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蜡原油屈服应力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侯磊 张劲军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屈服应力是含蜡原油的一个重要流变性质,它能够表征含蜡原油的胶凝强度和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难易程度。回顾了屈服应力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含蜡原油屈服应力的各个影响因素,包括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剪切历史、原油组成以及静置... 屈服应力是含蜡原油的一个重要流变性质,它能够表征含蜡原油的胶凝强度和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难易程度。回顾了屈服应力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含蜡原油屈服应力的各个影响因素,包括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剪切历史、原油组成以及静置时间等。总结和分析了屈服应力测量的主要方法。测量系统的几何尺寸、壁面性质以及时间等因素均会对屈服应力测量值产生影响。就屈服应力认识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管道 剪切历史 再启动 胶凝强度 屈服应力 流变性质 几何尺寸 壁面 表征 问题提出
下载PDF
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停输再启动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宇波 徐诚 张劲军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16,共13页
建立了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停输再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容积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复杂的停输再启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编制的软件能计算管道再启动站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的恢复过程,考察了停输时机对停输再启动过... 建立了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停输再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容积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复杂的停输再启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编制的软件能计算管道再启动站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的恢复过程,考察了停输时机对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冷热原油交替输送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冷热油交替 数值模拟 再启动
下载PDF
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问题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康 张劲军 +2 位作者 尚孟平 李群海 苗玉忠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15,共4页
总体评价了国内外埋地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研究现状 ,认为造成停输温降和启动压力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原油流变性、环境及管道运行工况等参数的不确定性、建立数学模型时的不合理假设和尚无法对原油的剪切历史... 总体评价了国内外埋地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研究现状 ,认为造成停输温降和启动压力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原油流变性、环境及管道运行工况等参数的不确定性、建立数学模型时的不合理假设和尚无法对原油的剪切历史和热历史效应进行定量描述。说明了运用确定性方法对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进行评价的缺陷 ,指出了停输再启动问题的难点所在 ,提出了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启动 含蜡原油管道 启动压力 剪切历史 温降 油流 定量描述 国内外 效应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六参数含蜡原油触变模型 被引量:15
4
作者 贾邦龙 张劲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含蜡原油在较低温度下具有典型的触变特征,触变模型是含蜡原油输送管道再启动数值模拟的基础。在分析现有触变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含蜡原油的特性以及悬浮体系流变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含蜡原油的包含6个参数的黏塑性触变模型,... 含蜡原油在较低温度下具有典型的触变特征,触变模型是含蜡原油输送管道再启动数值模拟的基础。在分析现有触变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含蜡原油的特性以及悬浮体系流变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含蜡原油的包含6个参数的黏塑性触变模型,并利用基于剪切率阶跃方法测试的触变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触变数据的拟合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包含8个参数的Houska模型,与12个参数的双结构参数模型相当。与Houska模型和双结构参数模型相比,所提出的六参数模型因拟合参数少且状态方程形式较为简单,通过优化算法拟合确定的触变参数定性上更为合理,更适用于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触变性 黏塑性 模型 再启动
下载PDF
埋地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计算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东 李群海 +3 位作者 李静 代影春 张磊 张帆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1-25,共5页
针对中洛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停输再启动的问题,在管流分析与启动压力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理论与计算方法,建立了管道再启动水力模型,同时对中洛输油管道不同月份停输再启动压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中洛输油管道... 针对中洛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停输再启动的问题,在管流分析与启动压力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理论与计算方法,建立了管道再启动水力模型,同时对中洛输油管道不同月份停输再启动压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中洛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种安全评价手段,对管道优化运行,提高管道运营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再启动 压力计算 安全 含蜡原油管道 再启动 埋地 油管道 安全运行 再启动压力
下载PDF
铁秦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晓东 张立新 +1 位作者 陶平 刘悦生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在给出停输过程的热力模型及启动过程的热力、水力模型的基础上,对铁秦输油管道夏季各站间停输温降过程进行了模拟,并模拟分析了葫芦岛一绥中段在四种工况下的再启动过程。通过对四种工况下的再启动过程的模拟结果分析,探讨了铁秦输油... 在给出停输过程的热力模型及启动过程的热力、水力模型的基础上,对铁秦输油管道夏季各站间停输温降过程进行了模拟,并模拟分析了葫芦岛一绥中段在四种工况下的再启动过程。通过对四种工况下的再启动过程的模拟结果分析,探讨了铁秦输油管道降温输送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数学模型 原油触变性 再启动 模拟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瞬态输送工艺研究进展及方向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欣泽 袁亮 +7 位作者 张超 王梓丞 邢晓凯 熊小琴 陈晓玲 尚妍 张文辉 陈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长距离超临界CO_(2)管道瞬态输送的核心技术还有待突破,相关模型和方法亟需工业规模示范工程的验证及修正。以成就型综述法,对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过程中停输、水击、泄漏和放空工况下形成的CO_(2)瞬态流加以描述、成果比较和综合评价... 长距离超临界CO_(2)管道瞬态输送的核心技术还有待突破,相关模型和方法亟需工业规模示范工程的验证及修正。以成就型综述法,对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过程中停输、水击、泄漏和放空工况下形成的CO_(2)瞬态流加以描述、成果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瞬态流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压力、相态变化、协同作用;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可定义为从停输开始至管内任一点流体即将进入气液共存区的时间;CO_(2)发生相变首先造成流速突变,进而是压力的突变,产生水击现象,引起新的瞬变流动;站场放空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放空过程不出现冰堵、材料冷脆、噪声污染、放空系统激振等问题的前提下,放空时间尽量短;埋地管道泄漏规律涉及到土壤渗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等多场耦合问题。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CO_(2)管道流动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管 瞬变特性 再启动 水击 放空 泄漏 相变
下载PDF
基于可靠性的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劲军 宇波 +1 位作者 于鹏飞 韩东旭 《石油科学通报》 2016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停输后再启动失败(业内俗称凝管)是含蜡原油管道运行的主要风险。本研究将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引入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建立了基于管道停输及再启动过程非稳态传热与非稳态流动的再启动失效数学模型,发展了高效、稳... 停输后再启动失败(业内俗称凝管)是含蜡原油管道运行的主要风险。本研究将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引入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评价,建立了基于管道停输及再启动过程非稳态传热与非稳态流动的再启动失效数学模型,发展了高效、稳健的随机数值模拟算法,提出了停输再启动目标安全水平的建议,实现了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的定量评价。该方法的用途包括确定停输不同时间后管道再启动失败的概率,根据目标安全水平确定管道的允许停输时间,以及一定允许停输时间条件下的最低安全进站温度。与根据经验确定输油温度和允许停输时间的传统做法相比,本研究为含蜡原油管道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管道 再启动 可靠性 概率评价方法
下载PDF
超临界含杂质CO_(2)管网停输再启动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兵 徐梦林 +1 位作者 房启超 王香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50,共8页
目的在CO_(2)管道输送过程中,输送管网的工艺参数在停输再启动工况下会发生变化,容易生成水合物堵塞管网。预测和分析CO_(2)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及水含量的生成规律,以保证管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基于延长油田一期36×10^(4)t/a输送... 目的在CO_(2)管道输送过程中,输送管网的工艺参数在停输再启动工况下会发生变化,容易生成水合物堵塞管网。预测和分析CO_(2)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及水含量的生成规律,以保证管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基于延长油田一期36×10^(4)t/a输送管网设计,利用OLGA软件建立超临界含杂质CO_(2)输送管网模型,在稳态输送下水合物生成的研究基础上,预测和分析停输再启动工况对水合物的生成位置和生成量等的影响。结果在停输工况下,水合物生成温度和压力降低,水合物生成位置发生前移,在管网入口5 km处开始有质量浓度为0.18 kg/m^(3)的水合物生成;而在再启动工况下,水合物生成温度增加,水合物生成量峰值为0.9 kg/m^(3),水合物生成区段减短且生成位置后移至管网20 km处。结论模拟结果可以较好地指导延长油田管网设计,为管网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水合物 杂质 再启动 影响
下载PDF
彩石输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树文 安家荣 张国忠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5-48,共4页
在对彩石输油管道原油流变性研究和停输再启动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彩石输油管道现场停输再启动试验。为验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将试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对彩石输油管道安全... 在对彩石输油管道原油流变性研究和停输再启动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彩石输油管道现场停输再启动试验。为验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将试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对彩石输油管道安全运行管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道 原油流变性 模拟计算 再启动
下载PDF
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新国 刘爱虢 丁启敏 《天然气与石油》 2005年第2期25-27,i002,共4页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最近几年停输再启动过程研究做了系统的总结,通过分析比较提出埋地管线停输过程中的水力、热力以及启动过程中的启动压力、安全停输时间的计算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在停输再启动的计算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几点因素。对...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最近几年停输再启动过程研究做了系统的总结,通过分析比较提出埋地管线停输过程中的水力、热力以及启动过程中的启动压力、安全停输时间的计算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在停输再启动的计算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几点因素。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过程 热油管道 再启动 过程研究 埋地管线 分析比较 启动压力 计算方法 时间 计算过程 参考价值 工程实践 热力
下载PDF
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评价基准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华军 张劲军 侯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7年第4期72-75,共4页
通过分析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的特点,指出最大允许操作压力(MAOP)并不适合作为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评价基准,最大允许事故压力(MAIP)作为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评价基准比较合适。借鉴 MAIP 的定义,分别推荐1.1倍管道设计内压力、1.1倍... 通过分析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的特点,指出最大允许操作压力(MAOP)并不适合作为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评价基准,最大允许事故压力(MAIP)作为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评价基准比较合适。借鉴 MAIP 的定义,分别推荐1.1倍管道设计内压力、1.1倍管道剩余强度和1.1 MAOP 作为无缺陷管道、检测的缺陷管道和未检测的缺陷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评价基准。实例计算表明,1.1 MAOP 作为未检测缺陷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评价基准确定结果更合理,证明所推荐安全评价基准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再启动 安全评价 极限状态方程 安全评价基准
下载PDF
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晓燕 刘扬 +3 位作者 康凯 刘立君 石成 赵军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2,175,共3页
为掌握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在大庆试验基地进行了架空管道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油管道停输初期的温降速率比停输后期的温降速率快;管道停输再启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压力的最大值,此后压力... 为掌握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在大庆试验基地进行了架空管道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油管道停输初期的温降速率比停输后期的温降速率快;管道停输再启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压力的最大值,此后压力随着启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后达到稳定状态;管道停输再启动后,出口温度先随启动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当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管道末端的进站温度趋于稳定;管道停输再启动后,流量虽有一定的波动,但很快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油管道 再启动 压力 温度 流量 模拟试验
下载PDF
正反输送管道停输再启动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从磊 黄启玉 王乾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7-82,共6页
通过建立管道正常运行、停输温降过程和再启动过程的数值模型,描述了正反输送管道的停输再启动过程。利用该数值模拟计算得出的进站油温与管道正常运行的实际值相对误差在2%以内,能够较准确的模拟管道实际运行中的热力变化。在此基础上... 通过建立管道正常运行、停输温降过程和再启动过程的数值模型,描述了正反输送管道的停输再启动过程。利用该数值模拟计算得出的进站油温与管道正常运行的实际值相对误差在2%以内,能够较准确的模拟管道实际运行中的热力变化。在此基础上,以某正反输送管道为例,计算了管道冬季、春秋季和夏季的最大安全停输时间、停输后的沿程温降和冬季再启动过程中管道沿程流量恢复情况,为热油管道的生产管理和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 再启动 数值模拟 温降 模型
下载PDF
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丙航 王为民 申龙涉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5年第2期1-2,5,共3页
在实验室内建立了管流实验装置,测定大庆原油流变特性以及进行停输再启动的实验研究。对原油流变特性的测定大多是在旋转黏度计中进行的,而原油在旋转黏度计中是拖动流,在管路中为压力流。管流实验装置测量的原油流变特性曲线更符合实... 在实验室内建立了管流实验装置,测定大庆原油流变特性以及进行停输再启动的实验研究。对原油流变特性的测定大多是在旋转黏度计中进行的,而原油在旋转黏度计中是拖动流,在管路中为压力流。管流实验装置测量的原油流变特性曲线更符合实际管道原油的流变特性。分析了停输前流量、启输流量、原油出站温度、环境温度对启输过程的影响。由试验结果以及模拟结果分析可知,对停输过程温度的计算偏低,再启动压力值偏大。对解决东北管网的低输量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再启动 管流实验装置
下载PDF
中国-朝鲜原油管道中方段流动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苗青 衣桂影 +4 位作者 徐波 柳建军 王龙 胡森 支树洁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254,233,共3页
中国-朝鲜原油管道长期以超低输量间歇输送,并在伴有河流穿越、温降较快的条件下运行,导致频繁的停输再启动,从而使得管道的流动安全性降低,因此有必要对该管道进行全面的流动安全性评价。根据该管道近3年的生产运行数据,对流量、出站... 中国-朝鲜原油管道长期以超低输量间歇输送,并在伴有河流穿越、温降较快的条件下运行,导致频繁的停输再启动,从而使得管道的流动安全性降低,因此有必要对该管道进行全面的流动安全性评价。根据该管道近3年的生产运行数据,对流量、出站温度、地温等影响流动安全性的关键参数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校验,利用自动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初凝概率为指标给出了各月份的建议安全输量,并对中朝原油管道现有的允许停输时间进行了校核,给出了新的流动安全性评价结果。研究结果为中朝原油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流动安全性 评价 初凝概率 再启动 凝管概率
原文传递
高凝原油输送管道流动安全保障设计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鹏程 周晓红 +1 位作者 汪大林 路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2期52-55,共4页
在高凝原油输送管道的设计与运营管理中,流动安全保障问题尤为突出。以中海油国外某高凝原油管道设计为例,针对管道与转运站分属不同管理作业方的特殊模式,提出两种热输送设计方案。在加热、热水预热与置换方案中,经计算预热时预热水最... 在高凝原油输送管道的设计与运营管理中,流动安全保障问题尤为突出。以中海油国外某高凝原油管道设计为例,针对管道与转运站分属不同管理作业方的特殊模式,提出两种热输送设计方案。在加热、热水预热与置换方案中,经计算预热时预热水最佳温度为84℃,预热水流量越大越好,建议管道设计输量为6 359 m3/d,并对正、反向置换预热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集肤效应电伴热方案中,通过技术经济性比选确定了管道保温层厚度取80 mm,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加热功率设置为2 534 k W,同时对集肤效应电伴热方案相对于加热、热水预热与置换方案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原油 原油送管道 流动安全保障 集肤效应电伴热 再启动
下载PDF
含蜡原油纳米降凝剂及管道加剂停输再启动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邢进超 解俊卿 +5 位作者 何万民 韩志诚 张文华 聂超飞 支树洁 刘杰慧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5,共3页
添加降凝剂是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提升管道安全性的主要途径,而纳米降凝剂因其结构的特殊性降凝降黏效果更好,稳定性更强,适用的含蜡原油范围更宽。任京输油管道通过添加纳米降凝剂,实现了高碑店热力越站,且在低于规程规定的输量下运行... 添加降凝剂是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提升管道安全性的主要途径,而纳米降凝剂因其结构的特殊性降凝降黏效果更好,稳定性更强,适用的含蜡原油范围更宽。任京输油管道通过添加纳米降凝剂,实现了高碑店热力越站,且在低于规程规定的输量下运行,大幅降低了管道运行能耗。两次停输再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7―9月试验工况条件下,添加纳米降凝剂延长了任京输油管道的安全停输时间,大幅降低管道运行能耗的同时,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再启动 任京油管道 现场试验
原文传递
含蜡原油管道最低允许进站温度的确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新楼 况明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7-21,共5页
对两条含蜡原油管道发生初凝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连续运行或间歇运行,都应在地温较低的月份将下游的进站温度控制在高于输送介质凝点十3℃以上,并以此确定含蜡原油输送管道的最低允许进站温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蜡原油管道最... 对两条含蜡原油管道发生初凝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连续运行或间歇运行,都应在地温较低的月份将下游的进站温度控制在高于输送介质凝点十3℃以上,并以此确定含蜡原油输送管道的最低允许进站温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蜡原油管道最低允许进站温度,应该根据允许停输时间、原油流变和屈服特性、温度条件、启动压力和排量等条件定量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管道 最低允许进站温度 确定 埋地管道 初凝现象 再启动
下载PDF
长距离大落差重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庆 吴浩 +2 位作者 马华伟 张秀玲 宇波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11期66-70,共5页
为了评估某海外拟建的长距离、大落差重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针对该重油管道的输送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提出了该重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最危险站间选取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情况的大落差再启动问题,给出了大落差管段再启动数值... 为了评估某海外拟建的长距离、大落差重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针对该重油管道的输送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提出了该重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最危险站间选取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情况的大落差再启动问题,给出了大落差管段再启动数值计算方法。基于该计算方法,确定了重油管道的所有代表站间,对各代表站间的停输再启动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该重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特性。对停输油温和再启动输量的分析发现,该重油管道无论停输多长时间均能顺利再启动,研究成果可为重油管道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管道 长距离 大落差 再启动 最危险站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