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F、TLR4、TNF-α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8
1
作者 危正南 李涛 +3 位作者 张庆红 陈新河 吴东 杨红荣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肾内科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77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和...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肾内科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77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的比值(尿A/C)分为2组,尿A/C≤300 mg/g为A组42例,尿A/C>300 mg/g为B组35例;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8例为C组。比较3组的临床与生化资料及MIF、TLR4、TNF-α水平,分析MIF、TLR4、TNF-α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分别为(26.78±3.46)kg/m^2、(137.43±10.11)mmHg、(8.81±0.87)%、(8.85±1.87)mmol/L,B组患者分别为(27.15±3.53)kg/m^2、(140.24±11.25)mmHg、(9.02±0.94)%、(8.94±1.91)mmol/L,明显高于C组的(23.43±3.01)kg/m^2、(122.04±9.55)mrnHg、(5.24±0.32)%、(5.18±0.53)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的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分别为(81.43±10.22)mmHg、(3.53±0.98)mmol/L、(5.83±0.99)mmol/L、(122.45±15.32)μmol/L、(7.88±2.01)mmol/L高于A组(P<0.01)。A组MIF、TLR4、TNF-仪分别为(143.21±12.32)ng/ml、(5.72±0.87)pg/ml、(26.98±5.33)pg/ml,B组分别为(147.44±13.45)ng/ml、(6.14±0.92)pg/ml、(28.14±6.21)pg/ml,均明显高于C组(113.53±10.43)pg/ml、(1.97±0.51)pg/ml、(18.45±4.3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F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HbA_(1c)、FPG、TG呈正相关(r=0.435、0.459、0.521、0.254,P<0.05~0.01),与HDL-C呈负相关(-0.231,P<0.05);TLR4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Cr、CPR、尿蛋白、尿A/C呈正相关(r=0.873、0.901、0.957、0.676,P<0.01);血清TNF-α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及尿A/C呈正相关(r=0.197,P<0.05;r=0.254,P<0.01)。结论 MIF、TLR4、TNF-α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可反映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糖尿病 肾病
下载PDF
胃癌中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MIF、MMP9、VEGF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6
2
作者 欧玉荣 康敏 +3 位作者 周蕾 承泽农 唐素兰 于东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革兰染色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革兰染色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p-L感染情况,同时检测上述组织中MIF、MMP9、VEGF蛋白的表达;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切缘组织中MIFmRNA及MIF、MMP9、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80例胃癌组织中经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同时阳性病例有57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71.25%vs 14%,P<0.05);胃癌组织中Hp-L阳性组中MIF、MMP9、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p-L阴性组(P<0.05),且Hp-L感染与MIF、MMP9和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598,r=0.292,r=0.341,P<0.05)。30例胃癌新鲜组织中MIF-mRNA表达(1.583±0.177)高于对照组(1.407±0.078),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t=3.729,P=0.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F、MMP9、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胃癌组织中MIF、MMP9均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Hp-L型感染是促进胃癌的侵袭与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制与上调胃癌组织中MIF、MMP9、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细菌L型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3
作者 徐彦哲 丁佑铭 +1 位作者 汪斌 徐军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4-288,共5页
本文根据大量研究成果,阐明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是局部炎症向全身反应进展的标志,着重说明了Kupffer细胞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伤病理进展的关键因素.鉴于目前对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病... 本文根据大量研究成果,阐明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是局部炎症向全身反应进展的标志,着重说明了Kupffer细胞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伤病理进展的关键因素.鉴于目前对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病理机制尚无统一确切结论,开展对MIF、细胞因子对AP肝损伤的相关细胞信号调控机制研究,不仅能发现相应的干预靶点,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分别从病因、病理和诊断三方面对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细胞因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原文传递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伟 王妮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602-607,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次,1次/d;同时晚餐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 m L加入生理盐水3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5 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每天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综合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8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和LDL-C的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MIF、HMGB1和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穹嗪注射液 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冠心病 心绞痛 心电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联合热灌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远期效果及其对VEGF、HDGF和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韦惠章 潘嘉问 +1 位作者 薛协持 麦哲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热灌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远期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瘤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9月鹤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热灌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远期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瘤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9月鹤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4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独热灌注化疗组(单独组)和贝伐珠单抗+热灌注化疗组(联合组),每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及VEGF、HDGF和MIF表达水平。结果单独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86%和89.19%,联合组明显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尽管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患者2年生存率(48.65%)明显高于单独组(18.92%)(P〈0.01);联合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单独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复发率与转移率显著低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组患者VEGF、HDGF和MIF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热灌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的近远期临床效果优于单独灌注化疗,且可以显著抑制肿瘤侵袭关键因子VEGF、HDGH和MI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热灌注化疗 卵巢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瘤衍生生长因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血清MIF、HMGB-1、MMP-3及牙周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琨 张华湘 +3 位作者 董素阁 崔丽丽 刘蕾 李婷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Pg)感染与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cropho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Pg)感染与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cropho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12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病例组,同期62例牙周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及病例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Pg感染阳性率,测定两组血清指标(MIF、HMGB-1、MMP-3)及牙周健康状况指标[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水平,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与血清MIF、HMGB-1、MMP-3及牙周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Pg感染阳性率、血清MIF、HMGB-1、MMP-3及PD、SBI、A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病情程度为中重度患者Pg感染阳性率、血清MIF、HMGB-1、MMP-3及PD、SBI、AL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与血清MIF、HMGB-1、MMP-3及PD、SBI、AL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与血清MIF、MMP-3、HMGB-1及牙周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早期明确Pg感染,检测患者血清MIF、MMP-3、HMGB-1水平,对抑制慢性牙周炎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牙周健康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联合丹参酮阻断慢性心衰大鼠NF-κB激活MIF、TNF-α及IL-6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志霞 李振彬 +4 位作者 林谦 孙中成 刘彦卿 李岩 姜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21-3225,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丹参酮阻断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核因子-κB(NF-κB)激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效应。方法:应用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第4周行...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丹参酮阻断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核因子-κB(NF-κB)激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效应。方法:应用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第4周行超声多普勒心电图检查,将3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6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丹参酮组、黄+丹组、他汀类药物组、假手术组,灌胃治疗6周后制备病理切片,SP法免疫组化染色,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 mRNA、MIF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MIF、TNF-α、IL-6含量。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减少,成纤维细胞增殖,炎细胞浸润(P<0.05);模型组NF-κB、MIF阳性染色率及NF-κB mRNA、MIF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血清MIF、TNF-α、IL-6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能明显抑制血清各细胞因子表达,黄+丹组与黄芪多糖组及丹参酮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多糖联合丹参酮对慢性心衰心肌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的抑制效应,阻断NF-κB信号通路可能对于慢性心衰心肌损伤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κB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黄芪多糖 丹参酮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小佛 于小华 +1 位作者 郭富强 李双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NF-α、IL-1β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衡阳市中心医院和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期和20例恢复期VM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血清,采用ELISA测定其血清MIF、TNF-α...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NF-α、IL-1β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衡阳市中心医院和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期和20例恢复期VM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血清,采用ELISA测定其血清MIF、TNF-α、IL-1β水平,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VM急性期患儿血清MIF[(136.7±32.2)ng/L]、TNF-α[(247.6±48.2)ng/L]、IL-1β[(19.7±4.4)ng/L]及CK-MB[(34.2±9.7)U/L]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F=17.2,21.4,13.5,14.1Pa<0.01),且血清MIF、TNF-α、LI-1β及CK-MB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MIF与CK-MB,TNF-α与CK-MB、IL-1β与CK-MB均呈正相关(r=0.68,0.82,0.73Pa<0.05);VM恢复期MIF[(41.8±8.2)ng/L]、TNF-α[(67.5±12.1)ng/L]、IL-1β[(6.4±1.2)ng/L]及CK-MB[(12.6±4.1)U/L]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0.05),且MIF、TNF-α、IL-1β与CK-MB无相关性(Pa>0.05)。结论VM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MIF、TNF-α、IL-1β可能参与VM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病毒性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73G/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单志新 符永恒 +5 位作者 余细勇 邓春玉 谭虹虹 林秋雄 于汇民 林曙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基因MIF 5′非翻译区-173G/C多态性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汉族138例冠心...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基因MIF 5′非翻译区-173G/C多态性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汉族138例冠心病患者及163名正常人群MIF基因-173G/C位点进行研究,对于限制酶酶切结果再进行DNA测序鉴定。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中只检出-173GG和-173GC基因型,均未检出-173CC基因型。正常人群和冠心病患者的MIF-173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66和0.917,MIF-173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34和0.083,冠心病患者MIF-173GC基因型频率(0.167)明显高于对照组(0.068)(OR:2.764,95%CI:1.295~5.899;P=0.007)。结论MIF基因-173G/C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冠心病的易感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NF-κB激活及MIF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易文 覃慧林 +4 位作者 石孟琼 常敏 邓为 尹龙 罗云春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NF-κB激活及MIF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UC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散(1.0、2.0 g/kg)组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1 g/kg)阳性对照...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NF-κB激活及MIF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UC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散(1.0、2.0 g/kg)组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1 g/kg)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3 w,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IL-4、IL-10含量;取结肠,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学评分(HS)和形态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对应的受体CD74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κB(p IκB-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四逆散(1.0、2.0g/kg)可显著改善UC模型小鼠的一般状况及DAI、CMDI和HS评分,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中MIF、CD74 mRNA及p IκB-α、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抗炎因子IL-4、IL-10的含量,减轻促炎因子对结肠黏膜造成损伤。结论:四逆散对TNBS诱导的小鼠UC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F、CD74表达和IκB-α的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的活化及纠正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溃疡性结肠炎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因子-κB 因子抑制蛋白-κB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IgA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雪光 师锁柱 +2 位作者 陈香美 尹忠 李建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IgA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肾组织病理...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IgA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观察。详细收集每例患者肾活检时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TUP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与免疫病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和IgA肾病轻度组仅有少量MIF和CD68表达。中、重度病变组较对照组及轻度病变组MIF和CD6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MIF和CD68的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肾组织内MIF、CD68及MIF+/CD68+表达与TUPr及CCr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肾组织内MIF表达上调所导致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是IgA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IGA肾病 炎症
下载PDF
IGF-1、HMGB-1、GSN和MIF水平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京娥 陈燕 +2 位作者 高山 周兴盛 乔叶红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2733-2736,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36例和重度25例。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36例,中量出血组27例和大量出血组15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出院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选择同期就诊单纯脑出血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组(45例)和高血压组(3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GF-1、HMGB-1、GSN和MIF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GF-1、HMGB-1、GSN和MI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出血面积的关系,各指标与预后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的IGF-1和GSN水平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的HMGB-1和MIF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IGF-1和GSN水平随着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的增加而降低(P<0.01),预后良好组的IGF-1和GSN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而HMGB-1和MIF水平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增加而升高(P<0.01),预后良好组的HMGB-1和MIF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并发现IGF-1水平与HMGB-1(r=-0.457,P<0.05)和MIF(r=-0.536,P<0.05)呈负相关,与GSN呈正相关(r=0.754,P<0.05);HMGB-1水平与GSN呈负相关(r=-0.486,P<0.05),与MIF呈正相关(r=0.864,P<0.05),GSN与MIF呈负相关(r=-0.758,P<0.05)。结论 IGF-1、HMGB-1、GSN和MIF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凝溶胶蛋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谭超超 曹友德 曾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血清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急性胰腺炎102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34例,另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测定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同时进行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血清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急性胰腺炎102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34例,另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测定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同时进行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IL-1b、IL-6、IL-8、IL-10、IL-12、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淋巴细胞计数、IL-4显著低于正常人。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IL-6、IL-8、MIF和IL-10血清水平显著低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IL-6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灵敏度为79.2%,特异性为75.0%,MIF的灵敏度为79.2%,特异性为69.0%。IL-6诊断死亡急性胰腺炎灵敏度为71.4%,特异性为97.3%,MIF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62.7%。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典型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IL-6和MIF可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白介素-6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下载PDF
血清HMGB-1、MIF、TIMP-1在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14
作者 潘红 许贇兴 孟舒婷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69-271,283,共4页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联合检测在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价值。ELISA法测定100例脑出血患者与100例健康者血清中HMGB-1、MIF和TIMP-1的浓度。结果显示,脑出...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联合检测在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价值。ELISA法测定100例脑出血患者与100例健康者血清中HMGB-1、MIF和TIMP-1的浓度。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MIF和TIMP-1含量均较健康组升高;出血量越大、病情越重者,血清HMGB-1、MIF和TIMP-1含量越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MGB-1、MIF、TIMP-1、出血量、病情严重程度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说明,血清HMGB-1、MIF和TIMP-1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助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蛋白-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脑出血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MIF、IL-17和IL-10水平变化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彩东 杨勇卫 +2 位作者 田鹏飞 李惠军 吴斌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肝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肝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F、IL-17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1.9±1.4)ng/ml]比,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MIF水平均显著升高[分别为(5.7±2.8)ng/ml、(10.5±4.1)ng/ml、(17.7±7.4)ng/ml、(19.8±9.9)ng/ml,P<0.01],其中HCC组最高,ASC组最低;与健康对照组[(4.4±2.2)ng/ml]比,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分别为(8.6±4.3)ng/ml、(20.7±6.6)ng/ml、(23.4±15.1)ng/ml、(16.0±8.7)ng/ml,P<0.01或P<0.05],其中LC组最高,ASC组最低;与健康对照组[(12.9±4.6)ng/ml]比,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分别为(237.2±72.9)ng/ml、(184.68±59.0)ng/ml、(356.6±150.8)ng/ml、(287.9±88.8)ng/ml,P<0.01],其中LC组最高,CHB组最低。结论 MIF、IL-17和IL-10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鼻咽癌微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智 林素暇 +2 位作者 梁惠珍 梁英杰 何洁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探讨细胞因子在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探讨细胞因子在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9-2003年期间45例确诊未治的鼻咽原发癌活检组织标本,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IF和VEGF表达,计数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热区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microvesseldensity,IMD),并将各检测指标与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相联系。【结果】鼻咽原发癌组织中,癌细胞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5/45)和71%(32/4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MIF和IMD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 =0.029,P=0.026,MIF阳性组的IMD计数为(35.1±13.3)/高倍视野,明显高于MIF阴性病例的(20.9±10.2)/高倍视野,P=0.003。以Schmincke型生长方式分布的癌细胞MIF表达水平(67.4%±35.2%)高于以Regaud型方式分布的癌细胞(32.9%±29.7%),P=0.007。癌细胞MIF与VEGF表达以及IMD计数均显示正相关关系,P<0.05。但癌细胞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及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F 细胞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VEGF表达 癌组织中 微血管生成 淋巴结转移 IMD 热区 生长方式
下载PDF
四妙勇安方水提物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外周血IL-1β、TNF-α和MI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宋哲 路占忠 李振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方水提物(SMY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SMYA组、秋水仙碱(COL)组、...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方水提物(SMY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SMYA组、秋水仙碱(COL)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10只。SMYA组与COL组每日分别予SMYA相当于生药1 g/kg、COL 0.8 mg/kg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干预第5天,于模型组、COL组、SMYA组大鼠左踝关节腔注射PBS配制的微晶尿酸钠结晶(25 mg/ml)100μl,复制AGA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4、6、8、12、24 h使用游标卡尺记录每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造模后24 h对各组大鼠腹主动脉采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MIF、IL-1β、TNF-α水平。结果 SMYA组、COL组及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均于造模后8 h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造模后4、6、8、12、24 h SMYA组、COL组及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SMYA组和COL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上述差异以8 h时更为显著(P<0.01);造模后12、24 h SMYA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低于COL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SMYA组、COL组MIF、IL-1β、TNF-α表达显著减弱(P<0.05);与COL组比较,SMYA组MIF、IL-1β表达更强,TNF-α表达更弱(P<0.05)。结论SMYA对大鼠AGA具有显著治疗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MIF、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方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MIF、TNF-α和IL-6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林秋雄 刘晓颖 +6 位作者 杨敏 符永恒 单志新 余细勇 黄小穗 郑猛 林曙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843-845,共3页
目的: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10只)。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实验... 目的: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10只)。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实验组喂食高脂饲料(基础饲料中加入1%胆固醇+5%猪油)。均喂饲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MIF、TNF-α、IL-6水平。结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实验组兔主动脉弓内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IF、TNF-α、IL-6水平均升高,其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MIF、TNF-α、IL-6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这些细胞因子可通过相互诱导、相互协同共同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下载PDF
清金化痰汤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荣 马改平 李院玲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10期1236-1240,共5页
目的探讨清金化痰汤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老年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8年4月间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采... 目的探讨清金化痰汤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老年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8年4月间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采用清金化痰汤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发热、咳嗽、喘促、咳痰及啰音)、肺功能参数[肺总量(TLC)、肺活量(VC)和肺CO一口气弥散量(DLCO)]和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D-二聚体(D-D)]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咳嗽、喘促、咳痰及啰音等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LC、VC和DLCO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升高程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2、MIF及D-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清金化痰汤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能够调节老年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体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肺部感染 清金化痰汤 头孢派酮钠舒巴坦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血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损害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冯晓明 田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29-173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其在糖尿病肾病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其在糖尿病肾病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测量VCAM-1、MIF、尿肌酐、血清肌酐等指标,估算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不同研究对象的VCAM-1与MI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VCAM-1及MIF与尿白蛋白/肌酐、eGFR的关联。结果糖尿病患者的VCAM-1、MI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尿白蛋白/肌酐越高,VCAM-1、MIF越高(P<0.05);VCAM-1和MIF水平与eGFR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2=0.240 5,r2=0.516 2,P<0.05);VCAM-1和MIF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值均呈正相关关系(r2=0.069 5,r2=0.059 5,P<0.05);VCAM-1和MIF水平与eGFR变化均呈负相关(r2=0.048 2,r2=0.071 7,P<0.05)。结论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VCAM-1及MIF水平升高,对糖尿病肾病诊断及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糖尿病肾病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