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聚合度和聚合率的聚磷酸磷肥对石灰性土壤磷与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高艳菊 亢龙飞 褚贵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94-1302,共9页
【目的】聚合度和聚合率是影响聚合态磷肥肥效的关键指标,本研究旨在明确聚合度和聚合率对聚磷酸盐在土壤中的转化、土壤磷有效性及磷肥肥效的影响。【方法】以灌耕灰漠土为供试土壤,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盆栽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 【目的】聚合度和聚合率是影响聚合态磷肥肥效的关键指标,本研究旨在明确聚合度和聚合率对聚磷酸盐在土壤中的转化、土壤磷有效性及磷肥肥效的影响。【方法】以灌耕灰漠土为供试土壤,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盆栽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磷肥(CK);磷酸二氢铵(MAP);聚合度和聚合率不同的3种聚磷酸铵磷肥平均聚合度3,聚合率40%(APP-3-40%);平均聚合度3,聚合率90%(APP-3-90%);平均聚合度2.7,聚合率90%(APP-2.7-90%)。除对照不施磷肥外,每钵(7kg土)施N 2.4 g、P2O5 1.1 g、K2O 0.7 g。于播种后第10、20、30、40、50、60、70、80、90 d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水溶性磷和Olsen-P。并于第90 d测定土壤全磷,土壤有效态Fe、Mn、Zn含量和磷分级(Guppy法)。分别于播种后第45和90 d取玉米植株样品,测定玉米干物质,含磷量与微量元素Fe、Mn与Zn含量。【结果】与MAP处理相比,不同聚合度与聚合率的聚磷酸磷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聚合度均为3时,APP-3-90%处理土壤水溶性磷与有效磷比APP-3-40%分别提高了15.7%与7.9%,土壤Resin-P与NaHCO_3-P分别提高了38.0%与22.8%,HCl-P则降低了6.2%。聚合率均为90%时,APP-3-90%处理的土壤有效磷比APP-2.7-90%提高了5.0%,Resin-P与NaHCO_3-P分别提高了75.1%与34.2%,HCl-P降低了12.0%,APP-3-90%的玉米干物质与吸磷量比APP-2.7-90%处理的分别提高了14.3%与4.5%,聚合度相同的APP-3-90%与APP-3-4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聚磷酸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量元素(Fe、Mn、Zn)的有效性。在相同聚合率(90%)下,APP-3-90%处理的土壤有效Fe、Mn和Zn含量比APP-2.7-90%分别提高了5.7%、8.4%与29.9%。在相同聚合度(n=3)下,APP-3-90%处理的土壤有效Fe和Zn含量比APP-3-40%分别提高了3.0%和29.0%。在相同聚合率(90%)下,APP-3-90%处理玉米的Fe和Zn吸收量比APP-2.7-90%分别提高了5.7%和19.5%,不同聚合率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聚磷酸磷肥可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聚合度 聚合率 石灰性土壤 有效磷 微量元素 玉米
下载PDF
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7
2
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3 位作者 廖丹葵 黄祖强 张友全 郑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0-1224,共5页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速率影响明显,聚合过程中快速链终止和慢速链终止反应同时存在,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聚合速率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55℃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2.01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动力学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聚合速率
下载PDF
有机硅复合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特征和成核机理 被引量:21
3
作者 彭慧 黄光佛 +2 位作者 鲁琴 李盛彪 黄世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聚合方法、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及原料用量对PHMS/BA复合乳液聚合反应转化率、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反应前期 ,一次加料法比半连续滴加法聚合速率快 ,但反应终了转化率却略低于后者 ;聚合反应速率随搅拌强度增大略有降低 ,... 研究了聚合方法、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及原料用量对PHMS/BA复合乳液聚合反应转化率、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反应前期 ,一次加料法比半连续滴加法聚合速率快 ,但反应终了转化率却略低于后者 ;聚合反应速率随搅拌强度增大略有降低 ,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 ,Ea=1 3 2 .77kJ/mol;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随PHMS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随NMA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乳液粒径随搅拌强度的变化及粒径追踪结果表明 :乳液粒径随搅拌强度增加变化不大 ,而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慢慢增大 ,PHMS/BA复合乳液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液 聚硅氧烷 丙烯酸丁酯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醇 被引量:20
4
作者 章悦庭 胡绍华 +1 位作者 虞和倬 王书忠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2,共4页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复合乳化剂进行了乙酸乙烯酯 ( VA c)的低温乳液聚合 ,讨论了聚合温度对聚合速率、聚合度的影响以及转化率与聚合度的关系。对聚乙酸乙烯酯的甲醇溶液的粘度和溶液浓度、聚乙烯醇 ( PV A)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高相对分子质量 低温 乳液聚合 聚合速率 聚合度 高强纤维 PVA纤维
下载PDF
二元共聚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工艺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芸芸 舒武炳 昝丽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2-844,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及苯乙烯为主要单体、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一种白色颗粒状的共聚型高吸油树脂。考察了搅拌速率、分散剂浓度、聚合温度、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颗粒特性的影...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及苯乙烯为主要单体、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一种白色颗粒状的共聚型高吸油树脂。考察了搅拌速率、分散剂浓度、聚合温度、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颗粒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共聚单体配比(质量比)为1.6∶1、分散剂水溶液浓度为0.1%~0.2%、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搅拌转速200~300 r/min、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间为6h时,合成出的树脂粒径适中,吸油倍率达到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高吸油树脂 搅拌速率
下载PDF
大白菜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优化 被引量:17
6
作者 梁宝萍 原玉香 +6 位作者 朴凤植 张晓伟 蒋武生 梁爽 姚秋菊 张强 赵艳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9-132,136,共5页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检测效果受到凝胶聚合速度、片段迁移率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大白菜为供试材料,研究比较了凝胶聚合速度及PCR产物在不同浓度凝胶上的检测效果。不同浓度的凝胶是由2种〔40%(19∶1)和30%(29∶1)〕贮存液分...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检测效果受到凝胶聚合速度、片段迁移率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大白菜为供试材料,研究比较了凝胶聚合速度及PCR产物在不同浓度凝胶上的检测效果。不同浓度的凝胶是由2种〔40%(19∶1)和30%(29∶1)〕贮存液分别配制的4种浓度(5%,7%,9%,11%)。结果表明,在4~30℃,凝胶聚合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APS保持不变,不同温度下TEMED∶APS合适配比也不同:4℃(冬季)时,TEMED/APS的合适配比是1∶10,25℃(春秋)、30℃(夏季),选择1∶20的配比为宜;2种不同贮存液配制的相同浓度凝胶检测效果不同,30%(29∶1)优于40%(19∶1),由前者配制7%的凝胶上DNA片段分离效果好,带型清晰,分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 聚合速度 贮存液 TEMED与APS配比
下载PDF
农药2,4-D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岩 万邱影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1期78-79,共2页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2,4-D微胶囊悬浮剂。在固定合成脲醛树脂反应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成囊过程中囊心与囊壁比、固化剂种类及用量、搅拌速度、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加酸时间、终点pH等的不同,进一步研究上述不同条件...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2,4-D微胶囊悬浮剂。在固定合成脲醛树脂反应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成囊过程中囊心与囊壁比、固化剂种类及用量、搅拌速度、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加酸时间、终点pH等的不同,进一步研究上述不同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大小、粒径分布范围、微胶囊包囊率的影响,从而筛选最优的成囊反应条件。实验结果显示该微胶囊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 脲醛树脂 微胶囊悬浮剂 原位聚合 粒径分布 包囊率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秀丽 陈向荣 +3 位作者 丁小斌 郑朝辉 彭宇行 龙新平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7-11,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丙烯酸酯-聚氨酯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稳定的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共聚物结构及其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KH-...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丙烯酸酯-聚氨酯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稳定的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共聚物结构及其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KH-570的用量,反应温度、pH值对共聚反应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链七带有硅氧烷基团;乳胶粒子为粒径在50-100nm之间的球形粒子;体系聚合速率随KH-570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KH-570的引入明显提高了涂层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乳化 乳液共聚 聚合速率 硅氧烷基团
下载PDF
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制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雅妮 穆林聪 刘梦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0-2154,2181,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为原材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St-PAM),以单体转化率与接枝率为指标,探究制备工艺条件对淀粉絮凝剂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5℃,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比1∶3,KPS浓度为6 mmo... 以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为原材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St-PAM),以单体转化率与接枝率为指标,探究制备工艺条件对淀粉絮凝剂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5℃,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比1∶3,KPS浓度为6 mmol/L,反应时间为5 h。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进行结构表征与分析,并进行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测试,考察不同因素对St-PAM絮凝率的影响。在絮凝剂投加量为250 mg/L、温度为30℃、pH为7、该条件下St-PAM絮凝率可达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 水溶液聚合 絮凝率
下载PDF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在乙醇/乙二醇单甲醚中分散共聚合速率及粒子大小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锦霞 许俊鸿 +1 位作者 孙蓉 张洪涛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539,共5页
以乙醇 乙二醇单甲醚 (EOH EGME)为介质 ,羟丙基纤维素 (HPC)为稳定剂 ,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的分散共聚合研究 .制得粒径在 6~ 10 μm范围内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CPS) .探讨了不同介质配比 ,... 以乙醇 乙二醇单甲醚 (EOH EGME)为介质 ,羟丙基纤维素 (HPC)为稳定剂 ,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的分散共聚合研究 .制得粒径在 6~ 10 μm范围内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CPS) .探讨了不同介质配比 ,以及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引发剂的浓度对微球大小、粒径分布、聚合速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当苯乙烯和AIBN浓度增加时 ,聚合速率和平均粒子尺寸增加 ,而粒子分布变宽 ,粒子数先增加 ,而后降低 .随着EOH EGME比例的增加 ,平均粒子尺寸增加 ,而分布指数降低 ,稳定剂增加 ,粒子尺寸降低和粒子数增加 ,但对聚合速率及粒子分布影响不太明显 .另外还探讨了单体和交联剂的后滴加法对微球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 乙醇 乙二醇单甲醚 分散共聚合 聚合速率 粒径分布 聚合稳定性 后滴加法 微球粒径
下载PDF
聚多巴胺修饰的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盛晓丹 刘臻 +4 位作者 罗砚曦 王鑫 许梦姣 阎辉 谢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45-2754,共10页
目的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的载榄香烯(ELE)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ELE),并对其进行处方工艺优化、质量评价、体外释放、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研究。方法通过溶液吸附法制备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ELE),聚合法... 目的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的载榄香烯(ELE)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ELE),并对其进行处方工艺优化、质量评价、体外释放、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研究。方法通过溶液吸附法制备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ELE),聚合法制备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MSN)和D/MSN-ELE,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不同纳米粒的形态,热重分析计算PDA接枝率,HPLC法评价D/MSN-ELE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D/MSN-ELE的体外释放特性。采用MTT染色法,分析不同纳米粒对人胚胎成纤维HELF细胞和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MSN-ELE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最优制备工艺为药物与载体比例6∶1,温度为50℃,时间为8 h,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D/MSN-ELE分布均一,粒径为(288.70±3.88)nm。其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1.58±0.73)%和(59.82±0.57)%。体外释药具有pH值响应性,累积释药量随pH值减小而增大。ELE、MSN-ELE和D/MSN-ELE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91.29、27.56、6.02μg/m L。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D/MSN-ELE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优选工艺下的D/MSN-ELE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药量、pH值响应性药物释放和大幅增强的抗肿瘤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能力,为基于MSN的ELE药物靶向递送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榄香烯 纳米粒 pH响应敏感 肿瘤靶向递送 抗肿瘤活性 质量评价 体外释放 细胞凋亡 溶液吸附法 聚合法 热重分析 接枝率 HPLC 人胚胎成纤维HELF细胞 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原文传递
丙酮存在下St-BA-HEA体系的无皂乳液聚合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宇君 程中虎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羟乙酯组成的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助溶剂丙酮,研究了丙酮及一些聚合条件对聚合速率、乳胶粒的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助溶剂丙酮可以加快聚合速率,减小乳胶粒的粒径并使粒径... 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羟乙酯组成的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助溶剂丙酮,研究了丙酮及一些聚合条件对聚合速率、乳胶粒的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助溶剂丙酮可以加快聚合速率,减小乳胶粒的粒径并使粒径分布加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苯乙烯共聚物 无皂乳液聚合 聚合速率 粒径 助溶剂
下载PDF
提高乳聚丁苯橡胶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陆书来 宋岩 +5 位作者 张柳 东升魁 李永茹 隋军 张冠英 王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5-249,共5页
以吉林石化公司生产的丁苯橡胶(1500)为研究对象,以12 h内聚合转化率达到(70±2)%、产品性能与转化率为(62±2)%者相当为目标,研究了引发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电解质、单体配比与纯度及乳化剂等对丁苯橡胶聚合的影响,测定... 以吉林石化公司生产的丁苯橡胶(1500)为研究对象,以12 h内聚合转化率达到(70±2)%、产品性能与转化率为(62±2)%者相当为目标,研究了引发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电解质、单体配比与纯度及乳化剂等对丁苯橡胶聚合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转化率丁苯橡胶胶乳的机械稳定性及丁苯橡胶生胶和硫化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材料品种和规格的前提下,于氧化剂用量110%(以标准配方所用质量为100%计,下同)、还原剂用量100%和助还原剂用量110%,硫醇初始量与补加量的质量比为100/20、补加时机在反应开始后2 h,电解质用量为110%~115%、初始时一次加入,丁二烯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72.0/28.0)^(72.5/27.5),乳化剂初始量与补加量的质量比为100/10、补加时机在反应开始后2 h的条件下,在12 h内可以使丁苯橡胶1500的聚合转化率提高到(70±2)%,并确保其产品性能全部达到国标优级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聚丁苯橡胶 转化率 聚合速率 门尼黏度 物理机械性能
下载PDF
EHP引发AM/DMMC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3 位作者 朱学旺 李发堂 李雪艳 安静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 10为乳化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酯)(EHP)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2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wM=0.25~0.50范围内单体...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 10为乳化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酯)(EHP)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2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wM=0.25~0.50范围内单体总浓度[M]、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速率Rp和共聚物分子量Mv的影响,得到Rp∝[M]2.47[I]0.76[E]0.19,Mv∝[M]2.05[I]-0.37[E]-0.47。测定了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中单体的竞聚率,得到rAM=0.44,rDMMC=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反相微乳液聚合 聚合速率 分子量 竞聚率
下载PDF
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2 位作者 黄祖强 张友全 廖丹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5,共4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84[M]1.12[St]1.07[E]0.54。推导并验证了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机理,双基终止与单基终止过程同时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淀粉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动力学 聚合速率
下载PDF
聚烯丙基氯化铵模板存在下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玉玺 吴飞鹏 +1 位作者 李妙贞 王尔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9-892,共4页
丙烯酰胺 (AM)和丙烯酸 (AA)模板共聚合是以聚烯丙基氯化铵 (PAAC)模板存在下 ,在水溶液中进行 ,在这体系中 ,模板PAAC和单体AA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而单体AM与模板则没有作用 .应用膨胀计和电导滴定方法研究了影响聚合反应速度的各种因... 丙烯酰胺 (AM)和丙烯酸 (AA)模板共聚合是以聚烯丙基氯化铵 (PAAC)模板存在下 ,在水溶液中进行 ,在这体系中 ,模板PAAC和单体AA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而单体AM与模板则没有作用 .应用膨胀计和电导滴定方法研究了影响聚合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 ,得到的结果指出 ,在聚烯丙基铵模板作用下共聚合反应遵循Ⅰ型 (zip)模板聚合反应机制 ,速度最高值出现在模板单元T与单体AA等摩尔比 (T AA =1)处 ,这表明在反应溶液中PAAC和单体AA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测得它们的竞聚率分别为r1 =2 6 8(AA)和r2 =0 4 4 (AM) ,与没有模板存在时相比 ,大幅度增高的r1 值表明此共聚合反应 ,生成AA长序列结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同时发现聚合反应速度分别和单体浓度及引发剂浓度的 1 1和 0 83次方成正比 ,由于模板的作用数值高于常规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合反应 单体 烯丙基氯 丙烯酸 氯化铵 丙烯酰胺 引发剂浓度 AA 作用 动力学研究
下载PDF
基于自修复涂料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微 张志刚 +1 位作者 付广艳 刘群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8,共5页
目前,关于包覆桐油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用于自修复涂料的制备研究较少。以桐油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方式在桐油表面制备了脲醛树脂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热重分析仪(TGA)以及红外光谱(IR)对胶囊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 目前,关于包覆桐油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用于自修复涂料的制备研究较少。以桐油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方式在桐油表面制备了脲醛树脂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热重分析仪(TGA)以及红外光谱(IR)对胶囊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及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预聚合反应p H=8.5,采用OP-10作为乳化剂,其用量为芯材质量的5%,搅拌转速为900 r/min,并控制酸化时间为90 min时,可制得外形完整、尺寸均匀的球形微胶囊,微胶囊表面略粗糙,其直径约为200μm,包封闭率达85.1%,其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自修复涂料 脲醛树脂 微胶囊 形貌 结构 热稳定性 包封率
下载PDF
鱼藤酮微胶囊化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熊忠华 曾鑫年 +1 位作者 李保同 谭仕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乙二胺(TDI-乙二胺)为成囊单体制备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对乳化剂配比、TDI-乙二胺、囊壁囊芯、分散剂用量、反应pH值、乳化机转速、交联度等因子进行3水平正交优化试...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乙二胺(TDI-乙二胺)为成囊单体制备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对乳化剂配比、TDI-乙二胺、囊壁囊芯、分散剂用量、反应pH值、乳化机转速、交联度等因子进行3水平正交优化试验,获得具有高成囊率和较佳恒定释放天数的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制备工艺参数为:乳化剂12100204C质量比1∶2,成囊单体TDI乙二胺摩尔比2.5∶1,囊壁囊芯质量比1∶1,聚乙烯醇(PVA)在水相中的含量为2.5mg/g,pH值7.2,转速1200r/min、交联度10%。对制备的2.49mg/g鱼藤酮微囊悬浮剂的成囊率、平均粒径和囊壁厚度、光解稳定性、热贮与低温稳定性及释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所选定技术参数制备的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具有良好的光解稳定性和优异的控释作用。经125W人工紫外光照6d,鱼藤酮微囊悬浮剂的降解率为35.74%,而鱼藤酮乳油则完全降解,鱼藤酮微囊悬浮剂抗光降解性能显著增强;其恒定释放天数为22d,具有优异的控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界面聚合法 微囊悬浮剂 光解稳定性 释放速率
下载PDF
提高苯丙乳液转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燕冲 张心亚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25,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合温度80℃、后补加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乳液聚合转化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乳液聚合 转化率 乳化剂 聚合工艺
下载PDF
丙酮对MMA-St无皂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段应军 吴华强 +1 位作者 王俊恩 袁品仕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共聚,制备了P(MMA-St)。讨论了丙酮含量对MMA,St均聚和MMA-St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丙酮含量的增加,MMA成核速率先减小后增大,聚合速率...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共聚,制备了P(MMA-St)。讨论了丙酮含量对MMA,St均聚和MMA-St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丙酮含量的增加,MMA成核速率先减小后增大,聚合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St成核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聚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丙酮含量对MMA-St共聚的聚合速率的影响与单体比例有关,当V(MMA)∶V(St)=1∶1时,聚合速率随丙酮的增加逐渐降低,当V(MMA)∶V(St)=1∶3和3∶1时,聚合速率随丙酮的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当丙酮含量高于40%后,MMA,St各自均聚和共聚的反应速率均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溶剂热法 无皂乳液聚合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合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