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35
1
作者 邹广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6,共8页
 在当代生活中,现代性因其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与张力,而呈现出诸多特点与问题。马克思立足于理性与价值的统一,结合对"世界历史"的论述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分析,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对我们分析中国...  在当代生活中,现代性因其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与张力,而呈现出诸多特点与问题。马克思立足于理性与价值的统一,结合对"世界历史"的论述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分析,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对我们分析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参照,应从理性与价值的双重观照出发,注意把握现代性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注意解决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的矛盾和价值冲突,注重实践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理性与价值 世界历史 人文关怀
原文传递
认同理论与世界区域化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乃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6-123,共8页
认同 (identity)是对我是谁、我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文化认同是认同的核心内容。认同理论对世界区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区域化进程并非始于近代。伴随着人类走向文明的脚步 ,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就开始超越国家界限 ,从而... 认同 (identity)是对我是谁、我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文化认同是认同的核心内容。认同理论对世界区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区域化进程并非始于近代。伴随着人类走向文明的脚步 ,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就开始超越国家界限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世界。虽然这种区域世界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个主导的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的 ,但它是人类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理论 世界区域化研究 区域世界 世界历史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被引量:28
3
作者 施展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共17页
"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依托于既存的世界秩序这一外部约束条件,并与世界秩序之间会有相互构成性的关系。通过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历史过程以及世界市场内在运行逻辑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秩序与区域秩序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以... "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依托于既存的世界秩序这一外部约束条件,并与世界秩序之间会有相互构成性的关系。通过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历史过程以及世界市场内在运行逻辑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秩序与区域秩序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在这方面的不同运行逻辑。作为海洋国家的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秩序,有着较为完整的政治哲学论证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但由于美国的生存原则,其所主导的秩序却无法有效覆盖亚欧大陆的内部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有效覆盖,需要有海洋化的大陆国家来完成。这个过程会重新定义世界秩序,同时也伴随着对于相关各国的重新定义。"一带一路"战略在这样一种思考视域下会获得其历史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世界市场 政治空间观 均势 历史哲学
原文传递
我们可以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南湜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50,共10页
如果我们承认理论世界根源于实践世界而又与之有根本的区别,那么在理论世界中,我们便只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问题,而不能合理地谈论人的能动作用问题;在实践世界中,我们可以合理地谈论人的能动作用问题,只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趋势以及历史... 如果我们承认理论世界根源于实践世界而又与之有根本的区别,那么在理论世界中,我们便只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问题,而不能合理地谈论人的能动作用问题;在实践世界中,我们可以合理地谈论人的能动作用问题,只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趋势以及历史趋势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关系问题,但不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问题;而无论在何种意义上,我们都不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世界 实践世界 历史规律 人的能动作用
原文传递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被引量:13
5
作者 丰子义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0,共7页
全球化的出现 ,对人类生活和当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重新认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全球化及当代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 ,必须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中一些存在分... 全球化的出现 ,对人类生活和当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重新认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全球化及当代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 ,必须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中一些存在分歧的问题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同时 ,要从今天全球化现实出发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解 ,拓展研究视野 ,加强与国外全球化理论的比较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全球化 人类历史
原文传递
关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世界历史思考 被引量:14
6
作者 叶险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6,共6页
作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只有在世界历史时代才成为可能 ,是在社会化生产、世界市场、科学技术和世界普遍交往形成及发展的时代 ,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普遍形式。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在实施生产力跨... 作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只有在世界历史时代才成为可能 ,是在社会化生产、世界市场、科学技术和世界普遍交往形成及发展的时代 ,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普遍形式。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在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时 ,需要解决好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跨越式发展 世界历史 社会化生产 世界市场 科学技术 后发优势 经济增长速度 工业化
原文传递
“西方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关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三个前提性问题 被引量:23
7
作者 叶险明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50,共11页
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必须从现实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在什么意义上存在、"西方中心主义"与其由以产生的现实基础的关系、"西方中心主义"的"中心"与国际关系结构... 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必须从现实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在什么意义上存在、"西方中心主义"与其由以产生的现实基础的关系、"西方中心主义"的"中心"与国际关系结构的"中心"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去正确认识和把握。只有在方法论上搞清楚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前提性问题,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才能富有成效,从而真正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性发展和话语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历史 前提性批判 民族和国家
原文传递
《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22
8
作者 郗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2,共6页
《共产党宣言》在政治宣言语境中发展和深化了世界历史理论,分析了世界历史的内在矛盾,将之展开为"双重逻辑"即资本的增殖逻辑与民族国家的权力逻辑。从当代视野看,资本逻辑与民族国家逻辑之间的对抗性,是全球混沌、世界冲突的根源之... 《共产党宣言》在政治宣言语境中发展和深化了世界历史理论,分析了世界历史的内在矛盾,将之展开为"双重逻辑"即资本的增殖逻辑与民族国家的权力逻辑。从当代视野看,资本逻辑与民族国家逻辑之间的对抗性,是全球混沌、世界冲突的根源之一,同时也凸显了全球治理、人类共同命运等问题的重要性。《共产党宣言》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历史和逻辑两个层面上都具有深刻统一性。从社会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今阶段的客观要求。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正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资本逻辑 民族国家逻辑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人类现代化历史过程的道路之辨 被引量:19
9
作者 侯惠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成功开拓,但它是否可以复制、是否引领时代潮流,仍待说清。现代化为什么不是西方化,仍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阐明的问题。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资本主义而成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它...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成功开拓,但它是否可以复制、是否引领时代潮流,仍待说清。现代化为什么不是西方化,仍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阐明的问题。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资本主义而成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它注定被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在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跨进世界历史的同时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必须运用唯物史观掌握现代化理论的话语权,跨越西方以单一的“启蒙精神”、普世的“世界祛魅”为个人主义正名的语言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个人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于沛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64-73,M0005,共11页
百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效法欧美”“走俄国人的路”“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和转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天生弊端,也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 百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效法欧美”“走俄国人的路”“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和转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天生弊端,也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与体制障碍,是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彻底改变世界面貌的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世界历史
原文传递
关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问题——对黑格尔曲解中国历史特点的驳论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9,共13页
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与统一性,这是大家都能公认的。黑格尔也承认此点。可是,他否认中国历史有发展,从而说中国的历史是"非历史的历史";又否认中国的统一是多元一体的统一,从而说中国的历史是"抽象的统一"。... 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与统一性,这是大家都能公认的。黑格尔也承认此点。可是,他否认中国历史有发展,从而说中国的历史是"非历史的历史";又否认中国的统一是多元一体的统一,从而说中国的历史是"抽象的统一"。这样就严重曲解了中国的历史。现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对黑格尔的这些论点进行分析与驳论。首先,黑格尔的偏见是出于他的世界历史的观念体系,即人类历史从东方起到西方止,经过东方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的幼年时代,到希腊世界的青年时代,到罗马世界的壮年时代,最后到日耳曼世界的老年时代,即最成熟的时代。他给中国派定了幼年的角色,因而永远不能有所发展。这无疑是一种曲解。再则,须明确"连续"与"发展"两个概念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在肯定黑格尔的发展包含自我否定论点的前提下,辨明社会的质变与文明断裂的不同;黑格尔之所以不顾希腊、罗马与日耳曼之间的文明断裂而高论世界历史的发展,那只不过他的世界"精神"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发展。可是,他的世界"精神"历程并非真实的世界历史。最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和历史是在人们多重的交往(或关系)中形成的,正是横向的共时性的交往与矛盾推动了纵向的历时性连续发展,而这样的发展的结果也正是每一个社会交往的既定前提。世界历史的形成以及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就是在这种纵横关系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历史发展 连续性 统一性 世界历史 中国历史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民兴 马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2,共18页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可分为九种类型,即荷兰模式、英国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意大利模式、西班牙模式、加拿大模式和日本模式。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数国家人口规模有限;资本始终对工人进...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可分为九种类型,即荷兰模式、英国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意大利模式、西班牙模式、加拿大模式和日本模式。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数国家人口规模有限;资本始终对工人进行无情的剥削;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自始至终伴随着暴力,是一个血与火的殖民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如下特点:拥有世界第一的巨大人口规模;成功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包括:通过进行大众性的革命运动为现代化奠定基础;为第三世界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推动了东西方力量对比的改变;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运动;助力了全球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历史 和平发展道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全球化的实质和进程与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 被引量:15
13
作者 阎孟伟 朱丽君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5,共7页
应当根据全球化的实质和进程来判断马克思是否具有全球化理论。全球化的实质是市场经济机制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和深化,由此逐渐形成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系,并导致各国政治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应当根据全球化的实质和进程来判断马克思是否具有全球化理论。全球化的实质是市场经济机制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和深化,由此逐渐形成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系,并导致各国政治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恰好是对全球化第一阶段的理论把握,它包括了“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两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全球化 世界市场 世界历史
下载PDF
公共性理论的兴起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曹鹏飞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1-65,69,共6页
当代社会发展状况及其未来趋势是公共性理论研究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肇始于马克思时代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现实无疑是公共时代来临的最好证明。全球化谱系中内在地包含着关于公共性的诠释和需要,作为世界普遍存在的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在... 当代社会发展状况及其未来趋势是公共性理论研究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肇始于马克思时代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现实无疑是公共时代来临的最好证明。全球化谱系中内在地包含着关于公共性的诠释和需要,作为世界普遍存在的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在共在的世界中不同的存在者之间广泛具有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是多元与一元的共同存在和共同价值守候。从世界到生活世界再到共产主义世界的延展和思想,就是对公共性理论崛起和意义说明做出的最好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世界历史 公共领域 共产主义
下载PDF
作为问题导向的世界文学概念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宁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7,共9页
"世界文学"这一概念自歌德于1827年正式提出并加以阐发以来,已经历了一百九十多年的曲折历史。正如美国学者莫雷蒂所言,这一概念不能只是文学,还应该范围更广大些,也即它应该能引发人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实际上... "世界文学"这一概念自歌德于1827年正式提出并加以阐发以来,已经历了一百九十多年的曲折历史。正如美国学者莫雷蒂所言,这一概念不能只是文学,还应该范围更广大些,也即它应该能引发人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实际上,世界文学正是作为这样一个问题导向的理论概念,至少向学界提出了这样几个不断引发人们讨论甚至争论的话题: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文学史的写作;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等等。此外,世界文学也可以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起到简单地聚焦民族/国别文学所起不到的作用。总之,作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学者,我们还有另一个独特的任务,也即借助于世界文学这一开放的概念,从中国的立场和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世界文学的既有地图,为世界文学的重新绘图注入中国的元素并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文学史 文学经典 问题导向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同济外国建筑史教学的路程——访罗小未教授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卢永毅 《时代建筑》 2004年第6期27-29,共3页
罗小未教授在同济建筑系主持外国建筑历史教学50多年,其教学经验不仅是“同济之路”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建筑历史界。此次访谈既是对这个教学历程的回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几十年里我们对于建筑、建筑历史的种种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 西方建筑 历史 教学 罗小未
下载PDF
“世界历史”探索与唯物史观研究——从当代全球化的视角看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丰子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1,共7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方法。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离开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唯物史观。今天我们要...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方法。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离开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唯物史观。今天我们要深化和发展唯物史观,同样必须关注"世界历史"的研究。"世界历史"的研究范式对于推进唯物史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思维方式的调整和转换、原有理论研究的深化、新研究课题的发现和确立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要对社会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作出深入的理解、深化社会历史认识,就应当充分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世界历史 全球化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流散身份认同——读V.S.奈保尔的《世间之路》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敏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1,共7页
流散主体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远离家园的怀旧诗情,更要在遭遇"他"文化的过程中进行身份认同的抉择。后殖民文学当然不是唯一的案例,但它无疑是流散主体身份认同叙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演示。本文选取后殖民文学的佼佼者、2001年诺贝... 流散主体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远离家园的怀旧诗情,更要在遭遇"他"文化的过程中进行身份认同的抉择。后殖民文学当然不是唯一的案例,但它无疑是流散主体身份认同叙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演示。本文选取后殖民文学的佼佼者、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世间之路》为研究对象,探讨后殖民主体如何在流散的经历中通过重新书写自己的历史,构建出克服了乡愁的、混合的、动态的流散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间之路》历史 流散 身份
原文传递
“全球史”与“世界史”异同刍议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占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在归纳国际学术界流行的有关“全球史”与“世界史”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根据词源语义、历史背景以及“世界史”与“全球史”研究成果的不同特征,辨析二者在研究对象、观察视角、研究方法以及治史观念上的异同。本文认为,“全球史”... 本文在归纳国际学术界流行的有关“全球史”与“世界史”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根据词源语义、历史背景以及“世界史”与“全球史”研究成果的不同特征,辨析二者在研究对象、观察视角、研究方法以及治史观念上的异同。本文认为,“全球史”与“世界史”虽有联系,但是也有明显差异,二者不能等同视之。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全球史”可以界定为历史学门类下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新的学科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史 世界史 历史学
下载PDF
资本逻辑的内在张力及其解放方案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同舫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资本逻辑及其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维度。世界历史进程内蕴世界市场的生成,世界市场的发展构成世界历史演进的基础,两者内在的时空辩证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时空维度中的总体存在状态,本质上指向资本逻辑的时空... 资本逻辑及其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维度。世界历史进程内蕴世界市场的生成,世界市场的发展构成世界历史演进的基础,两者内在的时空辩证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时空维度中的总体存在状态,本质上指向资本逻辑的时空双重维度。资本通过世界市场使得其抽象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在凸显资本主体性的同时消解和遮蔽了人的主体性,导致“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异己性力量的生成。西方学者对资本逻辑的诊断呈现为回到“前现代性”、走向“后现代性”以及自反“现代性”等多样化的“现代性批判”思潮,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逻辑的现代性危机。马克思在“解蔽”和“澄明”的双重进路中利用资本自身的内在否定性提出了辩证扬弃资本逻辑的科学解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逻辑 世界历史 世界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