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侵未成年被害人的立法与司法保护 被引量:24
1
作者 兰跃军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19-183,共65页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也一直是各国刑事司法打击的重点。如何保护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域外国家(地区)有许多先进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针对近年来我国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频发的现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也一直是各国刑事司法打击的重点。如何保护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域外国家(地区)有许多先进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针对近年来我国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频发的现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3年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以最高限度保护最低限度容忍依法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对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实行特殊保护。性侵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包括立法保护、司法保护、国家救助和社会援助四个方面。立法保护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总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和保护,司法保护包括隐私权保护、损害赔偿权保障、获得法律援助权、强制报告与立案、“一站式”侦查取证和知情权保障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害 未成年被害人 权利 立法保护 司法保护
下载PDF
论性侵害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保护体系构建——以上海实践探索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樊荣庆 钟颖 +2 位作者 姚倩男 吴海云 徐衍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年第2期32-43,共12页
为更好地保护和救助未成年性侵被害人,有效预防和减少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自2010年起,上海市逐步将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性侵害案件为主)纳入各级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受案范围,形成专业化办案机制和性侵未成年人案件... 为更好地保护和救助未成年性侵被害人,有效预防和减少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自2010年起,上海市逐步将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性侵害案件为主)纳入各级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受案范围,形成专业化办案机制和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调查取证机制,推动建立了性侵害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保护体系和一站式预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害案件 未成年被害人 未成年人检察 一站式保护
下载PDF
防止未成年被害人恶逆变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临平 赵露娜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1年第3期23-25,共3页
犯罪现象中的未成年被害人在全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的恶逆现象广泛存在,形成社会的一大肿瘤。为了遏制这一可悲的现象,本文在对未成年被害人恶逆变现象发生的机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恶逆变 未成年被害人 矫治 害人 未成年人保护
下载PDF
香港警方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的做法及启示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忠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9-51,共3页
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香港警方在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时,特别强调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关爱和保护,减少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再次伤害。具体体现在:多机构的合作模式、专门的办案程序、家居录影式的调查访问、一站式的调查取证... 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香港警方在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时,特别强调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关爱和保护,减少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再次伤害。具体体现在:多机构的合作模式、专门的办案程序、家居录影式的调查访问、一站式的调查取证、支持被害人出庭作证、多专业的治疗辅导服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害 未成年被害人 香港
下载PDF
中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立法的三维构建——以美国经验为借鉴 被引量:17
5
作者 何挺 林家红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年第1期60-69,共10页
我国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频发,对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心理救助等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立法重视惩罚,忽略预防与救济等问题。考量中国的惩罚性立法亦需要完善体系性不足、实践中类似案件不同判等现象。美... 我国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频发,对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心理救助等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立法重视惩罚,忽略预防与救济等问题。考量中国的惩罚性立法亦需要完善体系性不足、实践中类似案件不同判等现象。美国相关立法较为完善,其立足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理念,从预防、惩罚、救济三个维度为被害人提供特殊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美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立法为参照,可以发现我国立法在预防、惩罚、救济三个维度的不足之处,并应当进行相应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害 未成年 未成年被害人 司法救助
下载PDF
强制报告制度的实施困境及破解 被引量:15
6
作者 兰跃军 李欣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5,共8页
国家亲权理念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分别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提供了法理根据和人性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确立了强制报告制度,《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发布实施已经一年有余,但是目前强制... 国家亲权理念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分别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提供了法理根据和人性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确立了强制报告制度,《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发布实施已经一年有余,但是目前强制报告的适用率还比较低,实施面临诸多困境。很多国家(地区)早已实施强制报告制度,对于我国完善该制度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将强制报告的责任主体细化到个人,适当增加报告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明确未履行报告义务的责任,加大对报告主体的保护,并完善接到报告后的处置流程,从而破解该制度的实施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强制报告 差别响应 分级评估
下载PDF
未成年被害人权益刑法保护的立法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蒋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3,共5页
尽管我国日益重视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刑法保护,但现行刑法典对有关权益的保护尚存差距与不足。中国作为讲人权和负责任的大国,有必要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从域外立法中借鉴汲取合理的经验,加强刑法领域的人权立法。为此,我国在修改刑... 尽管我国日益重视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刑法保护,但现行刑法典对有关权益的保护尚存差距与不足。中国作为讲人权和负责任的大国,有必要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从域外立法中借鉴汲取合理的经验,加强刑法领域的人权立法。为此,我国在修改刑法规范时,需统一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增设胁迫未成年人犯罪的严罚规定与侵犯未成年被害人生命权的新罪名,并修改若干原罪名,以扩展其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权益 刑法保护 立法完善
下载PDF
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新论 被引量:11
8
作者 兰跃军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3年第6期53-58,共6页
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躲避、抵御侵害的自我保护机制还未形成等,更容易遭受某些犯罪的侵害,而且这种被害具有个性特征。针对未成年人被害的现状和特征,国家有责任构建和完善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机制,以... 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躲避、抵御侵害的自我保护机制还未形成等,更容易遭受某些犯罪的侵害,而且这种被害具有个性特征。针对未成年人被害的现状和特征,国家有责任构建和完善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机制,以更好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只有包含受监护权和隐私权在内的实体性权利与包含陈述意见权和特别司法保护权在内的程序性权利均得到保障,才是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的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权益保障 实体性权利 程序性权利
下载PDF
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中未成年被害人因素的考量 被引量:10
9
作者 龙敏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年第4期12-18,共7页
基于对犯罪人人权保护的关注及对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贯彻,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却忽略了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关注,使未成年被害人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权益受到挤压。在当下校园暴力案件高发,未成年人... 基于对犯罪人人权保护的关注及对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贯彻,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却忽略了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关注,使未成年被害人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权益受到挤压。在当下校园暴力案件高发,未成年人受害严重的情形下,对未成年犯罪人保护绝对主义的刑事政策应当及时纠偏与修正,以对未成年犯罪人和被害人的双向保护为原则,在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同时,实现未成年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衡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 刑事政策 未成年被害人 利益衡平
下载PDF
“牛某某性侵未成年人案”观点聚讼与辨正——对新《刑诉法解释》第175条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姚建龙 陈子航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2年第2期84-98,共15页
“牛某某性侵未成年人案”作为新《刑诉法解释》实施后的首例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案,围绕新《刑诉法解释》中“一般不予受理”的理解与实际适用问题出现了诸多争议。对此,应当谨慎判断何为违反立法原意。允许“例外... “牛某某性侵未成年人案”作为新《刑诉法解释》实施后的首例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案,围绕新《刑诉法解释》中“一般不予受理”的理解与实际适用问题出现了诸多争议。对此,应当谨慎判断何为违反立法原意。允许“例外”符合法教义学对“一般”的解释,进而,应当从其他法律中去探索对“例外情形”的理解。未成年人司法是司法改革的先行者,未成年被害人具有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特殊被害内涵等特征,就《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要求而言,将未成年被害人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整体例外”,具有破局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诉法解释》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未成年被害人 精神损害救济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的合理构建 被引量:10
11
作者 肖姗姗 《时代法学》 2019年第2期45-57,共13页
近年来,曝光在公众视野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不断增多。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构建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成为了我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心之一。合理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应当从广义的层面入手,将受刑事、民... 近年来,曝光在公众视野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不断增多。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构建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成为了我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心之一。合理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应当从广义的层面入手,将受刑事、民事、行政等不法行为侵害的未成年人纳入范畴,结合法学与社会学基础理论,构建被害补偿、司法援助、被害社会援助三层次并进的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当然,被害救助的另一层面要求加大被害预防。因此,应当从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司法预防入手,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被害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尊严价值 被害救助 被害预防
下载PDF
未成年被害人权利宣言 被引量:6
12
作者 麻国安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7年第5期33-34,共2页
未成年被害人是指直接因刑事犯罪而遭受肉体或精神伤害,或遭受财物损失或损毁的18周岁以下的任何人。未成年被害人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未成年被害人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被害以后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关... 未成年被害人是指直接因刑事犯罪而遭受肉体或精神伤害,或遭受财物损失或损毁的18周岁以下的任何人。未成年被害人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未成年被害人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被害以后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关于未成年被害人的一切行为,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未成年被害人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被害人权利 宣言 社会福利机构 适当保护 精神伤害 刑事犯罪 立法机构
下载PDF
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制度的中国特色及改革方向 被引量:8
13
作者 向燕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年第5期97-110,共14页
我国现行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制度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部门政策推动、检察机关主导和社会支持体系薄弱。相关特征既促成了我国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制度的迅速发展,也成为制约其实践效果的主要因素。我国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完善,既要立足于... 我国现行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制度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部门政策推动、检察机关主导和社会支持体系薄弱。相关特征既促成了我国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制度的迅速发展,也成为制约其实践效果的主要因素。我国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完善,既要立足于本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还应确保未成年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符合国际标准。未来的制度改革应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确立多部门联动的综合保护工作模式;二是推动办案机关与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建设;三是完善未成年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具体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基本权利 综合保护 社会支持体系
下载PDF
司法新规: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被引量:7
14
作者 佟丽华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3,共7页
201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意见》提出应当平衡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益,加快未成年人遭受性侵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进程,预防和... 201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意见》提出应当平衡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益,加快未成年人遭受性侵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进程,预防和减轻对受害未成年人的"二次伤害",保障受害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权利,压缩嫖宿幼女罪的适用空间,严厉打击利用特殊身份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加强对受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保障,保障受害未成年人获得有效监护和救助。这些都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同时加大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未成年 未成年被害人 权益保护
原文传递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本欣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81,共11页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自2020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已三年有余,虽总体落实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适用率不高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强制报告制度的不完善有关。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域外国家或地区强制报告制度发展历史悠久,对完...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自2020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已三年有余,虽总体落实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适用率不高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强制报告制度的不完善有关。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域外国家或地区强制报告制度发展历史悠久,对完善我国强制报告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可考虑借鉴域外先进经验,适当拓宽强制报告的范围,完善报告机制,关注响应机制,并通过合理解释和适时更新法律,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对报告义务人的保护力度,破解我国强制报告制度的当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强制报告制度 儿童虐待 儿童利益最大化
原文传递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构成要素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金彪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51,共14页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是复合法益,既保护女童性的自决权,也保护被害女童性的健康发展和正常性心理的养成。教育和医疗等机构的正常运转及公众信赖、性伦理等社会法益不是本罪的保护法益。本罪犯罪主体是负有监护、收养、看...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是复合法益,既保护女童性的自决权,也保护被害女童性的健康发展和正常性心理的养成。教育和医疗等机构的正常运转及公众信赖、性伦理等社会法益不是本罪的保护法益。本罪犯罪主体是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职责的人员。教育培训等机构的教师、一次性治疗的医生以及事实上的看护人员均属于本罪的主体。本罪在客观上要求发生了事实上的性行为,并不要求利用影响力或支配性,只要具备负有照护职责的身份就足以形成鼓励性。缺乏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以及被害人是否同意,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此外,本罪存在不作为犯及共同犯罪。本罪在主观上要求是故意,在发生认识错误的场合,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判断。特殊职责人员性侵女童的,要么构成与强奸罪的想象竞合犯,要么单独构成本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护职责 性侵犯 未成年被害人 复合法益 强奸罪
原文传递
论未成年犯罪人与被害人心理治疗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史立梅 邢进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81,共8页
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表明了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关切态度。然而,审视这两部关键性立法的调整内容,不难发现未成年人的心理治疗问题仍然未被重视,以至于存在立法空白。通过对基础概念的辨析,对交叉... 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表明了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关切态度。然而,审视这两部关键性立法的调整内容,不难发现未成年人的心理治疗问题仍然未被重视,以至于存在立法空白。通过对基础概念的辨析,对交叉学科的探索,对域内外相关规定的考察,可发现我国刑事立法在该方面有缺陷,这不仅不利于化解社会矛盾、降低再犯率,更难以贯彻国家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刑事政策。因而应当出台统一的《未成年人司法法》,对未成年的犯罪人和被害人平等保护,通过引入识别程序、治疗程序和跟踪程序等,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心理治疗刑事规范,采用"试点—推广—拓展"三步走战略,将相关规定落实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罪人 未成年被害人 心理治疗
下载PDF
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模式专家论证会综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晓青 单旭丹 +1 位作者 刘昊 樊志美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为加大对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救助的司法力度,浙江省检察机关自2016年起,在全省14个基层检察院开展了'一站式'办案模式试点工作。两年多来,各试点单位紧紧围绕司法办案,转变理念、健全机制、整合资源,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办... 为加大对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救助的司法力度,浙江省检察机关自2016年起,在全省14个基层检察院开展了'一站式'办案模式试点工作。两年多来,各试点单位紧紧围绕司法办案,转变理念、健全机制、整合资源,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办案机制,在提升案件办理质量的同时,增强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有效保护,并且推动建立性侵害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多元化救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办案模式 “一站式”
下载PDF
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损害及其救助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庆娜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近些年来,我国以未成年人为被害人的案件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在这些案件中,侵害罪名相对集中、被害人低龄化、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物质和身体以及精神伤害。相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健全,他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将更难愈合,严重的... 近些年来,我国以未成年人为被害人的案件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在这些案件中,侵害罪名相对集中、被害人低龄化、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物质和身体以及精神伤害。相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健全,他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将更难愈合,严重的甚至无法正常就学、生活。因此,应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救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心理损害 心理干预
下载PDF
浅析未成年被害人诉讼参与权的保护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颖 汤汝燕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5年第6期72-73,共2页
被害人在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刑诉法第82条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修订后的刑诉法将刑事被害人的地位由79刑诉法中的诉讼参加人提升为当事人... 被害人在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刑诉法第82条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修订后的刑诉法将刑事被害人的地位由79刑诉法中的诉讼参加人提升为当事人,这将使我国刑诉制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刑事诉讼 保护问题 参与权 附带民事诉讼 犯罪嫌疑人 诉讼参加人 刑事被害人 刑诉法 当事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