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5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杞酒枸杞酶解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汤卫华 曹天一 +2 位作者 王立晖 殷海松 乔长晟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发酵型枸杞酒是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低度保健类果酒。枸杞酒在发酵过程中存在枸杞原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影响枸杞的有效利用和酒的品质。通过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来分解枸杞原料中难以被酵母利用的多糖,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果胶酶、纤... 发酵型枸杞酒是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低度保健类果酒。枸杞酒在发酵过程中存在枸杞原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影响枸杞的有效利用和酒的品质。通过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来分解枸杞原料中难以被酵母利用的多糖,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的添加量分别是0.2%、0.4%和0.2%。复合酶制剂添加至枸杞含量为15%的枸杞浆中,在最适温度为30℃,酶解4h后,其还原糖含量达到85.63g/L。跟酶解前相比,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初始提高了259%和324%,同时酶解后香气总和为13.46mg/L,是酶解前的1.04倍,增加了枸杞酒的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酒 枸杞 酶解 香气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多糖(灵芝多糖)
2
《科技开发动态》 2005年第5期55-55,共1页
大型药(食)用真菌的多糖具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且无毒性,是目前国内外用来开发药物和保健食品的上乘原料。真菌多糖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从固体栽培的子实体中提取和从菌丝的发酵液中提取。两种方法比较,后一种有省地、省时、省力、... 大型药(食)用真菌的多糖具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且无毒性,是目前国内外用来开发药物和保健食品的上乘原料。真菌多糖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从固体栽培的子实体中提取和从菌丝的发酵液中提取。两种方法比较,后一种有省地、省时、省力、无污染、可集约化生产等优点。技术方已将几十种真菌成功地进行了液体发酵,不仅已工厂化生产出了灵芝发酵液,而且以此发酵液作为基质,通过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天然药物、生化药物等方式,还开发出了具有免疫调节、降血脂、抗突变、抗辐射、抗肿瘤、改善睡眠的多种药品和保健品。所有真菌发酵可用同一套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多糖 灵芝多糖 真菌 保健功能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光皮木瓜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继延 刘学清 胡恒彬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11期30-32,共3页
以当年产新鲜光皮木瓜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法提取光皮木瓜多糖。考察了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光皮木瓜干粉粒径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光皮木瓜多糖的最佳... 以当年产新鲜光皮木瓜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法提取光皮木瓜多糖。考察了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光皮木瓜干粉粒径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光皮木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6 h,料水比1∶70,光皮木瓜干粉粒径120目。在此条件下3次提取所得光皮木瓜粗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2.33%,纯化后平均产率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木瓜 多糖 热水浸提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独根草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芳 晏丽 +1 位作者 银伟 李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7-349,共3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独根草根、茎、叶中的有效成分多糖进行提取,经蒽酮-硫酸显色后,在624nm波长处比色测定。结果独根草根、茎、叶中的多糖含量分别为6.28%、10.47%、3.29%。结果表明独根草茎是独根草全株以多糖为主的重要活性部位。
关键词 独根草 多糖 测定
下载PDF
杏鲍菇结构物质预防脂肪肝和降血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家福 潘裕添 +2 位作者 林娇芬 林进妹 陈金妹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5-90,共6页
设计不同剂量的杏鲍菇纤维素分别联合高脂饲料饲养大鼠,以考来烯胺为阳性对照,研究杏鲍菇纤维素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预防作用,预防5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水平,肝脏组织中MDA、SOD活性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实验... 设计不同剂量的杏鲍菇纤维素分别联合高脂饲料饲养大鼠,以考来烯胺为阳性对照,研究杏鲍菇纤维素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预防作用,预防5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水平,肝脏组织中MDA、SOD活性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杏鲍菇纤维素能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水平(P<0.01),显著提高大鼠肝脏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肉眼观察模型组肝脏体积明显增大,整个肝脏呈奶黄色,而喂养杏鲍菇纤维素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组织病理学也发现杏鲍菇纤维素各组的肝细胞无脂肪变性,无脂肪空泡,并值得注意是,与考来烯胺组相比较,杏鲍菇纤维素高剂量组的预防效果与之相近,无差异性(P>0.05),实验结果显示,杏鲍菇纤维素具有预防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形成的作用;采用打击高血糖模型检测杏鲍菇浸提物的体内降血糖效果,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大鼠血糖的下降百分率显著性增高,其中高剂量组达到极显著性(P<0.001);在糖耐量试验中,高、中剂量组大鼠糖耐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呈较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大鼠糖耐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呈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对正常大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P>0.05).实验结果显示,杏鲍菇浸提物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纤维素 高血脂症脂肪肝 预防 高血糖模型
下载PDF
奇可力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戚颖欣 曹柏营 +1 位作者 郑鸿雁 昌友权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4-566,共3页
目的:观察奇可力多糖(CPS)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奇可力粗多糖按100、200、400mg/kg连续灌胃3~7d,观察小鼠的存活时间,连续游泳时间和免疫器官重量实验。大鼠连续灌胃20d,测血清LPO含量和SOD活性。结果:奇可力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耐氧及... 目的:观察奇可力多糖(CPS)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奇可力粗多糖按100、200、400mg/kg连续灌胃3~7d,观察小鼠的存活时间,连续游泳时间和免疫器官重量实验。大鼠连续灌胃20d,测血清LPO含量和SOD活性。结果:奇可力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耐氧及抗疲劳能力,增加正常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并明显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奇可力多糖具有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可力多糖 抗衰老:免疫吞噬系统功能:血清过氧化脂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胡萝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抑制小鼠酒精肝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阚国仕 杨奉仪 +2 位作者 陈红漫 李艳秋 王晓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5-168,共4页
采用DEAE-cellulose52及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胡萝卜多糖,并对其抑制小鼠酒精肝损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萝卜多糖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TG及MDA的含量,并促使SOD、GSH-Px活性显著增强,对酒精肝损伤有一定预防... 采用DEAE-cellulose52及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胡萝卜多糖,并对其抑制小鼠酒精肝损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萝卜多糖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TG及MDA的含量,并促使SOD、GSH-Px活性显著增强,对酒精肝损伤有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多糖 分离纯化 酒精肝损伤
原文传递
有机酸和路易斯酸对玉米芯和玉米秸秆生物质水热法制备木糖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伟云 王康妮 +1 位作者 黄圣钊 毛燎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0-485,共6页
为确定有机酸和路易斯酸水热法处理玉米芯和玉米秸秆制备木糖的影响因素显著性顺序及最优工艺条件,设计正交实验,考察酸种类、酸浓度、固液比、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对木糖得率的影响。对酸种类和酸浓度进行单因素实验设计,采用高效液相... 为确定有机酸和路易斯酸水热法处理玉米芯和玉米秸秆制备木糖的影响因素显著性顺序及最优工艺条件,设计正交实验,考察酸种类、酸浓度、固液比、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对木糖得率的影响。对酸种类和酸浓度进行单因素实验设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水解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水解时间>固液比>酸种类>水解温度>酸浓度;最佳处理条件为氯化铁作为酸性催化剂,酸浓度15 g/L,固液比1∶12,处理温度170℃,处理时间15 min;秸秆和玉米芯单因素实验皆在添加15 g/L氯化铁时木糖得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58%和2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糖 水热法 玉米秸秆
下载PDF
甘露聚糖酶微水固相法改性皂荚多糖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彦涛 许正龙 +3 位作者 林雪娇 孙达锋 张卫明 蒋建新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第6期12-16,共5页
作为功能性天然高分子,皂荚半乳甘露聚糖胶资源丰富。基于多糖胶吸水润胀特点提出的微水固相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在微水吸胀过程同时渗入酶进行改性反应,微水吸胀后的胚乳片经压片处理后呈蓬松多孔雪花片状,反应比表面积加大。β-甘露... 作为功能性天然高分子,皂荚半乳甘露聚糖胶资源丰富。基于多糖胶吸水润胀特点提出的微水固相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在微水吸胀过程同时渗入酶进行改性反应,微水吸胀后的胚乳片经压片处理后呈蓬松多孔雪花片状,反应比表面积加大。β-甘露聚糖酶降解皂荚多糖胶,加酶量在3000~4000 U/(g胚乳)范围内,加水量为0.9倍胚乳片质量,在40 h反应时间后可得到最大低聚糖含量,为18.17%。微水固相法酶解半乳甘露聚糖可节约酶用量成本且易操作,避免了多糖胶溶液的高粘度性对酶解带来的不便,对多糖胶酶法改性的工业化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半乳甘露聚糖胶 微水固相 酶法改性
下载PDF
脱色工艺对甜菜果胶色值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淑娟 李太鸿 +3 位作者 郭晓明 王智明 艾超 郭筱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3,77,共7页
为改善甜菜果胶颜色深、色泽暗的问题,文中采用透析、乙醇洗涤(醇洗)、H_2O_2脱色方法对甜菜果胶进行脱色,并评价脱色工艺与脱色效果、甜菜果胶的分子结构、乳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透析法(截留分子质量为3 000~14 000 u)和醇洗... 为改善甜菜果胶颜色深、色泽暗的问题,文中采用透析、乙醇洗涤(醇洗)、H_2O_2脱色方法对甜菜果胶进行脱色,并评价脱色工艺与脱色效果、甜菜果胶的分子结构、乳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透析法(截留分子质量为3 000~14 000 u)和醇洗(乙醇体积分数为60%~80%)两种脱色方法无法降低甜菜果胶的色值,而H_2O_2法则能显著降低甜菜果胶的色值.考察了H_2O_2用量、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发现甜菜果胶在3%的H_2O_2的碱性溶液中,室温脱色0.5 h后,色差从1.71下降至-0.11,起初暗黄色的甜菜果胶溶液变为澄清透亮的溶液.此外,甜菜果胶的结构在H_2O_2脱色作用下也发生变化,其半乳糖醛酸、中性糖、阿魏酸等含量降低,分子质量减小,且甜菜果胶的乳化活性下降到66.7%~75.0%.综上所述,H_2O_2对甜菜果胶的脱色效果显著,这可能与H_2O_2破坏了甜菜果胶内源性呈色物质有关.然而,当H_2O_2的氧化效果过强时,甜菜果胶容易发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果胶 脱色工艺 结构分析 乳化活性
下载PDF
香菇多糖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桂娟 卢慧林 +2 位作者 蔡锦源 刘炜炜 王翔 《轻工科技》 2016年第11期1-2,共2页
综述香菇多糖的热水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提取方法,并对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展望。
关键词 香菇多糖 提取方法 展望
下载PDF
植物叶片暂时淀粉分解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东方 崔大方 +2 位作者 赵赣 詹福建 许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7-1932,共6页
植物叶片暂时淀粉主要分解途径包括如下过程:叶绿体中半结晶状淀粉粒在葡聚糖-水双激酶(GWD)和磷酸葡聚糖-水双激酶(PWD)作用下磷酸化,使淀粉粒结构松散;异淀粉酶(ISA3)作用于松散淀粉粒而释放出磷酸葡聚糖,再经磷酸葡聚糖磷酸酶(SEX4)... 植物叶片暂时淀粉主要分解途径包括如下过程:叶绿体中半结晶状淀粉粒在葡聚糖-水双激酶(GWD)和磷酸葡聚糖-水双激酶(PWD)作用下磷酸化,使淀粉粒结构松散;异淀粉酶(ISA3)作用于松散淀粉粒而释放出磷酸葡聚糖,再经磷酸葡聚糖磷酸酶(SEX4)水解去除磷酸而生成可溶性线性葡聚糖;葡聚糖在β-淀粉酶(BAM3)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后,再通过麦芽糖载体(MEX1)转运至细胞质.该文主要综述了以上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底物、生成物和催化酶类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简述了植物叶片暂时淀粉分解的次要途径和抗逆性相关途径,并提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淀粉 淀粉分解 代谢途径 麦芽糖
下载PDF
大蓟多糖脱蛋白工艺研究
13
作者 吴彦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5-88,92,共5页
大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文研究从大蓟中提取多糖,并进行脱蛋白分离纯化。通过比较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盐酸法等3种脱蛋白方法的蛋白脱除率与多糖损失率,确定最好的脱蛋白方法为三氯乙酸法,其蛋白脱除率为84%,多糖损失率为29%。
关键词 大蓟 多糖 Sevag法 三氯乙酸法 盐酸法 脱蛋白
下载PDF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制造的一种新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劲 俞伟东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甲壳素 衍生物 制造技术 原料 试剂
下载PDF
超滤技术在卡拉胶低聚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小鸣 周鹏 王长云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44,共5页
超过滤法是在常规微粒过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细微粒子过滤新技术,是膜 法分离的一种,在化工、制药和食品等工业中以及在医学、生物学和环保等 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超过滤法对卡拉胶低聚糖进行了分离 纯化,结果表明超... 超过滤法是在常规微粒过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细微粒子过滤新技术,是膜 法分离的一种,在化工、制药和食品等工业中以及在医学、生物学和环保等 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超过滤法对卡拉胶低聚糖进行了分离 纯化,结果表明超滤可快速简便地将高分散性的低聚糖体系分成几个分子量 不同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过滤 卡拉胶低聚糖 分子量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玉米芯来源的均一木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鉴定
16
作者 王莹 屈清慧 +1 位作者 王旻 尹鸿萍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3年第6期484-487,共4页
从玉米芯来源提取纯化得到了均一的木聚糖(UXY),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采用反复碱提醇沉的方法从玉米芯中提取出了均一的水不溶性木聚糖。采用了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确定了玉米芯来源的均一木聚糖... 从玉米芯来源提取纯化得到了均一的木聚糖(UXY),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采用反复碱提醇沉的方法从玉米芯中提取出了均一的水不溶性木聚糖。采用了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确定了玉米芯来源的均一木聚糖的结构。结果表明:均一木聚糖只含木糖一种单糖;紫外光谱分析在260 nm和280 nm处没有吸收峰,证实了均一木聚糖不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红外光谱法分析均一木聚糖除了具有一般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外,在890 cm-1附近有明显吸收峰,而在840 cm-1附近没有明显吸收峰,可以判定均一木聚糖为β型;1H NMR进一步确证了均一木聚糖为β型,13C NMR,H-H COSY,和HSQC明确解析出各个H和C所属的位置,证明均一木聚糖为β→1,4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均一木聚糖 碱提 液相色谱 单糖组成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 结构分析
原文传递
商陆浆果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提取与测定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翁德宝 万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7-19,共3页
以商陆浆果为原料,用石油醚去脂-乙醇抽提-甲醇溶解的方法提取了商陆浆果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石油醚去脂-热水提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乙醇醇析提取、沉淀的提取工艺从商陆浆果中提取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测定法对其进行定... 以商陆浆果为原料,用石油醚去脂-乙醇抽提-甲醇溶解的方法提取了商陆浆果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石油醚去脂-热水提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乙醇醇析提取、沉淀的提取工艺从商陆浆果中提取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测定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商陆浆果中粗多糖含量为3.77%.用HCl-镁粉、HCl-锌粉热水浴、2%AlCl_3-乙醇、1%NaOH溶液和1%FeCl_3-乙醇与95%乙醇提取物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醇提取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观察到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带,表明样品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浆果 多糖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定性试验
下载PDF
啤酒酵母中β-(1-3)葡聚糖的提取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卫旗 皇甫宏 +1 位作者 吴雪昌 曾云中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采用Sevage脱蛋白法、酸溶液浸提法、碱溶液浸提法对啤酒废酵母细胞壁中的β(1-3)葡聚糖作了提取试验,并对所获多糖进行生化特性分析。
关键词 啤酒酵母 葡聚糖 提取 多糖 工艺
下载PDF
鲨软骨粘多糖及其分离、纯化和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肖凯军 李琳 +1 位作者 郭祀远 蔡妙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关键词 鲨软骨 粘多糖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EGCG和油酸协同降低淀粉消化速率的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小维 宋晶晶 +2 位作者 黄强 扶雄 张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油酸和米淀粉为原料,基于一级动力学的体外消化模型,对淀粉、淀粉+EGCG(EGCG占20%)、淀粉+油酸(油酸占20%)、淀粉+EGCG+油酸(EGCG、油酸各占20%) 4种样品的体外消化特性进... 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油酸和米淀粉为原料,基于一级动力学的体外消化模型,对淀粉、淀粉+EGCG(EGCG占20%)、淀粉+油酸(油酸占20%)、淀粉+EGCG+油酸(EGCG、油酸各占20%) 4种样品的体外消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淀粉消化速率及程度,通过对EGCG与淀粉、油酸的结合能力以及热力学性能的测定,探究三元共混物相互作用与淀粉消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化120 min后,米淀粉+EGCG+油酸样品中淀粉消化速率及程度最低(0. 041 min^(-1),42. 5%),与米淀粉对照样相比,其消化速率降低了50%,消化程度降低了32%.蒸煮条件下,EGCG、油酸可能分别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米淀粉结合,产生协同抑制米淀粉消化速率及程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油酸 淀粉 体外消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