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京派批评观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峰杰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15,共11页
论京派批评观刘峰杰1所谓的京派批评,我是指与三十年代的京派创作相表里的一个批评流派。它因身处平津(北平和天津)地域而得名,所以它与地域文化之渊源不可切断。但由于地域文化是一个与地域特征不可分割,同时更与社会政治特征不... 论京派批评观刘峰杰1所谓的京派批评,我是指与三十年代的京派创作相表里的一个批评流派。它因身处平津(北平和天津)地域而得名,所以它与地域文化之渊源不可切断。但由于地域文化是一个与地域特征不可分割,同时更与社会政治特征不可分割的文化概念,故京派之产生,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批评 健吾 朱光潜 沈从文 无产阶级文学 文学思想 梁宗岱 文学评论 功用观
原文传递
“感情的批评主义”——论李长之的文艺批评 被引量:5
2
作者 江守义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2-77,共6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李长之“感情的批评主义” ,首先分析了贯串于批评对象中的情感因素 ,其次阐述了“感情的型”这一独特的批评标准 ,最后从比较的角度对李长之批评感情的独特性作了说明。
关键词 批评 感情
下载PDF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连载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富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3期29-40,共12页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连载三)王富仁李长之是在与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和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区别中建立自己的鲁迅研究体系的。他与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一样,对鲁迅有着崇高的评价和深挚的感情,但他否定了...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连载三)王富仁李长之是在与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和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区别中建立自己的鲁迅研究体系的。他与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一样,对鲁迅有着崇高的评价和深挚的感情,但他否定了鲁迅的思想家的地位而突出了作为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批判》 鲁迅研究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鲁迅作品 马克思主义 历史与现状 研究学派 鲁迅杂文 鲁迅思想
下载PDF
从李长之到梁宗岱——兼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第二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太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传统文化 梁宗岱 浪漫精神 中国
原文传递
也谈鲁迅对死亡意识的思考──兼论李长之《鲁迅批判》的一个重要观点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2-64,共3页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鲁迅及其作品对死亡意识的严峻思考,这的确触及到了鲁迅对宗教文化思考的深层问题。其实早在60年前,李长之在其著名的《鲁迅批判》一书中就特别着重地指出了这个问题。在总结鲁迅的创作也是总结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鲁迅及其作品对死亡意识的严峻思考,这的确触及到了鲁迅对宗教文化思考的深层问题。其实早在60年前,李长之在其著名的《鲁迅批判》一书中就特别着重地指出了这个问题。在总结鲁迅的创作也是总结自己的观点时李长之写道:我本来已经说过鲁迅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鲁迅批判》 生命价值 超越死亡 鲁迅研究 宗教文化 生存意义 死亡体验 生存意识
下载PDF
《鲁迅批判》与中国现代独立学术品格——写在李长之《鲁迅批判》出版70周年之际 被引量:4
6
作者 文学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3,共7页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学批评家,他的《鲁迅批判》是一部特异、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不同凡响的独立品格和学术价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本文从独立的学术批评精神、独到的学术见解和独特的批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这部著作...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学批评家,他的《鲁迅批判》是一部特异、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不同凡响的独立品格和学术价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本文从独立的学术批评精神、独到的学术见解和独特的批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这部著作的理论意义及深刻内涵,并指出了它在精神史上对后人的警醒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批判》 学术品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 出版 文学批评家 学术著作 学术价值 独立品格 批评精神 理论意义 批评方法 学术见解 精神史
下载PDF
论批评家李长之对鲁迅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于天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9-46,共8页
关键词 批评家 鲁迅
全文增补中
李长之《鲁迅批判》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陶媛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2-66,共5页
关键词 鲁迅创作 境遇 外部世界 新论 眼光 批判 时代 出版 论证
下载PDF
论儒家思想在司马迁性格中的地位——兼与李长之先生商榷 被引量:4
9
作者 米文佐 傅满仓 《甘肃高师学报》 2004年第3期49-51,共3页
由我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撰写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的第七章第六节认为 ,司马迁的根本思想是道家。鄙见以为 ,司马迁思想中确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因素 ,但并不占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其根本思想依然是儒家。司马迁在李陵一... 由我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撰写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的第七章第六节认为 ,司马迁的根本思想是道家。鄙见以为 ,司马迁思想中确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因素 ,但并不占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其根本思想依然是儒家。司马迁在李陵一案中的态度和立场及著述《史记》的前后经过足以说明问题。在其一言一行中仍十分明显地体现出儒家仁、义、礼、智、信 ,重修身立命、亲亲、立德、立言、多情善感的思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司马迁 性格 《史记》 道家 无为思想 仁政
下载PDF
浪漫、古典与写实——李长之古代诗人批评的美学构造及运作
10
作者 金浪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5期30-41,125,126,共14页
抗战时期李长之围绕古代诗人写下的系列批评论著,离不开美学的深度参与。“写实”与“浪漫”的对立、“古典”与“浪漫”的并立,作为文艺批评背后交错叠加的美学构造,为其文艺批评实践开拓了充足的理论空间。如果说对李白在道教徒和诗... 抗战时期李长之围绕古代诗人写下的系列批评论著,离不开美学的深度参与。“写实”与“浪漫”的对立、“古典”与“浪漫”的并立,作为文艺批评背后交错叠加的美学构造,为其文艺批评实践开拓了充足的理论空间。如果说对李白在道教徒和诗人双重身份拉扯下之永恒痛苦的分析,是基于对立构造写就的代表作,那么,对司马迁身上儒家精神、道家精神与诗人气质的阐发,则堪称融合对立与并立构造的新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古代诗人 浪漫 古典 写实
下载PDF
从“感情的型”看李长之的传记批评 被引量:4
11
作者 祝宇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3-96,共4页
在李长之的批评实践中,传记批评分量最重、最具影响。李长之的传记批评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他以“感情的型”为文艺创作的最高标准,通过“感情的型”沟通作家人格和作品风格,进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李长之传记批评中... 在李长之的批评实践中,传记批评分量最重、最具影响。李长之的传记批评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他以“感情的型”为文艺创作的最高标准,通过“感情的型”沟通作家人格和作品风格,进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李长之传记批评中蕴含的审美教育理念,是在中国儒家哲学和德国浪漫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批评 感情的型 审美教育
下载PDF
李长之学术人生素描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中义 张蕴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6-113,共8页
本文通过细读李长之 1930 - 194 0年代的文论、文学与文化批评、画论和译著等 ,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他的美学建树 ,二是他的心路历程。从他的美学理论来看 ,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对“感情的型”的理论思考与阐发上。文章分析了其内涵的各... 本文通过细读李长之 1930 - 194 0年代的文论、文学与文化批评、画论和译著等 ,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他的美学建树 ,二是他的心路历程。从他的美学理论来看 ,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对“感情的型”的理论思考与阐发上。文章分析了其内涵的各个层次及其关系 ,探讨了这一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并将它放在 2 0世纪中西美学的大背景中作比较。从其心路历程来看 ,2 0世纪 30年代到 4 0年代李长之的思想与价值观也发生了位移 ,突出表现在 194 1年前他信奉的是近代人文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194 1年后 ,上述价值观虽在一定程度上有保留 ,但“族国本位”的思想渐渐占了上风。文章试图描述这一现象并解析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感情的型 心路历程
下载PDF
张骏祥佚文《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考释
13
作者 李婷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署名“弓马示”的书评《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曾被认为是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所作,其实不然。根据笔名字面含义,查阅多种笔名录,兼以比较文章所涉专业领域等信息,研究发现真正的作者应是张骏祥。张骏祥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理论家和导演... 署名“弓马示”的书评《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曾被认为是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所作,其实不然。根据笔名字面含义,查阅多种笔名录,兼以比较文章所涉专业领域等信息,研究发现真正的作者应是张骏祥。张骏祥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理论家和导演,他的评价能够鞭辟入里,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戏剧演出和诗歌朗诵都作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马示 张骏祥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
下载PDF
“孔子的故事”及其他——论李长之对孔子形象书写的演变
14
作者 刘进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9,共16页
孔子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不可回避的言说对象,重估孔子思想、重写孔子形象,成为文人学者表达各自文化立场及政治见解的重要手段。1940年代李长之凭借德国思想文化资源与哲学专门训练的缜密思维,汲取文化有机性与本土性观念,受到时代... 孔子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不可回避的言说对象,重估孔子思想、重写孔子形象,成为文人学者表达各自文化立场及政治见解的重要手段。1940年代李长之凭借德国思想文化资源与哲学专门训练的缜密思维,汲取文化有机性与本土性观念,受到时代精神的感召与熏陶,从精神生长史的角度呈现了丰富多面的孔子,塑造了孔子“可爱的堂吉诃德”与“完美的艺术品”、融古典与浪漫于一体的形象。到了1950年代李长之的孔子观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传记《孔子的故事》通过阶级论的叙述视角,重塑了一个落寞感伤、郁郁不得志的矛盾人物孔子,在客观的叙事中微妙地投射了作者的情感。从李长之对孔子形象的书写,也可窥见一代知识者面对政治文化转型时的思想历程及文化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 孔子形象
原文传递
竹内好的《鲁迅》与李长之的《鲁迅批判》 被引量:4
15
作者 靳丛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6-141,共6页
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是竹内好写作《鲁迅》时的重要参考文献。“竹内鲁迅”的一些批评意见虽然受到李长之的影响,却又有别于中国鲁迅研究的正统观念,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回心”、“挣扎”、“抵抗”的鲁迅形象。它们影响了20世... 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是竹内好写作《鲁迅》时的重要参考文献。“竹内鲁迅”的一些批评意见虽然受到李长之的影响,却又有别于中国鲁迅研究的正统观念,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回心”、“挣扎”、“抵抗”的鲁迅形象。它们影响了20世纪日本的鲁迅研究,也为中国的鲁迅研究提供了来自异域的文化批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研究 回心
下载PDF
“母亲”的声音、关怀伦理与回忆诗学——论《在酒楼上》的伦理叙事
16
作者 严靖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1,共8页
《在酒楼上》是鲁迅小说中被阐释得较多的一篇。早在20世纪20年代,钱杏邨就将之历史化,不过是把它当作鲁迅“没有现代的意味,不是能代表现代”^((1))的落伍之作。李长之则认为,此篇“写得特别坏,坏到不可原谅的地步”^((2)),理由是“鲁... 《在酒楼上》是鲁迅小说中被阐释得较多的一篇。早在20世纪20年代,钱杏邨就将之历史化,不过是把它当作鲁迅“没有现代的意味,不是能代表现代”^((1))的落伍之作。李长之则认为,此篇“写得特别坏,坏到不可原谅的地步”^((2)),理由是“鲁迅不宜于写都市生活”“使一个惯于写农民的灵魂的作家,也几乎不能措手”^((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酒楼上》 钱杏邨 鲁迅小说 伦理叙事 关怀伦理 回忆诗学 都市生活
原文传递
李长之的书评及其理论和风格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天池 李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7-143,共7页
李长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家中致力于书评最勤 ,数量最多的学者。他认为书评是文学批评的一部分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在批评精神 ,批评的精神在忠实 ,在求真。同时书评应有独立的价值 ,既包括自己的主张 ,自己的体系 ,也指文字的优美 ,... 李长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家中致力于书评最勤 ,数量最多的学者。他认为书评是文学批评的一部分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在批评精神 ,批评的精神在忠实 ,在求真。同时书评应有独立的价值 ,既包括自己的主张 ,自己的体系 ,也指文字的优美 ,本身是有力的创作。李长之的书评理论及其实践对现在的书评工作仍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文学批评 现当代文学 文艺思想 书评理论
下载PDF
李长之及其文学批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书 于天池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诗歌 文艺 散文 文学史 童话 右派 治学严谨 天下
原文传递
“感情的型”与李长之的文艺批评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坛茹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9-62,共4页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著名的京派批评家,他在文艺批评上倡导"感情的批评主义",并以"感情的型"作为衡量文艺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尺。他在文艺批评实践中以"感情的型"为标准,从人格与文格互...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著名的京派批评家,他在文艺批评上倡导"感情的批评主义",并以"感情的型"作为衡量文艺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尺。他在文艺批评实践中以"感情的型"为标准,从人格与文格互释的角度解读鲁迅,超越了同时代人对鲁迅的评论。他从内容与形式糅合的角度解读中国绘画,从而证明了"感情的型"是一个具有深厚理论阐释力和普适性的艺术批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感情的型
下载PDF
李长之论语言与人格
20
作者 梁刚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3-36,共4页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格、记忆等关系展开论述,视角新颖,不乏独到见解。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现代文论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人格 中国诗学 汉语形象 现代诗学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