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野茉莉花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青 姚蓉君 前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研究了贵州产野茉莉花的芳香成分,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野茉莉花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测定,共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71%。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α-蒎烯)=24.87%、w(β-香叶烯)=12.68... 研究了贵州产野茉莉花的芳香成分,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野茉莉花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测定,共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71%。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α-蒎烯)=24.87%、w(β-香叶烯)=12.68%、w(橙花叔醇)=12.15%、w(桂皮醛)=9.09%、w(反式-β-罗勒烯)=7.76%、w(3-苯基-丙烯醇)=5.52%、w(小蠹二烯醇)=2.74%、w(芳樟醇L)=2.53%、w(β-蒎烯)=1.8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茉莉花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连钱草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22
2
作者 前军 杨小生 +3 位作者 朱海燕 姚云 郝小江 宋宝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5-57,共3页
从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敦果酸(2)、熊果酸(3)、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胡萝卜苷(6),3,6-二甲氧基-6″,6... 从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敦果酸(2)、熊果酸(3)、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胡萝卜苷(6),3,6-二甲氧基-6″,6″二甲基苯并吡喃-(7,8,2″,3″)-黄酮(7)、芫花素(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10)。其中化合物2,4-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钱草 三萜 黄酮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饿蚂蝗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传宽 前军 +2 位作者 黄钟碧 陈青 姚蓉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20-2423,共4页
目的:研究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饿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香树脂醇(1),白桦... 目的:研究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饿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香树脂醇(1),白桦脂酸(2),胡萝卜苷(3),正三十烷酸(4),羽扇20(29)-烯-3-酮(5),二十四烷酸单甘油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脱镁叶绿素甲酯(8),邻羟基苯甲酸(9),β-谷甾醇(10),d-儿茶素(11),木犀草素(12),表没食子儿茶素(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饿蚂蝗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饿蚂蝗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维生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袁小芬 马金飞 +5 位作者 杨青青 刘鹏云 沈凌晓 前军 李义坤 刘华芬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维生素分为脂溶系列包括ADEK和水溶系列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目前只有对维生素D、B6、B9及B12开发了传统的免疫学的检测方法,但免疫法无法区分亚型比如维生素D2及D3以及在婴儿中含量较高的Epi同分异构体,因此免疫学方法检测经常会出现... 维生素分为脂溶系列包括ADEK和水溶系列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目前只有对维生素D、B6、B9及B12开发了传统的免疫学的检测方法,但免疫法无法区分亚型比如维生素D2及D3以及在婴儿中含量较高的Epi同分异构体,因此免疫学方法检测经常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质谱技术以其快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成为生物样本内小分子分析的金标准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及诊断,也为减少样品采集量及一次进样同时检测多种维生素提供了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类 色谱法 液相 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我国天然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前军 杨小生 郝小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综述了我国2001年以来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具有抗菌、杀菌活性的新化合物,主要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甾体、酚类、皂苷等化学成分,并归纳了其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为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然药物 抗菌活性 生物碱
下载PDF
茅台酱香型酒糟中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兴东 牟明月 +3 位作者 任雅奇 许志玲 前军 周清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90,共5页
建立酱香型酒糟中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测定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酱香型酒糟中总黄酮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Folin-Ciocateu比色法测定酒糟中总多酚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olin-Ciocalteu... 建立酱香型酒糟中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测定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酱香型酒糟中总黄酮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Folin-Ciocateu比色法测定酒糟中总多酚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olin-Ciocalteu比色法最优的测定条件为:加入Folin-Ciocalteu试剂2.5mL、10% Na2CO3溶液4mL,在室温下显色80 min.槲皮素和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分别在0.0210-0.1050 g/L(R^2=0.997 6)和0.0005-0.0057 g/L(R^2=0.9997)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2%、99.8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61%、0.33%;茅台酱香型酒糟中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0.40 mg/g和4.78 mg/g.此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以及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酱香型酒糟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酒糟 总黄酮 总多酚 紫外分光光度法 福林-酚法
下载PDF
饿蚂蝗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前军 刘瑜新 +1 位作者 康文艺 李传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80-1982,共3页
目的:研究饿蚂蝗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运用DPPH、ABTS和FRAP 3种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饿蚂蝗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清除DPPH.和ABTS.+能力及还原TPTZ的能力,在DPPH和ABTS方法中,两者的抗氧化活性相差不... 目的:研究饿蚂蝗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运用DPPH、ABTS和FRAP 3种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饿蚂蝗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清除DPPH.和ABTS.+能力及还原TPTZ的能力,在DPPH和ABTS方法中,两者的抗氧化活性相差不大(IC50分别为:12.06μg/mL和11.02μg/mL,5.94μg/mL和6.49μg/mL),均高于阳性对照药BHT(IC50分别为:18.72μg/mL和6.64μg/mL)。在FRAP方法中,饿蚂蝗叶的乙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RACT50=617.51μmol/g)较茎的醇提物高(RACT50=269.91μmol/g),两者均小于阳性对照药。结论:饿蚂蝗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茎和叶的抗氧化性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饿蚂蝗 DPPH ABTS FRAP 抗氧化
下载PDF
假木豆脂溶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前军 杨小生 +1 位作者 朱海燕 郝小江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70-271,共2页
对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Retz.)Schind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1),正二十八烷酸(2),正三十二烷醇(3)正三十四烷酸(4),正三十二烷(5),正... 对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Retz.)Schind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1),正二十八烷酸(2),正三十二烷醇(3)正三十四烷酸(4),正三十二烷(5),正二十九烷(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木豆 分离 提取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向心力演示仪的改进 被引量:15
9
作者 前军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20,共3页
针对"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实验的不足,对向心力演示仪进行改进,保留了向心力演示仪的部分元件,增加了电动机和变阻式连续调速开关.通过改变电动机转速、圆周运动半径、钢球质量等参量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本文还提... 针对"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实验的不足,对向心力演示仪进行改进,保留了向心力演示仪的部分元件,增加了电动机和变阻式连续调速开关.通过改变电动机转速、圆周运动半径、钢球质量等参量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本文还提供了两套实验方案,供不同实验条件的学校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力 圆周运动 转速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超 杨再波 +3 位作者 前军 周欣 陈华国 李明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07-409,共3页
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徐长卿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徐长卿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丹皮酚(90.00%),对羟基苯乙酮(8.32%)。
关键词 徐长卿 挥发油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饿蚂蝗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前军 于海林 +1 位作者 李传宽 康文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93-1995,共3页
目的探讨饿蚂蝗叶总提取物、叶正丁醇部位、根茎正丁醇部位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检测小鼠ALT、AST、SOD和MDA的各项水平,考察饿蚂蝗的保肝作用。结果小鼠的ALT、AST、SOD... 目的探讨饿蚂蝗叶总提取物、叶正丁醇部位、根茎正丁醇部位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检测小鼠ALT、AST、SOD和MDA的各项水平,考察饿蚂蝗的保肝作用。结果小鼠的ALT、AST、SOD和MDA的水平显示,饿蚂蝗叶总提取物、叶正丁醇部位、根茎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叶正丁醇部位作用最好。结论叶正丁醇部位对肝脏损伤保护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饿蚂蝗 四氯化碳 急性肝损伤 保肝
下载PDF
石龙芮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涛 邢煜君 +1 位作者 前军 康文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67,共2页
目的:对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石龙芮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1)、β-谷甾醇(β-stiosterol,2)、1-二... 目的:对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石龙芮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1)、β-谷甾醇(β-stiosterol,2)、1-二十二烯(1-docosene,3)、(3β,24S)-豆甾-5-烯-3-醇((3β,24S)-stigmast-5-en-3-ol,4)、大黄素(Emodin,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茛科 石龙芮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假地豆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钟碧 前军 +2 位作者 康文艺 李传宽 陈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3-95,共3页
目的:对假地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利用理化数据及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假地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白桦脂酸(1)、木栓酮(2)、正十六烷酸(3)、β-谷甾醇(4)、... 目的:对假地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利用理化数据及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假地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白桦脂酸(1)、木栓酮(2)、正十六烷酸(3)、β-谷甾醇(4)、亚油酸(5)、正四十一烷醇(6)、正二十八烷(7)和牡荆素(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山蚂蝗属 假地豆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黔产石南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青 前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贵州产石南藤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72种成分,鉴定出57个化学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0.71%.其主要成分为萜类...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贵州产石南藤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72种成分,鉴定出57个化学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0.71%.其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主要有:α-桉叶醇、香桧烯、γ-桉叶醇、δ-荜澄茄烯、β-丁香烯、4-松油醇、二环大根香叶烯、榧烯醇、β-蒎烯、γ-松油烯、α-松油烯、橄榄醇、α-蒎烯、(-)-β-榄香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南藤 挥发油 同时蒸馏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SPME-GC-MS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蔡杰 赵超 +1 位作者 程力 前军 《贵州科学》 2008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栀子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74%.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27.73%),戊烯酸... 目的分析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栀子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74%.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27.73%),戊烯酸叶醇酯(24.38%),惕格酸己酯(11.42%),α-法尼烯(5.2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花 挥发油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硬毛地笋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涛 王微 +1 位作者 前军 康文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2-784,806,共4页
采用各种色谱对硬毛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硬毛地笋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β-胡萝卜素(1),7,3',4'-三羟基黄酮(2),β-谷甾醇... 采用各种色谱对硬毛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硬毛地笋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β-胡萝卜素(1),7,3',4'-三羟基黄酮(2),β-谷甾醇(3),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α-香树脂醇(5),β-香树脂醇(6),24-羟基-乌苏-12-烯-28-酸(7),β-胡萝卜苷(8),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6α-醇-3β-O-葡萄糖苷(9)。化合物4,7和9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硬毛地笋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毛地笋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微波快速合成1,4-萘醌 被引量:7
17
作者 前军 杨小生 +1 位作者 赵超 朱海燕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用微波辐射氧化1-萘酚合成1,4-萘醌,最佳反应条件是:HAc用量0.4mL,H2O2用量0.6mL,反应时间2min,微波功率280W,产率为50.9%。
关键词 微波 1 4-萘醌 1-萘酚 合成
下载PDF
鱼眼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少晖 前军 +2 位作者 陈青 周拓 姚蓉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对鱼眼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正十八烷酸(1)、豆甾-7,22-二烯-3-醇(2)、α-香树脂醇... 目的:对鱼眼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正十八烷酸(1)、豆甾-7,22-二烯-3-醇(2)、α-香树脂醇(3)、表木栓醇(4)、十八酸甲酯(5)、正四十三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眼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发进 尹震花 +2 位作者 前军 康文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分析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8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0.73%。结论: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类型主要是酯类(25.66%)、酸类(19.01%)、烷烃类(14.68%)... 目的:研究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分析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8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0.73%。结论: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类型主要是酯类(25.66%)、酸类(19.01%)、烷烃类(14.68%)、醇类(11.33%),其主要成分有棕榈酸(14.49%)、植醇(10.72%)、棕榈酸乙酯(5.32%)、亚油酸(4.65%)、2-甲基四氢呋喃(4.22%)、棕榈酸甲酯(4.07%)和己烷(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丝海棠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小槐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超 王俊霞 +1 位作者 顾雪竹 前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91-93,共3页
目的:评价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Thunb.)DC.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小槐花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小槐花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酶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DCEA)... 目的:评价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Thunb.)DC.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小槐花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小槐花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酶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DCEA)和石油醚部位(DCPE)活性较好(IC50=9.79,39.2 mg·L-1),其次为正丁醇部位(DCBU)(IC50=625.1 mg·L-1),抑制活性均远远大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103.01 mg·L-1)。DCBU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显浓度依赖性;DCPE和DCEA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对浓度的变化较灵敏,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结论:小槐花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非常显著,具有开发治疗糖尿病降血糖药物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槐花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