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四” 与晚明──20世纪关于“五四”新文学与晚明文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加世纪的中国人看来,晚明文学与隆汉盛唐文学相比,不算是伟大的文学时代,不过,如果就传统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关系这一点上看,晚明文学却是与之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晚明文学思潮就是在加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视野的观照和阐释中大放异彩的。
作者
吴承学
李光摩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关键词
晚明
“五四”新文学
文学关系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思潮
传统文学
盛唐
新文化运动
观照
时代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07
1
李蕾.
北平文化生态(1928—1937)与京派作家的归趋[J]
.中国文学研究,2009(4):41-46.
被引量:2
2
李振声.
作为新文学思想资源的章太炎[J]
.书屋,2001(7):20-45.
被引量:18
3
史小军.
试论明代七子派的诗歌格调理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2):132-137.
被引量:4
4
张福贵,刘中树.
确立现代化、学术化和个性化的批评品格──关于《讲话》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的再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1999(6):90-95.
被引量:3
5
张胜林.
复古与革新─—从复古运动看中国文学发展的背反律[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97-100.
被引量:4
6
李春林.
比较文学方法解读鲁迅的回顾与反思[J]
.鲁迅研究月刊,1999(11):25-32.
被引量:4
7
范嘉晨.
论“前后七子”对“公安派”的启迪[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1):47-52.
被引量:3
8
朱德发.
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J]
.文学评论,1997(5):10-22.
被引量:6
9
朱德发.
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换的第一部曲[J]
.齐鲁学刊,1991(3):86-95.
被引量:7
10
潘琪.
晚明文学革新思潮初探[J]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5(Z1):55-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2
1
魏创世.
“本性”与“情理”:周作人对霭理士“自然”性学思想的接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1):171-183.
被引量:1
2
王俊秋.
开拓与坚守——访刘中树教授[J]
.学习与探索,2005(1):227-230.
被引量:4
3
卢军,程悦明.
跨越时空的对接——汪曾祺与晚明文学[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9-72.
被引量:2
4
秦志爽,冯雅.
沈启无《大学国文》述评[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5):71-73.
被引量:1
5
雷超.
苏雪林与性灵文学的历史关联[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9):1-10.
6
王逊.
论新文学史上的“追溯晚明”现象[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2):113-123.
7
赵晨璐.
作为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资源的晚明书信体散文[J]
.北方文学(下),2017,0(11):146-148.
8
孔佑文.
“明末”视域下学风与诗学关系新探——评王逊《明末学风与诗学》[J]
.文教资料,2020(5):27-28.
9
刘春勇.
从长时段视角重审五四与晚明之关联(上)——兼论“文”之实践性与行动性[J]
.现代中文学刊,2020(2):25-38.
被引量:4
10
张先飞.
周作人研究的起点:《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话语事件的错位对话[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74(4):53-6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张福贵,王文玲.
从“学鲁迅”到“鲁迅学”——建国以来东北学人鲁迅研究的历史评价[J]
.社会科学战线,2009(10):17-26.
被引量:2
2
伍娜.
1997—2008年汪曾祺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12):84-87.
3
孟繁华.
“守正纳新”的方法论价值和文化意义——评《刘中树文学论集》[J]
.当代文坛,2010(3):51-53.
被引量:2
4
林栋.
史识的锤炼与超越——刘中树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J]
.文艺评论,2014(1):33-38.
5
秦志爽,冯雅.
七十年前有特色的国文教材——读沈启无的《大学国文》[J]
.山花(下半月),2014(4):139-140.
6
王蕾.
试论汪曾祺对晚明小品文创作精神的传承[J]
.文学教育,2019,0(22):38-39.
被引量:1
7
何亦聪.
汉宋之争在现代思想史中的位移与权变——对周作人思想的一个侧面观察[J]
.天府新论,2020(5):43-52.
8
关琳琳.
周作人1920年代思想转型与“以蔼理斯为方法”[J]
.中国文学研究,2022(2):152-160.
9
张宝明,陈奇.
回眸与展望:五四运动百年纪念学术综述[J]
.湖北社会科学,2022(7):91-112.
被引量:4
10
李占铭.
从周作人到任访秋:“晚明起源说”述论[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2):65-70.
1
冯芬.
李白“道论”诗歌中的生态诗格与人格[J]
.文艺评论,2012(2):18-20.
被引量:1
2
杨文庆.
浅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美学追求的异同[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4):84-85.
被引量:1
3
郭健.
从唐诗看盛唐文学的张扬[J]
.作家,2008,0(12):137-137.
4
孙欣欣,韩晨旭.
论殷璠“兴象”说产生的背景[J]
.艺术广角,2006(1):56-57.
被引量:1
5
郝跃南,刘朝谦.
在林中的隐逸英雄——陈子昂人格精神补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00(2):69-73.
被引量:3
6
朱开校.
浅析盛唐文学繁荣的历史因素[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8,0(11):44-45.
7
林大志.
论唐代苏、张变革文风之功绩[J]
.东方丛刊,2007(2):52-66.
8
尹红霞.
浅谈“四杰”诗歌的盛唐讯息[J]
.青年文学,2010(14):118-119.
9
刘顺.
盛唐文学的精神价值:以李白、杜甫诗歌为例[J]
.重庆社会科学,2009(3):96-103.
10
胡旭.
方外十友与盛唐文学[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1):123-131.
被引量:6
文学遗产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