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赵金华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2年第6期98-104,共7页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缘于国内素质教育愿景与国外教育思潮的共同作用,其一直处于科技、教育及经济的交叉发展网络当中,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余年的发展,是对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定位、体系构建...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缘于国内素质教育愿景与国外教育思潮的共同作用,其一直处于科技、教育及经济的交叉发展网络当中,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余年的发展,是对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定位、体系构建、实践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有益探索。在促使创业教育本土化和探索创业教育新局面方面仍需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校 创业教育 回顾 评析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内涵生成、现实困境及其实践策略 被引量:29
2
作者 汪大本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图像叙事是图像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转向必然。视觉文化背景下,浏览式感官体验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性构建,娱乐化图像资源供给冲击民众的价值信仰体系,片面化事实呈现考验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辨别能力。对此,必须注重思想政... 图像叙事是图像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转向必然。视觉文化背景下,浏览式感官体验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性构建,娱乐化图像资源供给冲击民众的价值信仰体系,片面化事实呈现考验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辨别能力。对此,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图像构建中的主体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话语表达,坚持图像价值赋意能动性与开放性相统一,以图像叙事的实践策略构建推动视觉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思想政治教育 视觉文化 图像构建
原文传递
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7
3
作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2,共7页
长期以来,教育没有关注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仅仅理解为量和广度上的。完整的人是摆脱了拥有感的人,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全面与片面,有助于抵御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今天,揭示马克思... 长期以来,教育没有关注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仅仅理解为量和广度上的。完整的人是摆脱了拥有感的人,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全面与片面,有助于抵御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今天,揭示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切中市场经济社会现实中的人的发展问题,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的人 全面发展教育
下载PDF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22年回顾与启示 被引量:25
4
作者 赵金华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88,共6页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22年的发展历程,是对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定位、体系构建、践行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深入探索。这给我们带来两点重要的启示:一是高校创业教育要立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坚持"立足教育...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22年的发展历程,是对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定位、体系构建、践行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深入探索。这给我们带来两点重要的启示:一是高校创业教育要立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坚持"立足教育、依赖科技和面向经济"三结合,通过研究科技创新视野下的创业教育,为高校创业教育整体发展寻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中国高校 创新教育
下载PDF
教育的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校教育管理》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从教育伦理学上看 ,教育权威有两种 :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个人素质 ,非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地位权势。两种权威的走向是不一样的 ,非理性权威是以权威强化权威 ,理性权威是以权威消解权威。非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类... 从教育伦理学上看 ,教育权威有两种 :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个人素质 ,非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地位权势。两种权威的走向是不一样的 ,非理性权威是以权威强化权威 ,理性权威是以权威消解权威。非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类似于命令性的长官与下属的服从关系。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是楷模和仿效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理性权威 非理性权威
下载PDF
析教育中的知识文化观与智慧文化观 被引量:13
6
作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当前教育的弊端是受知识文化观的宰治,因此,必须进行观念更新:由知识文化观向智慧文化观转变。即:1 .打破对书本的迷信;2 .教育不能培养只知道获取确定性知识的学者,而要培养追求深刻知识的思想者;3 .转变教育的功利性。
关键词 教育 知识文化观 智慧文化观
下载PDF
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与当代教育哲学反思 被引量:19
7
作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6,共8页
当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严重,这切中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的旨趣:出现了一个与人相异的"第二自然"、人变成了物、人被数字化、意识的物化。而要克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必须要树立马克思的实践观,破除"宿命论的规律"... 当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严重,这切中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的旨趣:出现了一个与人相异的"第二自然"、人变成了物、人被数字化、意识的物化。而要克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必须要树立马克思的实践观,破除"宿命论的规律",改变和超越教育的悖论状态,扬弃计算理智,培养人"对总体性渴望"。只有这样,才能阻遏物化现象与物化意识向教育领域的渗透,才能改变教育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现状,遏止教育过程中"见物不见人"趋势的发展。因此,重新审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教育哲学 物化现象 物化意识 物化教育
下载PDF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9
8
作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共4页
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主体性阶段、主体间性阶段与公共性阶段。这种发展不是理论逻辑自身的单纯演进,而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反映。对这一历程作历史性解读与判断,揭示其中的问题生成与转换、理论演变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把握当代教育... 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主体性阶段、主体间性阶段与公共性阶段。这种发展不是理论逻辑自身的单纯演进,而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反映。对这一历程作历史性解读与判断,揭示其中的问题生成与转换、理论演变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把握当代教育研究的生动的发展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公共性
下载PDF
占有化德育与生活化德育 被引量:9
9
作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58,共3页
占有化德育以占有物质财富的方式从事教与学 ,在德育中人与知识及相关的分数、学历、科研成果的关系是占有者与被占有物的关系。生活化德育要恢复德育的本来面目 ,道德学问本于生活中的做人做事。生活化德育要扬弃占有心态 。
关键词 占有化德育 生活化德育
原文传递
理性话语与诗意德育 被引量:14
10
作者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1,共4页
德育中存在着一个悖论:以单一的理性方式反对单一的理性说教,以单一的理论灌输反对单一的灌输教育。这使德育言说无力,然而越无力却越是激发着人的理性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诗句已不能再激发起人们的诗意冥想,... 德育中存在着一个悖论:以单一的理性方式反对单一的理性说教,以单一的理论灌输反对单一的灌输教育。这使德育言说无力,然而越无力却越是激发着人的理性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诗句已不能再激发起人们的诗意冥想,而唤起的却是理性的求索、再求索。单向度的理论沉思赶跑了诗意德育,造成了精神世界的贫困。然而,人仍然意识不到这种贫困。孔子将成德过程概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成德过程并非就只是科学理性的心理学所规训的教育实践的“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理性说教 德育语言 理性方式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14
11
作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4-27,89,共4页
回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展开的意识形态型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理论研究的方式展开的学术型思想政治教育和以赋予群众实践合规律的目的性的方式展开的面向生活型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历程是... 回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展开的意识形态型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理论研究的方式展开的学术型思想政治教育和以赋予群众实践合规律的目的性的方式展开的面向生活型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历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由政治化为开端经学术化再到生活化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追求意识形态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要克服"泛政治化"和"去政治化"的倾向,走出为学术而学术的"学术化困境"。面向生活型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型 学术型 面向生活型
下载PDF
教育本质探讨思路的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7-50,共4页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疑难症。这一疑难症无法根治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把教育本质的探讨分为“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两个问题 ,这样就出现了两大类本质 :一类为真实存在的、客观的东西 ;另一类为应当存在的、...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疑难症。这一疑难症无法根治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把教育本质的探讨分为“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两个问题 ,这样就出现了两大类本质 :一类为真实存在的、客观的东西 ;另一类为应当存在的、带有规范性、价值性的、主观的东西。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本质具有客观性的基本原理。教育本质探讨思路不是“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当是什么”的探讨 ,而是“教育在辩证理性上是什么”的探讨。这种探讨应遵循三个“一”:本质一类(客观的本质 )、方向一致 (先找到列宁讲的初级本质 )、思路一条 (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教育本质 教育理论
下载PDF
主体教育理论的定位 被引量:5
13
作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7-11,共5页
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是主体,最混乱的话题也是主体。我们一旦步入这一领域,扑面而来的是一大堆模糊不清的概念。十分奇怪的是,这一教育理论被学者们高度重视(被称为教育理论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并成为教育中热点的热点),但在概念... 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是主体,最混乱的话题也是主体。我们一旦步入这一领域,扑面而来的是一大堆模糊不清的概念。十分奇怪的是,这一教育理论被学者们高度重视(被称为教育理论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并成为教育中热点的热点),但在概念上却被“高度”忽视,以至于仅这一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教育理论 定位 教育学
下载PDF
析教育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被引量:4
14
作者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3,共2页
师生间对话理论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有学者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关于对话式教育或教学的论文发表有30余篇,其中包括《对话:教育交往关系的合理阐释》、《论大学师生对话关系》、《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 师生间对话理论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有学者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关于对话式教育或教学的论文发表有30余篇,其中包括《对话:教育交往关系的合理阐释》、《论大学师生对话关系》、《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对话教学初论》、《师生:特殊的对话者》、《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对话:师生关系的新概念》等等。当今对话理论强调了师生互动,意在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然而,当今对话理论"见人不见物",完整的对话教育应该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理论 师生对话 对话式教育 教育交往 教育界 幼儿教育 教学理论 应该 真理 普遍
原文传递
解构与重塑:信息碎片化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赜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典典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以往信息的整体性,零散的信息使得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主客体、传播渠道都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一方面,碎片化的信息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时空的延展与吸引力的增强都具...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以往信息的整体性,零散的信息使得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主客体、传播渠道都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一方面,碎片化的信息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时空的延展与吸引力的增强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导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遭受冲击、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弱化、教育的内容趋于形式化等问题的产生。文章从启发式教育、个性化教育、公共性教育、诗意性教育等四个方面探索了碎片化信息视域下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碎片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下载PDF
人工智能拟制主体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汪大本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88,共8页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地位是人工智能风险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技术质疑论”与“物种奇点论”的分歧所在。学界目前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主要形成了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肯定说、赋能说、否定说三种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对...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地位是人工智能风险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技术质疑论”与“物种奇点论”的分歧所在。学界目前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主要形成了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肯定说、赋能说、否定说三种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对主体具有的感性和理性的整体性、实践活动的创造性和社会关系的拓展性规定来看,人工智能具有特定的感知能力、能够模拟和延展人体机能、拓展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等主体特性,但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公共性关系等的缺失致使人工智能只具备有限的“准主体地位”,即拟制主体地位。人工智能拟制主体地位的提出为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的法律保障、道德风险、技术伦理规制等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拟制主体 主体性 技术伦理
下载PDF
德育理解:跳出传统教育学思路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3-138,共6页
德育理解与自然科学学科教学理解不同,前者以价值为基础,后者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前者是对所讲内容的间接理解,后者是对所讲内容的直接理解。自然科学学科教学理解是认识再认识,德育理解是评价再评价。在德育中要防止价值观教育的静态化... 德育理解与自然科学学科教学理解不同,前者以价值为基础,后者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前者是对所讲内容的间接理解,后者是对所讲内容的直接理解。自然科学学科教学理解是认识再认识,德育理解是评价再评价。在德育中要防止价值观教育的静态化、对象化、手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理解 价值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晓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0-167,共8页
由人工智能引导的技术产业革命引发了劳动的新变化,智能劳动不是单一重复的简单劳动,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学者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依然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存在分歧。从理论维度来看,智能劳动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由人工智能引导的技术产业革命引发了劳动的新变化,智能劳动不是单一重复的简单劳动,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学者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依然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存在分歧。从理论维度来看,智能劳动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核,智能劳动属于马克思所定义的劳动范畴,其价值来源有且只有人的抽象劳动,并且遵循劳动价值量形成理论;从实践维度来看,通过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能够解析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新异化、智能机器排挤人、无人工厂等现象;从价值维度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促进人的本质发展、弘扬尊崇劳动的社会氛围、构建合理经济分配制度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价值论 智能劳动 劳动异化
下载PDF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热点及展望——基于CNKI中CSSCI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闫彩虹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中411篇CSSCI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高被引文献分析,在时代需要与学科发展的逻辑理路中,生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热点中的三大论域。学界在内涵界定、功能确立、实质解析、困境破解、亲和...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中411篇CSSCI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高被引文献分析,在时代需要与学科发展的逻辑理路中,生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热点中的三大论域。学界在内涵界定、功能确立、实质解析、困境破解、亲和力提升、话语权重塑、话语转换、体系建构、视域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仍存在内容上重横向拓展、轻纵向发展,视角上重单向度、轻多维度,方法上重学理自述、轻实证借鉴的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史论研究、跨界研究以及现代化研究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热点 展望 文献计量
下载PDF
自动跟踪聚焦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能源工程》 2002年第3期7-10,共4页
详细阐述了已研制成功的精密太阳能自动跟踪聚焦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包括结构、部件、配套设备等 ,同时介绍了系统的主要技术 。
关键词 自动跟踪 聚集式 太阳能光伏发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