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及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血管组织结构的特点 被引量:8
1
作者 陆树 洪涛 +4 位作者 王春生 宋凯 杨守国 潘荪 杨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升主动脉者、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者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Stanford type Aaortic dissection,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结构特点,为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发生机制奠定结构基础。方法收集34例升主动脉血... 目的观察正常升主动脉者、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者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Stanford type Aaortic dissection,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结构特点,为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发生机制奠定结构基础。方法收集34例升主动脉血管组织标本,其中TAAD 16例,升主动脉瘤样扩张10例,心脏移植供体心脏正常升主动脉8例。采用HE染色法、弹力和胶原纤维复染法及TUNEL法对升主动脉血管组织的结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HE染色与弹力和胶原纤维复染示正常升主动脉者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升主动脉结构相似,具有完整的血管结构即内膜、中层和外膜,但是瘤样扩张者血管弹力纤维变细甚至缺失,肌肉成分增生,靠近内膜处病变较重,靠近外膜处形态相对正常;TAAD患者升主动脉大体标本可见夹层撕裂破口的位置,光镜下可见弹力纤维变细、减少、断裂,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细胞成分。TUNEL结果显示,TAAD升主动脉血管组织可见大量的细胞核呈棕褐色及固缩的凋亡细胞,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正常升主动脉中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中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稀疏、减少、断裂,结构紊乱,血管组织中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瘤样扩张 升主动脉
下载PDF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成人心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陆树 董丽莉 +5 位作者 姚王超 宋凯 洪涛 赖颢 孙勇新 王春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成人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治疗118例先天性ASD患者,男31例,女87例,年龄15~72(40.3±15.3)岁,术前经...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成人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治疗118例先天性ASD患者,男31例,女87例,年龄15~72(40.3±15.3)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得117例ASD为继发孔型,1例为A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通过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并评价封堵效果,对术前三尖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114例成功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皮ASD封堵术,3例因封堵器与ASD同轴性问题,改行右侧第4肋间小切口ASD封堵术成功,1例患者术中出现右心室损伤转正中行ASD修补术。选择12~38 mm封堵器。1例筛孔型病例采用双封堵器封堵成功。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封堵成功患者无封堵器移位,无明显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10例拔管后直接转回心外科普通病房,手术后住院(2.3±1.1)天,总住院时间(4.5±1.7)天。术前7例轻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患者,封堵后反流减少至轻度6例。术前51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肺动脉压力由(50.4±11.4)mmHg降至(38.9±12.9)mmHg(1 mmHg=0.133 kPa,P<0.05),封堵器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在成人心外科中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经食管 房间隔缺损 经皮封堵
原文传递
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树 王春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世界范围内,心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是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CMICS)每年对上一年度全国各单位心血管外科开展的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微创技术病种手术量、地区及医院分布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 世界范围内,心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是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CMICS)每年对上一年度全国各单位心血管外科开展的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微创技术病种手术量、地区及医院分布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发布。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充分显示,我国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水平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该文结合CMICS部分数据对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发展现状 思考
下载PDF
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单中心治疗经验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7
4
作者 陆树 姚王超 +5 位作者 黄奔 赖颢 李军 顾佳伟 孙勇新 王春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收治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例急诊行主动脉CTA检查过程中突发夹层破裂死亡...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收治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例急诊行主动脉CTA检查过程中突发夹层破裂死亡,另外10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年龄22~40岁,平均(30.7±5.8)岁;妊娠15~39周,平均(28.8±6.5)周;孕中期2例,孕晚期7例,产褥期1例。其中,7例患者为马方综合征,1例患者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2例患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12天死于腹主动脉夹层破裂。胎儿1例术前确诊为死胎。其余9例患者及新生儿均生存并康复出院。2013年12月以前6例患者体外循环(96.8±16.5)min,主动脉阻断(70.8±19.3)min,重症监护室停留(3.4±2.3)天,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21.6±15.6)h。2014年1月以后4例患者体外循环(202.3±6.4)min,主动脉阻断(137.5±10.3)min,停循环(27.3±8.8)min,重症监护室停留(12.0±5.7)天,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40.3±24.4)h。术后并发症包括气管切开2例,血液透析1例,伤口局部愈合不良1例。1例先前行Bentall手术患者,随访至6年死于弓降部夹层进展破裂。1例患者随访至7年因人工瓣膜感染及弓降部夹层进展,行再次Bentall手术、全弓、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顺利康复出院。其余患者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积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多学科团队协作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妊娠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洪 姚志峰 +6 位作者 陆树 赵维鹏 薛渊 姚晨玲 魏来 王春生 舒先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48-650,共3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6月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收治的36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收集的资料中9项相关因素(年龄、性别、疼痛与否、疼痛程度、病程、神经...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6月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收治的36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收集的资料中9项相关因素(年龄、性别、疼痛与否、疼痛程度、病程、神经系统临床表现、Stanford分型、有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术后转归)进行高血压病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274,95%CI为2.775~6.585,P=0.000)、病程(OR=0.560,95%CI为0.340-0.923,P=0.023)、有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OR=0.366,95%CI为0.198~0.680,P=0.001)和术后转归(OR=0.466,95%CI为0.235-0.942,P=0.029)均与高血压相关,性别、有无疼痛、疼痛程度、Stanford分型、有无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均与高血压不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514,95%CI为1.563~7.900,P=0.002)和有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OR=0.373,95%CI为0.197-0.707,P=0.003)均与高血压相关,病程和术后转归均与高血压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并发高血压的危险性升高;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并发高血压的危险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高血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肝素/胶原复合涂层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陆树 孙晓宁 +4 位作者 张鹏 龚飞荣 沈雳 杨守国 王春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9-591,共3页
目的观察层层自组装肝素/胶原复合涂层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片的抗凝血性能和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复合人工血管片组和普通人工血管片组。采用层层静电组装的方法将带负电的肝素与带正电的胶原交替涂覆到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 目的观察层层自组装肝素/胶原复合涂层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片的抗凝血性能和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复合人工血管片组和普通人工血管片组。采用层层静电组装的方法将带负电的肝素与带正电的胶原交替涂覆到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片上,制备成复合人工血管片。参照IS010993-4及GB/T16886标准中实验方法行血小板黏附实验、溶血实验及血浆复钙时间实验检测。结果扫面电镜照片可以观察到普通人工血管片表面有大量血小板黏附,血小板呈扁平状贴覆在材料表面,复合血管片组表面有少量血小板贴覆(2.5±2.4比28.5±4.8,P〈0.05);普通血管片溶血率0.63%,复合血管片溶血率1.27%,均〈5%,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血管片血浆复钙时间为8.5min,复合血管片观察至30min未见纤维蛋白丝。结论层层自组装肝素/胶原复合涂层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片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及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人工血管片 小口径 血液相容性
原文传递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α-1抗胰蛋白酶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继军 田爱丽 +5 位作者 吕会斌 朱生睿 陆树 亚尔麦麦提.穆萨 阿迪力江.居麦 夏利民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α-1抗胰蛋白酶(α-1 antitrypsin,α-1 AT)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所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瘤患者的升主动脉血管组织标本...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α-1抗胰蛋白酶(α-1 antitrypsin,α-1 AT)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所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瘤患者的升主动脉血管组织标本;正常血管组织标本取自心脏移植供心修剪下来的升主动脉血管组织。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1 AT表达情况。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AD组α-1 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升主动脉瘤组α-1 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AD组α-1 AT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升主动脉瘤组α-1 AT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α-1 AT表达下调,α-1 AT与Stanford A型A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对血管的完整性起到潜在的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α-1抗胰蛋白酶 临床意义
下载PDF
alpha-1抗胰蛋白酶在升主动脉夹层及瘤样扩张血管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陆树 王春生 +3 位作者 宋凯 杨守国 潘荪 洪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4-566,682,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正常升主动脉、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中alpha-1抗胰蛋白酶表达的差异,探讨alpha.1抗胰蛋白酶对于维持升主动脉血管结构完整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升主动脉血管组织标本,T... 目的观察正常升主动脉、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中alpha-1抗胰蛋白酶表达的差异,探讨alpha.1抗胰蛋白酶对于维持升主动脉血管结构完整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升主动脉血管组织标本,TAAD14例,升主动脉瘤样扩张7例,心脏移植供体心脏升主动脉7例。采用组织学、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对标本组织中的alpha-1抗胰蛋白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基因水平上,alpha-1抗胰蛋白酶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中表达最高,正常血管组织中表达次之,TAAD患者升主动脉中表达最低(2.192±0.133、1.213±0.156、0.672±0.101,P〈0.05)。在蛋白水平上,alpha-1抗胰蛋白酶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中表达明显升高,TAAD患者升主动脉中表达次之,正常血管组织中最低(0.285±0.010、0.153±0.011、0.102±0.010,P〈0.05)。结论alpha-1抗胰蛋白酶在正常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均有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ha-1抗胰蛋白酶对于维持升主动脉血管结构的完整性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胰蛋白酶 动脉瘤 升主动脉
原文传递
alpha-1抗胰蛋白酶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继军 夏利民 +4 位作者 宋凯 田爱丽 陆树 亚尔麦麦提.穆萨 阿迪力江.居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70-1874,共5页
目的:探究α-1抗胰蛋白酶在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升主动脉瘤患者8例、正常组8例的资料信息,比较各组血管组织中AAT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目的:探究α-1抗胰蛋白酶在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升主动脉瘤患者8例、正常组8例的资料信息,比较各组血管组织中AAT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AAT含量的变化。使用人原代血管内皮细胞验证AAT对于血管内皮细胞在胰酶刺激下发生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皮下缓释angⅡ和血管注射胰酶构建比格犬血管夹层模型,给予AAT治疗后检测Caspase家族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使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A型血管夹层患者和主动脉瘤及正常人血管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AAT表达,其中在主动脉瘤患者中AAT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 05),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AAT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调(P<0. 05);在人原代血管内皮细胞中使用AAT预孵育12 h后原代在MMP-2/9压力的作用下,其组织表达的Caspase家族蛋白Caspase-3、Caspase-8较PBS预孵育组显著下调。在动物模型体内,AAT治疗能够显著下调Caspase家族蛋白的mRNA和蛋白水平(P<0. 05)。结论:AAT能够通过抑制Caspase家族蛋白的激活进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最终保护血管组织,阻止其形成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抗胰蛋白酶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Caspase家族蛋白
下载PDF
人工血管的研发进展及应用现状
10
作者 钟彬儒 苏超 +2 位作者 杨超 陆树 魏民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0-474,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人工血管置换术已成为多种血管类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仍会面临移植失败的风险。本综述主要从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发困境、人工血管的研发进展以及人工血管的产业化...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人工血管置换术已成为多种血管类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仍会面临移植失败的风险。本综述主要从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发困境、人工血管的研发进展以及人工血管的产业化进程等目前的热点研究方向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生物涂层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术后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凯 陆树 +7 位作者 孙晓宁 张红强 陈金淼 胡馗 洪涛 丁文军 夏利民 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单中心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40岁于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 目的探讨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单中心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40岁于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7.9±2.5)岁(32~40)岁。该组病例临床特点包括,有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3例,高脂血症病史4例,有吸烟史8例,术前心梗病史7例,3支主干中不少于1支全闭6例,2例反复行PCI术,分别植入支架5枚和3枚。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均无死亡。采用双侧乳内动脉联合桡动脉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术6例,双侧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术2例,左侧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术4例。非体外下冠状动脉旁路术9例,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术3例。平均随访时间(47.8±24.3)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术后5年静脉桥出现再狭窄,于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其余11例随访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年轻冠心病患者(年龄≤40岁)因心功能代偿良好一般发病较隐匿,临床诊断时冠脉病变较严重。冠状动脉旁路术预后良好,手术中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手术策略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急性升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涛 洪涛 +6 位作者 徐德民 宋凯 郑佳予 杨守国 杨兆华 陆树 王春生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急性升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以35例急性AAD患者为病变组,以同期21例心脏移植供心升主动脉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比较MMP-2和TIMP-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急性升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以35例急性AAD患者为病变组,以同期21例心脏移植供心升主动脉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比较MMP-2和TIMP-2在病变组和对照组主动脉壁中的表达。结果:病变组主动脉内层撕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于夹层边缘;主动脉中层病变显著,平滑肌细胞密度下降,弹性纤维碎裂、崩解,中层粘液样变,新生血管形成。对照组主动脉壁弹性板层结构致密有序,无中层退行性变。免疫组化染色见正常主动脉壁MMP-2和TIMP-2低水平表达,病变组与对照组MMP-2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组TIMP-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变组MMP-2低水平表达、TIMP-2表达增加参与急性AAD发生及其血管壁组织重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组织重构
下载PDF
2020—2021年度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统计及未来发展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树 杨晔 +2 位作者 魏来 王春生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3-490,共8页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ovascular Surgery,CMICS)每年会对上年度全国各单位心血管外科开展的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微创手术量、地区及医院分布情况进...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ovascular Surgery,CMICS)每年会对上年度全国各单位心血管外科开展的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微创手术量、地区及医院分布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在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大会主题报告上公布。2021年CMICS首次以白皮书形式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上发布2018—2019年度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数据,引起同行高度关注。本次数据统计报告CMICS将重点公布2020—2021年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地区和医院分布情况(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省),供各位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心血管外科 白皮书
原文传递
单中心130例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病因及围术期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石宇 陆树 +5 位作者 马文锐 张悦 姚王超 王尧 王春生 洪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4-699,755,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病例并探究病因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30例,年龄15~83岁,其中男性62例(47.7%),女性68例(52....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病例并探究病因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30例,年龄15~83岁,其中男性62例(47.7%),女性68例(52.3%)。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合并症、术前心功能、初次手术方式、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再次手术原因及手术类型、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重症监护时间等。对再次瓣膜手术病例做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再次手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动脉高压、房颤等疾病者114例(87.7%),术后死亡8例(6.2%),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心功能不全(7例)、呼吸功能不全(6例)和肾功能不全(6例)等。而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包括瓣膜赘生物、瓣周漏、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大血管病变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P=0.039,OR=2.268)和高血压病(P=0.048,OR=7.935)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剔除35例术前心功能严重减低的病例后,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P=0.040,OR=1.682)和风湿性心脏病(P=0.013,OR=4.995)与术后新发心功能不全显著相关,而单因素回归分析仅发现术前肾功能不全(P=0.048,OR=6.727)与术后新发呼吸功能不全显著相关,未行多因素分析。结论心、肺、肾功能异常是导致再次瓣膜手术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着重评估术前的主要器官功能并予积极保护,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 再次手术 死亡率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种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晔 杨兆华 +4 位作者 洪涛 宋凯 潘荪 陆树 袁振凯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分析克利夫兰急性肾功能衰竭评分(Cleveland ARF Score)、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评分(acute kidney injury prediction following elective cardiac surgery, AKICS)、简易肾功能指数评分( Simplified Renal Index, SRI scor... 目的分析克利夫兰急性肾功能衰竭评分(Cleveland ARF Score)、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评分(acute kidney injury prediction following elective cardiac surgery, AKICS)、简易肾功能指数评分( Simplified Renal Index, SRI score)三种模型在预测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评价三种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连续收集了行心脏手术并有完整资料的患者504例纳入研究,分别使用Cleveland、AKICS、SRI评分系统进行校准度和分辨力的评价,分析并比较三种评分系统模型对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504例中术后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enalre—placement therapy,RRT)16例(3.17%),其中6例死亡(37.5%);发生肾功能不全27例(5.36%),经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应用AKICS模型术后需要RRT治疗11例(2.70%),发生肾功能不全25例(6.13%),模型全组预计发生率3.77%。Cleveland评分术后需要RRT治疗16例(3.17%),发生肾功能不全27例(5.36%),模型全组预计发生率0.99%。SRI评分术后需要RRT治疗15例(3.21%),发生肾功能不全24例(5.13%)。与预测结果比较,AKICS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校准度(P=0.922,X2=0.162),Cleveland模型校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X2=15.644)。ClevelandScore、AKICS、SRI预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行RRT治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0.732、0.759,术后肾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53、0.779。结论结果显示,SRI模型预测术后RRT治疗及肾功能不全的实际危险度相关性较好。AKICS模型预测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实际危险度相关性较好。SRI模型的校准度及分辨能力均较好,可能较适用于评估患者的相对危险度。AKICS模型对于研究设计及选择治疗方案有一定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危险因素 肾替代疗法
原文传递
75岁及以上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方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馗 陈金淼 +8 位作者 李军 丁文军 魏来 杨守国 过常发 陆树 洪涛 向道康 王春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总结手术指征明确的年龄75岁及以上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75岁以上明确诊断为重度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手术组126例,平均年龄(77.4±2.0)岁,保守组70例,平均年龄(80.5&... 目的总结手术指征明确的年龄75岁及以上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75岁以上明确诊断为重度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手术组126例,平均年龄(77.4±2.0)岁,保守组70例,平均年龄(80.5±5.0)岁;分析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因素,比较两组远期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初诊医生认为患者手术风险较大而不建议手术是选择保守治疗的最常见原因(62.9%,44/70)。保守组仅26例(37.1%)患者经心脏外科医生评估,其中12例(17.1%)被认为有手术禁忌证而建议保守治疗,14例(20.0%)患者自身或家属担心手术风险选择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主要来自心外科门诊,仅8例(6.3%)患者由内科转诊。Logistic多元归回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慢性心功能不全、高龄、肺部感染、急诊入院是选择保守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1)。而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手术组5年生存率76.4%,优于保守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守治疗是全组远期死亡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5岁及以上患者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案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学科协作是治疗方案最优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A型主动脉夹层早期预警及外科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推广
17
作者 王春生 +11 位作者 赖颢 朱铠 李军 孙勇新 顾佳伟 陈金淼 陆树 王毓琳 米尔阿迪力江·阿布都帕塔尔 康乐 翟骏宇 陈楠 《中国科技成果》 2024年第6期40-41,共2页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24小时自然生存率仅40%,手术难度高、预后差.改善夹层预后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夹层发生前,通过早期预警及风险管理,减少夹层的发生率;二是在主动脉疾病患者中通...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24小时自然生存率仅40%,手术难度高、预后差.改善夹层预后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夹层发生前,通过早期预警及风险管理,减少夹层的发生率;二是在主动脉疾病患者中通过治疗靶点探索,通过提前的药物干预,降低主动脉病变的进展为夹层的风险;三是在夹层发生后,通过优化手术方案及理念,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病变 早期预警 手术方案 心血管急症 预后差 治疗靶点
原文传递
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的手术风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馗 洪涛 +5 位作者 王春生 丁文军 夏利民 赵东 杨兆华 陆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9,共6页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的手术风险和远期疗效,探讨同期手术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75岁以上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7例,年龄75~84岁[(77.5±2.1)岁],术前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NYH...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的手术风险和远期疗效,探讨同期手术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75岁以上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7例,年龄75~84岁[(77.5±2.1)岁],术前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NYHA分级)Ⅱ级11例,Ⅲ、Ⅳ级50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手术(冠脉搭桥术等)分为单纯组和合并组。单纯组33例,合并组28例。结果全组住院死亡率6.6%(4/61),术后低心排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5.9%。合并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单纯组,使用血浆的量多于单纯组;两组在住院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远期生存情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出院后的随访率92.9%,随访时间2-105个月[(34±28)个月],1、3、5、8年生存率分别为93.9%、88.7%、69.4%、41.6%。合并组与单纯组1、3、5、8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5%,52.5%,52.5%与89.2%,80.3%,80.3%,40.2%(P=0.796)。结论75岁以上高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术后远期疗效满意,同期处理合并手术并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也不影响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高龄 手术风险 疗效 同期手术
下载PDF
CD133功能化肝素/胶原蛋白多层膜改性小口径膨胀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鹏 龚飞荣 +2 位作者 陆树 孙晓宁 程树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1,274,共6页
小口径膨胀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造血管是血管移植手术中最常见的替代品之一,然而术后血栓的形成和血管内腔的再狭窄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构建CD133功能化肝素/胶原蛋白(HEP/COL)多层膜可以抑制血栓的形... 小口径膨胀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造血管是血管移植手术中最常见的替代品之一,然而术后血栓的形成和血管内腔的再狭窄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构建CD133功能化肝素/胶原蛋白(HEP/COL)多层膜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并且为血管的内皮化提供可能;通过扫描电镜、红外谱图跟踪HEP/COL多层膜的组装过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证明抗体的接枝。结果发现,CD133功能化的HEP/COL多层膜成功地覆盖到了ePTFE人造血管表面;接触角从127°减小到106°,表明血管的浸润性得到提高;血小板吸附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人造血管表面血小板吸附数量明显减少,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胶原蛋白 层层自组装 抗凝血性
下载PDF
血管闭合器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20
作者 贾昊 陆树 +1 位作者 孙勇新 王春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91-1796,共6页
外周血管径路是微创心血管外科及心血管介入诊疗的重要途径,手术后入路血管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制动时间及舒适度。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穿刺点压迫固定或切开皮肤缝合血管,术后长时间制动、血管潜在并发症及患者舒适性差... 外周血管径路是微创心血管外科及心血管介入诊疗的重要途径,手术后入路血管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制动时间及舒适度。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穿刺点压迫固定或切开皮肤缝合血管,术后长时间制动、血管潜在并发症及患者舒适性差等缺点显而易见。血管闭合器的应用可以减少传统处理方法的缺点,但是不同血管闭合器有其自身特点和应用范围,甚至应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当前常用的几款血管闭合器资料以及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对常用血管闭合器的特点、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器 外周血管 微创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