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0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解释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经纬 《山东外语教学》 1998年第3期12-16,共5页
1语言性别差异关于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著述。归纳起来,我们可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四种途径。两个方面是:第一,揭示存在于语言系统本身,特别是反映在词汇意义上的性别歧视现象。例如,费索德(Fasold,199... 1语言性别差异关于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著述。归纳起来,我们可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四种途径。两个方面是:第一,揭示存在于语言系统本身,特别是反映在词汇意义上的性别歧视现象。例如,费索德(Fasold,1990)曾列举了英语中指代男女的配对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举 性别歧视现象 词汇意义 语言系统 指代 男女 英语 性别差异 途径 著述
下载PDF
汉语中指代问题的研究及讨论 被引量:18
2
作者 许敏 王能忠 马彦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33-637,共5页
指代的解决对于自然语言理解的非歧义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篇章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固然有助于解决类似的二义性问题,但所需的巨大知识库在实际系统中,无论是建立还是最终的效率和完备性均很难满足用户的需要.文章以第三人称代词为代表,... 指代的解决对于自然语言理解的非歧义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篇章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固然有助于解决类似的二义性问题,但所需的巨大知识库在实际系统中,无论是建立还是最终的效率和完备性均很难满足用户的需要.文章以第三人称代词为代表,分析其各种指代现象并进行分类通过语法分析和句子语义平面的主客观信息研究,利用格框架,提出了在上下文相关的语义环境中进行指代分类解决的思想,并给出了相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 自然语言理解 汉语 计算语言学
下载PDF
现代汉语句法里的事物化指代现象 被引量:17
3
作者 陆俭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4-39,67,共7页
§0 语言里的指代现象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1、用词汇手段的指代现象,如词汇系统里的代词。 2、用句法手段的指代现象,如"的"字结构、"所"字结构等。 3、用修辞手段的指代现象,如修辞上的借代("先生,给现钱... §0 语言里的指代现象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1、用词汇手段的指代现象,如词汇系统里的代词。 2、用句法手段的指代现象,如"的"字结构、"所"字结构等。 3、用修辞手段的指代现象,如修辞上的借代("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这里用"袁世凯"指代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本文只谈用句法手段的指代现象。用句法手段的指代现象都是表示事物化指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 汉语句法 转指 物化 性质形容词 句法手段 袁世凯 事物 现象 杜鹃花
下载PDF
限制性“X的”结构及其指代功能的实现 被引量:18
4
作者 严辰松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6,共10页
本文试图论证:1)"X的"指代的条件和限制不取决于中心语是具体还是抽象,所指代名词的格是前面动词短语的核心格还是外围格;2)"X的"指代与名词的配价不一定有关联;3)名词之间不存在缺省的显著度孰高孰低的问题,突显(p... 本文试图论证:1)"X的"指代的条件和限制不取决于中心语是具体还是抽象,所指代名词的格是前面动词短语的核心格还是外围格;2)"X的"指代与名词的配价不一定有关联;3)名词之间不存在缺省的显著度孰高孰低的问题,突显(profiling)发生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4)"X的"可用于指代的各种情况,都因为"X的"具有潜在的指别功能,它的作用是从由中心语所指的事物中挑出特定的实体或类别,以区分于其他实体或类别;5)指代用"X的"是一种即时使用的简化了的指称形式;6)尽管"X"提供了用于区分的信息,但要成功提取所指对象,受话人还有赖于语用推理,这涉及语言知识、百科知识以及共享知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X的”结构 指代 指称形式
下载PDF
大学生英语阅读障碍成因及应对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晓晖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6-42,共7页
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对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至关重要。但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诸如生词、指代、疑难句子、时态变化等问题 ,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帮助学生从局部入手进行训练从而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阅读 生词 指代 疑难句子 时态
下载PDF
“随着V”与“越来越A”同现研究及其历时考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其智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72,共7页
本文首先确定了在"越V越A"结构中V与A是正比函数关系,V是自变量,A是因变量,并研究了"随着V"大多与"越来越A"同现而很少与"越V越A"同现的原因,这就是"随着"将V前置,需要"越来越A... 本文首先确定了在"越V越A"结构中V与A是正比函数关系,V是自变量,A是因变量,并研究了"随着V"大多与"越来越A"同现而很少与"越V越A"同现的原因,这就是"随着"将V前置,需要"越来越A"中的代动词"来"指代前置的V。接着通过历时考察,追溯了"越来越"格式与代动词"来"都产生于清代中叶,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来"成为代动词的时候,才形成了"越来越"句式。民国时期"随着V"开始与"越来越A"同现,则是当代汉语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关系 同现 变换 指代 代动词 语法化
原文传递
关于约束理论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丹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89年第2期66-72,共7页
O.引言 Chomsky(1981)在“支配与约束理论”(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ding)中把名词短语分成了三类:1.照应成分(anaphor),在英文中对应两种词: a.反身代词(X-self),b.相互代词 (each other)2.指代成分(pronominal),指 he,she等... O.引言 Chomsky(1981)在“支配与约束理论”(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ding)中把名词短语分成了三类:1.照应成分(anaphor),在英文中对应两种词: a.反身代词(X-self),b.相互代词 (each other)2.指代成分(pronominal),指 he,she等;3.指称词语(R-expression),如 John,the man等。 Chomsky以上述三类成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约束理论的三项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理论 成分 符合原则 指称词语 研究对象 指代 语言学家 反身代词 先行 受约束
原文传递
汉英机译系统中指代的确定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凌飞 张玉敏 李堂秋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2000年第9期28-30,共3页
汉语中存在大量指代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提高机器翻译译文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对句子以及段落中出现的指代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指代的实用方法,对机器翻译中的上下文处理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汉英机器翻译系统 指代 上下文处理
下载PDF
英文翻译理解的十大障碍 被引量:8
9
作者 唐述宗 《中国科技翻译》 1998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作者根据现代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从词汇、语法、文化和逻辑学的角度,提出并剖析了英文翻译理解中的十大障碍,目的在于引起整个翻译界重新对翻译理解问题的重视,以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十大障碍... 本文作者根据现代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从词汇、语法、文化和逻辑学的角度,提出并剖析了英文翻译理解中的十大障碍,目的在于引起整个翻译界重新对翻译理解问题的重视,以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十大障碍是翻译理解的主要障碍,剖析这些障碍既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而可以从宏观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去阅读和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障碍 省略 倒装 隔离 否定 指代 搭配 典故 歧义 涵义 语体色彩
下载PDF
英汉语强势反身代词用法的认知功能观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礼进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6,共8页
英汉语(第三人称)强势反身代词(IR)被认为是一种代词性反身代词,不同于真正的、语法化了的反身代词。从认知逻辑上看,IR属于高可及性标记语,总是出现在语法层次偏低、位置偏后的结构区,并依存于相应的"参照点"(即先行语)。IR... 英汉语(第三人称)强势反身代词(IR)被认为是一种代词性反身代词,不同于真正的、语法化了的反身代词。从认知逻辑上看,IR属于高可及性标记语,总是出现在语法层次偏低、位置偏后的结构区,并依存于相应的"参照点"(即先行语)。IR的主要语篇功能在于强调与凸显,涉及凸显内指实体、指代语篇主题、指别主人公/非主人公视点。虽然英汉语IR的用法呈现出结构上的不同点,如英语反身同位语的灵动不拘/汉语反身同位语的固定不变,汉语用"自己、X-自己"和普通代词实现视点指别/英语用高度代词化结构布局来凸显主人公,但潜存其中的认知逻辑及功能动因总体上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势反身代词 指代 认知逻辑 语篇功能
原文传递
“谁”非疑问用法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陶伏平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6-87,共2页
“谁”不表疑问的指代用法可分为七类,从语用、语法的角度对之进行阐析,有利于人们对“谁”的活用用法作一个全面了解,以便正确运用。
关键词 "谁"字 疑问用法 语法 全指 对指 指代 语用 借指 虚指 话用 定指 例指
下载PDF
壮语汉达话第三人称代词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亦 唐龙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6,共7页
壮语汉达话具有指代第三人称作用的词有ro■i^6、■ai^1、pa^2、te^1、kai^1、tu^2等6个。汉达话中te^1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其余5个词的使用还受诸多条件限制。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 壮语 指代
原文传递
论疑问代词指代用法的重叠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默凡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2,共7页
本文首先把疑问代词的指代用法分为任指、泛指和借指三种,然后讨论了泛指和借指的数量性重叠,并指出该重叠所具有的主观性评价意义及其动因,最后指出任指也有重叠用法,其意义是主观重视程度的增加。疑问代词指代用法的重叠已经部分语法... 本文首先把疑问代词的指代用法分为任指、泛指和借指三种,然后讨论了泛指和借指的数量性重叠,并指出该重叠所具有的主观性评价意义及其动因,最后指出任指也有重叠用法,其意义是主观重视程度的增加。疑问代词指代用法的重叠已经部分语法化,形成语法重叠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代词 指代 重叠 主观性
原文传递
说说指代时间的“这”和“那”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玉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S3期27-32,共6页
本文对留学生使用“这”、“那”指代时间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留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代格式单调 ,频繁地使用“那时候”指代任何时间 ;二是不了解“那时候”和“这时候”所指代的时态的不同 ;三是不清楚“这”、... 本文对留学生使用“这”、“那”指代时间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留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代格式单调 ,频繁地使用“那时候”指代任何时间 ;二是不了解“那时候”和“这时候”所指代的时态的不同 ;三是不清楚“这”、“那”指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时的搭配格式 ,搭配格式分为“固定搭配”和“临时搭配” ;其次本文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时的时态 ,着重分析了“这时候”所指代的时态 ;最后本文还介绍了“这”、“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 时间 远指 近指
下载PDF
数量词的个性及其指代功能的理据解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再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134,共8页
数词和量词是汉语词类中极有个性的两个范畴类,尤其是数量词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篇章指代功能,学界的考察还相当不充分。文章立足认知语法,试图重新发现数量词独特的个性,先梳理数词的基本语义及其句法变异,而后探索量词的基... 数词和量词是汉语词类中极有个性的两个范畴类,尤其是数量词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篇章指代功能,学界的考察还相当不充分。文章立足认知语法,试图重新发现数量词独特的个性,先梳理数词的基本语义及其句法变异,而后探索量词的基本功能及其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解析数量词篇章指代功能产生的理据,运用相关构式(construction)的"强制"(coercion)效应来解释此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指代 构式 强制 理据
下载PDF
音乐图像学及音乐图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玲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音乐图像学是 2 0世纪 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前沿文化学科。了解其概念及定义、研究的视点、方法和步骤 ,借鉴西方学者音乐图像研究的范例 ,将为研究中国传统艺术遗产 ,阐释其蕴含的民族历史、文化意义、审美心理等提供国际视野和多学科... 音乐图像学是 2 0世纪 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前沿文化学科。了解其概念及定义、研究的视点、方法和步骤 ,借鉴西方学者音乐图像研究的范例 ,将为研究中国传统艺术遗产 ,阐释其蕴含的民族历史、文化意义、审美心理等提供国际视野和多学科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图像研究 视觉化 乐器史学 指代
下载PDF
广州话的“噉”和“咁”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慧英 《方言》 1985年第4期297-304,共8页
广州话的“噉”和“咁”用得很广泛,“噉”读阴上调[■],意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这样、那样”,“咁”读阴去调[??],意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么、那么”。两者声调不同,语法功能也不同。“噉”经常放在动词前指代方式,而“咁”经常... 广州话的“噉”和“咁”用得很广泛,“噉”读阴上调[■],意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这样、那样”,“咁”读阴去调[??],意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么、那么”。两者声调不同,语法功能也不同。“噉”经常放在动词前指代方式,而“咁”经常放在形容词前指代程度。例如“咁薄嘅布要噉剪至好”那么薄的布要这样剪才好。这句话中的“咁”和“噉”不能互相代替。本文举例谈谈“噉”和“咁”的主要特点、用法以及两者的主要区别。本文用□表示写不出的字,用下加浪线表示同音字。临时变音的字,在字后注音。本文使用的方言字读音列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广州话 语法功能 普通话 动词 运动员 主要特点 指代 主要区别 状语
原文传递
社会人际关系称谓及人称指代称谓的汉日对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放明 刘旭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6-80,共5页
本文对汉日语社会人际关系称谓和人称指代称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表现特征进行了多重角度的对比探讨,认为中国和日本悠久的语言文化交流历史以及各具特色的社会发展、语言结构和文化风俗给予称谓表现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汉日语称谓表... 本文对汉日语社会人际关系称谓和人称指代称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表现特征进行了多重角度的对比探讨,认为中国和日本悠久的语言文化交流历史以及各具特色的社会发展、语言结构和文化风俗给予称谓表现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汉日语称谓表现的异同。并通过研究分析,展示了把握这些异同对准确理解、应用称谓表现,深入认识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 日语 称谓 代称 人称 语言结构 对比 异同 特色 历史
下载PDF
语篇中指代的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文戈 徐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模糊性是一种泛语言现象,指代词的语义同样具有模糊性。指代词语义模糊性的根源在于作者的创作意图、指代词的词义本身和指代对象的复杂性。模糊指代在文学语言中广泛使用,翻译时一定要找出指代原型,挖掘其深层含义。
关键词 指代 指代 语义模糊性 翻译
原文传递
语篇中代词指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丹 杨玉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28-1431,共4页
代词的指代在语篇局部连贯性中具有关键作用。中心理论是代词指称中的重要理论 ,它解释了语篇中代词的分布规律 ;注意驱动理论是在中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重音预设解释重音或非重音代词。影响代词指称的因素有语义因素和结构因素。对代词... 代词的指代在语篇局部连贯性中具有关键作用。中心理论是代词指称中的重要理论 ,它解释了语篇中代词的分布规律 ;注意驱动理论是在中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重音预设解释重音或非重音代词。影响代词指称的因素有语义因素和结构因素。对代词的认知研究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歧义代词的解释 ,对歧义代词的解释的研究一方面采用重复姓名不利实验范式 ,另一方面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探测词任务。在汉语中对代词的研究主要是对文本语篇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 代词 指代 中心理论 分布规律 注意驱动理论 语义因素 结构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