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76
1
作者 别朝红 林雁翎 爱慈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9,共9页
恢复力是系统对扰动事件抵御、适应以及快速恢复的能力。随着全球自然灾害逐渐增多以及反恐意识的增强,构建对极端扰动事件具有恢复力的"弹性电网"已成为各国政府着力发展的国家战略,同时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也为弹性电网的研... 恢复力是系统对扰动事件抵御、适应以及快速恢复的能力。随着全球自然灾害逐渐增多以及反恐意识的增强,构建对极端扰动事件具有恢复力的"弹性电网"已成为各国政府着力发展的国家战略,同时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也为弹性电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文中详细介绍了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的基本概念与各国的研究现状,并从弹性电网需要应对的扰动事件、评估理论、恢复力提升策略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研究方向和重点,以及在智能电网框架下构建弹性电网的具体措施。最后对弹性电网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电网 恢复力 智能电网 自然灾害 恐怖袭击 电力系统稳定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下弹性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58
2
作者 别朝红 林超凡 +1 位作者 李更丰 爱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5-2744,共10页
我国正处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然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系统呈现不确定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下变得更加脆弱,其运行风险急剧增... 我国正处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然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系统呈现不确定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下变得更加脆弱,其运行风险急剧增大。该文以能源转型下的弹性电力系统发展展开讨论,首先从内在要求和外在驱动两方面阐述了发展弹性电力系统的必要性。而后重点介绍了弹性电力系统的概念,包括详细的定义、特点及研究方向。继而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电力一次系统和网络安全两个层面论述归纳了弹性电力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并最终对我国能源转型下的弹性电力系统发展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弹性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 风险评估 分布式电源 微电网 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市场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新兴信息通信技术 控制保护设备
下载PDF
高聚能重复强脉冲波煤储层增渗新技术试验与探索 被引量:45
3
作者 秦勇 爱慈 张永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70,共8页
高聚能重复强脉冲波煤储层激励是我国科学家基于核爆冲击波原理而研发的一项原创性新技术,通过前期工程实践证明了其对煤储层增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该方面基础研究滞后于工程探索,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与推广应用急需突破基础研究的瓶颈... 高聚能重复强脉冲波煤储层激励是我国科学家基于核爆冲击波原理而研发的一项原创性新技术,通过前期工程实践证明了其对煤储层增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该方面基础研究滞后于工程探索,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与推广应用急需突破基础研究的瓶颈。面向我国煤层气高效经济开发的这一重大技术需求,分析了冲击波煤储层致裂增渗领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高聚能重复强脉冲波煤储层致裂增渗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该技术前期现场试验与工程探索的效果,凝炼出该方向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具体来说,探讨高聚能重复强脉冲波诱导下的煤储层破裂动力学特征及其地质、工程因素耦合作用机理,深入阐释重复脉冲波诱导下的波-流-煤相互作用这一核心科学问题,是进一步研发、完善和推广应用该项煤储层增渗新技术的首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 冲击波 煤层气 储层激励 致裂 增渗
下载PDF
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41
4
作者 师泯夏 吴邦 +2 位作者 靳宇晖 爱慈 李军浩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36,43,共18页
直流电流流经绕组时,变压器励磁电流畸变,铁心及各个构件会出现温度升高、振动幅度增大等现象。文中介绍了直流偏磁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及可能会对变压器产生的危害,并从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影响,即励磁电流、温升损耗和振动噪声3个方面... 直流电流流经绕组时,变压器励磁电流畸变,铁心及各个构件会出现温度升高、振动幅度增大等现象。文中介绍了直流偏磁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及可能会对变压器产生的危害,并从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影响,即励磁电流、温升损耗和振动噪声3个方面进行归纳,从模型与研究方式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详细论述了研究每个影响方面采用的仿真与试验方法。针对研究直流偏磁影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偏磁的影响 励磁电流 温升损耗 噪声振动 模型与研究方法
下载PDF
脉冲X射线模拟源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爱慈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9期24-28,共5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模拟脉冲X射线的发展概况及国内脉冲X射线模拟源的发展现状 ,指出作为主要技术途径 ,高功率Z箍缩技术在实现超强脉冲X射线源和ICF驱动源上都有很重要的发展应用前景 。
关键词 技术 发展现状 国内 发展概况 途径 工作设想 文章 模拟源 高功率 发展应用
下载PDF
松软煤层可控冲击波增透瓦斯抽采创新实践——以贵州水城矿区中井煤矿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永民 蒙祖智 +3 位作者 秦勇 张志峰 赵有志 爱慈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88-2400,共13页
松软煤层瓦斯低成本高效抽采属于世界性技术难题之一,中井煤矿回采工作面规模煤层可控冲击波增透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示范。通过可控冲击波增透煤层钻孔,单孔日均瓦斯抽采量平均提高3.37倍,最高达到6.54倍,瓦斯浓度平均提... 松软煤层瓦斯低成本高效抽采属于世界性技术难题之一,中井煤矿回采工作面规模煤层可控冲击波增透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示范。通过可控冲击波增透煤层钻孔,单孔日均瓦斯抽采量平均提高3.37倍,最高达到6.54倍,瓦斯浓度平均提高2.31倍,增透有效半径可达40~60m,将原来的难以抽采煤层转变为可以抽采~容易抽采煤层,需要的钻孔工程量只有传统抽采工程的11%~18%。在钻孔直径、冲击能量条件相同条件下,示范区煤层增透的最佳冲击密度在1.0~1.1次/m,增透段长度应大于120m;在最佳冲击密度条件下,回采工作面抽采孔增透效果主要与抽采开始时机、周围抽采环境有关,巷道掘进暴露越晚以及回采工作面增透孔相互干扰越明显,抽采效果越好。与传统钻孔抽采流量幂指数单调衰减曲线形态不同,增透孔瓦斯流量曲线表现为“两段式”变化的典型特征,其中多数孔第1阶段流量曲线出现类似于煤层气地面井排水降压的流量“峰”,第2阶段流量衰减系数也远远小于对比基准。分析认为,产生上述效果的机理在于两个方面:①以冲击波增透孔为中心向外,煤层流场由井巷采动流场向冲击波改造流场过渡,大大扩展了原有的有效流场半径,冲击波改造流场类似于地面井煤层流场,可以通过排水降压形式产出煤层瓦斯;②冲击波改造流场为抽采影响带流场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瓦斯气源,有效阻滞了瓦斯流量衰减系数的快速降低,显著提高了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冲击波 松软煤层 瓦斯抽采 增效机理 水城矿区
下载PDF
重复率气体火花开关绝缘恢复特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许日 宁辉 +2 位作者 爱慈 莫凡 毓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18-522,共5页
在自行设计的气体火花开关上,利用双脉冲回路,对纳秒脉冲作用下N2和H2的绝缘恢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不吹气情况下,H2的绝缘恢复时间明显比N2短。在吹气情况下,适当的气流速度即可使绝缘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关键词 气体火花开关 重复率 绝缘恢复 脉冲技术
下载PDF
电力系统应对极端事件的新挑战与未来研究展望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更丰 爱慈 +2 位作者 黄格超 桂恒立 别朝红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共11页
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等极端事件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广泛关注,提升电力系统极端事件下的快速恢复能力,构建弹性电力系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期,委内瑞拉大停电使得电力安全问题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在能源转型和电力... 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等极端事件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广泛关注,提升电力系统极端事件下的快速恢复能力,构建弹性电力系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期,委内瑞拉大停电使得电力安全问题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在能源转型和电力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应对极端事件又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介绍了极端事件与弹性电力系统的概念及相关研究现状,概述了一些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导致的大停电事件,并分析了弹性电力系统应对极端事件面临的新挑战,最后对弹性电力系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事件 弹性电力系统 自然灾害 人为攻击 电力安全
下载PDF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热-力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周南 牛胜利 +1 位作者 丁升 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9-253,共5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 ITSW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能量离子束辐照材料时的能量沉积及所产生的烧蚀。
关键词 离子束 辐照效应 热激波
下载PDF
感应电压叠加器驱动阳极杆箍缩二极管型脉冲X射线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孙凤举 爱慈 +16 位作者 杨海亮 曾江涛 盖同阳 梁天学 尹佳辉 孙剑锋 丛培天 黄建军 苏兆峰 高屹 刘志钢 姜晓峰 李静雅 张众 宋顾舟 裴明敬 牛胜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6-940,共5页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用于闪光照相且基于感应电压叠加器和阳极杆箍缩二极管的X射线源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参数。输出电压3 MV的Marx发生器给阻抗7.8Ω水介质脉冲形成线充电,产生脉宽约70ns,电压约1 MV的高功率脉冲,经过峰化开关和预脉冲开...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用于闪光照相且基于感应电压叠加器和阳极杆箍缩二极管的X射线源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参数。输出电压3 MV的Marx发生器给阻抗7.8Ω水介质脉冲形成线充电,产生脉宽约70ns,电压约1 MV的高功率脉冲,经过峰化开关和预脉冲开关后分成3路馈入三级感应电压叠加器感应腔进行电压叠加,感应电压叠加器次级采用真空绝缘传输线,阻抗从40Ω变成60Ω,驱动阳极杆箍缩二极管,二极管阴极为石墨,阳极为直径1.2 mm的钨杆,石墨阴极产生的电子束在电流自磁场作用下发生箍缩,轰击阳极,产生小焦斑脉冲X射线。该装置在Marx充电电压为±35 kV时,二极管电压约2.0 MV,二极管电流约为50kA,半高宽约80 ns;X射线半高宽约为40 ns,剂量约为28 mGy,焦斑约为0.95 mm。利用该X射线源拍摄到了炸药爆炸产生的层裂碎片不同飞行时间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压叠加器 阳极杆箍缩二极管 闪光照相 层裂碎片 脉冲X射线
下载PDF
200kV多级多通道火花开关 被引量:26
11
作者 梁天学 孙才新 +5 位作者 爱慈 孙凤举 张众 曾江涛 丛培天 尹家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6-58,共3页
模块化直线型脉冲变压器(LTD)是脉冲功率技术中的一种新型初级储能装置,开关是其关键部件之一,多极多通道闭合开关工作时能够形成多通道放电,具有电感小的优势。为了研究用于电流上升时间约100ns、电流峰值约100kA的LTD模块设计了一种... 模块化直线型脉冲变压器(LTD)是脉冲功率技术中的一种新型初级储能装置,开关是其关键部件之一,多极多通道闭合开关工作时能够形成多通道放电,具有电感小的优势。为了研究用于电流上升时间约100ns、电流峰值约100kA的LTD模块设计了一种标称电压为200kV(±100kV)多极多通道气体开关。通过对开关的电场数值计算,对开关设计进行了验证和优化,并对开关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开关电感<30nH,并且具有工作范围宽,触发特性好,工作稳定等特点,初步实验表明能够满足模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多通道 气体开关 模块化 直线型变压器 实验
下载PDF
“强光一号”钨丝阵Z箍缩等离子体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爱慈 蒯斌 +5 位作者 曾正中 王文生 孟通 王亮平 丛培天 吕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917-5922,共6页
在“强光一号”装置驱动电流峰值1.4—2.1MA、上升时间80—100ns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丝阵直径、丝数及丝直径的钨丝阵负载Z箍缩等离子体的辐射特性.用自行研制的测试系统对等离子体辐射参数进行了诊断.实验获得的最大X射线总能量为34kJ,... 在“强光一号”装置驱动电流峰值1.4—2.1MA、上升时间80—100ns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丝阵直径、丝数及丝直径的钨丝阵负载Z箍缩等离子体的辐射特性.用自行研制的测试系统对等离子体辐射参数进行了诊断.实验获得的最大X射线总能量为34kJ,最大峰值功率为1.28TW.得到了一些关于钨丝阵Z箍缩等离子体辐射特性的规律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丝阵 Z箍缩 等离子体辐射
原文传递
“闪光二号”加速器HPIB的产生及应用初步结果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海亮 爱慈 +12 位作者 张嘉生 何小平 孙剑锋 彭建昌 汤俊萍 任书庆 欧阳晓平 张国光 黄建军 杨莉 王海洋 李洪玉 李静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6-412,共7页
主要给出了“闪光二号”加速器高功率离子束 (HPIB)产生及应用研究的初步结果 .介绍了强箍缩反射离子束二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给出了考虑阴阳极产生的等离子体运动对二极管间隙影响的饱和顺位流修正公式 .实验得到的离子束峰值能量约... 主要给出了“闪光二号”加速器高功率离子束 (HPIB)产生及应用研究的初步结果 .介绍了强箍缩反射离子束二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给出了考虑阴阳极产生的等离子体运动对二极管间隙影响的饱和顺位流修正公式 .实验得到的离子束峰值能量约 5 0 0keV ,峰值电流约 16 0kA .介绍了利用高功率离子束 (质子束 )轰击1 9F靶产生 6— 7MeV准单能脉冲γ射线的初步实验结果 ,给出了利用高功率脉冲离子束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二号”加速器 高功率离子束 箍缩二极管 准单能脉冲 Γ射线 饱和顺位流 热-力学效应 黑体辐射 核聚变实验
原文传递
强脉冲超硬X射线产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蒯斌 爱慈 +3 位作者 王亮平 林东生 丛培天 梁天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39-1743,共5页
分析了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轫致辐射产生强脉冲超硬X射线的几种主要技术途径的特点,以及提高超硬X射线产额的方法;利用MCNP软件计算了电子能量在0.4~1.4 MeV范围内,超硬X射线产生效率与钽辐射转换靶厚度的关系曲线;介绍了在'强光一... 分析了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轫致辐射产生强脉冲超硬X射线的几种主要技术途径的特点,以及提高超硬X射线产额的方法;利用MCNP软件计算了电子能量在0.4~1.4 MeV范围内,超硬X射线产生效率与钽辐射转换靶厚度的关系曲线;介绍了在'强光一号'加速器上开展产生强脉冲超硬X射线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获得了3种强脉冲超硬X射线:脉冲宽度约35 ns,输出窗面积约50 cm2,能量密度为5~7 J/cm2;脉冲宽度约35 ns,输出窗面积约50 cm2,能量密度为12 J/cm2;脉冲宽度约35 ns,输出窗面积约500 cm2,能量密度为1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硬X射线 强流脉冲电子束 轫致辐射
下载PDF
水中铜丝电爆炸放电通道模型及仿真 被引量:19
15
作者 周海滨 韩若愚 +3 位作者 吴佳玮 爱慈 张永民 李兴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43-2949,共7页
为研究水中金属丝电爆炸放电过程,基于比作用量模型和无量纲相似参数模型,提出了能够准确描述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的物理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金属丝汽化时对外做功和辐射、热传等能量损耗,对比作用量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金... 为研究水中金属丝电爆炸放电过程,基于比作用量模型和无量纲相似参数模型,提出了能够准确描述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的物理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金属丝汽化时对外做功和辐射、热传等能量损耗,对比作用量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金属蒸汽击穿前的加热过程与击穿后的等离子体放电过程。结果表明:欠阻尼振荡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放电电流和电压的峰值与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4%和3.1%;临界阻尼时,该误差分别为11.3%和8.7%;因此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优于无量纲相似参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水中铜丝电爆炸 相变 电阻率模型 放电等离子体通道 非线性电路仿真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条件约束的可控冲击波煤层致裂行为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秦勇 李恒乐 +3 位作者 张永民 赵有志 赵锦程 爱慈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8,129,共12页
可控冲击波(CSW)岩层致裂技术作为岩层改造领域的一项变革性技术,已在煤层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应用效果,并在煤炭安全开采领域开展应用探索。然而,受实验及现场监测条件限制,前期对地质-工程因素约束下的CWS岩层致裂基本规律理解不足,制... 可控冲击波(CSW)岩层致裂技术作为岩层改造领域的一项变革性技术,已在煤层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应用效果,并在煤炭安全开采领域开展应用探索。然而,受实验及现场监测条件限制,前期对地质-工程因素约束下的CWS岩层致裂基本规律理解不足,制约了对致裂机理的探索及现场作业参数的优化。鉴于此,在阐述CSW煤层改造及其面临的工程科学问题基础上,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离散元方法(CDEM)开展数值模拟,以进一步揭示地应力、煤岩力学性质、冲击波加载条件约束下的CSW煤层致裂行为及其基本规律。结果显示,CSW加载条件对致裂效果的影响存在最优范围,过度加载会导致近井地带煤体崩解,煤粉产出率增加,造成煤储层伤害;同时,煤体破碎导致波阻抗及冲击波衰减速度增大,限制有效改造半径扩展;地应力增大,破裂半径、破裂度存在临界值,水平主应力差对CSW冲击裂隙形态、扩展方位及缝网连通程度存在显著影响。研究揭示,CSW煤岩致裂效果对力学性质的响应存在选择性:弹性模量与破裂半径、破裂度之间存在拐点临界值;黏聚力增大,煤岩脆性变小,致裂效果变差;抗拉强度似乎对CSW致裂效果没有明显影响。研究成果可为CSW作业煤层优选及参数优化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冲击波 煤层 改造效果 约束条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用于模拟X射线热-力学效应的高功率脉冲离子束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爱慈 张嘉生 +7 位作者 彭建昌 杨海亮 何小平 石磊 汤俊萍 周南 丁升 牛胜利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14-719,共6页
计算了与黑体谱 1keVX射线在材料中产生的应力波和冲量相当的质子束参数 ;给出了箍缩型二极管产生离子束的实验结果 ,以及在“闪光二号”加速器上已经获得的流强约 5 0kA的脉冲质子束。
关键词 X射线 高功率脉冲离子束 箍缩型二极管 脉冲电子束 加速器 热-力学效应
下载PDF
电脉冲应力波作用下煤体微裂隙形成与发展过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晓亭 秦勇 +3 位作者 李恒乐 张永民 爱慈 师庆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0,143,共5页
为解决高聚能电脉冲应力波煤储层致裂增渗新技术发展初期的诸多问题,采用电脉冲应力波加载试验与微区观测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肥煤样品微裂隙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复电脉冲应力波加载试验中,随冲击次数增... 为解决高聚能电脉冲应力波煤储层致裂增渗新技术发展初期的诸多问题,采用电脉冲应力波加载试验与微区观测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肥煤样品微裂隙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复电脉冲应力波加载试验中,随冲击次数增多,微裂隙线密度增大,新生微裂隙的形成起源于冲击波产生的张剪性应力;煤体受力破坏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冲击4次时煤体微裂隙网络基本形成,且没有明显的煤屑产生,为最佳冲击次数。煤体微裂隙网络主要发育在镜质组条带中,新生微裂隙优先从尺寸较大的原有结构性缺陷部位开始扩展,电脉冲应力波对煤体致裂增渗的效果十分明显,煤体中存在的原有结构缺陷是煤体微裂隙萌生的主要部位;煤岩条带类型及其组合方式,是制订煤储层增渗改造措施应考虑的重要地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电脉冲 冲击载荷 微裂隙 煤岩显微组分
下载PDF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气体开关技术 被引量:18
19
作者 丛培天 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3-1268,共6页
阐述了Z箍缩驱动惯性聚变装置对快脉冲直线变压器气体开关的需求背景,介绍了快脉冲直线变压器气体开关技术发展的基本要求及国际研究进展,归纳了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和对当前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结论,给出了提高静态稳定性、降低触发阈... 阐述了Z箍缩驱动惯性聚变装置对快脉冲直线变压器气体开关的需求背景,介绍了快脉冲直线变压器气体开关技术发展的基本要求及国际研究进展,归纳了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和对当前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结论,给出了提高静态稳定性、降低触发阈值和延长开关寿命的措施。介绍了气体放电的汤逊和流注理论,指出:在不大于1.5×106 Pa.cm范围内,汤逊理论完全适用于描述气体开关自击穿过程。根据巴申定律、Meek击穿判据,给出了开关气压和间距设计要点,分析了多间隙开关间隙数量和间隙的电压分布均匀性对开关自击穿电压的影响。根据触发击穿延时经验公式,归纳了降低触发电压阈值的技术途径。介绍了1维的电极熔蚀判据,并总结了减轻电极烧蚀的方法和措施。最后指出开关技术研究总体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脉冲变压器 Z箍缩 气体开关 自击穿电压 闭合抖动 电感 电极熔蚀
下载PDF
Z-pinch X射线时间分辨多幅图像诊断系统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孟通 吕敏 +9 位作者 王奎禄 黑东炜 爱慈 曾正中 杜继业 蒯斌 袁媛 田慧 孙凤荣 罗建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介绍了为"强光一号"设计的ns级时间分辨软X射线多幅图像诊断系统,分析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给出并分析了利用该系统诊断"强光一号"高功率脉冲Z pinch等离子体辐射源的最新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Z-PINCH X射线时间分辨多幅图像诊断系统 分幅相机 等离子体诊断 软X射线 Z箍缩 性能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