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2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98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42
1
作者 邱斌 何博 +1 位作者 曾祥凤 张文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6-687,共2页
目的对广州市771 508名无偿献血者中的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调查。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对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对不同诱因引起的反应程度分为轻、中、重3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诱因引起的无偿献血不良... 目的对广州市771 508名无偿献血者中的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调查。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对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对不同诱因引起的反应程度分为轻、中、重3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诱因引起的无偿献血不良反应中,精神紧张是造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原因。各类诱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中,由精神紧张引起的不良反应共2 612名(65.6%)。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献血引起不良反应544名(13.7%)。空腹献血不良反应322名(8.1%)。晕针晕血献血不良反应131名(3.3%)。纤细的血管穿刺疼痛119名(3.0%)。献血后血肿129名(3.2%)。女性经期献血109名(2.7%)。其他献血17名(0.4%)。不同原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的轻中重程度的构成比例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由于献血者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和空腹献血等情况引起。我们应该提高静脉采血技术、优化服务意识、在采血过程中注意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从而提供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下载PDF
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及宣传干预手段调查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玉萍 沈子琳 +4 位作者 陈悦 佘群平 杨晴晴 王海燕 陈学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对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元化宣传干预手段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南京市10所高校的1... 目的对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元化宣传干预手段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南京市10所高校的1 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中大二、大三班级进行多元化宣传干预(网络宣传、专家讲座、宣传册、已献血者现身说法等),比较干预前后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南京市无偿献血大学生中,男生的献血率(29%)高于女生、大三的献血率(37%)高于其他年级、医学生的献血率(28%)高于其他专业,具有统计学差异;无私奉献、回报社会(27.4%)是主要的献血原因;害怕感染疾病、损害健康(26.3%)是主要的未献血原因;网络信息(20.9%)是主要的获取信息途径;干预后研究对象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意愿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应加大高校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采取多元化宣传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和献血意愿,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大学生 知晓率 宣传干预
下载PDF
大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不良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季雯婕 孙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调查大理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献血反应的高发人群特征,为进一步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寻找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大理地区610例献血不良反应者数据信息,运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年份的献血反应率及在... 目的调查大理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献血反应的高发人群特征,为进一步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寻找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大理地区610例献血不良反应者数据信息,运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年份的献血反应率及在不同献血次数、性别、年龄段献血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大理地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率呈逐年递减趋势;初次献血者反应率高于再次献血者;总体男性高于女性且显著性差异体现在18-24岁和25-34岁2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反应率有显著差异,以低龄段(18-24岁)反应率最高为1.42%,且随年龄增加呈阶梯状下降。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初次献血者、男性及低年龄段献血者,加强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地区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艳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6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入选的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血站400例无偿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者,所选对象均在献血前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相关生理指标正常者可实施无偿献血。上述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入选的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血站400例无偿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者,所选对象均在献血前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相关生理指标正常者可实施无偿献血。上述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献血护理干预措施:无偿献血者来献血、测定相关生理指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采集血液,而后献血者离开。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对象的献血前和献血后进行心理焦虑情绪评定;记录两组对象献血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献血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献血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本组献血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献血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反应189例、轻度反应8例、中度反应3例、重度反应0例。观察组中中度和重度反应所致比例为1.5%;对照组中无反应176例、轻度反应8例、中度反应14例、重度反应2例。对照组中中度和重度反应所致比例为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血站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无偿献血 心理护理 心理情绪
下载PDF
精准营销策略应用于农村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中的可行性分析及调查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苏相耿 何宁宇 +2 位作者 陆祝选 李彬 龚祖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目的识别并精准定位在农村地区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的主体人群,并通过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策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在农村地区的延伸。方法向南宁市辖6县18—60岁居民发放4500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对无偿... 目的识别并精准定位在农村地区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的主体人群,并通过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策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在农村地区的延伸。方法向南宁市辖6县18—60岁居民发放4500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无偿献血服务需求、参加无偿献血意愿、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意见及建议等方面。对调查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1)有效问卷回收率(3815/4500)。2)获得了本地献血人群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比例、婚姻状况、民族构成、年龄段、文化程度、所从事的职业。3)献血人群中表示今后愿意无偿献血的占67.79%(2586/3815),不愿意的占32.21%(1229/3815);表示愿意加入无偿献血应急队伍的占65.98%(2517/3815)。4)对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及知识的认知:献血适宜年龄(34.00%)、献血时间间隔(35.33%)、献血量(56.88%)及献血前健康征询与体检(64.17%)等,知晓率均〈70%。5)农村无偿献血相关服务及延伸:被调查者中70.01%(2671/3815)表示在县城里见过采血车;69.12%(2637/3815)表示如果采血车到乡镇社区村屯开展无偿献血,他们会参加无偿献血;82.49%(3147/3815)表示支持血站在县城设立固定献血点(捐血屋);75.52%(2881/3815)会支持或鼓励孩子或朋友献血;61.44%(2344/3815)表示在血液紧张时候可以接受互助献血以保障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血液供应;67.71%(2583/3815)支持符合政策的用血费用在医院直接报销,但仍有22.44%(856/3815)抱怀疑态度。结论在无偿献血招募中采用“精准营销”策略适用于农村无偿献血工作,重点把握住农村地区有过献血经历并愿意再次献血的人群,并致力于扩展没有献血经历,但主观上又有献血愿望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营销 无偿献血 招募 农村地区
下载PDF
克拉玛依中心血站2010-2013年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2010-2013年克拉玛依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针对报废原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方法 2010-2013年本站无偿献血的报废血液共计1 707 U,按原因、血液感染性指标和血型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报... 目的调查分析2010-2013年克拉玛依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针对报废原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方法 2010-2013年本站无偿献血的报废血液共计1 707 U,按原因、血液感染性指标和血型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报废原因按分类排位,前3位分别为:脂肪血、检测不合格和过期报废,随后是其它原因、不足量和破袋。因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依次为:ALT>抗-TP>HBs Ag>抗-HCV>抗-HIV;报废率按血型分类依次为:B型>A型>O型>AB型。结论通过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通过加强无偿献血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注重献血前咨询、增加初筛项目和改进试验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成分制备等措施,可达到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原因
下载PDF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3
7
作者 韩慧瑛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地血站发生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94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观察记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根据...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地血站发生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94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观察记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18~29岁阶段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群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夏季(6~8月)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献血1次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献血2次以上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献血不良反应诱因中,以精神紧张所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紧张是引起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多见于学生、年轻献血人群和首次献血者之中,通过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提高采血人员技能水平,可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核酸扩增技术(NAT)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1
8
作者 蔡丽娜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1177,共7页
随着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输血传播疾病问题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针对输血传播疾病的初筛完全依赖于血清学试验,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使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以外,其他病毒的检测基本... 随着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输血传播疾病问题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针对输血传播疾病的初筛完全依赖于血清学试验,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使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以外,其他病毒的检测基本上都是检测抗体的方法。分子技术(如PCR)的出现,为提高献血者的血液初筛检出率,降低经血传播疾病这种风险提供了可能。本文对国内外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无偿献血
下载PDF
定期无偿献血对献血者血清铁和铁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亓法英 赵孔波 +1 位作者 张春来 于继徐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2-903,共2页
目的研究献血对血清铁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76例无偿献血人员为献血组,83例健康人员(非献血人员)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清铁和铁蛋白检查。结果献血组血清铁、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均在正常范围,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除... 目的研究献血对血清铁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76例无偿献血人员为献血组,83例健康人员(非献血人员)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清铁和铁蛋白检查。结果献血组血清铁、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均在正常范围,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除1例外也在正常范围。献血组男性血清铁蛋白为(116.52±67.16)ng/mL,对照组男性为(186.39±103.15)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组女性血清铁蛋白为(66.2±47.62)ng/mL,对照组女性为(101.1±73.89)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组血清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组血清铁蛋白降低,但是并没有造成贫血。因此,献血可以减少体内的铁贮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铁蛋白
下载PDF
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对采供血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贝孟辉 李丽颜 +3 位作者 曾雅静 钟炽辉 何子毅 陈庆恺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1-632,共2页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为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总满意率达97.82%,重复献血...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为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总满意率达97.82%,重复献血者的不满意率高于初次献血者(P<0.05),献血者反馈的问题以对服务态度和采血岗位的不满意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对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较大。结论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采血岗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献血者满意率,并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满意度 服务 质量
下载PDF
全国采供血机构非标量及凝块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郑井滨 张丽 +1 位作者 安万新 梁晓华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采集的全血中因非标量及凝块所致血液报废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辅以电话核实的方式,对全国354个采供血机构所采集的非标量及凝块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度非标量血液报废率分别为0.2... 目的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采集的全血中因非标量及凝块所致血液报废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辅以电话核实的方式,对全国354个采供血机构所采集的非标量及凝块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度非标量血液报废率分别为0.268%、0.245%、0.256%,凝块血液报废率分别为0.037%、0.033%、0.036%。血液中心与中心血站数据对比,报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采供血机构规模的扩大,总体报废率呈现递减趋势。结论采供血机构应正确分析非标量及凝块血液的报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控制,降低血液在采集过程中的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全血 血液报废 非标量血液 凝块
下载PDF
不同检测模式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情况对照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傅钰斌 汪传喜 +3 位作者 张伟东 李仲平 黄杰庭 汤静儿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广州血液中心2010~2015年对全血献血者血液标本的两种检测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两种检测模式的全血献血人数、血液采集量和报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血无偿献血者1... 目的分析比较广州血液中心2010~2015年对全血献血者血液标本的两种检测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两种检测模式的全血献血人数、血液采集量和报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血无偿献血者1546938人,全血献血量2381126.95U,两种检测模式下检测阳性报废率分别是5.19%和3.82%。两种检测模式对ALT、抗-HCV、梅毒抗体和核酸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模式2实施期间不合格血量、报废血量和报废率均大幅度降低,尤其是ALT阳性率显著降低。ALT阳性率降低对HCV抗体和梅毒抗体阳性率降低有意义。HBsAg复检阳性率无明显变化。检测模式2是目前较高效的检测模式,能有效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建议合理进行献血前快速筛查和献血后检测项目研究,能有效降低全血的报废率,减少血液的浪费,同时大力推广2013~2015年检测模式2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无偿献血 检测模式 阳性率
下载PDF
2012-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个体和团体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田秀花 明文娟 张晓香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东营市个体和团体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影响因素的差异,从而保证献血者和血液安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营市中心血站的91534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者的献血组织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个体献血... 目的探讨山东省东营市个体和团体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影响因素的差异,从而保证献血者和血液安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营市中心血站的91534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者的献血组织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个体献血者组(n=66012)和团体献血者组(n=25522)。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2015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版)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06版)的相关规定,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一丙型肝炎病毒(HCV)、抗-梅毒螺旋体(TP)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5项血液检验性因素项目进行检测。按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及国际输血协会(ISBT)的相关规定,对血液的采血量、脂肪血发生情况,以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3项非血液检验性因素项目进行调查。并且采用Y。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各个项目的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①2012—2015年,东营市献血者血液的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献血反应、脂肪血及采血量不足项目不合格率基本稳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25、-0.14、-0.12、0.09、0.13、0.41、0.83、0.28,P〉0.05)。5项血液检验性因素项目中,ALT的不合格率最高,为3.31%(3032/9153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560.72,P〈0.05);3项非血液检验性因素项目中,脂肪血的不合格率最高,为6.52%(5969/9i53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43.63,P〈0.05)。②个体献血组血液检验性因素项目的总不合格率为3.90%(2573/66012),低于团体献血组的5.70%(1455/2552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0,P〈0.05);2组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献血者 血液安全 个体献血 团体献血
原文传递
某市无偿献血者乳糜血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红梅 郭楠 王洪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对某市无偿献血者乳糜血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以便提高采血效率,减少乳糜血的报废,保护血液资源。方法采用Epidata 3.0软件对某市2013年1-12月献血者建立信息登记表,双录入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季节、学历、职业、献血次数等相关信息... 目的对某市无偿献血者乳糜血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以便提高采血效率,减少乳糜血的报废,保护血液资源。方法采用Epidata 3.0软件对某市2013年1-12月献血者建立信息登记表,双录入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季节、学历、职业、献血次数等相关信息,再将数据导入到SPSS 21.0软件,采用χ2检验、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录入献血者有效资料76 432份,其中包括乳糜血1125份。献血人群中男性和女性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不同献血季节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乳糜血率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学历献血者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及以上学历献血者乳糜血率明显低于其他学历人群,且随着学历的提升乳糜血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不同职业献血者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人/企事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商业及服务人员高于其他职业人群;不同献血次数乳糜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献血次数增加,乳糜血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通过对乳糜血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能够清楚了解该地区乳糜血相关因素,科学掌握乳糜血高发人群及发生季节,有效指导血液机构采供血的业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乳糜血 相关因素 检验
下载PDF
重庆市采供血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冬燕 成晓娇 +5 位作者 段恒英 曾志刚 夏代全 邱本慧 廖雪君 何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2-966,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采供血现状,把握重庆市采供血总体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描述性分析、相关和逐步回归法对重庆18个采供血机构2012-2014年血液采集量和供应量、覆盖区域人口献血率和医疗资源现状以及对未来血液需求量作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采供血现状,把握重庆市采供血总体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描述性分析、相关和逐步回归法对重庆18个采供血机构2012-2014年血液采集量和供应量、覆盖区域人口献血率和医疗资源现状以及对未来血液需求量作统计分析。结果血液中心采供血覆盖区域的户籍人口只占全市的22%,但是由于三级医院数占到全市的78%,其采血量占全市的44%,其覆盖区人口2012-2014年平均献血率达到14.5‰;住院人次、手术人次对用血量有显著影响。结论采血与供血区域配置失衡导致了目前重庆市血液供应不平衡,无偿献血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协调,血液调配与联动机制效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供血现状 血液采集 血液调配 血液供应 血液需求 无偿献血 重庆
下载PDF
2009-2018年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保留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葛立华 周载鑫 +3 位作者 顾海慧 程小林 余凤秀 钱宝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40-94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某血站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情况,探讨保留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志愿者的保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等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8年上海某血站的血小板单采工作状况,比...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某血站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情况,探讨保留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志愿者的保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等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8年上海某血站的血小板单采工作状况,比较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动机、采血者服务等对献血者献血意愿和再次献血行为影响的相关性,分析对固定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固定献血人群中女性比例较高,医护人员良好的服务是促进固定献血者保留的重要因素,献血者时间和地点的改变是影响成分献血的主要因素,提高献血者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有效的再招募手段。结论通过献血宣传、精准服务以及后期交流等方式可以提高对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单采血小板 志愿者 保留
下载PDF
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冬 曾付芳 魏胜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1-432,共2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血型错误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减少错型发生,保障输血安全。方法2004年10月30日~2013年10月30日9年对289938名无偿献血者的血型初筛结果与复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错型原因。结果259例初筛血型与复检不...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血型错误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减少错型发生,保障输血安全。方法2004年10月30日~2013年10月30日9年对289938名无偿献血者的血型初筛结果与复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错型原因。结果259例初筛血型与复检不符,初筛错型原因反应不充分,误判误填,试剂间污染,漏加反加试剂162(62.55%)。结论针对错误环节,从人员、环境、试剂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血型差错,降低初筛错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型错误
下载PDF
山西绛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 被引量:15
18
作者 武俊龙 王新伦 +1 位作者 郝剑虹 赵芳 《中国健康教育》 2004年第12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 调查山西绛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方法 在山西省绛县横水镇非法采供血情况较为严重的 6个自然村选取 3 0 0名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开展问卷调查。其中 ,男性 1 49名 ,女性 1 5 1名 ;年龄 1 8~ 45岁 ;60 3 4%... 目的 调查山西绛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方法 在山西省绛县横水镇非法采供血情况较为严重的 6个自然村选取 3 0 0名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开展问卷调查。其中 ,男性 1 49名 ,女性 1 5 1名 ;年龄 1 8~ 45岁 ;60 3 4%具有初中文化 ,1 9 3 2 %具有小学文化 ;90 5 4%为已婚 ,1 3 5 %卖过血。结果 调查对象中有 92 91 %的人在过去一年获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通过电视获取艾滋病相关信息的占 93 0 9% ,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占 61 82 % ,通过朋友的占 3 4 91 % ,通过无线电广播的占 3 0 5 5 %。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在 83 1 1 %~ 2 9 0 5 %。 44 2 6%的被调查者不同意感染者的家人与正常人一起劳动。 3 3 78%不同意感染者的子女与其他孩子一起上学。结论 当地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为低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农村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下载PDF
广州市无偿献血10年情况分析(1998-2009年) 被引量:16
19
作者 曾四海 李锦城 +1 位作者 张晋昕 唐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830-833,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无偿献血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广州市无偿献血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检索自199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组织形式(单位、个人)、献血场所(集体... 目的分析广州市无偿献血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广州市无偿献血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检索自199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组织形式(单位、个人)、献血场所(集体、街头)、主要流动献血点的血液采集情况等,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无偿献血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6.978,P=0.000)。男性献血者1次献血400ml的情况明显好于女性(P<0.001);无偿献血人数比例最高的是25~岁组,男女性均超过30.00%,18~39岁献血者所占比例高达84.31%;在所有参加献血者中,10年期间只献血1次的人数最多,达到77.6%;献血10次以上的献血者仅有0.35%;街头献血人数增长比较快,在1998-2008年间参加单位(集体)献血的人数与参加街头献血的人数相比为1:0.95,2009年则为1:1.78。结论广州市无偿献血的重点人群是青年群体。在重点发展街头无偿献血的同时,集体招募无偿献血也是保证广州市临床血液供应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调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无偿献血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涛 洪缨 +2 位作者 王乃红 康建勋 祁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7-729,共3页
目的回顾成都地区过去2年的全血献血情况,为今后开展无偿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心数据库中调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全血献血者数据,按照性别、年龄、学历、血型、民族以及献血量进行统计分析。2013年1-12月全血采集量按照... 目的回顾成都地区过去2年的全血献血情况,为今后开展无偿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心数据库中调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全血献血者数据,按照性别、年龄、学历、血型、民族以及献血量进行统计分析。2013年1-12月全血采集量按照采集地点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有246 625人参加311 856次献血,其中单次献血者176 707人,2013年采血量比2012年增加3.88%。献血者血型分布O型>A型>B型>AB型,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汉族占95%。献血者职业:学生27.17%,职员12.74%,农民9.66%。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最多,其次是26-30岁段,单次献血者主要集中在18-25岁年龄段。文化程度主要以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和初中为主,占献血者人数的92%。献血量以400 m L和300 m L为主。献血屋采集量占7%,采血车采集量占93%。2013年全血采集量献血屋占7%,固定采血点占62%,临时采血点占31%。主城区采集量高于郊县。结论成都地区献血人群学历以初中文化水平以上为主,年龄以18-30岁为主,尤其是单次献血者。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大宣传将单次献血者保留成重复献血者。冬夏季是全年2个采血量较低的阶段,需要发动更多的市民参与献血,满足临床用血需要,献血屋的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献血服务网点的血液采集,目前基本能满足临床用血需要,如能进一步规划完善,各献血服务网点的采集能力还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者 采血量 献血服务网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