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3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机制研究与防治进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王葳 姜燕 +2 位作者 王巍巍 陆石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10期564-567,共4页
永久性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随着透析人数的逐渐增多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内瘘功能丧失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血透患者住院和施行手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内膜增生造成血管非血栓性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 永久性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随着透析人数的逐渐增多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内瘘功能丧失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血透患者住院和施行手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内膜增生造成血管非血栓性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于内膜增生机制尚不明确,针对自体血管内瘘与移植血管内瘘狭窄进行的临床实验阶段和新疗法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转化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狭窄 内膜增生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对动脉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尹春琳 徐成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大黄的活性提取成分———芦荟大黄素对兔髂动脉损伤后离体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术后 48h ,取中膜做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指数增长期中的平滑肌细胞同步化于G0 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大黄的活性提取成分———芦荟大黄素对兔髂动脉损伤后离体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术后 48h ,取中膜做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指数增长期中的平滑肌细胞同步化于G0 期后 ,加入浓度梯度为 1 0 - 1 ~ 1 0 - 5g/L的芦荟大黄素于含 1 0 %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 ,2 4h后 ,用3H TdR脉冲标记 6h ,然后测平滑肌细胞中TdR掺入量 (cpm ,每份样品每分钟脉冲数 )。同样地 ,细胞同步化于G0 期后 ,加入 2 0mg/L芦荟大黄素于含 1 0 %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 ,作用 2 4h后 ,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时相进行了测定。以上两实验与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细胞培养液。结果 :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 ,3H TdR的掺入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药物浓度为 1 0 - 1 ~ 1 0 - 2g/L时 ,抑制率 (对照组cpm -药物组cpm/对照组cpm× 1 0 0 % )高达 90 %以上。药物对平滑肌细胞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 ,药物浓度越高 ,抑制作用越大。与对照组比较 ,加入芦荟大黄素后 ,G0 /G1 期细胞百分比升高 ,S期百分比下降。细胞由G0 期向S期的转化受到阻滞。结论 :芦荟大黄素是一种强平滑肌细胞抑制剂 ,这种药理作用在体内可能有利于减轻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从而减轻导致动脉损伤后再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再狭窄 内膜增生 增殖
下载PDF
丹参酮防治动脉再狭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欣 杜俊蓉 +2 位作者 张蓉 张丽芳 钱忠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 :观察丹参酮对实验性动脉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 ,每组 12只。将小鼠左颈总动脉近动脉分叉处结扎 ,造成内膜增生、颈动脉狭窄模型。将模型组结扎动脉对侧... 目的 :观察丹参酮对实验性动脉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 ,每组 12只。将小鼠左颈总动脉近动脉分叉处结扎 ,造成内膜增生、颈动脉狭窄模型。将模型组结扎动脉对侧血管作为正常组。术前两天开始给药 ,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丹参酮 6,3g·kg- 1·d- 1,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给药 4周后 ,取颈动脉作HE染色 ,光镜下观察动脉形态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动脉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相对管腔面积及内膜 /中膜面积 ,用免疫组化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并计算阳性指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管腔相对面积明显减小 (P <0 .0 1) ,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 /中膜面积增大 ,差异显著 (P <0 .0 1) ;与模型组比较 ,丹参酮低剂及高剂组的管腔相对面积均显著增大 (P <0 .0 1) ,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 /中膜面积均有减小 (P <0 .0 5) ,PCNA的表达明显减少 ,阳性指数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丹参酮可抑制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的以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膜增生 ,提示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动脉再狭窄 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内膜增生 冠心病 血管重建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基础与临床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冬平 叶朝阳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2期793-797,共5页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其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迅速。目前认为新生内膜增生是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最主要的原因,上游事件如血管壁的始动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内皮功能障碍等在慢性肾脏病背景下启动一系列...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其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迅速。目前认为新生内膜增生是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最主要的原因,上游事件如血管壁的始动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内皮功能障碍等在慢性肾脏病背景下启动一系列下游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新生内膜增生导致血管通路成熟障碍或功能不良。外科手术改良和经皮血管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近期血管通路构建领域的临床热点,血管通路血管内治疗技术如球囊辅助促成熟技术、副静脉闭塞及覆膜支架置入技术正逐渐开创血管通路维护与修复的新局面。多种全身性药物干预和局部血管外套技术在血管通路新生内膜增生的临床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新一代生物人工移植物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和通畅率预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人造血管 内膜增生
下载PDF
Baicalin inhibits PDGF-BB-stimulat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suppressing PDGFRβ-ERK signaling and increase in p27 accumulation and prevents injury-induce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被引量:31
5
作者 Li-Hua Dong Jin-Kun Wen +5 位作者 Sui-Bing Miao Zhenhua Jia Hai-Juan Hu Rong-Hua Sun Yiling Wu Mei Ha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252-1262,共11页
The increased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are key ev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Baicalin, an herb-derived flavonoid compound, has been previously shown... The increased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are key ev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Baicalin, an herb-derived flavonoid compound, has been previously shown to induce apoptosis and growth inhibition in cancer cells through multiple pathways. However, the potential role of baicalin in regulation of VSMC prolifer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mains unexplored. In this study, we show that pretreatment with baicalin has a dose-dependent inhibitory effect on PDGF-BB-stimulated VSMC pro- liferation, accompani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expression. We also show that baicalin-induced growth inhib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cyclin E-CDK2 activation and increase in p27 level in PDGF-stimulated VSMCs, which appears to be at least partly mediated by blockade of PDGF recep- tor [~ (PDGFR~)-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ERK1/2) signaling. In addition, baicalin was also found to inhibit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and cell migration induced by PDGF-BB in VSMCs. Furthermore, using an animal carotid arterial balloon-injury model, we found that baicali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reveal a novel function of baicalin in inducing growth arrest of PDGF-stimulated VSMCs and suppressing neo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balloon injury, and suggest tha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volves the inhibition of cyclin E-CDK2 activation and the increase in p27 accumulation via blockade of the PDGFR^-ERK1/2 signaling casc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CAL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proliferation cyclin E neointimal hyperplasia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泽争 王葳 +3 位作者 陆石 于秀峙 王巍巍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6期330-334,共5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损害及糖尿病肾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维持性血透患者行AVF成形术及重建术时的头静脉血管组织,将其按原发病的不同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组、高血压... 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损害及糖尿病肾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维持性血透患者行AVF成形术及重建术时的头静脉血管组织,将其按原发病的不同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组、高血压肾损害组及糖尿病肾病组,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各组血管组织的内膜、中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选取对照组(AVF 0月时的血管组织)和内瘘使用寿命在12-18月的血管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并分析a-SMA与各生长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在12~18月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相比,高血压肾损害组(t=4.366,P=0.001)与糖尿病肾病组(t=13.451,P〈0.001)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12~18月,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比较,高血压肾损害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水平随内膜厚度的增加而明显上调(bFGF:41.67%±7.11%,54.33%±3.51%,63.33%±4.04%,F=24.570,P=0.038:IGF—1:26.67%±4.16%,38.67%±5.51%,48.00%±2.65%,F=17.051,P=0.043;MMP9:42.00%±2.65%,66.00%±4.03%,81.00%±3.61%,F=5.420,P=0.04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显著降低(48.00%±7.03%,40.67%±3.05%,21.00%±2.02%,F=28.140,P〈0.001),金属基质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内膜增生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动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化民 周小明 金耀松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8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用于预防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利用Fishman空气干燥法建立了大鼠的动脉损伤模型,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丹参治疗组的动脉最大内膜厚度...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用于预防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利用Fishman空气干燥法建立了大鼠的动脉损伤模型,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丹参治疗组的动脉最大内膜厚度〔(18.73±1.82)μm〕与对照组动脉最大内膜厚度〔(80.17±23.49)μm〕比较明显减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具有预防PTCA后动脉再狭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内膜增生 动脉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肖越勇 张金山 +1 位作者 崔福斋 孟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 对采用聚左旋乳酸 (PLLA)制备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 (BIS)进行研究 ,并评估其物理学、机械力学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先采用分子量为 10 0 0 0 0U的PLLA制作支架基杆 ,继而对支架基杆造孔和涂膜。支架固化成形后 ,对其主... 目的 对采用聚左旋乳酸 (PLLA)制备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 (BIS)进行研究 ,并评估其物理学、机械力学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先采用分子量为 10 0 0 0 0U的PLLA制作支架基杆 ,继而对支架基杆造孔和涂膜。支架固化成形后 ,对其主要的物理学和机械力学特性进行测试 ,并将2 2枚Z形BIS置入 11只实验犬的腹主动脉和髂动脉内 ,分期处死动物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制备出螺旋形和Z形 2种型号支架 ,基杆直径为 0 1~ 0 6mm ,支架扩张后直径为 6~ 15mm、长度为 30~ 80mm ;支架径向支持力为 1 6~ 2 0kPa(1kPa=7 5mmHg)、扩张率 (压缩后支架直径与释放后完全展开支架直径的比值 )为 6 0~ 6 5 ,短缩率小于 8%~ 10 % ,表面积与扩张后表面积的比值为 0 16~ 0 18(小于 0 2 ) ,此种支架X线显示性差 ,透视下看不到。支架置入后 1周 ,显微镜下可见支架杆部有少许纤维组织和少量血小板沉着 ;4周 ,支架杆部大部分被新生内膜覆盖 ;8周时支架被内膜完全覆盖 ,未见明显内膜增生 ,管壁光整 ,管腔通畅。图像分析显示 8周后内膜生长趋势减弱。结论 此种BIS的物理学和机械力学特性可满足支架血管内置入的要求 ,特别是Z形BIS更适合于置入、释放。置入动物血管后的早期 ,支架可引起轻度炎性反应 ;8周时 ,支架被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置入 内膜增生 BIS 生物相容性 比值 实验犬 显示 管腔 内置
原文传递
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琦 温进坤 韩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58-760,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芪和当归防治血管内皮剥脱后再狭窄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表型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 ,分别采用形态学和 Northern印迹分析技术 ,观察大鼠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情况及 VSMC表型标志基因 SM... 目的 研究黄芪和当归防治血管内皮剥脱后再狭窄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表型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 ,分别采用形态学和 Northern印迹分析技术 ,观察大鼠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情况及 VSMC表型标志基因 SMα-肌动蛋白、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 (SMemb)表达活性。结果 术后 7d模型组内膜明显增生 ,1 4~ 2 1 d内膜呈进行性弥漫性增厚。与模型组相比 ,两种中药治疗组的内膜增生程度均明显减轻 ;分化标志 SM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增高 ,去分化标志 SMemb表达降低。结论 黄芪和当归通过抑制 VSMC表型转化而减缓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内膜增生 作用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再狭窄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姜黄素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磊磊 龙明智 +2 位作者 杨季明 王迪斌 陶立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8期1944-1945,共2页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 3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G1)、阿托伐他汀组 (G2 )和姜黄素组 (G3 ) ,每组 10只。所有实验动物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分别予生理盐水 5mL/d、阿托伐他汀 ...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 3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G1)、阿托伐他汀组 (G2 )和姜黄素组 (G3 ) ,每组 10只。所有实验动物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分别予生理盐水 5mL/d、阿托伐他汀 2 .5mg/(kg·d)、姜黄素10 0mg/(kg·d)灌胃给药 ,1周后制做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实验第 5周检测血脂并取目的血管 ,经HE、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G3及G2组血甘油三酯 (TC)、胆固醇 (TG)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均明显降低 (P均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 (HDL)升高 ,病理切片显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结论 姜黄素能降低高脂饮食家兔TC ,TG及LDL ,升高HDL ,同时具有减轻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血管损伤 内膜增生 家兔 阿托伐他汀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吴学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子宫内膜疾病患者384例,均进行阴道超声(TVS)及宫腔镜(HS)检查,并在镜下取病变组织送检,将2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HS对...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子宫内膜疾病患者384例,均进行阴道超声(TVS)及宫腔镜(HS)检查,并在镜下取病变组织送检,将2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HS对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高于TVS的52%(P<0.05);但对内膜增生、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癌、内膜萎缩的诊断符合率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S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简便、有效,HS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联合应用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TVS) 宫腔镜(HS) 子宫内膜病变 内膜增生
下载PDF
内皮素抗血清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勃 胡大一 +1 位作者 唐朝枢 汪丽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60-462,共3页
在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观察了术后不同时期血浆和组织内皮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内皮索抗血清对术后不同时期内膜增生的影响,发现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血浆和组织内皮素水平均升高,其中组织内皮素水平升高以术后10天最为明显.术后不同... 在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观察了术后不同时期血浆和组织内皮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内皮索抗血清对术后不同时期内膜增生的影响,发现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血浆和组织内皮素水平均升高,其中组织内皮素水平升高以术后10天最为明显.术后不同时期应用内皮素抗血清,与剥脱对照组相比,血管壁细胞增生的程度明显降低.提示:内皮素参与了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发病过程;拮抗内皮素可能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手术后 内膜增生 内皮素抗血清 大鼠
原文传递
兔血管外膜对血管重构及收缩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牟华明 祝之明 +1 位作者 王海燕 王利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0-295,共6页
本文研究血管外膜在血管重塑及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在体去除兔颈动脉外膜的方法 ,于术后即刻、1周及 2周取出动脉作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管反应性测定。结果显示 :( 1)去除颈动脉局部外膜对内皮及中层平滑肌无明显损伤 ;... 本文研究血管外膜在血管重塑及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在体去除兔颈动脉外膜的方法 ,于术后即刻、1周及 2周取出动脉作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管反应性测定。结果显示 :( 1)去除颈动脉局部外膜对内皮及中层平滑肌无明显损伤 ;( 2 )去除外膜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并有新生内膜形成 ;( 3 )与对照侧比较 ,去外膜侧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在术后即刻及 1周时减弱 (P <0 0 5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 :去除动脉外膜可导致血管内膜增殖及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去除 内膜增生 血管反应性
下载PDF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童传凤 王瑞英 任江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缬沙坦 卡托普利 动脉损伤 内膜增生 AngⅡ ACEI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血管重塑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任彩霞 常青 李自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8-170,共3页
斑块形成或内膜增生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主要决定因素。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重塑可能是管腔狭窄发生的另一关键因素。血管重塑概念的提出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本文就血管重塑... 斑块形成或内膜增生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主要决定因素。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重塑可能是管腔狭窄发生的另一关键因素。血管重塑概念的提出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本文就血管重塑的概念、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血管重塑的成因、发生机理以及目前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血管重塑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增生
下载PDF
趋化素样因子1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沈晨阳 张小明 何培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0-54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趋化素样因子(Cklf1)在体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pCDB/Cklf1真核表达载体(实验组)和空载体pCDB(对照组)分别转染COS-7细胞,获取上清液,刺激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大鼠趋化素样因子(Cklf1)在体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pCDB/Cklf1真核表达载体(实验组)和空载体pCDB(对照组)分别转染COS-7细胞,获取上清液,刺激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比较在光镜和电镜下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以10%胎牛血清稀释的实验组上清与对照组相比,MTT 法检测的A值在刺激大鼠平滑肌细胞48和72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n= 5)。两组细胞光镜下形态学无明显差异,电镜下经Cklf1刺激后的平滑肌细胞亚细胞器及肌丝和致密体增多。结论 Cklf1在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索样因子1 内膜增生 血管平滑肌
原文传递
烟雾病病因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辛宇 王江飞 赵继宗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烟雾病病因尚未阐明,与血管微环境改变、炎性刺激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有重要关系。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阐明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将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叙述了VEGF、TGF-β、bFGF、NO、PDGF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 烟雾病病因尚未阐明,与血管微环境改变、炎性刺激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有重要关系。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阐明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将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叙述了VEGF、TGF-β、bFGF、NO、PDGF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烟雾病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弹性蛋白,炎症以及基因与烟雾病的关系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病因 研究进展 内膜增生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姜黄素抗炎抗氧化作用与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被引量:8
18
作者 龙明智 陈磊磊 +2 位作者 杨季明 王迪斌 洪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5-737,共3页
目的 观察姜黄素抗炎、抗氧化作用对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30只 ,随机平分 3组 ,对照组 (G1)、阿托伐他汀钙组 (G2 )、姜黄素组 (G3)。实验组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均予药物干预 ,灌胃给药每天每公斤体重姜黄... 目的 观察姜黄素抗炎、抗氧化作用对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30只 ,随机平分 3组 ,对照组 (G1)、阿托伐他汀钙组 (G2 )、姜黄素组 (G3)。实验组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均予药物干预 ,灌胃给药每天每公斤体重姜黄素 10 0mg ,阿托伐他汀 2 5mg ,G1组生理盐水 5ml。 1周后制作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 ,实验时间共 5周 ,观察给药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和白介素 6 (IL 6 )的含量。取目的血管 ,采用HE、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G3组SOD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MDA含量明显降低。病理切片图像分析示内膜增生程度 :G1组 >G2组 >G3组。结论 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同时姜黄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 ,其机理可能部分与姜黄素的抗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内膜增生 抗炎 抗氧化作用 观察 血管损伤 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体重
下载PDF
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晓 陆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1期854-857,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机制为扩张动脉段的管腔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紊乱诱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向内膜迁移,随之引起内膜增生、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管壁弹性...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机制为扩张动脉段的管腔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紊乱诱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向内膜迁移,随之引起内膜增生、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管壁弹性回缩和重塑以及血栓的参与和机化,被认为是动脉损伤再狭窄的主要病理机制。现将其详细机制阐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形成 PTCA术后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内皮损伤 内膜增生 细胞外基质 发病因素
下载PDF
半夏在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增生中的修复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卢海克 戴颖仪 +1 位作者 陶青 刘新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83-1287,F0004,共6页
目的研究半夏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修复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颈动脉损伤内膜增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低剂量半夏组,中剂量半夏组和高剂量半夏组。对各组模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低[5 g/(m L·kg)]、... 目的研究半夏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修复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颈动脉损伤内膜增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低剂量半夏组,中剂量半夏组和高剂量半夏组。对各组模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低[5 g/(m L·kg)]、中[20 g/(m L·kg)]、高[40 g/(m L·kg)]剂量半夏水提液分别进行1、4和8周灌胃干预。通过HE染色观察颈动脉形态,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变化,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半夏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增生。与模型组比较,经半夏干预1周后VEGF、e NOS蛋白表达水平,Dil-ac LDL和FITC-UEA双阳性EPCs细胞比例,TCHO、TG、HDL-C和LDL-C水平,IL-6、TNF-α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半夏干预4周和8周后,VEGF和e NOS蛋白表达水平,Dil-ac LDL和FITC-UEA双阳性EPCs细胞比例,HDL-C、IL-10水平显著上调;TCHO、TG、LDL-C、IL-6、TNF-α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时间和剂量效应。结论半夏可通过增加EPCs数量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动脉的内膜增生,同时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和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内膜增生 血脂 炎症细胞因子 内皮祖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