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的定量检测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帝开 +4 位作者 李秀云 史成军 胡斌 程钢 杨冬梓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生育年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和正常体检人群宫颈管内解脲支原体(UU)量值间的区分及其致病性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因有阴道炎症状、体征而就诊的601例患者及正常体检人群306例,采用... 目的探讨生育年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和正常体检人群宫颈管内解脲支原体(UU)量值间的区分及其致病性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因有阴道炎症状、体征而就诊的601例患者及正常体检人群30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测定解脲支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根据两组UU拷贝数的量值不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病例组的UU阳性率70.0%,较正常体检人群组41.2%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UU 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病例数也较对照组多(47.8%与37.3%),差异有显著性(P=0.039)。病例组中UU 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患者其混合感染的概率较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患者的概率高(42.7%与32.8%),差别有显著性(P=0.037)。结论解脲支原体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时存在单独感染的意义,临床上可以考虑给予药物治疗;解脲支原体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时,一方面可能是无症状带菌状态,另一方面可能与其他病原体呈混合感染状态,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阴道炎 解脲支原体
原文传递
健康妇女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及其分群分型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帝开 李秀云 +5 位作者 史成军 程钢 狄娜 罗燕 杨冬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8-289,292,共3页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下生殖道Uu携带情况和定量值,揭示正常携带状态下Uu的分群分型情况。方法对2005年4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1018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 FQ-PCR检测,Uu阳性标本再用RDB法进行Uu分群分...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下生殖道Uu携带情况和定量值,揭示正常携带状态下Uu的分群分型情况。方法对2005年4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1018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 FQ-PCR检测,Uu阳性标本再用RDB法进行Uu分群分型。结果1018例中Uu阳性371例(阳性率36.4%),其中Uu FQ-PCR<1×106copy/ml且Uu呈单独阳性289例(77.9%)。371例Uu阳性标本,可以检测出血清型的共337例,未检出34例,总检出率为90.8%。parvum群278例(82.5%),urealyticum群30例(8.9%),两群混合阳性29例(8.6%);parvum群中,血清1型单型别阳性50例(18.0%),血清3型单型别阳性81例(29.1%),血清6型单型别阳性111例(39.9%),血清14型单型别阳性4例(1.4%),多型别阳性32例(11.5%)。结论Uu在健康妇女下生殖道中存在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在健康妇女中,Uu主要表现为Uu定量<1×106copy/ml而且Uu呈单独阳性。健康妇女中Uu以parvum群占优势,并且以parvum群中的1、3、6型的单型别为主,提示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生物群 血清型
下载PDF
特发性卵巢早衰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姚吉龙 +2 位作者 朱文杰 唐雪莲 任晓慧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卵巢早衰(POF)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关系,为POF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于我院诊治的特发性POF患者105例(特发性POF组)和月经规则、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内的年龄匹配的110例... 目的:探讨特发性卵巢早衰(POF)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关系,为POF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于我院诊治的特发性POF患者105例(特发性POF组)和月经规则、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内的年龄匹配的11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为调查对象,根据填写的《卵巢早衰发病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特发性PO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9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起特发性POF的危险因素有使用染发剂(OR=5.641,95%CI2.441~13.035)、经常因小事烦恼(OR=4.811,95%CI1.950~11.873)、经常感到疲倦(OR=8.827,95%CI2.758~28.249)、有害物质接触史(OR=9.095,95%CI1.012~81.759);特发性POF的保护因素是经常锻炼(OR=0.439,95%CI0.200~0.964)。结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衡和经常锻炼可能有利于降低特发性POF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特发性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多因素回归分析
下载PDF
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帝开 +4 位作者 李秀云 史成军 胡斌 程钢 杨冬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17-418,共2页
目的对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进行调查,用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断治疗。方法对以外阴瘙痒及白带增多为主诉的妇女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胺试验及假丝酵母菌、滴虫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特制密封棉拭... 目的对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进行调查,用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断治疗。方法对以外阴瘙痒及白带增多为主诉的妇女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胺试验及假丝酵母菌、滴虫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特制密封棉拭子宫颈管内取样,然后采用重量差减法,求出分泌物的重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解脲脲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可疑部位取材作HSV和HPV检测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在533例入选患者中,解脲脲原体感染345例占64.7%,沙眼衣原体感染142例占26.6%,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17例占22%,非特异性阴道炎81例占15%,细菌性阴道病17例占0.03%。尖锐湿疣12例占0.02%。淋病5例,梅毒4例,生殖器疱疹2例,滴虫阴道炎2例。结论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当前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在选用抗生素时要兼顾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的生物群、血清型与致病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帝开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生物群 血清型 泌尿生殖道 致病 不孕症
下载PDF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帝开 杨冬梓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200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时,距...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200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时,距离初潮年龄平均间隔时间为46年,发病距离就诊时间平均为1年。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18例,占42%;痛经15例,占35%;慢性腹痛10例,占23%;急性腹痛4例,占9%。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ASFr)标准,23例(53%)为Ⅲ期,8例(19%)为Ⅰ期,3例(7%)为Ⅱ期,9例(21%)为Ⅳ期。其中9例伴有生殖道畸形,占21%;12例(28%)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初潮后的5年内,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和痛经。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成年人相似,腹腔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手段,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青春期 患者 主要症状 盆腔包块 痛经 诊断和治疗 生育 成年人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姚吉龙 +3 位作者 段纯 潘利云 刘庆芝 张丽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1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内美通及诺雷德用于中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2例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腹腔镜术后随机分为应用内美通组、诺雷德组及未用药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的... 目的:探讨内美通及诺雷德用于中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2例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腹腔镜术后随机分为应用内美通组、诺雷德组及未用药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病理诊断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至随访时,内美通、诺雷德组复发率分别为12.00%、12.90%,低于未用药组的30.00%(P<0.05)。内美通、诺雷德组妊娠率分别为28.57%、44.19%,未用药组17.86%,诺雷德组术后妊娠率较未用药组高。结论:内美通、诺雷德用于中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的治疗均能显著降低内膜异位症复发率,术后使用诺雷德妊娠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内美通 诺雷德
下载PDF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和防治 被引量:13
8
作者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年第6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念珠菌性阴道炎 病因 临床表现 阴道分泌物微生物学检查 抗真菌药物 克霉唑
下载PDF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分型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任晓慧 +4 位作者 吴若松 张帝开 史成军 程刚 胡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运用反相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解脲脲原体(UU)基因分型,揭示正常携带状态及感染状态下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型,并建立一个能用于临床标本直接分型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组和正常... 目的运用反相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解脲脲原体(UU)基因分型,揭示正常携带状态及感染状态下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型,并建立一个能用于临床标本直接分型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组和正常体检人群进行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采用FQ-PCR做解脲脲原体检测。设计分型引物,对FQ-PCR阳性标本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总检出率为89.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以parvum群(微小脲原体)为主(79.3%),其检出率较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高(P=0.018),而且以其中的1,3,6基因型的单型别为主(82.6%)。病例组解脲脲原体两群感染(16.2%)较对照组高(6.9%),差异有显著性(P=0.033),其中以T960群与Parvum群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高(P=0.009);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26),而单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在对照组高(P=0.000)。结论parvum群,尤其是1,3,6的单型别在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而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的两群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尤以T960群与parvum群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提示T960群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反相斑点杂交 基因型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的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丹换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0年第7期13-16,共4页
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是指子宫内膜允许囊胚定位、黏附、穿透、植入并使胚胎着床、发育的能力,其与胚胎植入密切相关。ER是决定辅助生殖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因"二孩"政策的开放和辅助... 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是指子宫内膜允许囊胚定位、黏附、穿透、植入并使胚胎着床、发育的能力,其与胚胎植入密切相关。ER是决定辅助生殖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因"二孩"政策的开放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ER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准确预测ER对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十分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ER的评价指标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如何准确评估ER,从而更好地改善ER提高体外授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评价指标 辅助生殖技术
原文传递
卵巢早衰21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吉龙 +2 位作者 任晓慧 唐雪莲 吴维青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2期244-245,共2页
目的分析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特征及染色体异常的发生频率和类型,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12例POF患者,回顾性分析POF患者的染色体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结果 POF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7.6±6.6)年,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3.8... 目的分析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特征及染色体异常的发生频率和类型,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12例POF患者,回顾性分析POF患者的染色体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结果 POF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7.6±6.6)年,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3.8±1.5)年。初诊时平均年龄为(30.2±6.6)年。POF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8±3.8)年。34例患者有妊娠史,21例患者有生育史。在随访中,采用B超监测58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排卵,部分表现出间歇性的卵巢活动;36例患者(62.07%)卵泡至少发育1次,其中21例(58.33%)观察到排卵;4例患者(6.90%)怀孕,均分娩健康婴儿。有卵泡生长的患者POF发病年龄为(29.3±6.7)岁,大于没有卵泡生长的患者〔(22.9±9.1)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排卵患者的平均POF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无排卵患者(P=0.02)。184例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其中45例有多态性。POF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3.21%(28例),15例为X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8例del(Xq),2例del(Xp),5例等臂染色体;6例X-常染色体易位;7例无X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2例非嵌合体的45,X,4例嵌合体的45,X,1例47,XXX。结论对月经紊乱及月经稀发患者需注意是否是POF的高危人群。X染色体结构异常是POF患者的主要染色体异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X染色体异常 不孕
原文传递
高级别CIN宫颈锥切术后切缘残留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莉 姚吉龙 +1 位作者 徐波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宫颈锥切术后切缘残留的相关因数。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因CINⅢ行宫颈锥切的323例患者中切缘残留47例为研究组,无切缘残留27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CINⅢ锥切术后切缘残留与年龄、病...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宫颈锥切术后切缘残留的相关因数。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因CINⅢ行宫颈锥切的323例患者中切缘残留47例为研究组,无切缘残留27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CINⅢ锥切术后切缘残留与年龄、病变程度的关系,术后随诊或子宫全切的情况。结果:323例中切缘残留47例(15.2%),平均年龄38.1岁±8.2岁,对照组276例,平均年龄37.5岁±6.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重度宫颈糜烂研究组15例(32.0%),对照组42例(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随诊率研究组76.5%,对照组62.3%,异常检出率研究组16.6%,对照组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切缘残留与病变程度有关,与年龄无关。切缘残留的患者应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切缘残留
下载PDF
联合宫、腹腔镜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再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吉龙 吴琳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6-858,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宫、腹腔镜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的不孕患者进行再评价,分析其临床特点,了解术后获得妊娠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自1994年1月 ̄2004年4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因IUI失败的不孕患者21例,先后或同时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 目的探讨联合宫、腹腔镜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的不孕患者进行再评价,分析其临床特点,了解术后获得妊娠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自1994年1月 ̄2004年4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因IUI失败的不孕患者21例,先后或同时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对其临床特点及其手术后妊娠率及术后获得妊娠时间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盆腔炎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57%)是引起IUI失败的不孕患者的主要盆腔病变;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是IUI失败的不孕患者的主要宫腔病变。IUI失败的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妊娠率为47.6%(10/21),术后18个月内获得妊娠者占90%。结论在IUI失败的不孕患者病因诊断中,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明显优于单独的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宫、腹腔镜联合可以手术矫治可逆的输卵管及宫腔病变,提高IUI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不孕
下载PDF
PAF、PAF-AH、PAF-R与不明原因性女性不孕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古衍 +3 位作者 姚吉龙 张丽 冯卫彤 段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活性变化在不明原因性不孕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等方法测定20例不明原因性不孕患者血浆PAF、PAF-AH及PAF-R的活性变...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活性变化在不明原因性不孕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等方法测定20例不明原因性不孕患者血浆PAF、PAF-AH及PAF-R的活性变化。结果: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血浆PAF活性明显降低,血浆PAF-AH活性明显增高,均有显著意义(P<0.01);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血浆PAF-R mRNA产物低于对照组PAF-R mRNA。结论:不明原因性不孕患者血浆PAF活性明显降低,血浆PAF-AH活性明显增高,PAF-R mRNA活性明显降低,提示PAF、PAF-AH及PAF-R活性变化在不明原因性不孕患者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性不孕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下载PDF
DHPLC技术筛查卵巢早衰患者TGFBR-3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吉龙 +3 位作者 袁桢 朱文杰 谢建生 吴维青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2-436,共5页
【摘要】目的评价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查卵巢早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3(TGFBR.3)基因第11、12外显子多态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卵巢早衰患者110例为... 【摘要】目的评价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查卵巢早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3(TGFBR.3)基因第11、12外显子多态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卵巢早衰患者110例为卵巢早衰组,以月经规则、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内的年龄匹配的妇女110例为对照组。采用DHPLC技术筛查TGFBR-3基因第11、12外显子多态性,并以DNA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HPLC技术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并随机抽取20%的样本(22例),以相同的实验条件,进行第二次DHPLC技术筛查,与第1次结果进行比较,计算Kappa值。结果TGFBR-3基因第11外显子未检测到多态性,而第12外显子有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2022T/C位点多态性:卵巢早衰组CC、TC、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1/110)、22.7%(25/110)、76.4%(84/11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2.3%(27/220)、87.7%(193/220);对照组CC、TC、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1%(10/110)、90.9%(100/11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5%(10/220)、95.5%(210/220);两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161-75C/T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卵巢早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DNA测序结果作为基因多态性判断金标准,DHPLC技术筛查结果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9%、Youden指数97.9%、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100%。两次DHPLC技术筛查结果Kappa值为0.888(P〈0.05)。结论DHPLC技术筛查TGFBR.3基因多态性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功能早衰 蛋白聚糖类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原文传递
miR-93在PCOS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林丹换 夏燕 +2 位作者 练冰 李仕芬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4年第8期11-14,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以稀发排卵/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伴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它影响着全世界5%~11%的育龄期女性^([1]),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降低女性生育率的重要原因^([2])...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以稀发排卵/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伴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它影响着全世界5%~11%的育龄期女性^([1]),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降低女性生育率的重要原因^([2])。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育龄女性PCOS患病率增加了3.6%。由于PCOS的异质性,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3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高雄激素血症 慢性炎症
原文传递
生殖医学教学视频的拍摄与应用
17
作者 林丹换 范晶 +5 位作者 夏燕 谢瑞 付志红 李雪梅 陈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4期151-156,共6页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三孩政策开放及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生殖中心在全国各大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无论是临床医学生还是广大的不孕症患者对生殖医学相关知识的了解依旧是凤毛麟角。一方面,生殖医学的知识在五年...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三孩政策开放及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生殖中心在全国各大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无论是临床医学生还是广大的不孕症患者对生殖医学相关知识的了解依旧是凤毛麟角。一方面,生殖医学的知识在五年制甚至八年制的医学教材中的占比很小,学生们通过课本的知识只能了解到生殖领域中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随着不孕症患者的上涨,亟须向他们科普更多的生殖医学相关知识。文章从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视频拍摄及其应用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借此将辅助生殖技术更好地展现在临床医学生们及不孕症患者面前,增加医学生对生殖医学专业的兴趣,以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解决不孕这个社会难题,同时让非生殖医学专业的医师们加强生育力保护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视频 生殖医学 辅助生殖技术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染色体平衡易位影响精液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露 张梦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5期957-960,共4页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5%的夫妇无法生育,在导致不育的各种原因中,男性方面的因素约占50%[1],其中染色体异常占男性不育因素的2%~8%[2],主要表现在对激素水平、精子的生成和质量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染色体异常不仅可以引起下丘脑-性腺轴功...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5%的夫妇无法生育,在导致不育的各种原因中,男性方面的因素约占50%[1],其中染色体异常占男性不育因素的2%~8%[2],主要表现在对激素水平、精子的生成和质量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染色体异常不仅可以引起下丘脑-性腺轴功能障碍、男性性腺和泌尿生殖道的发育,同时还可能会影响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导致产生有缺陷的精子[3]。染色体平衡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常被认为是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平衡易位 相互易位 罗伯逊易位 精液质量
原文传递
胚胎动力学参数在胚胎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林碎玲 李雪梅 +2 位作者 刘红 吴正中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1期4192-4195,共4页
目的 探讨时差培养分析系统在选择高发育潜能胚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时差... 目的 探讨时差培养分析系统在选择高发育潜能胚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时差培养技术培养,来源为双原核(2PN)的胚胎,共113枚胚胎,69个移植周期,根据着床情况分为完全着床组(58枚胚胎)和完全未着床组(55枚胚胎),比较两组患者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结果 完全着床组胚胎的双原核出现时间(PNA)、双原核消失时间(PND)、2细胞(t2)、3细胞(t3)、4细胞(t4)、5细胞(t5)、8细胞(t8)及第2次细胞分裂周期(cc2)发育动力学参数[(7.44±6.02)h、(24.26±3.13)h、(26.62±3.04)h、(38.19±3.81)h、(38.88±4.18)h、(51.75±4.97)h、(55.51±5.36)h及(11.57±1.65)h]均快于完全未着床组[(6.99±1.37)h、(25.42±2.54)h、(28.16±2.80)h、(39.37±3.54)h、(40.91±3.33)h、(54.95±5.07)h、(59.85±5.64)h及(11.21±2.51)h]胚胎发育速度,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54、1.676、0.248、0.107、1.663、0.100、0.910及2.517,均P>0.05);完全着床组胚胎的第3次细胞分裂周期(cc3)、第2次细胞分裂的同步性(s2)、第3次细胞分裂的同步性(s3)发育动力学参数[(13.04±2.46)h、(0.69±1.21)h及(3.80±2.37)h]均快于完全未着床组[(14.04±4.05)h、(1.57±1.88)h及(5.70±3.91)h]胚胎发育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72、13.641及7.494,均P<0.05)。结论 胚胎发育早期卵裂周期同步性好的胚胎具有更好的发育潜能,可为进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培养技术 胚胎发育潜能 动力学参数
原文传递
解脲支原体对离体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帝开 +1 位作者 邝健全 杨冬梓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5-686,共2页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 (UU)对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力。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选择因孕母严重疾患不宜继续妊娠而要求终止妊娠 ,行引产术的 6个月孕龄的死婴输卵管粘膜组织及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体外粘附模型 ,进...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 (UU)对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力。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选择因孕母严重疾患不宜继续妊娠而要求终止妊娠 ,行引产术的 6个月孕龄的死婴输卵管粘膜组织及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体外粘附模型 ,进行UU对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体外粘附试验 ,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 UU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作用后的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均有UU粘附 ,除散在的UU粘附外 ,还可见集结的UU粘附在输卵管的粘膜上 ;UU的形态典型 ,以呈杆形为多 ,也可见少量小球形和哑铃形等多种形态 ,另外 ,UU的大小也差异较大。结论 UU可以粘附于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上 ,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组织可能存在UU的粘附素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离体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 粘附作用 泌尿生殖道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