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和传统手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丽美 何博 +4 位作者 曾四海 胡文娟 爱玲 罗亚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考察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和传统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差异。方法将采集的40袋400ml全血随机分为2组: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组和传统手工法分离组,对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含量检测。结果全自动血液分离机... 目的考察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和传统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差异。方法将采集的40袋400ml全血随机分为2组: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组和传统手工法分离组,对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含量检测。结果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法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显著低于传统手工分离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种分离方法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质量比传统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 浓缩血小板
下载PDF
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献血意愿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锦艳 +5 位作者 林绮文 吴岚 张婷 何彦霖 黎世杰 梁华钦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献血现状、献血意愿、献血行为等影响因素,为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半结构化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地区8所高校选取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献血现状、献血意愿、献血行为等影响因素,为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半结构化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地区8所高校选取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曾参与献血的高校学生中,献血的动机首要是献血的光荣感、荣誉感,其次是社会责任(解释方差为33.17%、12.01%);未参与献血的高校学生中,影响献血的首要因素是媒体的负面新闻(解释方差为25.04%),其次是身边人的影响及献血安全性(13.57%、7.80%)。献血责任、献血认知与未来1年的献血计划呈正相关(OR=2.030、1.118,P<0.05);男性献血意愿较女性高(OR=5.814,P<0.05);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整体偏低(<60%)。结论保护献血内在动机,善用媒体力量,针对性地提高献血认知都有利于献血招募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招募 高校学生
下载PDF
基于角色理论的广州高校学生机采血小板淡季招募策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林绮文 +4 位作者 吴岚 张婷 何彦霖 黎世杰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献血角色身份对献血行为的影响,为淡季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角色身份认同量表构建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评价,2019年2-4月分层抽样广州市区8所高校在校学生,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 目的探索大学生献血角色身份对献血行为的影响,为淡季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角色身份认同量表构建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评价,2019年2-4月分层抽样广州市区8所高校在校学生,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ANOVA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角色身份认同是曾献血高校学生献血的首要动机,占总体变异的33.7%;角色身份的显著性与机采血小板捐献意愿呈正相关(OR=1.936,P<0.05);假期留校学生中74.1%有明确的献血意愿。结论淡季高校学生机采血小板的招募工作可运用角色身份理论指导提高献血角色身份显著性,充分挖掘假期中高校学生的献血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理论 献血招募 机采血小板
下载PDF
白膜袋放置不同时间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国胜 黄可君 +6 位作者 范斌 爱玲 韩水娟 兰蔚连 陈汉妹 苏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0期125-126,共2页
目的:研究分离白膜袋后放置时间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出白膜成分袋后,分别在22℃放置0 h、1 h、2 h、12 h(过夜)再制备成浓缩血小板,并对浓缩血小板进行质量比较。结果:四组浓缩血小板容量、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 目的:研究分离白膜袋后放置时间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出白膜成分袋后,分别在22℃放置0 h、1 h、2 h、12 h(过夜)再制备成浓缩血小板,并对浓缩血小板进行质量比较。结果:四组浓缩血小板容量、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浓缩血小板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浓缩血小板p H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膜在室温保存12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优选手工浓缩血小板的制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白膜法 手工制备
下载PDF
广州市区固定献血点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锦艳 +4 位作者 吴岚 张婷 何彦霖 黎世杰 梁华钦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明确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合理有效地预防献血反应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区13个固定献血点1 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献血者基本信息、献血前生理心理状态、献血认... 目的明确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合理有效地预防献血反应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区13个固定献血点1 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献血者基本信息、献血前生理心理状态、献血认知、献血服务、献血反应。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质指数<18.5 kg/m^(2)、女性、精神紧张、献血前喝水量、血液采集过程不顺畅都与献血反应的发生呈相关性(P<0.05)。结论识别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提供全程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反应 影响因素 无偿献血
下载PDF
广州献血新规对无偿献血行为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骆洁贞 +4 位作者 何博 张婷 吴岚 何彦霖 黄小敏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索广州献血新规对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为献血招募和新规宣传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市区11个固定献血点选取3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协方差数据分析、S... 目的:探索广州献血新规对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为献血招募和新规宣传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市区11个固定献血点选取3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协方差数据分析、Spearman相关数据分析、调节效应层级回归数据分析。结果:年龄、收入、献血次数、献血荣誉感和社会联结感都与未来一年的献血计划相关(P<0.05);献血次数各组间的心理幸福感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62,P<0.05);献血次数、经济动机、实现型动机、幸福感指数四个变量两两间均存有正相关(P<0.05);献血新政中的实现型动机在献血次数和幸福感指数间起调节作用(△R^(2)=0.256,△F=15.462,P<0.05)。结论:广州采供血机构应针对新规中的实现型动机制定招募措施,高效地引导献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招募 献血动机
下载PDF
重复献血者间隔期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晓晓 黎世杰 +6 位作者 冯凡凡 洪晓春 柯蓉蓉 许颖莹 谢桂芸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959-964,共6页
目的使用纵向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技术,探讨全血重复献血者间隔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LMEM)对广州血液中心40 876名在2017年间第二次献全血的献血者截止2019年12月30日的献全血行为进... 目的使用纵向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技术,探讨全血重复献血者间隔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LMEM)对广州血液中心40 876名在2017年间第二次献全血的献血者截止2019年12月30日的献全血行为进行了跟踪,以经Cox-Box变换后的献血者间隔天数为结局变量,测量其每次献全血时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变化并建模分析。结果随着献血间隔期序列号的增加,献血者平均献血间隔期呈现缩短趋势,每增加一个献血间隔期,减少-0.002 6个Cox-Box变换后的献血者间隔天数单位(T=-11.47,P<0.000 1),且献血间隔期序列号与其他变量存在广泛的交互效应(P值均<0.05)。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与18—25岁组相比,25—35岁组、35—45岁组及>45岁组献血者献血间隔期均所有延长(参数估计值均为正值,P值均<0.000 1)。考虑年龄组与献血间隔期序列号的交互作用后,其变化方向发生改变,各年龄组与参考年龄组对比,随着献血间隔期序列号的增加,献血间隔期呈现下降趋势(参数估计值均为负值,P值均<0.05)。个人自愿组与团体自愿组对比,其献血间隔期呈现增加趋势(T=3.68,P<0.05)。汉族组与其他民族组对比,其献血间隔期呈现增加趋势(T=3.85,P<0.05),但加入献血间隔期序号的交互作用后,变化反向改变(T=-2.41,P<0.05)。献血400 mL献血者,与较低献血量献血者对比,献血间隔期减少-0.000 7个Cox-Box变换后的献血者间隔天数单位(T=-3.61,P<0.05),考虑了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后(个人自愿×400 mL;献血间隔期序号×献血400 mL),变化方向没有改变,减少速率有所变化,其中以个人自愿×400 mL组减少速率最大(参数估计值为-0.002 09)。但献血次数多的献血者,个人自愿者组献血间隔期更短(T=-2.83,P<0.05)。结论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平均献血间隔呈缩短趋势。应做好低年龄组、其他民族组的关爱工作,促进他们保持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献血者 献血间隔期 影响因素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Cox-Box变换
下载PDF
成分血制备科瓶颈调查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文娟 曾四海 +2 位作者 何博 张婷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成分制备的"瓶颈效应",以及消除"瓶颈效应"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木桶理论"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瓶颈问题。结果血液成分存在影响制备效率和效果的瓶...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成分制备的"瓶颈效应",以及消除"瓶颈效应"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木桶理论"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瓶颈问题。结果血液成分存在影响制备效率和效果的瓶颈因素,需要通过优化运作流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应用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血液成分制备效率。结论效率来源于强化管理意识,通过不断创新使血液成分制备保持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制备 瓶颈 管理 对策
下载PDF
基于ROC曲线调整献血者ALT阈值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桂芸 陈锦艳 +6 位作者 黎世杰 关飞舜 许颖莹 柯蓉蓉 洪晓春 汪传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核酸检测条件下,基于ROC曲线对献血者ALT检测阈值进行研究,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2013年8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广州血液中心共1018931人次(来源于928495名献血者)献血标本中ALT和HBV/HCV NAT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目的核酸检测条件下,基于ROC曲线对献血者ALT检测阈值进行研究,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2013年8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广州血液中心共1018931人次(来源于928495名献血者)献血标本中ALT和HBV/HCV NAT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ALT值为测试变量,HBV/HCV NAT结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获得ALT最佳阈值。随机抽样ALT值介于现有阈值与ROC曲线所得最佳阈值之间的200名ALT单项阳性献血者,半年后随访,检测其ALT、全项血清学ELISA及HBV/HCV/HIV NAT。结果8593人次ALT阳性献血标本中,8251人次(96.02%)为ALT单项阳性。ALT阳性与ALT非阳性标本的NAT单项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ROC曲线的AUC为0.61(P<0.05),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ALT阈值为89.5 U/L。半年后随机随访的200名ALT检测值介于(50—89.5)U/L的献血者,无1例HBsAg,抗-HCV,HBV DNA或HCV RNA呈阳性。结论现有检测条件下,建议适当上调献血者ALT检测阈值上限以保障血液安全性的同时减少血液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 阈值 核酸检测 ROC曲线
下载PDF
广州市无偿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岚 张婷 +1 位作者 何彦霖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完善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服务管理制度,提升无偿献血服务质量。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的回访模块及短信平台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针对不满意者进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整理数据并... 目的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完善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服务管理制度,提升无偿献血服务质量。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的回访模块及短信平台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针对不满意者进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短信回复率为56.03%。满意度评价中,满意者占97.88%,不满意者占2.12%。满意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比例为96.14%,高于不满意献血者的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满意因素中,对服务态度不满意者占43.19%,对专业技术水平不满意者占40.14%,占比较高,且对这两个因素不满意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低于对其他因素不满意的献血者(P<0.01)。结论做好无偿献血者满意度调查是采供血机构了解无偿献血者诉求的重要途径,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其再次献血意愿率,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专业技术水平对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影响较大。采供血机构根据献血者满意度调查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献血者满意度,有助于稳固和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满意度 服务质量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提高联袋封闭式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的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文娟 曾四海 +3 位作者 苏红 车胡毓 韩水娟 《当代医学》 2012年第5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联袋封闭式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确保病人输血安全。方法对原料血、离心条件、接驳管路、操作手法、去白膜次数、洗涤次数、乳糜血液的洗涤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选用存放7d至l0d的库存血,选择最佳的离心条件,选择合适...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联袋封闭式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确保病人输血安全。方法对原料血、离心条件、接驳管路、操作手法、去白膜次数、洗涤次数、乳糜血液的洗涤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选用存放7d至l0d的库存血,选择最佳的离心条件,选择合适的接驳管路,正确掌握操作手法,灵活运用去白膜方法,选择合适的洗涤次数以及提高乳糜血液的洗涤质量,联袋封闭式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得到提高。结论以上改进可以保证和提高联袋封闭式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袋 封闭式 洗涤红细胞 制品质量
下载PDF
成分血制备与临床输血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丽美 曾四海 +3 位作者 何博 爱玲 罗亚辉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5期615-617,共3页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各血液中心(血站)以及各科室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大部分是局域网络,彼此之间独立和封闭,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无法进行沟通和协作,血液成分具体数据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为了进一...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各血液中心(血站)以及各科室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大部分是局域网络,彼此之间独立和封闭,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无法进行沟通和协作,血液成分具体数据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血液成分制备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血 制备 临床输血 数据化管理
原文传递
血液成分制备报废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岚 张婷 +2 位作者 何彦霖 杨子曜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5期19-21,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液成分制备报废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2020年1~4月份血液中心血液成分制备报废有关数据进行搜集,对制备报废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血液成分制备报废品种分类当中,在1~4月总计132951份血液成分制备数量中尤以... 目的 分析血液成分制备报废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2020年1~4月份血液中心血液成分制备报废有关数据进行搜集,对制备报废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血液成分制备报废品种分类当中,在1~4月总计132951份血液成分制备数量中尤以新鲜冰冻血浆报废最多、占0.27%,其次是全血,占0.25%;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脂血原因最高、占35.71%,其次是热合渗漏、占16.67%。结论 针对血液成分制备报废的原因如渗漏、脂血等因素,可通过强化献血前的体检、问询以及加强知识宣教,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管理好仪器设备等方面减少血液报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中心 血液制品 报废 成分制备
下载PDF
广州地区停止互助献血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小芳 谢桂芸 +2 位作者 柯蓉蓉 梁华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停止互助献血前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量、人群结构、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等情况,探讨停止互助献血政策对广州采血情况的影响,为调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案提供支持。方法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停止互助献血前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量、人群结构、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等情况,探讨停止互助献血政策对广州采血情况的影响,为调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案提供支持。方法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广州地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31130名,以2018年3月31日为分界,将2017-04-01至2018-03-31的献血者分为互助组,2018-04-01至2019-03-31为非互助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量、人群结构、单次献血量、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4月-2019年3月,机采血小板献血量在下降6个月后出现稳定增长;11248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7015人(62.37%)为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但69886 U血小板总量中,43137 U(61.72%)来源于非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与停止互助献血前1年相比,单次献血量2 U献血者占比(75.75%)增加,献4次及以上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占比(26.85%)增加,传染病四项筛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阳性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停止互助献血后,广州地区血小板供应有所上升,未来应提高初次血小板献血者的人均献血量及转化为重复献血者的比例,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止互助献血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PLT
原文传递
2019—2021年广州血液中心成分血制备报废结果统计分析
15
作者 骆洁贞 黄小敏 +3 位作者 何博 范斌 张文芳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9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统计分析2019—2021年成分血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了解血液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探讨成分血制备的改进措施以减少制备成分血的报废。方法:选择2019—2021年广州血液中心因制备成分血而报废的血液信息进行分... 目的:统计分析2019—2021年成分血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了解血液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探讨成分血制备的改进措施以减少制备成分血的报废。方法:选择2019—2021年广州血液中心因制备成分血而报废的血液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19—2021年共制备全血类、血浆类、红细胞类成分血1702313袋,其中报废的成分血37020袋,报废率为2.17%。成分血制备报废的主要类别是血浆类,3年共报废36030袋血浆,占所有报废量的97.33%。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脂血,3年总报废量是33709袋,占所有报废量的91.05%。结论:成分血制备近3年的报废情况总体趋于平稳,总的报废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血液采集、运输、制备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血液的报废,只有通过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规范采供血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从采血、运输、成分血制备等各环节的细节完善来减少成分血制备的报废,避免浪费血液资源,血液安全也得到更进一步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血制备 血液报废 血液安全
下载PDF
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不同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桂芸 +4 位作者 关飞舜 许颖莹 柯蓉蓉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了解应急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为应急条件下献血者个性化保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为界,2008年4月17日-5月11日(对照组)及2008年5月13-20日(应急动机组)广州血液中心街头初次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了解应急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为应急条件下献血者个性化保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为界,2008年4月17日-5月11日(对照组)及2008年5月13-20日(应急动机组)广州血液中心街头初次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倾向评分值,最邻近匹配法,匹配标准("卡钳值")0.02,精确配对优先,配对比例1∶1,倾向评分法匹配2组性别年龄后,SPSS 24卡方检验对比2组献血者截止至2019年9月5日的再次献血率及再次献血次数构成。结果经倾向评分匹配性别年龄,得到应急动机组及对照组共4 997对精确匹配献血者,卡方检验发现应急动机组献血者后续再次献血人数1 270人(25.42%)较对照组少(P<0.05)。2组后续再次献血1次,2-3次,>3次献血者人数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急动机对献血行为的影响持续性较短,其关键保留截点在于初次献血到第2次献血期间。采供血机构需要特别针对该部分初次献血者给予比日常初次献血者更加积极的保留措施,以将其转化为日常献血者,从而增加稳定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动机 保留 倾向评分
下载PDF
流动献血车人员定岗定位及操作流程探讨
17
作者 范斌 +2 位作者 罗亚辉 黄小琴 兰蔚莲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819-820,共2页
本文就流动献血车人员定岗定位及采血相关流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流动献血工作的特殊性,进一步阐明了规范流动献血操作规程对确保采血质量和临床供血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流动献血 定岗定位 采血操作流程管理
下载PDF
减少血浆重复离心的方法探讨
18
作者 许少英 胡文娟 +3 位作者 吴岚 韩水娟 骆洁贞 《医学信息》 2011年第9期2691-2692,共2页
随着临床成分输血的推广,接近99%的全血被制备为不同的血液成分。采血后的多联采血袋通常使用重力离心法制备血液成刽[1],离心后全血因各种成分的比重不同而分层,通过转移管转移到其它空袋制备成不同的血液成分。但由于受到采血袋... 随着临床成分输血的推广,接近99%的全血被制备为不同的血液成分。采血后的多联采血袋通常使用重力离心法制备血液成刽[1],离心后全血因各种成分的比重不同而分层,通过转移管转移到其它空袋制备成不同的血液成分。但由于受到采血袋材质的影响,离心过程中小部分红细胞粘附在采血袋转移管周边造成血浆的污染,血浆需要重复离心,影响血浆的质量和血液成分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法 血浆 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 红细胞粘附 采血袋 分离效率 制备
下载PDF
血液中心成分血制备报废统计
19
作者 吴岚 张婷 +2 位作者 何彦霖 杨子曜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2期91-93,107,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血液中心成分血制备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方法对2020年1至4月份血液中心血液成分制备报废有关数据进行搜集,对制备报废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血液成分制备报废品种分类当中,在1~4月总计132951份血液成分制备数... 目的统计分析血液中心成分血制备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方法对2020年1至4月份血液中心血液成分制备报废有关数据进行搜集,对制备报废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血液成分制备报废品种分类当中,在1~4月总计132951份血液成分制备数量中尤以新鲜冰冻血浆报废最多、占0.27%,其次是全血,占0.25%;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脂血原因最高、占35.71%,其次是热合渗漏、占16.67%。结论血液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因素是受到诸多方面影响的,应强化供血质量管理、提高采血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完善献血前的问询、做好血液检测初筛工作、提高有关工作者技术操作水平等预防工作,减少血液报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中心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下载PDF
献血者角色认同量表(BDRIS)的编制与应用
20
作者 谢桂芸 +4 位作者 何彦霖 张婷 吴岚 黎世杰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69-872,共4页
目的确定献血者角色认知与献血行为之间的关系,编制与应用献血者角色身份量表(BDRIS)。方法量表的编制分5个阶段进行。包括检索文献、专家访谈、构建量表基本框架、量表测试、统计学指标检验。本研究重点在于选择项目、识别维度、测量... 目的确定献血者角色认知与献血行为之间的关系,编制与应用献血者角色身份量表(BDRIS)。方法量表的编制分5个阶段进行。包括检索文献、专家访谈、构建量表基本框架、量表测试、统计学指标检验。本研究重点在于选择项目、识别维度、测量信度、内容和结构效度。结果献血者角色身份量表由35个题项组成。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题项分为6个公因子,分别为角色身份、角色期望、采供血现状、角色冲突、外部奖励、献血体验,全量表Cronbach'sα为0.840。结论本量表测题的各项指标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基本的测量学要求,献血者角色量表框架基本形成,可以作为探索献血者角色身份在献血行为中发生作用的途径和机制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身份 献血招募 探索性因子分析 无偿献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