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43
1
作者 包世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3,共6页
2016年中国提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同时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养老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速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产业。中国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相对于率先进入人口... 2016年中国提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同时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养老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速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产业。中国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相对于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发达国家是滞后的。国外有四种典型的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分别是美国的商业养老模式、日本的转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欧洲的以英国为代表的税收筹资体制模式,以及欧洲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体制模式。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是:应从中国医疗保障到医养结合疾病预防转变上,从完善长期照护制度上,从创新模式上,从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上以及从政策的整合和整体规划上,最终形成慢病管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长期照护、老年娱乐及老年再就业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长期照护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生活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4
2
作者 梁宏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50-57,共8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之下,后疫情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个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重新构建后疫情时代生活方式常态化理念已成必然。从三元结构决定论出发,围绕健康行为、环境及健康认知、健康意识进行探讨... 在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之下,后疫情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个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重新构建后疫情时代生活方式常态化理念已成必然。从三元结构决定论出发,围绕健康行为、环境及健康认知、健康意识进行探讨。应使疫情后受到空间和地域间隔的个体,在生活方式常态化选择中逐步构建互联网应用行为,塑造个体间的社会信任,从物质和精神的双满足方面重构美好生活并充分协调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逆差;继而凝聚社会力量,为后疫情时代的生活方式的建构进行主观思想维度的设定和客观技术交流的建设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生活方式 健康认知 后疫情时代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对网络交流的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9-102,共4页
哈贝马斯在关于交往行动的理论中 ,着重探讨了现代社会交往的合理化和公共领域的建构途径问题 ,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和人类理性实践性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改变生活世界的学术主张。这种现代交往观念有助于在信息化、全球化时... 哈贝马斯在关于交往行动的理论中 ,着重探讨了现代社会交往的合理化和公共领域的建构途径问题 ,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和人类理性实践性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改变生活世界的学术主张。这种现代交往观念有助于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寻求最现实、最合理的社会行动形式 ,并对建立网络公共空间、实现网络行动的合理化、强化网络语言的语用价值以及网人的主体性和道德认同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 生活世界 公共领域 网络交流 社会交往
下载PDF
微信民族志、微生活及其生活史意义--兼论微社会人类学研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邵力 《社会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76-85,共10页
微信与民族志这一人类学的质性研究方法的相遇所形成的微信民族志,为人类学在网络世界开辟了另一个研究空间。对微信朋友圈中微友之间的话语、文本的"田野作业"式关注和记录,将线下的关系拓展到线上,成为人类学人介入网络日... 微信与民族志这一人类学的质性研究方法的相遇所形成的微信民族志,为人类学在网络世界开辟了另一个研究空间。对微信朋友圈中微友之间的话语、文本的"田野作业"式关注和记录,将线下的关系拓展到线上,成为人类学人介入网络日常生活的重要渠道。以大学和学界微信朋友圈为民族志研究对象,采用网络田野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一手资料,借助相关人类学理论加以经验探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论选择。微信作为一种自媒体不仅促进了个体文化的生产,而且也催生出了一种与微社群、微社会相应的微生活方式。尝试对当下微生活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意义及其社会记忆功能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社会人类学和生活史意义。推进微信民族志及微社会人类学研究,应处理好网络田野与现实田野工作、个体与社会等诸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民族志 网络社会人类学 微生活 生活史
原文传递
基于5G网络的黑龙江省智慧医疗平台建设案例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梁宏姣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82,共4页
智慧医疗平台建设,是当前医疗领域基于5G应用技术实现现代化诊疗方式的新途径。其引入不仅弥补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不足,而且解决了医院管理低技术化、弱信息化等问题,同时为患者的高效率就诊、跨地域诊疗提供了便利渠道。智慧医疗平台的... 智慧医疗平台建设,是当前医疗领域基于5G应用技术实现现代化诊疗方式的新途径。其引入不仅弥补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不足,而且解决了医院管理低技术化、弱信息化等问题,同时为患者的高效率就诊、跨地域诊疗提供了便利渠道。智慧医疗平台的管理系统包含健康管理、分级诊疗、多渠道端口开放以及电子病历存储等功能,形成覆盖互联网诊疗的全闭环信息化体系。以黑龙江省医院为例,分别从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平台发展及主导意识进行分析,为5G网络环境下智慧医疗平台的搭建提供安全性、应用性和智慧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医疗 5G 信息化系统 黑龙江
下载PDF
污名化理论视野下的人类日常生活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华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141-144,共4页
污名化理论之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理论,它虽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却积累了许多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成果,而且具有相当强的社会解释价值。对人类日常生活被污名化经验的社会学分析,既有助于污名化社会后果的消解,也有助于和谐社... 污名化理论之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理论,它虽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却积累了许多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成果,而且具有相当强的社会解释价值。对人类日常生活被污名化经验的社会学分析,既有助于污名化社会后果的消解,也有助于和谐社会关系的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名化 日常生活 社会消解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互动分析——兼论微生活方式的兴起及治理 被引量:17
7
作者 金杰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7,共9页
微信朋友圈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将线下关系拓展到线上,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媒介。其人际互动实际上属于符号互动,经历了刺激—解释—反应这样一个传播过程,包括两两互动模式、单中心星状互动模式、多中心网状互动模式三种互动模... 微信朋友圈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将线下关系拓展到线上,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媒介。其人际互动实际上属于符号互动,经历了刺激—解释—反应这样一个传播过程,包括两两互动模式、单中心星状互动模式、多中心网状互动模式三种互动模式,它的出现导致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微生活的兴起。对朋友圈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符号互动论的研究领域,而且对微生活会有更自觉的文化认知,从而有助于微生活问题的克服与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符号互动论 人际互动 微生活
原文传递
网络社会的情感治理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德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0,共7页
网络互动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最普遍的生活方式之一,它为个体情感、群体心理和社会心态的表达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场域。常常会有一些网民借社会热点话题之机发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并因此引发跨情境、跨群体的情感共鸣,使消极的情感宣泄成为... 网络互动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最普遍的生活方式之一,它为个体情感、群体心理和社会心态的表达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场域。常常会有一些网民借社会热点话题之机发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并因此引发跨情境、跨群体的情感共鸣,使消极的情感宣泄成为一时主流的网络社会生态。消极的网络社会情感是由社会冲突的情感伤害、新媒体的情感动员、群体过程的情感传染、网络亚文化的感性激发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些负能量的消极网络社会情感极具传播性和破坏性,对实现网络社会的绿色生态环境和网络社会的美好生活形成了严峻挑战。消极的网络社会情感问题需要从深化网民自律意识、优化新媒体传媒质量、强化党和政府关键导向作用来进行综合性的情感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网络互动 消极情感 情感治理 美好生活
下载PDF
智慧养老能力的现代化及其提升路径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宏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0-236,共7页
在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智慧养老成为传统养老的更新和补充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了新的养老选择。智慧养老能力的现代化以"物的力量的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的现代化"为主要实现途径,通过促进子代技术反... 在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智慧养老成为传统养老的更新和补充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了新的养老选择。智慧养老能力的现代化以"物的力量的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的现代化"为主要实现途径,通过促进子代技术反哺、建构社区信息场域和强化新媒体宣传以及完善老年教育体系,达到老年群体的智慧养老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根据老年群体人的现代化特征与社会现代化发展之间形成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智慧养老服务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只有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才能为中国式智慧养老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新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能力 人的现代化 网络化
原文传递
创造美好生活应从寻找生活真相开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2-14,共3页
党的十九大的最重要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了新时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和确定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学术研究要... 党的十九大的最重要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了新时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和确定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学术研究要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本刊围绕"创造美好生活的学理基础"发表一组文章。《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滋养》一文提出,当前学界的一项重大理论任务就是如何依据"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相统一的原则,科学阐释符合我国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含义及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如何从生活的逻辑出发,以提升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超越经济范畴的"广义社会供给侧"结构改革;如何提升生活主体的素质和发挥"生活方式效益",实现美好生活社会建构和生活者自我建构的统一。《"生活本体论"的回归与重构》和《"生活本体论"建构的理论基石及其意义》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王雅林教授的专著《回家的路:重回生活的社会》作出了理论回应,前者把该书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创新概括为"四个为什么",指出作者基于文化自信,所建立的"生活本体论"社会概念解释框架是对西方社会学主客体"二分研究范式的超越,为我国实现以美好生活为目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概念基础,后者在梳理马克思及中外学术史的基础上指出该书从方法论上超越结构论和建构论,基于关系论的理论策略和整体论的学术立场,建构"生活本体论"社会范畴的科学合理性。最后一篇《创造美好生活应从寻找生活真相开始》一文指出,如何界定生活范畴是对社会学家智慧的挑战,强调了如何解释生活真相(生活事实)、从而把握美好生活生成规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真相 中国共产党人 幸福生活 古代希腊 社会主体 现代国家 哲学家
下载PDF
过程与结果:网恋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8-82,共5页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婚恋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感情生活影响的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文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网恋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问题 ...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婚恋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感情生活影响的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文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网恋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问题 ,认为网恋的社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浪漫性、剧化性、偶遇性和神秘性等十个方面 ;而上瘾与痴迷、承诺与信任、存在性焦虑和烦、性张力等问题 ,则是网恋过程中几个突出的社会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恋 现实恋爱 社会心理 数字化性爱
下载PDF
论“生产”与“生活”和谐互动的社会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运行说的辩证诠释 被引量:13
12
作者 解保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5-80,共6页
马克思的"生产"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社会运行思想,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运行说所做的诠释中,却忽视了"生产理论"与"生活理论&q... 马克思的"生产"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社会运行思想,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运行说所做的诠释中,却忽视了"生产理论"与"生活理论"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结作用,从而导致了以"生产方式"代替"生活方式"的理论误读与偏颇。"生产"与"生活"辩证互动的情形,可以表述为"生产的生活"和"生活的生产"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和状态。对二者进行打通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回归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世界",同时还有助于在"生活世界"和"生产世界"中全面地贯彻科学的社会发展观,从而在根本上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资源重组与创新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生活 和谐互动 制约机制 社会运行
原文传递
网络传播与生活方式的现代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贺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91-96,共6页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现代性因素 ,对当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日见突出。在运用社会学的现代性理论进行网络化日常生活的同时 ,对网络传播之于生活方式的现代建构意义、网络化生活世界的现代性理论与网络媒介生活的特质 。
关键词 网络传播 生活方式 现代性 公共领域
下载PDF
网络文化价值与网民的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网民社会经验为中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4,共8页
随着当下虚拟生活实践的展开和深入,网络文化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被凸显出来。网络文化价值所肯定的内容,指涉了网络社会客体或现象的存在、作用及其变化对特定网络文化主体的需要,并涵盖了文化进步的某种适切的、接近的或... 随着当下虚拟生活实践的展开和深入,网络文化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被凸显出来。网络文化价值所肯定的内容,指涉了网络社会客体或现象的存在、作用及其变化对特定网络文化主体的需要,并涵盖了文化进步的某种适切的、接近的或一致性的文化意涵。在进行网络文化价值建构的过程中,包括了特殊性与普适性两种价值文化选择维度。网民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以网民和虚拟实在性为基础的存在方式,既包含了一般现实公民社会的文化结构与特质,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网民的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建构,在社会价值、社会经验评判价值、社会和谐互动和社会理性价值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而又集中的体现,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实现网民的价值和网民社会的理想。只有建立在中国虚拟社会经验基点上的网民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网络价值文化的本质,处理好网络化时代所面临的文化融合与冲突问题,并由此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的文化总体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价值 核心价值观 网民社会 中国经验 文化发展战略
原文传递
网络消费的时尚化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83-86,共4页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消费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消费生活时尚影响的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网络消费的时尚化问...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消费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消费生活时尚影响的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网络消费的时尚化问题 ,强调了网络消费的几个特征 ,并论述了网络消费时尚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消费 生活质量 时尚化 经济学 社会学
下载PDF
心、身体与互联网——一种虚拟世界心灵哲学的解释 被引量:11
16
作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8-32,共5页
从现代心灵哲学的观点看,虚拟空间中的心身关系问题是一种"随附性生活"问题。由于网络化生存状态是基于"身体不在场"而实现的,这就注定了虚拟主体的心灵与互联网世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虚拟实在世界的心身关系... 从现代心灵哲学的观点看,虚拟空间中的心身关系问题是一种"随附性生活"问题。由于网络化生存状态是基于"身体不在场"而实现的,这就注定了虚拟主体的心灵与互联网世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虚拟实在世界的心身关系的理想在于心灵与身体的齐物合一。在本质上,虚拟化就是心灵、身体与互联网和谐同一的社会映射及文化表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身体 互联网 心灵哲学 心身问题
下载PDF
“信息共享”与网络社会公正 被引量:8
17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4-97,共4页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代表的因特网的出现和长足发展 ,正在或将要对人类社会生活秩序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及其公平体系的影响 ,已构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研究论域。网络时代“信息共享”与社会公正之间具有密不可...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代表的因特网的出现和长足发展 ,正在或将要对人类社会生活秩序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及其公平体系的影响 ,已构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研究论域。网络时代“信息共享”与社会公正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 公共领域 信息共享 信息空间 因特网
下载PDF
信息网络技术的二元多重特质及其理性基础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淑英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5,共6页
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当代主流技术 ,其二元多重特质导致了个人和社会的理性化 ,并在相应的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基础上对现代生活施加着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从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梳理和分析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几种基本... 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当代主流技术 ,其二元多重特质导致了个人和社会的理性化 ,并在相应的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基础上对现代生活施加着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从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梳理和分析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几种基本理性价值 ,且探讨了信息网络技术所依赖的理性基础 ,以及它对传统哲学或元哲学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信息网络技术 技术理性 社会理性化
下载PDF
网络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8
19
作者 白淑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在网络化时代,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文章认为培养研究生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注重从人格精神、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三方面入手,把研究生创... 在网络化时代,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文章认为培养研究生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注重从人格精神、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三方面入手,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创新能力 创新人格 创新思维 创新人才
下载PDF
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新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6-70,共5页
理工科大学在发挥理工类学科强势作用的同时 ,也要创建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水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这是我国一流理工科大学向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目标迈进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 ,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 ,既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弘扬 ,也离不开... 理工科大学在发挥理工类学科强势作用的同时 ,也要创建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水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这是我国一流理工科大学向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目标迈进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 ,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 ,既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弘扬 ,也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 ,应及早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创建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中的重要作用。只要定位准确 ,措施有效 ,特色突出 ,在新世纪初叶建成一批一流理工科大学中的具有先进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目标就会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发展定位 自我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