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酸络合物沉淀法制备钛酸钡超细粉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全学军 李大成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8-81,共4页
根据传统的草酸盐沉淀法合成超细BaTiO3 粉末的条件不易控制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草酸盐沉淀法 :先使Ti4 +与C2 O4 2 -形成TiO(C2 O4 ) 2 2 +络离子 ,再使其与Ba2 +反应生成草酸氧钛钡前驱体 ,然后干燥、煅烧得超细BaTiO3 粉末。... 根据传统的草酸盐沉淀法合成超细BaTiO3 粉末的条件不易控制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草酸盐沉淀法 :先使Ti4 +与C2 O4 2 -形成TiO(C2 O4 ) 2 2 +络离子 ,再使其与Ba2 +反应生成草酸氧钛钡前驱体 ,然后干燥、煅烧得超细BaTiO3 粉末。草酸氧钛络合物的形成应控制在pH =2 .5~ 3,前驱体的煅烧温度 ,以及反应时物料的混合对最终产物的粒度及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在反应物Ba/Ti比为 1~ 1.0 1,煅烧温度 80 0℃ ,时间为 1h ,反应物料充分混合的条件下 ,采用所提出的新工艺可制备出质量较理想的BaTiO3 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络合物 沉淀法 钛酸钡 制备 超细粉末 电子陶瓷工业
下载PDF
用正电子湮没研究铌掺杂效应氧化锌导电陶瓷的结构缺陷
2
作者 籍远明 宫伟力 张金仓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分析,研究掺杂Nb2O5的ZnO导电陶瓷掺杂含量、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电子会被锌空位和微空洞缺陷捕获。随着Nb2O5含量的增加,晶界上单位体积VZa数量增多。随烧结温...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分析,研究掺杂Nb2O5的ZnO导电陶瓷掺杂含量、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电子会被锌空位和微空洞缺陷捕获。随着Nb2O5含量的增加,晶界上单位体积VZa数量增多。随烧结温度升高,晶界层VZn浓度增加,ZnO界面微空洞缺陷减小,材料变得致密。随烧结时间增加,VZa增加不明显,ZnO界面微空洞缺陷增大,材料变得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陶瓷 结构缺陷 正电子湮没 扫描电子显微镜 掺杂 氧化锌
下载PDF
中温烧结BaTiO_3基多相铁电瓷料X7R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江涛 陈绍茂 +1 位作者 郭育源 孙目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24-128,共5页
采用铋钛低熔物降低BaTiO3基资料的烧结温度。当加入量约0.05mol时,可实现中温烧结,此过程存在过渡液相烧结。改性添加物La2O3、Nb2O5等在固-液烧结过程中溶-析及A、B位缺位补偿因溶,使主晶相BaTiO... 采用铋钛低熔物降低BaTiO3基资料的烧结温度。当加入量约0.05mol时,可实现中温烧结,此过程存在过渡液相烧结。改性添加物La2O3、Nb2O5等在固-液烧结过程中溶-析及A、B位缺位补偿因溶,使主晶相BaTiO3晶粒形成“核-壳”结构。从ε-T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不均匀分布的BaTiO3基多相铁电瓷料具有X7R特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烧结 ε-T特性 核-壳结构 玻璃相 电容变化率
下载PDF
Ba_(6-3x)(Sm_(1-y)Pr_y)_(8+2x)Ti_(18)O_(54)微波介质陶瓷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金苗 张中太 唐子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3-405,共3页
本文研究了Ba6-3x(Sm1-yPry)8+2xTi18O54(x=0.5,y=0. 0、0. 1、0. 2)微波介质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 Sm一Pr系中 Pr取代 Sm形成了钨青铜结构的固溶体,随 Pr取代量... 本文研究了Ba6-3x(Sm1-yPry)8+2xTi18O54(x=0.5,y=0. 0、0. 1、0. 2)微波介质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 Sm一Pr系中 Pr取代 Sm形成了钨青铜结构的固溶体,随 Pr取代量的增多,晶格常数呈线性增加趋势。最佳烧结温度确定为1400℃。同时,随 Pr的取代,介电常数得到提高,同时保持了低的损耗,并可以找到,τf恰为零的最佳成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PTC陶瓷晶界势垒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陈亚杰 刘培生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7-50,共4页
研究了两种温度下烧成的BaTiO3基PTC半导体陶瓷的晶界特性。利用海旺模型定量计算了这两个样品的受主表面态密度Nso,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晶界势垒高度φ0。同时,,分析了样品表观相对介电系数ε'm与温度T的关系,发现... 研究了两种温度下烧成的BaTiO3基PTC半导体陶瓷的晶界特性。利用海旺模型定量计算了这两个样品的受主表面态密度Nso,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晶界势垒高度φ0。同时,,分析了样品表观相对介电系数ε'm与温度T的关系,发现在居里温度Tc以上40~60℃较窄的温区内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陶瓷 晶界势垒 烧结温度 正温度系数
下载PDF
Nb掺杂对Ca_(0.94)Ce_(0.06)Bi_(4)Ti_(4)O_(15)铋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恺 伍子成 +2 位作者 沈宗洋 骆雯琴 宋福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0.94)Ce_(0.06)Bi_(4)Ti_(4-x)Nb_(x)O_(15)(CCBTN)铋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研究了B位Nb掺杂对陶瓷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CCBTN陶瓷均具有单一的铋层状结构相,少量Nb掺杂...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0.94)Ce_(0.06)Bi_(4)Ti_(4-x)Nb_(x)O_(15)(CCBTN)铋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研究了B位Nb掺杂对陶瓷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CCBTN陶瓷均具有单一的铋层状结构相,少量Nb掺杂有利于陶瓷压电常数及热稳定性能的提升。当Nb掺杂量x=0.06时,陶瓷具有最高的压电常数(d33=19.2pC·N^(-1)),是纯CBT陶瓷压电常数(d33=8 p C·N^(-1))的2.4倍,且退火至500℃时其压电常数仍保持室温值的90%以上,表现出较优异的热稳定性。同时,该陶瓷具有高的居里温度(Tc=769℃)、低的介电损耗(tanδ=0.65%)及高的电阻率(ρdc=2.0×10^(7)Ω·cm@500℃),是高温压电传感器制作的优异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压电陶瓷 铋层状结构 CaBi_(4)Ti_(4)O_(15) Nb掺杂 压电传感器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Ni-Zn磁性微晶玻璃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翟继卫 赵鹏 +1 位作者 张良莹 姚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6-407,共2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分别制备了 Ni- Zn铁氧体磁性微粉和含 B-Si玻璃的先体溶液,然后用颗粒包覆的方法将磁性微粉用此溶胶包覆起来,从而实现了同根电极共烧。材料的磁性、介电性能测试表明,随玻璃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介...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分别制备了 Ni- Zn铁氧体磁性微粉和含 B-Si玻璃的先体溶液,然后用颗粒包覆的方法将磁性微粉用此溶胶包覆起来,从而实现了同根电极共烧。材料的磁性、介电性能测试表明,随玻璃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以及制备在样品上的电感均呈减小趋势;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频特性更为明显。XRD分析给出材料的主晶相为尖晶石结构,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玻璃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铁氧体 微晶玻璃 陶瓷
下载PDF
PTCR生产过程烧结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桑培歌 龚树萍 +1 位作者 姜胜林 周东祥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01年第3期12-16,共5页
以程控交换机过流保护用高性能PTCR陶瓷元件为研究对象,得到了应用箱式炉提高PTCR元件产品产量和合格率的烧结方式。通过改变坯片在烧结炉中的位置和摆片方式,得到一种有效的烧结模式,以保证PTCR材料的性能参数,提高产量和合格率。
关键词 PTC生产过程 烧结方式 产量 合格率 PTCR陶瓷之件
下载PDF
制备致密Bi(Pb)SrCaCuO超导陶瓷的新工艺──熔融淬火粉体烧结法
9
作者 李欣山 孟中岩 +1 位作者 李标荣 陆吟泉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9,共4页
提出了制备致密Bi(Pb)SrCaCuO超导陶瓷的新工艺——熔融淬火粉体烧结法。制备出颗粒密度大、活性高的粉体,从根本上改善了铋系超导陶瓷的烧结性能,所得陶瓷超导性能良好。
关键词 超导陶瓷 烧结工艺 熔融淬火 BPSCCO 超导体
下载PDF
对PTC热敏陶瓷造粒工序的探讨
10
作者 李文明 《河北陶瓷》 1993年第3期41-42,共2页
本文从坯料的颗粒度、坯料中粘合剂的含量及均匀性、坯料的流动性、坯料的压缩比四个方面对PTC热敏陶瓷坯料造粒工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造粒工序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陶瓷 热敏陶瓷 造粒
下载PDF
六方柱状MgAl2O4纤维的合成机理初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道媛 贾晓林 +3 位作者 郭新荣 张海军 孙加林 钟香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311-313,共3页
实验合成了六方柱状MgAl2O4纤维,长径比为100~200,这是文献中报道较少的尖晶石MgAl2O4晶体新形态。结合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推测尖晶石MgAl2O4纤维主要依照孪晶机制作用下VLS机理(同时存在有VS机理)发育成六方横截面长柱状纤维... 实验合成了六方柱状MgAl2O4纤维,长径比为100~200,这是文献中报道较少的尖晶石MgAl2O4晶体新形态。结合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推测尖晶石MgAl2O4纤维主要依照孪晶机制作用下VLS机理(同时存在有VS机理)发育成六方横截面长柱状纤维,并伴有扭结和分叉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2O4 纤维 合成机理 柱状 六方 形貌观察 物相分析 尖晶石 长径比 横截面 VLS
下载PDF
PTC陶瓷用钛酸钡粉体材料的质量要求──《电子陶瓷用钛酸钡粉体材料规范》评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游文南 《电子元件与材料》 CSCD 1995年第3期54-59,共6页
根据我国最近制定的《电子陶瓷用钛酸钡粉体材料规范》规定的钛酸钡粉体材料预定用途和理化性能指标,评述了各类质量等级的钛酸钡粉体材料在PTC陶瓷方面的应用范围,解释了某些理化性能指标在PTC陶瓷配方设计和工艺中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 电子陶瓷 正温度系数 陶瓷 钛酸钡 粉体
下载PDF
正丁醇钛—乙酸钡水解法合成BaTiO_3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君权 王长文 滕元成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22,共7页
本文着重研究了Ti(O^nBa)_4—Ba(OAc)_2水解法合成高纯超细BaTiO_3粉体的制备工艺。借助TGDTA,XRD,TEM,SEM,SAXS和ICP—A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H值,Ba/Ti比和(Ba/Ti)·比,反应温度,浸泡处理等对BaTiO_3粉体性能的影响,采用本工艺方... 本文着重研究了Ti(O^nBa)_4—Ba(OAc)_2水解法合成高纯超细BaTiO_3粉体的制备工艺。借助TGDTA,XRD,TEM,SEM,SAXS和ICP—A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H值,Ba/Ti比和(Ba/Ti)·比,反应温度,浸泡处理等对BaTiO_3粉体性能的影响,采用本工艺方法合成的BaTiO_3粉体,纯度达99.80wt%,比表面积为68m^2/g,一次粒子平均粒径46.7nm,二次粒子粒径分布在20—300nm之间,其烧结温度为1020℃~1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醇钛 乙酸钡 水解法 钛酸钡粉体 电子陶瓷
下载PDF
粉煤灰微晶玻璃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许红亮 刘晓芳 +1 位作者 王萌 卢红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0,共4页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出微晶玻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确定了核化温度和晶化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通过研究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出微晶玻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确定了核化温度和晶化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通过研究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发现在828℃晶化2h、960℃晶化3h时,微晶玻璃的性能最好,其抗弯强度、显微硬度分别达到119MPa和597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微晶玻璃 显微结构 性能
下载PDF
碳酸铵共沉淀法制备高纯超细钛酸锶粉体 被引量:13
15
作者 方惠会 王开毅 薛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8-409,共2页
介绍了碳酸铵共沉淀法制备高纯超细钛酸锶粉体的新方法,研究了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品经红外光谱、ICP—AES、H—800型透射电镜、D—500 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表明钛酸锶粉体纯度超过99.5%,平均粒径为... 介绍了碳酸铵共沉淀法制备高纯超细钛酸锶粉体的新方法,研究了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品经红外光谱、ICP—AES、H—800型透射电镜、D—500 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表明钛酸锶粉体纯度超过99.5%,平均粒径为0.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 碳酸盐 共沉淀 电子陶瓷 制备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钛酸钡微粉的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全学军 李大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53-860,共8页
对以TiCl4和BaCl2为原料,以NH4HCO3+NH3·H2O作沉淀剂,制备钛酸钡粉末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找出了合成钛酸钡的条件和范围,详细地讨论了反应方式和前躯体洗涤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物钡钛比,... 对以TiCl4和BaCl2为原料,以NH4HCO3+NH3·H2O作沉淀剂,制备钛酸钡粉末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找出了合成钛酸钡的条件和范围,详细地讨论了反应方式和前躯体洗涤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物钡钛比,终点pH值,煅烧温度,以及分散剂对产物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4HCO3/BaCl2=1.2,TiCl4/BaCl2=1-1.01,充分搅拌反应1h,煅烧温度920℃,煅烧时间2h条件下,可以制得较理想的产物.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分散剂可以明显降低产物的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钛酸钡 电子陶瓷 制备 热力学 四氯化钛 二氯化钡 粉末
下载PDF
PZT-BF-SCN系压电陶瓷的烧结和电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迎鸿 熊茂仁 陈旭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本文研究了PZT—BF—SCN系压电陶瓷中的第四组元SCN对该系统烧结和电性能的影响。发现SCN能明显降低系统的烧结温度,改善系统的电性能。随着SCN量的增加,系统的介电常数增加,tgδ减小,且K_p和Q_m能同时出现最大值。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锆钛酸铅瓷 烧结
下载PDF
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高纯超细钛酸锶粉体 被引量:8
18
作者 方惠会 王开毅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16-319,共4页
得出了一种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高纯超细钛酸锶粉体的新方法,所用主要原料为偏钛酸、氯化锶和草酸铵;研究了偏钛酸的净化、反应物的配比、共沉淀反应的时间与温度、沉淀煅烧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制得的产品经化学分析... 得出了一种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高纯超细钛酸锶粉体的新方法,所用主要原料为偏钛酸、氯化锶和草酸铵;研究了偏钛酸的净化、反应物的配比、共沉淀反应的时间与温度、沉淀煅烧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制得的产品经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发射光谱等测试及粒度分布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 草酸盐 共沉淀 粉体 电子陶瓷材料
下载PDF
球磨工艺对钛酸钡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蒲永平 赵新 +2 位作者 王瑾菲 陈小龙 庄永勇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3,共3页
研究了固相法合成BaTiO3粉体时,在滚筒磨和搅拌磨中球磨BaCO3和TiO2粉体过程中,浆料的粒度、凝聚程度与球磨时间、筒容积的关系,分析了粉体均匀性对BaTiO3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O2粉体在球磨过程中,粒度大小没有显著变化... 研究了固相法合成BaTiO3粉体时,在滚筒磨和搅拌磨中球磨BaCO3和TiO2粉体过程中,浆料的粒度、凝聚程度与球磨时间、筒容积的关系,分析了粉体均匀性对BaTiO3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O2粉体在球磨过程中,粒度大小没有显著变化,导致粉体凝聚的主要原因是BaCO3粉体;应先球磨BaCO3粉体10小时后再加入TiO2粉体继续球磨2小时所得的物料颗粒要比钡钛一起球磨所得的颗粒均匀,合成BaTiO3均匀性好;采用搅拌磨时,制备的BaTiO3陶瓷介电性能优于滚筒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工艺 均匀性 钛酸钡陶瓷 介电 性能
下载PDF
ZB玻璃掺杂Ca_(0.6)La_(0.8)/3TiO_3-Li_(0.5)Nd_(0.5)TiO_3陶瓷的研究
20
作者 韩香菊 黄金亮 +3 位作者 杨留栓 顾永军 孙露 张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39,共3页
研究烧结助剂ZB玻璃对CLLNT陶瓷的烧结特性、相结构、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ZB玻璃可把CLLNT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400℃,并且获得较高的介电常数。ZB玻璃添加量为1~5wt%时不影响该陶瓷体系的主晶相,依然是斜方钙钛矿... 研究烧结助剂ZB玻璃对CLLNT陶瓷的烧结特性、相结构、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ZB玻璃可把CLLNT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400℃,并且获得较高的介电常数。ZB玻璃添加量为1~5wt%时不影响该陶瓷体系的主晶相,依然是斜方钙钛矿相。掺杂4wt.%ZB玻璃的CLLNT陶瓷在1000℃烧结3h,可获得较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εr=97,tgθ=0.029,TCF=-13ppm/℃(1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B玻璃 高介电常数 Ca0.6La0.8/3TiO3-Li0.5Nd0.5TiO3 微波介质陶瓷 介电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