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榄香烯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东礼 肖家祁 +3 位作者 胡宝瑜 胡烈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M期 ,降低HeLa细胞分裂能力 ,抑制其增殖 ;榄香烯抗肿瘤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 ,即达到某一有效剂量 ,就可发挥强烈的抗肿瘤作用。 结论榄香烯是一种有效的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 ,对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稀 凋亡 宫颈癌 HeLe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5年第7期293-296,共4页
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细胞凋亡与肿瘤的产生和消失、微生物的感染和转归以及免疫系统的发生和发育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细胞凋亡的基本规律和基因调节,对于弄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 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细胞凋亡与肿瘤的产生和消失、微生物的感染和转归以及免疫系统的发生和发育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细胞凋亡的基本规律和基因调节,对于弄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肿瘤 感染 基因调控
下载PDF
一种高活力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彪如 +7 位作者 朱佑明 胡宝瑜 张希衡 陆静 吴建和 胡洪亮 沈鼎鸿 陆德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7,共4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操作;③TIL培养48h内除去掺杂在TIL中的肿瘤细胞等。由于除去了影响TIL活力的抑制因素,TIL的增殖率、生存率、活力、杀伤力明显增加。有80%肿瘤组织的TIL经扩增可超过1×10 ̄9细胞数,生长周期曲线反映了冷酶法的增殖率超过Rosenberg方法。本方法的建立,为TIL克隆、建株打下了基础,显示了TIL临床治疗潜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下载PDF
全血诱生TNF检测法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宝瑜 张炳舟 +3 位作者 朱佑明 张希衡 陆德源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实验室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常用的L_(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方法,必须经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过程从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不仅用血量大、手续繁琐,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细菌污染,影响结果。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检测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陆德源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36-238,共3页
人们早就发现由于细菌感染而使机体内肿瘤自然消退的现象,从而推测细菌或其产物有抗肿瘤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由于在细菌或其产物的刺激下,机体内产生某些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1975年Caswell等首先将卡介苗(BCG)和内毒素... 人们早就发现由于细菌感染而使机体内肿瘤自然消退的现象,从而推测细菌或其产物有抗肿瘤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由于在细菌或其产物的刺激下,机体内产生某些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1975年Caswell等首先将卡介苗(BCG)和内毒素给小鼠注射,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使小鼠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 TNF
原文传递
榄香烯对HeLa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东礼 +1 位作者 肖家祁 吴建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人乳头瘤病毒 18型E6 (HPV18 E6 )基因、p5 3基因、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表达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电镜证实细胞凋亡 ;用PCR和RT PCR方法研究HPV18 E... 目的 :探讨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人乳头瘤病毒 18型E6 (HPV18 E6 )基因、p5 3基因、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表达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电镜证实细胞凋亡 ;用PCR和RT PCR方法研究HPV18 E6基因、p5 3基因、hTERT基因表达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在榄香烯作用下 ,HPV18 E6基因、p5 3基因表达没有变化 ,但hTERT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榄香烯诱导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hTERT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 ,对于耐药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人乳头瘤病毒E6 榄香烯 HELA细胞 基因表达 宫颈癌
下载PDF
硒对淋巴细胞杀伤大肠癌细胞过程中Fas/Fas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赵任 郁宝铭 +4 位作者 郑民华 李东华 张国驰 邹鸿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硒对淋巴细胞抗大肠癌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半胱氨酸硒作为影响因素 ,人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及人结肠癌细胞 (LoVo细胞株 )为靶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凋亡细胞荧光计数检测凋亡... 目的 探讨硒对淋巴细胞抗大肠癌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半胱氨酸硒作为影响因素 ,人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及人结肠癌细胞 (LoVo细胞株 )为靶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凋亡细胞荧光计数检测凋亡细胞的数量 ,逆转录 聚合酶链 (RT PCR)反应、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硒对效应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过程中Fas/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半胱氨酸硒 (0 .5、1.0mg/L)作用 48h后 ,可增强人T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 [分别为 (2 5 .12± 3 .91) % ,(46 .17± 3 .6 8) % ,P <0 .0 5 ] ,且肿瘤细胞的凋亡比例上升 [分别为(18.6± 4.1) % ,(32 .7± 2 .1) % ,P <0 .0 5 ] ;能使免疫效应细胞和肿瘤细胞表达FasL和Fas水平增高。结论 硒可提高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FAS/FAS配体 大肠癌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与某些临床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慧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16-318,共3页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是机体炎症与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一般它具有抗肿瘤与抗感染等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对机体有损害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肿瘤坏死因子与内毒素性休克、恶液质、急性器...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是机体炎症与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一般它具有抗肿瘤与抗感染等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对机体有损害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肿瘤坏死因子与内毒素性休克、恶液质、急性器官衰竭与坏死以及某些病毒性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恶病质 寄生虫 感染
原文传递
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并与MTT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希衡 +4 位作者 朱佑明 胡宝瑜 丁建青 陆德源 钟晓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用于肺癌患者分离的肿瘤细胞进行药物的筛选时,有显著性差别(P<O.05);AFS避免了MTT多种影响因素,比MTT快速、准确、敏感、重复性好,同时能观察凋亡、坏死及活细胞,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用于肿瘤化疗药物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细胞凋亡 荧光染色法 MTT法 肿瘤
下载PDF
人体恶性实体瘤TIL增殖力、表型和杀伤力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彪如 +5 位作者 张希衡 朱佑明 胡宝瑜 陆德源 陆静 顾琴龙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在建立高活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离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83例恶性实体瘤TIL的细胞增殖动力学、部份TIL表型与杀伤力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提示,本实验室所建立分离培养的TIL增殖能力较强且稳定,有65%的... 在建立高活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离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83例恶性实体瘤TIL的细胞增殖动力学、部份TIL表型与杀伤力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提示,本实验室所建立分离培养的TIL增殖能力较强且稳定,有65%的增殖倍数大于1000倍;3H-TdR掺入高峰在培养的第45~75天;对其自身的原代肿瘤细胞杀伤力可以维持至56天以上;对56份经rIL2诱导的TIL(培养时间17±5.2天)表型分析:CD380±21%,CD437±21%,CD844±18%,HLADR69±24%,与rIL2诱导前比较,CD3、CD4、CD8和HLADR均增多,尤以CD3与CD8表型增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浸润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表型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大黄浸液对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坤 张国驰 《华夏医学》 2000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黄浸液对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作用效果。方法 :用大黄浸液作为根管消毒剂 ,对感染根管进行消毒并与临床常用消毒剂甲醛甲酚进行比较 ,同时还进行了协同药敏试验。结果 :大黄浸液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与甲醛甲酚有较好的协同... 目的 :观察大黄浸液对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作用效果。方法 :用大黄浸液作为根管消毒剂 ,对感染根管进行消毒并与临床常用消毒剂甲醛甲酚进行比较 ,同时还进行了协同药敏试验。结果 :大黄浸液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与甲醛甲酚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结论 :大黄浸液具有刺激性小、口感好、抗菌谱广泛、毒副作用甚低等优点 ,其价格低廉 ,易获得 ,易制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浸液 厌氧菌 感染根管 根管消毒剂
下载PDF
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某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建华 +6 位作者 蒋玖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FN-γ,IL-6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的水平与变化;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分析TIL或TAL扩增前后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和免疫学特性的变化.结果:TIL在扩增前后的4周时间内,仅TNF-α mRNA基因表达是持续的,并可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IFN-γmRNA基因的表达缺乏;IL-2mRNA基因表达只是一过性.体外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刺激TIL或TAL,IL-2,TNF-α,IhN-γmRNA表达明显增强.和TIL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不尽相同的是,TAL表达IL-6 mR-NA.结果还发现,体外IL-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结论:TIL在体外经rIL-2扩增后,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TIL的抗肿瘤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卵巢癌 淋巴转移瘤
下载PDF
大鼠烫伤后创面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建和 +9 位作者 朱莉 胡宝瑜 张希衡 陆德源 密磊 王文奎 冯世杰 仇刚 许伟石 史济湘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大鼠为模型,探讨浅Ⅱ度烫伤后不同时期局部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120只大鼠分两组。Sb 组:皮下包埋海绵后再造成10%浅Ⅱ度烫伤;S 组:单埋海绵对照。于伤后6,24小时,3,7,10和14天检测海绵渗液中 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 以大鼠为模型,探讨浅Ⅱ度烫伤后不同时期局部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120只大鼠分两组。Sb 组:皮下包埋海绵后再造成10%浅Ⅱ度烫伤;S 组:单埋海绵对照。于伤后6,24小时,3,7,10和14天检测海绵渗液中 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结果三种细胞因子活性的升降规律相似。在致伤72小时内一致表现为短暂骤升和回落,72小时后又持续上升。IL-6于6小时达高峰;IL-1与TNFα于24小时达峰值。早期的细胞因子可能由局部细胞应激产生;后期主要产自单核细胞。当细咆因子活性处于各自峰值时,两组间有较明显差异。其中早期水平 S>Sb,可能的原因:①组织受损 Sb 组更严重,致产细胞因子的局部细胞数 S 组>Sb 组;②烫伤改变了局部组织通透性致使细胞因子外渗。后期Sb 组水平持续较高;另外,IL-1与 IL-6活性在 S 组内有显著相关,而在 Sb 组,仅6小时有较明显相关。提示:Sb 组的修复过程更复杂、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渗出液 肿瘤坏死因子 IL-1 IL-6
原文传递
DHBV诱发鸭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彪如 +4 位作者 陆德源 沈鼎鸿 沈耕荣 周霞秋 谢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加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方法,建立了鸭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先肝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4h后再静脉内激发性注射DHBV者,易造成一叶或二叶肝坏死。而第一次肝内注射内毒素,24h后静脉内注...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加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方法,建立了鸭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先肝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4h后再静脉内激发性注射DHBV者,易造成一叶或二叶肝坏死。而第一次肝内注射内毒素,24h后静脉内注入生理盐水,或二次均注入生理盐水者均未发现肝坏死病理变化。若第一次肝内注入DHBV,第二次静脉内注入内毒素,病理变化则明显轻于第一种方法,仅出现轻微散在斑点状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肝坏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华 +6 位作者 李彪如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表型的差异可能与肿瘤的种类、性质、取材部位有关 ,结缔组织、基质中来源的TIL以CD3+ CD4+ 为主 ,肿瘤组织和小血管周围以CD3+ CD8+ 为主 ,体外IL 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经rIL 2扩增后 ,TIL分泌产生IL 2、TNF α、IFN γ等多种细胞因子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再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 ) ,TIL细胞因子表达可进一步增强。TIL联合磷酰胺或IL 2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 ,可显著改善患者外周血细胞表型 ,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TIL在体外经rIL 2扩增后 ,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体内肿瘤细胞的消退可能主要并不是通过输入的TI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了机体细胞免疫活性和免疫调节能力。TIL辅助其它疗法可成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TIL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3通过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建平 王洪涛 +4 位作者 赵蔚 吴凯宇 李涛 郭晓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425,436,共3页
目的评价柯萨奇病毒B3CVB3致HeLa细胞死亡的方式及分子机制。方法用CVB3作用于HeLa细胞,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HeLa细胞的病变及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CVB... 目的评价柯萨奇病毒B3CVB3致HeLa细胞死亡的方式及分子机制。方法用CVB3作用于HeLa细胞,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HeLa细胞的病变及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CVB3作用于HeLa细胞后,细胞很快发生变性和坏死,24h后较多细胞凋亡;caspase基因在病毒作用早期即被活化,表现在caspase-3mRNA在病毒作用后6h内,迅速增高达峰值。在24h内,又降至接近病毒作用前的水平。caspase-3蛋白表达在42h内逐渐增高。结论CVB3可诱导HeLa细胞发生坏死和凋亡两种反应,坏死早于凋亡,细胞凋亡与caspase-3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 B3 细胞凋亡 CASPASE-3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Vac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诱导细胞空泡化和凋亡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建平 赵蔚 +3 位作者 杨贵珍 胡宝瑜 郭晓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作为单一毒力决定簇对真核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 PCR扩增vac A基因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 EGFP- N 1,构建重组质粒 p EGFP- vac A,转染 He L a细胞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作为单一毒力决定簇对真核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 PCR扩增vac A基因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 EGFP- N 1,构建重组质粒 p EGFP- vac A,转染 He L a细胞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 He L a细胞 2 4 h,10 %~ 2 0 %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空泡 ,其中少数细胞发生凋亡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了用于真核表达的重组 vac A质粒 ,转染真核细胞后 ,观察 Vac A作用导致的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 ,为研究 V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空泡毒素 单一毒力决定簇 真核表达载体 细胞空泡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在急慢性肝炎中的意义和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素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77-179,共3页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多肽性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可引起肿瘤坏死,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主要介质。本文着重介绍肿瘤坏死因子在暴发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肝炎
下载PDF
卵巢癌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建华 +5 位作者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陆静 华祖德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4-336,共3页
本文应用RT-PCR方法,检测5例刚分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和3例卵巢痛患者腹水中肿瘤细胞IL-2、IL-2R、TNF-a,IL-6、TGF-p、IL-10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上清液中IL-6活性。结果发现:卵巢癌肿瘤细胞... 本文应用RT-PCR方法,检测5例刚分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和3例卵巢痛患者腹水中肿瘤细胞IL-2、IL-2R、TNF-a,IL-6、TGF-p、IL-10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上清液中IL-6活性。结果发现:卵巢癌肿瘤细胞表达IL-6mRNA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p、IL-10。腹水中存在较多量lL-6可能来自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细胞 细胞因子 IL-6 IL-10 TGF-Β
原文传递
小鼠胸腺、肝、脾中TNFmRNA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Silverstone A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69-271,266,共4页
本研究用特异性TNFcDNA探针,从BALB/c小鼠的胸、腺、肝、脾中检测到TNFmRNA。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一些组织细胞中存在一定量TNFmRNA,当受细菌内毒素等刺激时,不仅在转录而且更重要的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TNF的产生和分泌。经Norther... 本研究用特异性TNFcDNA探针,从BALB/c小鼠的胸、腺、肝、脾中检测到TNFmRNA。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一些组织细胞中存在一定量TNFmRNA,当受细菌内毒素等刺激时,不仅在转录而且更重要的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TNF的产生和分泌。经Northern印迹法分析,发现胸腺、肝、脾中TNFmRNA可有4.7Kb和1.95Kb两种形式,前者可能是后者的前体。又小鼠体内经地塞米松处理后,肝、脾中TNF mRNA的含量可减少,但胸腺中TNFmRNA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MRNA 胸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