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警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姚立 杨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8-970,共3页
目的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了解武汉市献血不良反应上报情况,探讨建立献血不良反应预警系统的必要性。方法对武汉血液中心2014-2015两年的献血不良反应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献血量、初次献血及重复献血、座位... 目的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了解武汉市献血不良反应上报情况,探讨建立献血不良反应预警系统的必要性。方法对武汉血液中心2014-2015两年的献血不良反应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献血量、初次献血及重复献血、座位及半卧位姿势、有无人员陪同献血这几个因素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并对武汉血液中心一线采血人员进行献血不良反应上报情况调查。结果低血糖和精神紧张是造成我市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献血经历、半卧位姿势、有陪同人员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漏报。结论献血不良反应大多可预防,应尽快建立起献血不良反应预警系统,采取措施提高上报率,全面真实收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预警系统
下载PDF
武汉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保留策略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涵薇 林卉 谢松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和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和保留策略,稳步提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定期献血者队伍的人数,确保及时充足安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调查2007-2013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2012-2013年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电话,定期发纸... 目的探讨和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和保留策略,稳步提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定期献血者队伍的人数,确保及时充足安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调查2007-2013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2012-2013年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电话,定期发纸质信件,短信群发,进高校讲座宣传等招募方式,优质的献血服务,大型节假日特殊活动等保留策略,使献血者队伍逐步扩大。结果单采血小板采集人次数从2007年5 789人次增长到2013年32 502人次(增长了5.61倍),采集制备量从8 817单位增加到了42 030单位(增长了4.77倍)。通过优质服务、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有效的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2012-2013年成分献血不良反应率<0.1%。2007年以来100%自愿无偿成分献血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结论献血者的招募需要持续跟进,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提高招募效果,更重要的是优质的献血全程服务和过硬的操作技术是献血者保留的重要手段,双管齐下,才能逐步扩大稳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招募 献血反应
下载PDF
北京地区56-60周岁全血献血人群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霄 毕岐勇 +2 位作者 郭成城 张艳丽 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56-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安全实施推广高龄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者的资料,将18-55岁献血人群为对照组,56-60岁人群为研究对... 目的研究分析56-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安全实施推广高龄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者的资料,将18-55岁献血人群为对照组,56-6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献血次数、性别、献血频率、献血量选择、延迟献血率、献血不良反应率等特征。结果观察期间年龄在56-60岁之间献血者共4 134名参加登记献血,其中男2 692名,女1 442名,共计登记献血次数为5 916人次,登记献血频率(5 916/4 134,1.431)高于对照组的(1 220 889/1 176 193,1.038),且每年献血人次逐年增加;400 mL献血量比(3 937/1 979, 1.989)显著低于对照组(1 070 718/150 171, 7.130);延迟献血率和献血反应发生率与18-55岁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既往无献血反应的56-60周岁献血者继续献血是安全的,其献血量逐年增多,针对这部分人群的献血动员招募是我国献血人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该人群的献血行为特征,制定精准的献血招募保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年龄 全血 献血者 献血反应 延迟献血率
下载PDF
初次单采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玥 周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初次单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方法对近年本中心用MCS+单采分离机采集的505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286名初次献血者在采集第1循环、第2循环、第3循环、第4循环及以后的时间... 目的探讨初次单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方法对近年本中心用MCS+单采分离机采集的505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286名初次献血者在采集第1循环、第2循环、第3循环、第4循环及以后的时间段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同时与219名多次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初次献血组第1循环和第2循环不良反应发生率38.5%(110/286)和27.3%(78/286)显著高于多次献血组13.7%(30/219)、11.9%(26/219)(P<0.01);第3循环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献血组在第4循环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6.2%(123/219)显著高于初次献血组18.2%(52/286)(P<0.01)。结论初次单采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采集初期。因此,对初次单采献血者在采集初期应该重点关注并进行心理护理,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时间特征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军队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烈霞 黄小娟 +3 位作者 陈红霞 赵新韫 贺雅萍 谈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830-833,共4页
目的:分析军队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制定措施。方法:将2016-01~2017-01基层部队献血者2 960名分为对照组(n=1 400)和干预组(n=1 5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比... 目的:分析军队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制定措施。方法:将2016-01~2017-01基层部队献血者2 960名分为对照组(n=1 400)和干预组(n=1 5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献血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干预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时,应对献血者给予献血知识宣教,尽可能选择舒适宽敞的室内环境,并且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明显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心理干预 无偿献血
下载PDF
年轻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沈元红 马荣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VVR)的观察,了解年轻献血者VVR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干预手段减少VVR的发生。方法观察并记录了7 359例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献血者献全血时发生VVR的情况,收集了发生... 目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VVR)的观察,了解年轻献血者VVR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干预手段减少VVR的发生。方法观察并记录了7 359例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献血者献全血时发生VVR的情况,收集了发生VVR者的性别、年龄、BMI、献血史、VVR的程度、VVR的发生时间等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在7 359例18—22岁的学生中,有482例发生VVR,发生率为6. 55%,VV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BMI无关,但其程度与其发生时间呈显著相关(χ~2=19. 57,P〈0. 001),且VVR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采中及采后5 min内(占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 3%,49. 8%),较严重VVR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采后0—10 min。同时,观察提示初次献血者较重复献血者的VVR程度显著增强(χ~2=5. 11,P〈0. 05)。所有VVR在采取平卧位、饮用糖盐水后均可迅速完全缓解。结论年轻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如果能在采血后保持5—20 min平卧位观察,献血前适量饮用糖盐水,将大幅度减少VV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献血者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剑波 张丽华 王永均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预防其发生的护理措施,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帮助。方法:统计献血总人次和出现献血不良反应人次,并就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程度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在2012年至2015年共112 809...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预防其发生的护理措施,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帮助。方法:统计献血总人次和出现献血不良反应人次,并就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程度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在2012年至2015年共112 809人在大理州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1 864人。2012年发生率为2.10%,2015年发生率为1.21%,较2012年下降了0.89%。结论:献血不良反应与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精神紧张和空腹饥饿是造成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分别占68.0%和12.8%。在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基础上,通过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下载PDF
献血者安全监测的回顾与展望
8
作者 杨俊鸿 徐永柱 +2 位作者 黄霞 曾嘉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324-1340,共17页
献血者安全监测(donor haemovigilance,DHV)是血液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在完善DHV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监测系统和推进献血者安全工作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们对WHO推进全球血液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贡献... 献血者安全监测(donor haemovigilance,DHV)是血液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在完善DHV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监测系统和推进献血者安全工作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们对WHO推进全球血液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贡献、国际输血医学伦理规范的献血者安全伦理原则、献血不良反应标准、国内外开展DHV的系统和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回顾,并提出我国进一步加强献血者安全保障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献血者安全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2014-2018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采血不足量直接报废情况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欧阳剑 贝春花 +3 位作者 何军 何博 陈锦艳 梁华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无偿献全血者采血不足量导致直接报废的情况。方法根据2014-2018年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的数据,分析采血不足量导致直接报废的原因,了解献血者不同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和献血量等因素与采血不足量之间的关系,分析5年间发... 目的分析广州市无偿献全血者采血不足量导致直接报废的情况。方法根据2014-2018年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的数据,分析采血不足量导致直接报废的原因,了解献血者不同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和献血量等因素与采血不足量之间的关系,分析5年间发生采血不足量事件的原因与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18年共发生955例(0.07%)献全血者采血不足量直接报废事件。2018年由于献血不良反应导致采血不足量事件的比例比2014年有所下降(x2=3.87,P=0.04);选择献血400 mL的献血者发生采血不足量事件的比例最高,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发生采血不足量事件与女性献血者和献血反应成正比,与献血次数成反比,选择献血300 mL与400 mL均比选择200 mL更容易发生采血不足量。而2018年与2014年对比,区别在于发生采血不足量不再与性别和选择献血400 mL有关。结论献血不良反应所导致的采血不足量事件有所下降,性别和选择献血400 mL不再与发生采血不足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采血不足量 献血反应
原文传递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永梅 张亦弛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5期147-147,149,共2页
目的分析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寻求有效防护措施,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中心血站献血的39563例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9563例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543例,... 目的分析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寻求有效防护措施,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中心血站献血的39563例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9563例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543例,献血反应率1.37%,其中心理因素351例,占献血反应总人数的64.64%。结论献血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最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因此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护,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献血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下载PDF
《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运用实施体会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黎燕 郑青青 徐雪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评价《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的实施效果,更好地指导日常献血不良反应的安全监护。方法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 551-2017)》要求,2017年12月重新修订《献血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献血不良反应报告随访卡》,培训后于2018... 目的评价《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的实施效果,更好地指导日常献血不良反应的安全监护。方法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 551-2017)》要求,2017年12月重新修订《献血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献血不良反应报告随访卡》,培训后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收集2018—2019年《献血不良反应报告随访卡》的相关数据,从献血不良反应的类型符合程度、严重程度、献血相关性等方面与实施前2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修订后《献血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献血不良反应报告随访卡》对献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判断更准。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从2016年的1.42%(239/16 826)上升至2019年的2.81%(491/17 466);献血不良反应的类型符合程度高达99.08%(752/759);非重度献血不良反应占比为99.74%(757/759);献血相关性评估中肯定相关占38.74%(294/759),可能无关占60.60%(460/759)。结论《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对献血不良反应提出标准化监测依据,可提高工作人员对献血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发现献血过程中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以提高献血服务,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指南 实施体会
下载PDF
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对策
12
作者 朱仕清 危燕芬 +1 位作者 汪丽娟 刘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34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大学生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血液的浪费及确保血液质量.方法:收集花都区血站2009年1-11月大学生献血体检表及献血不良反应记录表5028份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的献血次数... 目的:分析大学生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血液的浪费及确保血液质量.方法:收集花都区血站2009年1-11月大学生献血体检表及献血不良反应记录表5028份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的献血次数、体位的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同.结论:大学生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次数、体位有一定关系,针对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我们制定出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