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5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明心态与晚明习气 被引量:48
1
作者 吴承学 李光摩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5-75,共11页
《四库全书总目》曾在论及明代士风变化时总结说:“正(德)、嘉(靖)以上,淳朴未漓。隆(庆)、万(历)以后,运趋末造,风气日偷。道学多侈谈卓老(李贽),务讲禅宗;山人竞述盾公(陈继儒),矫言幽尚。或清谈诞放,学晋宋而不... 《四库全书总目》曾在论及明代士风变化时总结说:“正(德)、嘉(靖)以上,淳朴未漓。隆(庆)、万(历)以后,运趋末造,风气日偷。道学多侈谈卓老(李贽),务讲禅宗;山人竞述盾公(陈继儒),矫言幽尚。或清谈诞放,学晋宋而不成;或绮语浮华,沿齐梁而加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晚明 心态 陈继儒 士风 淳朴 晋宋 浮华
原文传递
画意原则的确立与晚明造园的转折 被引量:40
2
作者 顾凯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7-129,共3页
针对已有研究中的绘画指导造园的普遍认识,通过考察历史文献,认为造园中的画意原则要到晚明才得到确立;并且,画意追求的确立促使晚明造园在以下方面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各造园要素处理与园林风格发生了重要变化,造园匠师的绘画能力成为必... 针对已有研究中的绘画指导造园的普遍认识,通过考察历史文献,认为造园中的画意原则要到晚明才得到确立;并且,画意追求的确立促使晚明造园在以下方面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各造园要素处理与园林风格发生了重要变化,造园匠师的绘画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造园获得明确的评价标准,从而使造园理论得到真正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园 晚明 画意
原文传递
长物之镜——文震亨《长物志》设计思想解读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共12页
《长物志》是晚明苏州文士文震亨撰著的一部关于生活和品鉴的笔记体著作,全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十二个部分,包括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我们了解晚明生活和文人情趣的重要著述... 《长物志》是晚明苏州文士文震亨撰著的一部关于生活和品鉴的笔记体著作,全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十二个部分,包括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我们了解晚明生活和文人情趣的重要著述,也是了解这一时期设计及其设计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解读对其思想的内核进行了揭示,对已有的相关研究做了驳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长物志》 艺术与设计 思想
下载PDF
重新认识江南园林:早期差异与晚明转折 被引量:31
4
作者 顾凯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6-110,共5页
分析了早期的江南园林与现有遗存之间的巨大差异,阐述了晚明时期江南造园在各个方面都发生的重要变化,并指出对于早期江南园林差异性的理解,将破除现有对江南园林相对固定化的认识,对中国园林研究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江南园林 晚明 叠山 理水 花木 建筑
原文传递
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社会的分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晓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明代科举的“解额日广”从根本上说是一种 被动式的非理性增长,它是明代科举危机深化的外在表现。科举流通机制的壅塞导致了晚明 士人社会出路的沉滞与士人社会的分化。一部分士人开始脱离传统以“仕”为核心的“非仕 则隐”的经典化... 明代科举的“解额日广”从根本上说是一种 被动式的非理性增长,它是明代科举危机深化的外在表现。科举流通机制的壅塞导致了晚明 士人社会出路的沉滞与士人社会的分化。一部分士人开始脱离传统以“仕”为核心的“非仕 则隐”的经典化生存模式,走上了世俗化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并促动了“儒商”边缘群体与 “市民文人”准职业群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危机 晚明 士人社会 分化
下载PDF
晚明生员的弃巾之风及其山人化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宝良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4-39,共6页
明代的生员,自万历以后,以各种原因而放弃生员资格与身分,甘愿成为布衣者渐成风气。探其原因,有不堪迎谒官员困苦而援例侍养、告免者,有一时负气或不满现状者,也有为尽土节者,不一而足,更多的是屡试不第者。晚明生员弃巾后,生... 明代的生员,自万历以后,以各种原因而放弃生员资格与身分,甘愿成为布衣者渐成风气。探其原因,有不堪迎谒官员困苦而援例侍养、告免者,有一时负气或不满现状者,也有为尽土节者,不一而足,更多的是屡试不第者。晚明生员弃巾后,生计即成问题,因而弃巾后生员的社会动向,或经商,或学仙,或为僧,或放意林泉等,在所有这些社会动向中,成为山人最为普遍,反映了晚明土人的一些社会性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生员 弃巾 山人
下载PDF
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专题讨论)——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显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 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而争论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进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竞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为此,《河北学刊》与中国明史学会组织了这次《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专题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争鸣和互相切磋,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社会变迁 中国早期近代化 文化近代化 社会经济变迁
下载PDF
《长物志》的审美思想及其成因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燕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35-138,共4页
晚明文震亨著《长物志》是晚明文房清居生活方式的完整总结,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堪称晚明士大夫生活的“百科全书”,为研究晚明经济、文化、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文章对《长物志》的审美思想及其成因作了概述与分析。
关键词 文震亨 《长物志》 造物艺术理论 晚明 士大夫文化
下载PDF
晚明江南工匠入仕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许欣妍 蒋晖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8期37-38,共2页
明代中期,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给工匠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他们以高超的技艺受到朝廷的加封追赏,甚至在朝廷出任高官。当时,全国范围内,富庶的江南地区拥有工匠数量较多,其技艺水平也较高。随着明代中后期"班匠银"制度的设... 明代中期,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给工匠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他们以高超的技艺受到朝廷的加封追赏,甚至在朝廷出任高官。当时,全国范围内,富庶的江南地区拥有工匠数量较多,其技艺水平也较高。随着明代中后期"班匠银"制度的设置和逐步完善,江南工匠入仕开始呈现范围广、规模大的趋势。但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凭借"奇技淫巧"入仕升官并不是长久之计,来自文官阶层的抗议声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明代晚期江南工匠入仕的进程和规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 工匠入仕
下载PDF
晚明士子和妓女的交往与儒家传统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轶峰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3-156,共14页
晚明士人中盛行和具有文化修养的妓女交往。这种现象以娼妓制度存在为基础 ,但比前代更为普遍 ,并与士人集会风气相结合。这类行为与当时国家典制相矛盾 ,反映了法典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其形成与经典儒学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心学的影响... 晚明士人中盛行和具有文化修养的妓女交往。这种现象以娼妓制度存在为基础 ,但比前代更为普遍 ,并与士人集会风气相结合。这类行为与当时国家典制相矛盾 ,反映了法典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其形成与经典儒学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心学的影响、明代儒生的文士化、以及明末政局造成的士人失意与狂放心态都有相当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士子 士人 妓女 女性文学 文士 娼妓制度 风气 儒生 明末
原文传递
“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被引量:11
11
作者 樊树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5,共9页
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从“全球化”的视野来观察晚明时期的中国,或许会与以往传统史著中的晚明史大异其趣,会给当今的中国人带来更多新的启示。当时的中国在经济... 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从“全球化”的视野来观察晚明时期的中国,或许会与以往传统史著中的晚明史大异其趣,会给当今的中国人带来更多新的启示。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邻近国家要与中国保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它们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都要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在这种贸易中西方国家始终呈现结构性贸易逆差,不得不用大量货币——白银作为支付手段,致使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这种状况给予中国与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值得我们重新加以检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经济 晚明 马尼拉大帆船 白银
下载PDF
晚明史研究七十年之回眸与再认识 被引量:9
12
作者 万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6-136,共11页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正式提出后,晚明史研究便关涉其中,至今已有七十余年,成果丰硕。综括起来看,相关重要研究视角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的视角,核心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中心的追寻。二是近代化/现代化的视...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正式提出后,晚明史研究便关涉其中,至今已有七十余年,成果丰硕。综括起来看,相关重要研究视角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的视角,核心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中心的追寻。二是近代化/现代化的视角,从西方冲击与中国反应模式到中国中心论,更多转向中国本土经验。三是社会的视角,导向多元结构的认识。四是全球的视角,一个整体概念的确立。通过对各主流研究视角的归纳梳理,其实还可以探寻出另一种综合视角,即沿着明代白银货币化——社会经济货币化——近代化——全球化的路径,以货币为引擎,以市场经济萌发为背景,晚明整个社会形成了连锁反应——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多元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传统向近代的社会转型。它也可以概括为一个过程,即货币化;一个趋向,即近代化;双重使命,即走向近代化、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研究视角 白银货币化 社会转型 近代化 全球化
原文传递
晚明时期我国历史旅游客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魏向东 朱梅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本文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及《四库未收书辑刊》中记载的晚明文人游记为基础,借助SPSS12.0软件,对晚明时期我国历史旅游客流的集聚和扩散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发... 本文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及《四库未收书辑刊》中记载的晚明文人游记为基础,借助SPSS12.0软件,对晚明时期我国历史旅游客流的集聚和扩散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当时我国已初步形成四大旅游集聚场和三大旅游扩散场,并进一步利用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以此为依据划分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等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历史旅游客流 集聚 扩散
下载PDF
晚明文士与市民阶层 被引量:9
14
作者 夏咸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5-91,共7页
明代嘉清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文人士大夫与市井百姓的接触交往远比往昔频繁,其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创作倾向渐渐由雅入俗.于是士林风... 明代嘉清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文人士大夫与市井百姓的接触交往远比往昔频繁,其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创作倾向渐渐由雅入俗.于是士林风气为之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阶层 文士 晚明 文人士大夫 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 社会影响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两个“晚明”在现代中国的复活——鲁迅与周作人在文学史观上的分野和冲突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郝庆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共26页
"晚明"及小品的复兴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显要话题,对此有过不少讨论和研究,但同是"晚明",却有不同的叙述,而且两种叙述曾有过一场对话和交锋,这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探究"晚明"如何进入文学史,对两... "晚明"及小品的复兴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显要话题,对此有过不少讨论和研究,但同是"晚明",却有不同的叙述,而且两种叙述曾有过一场对话和交锋,这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探究"晚明"如何进入文学史,对两种叙述同样给予足够的关注,并辨析这两种叙述及其冲突的诸多面相,也许有助于我们更确切深入地理解文学史复杂幽深的一面。两个"晚明",其实是两种立场,两种对现实的态度。风花雪月,雅致幽韵自然是晚明的一个方面,但把它看作晚明的全部或者是主流,显然不智。鲁迅钩索文籍,查考野史,发现了一个血腥与虐杀的晚明,无非是提请陶醉于性灵小品的君子,睁眼观察历史,注意现实。鲁迅发现的晚明中自然还包含一个"东林",并试图从东林党人的命运中观察出民间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晚明 鲁迅 现代中国 周作人 分野 复活 性灵小品
下载PDF
《杜骗新书》与晚明世风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霖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2-102,共11页
研究晚明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与世风的关系,是时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围绕着《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世情小说的探讨,人们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勾勒晚明世风的淫靡上,且把这种腐败的世风与市民经济的活跃以及人性的... 研究晚明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与世风的关系,是时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围绕着《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世情小说的探讨,人们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勾勒晚明世风的淫靡上,且把这种腐败的世风与市民经济的活跃以及人性的张扬等因素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骗新书》 世风 晚明 世情小说 《金瓶梅》 文学作品 “三言” “二拍”
原文传递
“五四” 与晚明──20世纪关于“五四”新文学与晚明文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承学 李光摩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在加世纪的中国人看来,晚明文学与隆汉盛唐文学相比,不算是伟大的文学时代,不过,如果就传统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关系这一点上看,晚明文学却是与之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晚明文学思潮就是在加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视野的观照和阐... 在加世纪的中国人看来,晚明文学与隆汉盛唐文学相比,不算是伟大的文学时代,不过,如果就传统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关系这一点上看,晚明文学却是与之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晚明文学思潮就是在加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视野的观照和阐释中大放异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五四”新文学 文学关系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思潮 传统文学 盛唐 新文化运动 观照 时代
原文传递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万明 《暨南史学》 2003年第1期276-309,共34页
也许中国白银货币化的转变乃明朝最重要的事件。作为事实之一,白银由明初的不合法状态,到了晚明成为合法的货币。尽管白银的货币化并没有出现在明初的皇帝的诏令中,然而它却通过一个'过程'从无到有,即官方接受了白银并使之货币... 也许中国白银货币化的转变乃明朝最重要的事件。作为事实之一,白银由明初的不合法状态,到了晚明成为合法的货币。尽管白银的货币化并没有出现在明初的皇帝的诏令中,然而它却通过一个'过程'从无到有,即官方接受了白银并使之货币化。作为此进程的结果,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也随着更易。成化、弘治以后,财政和税收的结算单位由粮食变为白银,正是明初粮食经济到晚明白银经济转变的展示。本文以白银经济在晚明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为研究重点,要在解释由货币经济产生的显著社会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 货币化 制度 晚明
原文传递
论晚明江南地区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春玲 《阴山学刊》 2005年第4期95-99,共5页
明朝后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意识发生异动,国家法律对妇女的限制有所松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南地区一部分女性自我意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了萌动,她们淡漠贞节观念,追逐时尚,注重才情。不过,由于封建理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变... 明朝后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意识发生异动,国家法律对妇女的限制有所松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南地区一部分女性自我意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了萌动,她们淡漠贞节观念,追逐时尚,注重才情。不过,由于封建理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变化未能突破当时的传统社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 女性自我意识
下载PDF
“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影响下的晚明设计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树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对明中叶之后的文人和新兴市民阶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明代中叶以后的设计艺术重心由宫廷向民间的转变,促进了与生活日用关系最为紧密的设计艺术的兴盛,并且为设计创作由重“礼”向重“人”的回归奠定... 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对明中叶之后的文人和新兴市民阶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明代中叶以后的设计艺术重心由宫廷向民间的转变,促进了与生活日用关系最为紧密的设计艺术的兴盛,并且为设计创作由重“礼”向重“人”的回归奠定了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姓日用即道 晚明 艺术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