腺的数量、染色情况、是否出现缺血。术后行病理学检查验证甲状旁腺误切率,监测血钙及血甲状旁腺激素值比较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结果甲状腺淋巴示踪未发生过敏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纳米炭组的甲状旁腺误切率为1.37%(2/146),亚甲蓝组为2.62%(2/97),常规手术组7.14%(6/84),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72,P〈0.05);三组患者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纳米炭组为10.4%(5/48),亚甲蓝组9.1%(3/33),低于常规组的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71,P=0.037);三组平均显露甲状旁腺枚数纳米炭组(3.1±0.3)枚,亚甲蓝组(2.9±0.4)枚,与常规手术组(2.3±0.3)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1)。结论在行甲状腺全切时应用淋巴示踪剂可起到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 亚甲蓝 染色标记
原文传递
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登才 刘斌 +5 位作者 张丽华 史敏 苏勤军 杨艳丽 钱震 哈英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诊断结核病并有抗酸染色结果的914例(男485例,女429例)患者的病理资料。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 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诊断结核病并有抗酸染色结果的914例(男485例,女429例)患者的病理资料。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G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14例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1.95%(292/914)。支气管结核和肠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8.24%(41/85)和58.06%(18/31),高于肺结核抗酸染色阳性率(33.33%,72/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值分别为5.777、7.159,P值均G0.05);结核性胸膜炎(19.78%,18/91)、脊柱结核(16.52%,19/115)和关节结核阳性率(12.00%,6/50)低于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33.33%,72/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76、10.640和8.916,P值均G0.05)。男、女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0.93%(150/485)和33.10%(142/429),性别对抗酸染色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4,P〉0.05)。结论抗酸染色仍是诊断结核病的有效确切手段,病变部位不同,抗酸染色阳性率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染色标记
下载PDF
纳米碳对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任明 高国宇 郭嵩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9-1493,共5页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手术中采用纳米碳标记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注射纳米碳后行双侧甲状腺腺叶或甲状腺全切除,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照...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手术中采用纳米碳标记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注射纳米碳后行双侧甲状腺腺叶或甲状腺全切除,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30例未注射纳米碳,而直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转移淋巴结清扫数量及转移率和甲状旁腺误切例数、术后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9.63枚vs.6.50枚,P=0.0404),甲状旁腺误切率降低(3.33%vs.26.7%,P=0.0257),且观察组术后血钙(2.08 mmol/L vs.1.98 mmol/L,P=0.0198)及甲状旁腺素(29.97 pg/mL vs.23.68 pg/mL,P=0.0401)水平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碳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甲状旁腺,具有较好的示踪效果,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低血钙发生率并有助于淋巴结的清扫,降低甲状旁腺的损伤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染色标记 甲状旁腺
原文传递
不同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黄彩芝 莫丽亚 +2 位作者 李先斌 蒋玉莲 周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110-1111,共2页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G+)细菌与革兰阴性(G-)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变化,为临床早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97例脓毒症患儿的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同时进行血细菌培养,将62例血培养阳性的患儿分为G+...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G+)细菌与革兰阴性(G-)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变化,为临床早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97例脓毒症患儿的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同时进行血细菌培养,将62例血培养阳性的患儿分为G+组和G-组,并对2组患儿的上述3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组和G-组患儿WBC计数和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脓毒症患儿血清PCT全部阳性;在PCT≥2.00ng/mL等级时,G+组患儿的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而在PCT≥10.00ng/mL等级时,G-组患儿的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结论 G-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高于G+细菌感染者,为临床早期选用抗生素治疗小儿脓毒症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 细菌感染 儿童 染色标记
下载PDF
涂片真菌荧光染色法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阳 王智群 +2 位作者 邓世靖 田磊 梁庆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1-608,共8页
目的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 目的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例,女性36例,年龄(45.1±20.1)岁。根据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以及病灶处角膜刮片吉姆萨染色、荧光染色和病原学培养的结果,将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分为真菌性角膜炎(FK)组以及非真菌性角膜炎(NFK)组,分析上述检查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明确真菌荧光染色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05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真菌性角膜炎66例,非真菌性角膜炎39例(其中细菌性角膜炎29例,阿米巴角膜炎10例)。FK组真菌培养阳性者46例(69.7%),其中以镰刀菌感染为主(20/46,43.5%),其次为链隔孢属(10/46,21.7%)以及曲霉属(9/46,19.6%)等。真菌涂片荧光染色后,组织背景呈均质的黑色或弱蓝色荧光,真菌细胞壁成分呈亮蓝紫色或蓝色的明亮荧光,形态、结构、菌丝密度等均容易识别。不同检查方法对角膜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涂片荧光染色(97.0%)、IVCM(87.9%)、吉姆萨染色(86.7%)、真菌培养(69.7%);特异性方面,真菌培养最高(100.0%),其次为IVCM和吉姆萨染色(94.9%)和荧光染色(87.2%)。AUC值由低至高依次为真菌培养(0.848),涂片吉姆萨染色(0.906),IVCM(0.914)和涂片荧光染色(0.921)。结论真菌荧光染色是一种快速、敏感的真菌镜检筛查手段,对真菌性角膜炎辅助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尤其适用于菌量少及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显微镜检查 荧光 染色标记
原文传递
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7
作者 颜京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13-113,115,共2页
目的评价金标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江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300例,健康成人对照132例,分别用抗酸染色法查找抗酸杆菌,金标法对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并观察其结果。结果300例结核病患者中抗酸染色法检出抗... 目的评价金标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江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300例,健康成人对照132例,分别用抗酸染色法查找抗酸杆菌,金标法对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并观察其结果。结果300例结核病患者中抗酸染色法检出抗酸杆菌阳性97例,阳性率为32.3%;金标法检出结核抗体阳性160例,其阳性率为53.3%;健康对照组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结核抗体金标试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速,阳性检测率较高,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结核抗体 金标试剂 染色标记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惠晶 周环 +3 位作者 矫太伟 冯明亮 刘梦园 孙明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170例(192处病变)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其普通内镜、NBI内镜及碘染色内镜的检出情况。结...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170例(192处病变)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其普通内镜、NBI内镜及碘染色内镜的检出情况。结果早期食管癌检出率NBI为100.0%(13/13),碘染色亦为100。0%(13/1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NBI及碘染色的检出率分别为94.9%(94/99)和100.0%(99/9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NBI及碘染色的检出率分别为78.8%(63/80)和100.0%(80/80),碘染色明显高于NBI(P〈0.01)。结论NBI及碘染色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癌前病变中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两者诊断价值相近,但对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NBI诊断价值不及碘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病变 染色标记 内窥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肝血管成像三维重建联合区域血流阻断美蓝持久染色在精准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晓亮 王川红 +5 位作者 宋志 肖远生 廖传文 饶雪峰 曹虹 时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双源CT下肝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联合术中区域血流阻断美蓝持久染色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行肝癌患者术前均行双源CT下肝血管造影成像三维重建,术中先解剖第一肝门,显露预切肝叶/段Glisson鞘各管,从预切肝... 目的:探讨术前双源CT下肝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联合术中区域血流阻断美蓝持久染色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行肝癌患者术前均行双源CT下肝血管造影成像三维重建,术中先解剖第一肝门,显露预切肝叶/段Glisson鞘各管,从预切肝叶/段门静脉属支(门静脉有癌栓者从胆管)注入美蓝染色,阻断拟切除肝血流,按染色的界限行肝叶/段切除。将该37例患者(观察组)与同期32例行传统肝切除手术肝癌患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观察组37例行精准肝切除患者术前肝血管造影成像和术中肝脏染色相一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延长,切肝出血量减少,肝功能指标变化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结论:双源CT下肝血管造影成像三维重建联合区域血流阻断美蓝持久染色应用于精准肝切除手术,能减少出血,避免误伤保留肝脏的Glisson管道,减少肝功能损害和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血管造影术 染色标记
原文传递
用DAPI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DNA的流式细胞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锡娟 丁慧荣 张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索利用DAPI和Hoechst33342两种荧光染料检测DNA的流式细胞技术。方法:分别用DAPI、Hochest和PI3种荧光染料标记HT-29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G0/G1期、S期和G2/M期的DNA含量,比较3种方法测定结果。用标准荧光微球和DNA质量控... 目的:探索利用DAPI和Hoechst33342两种荧光染料检测DNA的流式细胞技术。方法:分别用DAPI、Hochest和PI3种荧光染料标记HT-29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G0/G1期、S期和G2/M期的DNA含量,比较3种方法测定结果。用标准荧光微球和DNA质量控制试剂盒做测试质控。结果:质控实验显示,紫外激光的变异系数(CV)为2.4;DAPI和Hoechst33342标记的小鸡红细胞核(chicken erythrocyte nuclei,CEN)出现4个峰,第2、第3和第4峰所在道数的平均值与第1峰的比值为2、3、4,且第1峰的CV均为2.4。DAPI、Hoechst33342标记小牛胸腺细胞核(calf thymocyte nuclei,CTN)出现2个峰,G2/G1为1.97,且G0/G1峰的CV为2.4。DAPI、Hoechst33342和PI3种染料标记的HT-29细胞呈现完整的细胞周期峰,结果分别为CV值3.40、3.02和4.42,G0/G1期含量为60.86%、60.22%和60.81%,S期含量为28.85%、29.70%和29.82%,G2/M期含量为10.29%、9.09%和9.37%,3种标记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本文探索的DAPI和Hoechst33342标记法简单易行,可作为具备紫外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的首选DNA荧光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标记 流式细胞术 DNA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阴道炎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蕊 隋静 徐龙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滴虫和假丝酵母菌以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结果在6 345例标本...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滴虫和假丝酵母菌以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结果在6 345例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2 878例,阳性检出性率为45.4%,其中检出滴虫145例,检出率为2.3%;检出假丝酵母菌1 671例,检出率为26.3%;细菌性阴道病阳性1 697例,检出率为26.7%。结论青岛地区阴道炎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的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病的检测,以便更全面地反映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感染状况,协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 神经氨酸酶 染色标记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12
作者 袁时芳 马中 +3 位作者 姚青 凌瑞 黄育勉 王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手术治疗的5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B超和X线检查,99mmTc-MIBI核素扫描36例,所有病例均术中静脉快速滴注...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手术治疗的5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B超和X线检查,99mmTc-MIBI核素扫描36例,所有病例均术中静脉快速滴注亚甲蓝。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45例(小切口腺瘤切除18例),甲状旁腺增生切除术4例,根治性甲状旁腺癌切除术3例。病理性骨折18例,骨、关节痛22例,泌尿系结石病变6例,无症状者6例。X线检查全组患者均表现为骨质疏松。全组血钙升高在2.7-4.3mmol/L之间,平均(3.0±0.5)mmol/L。38例患者术前测定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在305-1813pg/mL之间,平均(628.3±87.6)pg/mL。B超术前定位诊断率82.6%,99mmTc-MIBI核素扫描的定位诊断率88.9%,术中静滴亚甲蓝染色定位诊断率96.2%。术后36例患者出现短期低血钙,24例出现面部、手足麻木,12例出现手足抽搐,经钙剂治疗血钙恢复正常。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均恢复正常,3例甲状旁腺癌患者术后升高,经再次手术恢复正常。4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临床症状缓解,骨质疏松改善,骨折愈合。结论小创伤甲状旁腺切除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术中亚甲蓝染色结合术前B超、核素扫描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使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准确和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外科学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 甲状旁腺肿瘤 染色标记
下载PDF
痰涂片检查与细菌培养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小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4期1476-1477,共2页
目的探讨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一致性,协助医生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与比较。结果痰标本的合格率为66.3%,合格痰标本涂片与培养总符合率为83.8%。结论合格痰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符合... 目的探讨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一致性,协助医生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与比较。结果痰标本的合格率为66.3%,合格痰标本涂片与培养总符合率为83.8%。结论合格痰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痰涂片能够尽早作出预测性报告,作为诊治呼吸道感染的初步依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染色标记 细菌学技术 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涂阳肺结核患者TB-DNA定量、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的价值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辉 汤进 黄晓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11-212,215,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TB)-DNA定量、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入院确诊为肺结核且抗酸杆菌痰涂片阳性51例患者的TB-DNA定量、TSPOT.TB、结核抗体检测指... 目的探讨肺结核(TB)-DNA定量、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入院确诊为肺结核且抗酸杆菌痰涂片阳性51例患者的TB-DNA定量、TSPOT.TB、结核抗体检测指标。结果 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90.2%,灵敏度最高;其次为TB-DNA定量,阳性率为74.5%;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仅为37.3%,灵敏度最低。结论 T-SPOT.TB检测不受标本采集的影响,灵敏度高,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诊断 分枝杆菌 结核 染色标记 显微镜检查 TB-DNA定量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抗体
下载PDF
鼻、咽喉黏膜早期梅毒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盛忠 刘红刚 +2 位作者 李明 周全 石少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部梅毒病变及病原特点,总结诊断上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同仁医院1996年6月-2005年9月耳鼻咽喉科门诊25例患者的病理资料,用HE染色观察黏膜梅毒组织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用改良的W-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以梅毒螺... 目的探讨鼻咽部梅毒病变及病原特点,总结诊断上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同仁医院1996年6月-2005年9月耳鼻咽喉科门诊25例患者的病理资料,用HE染色观察黏膜梅毒组织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用改良的W-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以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多克隆抗体标记,观察侵袭到组织内TP的形态特点及侵袭规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TP血凝试验佐证早期梅毒的病理诊断。结果25例血清学检查均为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1:8—128)、TP血凝试验阳性。20例黏膜被覆鳞状上皮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微小脓肿形成,25例固有膜内均有大量浆细胞浸润,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及梅毒性小血管炎。14例扁桃体黏膜表面溃疡,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中1例扁桃体见各种转化淋巴细胞增殖。1例喉黏膜伴鳞状上皮假瘤样增生。改良的W-S染色发现20例黏膜微脓肿中及鳞状上皮间TP,5例小血管周围见TP,14例扁桃体溃疡面见大量TP,6例渗出物涂片内均见大量TP。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鳞状上皮内见TP。结论鼻、咽喉部早期梅毒有一定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改良的W-S染色显示TP是诊断黏膜梅毒的关键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疾病 梅毒 染色标记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持久亚甲蓝染色法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守旺 吕文平 +4 位作者 杨世忠 曾建平 徐立宁 张文智 董家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持久亚甲蓝染色法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对11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和胆管取癌栓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9岁... 目的探讨持久亚甲蓝染色法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对11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和胆管取癌栓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9岁。9例以黄疸为首发临床表现。按Satoh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例。在肝门部解剖出预切除肝段的蒂,向Glisson鞘内门静脉远端注射亚甲蓝后结扎该蒂,使预切除肝段染色,按着色的界限行肝段切除。结果11例手术均染色成功,实施肝段切除4例,肝亚段切除3例,半肝切除2例,肝叶切除2例。平均手术时间1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6ml。术后均无肝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随访14.6个月,2例出现肝脏肿瘤复发,1例发生肿瘤腹腔种植,1例复发胆管癌栓,2例死亡。结论采用持久亚甲蓝染色法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能提高肝切除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肿瘤 胆管肿瘤 肿瘤循环细胞 亚甲蓝 肝切除术 染色标记
原文传递
双重氧化脱黑色素法在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丽君 黄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76-1578,1586,共4页
目的:探讨双重氧化脱黑色素法在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的石蜡组织标本,用5种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液先氧化脱色,经观察选取15%的过氧化氢液氧化30min后,再用0.5%高锰酸钾液加强氧化5min,最... 目的:探讨双重氧化脱黑色素法在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的石蜡组织标本,用5种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液先氧化脱色,经观察选取15%的过氧化氢液氧化30min后,再用0.5%高锰酸钾液加强氧化5min,最后5%草酸液清洁5min,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Melan-A、Melanoma、S-100和VIM阳性的表达。结果:20例恶性黑色素瘤切片在脱色素前HE染色可见棕黄色色素颗粒,经双重氧化脱色素处理后,HE染色效果好,无脱片;应用15%的过氧化氢脱色效果优于其他4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滴加0.5%高锰酸钾5min,再滴加5%草酸液5min,黑色素完全消失;脱色处理后Melan-A、Melanoma、S-100和VIM阳性定位准确,着色好。结论:采用双重氧化脱黑色素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具有较理想的作用,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染色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在初诊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80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贺姝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3960-3961,共2页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检测。实验室检测自动化和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技术的进步共同使得分析过程中的差错明显减少,但分析前差错凸显出来,其占到临床实验室所有差错的60%~90%[1]。对于血常规中易出现的误差,我...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检测。实验室检测自动化和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技术的进步共同使得分析过程中的差错明显减少,但分析前差错凸显出来,其占到临床实验室所有差错的60%~90%[1]。对于血常规中易出现的误差,我们通过血涂片细胞形态的检查进行防范,对临床快速诊断,防止误诊、漏诊,起到了明显效果。现对初诊患者血涂片见细胞形态异常80例作以分析,以供同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标记 血液化学分析
原文传递
胸腔积液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在肺腺癌与间皮细胞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静 李美琼 农林琳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3期338-339,34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方法在鉴别诊断腺癌性胸腔积液和间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涂片、细胞块、免疫组化方法对80例胸腔积液进行良恶性诊断。结果 E-cadherin、TTF-1、CK7在肺腺癌中100%阳性或灶状阳性,Vim及CR阴性。"涂片"检... 目的探讨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方法在鉴别诊断腺癌性胸腔积液和间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涂片、细胞块、免疫组化方法对80例胸腔积液进行良恶性诊断。结果 E-cadherin、TTF-1、CK7在肺腺癌中100%阳性或灶状阳性,Vim及CR阴性。"涂片"检测80例样本中腺癌33例,阴性24例,不能明确诊断23例。"涂片+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80例样本中腺癌48例,阴性31例,不能明确诊断1例。"涂片"与"涂片+细胞块+免疫组化"在诊断腺癌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在诊断阴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80例样本中,通过"涂片"方法有23例不能明确诊断,通过"涂片+细胞块+免疫组化"方法有1例不能明确诊断,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2,P〈0.01)。结论采用"涂片+细胞块+免疫组化"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胸腔积液中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染色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腺癌 增生 上皮细胞
下载PDF
纳米碳在甲状腺全切联合Ⅵ区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钱亦淳 刘方舟 +3 位作者 姚卫萍 赵炎斌 蒋媛 张园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联合Ⅵ区淋巴清扫术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对甲状旁腺保护及淋巴清扫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完成的194例接受甲状腺全切+Ⅵ区淋巴清扫术的甲状腺乳...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联合Ⅵ区淋巴清扫术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对甲状旁腺保护及淋巴清扫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完成的194例接受甲状腺全切+Ⅵ区淋巴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术中应用纳米碳的作为纳米碳组104例,常规手术的作为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Ⅵ区及右侧Ⅵb区淋巴清扫数量、转移淋巴结数、术后(1 d、3 d、1个月及6个月)低钙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以及甲状旁腺误切率。采用卡方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肿瘤是否外侵以及是否多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例数分别为纳米碳组28例(26.9%),对照组41例(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P=0.007),纳米碳组出现2例(1.9%)甲状旁腺误切,对照组出现8例(8.9%)甲状旁腺误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26)。两组清扫出的Ⅵ区淋巴结枚数分别为791枚和536枚(Z=-2.2,P=0.028),右侧Ⅵb区淋巴结枚数分别为93枚和41枚(Z=-2.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全切联合Ⅵ区淋巴清扫术中可以有效辨识及保护甲状旁腺,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并提高Ⅵ区淋巴结的清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纳米碳 染色标记 甲状旁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