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齐玲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3 位作者 王成伟 王雪 李路斌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92-394,共3页
腰背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约85%的人一生中至少1次出现腰背部疼痛的症状。而腰背部疼痛也是患者就诊脊柱外科门诊的最常见原因[1,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背部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3,4]。在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的腰椎间盘突... 腰背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约85%的人一生中至少1次出现腰背部疼痛的症状。而腰背部疼痛也是患者就诊脊柱外科门诊的最常见原因[1,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背部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3,4]。在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患者治疗上一般要求对症支持治疗约4周,对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者才需要考虑进一步行有创治疗。但腰背部疼痛患者保守治疗方法并无统一标准,每一个医疗中心根据其自身条件开展相应的对症支持工作[5,6]。本研究对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高压氧治疗科、脊柱外科、中医科及康复理疗科等科室接受高压氧、针灸、推拿等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背部疼痛 高压氧治疗 推拿治疗 疼痛患者 针灸 对症支持治疗 核磁共振检查
原文传递
高压氧治疗38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生康 何鹤皋 +3 位作者 朱文祥 廖昌波 朱嘉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高压氧治疗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儿童 临床常见疾病 血液供应障碍 骨髓坏死 致残率高 骨小梁
原文传递
模拟480m氦氧饱和潜水实验的舱室环境控制 被引量:9
3
作者 锐勇 +4 位作者 杨涛 张民 冯磊 沈玉娥 肖卫兵 《海军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08-410,共3页
2010年8月18日至2010年9月7日,我所利用500 m饱和潜水系统成功地进行了480 m饱和潜水-493 m巡回潜水实验。这次实验的成功,是我国饱和潜水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潜水技术有了新的更大的突破,对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水打捞作... 2010年8月18日至2010年9月7日,我所利用500 m饱和潜水系统成功地进行了480 m饱和潜水-493 m巡回潜水实验。这次实验的成功,是我国饱和潜水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潜水技术有了新的更大的突破,对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水打捞作业以及其他海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氧饱和潜水 模拟潜水 舱室环境
下载PDF
钽掺杂对层状钙钛矿镧钛酸钾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魏月琳 黄昀昉 +1 位作者 吴季怀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7,共5页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Ta^(5+)掺杂的K_(2-x)La_2Ti_(3-x)Ta_xO_(10)(x=0.1-1.0)系列层状钙钛矿,用XRD,UV-VIS和BET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钽取代钛对层状钙钛矿镧钛酸钾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Ta降低了半导体颗粒能隙,拓展了...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Ta^(5+)掺杂的K_(2-x)La_2Ti_(3-x)Ta_xO_(10)(x=0.1-1.0)系列层状钙钛矿,用XRD,UV-VIS和BET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钽取代钛对层状钙钛矿镧钛酸钾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Ta降低了半导体颗粒能隙,拓展了光响应范围,提高了光催化活性.随着Ta掺杂量的增加,少量Ta团聚覆盖在材料颗粒表面,x增至0.8时发生相转变,导致光催化活性下降.结果表明,K_(1.9)La_2Ti_(2.9)Ta_(0.1)O_(10)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掺杂 光催化 K2LA2TI3O10
下载PDF
低水温氦氧潜水对人体温的影响和安全减压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蔺世龙 刘景昌 +11 位作者 毕钢 朱祥祺 姚建 李斌 虞春 顾秀良 汪家春 姜德玺 冯磊 黄志强 杨涛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水温环境呼吸氦氧混合气潜水的人体生理效应及安全减压措施。方法4名男性成年潜水员,穿湿式潜水服,在15.0~19.0℃水温的大型人体加压舱内(10.5 m3),用HJ-801型潜水呼吸器,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在60、80和120 m深度进行了1... 目的探讨低水温环境呼吸氦氧混合气潜水的人体生理效应及安全减压措施。方法4名男性成年潜水员,穿湿式潜水服,在15.0~19.0℃水温的大型人体加压舱内(10.5 m3),用HJ-801型潜水呼吸器,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在60、80和120 m深度进行了11人次模拟潜水试验。期间,全程连续检测了潜水员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舱温、水温及其医学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模拟60~120 m,呼吸氦氧混合气的低水温环境,潜水员有明显寒冷感觉,出现寒颤,与进舱前相比,体表温度降低了5.1~5.9℃,直肠温度下降0.4~1.1℃。有的在脱离寒冷环境后,直肠温度仍有下降。而对照组,潜水员感觉良好,未见寒颤反应。低水温潜水时,潜水员心理运算、数字记忆、闪光融合分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检测心前区气泡音显示,无论是静息状态或进行下蹲运动时气泡音均为0级,减压出舱后也未见潜水员发生减压病。结论(1)潜水员在15.0~19.0℃低水温环境进行大深度(60~120 m)氦氧潜水时可导致体表和体心温度下降,出现寒冷反应,心理功能指标减退;(2)在15.0~19.0℃低水温氦氧潜水时,潜水员脱离低温环境后直肠温度仍有下降,提示低水温氦氧潜水后,仍需强化医学保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温潜水 氦氧潜水 体温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原文传递
潜艇脱险中极快速减压后大鼠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锐勇 刘景昌 +3 位作者 赵敏 姚健 方以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极快速减压致中枢神经损伤后脑组织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与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1MPa暴露5·5min、50s快速减压制备SD大鼠中枢减压损伤模型,在减压后6、24、48、72h取材,分别用FITC标记的凝集素B4(I...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极快速减压致中枢神经损伤后脑组织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与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1MPa暴露5·5min、50s快速减压制备SD大鼠中枢减压损伤模型,在减压后6、24、48、72h取材,分别用FITC标记的凝集素B4(IB4)标记小胶质细胞和原位末端TUNEL法标记凋亡神经元细胞。结果快速减压后6h组可见少量IB4阳性小胶质细胞;24h组达高峰(P<0·01);48h组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6h组(P<0·01);72h组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下降。6h组仅见少量散在TUNEL阳性细胞;48h组达高峰(P<0·01);72组阳性细胞数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6h组(P<0·01)。凝集素阳性小胶质细胞分布区域与神经元凋亡分布区域一致,达到高峰的时间前者先于后者,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同(r=0·645,P<0·01)。结论不安全极快速减压致中枢型减压病的中枢神经损伤中存在神经元凋亡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快速减压后的神经元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病 减压 爆发性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细胞凋亡
下载PDF
N-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氧惊厥发作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方以群 刘景昌 +4 位作者 李斌 时粉周 刘长云 蔺世龙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5-16,19,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脑型氧中毒(氧惊厥)发作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氧惊厥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NAME组和氮-氧混合气组。L-NAME在高压氧暴露前10min腹腔注射用药。观察各组大鼠氧...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脑型氧中毒(氧惊厥)发作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氧惊厥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NAME组和氮-氧混合气组。L-NAME在高压氧暴露前10min腹腔注射用药。观察各组大鼠氧惊厥始发时间(ITC)、惊厥严重程度(SOC)和存活时间(ST)。结果:氧惊厥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ITC、SOC、ST无显著性差异,应用L-NAME后,ITC、ST明显延长(P<0.01),SOC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压氧暴露前10min应用L-NAME可延长氧惊厥发作的潜伏期和生存时间,降低氧惊厥的严重程度,具有预防氧惊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甲酯 高压氧 惊厥发作 硝基 一氧化氮合酶 OXIDE 潜水作业 工作人员
下载PDF
高压氧舱设备预防性维护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玉龙 +2 位作者 朱剑铭 袁云来 张尉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80-181,共2页
高压氧舱是一个密闭的载人压力容器,确保安全使用是关键.高压氧舱日常使用中,必须认真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而不是等高压氧舱发生故障再去进行维修.为此,必须用医疗设备常用的预防性维护的方法来对高压氧舱进行日常维护,确保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舱是一个密闭的载人压力容器,确保安全使用是关键.高压氧舱日常使用中,必须认真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而不是等高压氧舱发生故障再去进行维修.为此,必须用医疗设备常用的预防性维护的方法来对高压氧舱进行日常维护,确保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舱 预防性维护 氧舱设备 高压氧治疗 压力容器 日常使用 安全使用 维护工作
原文传递
潜水医师培训的组织与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方以群 姚健 +2 位作者 吴生康 朱嘉 《海军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46-248,共3页
关键词 潜水医师 培训 组织
下载PDF
极快速减压时兔心电图及心脏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慈 方以群 +5 位作者 袁恒荣 王岩 姚健 孟淼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实时观察极快速减压致兔死亡过程中兔心电图及心脏病理学变化,探讨这一减压和低压暴露过程对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逐只置入低压舱内,在1min内使舱内压力由100kPa(常压)降至15kPa,维持此压力至兔死亡后出... 目的实时观察极快速减压致兔死亡过程中兔心电图及心脏病理学变化,探讨这一减压和低压暴露过程对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逐只置入低压舱内,在1min内使舱内压力由100kPa(常压)降至15kPa,维持此压力至兔死亡后出舱。全程记录肢体导联,将兔进舱前心电图图谱作为对照。将动物取出舱后立即解剖,取心脏作常规病理切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兔在极快速减压初期出现短暂的心率加快伴挣扎,而后心率逐渐减慢,P—R间期和Q—T间期明显延长,出现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室性心律紊乱,其中1只出现S-T段下移,最后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室停搏而死亡。病理切片显示:极快速减压后死亡兔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崩解。结论极快速减压可使兔心脏发生严重的结构与功能损伤,产生传导阻滞而猝死,这可能是快速减压和急性缺氧双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快速减压 缺氧 心电图 心脏功能
原文传递
水下航行对潜水员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慈 方以群 +7 位作者 马骏 姚健 付国举 顾秀良 唐云翔 孟淼 缪巍巍 《海军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37-338,343,共3页
目的探讨水下航行对潜水员的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潜水员5名,在不同航速、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水下航行前后,应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评价其脑力负荷及紧张程度,应用放免法测定训练前后唾液皮质醇和分泌型... 目的探讨水下航行对潜水员的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潜水员5名,在不同航速、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水下航行前后,应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评价其脑力负荷及紧张程度,应用放免法测定训练前后唾液皮质醇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的变化。结果 5名参试人员的主观心理负荷在训练深度增加到20 m时达到最高值;唾液皮质醇浓度在首次训练和深度增加到20 m时明显增高(P<0.05),而sIgA水平在各组间未显示明显变化(P>0.05)。结论水下航行对潜水员的应激作用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增强,反复训练有助于人员应激水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 应激 唾液皮质醇 NASA-TLX量表
下载PDF
模拟480m氦氧饱和-493m巡回潜水实验研究的设备保障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磊 张民 +6 位作者 张剑 廖昌波 付国举 顾靖华 刘平小 闫硕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24-329,共6页
目的 保障模拟480 m氦氧饱和-493 m巡回潜水实验的顺利进行,检验饱和潜水设备保障方案.方法 4名潜水员利用500 m饱和潜水系统和KMB18(B)潜水装具,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大深度饱和-巡回潜水.实验前通过维修、调试设备,使其处于备便状态.实... 目的 保障模拟480 m氦氧饱和-493 m巡回潜水实验的顺利进行,检验饱和潜水设备保障方案.方法 4名潜水员利用500 m饱和潜水系统和KMB18(B)潜水装具,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大深度饱和-巡回潜水.实验前通过维修、调试设备,使其处于备便状态.实验中按照设备保障方案,控制舱内环境压力、氧(O2)分压、二氧化碳( CO2)分压及温湿度参数,保障潜水员完成水下巡潜作业及日常饮食起居,确保潜水员按时、顺利、安全出舱.结果 经过82 h加压后,达到的饱和深度为480 m,4名潜水员在此深度下停留49.6h,达到巡潜最大深度493m;减压时间约302.4 h,高压暴露总时间为434 h.加压过程和饱和逗留期间维持O2分压35 ~45 kPa,减压时维持O2分压48~52 kPa,减压至12 m后,维持O2浓度21% ~23%;CO2分压一般限制在0.5 kPa以内.相对湿度60%~80%;居住舱内温度29~32℃.结论 潜水员出舱后身体状况良好,感觉舱内环境控制比较舒适,设备保障结果与预想方案吻合,设备保障方案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潜水 巡回潜水 设备保障
原文传递
合成氨装置氨冰机跳车原因分析及解决
13
作者 王许 《中氮肥》 2024年第1期19-21,25,共4页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000t/d合成氨装置于1996年10月建成投产,其氨冰机一直是单机运行模式,近年来氨冰机在成功启动后短时间内多次出现跳车事故,严重影响了上下游系统的开车运行。结合最近两次氨冰机跳车事故,分析与排查氨冰机跳...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000t/d合成氨装置于1996年10月建成投产,其氨冰机一直是单机运行模式,近年来氨冰机在成功启动后短时间内多次出现跳车事故,严重影响了上下游系统的开车运行。结合最近两次氨冰机跳车事故,分析与排查氨冰机跳车原因,认为其主要问题是油气差压调节器失调、电磁阀动作异常。2020年5月,进行调节器更新(将旧式气动调节回路整体更新为智能电动回路)、电磁阀更新后,机组各项运行数据良好,氨冰机再未出现过因自身故障导致的跳车。此种技改投资小、实施易、效果好,可为业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装置 氨冰机 跳车事故 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可行性分析 技改措施 技改效果
下载PDF
浅深度空气预饱和对150m快速上浮脱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锐勇 李慈 +5 位作者 廖昌波 袁恒荣 何佳 马骏 孙永军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295,316,共4页
目的 探索不同深度空气预饱和后150 m快速上浮脱险的安全性.方法 山羊8只,体质量18 ~ 20 kg,逐次进行深度相对压力(后同)为60、70、80、120 kPa的预暴露后脱险实验.先加压到预饱和深度,然后采用类似150 m快速上浮脱险的快速加压、短... 目的 探索不同深度空气预饱和后150 m快速上浮脱险的安全性.方法 山羊8只,体质量18 ~ 20 kg,逐次进行深度相对压力(后同)为60、70、80、120 kPa的预暴露后脱险实验.先加压到预饱和深度,然后采用类似150 m快速上浮脱险的快速加压、短暂停留和快速减压方式进行高气压暴露,比较暴露前后血管内气泡分级和临床表现.结果 60、70 kPa预饱和脱险后动物未见明显异常表现;80 kPa预饱和脱险后1只动物出现轻型减压病症状,未予治疗后自愈;120 kPa预饱和脱险后3只动物均检测到3级(Spenser分级)气泡音,其中1只4d后死亡,解剖见肺组织明显充血肿胀,大脑未见明显出血点及梗死病灶.结论 70 kPa空气预饱和后150 m快速上浮脱险是相对安全的;更大深度空气预饱和暴露后,虽然减压病发病概率较高,但致死原因可能主要为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上浮脱险 预饱和 减压病 山羊
原文传递
4.10MPa氢氧暴露对大鼠氧化应激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涛 +4 位作者 李慈 黄志强 何佳 马骏 李开诚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0-264,271,共6页
目的探讨4.10 MPa氢氧暴露对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氦氧组和氢氧组。3组大鼠分别在动物加压舱内的常压常氧空气、4.10 MPa氦氧及4.10 MPa氢氧环境中暴露24 h。出舱后处死大鼠,... 目的探讨4.10 MPa氢氧暴露对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氦氧组和氢氧组。3组大鼠分别在动物加压舱内的常压常氧空气、4.10 MPa氦氧及4.10 MPa氢氧环境中暴露24 h。出舱后处死大鼠,分离脑、肺和肝组织,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对照组、氦氧组和氢氧组3组大鼠脑组织SOD、GSH-Px活力及GSH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3.09±37.62)vs(114.97±23.38)vs(162.31±36.03)mmol/(min·gprot),(1 042.27±248.32)vs(746.77±188.13)vs(1 040.73±192.41)μmol/(min·gprot),(2.45±0.64)vs(1.46±0.36)vs(2.06±0.49)mg/gprot,P<0.05,P<0.05,P<0.01];氦氧组脑组织SOD、GSH-Px活力及G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氢氧组脑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水平均高于氦氧组(P<0.05)。3组大鼠肺组织GSH-Px活力和GSH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37.29±46.62)vs(358.34±31.49)vs(446.40±55.52)μmol/(min·gprot),(2.30±0.55)vs(0.98±0.13)vs(1.67±0.30)mg/gprot,P<0.01,P<0.05];氦氧组肺组织GSH-Px活力和G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氢氧组肺组织GSH-Px活力高于氦氧组(P<0.05)。3组大鼠肝组织SOD和GSH-Px活力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1.31±9.67)vs(93.99±6.13)vs(112.23±11.41)mmol/(min·gprot),(325.28±34.39)vs(276.67±22.29)vs(341.05±31.74)μmol/(min·gprot),P<0.01];氦氧组肝组织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氢氧组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均高于氦氧组(P<0.05)。氢氧组脑、肺和肝3种组织SOD、GSH-Px活力及GSH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应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脑、肺和肝3种组织的MDA及8-OhdG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10 MPa氢氧暴露大鼠的氧化应激指标未显现出明显改变,与氢对高氧毒性的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 氦氧 饱和潜水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丙二醛 8-羟基脱氧鸟苷 大鼠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在大鼠肺型氧中毒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淼 方以群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在大鼠肺型氧中毒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230 kPa高压氧暴露2、6、10h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以及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组织中含量的变化。结果(1)病理检查发现...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在大鼠肺型氧中毒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230 kPa高压氧暴露2、6、10h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以及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组织中含量的变化。结果(1)病理检查发现肺组织在高压氧暴露6h组出现炎症改变,10h组肺损伤加重。(2)肺组织细胞核中NF-κB P65含量在高压氧暴露2h组中明显增高,6h组中达高峰,10h组中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3)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及肺匀浆中TNF-α浓度在高压氧暴露6h组中明显增高,10h组中继续增高。结论高压氧可以通过活化NF-κB诱导TNF-α/高表达从而介导氧中毒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型氧中毒 高压氧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模拟65m氦氧饱和潜水人体实验CO_2分压和湿度超标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国举 +2 位作者 冯磊 张民 杨涛 《海军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18-320,共3页
氦氧饱和潜水是高压暴露长时间作业中工作效率最高的一种水下作业技术[1]。在现代隧道工程、盾构机维护以及其他的隧道施工、深海石油钻探以及海军的特种作业中广泛应用。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饱和潜水... 氦氧饱和潜水是高压暴露长时间作业中工作效率最高的一种水下作业技术[1]。在现代隧道工程、盾构机维护以及其他的隧道施工、深海石油钻探以及海军的特种作业中广泛应用。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饱和潜水中,潜水员长时间居住在密闭的高压舱室环境内,高压舱室环境参数的精确控制对保障饱和潜水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潜水 环境控制 CO2分压 湿度 超标
下载PDF
氧及二氧化碳传感器在高气压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硕 方以群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1-192,F0003,共3页
气体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将被测气体浓度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关系的电量输出,经数据采集处理后得到气体的分压、浓度参数,在工业、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及军事领域均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二氧化碳传感器 高气压环境 应用 气体检测系统 数据采集处理 环境监测 军事领域 生物医学
原文传递
模拟失事潜艇常压环境中人血清游离脂肪酸、血糖和体质量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晓波 方以群 +3 位作者 褚新奇 毕钢 孟淼 《海军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研究模拟失事潜艇常压条件对人血清游离脂肪酸、血糖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4名男性受试人员在封闭、黑暗、寒冷的试验舱体中进行为期10 d的模拟失事潜艇环境实验,每人每天供水1.5 L和1盒救生压缩干粮,实验前和第3、4、5、10天出舱... 目的:研究模拟失事潜艇常压条件对人血清游离脂肪酸、血糖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4名男性受试人员在封闭、黑暗、寒冷的试验舱体中进行为期10 d的模拟失事潜艇环境实验,每人每天供水1.5 L和1盒救生压缩干粮,实验前和第3、4、5、10天出舱的晨起测定体质量,抽取肘部静脉血,测定血糖;低温离心留取上层血清,采用一次提取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结果:血清FFA与试验前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舱后体质量较试验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略有上升,但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模拟失事潜艇常压环境条件下,FFA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应急救生食品使用有关,受此影响体质量虽有下降但血糖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事潜艇 游离脂肪酸 血糖 体质量
下载PDF
低温浸泡合并600kPa高压空气暴露对大鼠动脉血气及心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骏 冯磊 +5 位作者 方以群 包晓辰 王芳芳 沈泉 攸璞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索低温浸泡合并高压暴露对实验大鼠动脉血气及心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低温组(H组)和低温与高压(600 kPa)复合因素暴露组(HC组)共3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在暴露90 min后取动脉血进行血气... 目的探索低温浸泡合并高压暴露对实验大鼠动脉血气及心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低温组(H组)和低温与高压(600 kPa)复合因素暴露组(HC组)共3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在暴露90 min后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活杀后取心、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剩余26只大鼠分为两组(每组13只),用于观察H组和HC组生存时间。结果HC组较H组大鼠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它们与C组相比较,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P<0.05),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升高(P<0.05)。HC组较C组大鼠血浆pH值升高(P<0.05)。HC组和H组大鼠肺组织有轻度炎症样改变,心肌损伤不明显。结论低温与高压两种因素存在协同作用,可使大鼠生存时间进一步缩短。实验动物体温下降到致命程度之前,血气仅发生代偿性改变,心肺未发生严重的器质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事潜艇 艇员 低体温 高气压 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