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纹图谱的一种定性定量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分析法 被引量:92
1
作者 福元 周宏灏 +2 位作者 邓凯文 刘文龙 刘平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201,共7页
本文运用了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中药复方多成分指纹图谱定性定量分析法:总量统计矩方法。包括4个参数:①总零阶矩AUCT;②总响应率AUCPWT;③总量一阶矩MCRTT,亦总量中心矩或总量平均保留时间,用λ-T表示;④总体二阶矩VCRTT,亦为平均保... 本文运用了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中药复方多成分指纹图谱定性定量分析法:总量统计矩方法。包括4个参数:①总零阶矩AUCT;②总响应率AUCPWT;③总量一阶矩MCRTT,亦总量中心矩或总量平均保留时间,用λ-T表示;④总体二阶矩VCRTT,亦为平均保留时间方差,用σ-T2表示。AUCT能用于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定量分析,AUCPWT、MCRTT、VCRTT能用于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定性分析。以此法研究不同产地大黄醇浸膏成分HPLC指纹图谱,得总量统计矩参数:AUCT为3.273×108μV·s;AUCPWT为2.286×106μV·s·mg-1;MCRTT为33.50min;VCRTT为484.4min2;浓度CT为143.2mg·mL-1。本法具有加合运算的特征,能消除溶剂干扰,获得纯品的总量统计矩参数;具偶联性,能与多维向量偶联构成多维曲线中心矩及偏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中药 统计矩原理 总量统计矩 谱量学 大黄
下载PDF
真武汤的方证解析与现代研究概况 被引量:77
2
作者 毛妍 梁慧慧 +8 位作者 朱俊平 文雯 余格 周逸群 刘瑞连 福元 张喜利 刘文龙 黎鹏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7-225,共9页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温阳利水之经典方,由炮附子、生姜、白术、茯苓、芍药5味药组成,现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伤寒论》中有两条论述真武汤证,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温阳利水之经典方,由炮附子、生姜、白术、茯苓、芍药5味药组成,现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伤寒论》中有两条论述真武汤证,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篇第316条亦有:"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原文论述其基本病机皆属少阴阳虚水泛,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本文从方药配伍、用法用量及方证解读方面,考证《伤寒论》真武汤证;总结真武汤物质基础研究,为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对近几年来真武汤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发现真武汤具有强心、利尿、降脂、抗氧化、改善肾功能和平衡水液代谢等诸多功效;列举运用真武汤辨治心悸、水肿、咳嗽、腹痛、痰饮、眩晕、消渴、带下等中医病证,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慢性结肠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前列腺增生、美尼尔氏综合症等西医疾病,阐述真武汤"异病同治"的原理,以期为真武汤及更多的古代经方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伤寒论》 方证解析 异病同治 现代研究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各有效成分部位及其组方对小鼠脑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邓常青 唐映红 福元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3,共3页
为研究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的有效成分部位及其配伍关系,从补阳还五汤中提取了7 类有效成分部位,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结扎法造成脑缺血模型,研究各有效成分部位的作用,以正交实验法分析各有效成分部位的交互作用及有效... 为研究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的有效成分部位及其配伍关系,从补阳还五汤中提取了7 类有效成分部位,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结扎法造成脑缺血模型,研究各有效成分部位的作用,以正交实验法分析各有效成分部位的交互作用及有效剂量组合。结果:总生物碱、总多糖、总甙、总甙元和挥发油单独应用均可使小鼠耐缺血时间明显延长,而蛋白质和氨基酸单独应用无明显作用;正交实验表明,蛋白质、氨基酸与其它有效部位之间以及两者之间均无交互作用;三水平正交实验表明,在配伍上,各有效成分部位应取的有效剂量组合为:生物碱为生药0.58 g/kg 体重,多糖为生药11.44 g/kg 体重,甙元为生药8.74 g/kg 体重,总甙为生药14.4 g/kg 体重,挥发油为生药2.5 g/kg 体重。结论:在补阳还五汤中,具有抗脑缺血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主要为生物碱、多糖、总甙、甙元和挥发油,它们按一定的比例配伍可发挥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研制的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52
4
作者 樊启猛 +6 位作者 李海英 刘润南 玉婷 梁慧慧 刘文龙 周逸群 福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02-209,共8页
中药经典名方开发已成为当下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其中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成功研制对于整个中药经典名方的申报极为关键。经典名方物质基准既是检测经典名方制剂质量的基准,同时又需反映整方的物质基础。中药成分众多而复杂,单成... 中药经典名方开发已成为当下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其中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成功研制对于整个中药经典名方的申报极为关键。经典名方物质基准既是检测经典名方制剂质量的基准,同时又需反映整方的物质基础。中药成分众多而复杂,单成分的、化药式的研发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适用于整体药用的中药制剂的开发,亟需开辟一条中药专属的研发模式。以目前已有的现代科学技术,笔者建议将中药的遗传多态性、提取动力学、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超分子'印迹模板'等结合应用于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研制,探讨中药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技术,以期全面、准确地阐明药材-饮片-物质基准的成分群量值的传递规律,为推进中药经典名方的研制进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经典名方 物质基准 关键技术 总量统计矩 超分子“印迹模板”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高脂血症痰瘀辨证的血脂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袁肇凯 简亚平 +2 位作者 黄献平 李跃南 福元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高脂血症痰瘀辨证的病理机制 ,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 ,对 35例痰瘀阻络证、33例脾虚痰凝证及2 9例非痰非瘀证和 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中医症征积分和血脂、血流动力学检测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痰瘀阻络证和脾虚痰凝证病人的血脂... 为了研究高脂血症痰瘀辨证的病理机制 ,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 ,对 35例痰瘀阻络证、33例脾虚痰凝证及2 9例非痰非瘀证和 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中医症征积分和血脂、血流动力学检测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痰瘀阻络证和脾虚痰凝证病人的血脂和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于两对照组 ,“痰凝”症征积分与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呈高度相关 ,而“血瘀”症征积分与总胆固醇 (TC)及每搏输出量 (SV)、射血分数 (EF)、总外周阻力(RT)、血管弹性 (C)均高度相关 ,提示血脂升高是高脂血症“痰浊内阻”病理的物质基础 ,而高血脂并见心功能减低是其“由痰致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痰瘀辨证 血脂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对沙鼠脑缺血后DND脑能量代谢、NO和NOS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邓常青 邓奕晖 +2 位作者 向华林 福元 唐映红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6,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和其有效部位组方抗脑缺血后DND 作用与脑组织能量代谢、NO 和NOS 的关系。方法:采用沙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48 小时取前脑皮质测定Na +K+ATP 酶、Ca2 ... 目的: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和其有效部位组方抗脑缺血后DND 作用与脑组织能量代谢、NO 和NOS 的关系。方法:采用沙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48 小时取前脑皮质测定Na +K+ATP 酶、Ca2 +ATP 酶、Mg2 +ATP 酶、乳酸、NO 和NOS。结果:缺血再灌注后48 小时脑组织Na+K+ATP酶、Ca2 +ATP 酶及Mg2 +ATP 酶活性均降低,NO 含量和NOS 活性降低,而乳酸含量无明显变化。补阳还五汤和有效部位组方ip 均可防止缺血再灌注48 小时后Na+K+ATP 酶活性的降低,增加NO 含量,提高NOS 活性,而有效部位组方还可增加缺血再灌注后Ca2 +ATP 酶和 Mg2 +ATP 酶活性,且其升高NO 的作用强于补阳还五汤组。结论: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与脑内能量代谢障碍和NO 的生成减少有一定的关系,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能通过调节脑内能量代谢和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 ATP酶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下载PDF
高脂血症痰瘀证候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30
7
作者 袁肇凯 黄献平 +2 位作者 简亚平 李跃南 福元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3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痰瘀病理演变中胰岛素抵抗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高脂血症35例痰瘀阻络证、 33例脾虚痰凝证及 2 9例非痰非瘀证病人和 30例健康人进行了中医症征积分、血糖 (FPG)、血胰岛素 (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胰岛素...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痰瘀病理演变中胰岛素抵抗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高脂血症35例痰瘀阻络证、 33例脾虚痰凝证及 2 9例非痰非瘀证病人和 30例健康人进行了中医症征积分、血糖 (FPG)、血胰岛素 (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S)、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P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检测及相关分析。结果 :痰瘀阻络证和脾虚痰凝证病人的FPG、FINS、IS及LPO均呈健康对照组 <非痰非瘀证组 <脾虚痰凝证组 <痰瘀阻络证组的递进趋势 ;而ISI、SOD则相反 ,呈现递减的趋势 ;“痰凝”症征积分与FPG、ISI分别存在着相关关系 (均P <0 0 5或 <0 0 1) ,而“血瘀”症征积分与FINS、ISI等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均P <0 0 5或 <0 0 1) ,其中ISI异常及相关的程度均明显高于“痰凝”组。结论 :胰岛素抵抗对高脂血症“痰瘀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痰瘀 胰岛素抵抗 血糖 血胰岛素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邓常青 王敏 福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3-195,210,共4页
目的 :比较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 ,分别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 ,于缺血15min再灌注 4 8h后 ,以Northernblot检测脑组织HSP... 目的 :比较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 ,分别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 ,于缺血15min再灌注 4 8h后 ,以Northernblot检测脑组织HSP70mRNA的表达 ,以Western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脑组织HSP70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使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mRNA表达减少 ,补阳还五汤的抑制作用强于有效部位组方 ;但两者对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蛋白表达的增加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能通过抗缺血作用而抑制了缺血后HSP70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热休克蛋白70 补阳还五汤 有效部位组方 沙土鼠 脑缺血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兴奋性氨基酸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邓常青 唐映红 +2 位作者 邓奕辉 福元 陈大舜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 (EAA)含量和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沙鼠脑缺血模型 ,缺血 15min后进行再灌注 ,于再灌注不同时间取脑组织测定。结果 :①在再灌注 48h ,补阳还五汤及其... 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 (EAA)含量和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沙鼠脑缺血模型 ,缺血 15min后进行再灌注 ,于再灌注不同时间取脑组织测定。结果 :①在再灌注 48h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可使脑组织谷氨酸 (Glu)含量降低 ,有效部位方还可使天冬氨酸 (Asp)含量降低 ;②在再灌注后 5d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均可对抗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死亡 ,对CA1区超微病理改变有改善作用 ,两者改善程度相近 ;③在再灌注后 5d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均可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的例数 ,具有抗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两者作用相近。认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均具有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它可对抗EAA的兴奋毒性 ,改善神经元的超微病理结构 ,对抗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有效部位 脑缺血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中药复方动力学数学模型-总量统计矩法的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福元 罗杰英 邓凯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13-18,共6页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分析方法。方法:用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中药复方总成分动力学参数体系及其与单个成分的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建立了中药复方总量统计矩数学模型,包括总量零阶矩(AUC)、一阶矩(MRT)、二阶...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分析方法。方法:用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中药复方总成分动力学参数体系及其与单个成分的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建立了中药复方总量统计矩数学模型,包括总量零阶矩(AUC)、一阶矩(MRT)、二阶矩(VRT)、表观半哀期、表观清除率、生物利用度、平均稳态浓度、达稳时间、平均吸收时间、平均溶解时间、平均崩解时间等动力学参数概念。结论:统计矩原理能建立适应中药复方多成分分析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物动力学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和有效部位组方对沙土鼠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EAA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邓常青 邓奕晖 +1 位作者 福元 唐映红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 :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和其有效部位组方抗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损伤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关系。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 ,于缺血 15min和再灌注 48h取脑组织测定Glu、Asp、GABA和Gly。结果 :①缺血15min后 ... 目的 :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和其有效部位组方抗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损伤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关系。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 ,于缺血 15min和再灌注 48h取脑组织测定Glu、Asp、GABA和Gly。结果 :①缺血15min后 ,脑组织Glu和Asp含量明显升高 ,GABA含量升高 ,补阳还五汤可使脑组织Glu含量降低 ,有效部位组方可使脑组织Glu和Asp含量均降低 (P <0 0 5 )。②缺血 15min再灌注 48h后 ,脑组织Glu和Asp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补阳还五汤可使脑组织Glu含量降低 ,而有效部位组方可使脑组织Glu和Asp含量均降低 (P <0 0 5 )。结论 :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参与了脑缺血及其再灌注后的脑损伤 ,补阳还五汤和其有效部位组方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抗脑缺血及其再灌注后EAA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中药谱效学研究方向方法初探 被引量:30
12
作者 福元 罗杰英 +1 位作者 刘文龙 邓凯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6期44-50,共7页
目的:提出中药谱效学基本概念、研究方向及方法。方法:根据目前中医药学科的现代科学属性,结合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与文献,以及近几年科研工作,对其方法进行初探。结果:提出了首先应建立与动物(人)“证”模型相对应的状态函数关系式的现代... 目的:提出中药谱效学基本概念、研究方向及方法。方法:根据目前中医药学科的现代科学属性,结合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与文献,以及近几年科研工作,对其方法进行初探。结果:提出了首先应建立与动物(人)“证”模型相对应的状态函数关系式的现代中医药数理表述体系,再根据与“证”相一致所对应的基因表达下特性蛋白质与效应体(药物)的齿合关系,按亲合色谱,以效应体靶向分离物——特性蛋白质为固定相,采用LC/MS质量或效应型检测器,建立质量或效应指纹图谱。根据效应体作用前后(体内药物浓度为零)效应值的变化趋势研究该指纹图谱与生物体状态函数值变化关系,可揭示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包括效应体(结合成分群)的数目及构成比,以及对机体的作用方向和程度。结论:中药谱效学研究为中医药体系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我们应稳妥推动中药谱效学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指纹图谱 效应 靶向 现代中医 体内 构成比 变化关系 体系 初探
下载PDF
生物遗传多态性规律揭示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31
13
作者 福元 周宏灏 +2 位作者 罗杰英 刘塔斯 邓凯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12,共6页
根据遗传学、遗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结合中医药学科属性与中药药效物质作用的本质,分析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应遵循生物多态性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中药材质控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研究方法。与西药相比,... 根据遗传学、遗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结合中医药学科属性与中药药效物质作用的本质,分析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应遵循生物多态性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中药材质控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研究方法。与西药相比,中药为自然界的产物,多由动植物组成,其有效成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CYP450酶系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的代谢酶系代谢并与原植物代谢酶相似的人体内受体酶靶点产生诱导、抑制和不可逆等反应。按质量作用定律,人体必然向与中药药性相同的方向移动,达到中医学的反治互补的效应作用,体现"网通虹势"现象,中药与人体的作用本质是双重遗传药理学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研究首先应遵循中药材自身的生物多态性规律,其次应受人体遗传药理学个性化用药原理指导。中药及人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客观存在,不同地域的植株成分信息熵变频率的正态概率分布曲线的均值与方差不同,在满足各品种单次投药量的前提下,中药材的质量是稳定的,体现Hardy-Weinberg平衡时的群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态性 中药材 信息熵 遗传中药药理学 网通虹势
下载PDF
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福元 邓凯文 +3 位作者 罗杰英 刘伟 刘文龙 邓常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0-495,共6页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提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根据Fick定律、Noyes-whitney溶出理论和药材提取过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溶出成分的分解消除,建立包括代数式的微积分方程组的...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提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根据Fick定律、Noyes-whitney溶出理论和药材提取过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溶出成分的分解消除,建立包括代数式的微积分方程组的中药复方溶出动力学数学模型,求解得函数表达式,并对动力学参数求算进行分析。运用该模型研究了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包含3项e的指数形式的成分溶出浓度解析解及各参数分析方法。黄芪甲苷的动力学参数M,α,N,,βL,π,K,k1,′k2,′1ρ,2ρ,tmax,cmax,AUC,w0,P,D分别为0.061 27%,0.280 2min-1,-1.027%,0.008 965min-1,1.077%,0.002 665min-1,3.451×10-3min-1,3.188×10-3min-1,0.375 9min-1,1.420min,0.754 7min,184.9min,0.057 21 mg.mL-1,289.9min,0.070 11%,46.24%,22.35%。结论:封闭可溶中药复方扩散体系的成分溶出符合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各参数可根据溶出浓度表达式关系计算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动力学 数学模型 补阳还五汤 黄芪甲苷 参数分析
下载PDF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24
15
作者 福元 罗杰英 +2 位作者 邓凯文 刘西京 杨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82-1586,共5页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观量化可算)又能满足现代科学微观可测(可按目前单个成分药动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要求。适应中医药理论要求的新的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可以在目前单个成分(指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动学 总量统计矩 数学模型 谱效学 药效学
下载PDF
中药炭药的临床应用及止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玉婷 樊启猛 +5 位作者 石继连 李海英 潘雪 肖美风 周逸群 福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1-208,共8页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炭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此外,还可止泻、抗溃疡,但炭药尤以止血之效见长。根据制炭后的性味改变,炭药止血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则本身不作止血用,制炭后用于止血;二则本身作止血用,制炭后药物性...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炭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此外,还可止泻、抗溃疡,但炭药尤以止血之效见长。根据制炭后的性味改变,炭药止血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则本身不作止血用,制炭后用于止血;二则本身作止血用,制炭后药物性能改变或止血之力增强。笔者对常用止血炭药的历史沿革及其炮制机制、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发现炮制后活性物质保存或含量升高与炭药发挥止血作用密切相关,中药炭药止血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包括影响凝血系统与血小板功能等。同时,笔者结合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提出炭药止血作用机制的超分子研究策略,以期为揭示炭药止血的科学内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炭药 出血 止血 炮制 超分子“气析”理论 综述
原文传递
不同相似度法对当归补血汤指纹图谱分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岩涛 吴春英 +3 位作者 刘文龙 石继连 周晋 福元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采用不同相似度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当归补血汤指纹图谱,探讨各法特点与适用性。方法:建立当归补血汤HPLC指纹图谱,并用相关系数法、夹角余弦法、模糊尖T-分布法、欧氏距离法及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进行分析。结果:10批当归补血汤指纹... 目的:采用不同相似度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当归补血汤指纹图谱,探讨各法特点与适用性。方法:建立当归补血汤HPLC指纹图谱,并用相关系数法、夹角余弦法、模糊尖T-分布法、欧氏距离法及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进行分析。结果:10批当归补血汤指纹图谱的总量统计矩参数RSD均低于6%,采用相关系数法、夹角余弦算法、模糊尖T-分布法、欧氏距离法及总量统计矩法计算的相似度均值分别为0.819、0.837、0.405、593.5、0.948,其中以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最能反映指纹图谱的真实相似性,且较为简单实用,还能定量表征其结论所承担的风险。结论:诸法均能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析,以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较佳,更能反映两指纹图谱的相似程度,既可断点取值,又可曲线参数分析;既相匹配取值,也可不对称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 指纹图谱 相似度 总量统计矩
原文传递
身痛逐瘀汤方证释义及其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朱志飞 樊启猛 +4 位作者 刘有志 肖美凤 周逸群 福元 周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36-140,共5页
身痛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为治疗痹证经典方剂之一。本文从方证释义、现代药理、现代研发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发现现代药理实验涉及范围较小,且缺乏对复方制剂药效物质的功效、原理等方面进行本质的解读。此外,关于身痛逐瘀汤制... 身痛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为治疗痹证经典方剂之一。本文从方证释义、现代药理、现代研发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发现现代药理实验涉及范围较小,且缺乏对复方制剂药效物质的功效、原理等方面进行本质的解读。此外,关于身痛逐瘀汤制剂现代研发的均一性、稳定性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本文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概念,提出身痛逐瘀汤现代药理学研究新方法,以及如何研制均一、稳定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身痛逐瘀汤后续现代药理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经典名方 方证释义 超分子化学 印迹模板 复方制剂 药理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4类有效部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唐映红 邓常青 +3 位作者 刘旺华 张秋雁 李花 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中生物碱、多糖、苷、苷元4类有效部位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的作用。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结果脑缺血6h,模...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中生物碱、多糖、苷、苷元4类有效部位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的作用。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结果脑缺血6h,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神经功能行为评分显著升高(P<0.01);生物碱、多糖、苷、苷元各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缩小(P<0.05、0.01);生物碱、苷、苷元和多糖可使MCAO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评分下降(P<0.05、0.01),其中以生物碱和苷的作用较强。结论MCAO后,大鼠脑组织出现梗死,补阳还五汤4类有效部位生物碱、多糖、苷、苷元能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生物碱和苷的抗脑缺血作用较强,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损伤的部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有效部位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闭塞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HPLC指纹图谱的总量统计矩及一次稳态投料量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海英 +5 位作者 樊启猛 玉婷 杨岩 潘雪 肖美凤 福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7-43,共7页
目的:建立中药及经典名方HPLC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信息量及一次投料量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运用总量统计矩原理和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一次稳态投料量计算方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5批桃红四物汤原药材、饮片及复方制剂总量... 目的:建立中药及经典名方HPLC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信息量及一次投料量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运用总量统计矩原理和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一次稳态投料量计算方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5批桃红四物汤原药材、饮片及复方制剂总量统计矩及一次稳态投料量进行研究。结果:除了总量一阶矩外,各药材、饮片及复方总量零阶矩、总量二阶矩、信息熵、信息量的RSD均> 10%。用单味原药材投料,除当归外(142. 34 kg),按全方累积的信息量的RSD变化计算出的一次稳态投料量最大(59. 10 kg);而按全方的比例投料,全方一次稳态投料量最大(958. 57 kg)。用炮制品投料,除酒红花外(83. 28 kg),全方累积的一次稳态投料量最大(73. 18 kg);按全方投料,炮制品一次稳态处方投料量均与原药材相同。原药材或炮制品组成的复方,其一次稳态投料量经常大于单味药材的一次稳态投料量。结论:中药成分受遗传多态性控制,中药色谱作用特征(成分种类)相近而作用强度(成分含量)不同,总量一阶矩、信息熵稳定说明中药多成分体系总体化学结构的印迹作用趋势稳定;桃红四物汤各药材及复方一次稳态投料量均远大于处方量,可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桃红四物汤 总量统计矩 一次稳态投料量 均一性 稳定性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