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博 章文成 +5 位作者 赵路军 宁波 庞青松 袁智勇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553-155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放射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食管癌且经R0切除后出现复发转移的66例患者,肿瘤中位复发时间10.6个月;50例患者局部区域复发,16例患者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全组患者中...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放射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食管癌且经R0切除后出现复发转移的66例患者,肿瘤中位复发时间10.6个月;50例患者局部区域复发,16例患者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全组患者中,单纯放疗10例,单纯化疗23例,放化联合治疗33例;联合放化疗组:先行化疗者22例,先行放疗者11例。放疗采用6MV-X线,中位放疗剂量60 Gy。结果: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9%、25.9%、16.5%和14.3个月(95%CI=12.4~16.2个月)。三种治疗模式中单纯化疗、单纯放疗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4、25.5和14.3个月(P=0.037)。复发合并远处转移的联合放化疗患者,先行化疗较先行放疗生存有获益(P=0.03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治时的肿瘤分段、术式、复发是否合并转移、复发后治疗方式以及复发后是否放疗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始治疗时的肿瘤分段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术前食管癌分段或许能提示复发的预后;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先行化疗后再放疗,对延长生存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术后复发 放射治疗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联合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成宪江 王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NTP)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OST)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接受药物治疗且VAS评分>4分的102例NCP患者随机分成安慰剂联合OST治疗组(...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NTP)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OST)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接受药物治疗且VAS评分>4分的102例NCP患者随机分成安慰剂联合OST治疗组(A组)和NTP联合OST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VAS评分、疼痛缓解率、爆发痛发作次数、OST使用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第14天后B组VAS评分、疼痛程度、爆发痛发作次数以及OST日均用量均优于A组(P<0.05),且B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NTP联合OST能有效减轻NCP,并减少OST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羟考酮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诱导化疗疗效与放疗时机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路军 +3 位作者 关勇 章文成 袁智勇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diseas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CLC)诱导化疗疗效是否会影响放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间诱导化疗后行放疗的148例L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E-CIS... 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diseas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CLC)诱导化疗疗效是否会影响放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间诱导化疗后行放疗的148例L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E-CIST标准将2~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的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疾病进展,化疗后有效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根据诱导化疗后是否直接行放疗将患者分为早放疗组和晚放疗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2.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3.0个月。早放疗组和晚放疗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4.0个月和18.0个月(P=0.012),中位PFS分别为16.8个月和10.9个月(P=0.019)。两组分析发现,2~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有效的患者,早放疗组和晚放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36.9个月和22.8个月(P=0.043),PFS分别为19.4个月和11.7个月(P=0.011);诱导化疗后无效的患者,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8.0个月和9.5个月(P=0.015),中位PFS分别为12.4个月和10.3个月(P=0.566)。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2~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无论是否有效,都应该尽快开始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诱导化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应慎用同期放化疗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鹏 +6 位作者 徐利明 庞青松 袁智勇 王军 赵路军 王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在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本院行根治性胸部放疗的16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年龄≥65岁者定义为老年组(53例),< 65岁者定义为非老年组(115例),对比不同治疗模...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在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本院行根治性胸部放疗的16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年龄≥65岁者定义为老年组(53例),< 65岁者定义为非老年组(115例),对比不同治疗模式在老年和非老年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随访率为95.2%(两组分别失访4例).全组中位OS为24.6个月,中位PFS期为15.4个月.老年患者同期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中位OS分别为15.9个月和24.6个月(P =0.013),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2.6% (P=0.170);非老年患者同期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中位OS分别为39.6个月和24.5个月(P=0.018),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250 -0.757).结论 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的实施要谨慎进行,序贯放化疗可能是一种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放化疗法 老年 放化疗法 同期 放化疗法 序贯
原文传递
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晓宁 宫惠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LMC)的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发病年龄45~56岁。可触及无痛性单发结节状肿物,界限清楚、质...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LMC)的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发病年龄45~56岁。可触及无痛性单发结节状肿物,界限清楚、质硬,血流不丰富,直径约1.5~3 cm。镜检:肿瘤界限不清,形成指状突起浸润邻近乳腺及纤维、脂肪组织,瘤细胞由漩涡或交错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形态温和,核无或轻异型,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AE1/AE3、34βE12、CK7、vimentin、EGFR(+),肌上皮分化标记CK5/6、p63和CD10、SMA(+),而ER、PR、S-100、CD34、CD99、bcl-2、CD117、Her-2均(-)。结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是乳腺化生性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因其形态温和、异型不明显而易被误诊,诊断需依赖免疫组化标记并与乳腺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化生性癌 纤维瘤病
下载PDF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短疗程大分割姑息放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路军 +3 位作者 志艳 李博 袁智勇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短疗程、大分割胸部姑息放疗(palliative thoracic radiotherapy,PTR)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行PTR的ⅢB期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2... 目的:分析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短疗程、大分割胸部姑息放疗(palliative thoracic radiotherapy,PTR)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行PTR的ⅢB期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25例,其计划靶区(PTv)剂量为45Gy/15f,单次剂量3Gv。评价PTR症状缓解情况、放疗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Log-rank进行检验。结果:除l例患者只完成36Gy/12,其余24例均完成全部放疗计划。18例患者的胸部症状得到缓解,患者咳血症状缓解率为87.5%(7/8),咳嗽为70.6%(12/17),胸痛为73.3%(11/15),呼吸困难为57.1%(8/14),声音嘶哑为50%(1/2)。PTR后胸部病灶达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为28%(17/25),未发现3级及以上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患者的中位生存(overall survival,0s)为13个月(95%CI6.6~19.5个月),1年OS为51.5%(17/25)。单因素分析显示,PTR前KPS评分、PTR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结论:对于进展期NSCLC患者,采用45Gy/15f短疗程、PTR剂量分割模式缩短了治疗时间.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胸部症状,提高了OS,且近期不良反应较低,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大分割 姑息性放疗
下载PDF
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诊断结果与肿块切除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娟娣 郭晓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7期41-4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诊断结果与肿块切除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乳腺包块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活检针及自动活检枪获得穿刺标本,并进行石蜡切片病...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诊断结果与肿块切除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乳腺包块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活检针及自动活检枪获得穿刺标本,并进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析对比活体组织检查结果与肿块切除病理诊断结果。结果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结果显示,良性包块20例,恶性病变27例,肿块切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包块20例,恶性病变30例,良性包块诊断符合率100.00%,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90.00%,在恶性病变方面,两种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包块检查时,实施穿刺标本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乳腺包块的性质,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包块 穿刺标本 活体组织 肿块切除 病理检查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晓宁 张娟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5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并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5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术中冰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比较冰冻切片和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接...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并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5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术中冰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比较冰冻切片和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接受甲状腺手术并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536例患者中,45例为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为8.40%;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71.11%,误诊率为13.33%,延迟诊断率为11.11%,漏诊率为4.44%。结论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 病理诊断
下载PDF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晓宁 罗小怀 +1 位作者 宫惠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杨凌示范区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15例IMT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荧光原...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杨凌示范区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15例IMT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易位,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IMT中,女性8例,男性7例。发病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2.20±18.19)岁。发生于肺8例,大网膜及肠系膜5例,腹膜后1例,后纵隔1例。5例胸痛,其中1例伴呼吸困难;7例可触及包块伴随腹痛、消化不良;3例实验室检查出现贫血、血沉加快;2例无任何临床症状。镜检为肿瘤由增生的胖梭形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间质内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间质呈黏液水肿样或不同程度的胶原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ALK(15例中8例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vimentin,部分表达广谱角蛋白(CK)、desmin,而CD117、S-100均阴性,1例腹部IMT表达P53,Ki-67阳性细胞指数均<10%。8例检测出ALK基因易位,7例未检测出ALK基因易位。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因其形态温和、大量炎细胞浸润而易被误诊,诊断需结合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且要与其他肿瘤性及炎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免疫组化染色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胃癌病理类型及临床预后与血清miR-133a和DKK-1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晓宁 +1 位作者 杨洋 张娟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DKK-1水平与胃癌病理类型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84例,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下血清中miR-133a、DKK-1水平。结果:miR-133a...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DKK-1水平与胃癌病理类型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84例,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下血清中miR-133a、DKK-1水平。结果:miR-133a在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及腺鳞癌患者中显著降低(P<0.05),DKK-1在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及腺鳞癌患者中均显著升高(P<0.05);TNM分期Ⅳ期中DKK-1最高、miR-133a最低,TNM分期Ⅰ期中DKK-1最低、miR-133a最高,DKK-1随TNM分期加重显著上升(P<0.05),而miR-133a随TNM分期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中的DKK-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miR-133a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不同细胞分化胃癌患者中低分化DKK-1水平最高、miR-133a水平最低,高分化DKK-1水平最低、miR-133a水平最高,DKK-1水平随T细胞分化程度增强显著下降(P<0.05),miR-133a水平随细胞分化程度增强显著上升(P<0.05);DKK-1及miR-133a在不同预后结局中的表达存在差异,胃癌死亡患者DKK-1水平高于存活超过2年的胃癌患者(P<0.05),胃癌死亡患者miR-133a水平低于存活超过时间2年的胃癌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33a、DKK-1水平与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有无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miR-133a、DKK-1水平对胃癌患者疾病的进展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清miR-133a 血清DKK-1 胃癌病理类型 临床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及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邵月娟 王昆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CP)是肿瘤患者由于外周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或者神经传导系统受到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其发病机制包括肿瘤压迫引起的神经痛、手术与放化疗等治疗引起的神经痛、副瘤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痛以及炎症等其他因...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CP)是肿瘤患者由于外周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或者神经传导系统受到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其发病机制包括肿瘤压迫引起的神经痛、手术与放化疗等治疗引起的神经痛、副瘤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痛以及炎症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痛。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是诊断NCP的重要手段,其临床评估应使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量表。目前,NCP的治疗主要包括阿片类为主的药物联合辅助镇痛药物、介入治疗和基因治疗。针对NCP的发病机制决定治疗策略,多学科协作、联合不同止痛药物及技术手段是治疗NCP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痛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脊髓HMGB1表达缓解炎性痛大鼠痛觉过敏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磊 成宪江 +5 位作者 郝建磊 管冰清 姬凯 王昆 邵月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TSN ⅡA)对完全弗氏佐剂(CFA)引起的炎性痛大鼠机械性痛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n=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TSA ⅡA处理组(TSA ⅡA)、炎性痛组(CFA)、炎性痛+TSA ⅡA...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TSN ⅡA)对完全弗氏佐剂(CFA)引起的炎性痛大鼠机械性痛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n=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TSA ⅡA处理组(TSA ⅡA)、炎性痛组(CFA)、炎性痛+TSA ⅡA处理组(CFA+TSA ⅡA)。利用CFA注射大鼠左下肢足底制作炎性痛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分别用腹腔注射法给予20 mg/kg TSN ⅡA或等量生理盐水,利用von Frey丝检测各组大鼠的痛行为学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Toll样受体4(TLR4)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蛋白表达变化,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TNF-α、IL-1β和IL-6等分子m RNA表达变化。结果:CFA可诱发大鼠出现明显的痛敏反应,TSN ⅡA可以显著地缓解炎性痛大鼠机械性痛敏;CFA引起的炎性痛大鼠脊髓TLR4、HMGB1、TNF-α、IL-1β和IL-6等分子表达增加,而TSN ⅡA可以显著逆转上述分子的表达上调。结论:TSN ⅡA可通过抑制HMGB1-TLR4通路缓解CFA引起的大鼠炎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炎性痛 TOLL样受体4 高迁移率蛋白-1 细胞因子 大鼠
下载PDF
6种农药对湖南5个地区黄曲条跳甲的毒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可佳 +1 位作者 周小毛 柏连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0-192,共3页
采用浸苗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湖南5个地区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毒死蜱、丙溴磷、哒螨灵、鱼藤酮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40.592-62.504、46.474-66.449、68.103-125.849、60.249-81.574mg/L。啶虫脒和吡虫啉的毒力相对较低,LC5... 采用浸苗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湖南5个地区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毒死蜱、丙溴磷、哒螨灵、鱼藤酮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40.592-62.504、46.474-66.449、68.103-125.849、60.249-81.574mg/L。啶虫脒和吡虫啉的毒力相对较低,LC50分别为134.573-248.511和157.065-266.446mg/L。通过毒力大小分析,丙溴磷、哒螨灵、鱼藤酮是防治黄曲条跳甲的良好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毒力测定 浸苗
下载PDF
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王昆 +2 位作者 邵月娟 金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57-763,共7页
癌痛是一种肿瘤伴发症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加重,既往有效的镇痛药物经常会出现药物耐受或因镇痛药物剂量的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癌痛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 癌痛是一种肿瘤伴发症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加重,既往有效的镇痛药物经常会出现药物耐受或因镇痛药物剂量的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癌痛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由医护人员预先设置给药方案,通过镇痛泵持续输注,并且允许患者在疼痛加重时自行按压按钮,可按需、快速推注镇痛药物,从而达到及时、有效的镇痛,是三阶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本共识就PCA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适应证、药物选择、不良反应管理、患者教育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患者自控镇痛 阿片类药物
下载PDF
创新农村科普模式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被引量:4
15
作者 《吉林农业》 2017年第9期43-43,53,共2页
本文阐述了推进农村科学普及的重大意义,分析了目前农村科学普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推进农村科普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村 科学普及 思考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后辅助放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志艳 王平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28-931,共4页
保乳术已成为导管原位癌(DCIS)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术后放疗可降低其复发风险。然而,对于DCIS放疗的照射范围、可不行术后放疗低危人群的选择、部分乳腺加速放疗(APBI)在DCIS中的作用等还存在争议。然而,多数研究均显示DCIS保乳术... 保乳术已成为导管原位癌(DCIS)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术后放疗可降低其复发风险。然而,对于DCIS放疗的照射范围、可不行术后放疗低危人群的选择、部分乳腺加速放疗(APBI)在DCIS中的作用等还存在争议。然而,多数研究均显示DCIS保乳术患者均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主要证实低危组的DCIS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地省去术后放疗。对单纯保乳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除有禁忌证的患者外,放疗成为保乳术后所有患者的常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预后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放射联合常山酮增强肺癌疗效及机制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润龙 +5 位作者 巩琳琳 王鹏 宁波 赵路军 王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联合常山酮对增强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疗效及对肿瘤侵袭转移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常山酮组、放射组及联合组(9只/组),处理结束后第3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小鼠... 目的探讨放射联合常山酮对增强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疗效及对肿瘤侵袭转移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常山酮组、放射组及联合组(9只/组),处理结束后第3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小鼠行免疫组化及ELISA检查,剩余小鼠继续观察存活时间及肝、肺转移情况。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处理第9天,对照组、常山酮组、放射组及联合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175.2、118.5、106.6、85.6mm。(P=0.000)。4个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39、61.5、78.5、84.5d(P=0.002)。联合组肝肺转移数目显著最少。免疫组化及ELISA结果显示TGF-β1,水平放射组较对照组升高,联合组较对照组低;肿瘤平均血管密度计数联合组明显少于放射组。对照组及放射组胶原蛋白表达较高,常山酮组及联合组胶原蛋白表达较低。结论放射联合常山酮可能会增强肿瘤治疗疗效,其潜在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放射 常山酮 LEWIS肺癌 小鼠移植瘤
原文传递
液化石油气客户自提运输模式安全管控实践
18
作者 邓铭波 郑成栋 《城市燃气》 2024年第12期37-41,共5页
液化石油气主要用于工、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领域,是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1种重要能源产品。但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具有危险性高的特性,目前主要以汽运方式出厂,运输槽罐车的静态车况、司押人员具备履职能力和运输过程动态监控是液... 液化石油气主要用于工、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领域,是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1种重要能源产品。但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具有危险性高的特性,目前主要以汽运方式出厂,运输槽罐车的静态车况、司押人员具备履职能力和运输过程动态监控是液化石油气销售企业安全销售面临的重要安全难题。本文通过对央企液化石油气销售企业(以中国石化炼油销售公司为例,以下简称“炼销公司”)进行SWOT分析,精确把握销售企业的安全管理形势,制定符合销售企业特点的管控措施,提升客户自提模式下液化石油气运输的安全管控水平,同时也为同行业、同类型单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气石油气 SWOT分析 车辆认证 视频检查 动态安全监管
下载PDF
应用根治性IMRT结合降低预防照射区剂量治疗Ⅲ期SCLC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志艳 姬凯 +2 位作者 赵路军 王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分析应用根治性IMRT结合降低预防照射区剂量治疗Ⅲ期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2年间收治的40例Ⅲ期SCLC患者资料.PGTV总剂量60 Gy分30次,PTV总剂量54 Gy分30次.全部接受了铂类联合依托泊苷或替尼泊苷方案的诱导... 目的 分析应用根治性IMRT结合降低预防照射区剂量治疗Ⅲ期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2年间收治的40例Ⅲ期SCLC患者资料.PGTV总剂量60 Gy分30次,PTV总剂量54 Gy分30次.全部接受了铂类联合依托泊苷或替尼泊苷方案的诱导化疗,31例辅助化疗,22例同期放化疗.17例患者接受了脑预防照射(25 Gy分10次).采用RECIST 1.0和CTCAE 4.0标准分别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近期有效率98%.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2年者22例.1、2年OS分别为84%、48%,LRFS分别为89%、85%,PFS分别为61%、41%.治疗相关性肺炎发生率0~1级65%、2级25%、3级5%、5级5%,治疗相关性食管炎发生率0~1级53%、2级43%、3级5%.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根治性IMRT结合降低预防照射区剂量治疗Ⅲ期SCLC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进一步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调强 降低预防照射区剂量 预后
原文传递
雄性关中奶山羊胎儿生殖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海鲸 +4 位作者 郑伟俊 王静 杨春荣 华进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28-1336,共9页
旨在阐明山羊胚性腺的发生规律,这对于山羊的繁殖育种、丰富胚胎学有关研究内容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22枚从39日胎龄胎儿至初生奶山羊性腺进行石蜡组织切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方法对山羊胎儿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点,山羊... 旨在阐明山羊胚性腺的发生规律,这对于山羊的繁殖育种、丰富胚胎学有关研究内容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22枚从39日胎龄胎儿至初生奶山羊性腺进行石蜡组织切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方法对山羊胎儿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点,山羊胎儿性腺发育过程中VASA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奶山羊性腺在39~47日胎龄时已出现精索和白膜,已发生性别分化,并可分辨出生殖细胞、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细胞增殖率较高。在大约50日胎龄前生殖细胞可称作性原细胞,细胞为球形、核质比高。在51~59日胎龄,生殖细胞发生剧烈变化:体积增大、核质比降低。此后逐渐由性原细胞发育为前精原细胞,并且在此期间表达VASA的生殖细胞增多。50~90日胎龄,生殖细胞增殖率最高,生殖细胞所占比例也达到峰值。在90日胎龄后生殖细胞增殖率下降,比例下降,间质细胞大量退化。结果表明,山羊胎儿的生殖细胞在50日胎龄后由性原细胞发育为前精原细胞,生殖细胞在50~90日胎龄的增殖率最高,VASA可作为雄性山羊胎儿前精原细胞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性腺 分化 雄性 奶山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