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滤——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的核心技术 被引量:126
1
作者 杨艳玲 《供水技术》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净水技术——超滤的机理及其发展趋势,超滤利用物理分离方法能有效去除水中颗粒物质;处理水浊度<0.1NTU,微生物指标满足要求。超滤方法可少用或不用混凝药剂,减少药剂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同时超滤技术还具有可缩短水厂... 介绍了一种新型净水技术——超滤的机理及其发展趋势,超滤利用物理分离方法能有效去除水中颗粒物质;处理水浊度<0.1NTU,微生物指标满足要求。超滤方法可少用或不用混凝药剂,减少药剂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同时超滤技术还具有可缩短水厂建设周期、节约土地资源等优势,认为超滤将成为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的新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城市饮用水 净化技术
下载PDF
含酚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的应用特点 被引量:77
2
作者 张锦 马军 《化学工程师》 CAS 2001年第2期36-37,共2页
作者根据工业含酚废水的特点———源广、量大 ,介绍了含酚废水的危害性及治理的必要性 ,并就当前含酚废水的主要治理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
关键词 含酚废水处理 废物利用 治理原则 萃取 盐析法 吸附法 气提 蒸馏
下载PDF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除藻效能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马军 石颖 +1 位作者 刘伟 《中国给水排水》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11,共3页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对水中藻类的去除试验表明,投加少量的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即可显著地提高对水中藻类的去除效率。将它与传统的预氯化除藻工艺进行对比,表明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的除藻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氯化工艺。
关键词 除藻 氧化处理 高铁酸盐 氯化 混凝 给水处理
下载PDF
湖泊、水库水的强化混凝除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石颖 马军 +1 位作者 蔡伟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1-253,共3页
就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对湖泊、水库水中藻类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试验表明 :投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水中藻类的去除率 .将它与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进行比较 ,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效率明显... 就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对湖泊、水库水中藻类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试验表明 :投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水中藻类的去除率 .将它与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进行比较 ,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效率明显优于传统预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藻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 强化混凝 氯化 湖泊 水库
下载PDF
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及超滤的零污染通量 被引量:66
5
作者 田家宇 齐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5,共5页
论述了超滤技术作为第三代净水工艺的核心技术在城市净水厂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并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提出了具有不同适用性的超滤组合工艺。基于净水厂运行的角度,强调了"零污染通量"的运行模式,当膜在"... 论述了超滤技术作为第三代净水工艺的核心技术在城市净水厂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并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提出了具有不同适用性的超滤组合工艺。基于净水厂运行的角度,强调了"零污染通量"的运行模式,当膜在"零污染通量"下工作时,则无需或很少需要化学清洗,这将显著简化大型膜系统的运行,工程实用性增强。通过加强膜前预处理、加强物理清洗、改善膜材料、降低膜价格(从而降低工程上可接受的膜通量)等"零污染技术",有望将"零污染通量"提升至工程值,为超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超滤 组合工艺 膜污染 零污染通量
下载PDF
高锰酸钾的氧化助凝效能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马军 +1 位作者 范萃苓 贾永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7,共4页
通过烧杯搅拌试验及大型生产性试验,探讨了高锰酸钾对地表水的氧化助凝效能。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地表水有显著的助凝效果,沉淀后浊度明显降低,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高锰酸钾 地表水 氧化助凝
下载PDF
高锰酸钾与粉末炭联用处理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47
7
作者 姜成春 马军 +2 位作者 王志军 张海龙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5,共4页
烧杯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源水具有明显的强化处理效果 ,能显著降低滤后水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在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后再投... 烧杯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源水具有明显的强化处理效果 ,能显著降低滤后水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在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后再投粉末活性炭可取得很好的强化混凝效果。生产运行结果还表明 ,少量剩余高锰酸钾可被粉末活性炭还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 源水 高锰酸钾 粉末活性炭
下载PDF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与预氯化除藻效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马军 石颖 +2 位作者 陈忠林 张锦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5-27,共3页
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处理除藻效能 ,并与预氯化除藻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单纯依靠提高混凝剂投量对除藻效果改善程度有限 ,即使混凝剂投量很大 ,藻类去除效率也较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能显著地提高除藻效率 ,降低紫外... 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处理除藻效能 ,并与预氯化除藻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单纯依靠提高混凝剂投量对除藻效果改善程度有限 ,即使混凝剂投量很大 ,藻类去除效率也较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能显著地提高除藻效率 ,降低紫外吸光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富营养化 高锰酸钾 藻类 氧化 预氯化
下载PDF
铁盐和铝盐混凝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周玲玲 张永吉 +1 位作者 孙丽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7-1191,共5页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低投量下,硫酸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三氯化铁,混凝剂投量高于15 mg/L时,三氯化铁的效果较好.如混凝剂投量为10 mg/L时,硫酸铝和三...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低投量下,硫酸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三氯化铁,混凝剂投量高于15 mg/L时,三氯化铁的效果较好.如混凝剂投量为10 mg/L时,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处理水的TOC分别为4.19 mg/L和9 mg/L;当混凝剂投量为20 mg/L时,TOC分别降至2.44 mg/L和1.69 mg/L.三氯化铁混凝后水的pH值降低幅度高于硫酸铝,形成的水解产物所带正电荷密度升高,水中有机物的质子化程度高,有利于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通过对UV254和SUVA的考察可知,三氯化铁对共轭结构及不饱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要高于硫酸铝.2种混凝剂对水中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同,三氯化铁对亲水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高于硫酸铝,如混凝剂投量为20 mg/L时,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对相对分子质量区间小于10 000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16.4%和6.1%,而硫酸铝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盐 铝盐 天然有机物 混凝
下载PDF
高锰酸钾去除天然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机理探讨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杨艳玲 +1 位作者 马军 曲久辉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对高锰酸钾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高锰酸钾除了传统的氧化作用外,在中性条件下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还有催化氧化和吸附作用,后者大大提高了高锰酸钾的除污染效能.
关键词 高锰酸钾 除污 饮用水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过滤微污染水质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许国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4-670,共7页
初步探讨微污染水质对过滤失效的影响及致因 ,并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 (CP)强化过滤微污染水质效能进行研究 ,试图提出水体污染条件下强化处理的概念 .在不同污染水质条件下进行了生产性试验 ,采用多种常规和强化处理工艺对比的方法研究C... 初步探讨微污染水质对过滤失效的影响及致因 ,并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 (CP)强化过滤微污染水质效能进行研究 ,试图提出水体污染条件下强化处理的概念 .在不同污染水质条件下进行了生产性试验 ,采用多种常规和强化处理工艺对比的方法研究CP对微污染水质强化过滤的效能 .研究中发现 :CP强化过滤对微污染水中色度、浊度、藻类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复合药剂 强化过滤 微污染水质 效能 有机物 色度 浊度
下载PDF
高锰酸钾除微污染效能-GC/MS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马军 晓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15,共3页
以受污染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用色-质联机(GC/MS)为主要检测手段,探讨了高锰酸钾的除微污染效能与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在中性条件下具有最佳的除微污染效果,对难氧化的有机污染物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高锰酸钾在反应过... 以受污染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用色-质联机(GC/MS)为主要检测手段,探讨了高锰酸钾的除微污染效能与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在中性条件下具有最佳的除微污染效果,对难氧化的有机污染物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高锰酸钾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态成分(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对去除微污染效率有重要影响,通过吸附与催化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高锰酸钾 有机污染物 二氧化锰 吸附
下载PDF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马军 刘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9-11,共3页
本文探讨了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并与硫酸铝混凝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可显著地提高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不但可明显地降低沉后与滤后水浊度与色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关键词 低温低浊水 高铁酸盐 复合药剂 混凝 给水处理
下载PDF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54
14
作者 崔福义 张晓健 +4 位作者 高乃云 张智 伟光 张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共3页
0引言高等工程教育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自1952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60多年来该专业为国家给水排水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目前,该专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在全国高校的... 0引言高等工程教育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自1952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60多年来该专业为国家给水排水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目前,该专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在全国高校的办学点达到156个,年招生超万人。2012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正式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年该专业首部专业规范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给水排水人才培养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快速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排水工程 水科学 高等工程教育 工程专业 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 排水行业 技术支撑
下载PDF
水合二氧化锰界面特性及其除污染效能 被引量:39
15
作者 刘锐平 杨艳玲 +3 位作者 夏圣骥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研究了水合二氧化锰(δMnO2)的界面特性及其吸附性能.考察了δMnO2的比表面积、粒径分布、表面官能团及ζ电位;探讨了δMnO2对水中亚砷酸盐及腐殖酸的吸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δMnO2的比表面积为117.4m2·g-1,体积平均粒径为0.11μm;... 研究了水合二氧化锰(δMnO2)的界面特性及其吸附性能.考察了δMnO2的比表面积、粒径分布、表面官能团及ζ电位;探讨了δMnO2对水中亚砷酸盐及腐殖酸的吸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δMnO2的比表面积为117.4m2·g-1,体积平均粒径为0.11μm;δMnO2表面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Mn-OH);随着pH值由1.9升高至10.7,δMnO2的ζ电位由+22.7mV降低至53.5mV,其零电荷点在pH3.0附近.δMnO2对亚砷酸盐(As(III))及腐殖酸(HA)均表现出优良的吸附去除效能,其单位δMnO2质量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7μgAs(III)·mg-1δMnO2和1.01mgTOC·mg-1δMnO2.亚砷酸盐与腐殖酸共存时,腐殖酸的存在使得亚砷酸盐的去除率下降10%—28%;而亚砷酸盐对腐殖酸的去除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二氧化锰 饮用水 颗粒氧化物 界面特性 去除效能 亚砷酸盐 腐殖酸
下载PDF
高锰酸钾除污染生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马军 +2 位作者 陈忠林 柏蔚华 贾永新 《中国给水排水》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15,共3页
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处理能有效地去除受污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并可显著地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使水的致突变性由阳性转变为阴性或接近阴性,水中氯仿和四氯化碳的生成量也有显著地下降。
关键词 高锰酸钾 有机污染质 致变性 饮用水 除污染
下载PDF
受硝基苯污染松花江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忠林 马军 +7 位作者 沈吉敏 纪峰 张涛 梁恒 陈杰 齐飞 任芝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5,共5页
针对受硝基苯污染的松花江原水,通过小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强化复合铝铁(PAF)混凝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小试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PAC)对硝基苯的吸附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达到吸... 针对受硝基苯污染的松花江原水,通过小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强化复合铝铁(PAF)混凝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小试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PAC)对硝基苯的吸附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达到吸附平衡大约需40 min,在硝基苯的平衡浓度为5.0μg/L时,PAC对其吸附容量大约为2 mg/g.根据试验结果,将PAC的投加点选在松花江饮用水源地,投加量为40 mg/L;当PPC的投量为0.3~0.5 mg/L时有明显的强化混凝效果.生产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当原水硝基苯浓度为25.9~66.2μg/L时,经PAC在取水管道中吸附约2 h后,进厂水的硝基苯浓度稳定在2μg/L以下,滤后水的硝基苯浓度<1μg/L,滤后水的浊度在1 NTU左右。PAC预吸附协同PPC强化PAF混凝是控制受污染松花江水中硝基苯的一种有效应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松花江 应急处理 粉末活性炭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
下载PDF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除污染效能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马军 刘伟 +2 位作者 刘惠 余敏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24,共4页
本文以松花江水为本底,以微量苯酚和重金属离子铅与镉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搅拌试验,初步考察了高铁酸盐的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在常规给水处理混凝工艺条件下,高铁酸盐显著提高了对水中微量酚的去除效果。此外,高铁酸盐还同时对... 本文以松花江水为本底,以微量苯酚和重金属离子铅与镉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搅拌试验,初步考察了高铁酸盐的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在常规给水处理混凝工艺条件下,高铁酸盐显著提高了对水中微量酚的去除效果。此外,高铁酸盐还同时对水中微量铅和镉具有良好的去除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处理 高铁酸盐 饮用水 复合药剂 除污
下载PDF
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吸附和氧化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锦 +4 位作者 余敏 欧阳红 杨海燕 马军 陈忠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3-265,共3页
试验研究了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苯酚、4-氯酚以及 2 ,6-二氯酚的去除 ,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苯酚及氯酚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试验中从酚的去除情况及还原性 Mn2 + 的生成量判断出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和氧化作用程度。同时 ,... 试验研究了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苯酚、4-氯酚以及 2 ,6-二氯酚的去除 ,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苯酚及氯酚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试验中从酚的去除情况及还原性 Mn2 + 的生成量判断出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和氧化作用程度。同时 ,从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三种酚的吸附及氧化去除结果的比较 ,分析出氯取代对酚在水合二氧化锰表面吸附氧化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了氯的取代使得酚易于被二氧化锰吸附而不易于被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二氧化锰 酚类化合物 吸附功能 氧化功能
下载PDF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助凝生产性试验 被引量:25
20
作者 许国仁 马军 +1 位作者 陈忠林 《给水排水》 CSCD 1995年第9期8-13,共6页
本文作者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技术在低温、低浊、高有机物含量的地表水处理中的助凝效果并与预氯化助凝进行了对比,还测得了两种处理技术所产生的氯仿量.试验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在助凝、减少氯仿生成量、降... 本文作者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技术在低温、低浊、高有机物含量的地表水处理中的助凝效果并与预氯化助凝进行了对比,还测得了两种处理技术所产生的氯仿量.试验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在助凝、减少氯仿生成量、降低有机物含量等方面,都具有比预氯化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复合药剂 助凝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