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缩短对长期献血者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波 蒋玲 姚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016-2018,2022,共4页
目的分析长期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在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2017年20名捐献单采血小板50次及献血单位100治疗量以上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下半年缩短献血间隔期至2周,2017年又将间隔期恢复... 目的分析长期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在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2017年20名捐献单采血小板50次及献血单位100治疗量以上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下半年缩短献血间隔期至2周,2017年又将间隔期恢复至4周,对所有研究对象机采前血常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11年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2013、2014、2015、2016、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明显高于2013、2014、2015、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PLT、MPV、PDW、P-LCR与201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4、2015、2016年PLT、MPV、PDW、P-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MPV、PDW、P-LCR与2013、2014、2015、2016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献血次数与PLT呈显著正相关;MPV与PLT呈显著负相关;PDW、P-LCR与MPV变化一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对长期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PLT、MPV、PDW、P-LCR的观察和分析,延长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既有利于献血者的健康,又保障了单采血小板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长期献血者 献血间隔期 献血频次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间隔期为2周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部分参数的观测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翠萍 陈元振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5-637,共3页
目的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由4周缩短至2周,探讨频繁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间隔期缩短至2周,并且每年献血24次后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10月,间隔2周采集1次血小板,1年捐献血小板24次的献血者,观察... 目的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由4周缩短至2周,探讨频繁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间隔期缩短至2周,并且每年献血24次后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10月,间隔2周采集1次血小板,1年捐献血小板24次的献血者,观察分析每次捐献前外周血血常规参数。结果 58名献血者间隔2周捐献1次血小板,24次捐献前外周血血常规有一定的波动。Plt和RBC,第1次与第24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Hb和WBC,第1次与第24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短至2周后,献血者血常规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需要增加观察的时间,以确保献血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 血常规
下载PDF
铁蛋白缺乏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红细胞参数变化以及献血间隔对体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静 孙春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研究铁蛋白缺乏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红细胞参数变化和献血间隔对体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为制定更加细致的献血者关爱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20年4月选取本站单采血小板男性固定献血者100人,检测铁蛋白及红细胞参数。献血员按年度... 目的研究铁蛋白缺乏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红细胞参数变化和献血间隔对体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为制定更加细致的献血者关爱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20年4月选取本站单采血小板男性固定献血者100人,检测铁蛋白及红细胞参数。献血员按年度献血频率分为310、1115、1624次3组,分析铁缺乏率的组间差异。按照铁蛋白检测值分为铁缺乏组和铁蛋白(SF)正常组,比较分析2组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数值变化。对铁缺乏献血员献血期间按不同时间段分为2019年1月3月组、2019年4月6月组、2019年7月9月组、2019年10月12月组与2020年1月4月组,比较分析组间Hb、MCV、MCH数值变化。其中继续献血的铁缺乏献血员按照献血间隔分为延长组(最低献血间隔30 d)和未延长组(最低献血间隔14 d),干预观察2020年5月12月的献血情况,2020年12月再次对铁缺乏献血员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测,分析2组间的SF变化。结果 3组献血频率的铁缺乏率分别为7.5%、22.5%、40.0%,组间比较PSymbol|@@0.05。铁缺乏组与SF正常组比较,Hb (g/L)为144.15±9.37 vs 151.72±8.81、MCV(fl)为87.21±4.02 vs 89.38±2.96、MCH(pg)为29.91±2.13 vs 31.01±1.25、MCHC(g/L)为345.85±9.08 vs 346.48±9.18,P值均<0.05。铁缺乏献血员不同献血时间段内的Hb、MCV、MCH数值比较,在Hb均值的两两比较中,除了2020年1月4月组与2019年1月3月组比较(PSymbol|@@0.05),其余各组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MCV均值组间比较P<0.05,2020年1月4月组分别于2019年1月3月组、2019年4月6月组、2019年7月9月组两两比较,P值均Symbol|@@0.05。2019年10月12月组与2019年1月3月组,PSymbol|@@0.05。MCH均值组间比较P<0.05,2020年1月4月组分别与2019年1月3月组、2019年4月6月组,P值均Symbol|@@0.05。2019年10月12月组与2019年1月3月组比较,PSymbol|@@0.05。铁缺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缺乏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 红细胞参数 献血间隔
下载PDF
固定献血者演化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锦艳 谢桂芸 +8 位作者 韦琳莉 欧阳剑 黎世杰 何博 郑晓晓 戎霞 付涌水 贝春花 梁华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基于回顾性分析,探索影响献血者演化为固定献血者的因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对2016年1—12月在本中心参加街头无偿献全血的献血者,根据其截至到2018年6月31日的献血行为划分献血者属性,分为献血1、2、3次后不再献血组... 目的基于回顾性分析,探索影响献血者演化为固定献血者的因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对2016年1—12月在本中心参加街头无偿献全血的献血者,根据其截至到2018年6月31日的献血行为划分献血者属性,分为献血1、2、3次后不再献血组及固定献血者组。对4组献血者的社会学资料、采血资料和血液检测结果及献血间隔期进行数据可视化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献血者献血者年龄高斯密度图分布模式相近。4组献血者首次献血类型率比较,P>0. 05。4组献血按性别、教育程度及首次献血容量进行率的比较,χ2分别为71. 904,4 024,1 340. 4,P<0. 05。4组献血者同1个献血间隔期的均值依次缩短;与自身对照,高次数献血间隔期比低次数献血间隔期均值均在缩短,但献血3次后不再献血组第2个献血间隔期比第1个献血间隔期均值延长。4组献血者末次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基本上依次降低(χ2=71. 904,P<0. 05)。结论献血者年龄、首次献血类型均未显示与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演化有相关性;献血者性别、教育程度、首次献血容量及献血者献血间隔的变化,均显示与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演化有相关性;以上线索的值得进一步探索更明确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演化 数据可视化 献血间隔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献血者间隔期信息共享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翠娥 孔长虹 +4 位作者 高瑜 徐烨彪 裘君娜 金立明 胡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持续提升长三角地区(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献血者和血液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2020年7月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献血者间隔期信息共享系统,为血站阻断因不到献血间隔而再次献血的献血者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结果长三角地... 目的持续提升长三角地区(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献血者和血液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2020年7月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献血者间隔期信息共享系统,为血站阻断因不到献血间隔而再次献血的献血者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结果长三角地区血站统一了献血者间隔期信息共享标准、开发了查询服务,实现了献血者间隔期信息共享。结论系统的建立降低了献血间隔期未到而再次献血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地区献血者和血液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献血者 间隔期信息 共享系统
下载PDF
重复献血者间隔期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晓晓 黎世杰 +6 位作者 冯凡凡 洪晓春 柯蓉蓉 许颖莹 谢桂芸 谭咏恩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959-964,共6页
目的使用纵向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技术,探讨全血重复献血者间隔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LMEM)对广州血液中心40 876名在2017年间第二次献全血的献血者截止2019年12月30日的献全血行为进... 目的使用纵向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技术,探讨全血重复献血者间隔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LMEM)对广州血液中心40 876名在2017年间第二次献全血的献血者截止2019年12月30日的献全血行为进行了跟踪,以经Cox-Box变换后的献血者间隔天数为结局变量,测量其每次献全血时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变化并建模分析。结果随着献血间隔期序列号的增加,献血者平均献血间隔期呈现缩短趋势,每增加一个献血间隔期,减少-0.002 6个Cox-Box变换后的献血者间隔天数单位(T=-11.47,P<0.000 1),且献血间隔期序列号与其他变量存在广泛的交互效应(P值均<0.05)。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与18—25岁组相比,25—35岁组、35—45岁组及>45岁组献血者献血间隔期均所有延长(参数估计值均为正值,P值均<0.000 1)。考虑年龄组与献血间隔期序列号的交互作用后,其变化方向发生改变,各年龄组与参考年龄组对比,随着献血间隔期序列号的增加,献血间隔期呈现下降趋势(参数估计值均为负值,P值均<0.05)。个人自愿组与团体自愿组对比,其献血间隔期呈现增加趋势(T=3.68,P<0.05)。汉族组与其他民族组对比,其献血间隔期呈现增加趋势(T=3.85,P<0.05),但加入献血间隔期序号的交互作用后,变化反向改变(T=-2.41,P<0.05)。献血400 mL献血者,与较低献血量献血者对比,献血间隔期减少-0.000 7个Cox-Box变换后的献血者间隔天数单位(T=-3.61,P<0.05),考虑了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后(个人自愿×400 mL;献血间隔期序号×献血400 mL),变化方向没有改变,减少速率有所变化,其中以个人自愿×400 mL组减少速率最大(参数估计值为-0.002 09)。但献血次数多的献血者,个人自愿者组献血间隔期更短(T=-2.83,P<0.05)。结论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平均献血间隔呈缩短趋势。应做好低年龄组、其他民族组的关爱工作,促进他们保持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献血者 献血间隔期 影响因素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Cox-Box变换
下载PDF
献血间隔时间对血小板采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梁韶刚 何敏静 +1 位作者 黄燕珊 王平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9-20,共2页
目的分析献血间隔时间对血小板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3 280例,其中Trima血小板分离机采集血小板2 778例,MCS+采集512例。献血者每次献血之前做血常规检查(献血间隔时间为14 d),隔14 d后捐献抽... 目的分析献血间隔时间对血小板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3 280例,其中Trima血小板分离机采集血小板2 778例,MCS+采集512例。献血者每次献血之前做血常规检查(献血间隔时间为14 d),隔14 d后捐献抽标本检查血常规,观察并记录3 280例献血者血小板献血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每隔14 d后,机体血小板计数与献血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30 d后,机体血小板计数与献血前基本一致(P>0.05)。结论以血小板计数分析献血者的献血周期,献血周期保持在合适的间隔周期并不会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间隔时间 血小板 血常规
原文传递
不同献血间隔期对单采粒细胞献血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变化的研究
8
作者 王慧 范恩勇 +2 位作者 孙海英 黄文杰 许守广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2期20-22,27,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间隔期对单采粒细胞献血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所有样本均来自江苏省扬州市中心血站2012年3月至2017年12月单采粒细胞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平均41.5岁,按照献血间隔期的不同,分为4周、3个月、6个月三组,分...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间隔期对单采粒细胞献血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所有样本均来自江苏省扬州市中心血站2012年3月至2017年12月单采粒细胞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平均41.5岁,按照献血间隔期的不同,分为4周、3个月、6个月三组,分别在献血者献血前及献血间隔期满后检测献血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主要测定项目包括WBC、RBC、Hb、Hct、PLT、RET等指标。结果同一献血间隔期、同性别献血前、后比较,WBC、RBC、Hb、Hct、PLT等指标献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期4周女性献血者RET指标较献血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采粒细胞献血者献血间隔期的确定,建议男性不少于4周、女性不少于3个月。制订科学、合理的单采粒细胞献血间隔期,既能保证单采粒细胞产品的质量,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单采粒细胞 外周血细胞 献血间隔期
下载PDF
献血后不同时段血液相关指标变化的观察
9
作者 林昂 陈镇奇 +5 位作者 苏玲玲 翁妙卿 肖泽斌 温国强 庄文 季阳 《广州医药》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献血400 m 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全血者的最适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小时、7天、1个月和3个月... 目的观察献血400 m 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全血者的最适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小时、7天、1个月和3个月采集血样,进行:WBC、RBC、HGB、HCT、PLT、TP、ALB、血清铁检测,对各项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后3个月内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献血后3个月的恢复期是安全的,全血献血间隔三个月、献血量400 m l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间隔期 献血量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安全献血频次和限量的研究
10
作者 陈镇奇 庄文 +3 位作者 苏玲玲 翁妙卿 林昂 肖泽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1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献血者在献血400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h、7d,1个月... 目的:观察献血者在献血400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采集血样,进行WBC、RBC、HGB、HCT、PLT、TP、ALB、血清铁检测,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后3个月内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献血后3个月的恢复期是安全的,全血献血间隔期在3个月、献血量400ml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间隔期 献血量
下载PDF
无偿献血的限量及安全间隔期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玲玲 陈镇奇 +5 位作者 翁妙卿 林昂 庄文 肖泽彬 温国强 季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7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观察无偿献血者献血400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h、7d、1... 目的观察无偿献血者献血400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采集血样,检测WBC、RBC、HGB、HCT、PLT、TP、ALB、血清铁,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后3个月内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献血后3个月的恢复期是安全的,全血献血间隔期3个月、献血量400ml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间隔期 献血量
下载PDF
有偿、无偿献血源总体的阳性率比较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晶 陈莉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3-25,共3页
本文对有偿、无偿献血源总体的阳性率进行了双属性总体比率的假设检验 ;给出了有偿、无偿两种献血源总体各项检验指标的阳性率的置信区间 ;
关键词 有偿献血源总体 无偿献血源总体 阳性率 总体比率 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