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应强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教育过程观 交往理论 师生关系 教育本质 实践生成说
原文传递
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探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宏 《现代哲学》 CSSCI 2000年第1期85-91,共7页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交往理论 个体行为 存在方式 自我意识
全文增补中
隐喻的传统理论与理解模式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振前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8-21,共4页
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方面对隐喻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传统的比较理论虽然历史悠久,但对隐喻现象的解释力毕竟有限:特征匹配、突出性失衡、信息理论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隐喻的本质,却不能捕捉到隐喻的丰富性和复杂... 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方面对隐喻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传统的比较理论虽然历史悠久,但对隐喻现象的解释力毕竟有限:特征匹配、突出性失衡、信息理论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隐喻的本质,却不能捕捉到隐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而以生成语义学和语用学为理论依据的失协理论认为,隐喻是对语义选择规则和交际的会话准则违背的结果,所以,隐喻的理解与普通语言不同。但是,这种理论也不能反映隐喻的本质。交往理论虽然比较有前途,但尚缺乏经验研究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匹配 突出性失衡 失协论 交往理论
下载PDF
90年代以来我国交往理论研究概述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召利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3,共4页
随着我国哲学界对实践与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入,交往理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现将近年来交往理论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综述。一、关于交往范畴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交往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缘于理论... 随着我国哲学界对实践与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入,交往理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现将近年来交往理论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综述。一、关于交往范畴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交往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缘于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偏狭理解,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实践观 交往理论 主体间性 非日常交往 研究概述 唯物史观 社会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人的全面发展 交往形式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被引量:20
5
作者 范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42,共8页
一、马克思的交往概念社会交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尤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由这种生产关系所... 一、马克思的交往概念社会交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尤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由这种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与生产力、分工、生产方式、实践等重要范畴直接相关,又与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以及共产主义理论密不可分;并且,从根本上说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这两条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都与马克思对社会交往概念的理解有着内在联系.所以说,社会交往理论本身就构成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交往理论 社会交往 交往活动 物质生产活动 物质交往 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共同体 交往形式 人与人
原文传递
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吕俊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4,共8页
本文指出哲学总是具有一种先在性,各种翻译研究范式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在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中,我们应以新的眼光对以往的几种翻译研究范式进行反思,并积极思考建构翻译研究的新范式——以交往理论... 本文指出哲学总是具有一种先在性,各种翻译研究范式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在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中,我们应以新的眼光对以往的几种翻译研究范式进行反思,并积极思考建构翻译研究的新范式——以交往理论为指导的建构的翻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交往理论 理论哲学 实践哲学
原文传递
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召利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4-70,共7页
本文对90 年代交往理论研究展开述评,认为交往理论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是:交往和生产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方面,交往范畴在唯物史观体系中具有建基作用;... 本文对90 年代交往理论研究展开述评,认为交往理论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是:交往和生产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方面,交往范畴在唯物史观体系中具有建基作用;从交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研究人的社会性,拓宽了交往问题的研究领域,从交往形态的历史演进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角度探讨人的发展,开辟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学说的新思路;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引进主体间性概念,能更好地说明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理解;交往实践观可谓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进一步阐发和延伸,它强调了交往实践在当代社会的突出地位;日常生活批判拓宽了异化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论 交往实践观 主体间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非日常交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研究述评 唯物史观 交往形式 社会实践观
原文传递
交往是人类大同之路——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 被引量:18
8
作者 梦海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39-42,共4页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首先把“交往”概念置于哲学思维的核心,倡导交往哲学的当推卡尔雅斯贝尔斯和哈贝马斯。目前学界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探讨论及得颇多,而对雅斯贝尔斯的有关交往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的基...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首先把“交往”概念置于哲学思维的核心,倡导交往哲学的当推卡尔雅斯贝尔斯和哈贝马斯。目前学界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探讨论及得颇多,而对雅斯贝尔斯的有关交往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一考察,指出这一哲学思维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生存交往 哲学思想 交往哲学 超越者 逻辑学 哲学研究 哲学思维 交往理论 真理之路
下载PDF
论文化哲学的理论定位 被引量:20
9
作者 衣俊卿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1,共6页
关键词 文化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 20世纪 学术研究 90年代 实践哲学 发展哲学 交往理论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互嵌与交融: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野下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 被引量:23
10
作者 平维彬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3,共5页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旨在打破传统社会的"机械团结",实现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现代转型,建设一种相互嵌入的多民族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既超越了西方"平行社会"状态下的隔离主张,也弥补...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旨在打破传统社会的"机械团结",实现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现代转型,建设一种相互嵌入的多民族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既超越了西方"平行社会"状态下的隔离主张,也弥补了"多元文化主义"在族际互动与交融方面的缺憾。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族制宜"的原则,充分体现互嵌式社区的地方文化特色与民族文化特色,在"互嵌的地理空间、互嵌的社会网络、互嵌的文化格局以及互嵌的心理认同"基础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论 互嵌式社区 有机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交往与现代性——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述评 被引量:9
11
作者 童恒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37-43,共7页
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 ,法兰克福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将交往问题作为社会研究的根本性问题 ,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予以集中地、系统地对交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理论家 ,从而对交往理论的发展起了... 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 ,法兰克福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将交往问题作为社会研究的根本性问题 ,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予以集中地、系统地对交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理论家 ,从而对交往理论的发展起了引人注目的作用。同时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与其交往理论紧密相关 ,当今中国处于现代化进程 ,关注其现代性思想对于我国的现代化不无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生活世界 现代性 现代化 哈贝马斯 交往理论 交往合理性 社会交往系统 社会转型 社会进步
下载PDF
释义与批判─—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述评 被引量:13
12
作者 魏敦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26-31,共6页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合理性 精神分析学说 普遍语用学 交往行为 交往关系 言语行为 双重结构 现代资本主义 交往理论
下载PDF
交往理论的演变:从近代到当代 被引量:9
13
作者 欧力同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5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现代社会理论对“交往”问题日益寄与关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然而,交往理论并非始于现代。本文旨在探寻交往理论历史演变的主脉。追溯思想史,洛克的观念论对理解问题的研究,实质是交往理论的初始形态;嗣后... 现代社会理论对“交往”问题日益寄与关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然而,交往理论并非始于现代。本文旨在探寻交往理论历史演变的主脉。追溯思想史,洛克的观念论对理解问题的研究,实质是交往理论的初始形态;嗣后,休馍赋之以人性论基础。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对交往、交往关系的研究,是功利主义的;而康德和费希特则试图对交往关系作辩证法的解释。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在交往理论上的对峙,一方面是绝对精神论与人本主义的对峙;另一方面是实践观与非实践观的对峙。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人”的交往关系考察,以及对历史上交往学说的批判性研究,创立了交往理论的科学形态;而哈贝马斯则试图对其作根本性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 交往关系 黑格尔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 费希特 交往形式 “自我”
下载PDF
交往理论与主体性教育 被引量:14
14
作者 项贤明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13,共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人们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前一个方面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后一个方面则表现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教育活动自然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人们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前一个方面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后一个方面则表现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教育活动自然也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以往的教育主客体理论,由于其哲学基础没有摆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个哲学第一原理的局限,其中的“主体”规定无法逾越单个的“自我”的限定,因而它无法在一个教育活动中同时确立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这样,以此为基础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就陷入了重重的逻辑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论 教育活动 主体性教育理论 受教育者 哲学基础 主体际性 教育客体 德意志意识形态 教育主客体 第一原理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交往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爱旭 刘兴顺 魏建培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 交往关系 交往理论 教师 学生 交往本体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申国昌 吴艳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12,共7页
哈贝马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相割裂的问题,将基于语言进行的沟通和交往形式当作一种理想的互动模式,创建了自成体系的交往理论。“普遍语言”和“沟通情境”是交往理论的主要认知维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 哈贝马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相割裂的问题,将基于语言进行的沟通和交往形式当作一种理想的互动模式,创建了自成体系的交往理论。“普遍语言”和“沟通情境”是交往理论的主要认知维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在挖掘与研究教育交往活动,还原和解读教育交往话语,再现和体认教育交往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汲取有益养分,有利于拓宽教育交往史的研究视角,丰富教育交往史的研究对象,深化教育交往史的研究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理论 普通语言 沟通情境 生活世界 系统 教育交往 交往活动
下载PDF
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的主体间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段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99,共5页
我们认为必须克服两种极端的译者主体性,即译者主体性遮蔽和译者主体性张扬,以使翻译活动在一种合乎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翻译主体性走向翻译主体间性是克服这两种极端译者主体性的有效路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 我们认为必须克服两种极端的译者主体性,即译者主体性遮蔽和译者主体性张扬,以使翻译活动在一种合乎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翻译主体性走向翻译主体间性是克服这两种极端译者主体性的有效路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翻译主体间性能很好地解释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原作及作者的言语行为的有效性,也使译者和译作的言语行为的有效性得以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论 翻译主体 翻译主体性 翻译的主体间性
下载PDF
学习共同体: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红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9年第9期16-18,共3页
当前学习共同体倍受关注,因为它的构建是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范式的转换。它的理论基石是建构主义理论和交往理论,建构主义、交往理论与教育的结合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可能,而全新... 当前学习共同体倍受关注,因为它的构建是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范式的转换。它的理论基石是建构主义理论和交往理论,建构主义、交往理论与教育的结合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可能,而全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习共同体自身的优越性使它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对学习共同体所作的比较全面的阐释,揭示了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建构主义 交往理论 知识 学习
下载PDF
交往理论视域下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研究——以“四川观察”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雨昕 李思丹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14期1-3,8,共4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开始习惯使用手机来获取新闻,且不满足通过单纯的文字和图片进行信息传播,新闻传播也进入“无视频不传播”的“短视频+社交”时代,移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趋势。文章以...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开始习惯使用手机来获取新闻,且不满足通过单纯的文字和图片进行信息传播,新闻传播也进入“无视频不传播”的“短视频+社交”时代,移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趋势。文章以“四川观察”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与短视频平台成功融合的案例,阐述交往理论的概述及其在短视频中的应用,分析交往理论视域下短视频新闻传播新机遇,从“关注大众生活实景,增强新闻资讯现实关照性”“打造媒体IP人设,增强用户交互主体性”“联动立体化运营,加强媒体传受关系建设”,探讨交往理论视域下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为地方主流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论 短视频 新闻传播策略 “四川观察”
下载PDF
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特点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庚全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1期28-33,共6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萌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其形成和发展几乎贯穿于马克思毕生的研究成果中,并经过恩格斯的补充。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内容大体分八个方面,揭示了交往的内涵、交往与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关系等问题。这一理论具有概括性和实... 马克思交往理论萌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其形成和发展几乎贯穿于马克思毕生的研究成果中,并经过恩格斯的补充。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内容大体分八个方面,揭示了交往的内涵、交往与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关系等问题。这一理论具有概括性和实践性两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理论 交往关系 交往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