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心率变异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华泽惠 汪师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心率变异 影响因素 标准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心脏脂肪垫在肺静脉灶性放电引发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伊惠霞 Benjaming J.Scherlag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5期377-380,共4页
探讨心脏脂肪垫在肺静脉灶性放电与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中的作用。 14条狗麻醉后经右侧开胸暴露右侧肺静脉。将 8极电极标测导管缝在右上肺静脉用于起搏。另放一 8极电极导管固定在临近右肺静脉和左房交接处脂肪垫。术中监测ECG的II和... 探讨心脏脂肪垫在肺静脉灶性放电与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中的作用。 14条狗麻醉后经右侧开胸暴露右侧肺静脉。将 8极电极标测导管缝在右上肺静脉用于起搏。另放一 8极电极导管固定在临近右肺静脉和左房交接处脂肪垫。术中监测ECG的II和aVR导联、血压和体温。以 0 .1ms刺激间期 ,2 0Hz刺激频率的直方波刺激脂肪垫的迷走神经丛 30~ 5 0s,随着电压从 1~ 4 .5V ,心率逐渐减少 (P <0 .0 5 ) ,同时出现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在刺激迷走神经丛的同时 ,以 2 0 0~ 80 0次 /分的频率刺激肺静脉 (对照组没有迷走神经丛刺激 )均能诱发房颤。在迷走神经丛刺激下 ,以S1S1330ms,S1S2 稍长于肺静脉不应期的配对间期刺激肺静脉诱发房颤。与对照组比较 ,在迷走神经刺激下 ,肺静脉刺激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数 ,随着刺激电压从 0 .6到 3V的增加 ,从 7个减少到 2个 (P <0 .0 5 )。 7条狗局部去神经后 ,6条狗在同样肺静脉刺激诱发房颤的电压条件下不能诱发房颤 ,其中有 3条在电压大于 9V时诱发房颤。结论 :在临近右肺静脉和左房交接处脂肪垫刺激可以将肺静脉灶性放电转变成房颤。因此 ,临床上自发的迷走神经丛的张力增高是肺静脉灶性放电转变成房颤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脂肪垫 肺静脉灶性放电 心房颤动 病理生理学 迷走神经丛
下载PDF
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葛广豪 龚勇 +6 位作者 马江伟 杨栓锁 刘化进 熊三军 乔增勇 方唯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899-90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心肌的影响。方法老年STEMI行直接PCI患者120例,随机分4组,每组30例,阿托伐负荷组(80mg),阿托伐常规组(20mg),瑞舒伐负荷组(20mg),瑞舒伐常规组(5mg),分...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心肌的影响。方法老年STEMI行直接PCI患者120例,随机分4组,每组30例,阿托伐负荷组(80mg),阿托伐常规组(20mg),瑞舒伐负荷组(20mg),瑞舒伐常规组(5mg),分别检测PCI术前和术后2h炎性、氧化活性和纤溶活性指标。比较术后ST段回落指数(STR)、校正TIMI帧计数(CTFC)、30d心脏彩色超声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阿托伐负荷组与阿托伐常规组、瑞舒伐负荷组与瑞舒伐常规组术后2h炎性、氧化活性和纤溶活性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阿托伐负荷组与阿托伐常规组、瑞舒伐负荷组与瑞舒伐常规组CTFC[(15.2±4.6)帧vs(21.7±5.2)帧,(15.6±4.2)帧vs(22.9±5.9)帧]和STR≥50%(93.3%vs 46.7%,86.7%vs4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个负荷组30dLVEF和MACE均好于2个常规组(P<0.05),2个负荷组上述各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STEMI行直接PCI术前用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氧化应激,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改善短期预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微循环 肌钙蛋白Ⅰ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丙二醛 降血脂药
下载PDF
心脏血管内迷走神经丛刺激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物模型制作 被引量:16
4
作者 阿依古力 Benjamin J.Scherlag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3期200-203,共4页
探讨心脏血管内迷走神经丛刺激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动物模型制作。 32条Mongrel狗活体心脏大血管 :冠状窦、左右肺动脉、左房、上下腔静脉等处插入 7F蓝状电极进行迷走神经丛刺激 ,刺激频率为 2 0Hz,刺激间期 0 .1ms,刺激电... 探讨心脏血管内迷走神经丛刺激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动物模型制作。 32条Mongrel狗活体心脏大血管 :冠状窦、左右肺动脉、左房、上下腔静脉等处插入 7F蓝状电极进行迷走神经丛刺激 ,刺激频率为 2 0Hz,刺激间期 0 .1ms,刺激电压 1~ 4 0V ,刺激时间 30~ 5 0s。为了避免神经丛刺激直接对心房的影响 ,于刺激迷走神经丛的同时在P波后发放 2 0 0Hz、2 0~ 5 0ms的PS2 心房高频刺激 ,使迷走神经刺激落入心房的不应期。在这些心脏血管迷走神经丛刺激时减慢窦性心律 ,且减慢速度呈电压依赖。在一定的刺激强度下 ,窦性心律能够达到最大减低 (从75 0± 10 2ms至 15 6 0± 2 30ms) ,心房肌不应期显著缩短 (从 175± 13ms缩至 96± 2 3ms) ,同时出现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 ,且重复性很好。应用 β 阻断剂 (esmolol1mg/kg)时 ,提高了房颤诱发域值 ;迷走神经阻断剂 (atropine1~ 2mg/kg)可以完全阻断房颤的诱发。结论 :蓝状电极非常有利于快速在静脉血管腔内找到迷走神经丛刺激位点 ;心脏大血管处存在迷走神经丛 ,刺激这些神经丛能够复制出与临床灶性阵发性房颤非常类同的房颤 ,迷走神经阻断剂可阻断这类房颤的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血管 迷走神经丛刺激 动物模型 制作
下载PDF
“掌上心电”E-U08心电记录仪远程监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范平 陈晨 +2 位作者 彭伊 胡嘉禄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掌上心电"E-U08心电记录仪远程实时监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至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患者50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并利... 目的探讨"掌上心电"E-U08心电记录仪远程实时监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至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患者50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并利用"掌上心电"E-U08心电记录仪进行远程心电监测。当患者在院外出现心脏不适症状时,通过心电记录仪自行采集心电图传输至医院进行分析和诊断,比较两种心电监测方法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率上的差异。结果在远程心电监测过程中,"掌上心电"E-U08心电记录仪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76%,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机的检出率仅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心电记录仪监测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机(48%vs.12%,P<0.001;28%vs.8%,P<0.05)。结论 "掌上心电"E-U08心电记录仪有助于提高院外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上心电”E-U08心电记录仪 远程心电监测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下载PDF
QT离散度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玲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04-507,共4页
QT离散度(QTd)系指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它可能反映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目前QTd研究领域已涉及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各种基因型的长QT综合征等在内的诸多心脏病以及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 QT离散度(QTd)系指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它可能反映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目前QTd研究领域已涉及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各种基因型的长QT综合征等在内的诸多心脏病以及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和致心律失常作用,非心脏疾病领域的Ⅰ型和Ⅱ型糖尿病,透析患者,结缔组织疾病等。但亦有不少学者对其临床价值及立论基础持否定态度。本篇就QTd的测量,解释和临床重要性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aVR导联四步流程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涛 马依彤 +3 位作者 木胡牙提 汤宝鹏 张燕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验证分析aVR导联四步流程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CT)进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发生WCT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形态学特征.按aVR导联四步流程分步骤地对113例WCT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上性... 目的 验证分析aVR导联四步流程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CT)进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发生WCT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形态学特征.按aVR导联四步流程分步骤地对113例WCT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鉴别,将分析的结果与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每一步鉴别诊断室速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第一步根据aVR导联QRS波起始为R波诊断室速;第二步根据QRS波起始r或q波宽度>40ms诊断室速;第三步以负相QRS波为主导的负相起始波降支上出现切迹诊断室速;第四步根据心室激动速率比值Vi/Vt≤1诊断为室速.计算aVR导联四步流程鉴别诊断窒速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并与Brugada四步流程和Vereckei四步流程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入选113例WCT患者,室上速31例,室速82例,通过aVR导联四步流程鉴别诊断窒速的准确度为91.2%,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77.4%;aVR导联四步流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优于Brugada四步流程和Vereckei四步流程(P<0.05);特异度与Brugada四步流程相似(P>0.05),低于Vereckei四步流程(P<0.05),aVR导联四步流程更利于临床医师掌握和应用.结论 aVR导联四步流程对WCT中室速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WCT鉴别的准确度较高,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对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旭丽 张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化疗后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897例新疆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6例)和治疗组(461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化疗(CAF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总疗程6个月...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化疗后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897例新疆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6例)和治疗组(461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化疗(CAF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总疗程6个月。观察2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P<0.05)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阳性发生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有显著的预防化疗所致的心肌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5-氟尿嘧啶 参麦注射液 心肌保护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丽萍 艾力曼·马合木提 《中国医药》 2015年第3期435-437,共3页
氧化应激的主要特征为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失衡,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与堆积过多伴或不伴抗氧化能力下降而引起细胞的化学损害、功能障碍,继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心血管疾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 氧化应激的主要特征为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失衡,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与堆积过多伴或不伴抗氧化能力下降而引起细胞的化学损害、功能障碍,继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心血管疾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多并发症等特点备受关注。在诸多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中,氧化应激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的多个生理、病理过程,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伴发抑郁、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睡眠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政疆 周矗 +1 位作者 薛克栋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0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伴抑郁及焦虑情绪障碍的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160例心律失常人院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群50例(对照组)进行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测评,共收集伴抑郁的心律失常患者57例(抑郁组),伴焦虑... 目的探讨伴抑郁及焦虑情绪障碍的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160例心律失常人院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群50例(对照组)进行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测评,共收集伴抑郁的心律失常患者57例(抑郁组),伴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48名(焦虑组),同时伴抑郁和焦虑共病的心律失常患者38名(共病组),不伴抑郁或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55例(病例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分析HRV时域指标。结果抑郁组[抑郁分(59.63±1.56)]、焦虑组[焦虑分(59.07±2.53)]、共病组[抑郁分(60.96±1.33)、焦虑分(62.15±2.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分(33.21±1.26)、焦虑分(32.26±2.49)],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HRV时域指标,抑郁组[SDNN(88.30±15.24)、SDANN(78.70±12.51)、rMSSD(22.04±2.63)、PNH50(15.26±1.07)]、焦虑组[SDNN(84.87±.13.21)、SDANN(79.33±13.01)、rMSSD(22.28±3.21)、PNH50(15.43±1.22)]、共病组[SDNN(85.73±14.34)、SDANN(77.66±13.53)、rMSSD(23.83±2.47)、PNH50(15.44±1.28)]均显著低于正常组[SDNN(128.89±16.34)、SDANN(120.37±12.74)、rMSSD(45.61±5.57)、PNH50(34.72±3.53)](P<0.01)。共病患者在睡眠质量因子(1.53±0.18)、睡眠总分(7.39±0.69)高于对照组(0.65±0.04)、(4.89±0.72),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心律失常伴发抑郁、焦虑患者在睡眠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5个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抑郁、焦虑及焦虑抑郁共病心律失常患者HRV时域指标显著下降,表明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存在障碍。在睡眠质量方面存在障碍的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可能与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障碍更严重有关,更易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抑郁症 心率变异性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16
11
作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晕厥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6 位作者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心电学技术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晕厥专业委员会直立倾斜试验专家组 胡大一 郭继鸿 刘文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1-1001,共11页
直立倾斜试验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晕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直立倾斜试验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专家共识和指南,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提出了直立倾斜试验的适应证、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直立倾斜试验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晕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直立倾斜试验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专家共识和指南,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提出了直立倾斜试验的适应证、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从而指导直立倾斜试验在晕厥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倾斜试验 晕厥 中国 专家共识 规范应用
下载PDF
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凌鹏 娜几娜 +1 位作者 张小琴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6月~2007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63例患者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66例(73.3%),女性97例(26.7%...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6月~2007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63例患者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66例(73.3%),女性97例(26.7%),平均年龄(57.3±10.98)岁,汉族263例(72.5%),维吾尔族76例(20.9%),其它少数民族24例(6.6%)。冠心病组235例,对照组128例。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者100例,双支病变56例,多支病变79例。冠心病组心电图ST段下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ST段下移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63.0%,特异度为67.2%,假阳性率为32.8%,假阴性率为37.0%;冠脉狭窄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心电图ST段下移分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ST段预测冠脉狭窄敏感度为73.0%,双支病变为55.4%,多支病变为55.7%。心电图ST段形态学下移型组内上斜型、下斜型、水平型与ST段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和维吾尔族冠心病组ST段下移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改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该标准对单支病变预测的敏感度较高。ST段下移形态3种分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效果相同。ST段下移形态学标准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价值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ST段 下移 冠状动脉造影 形态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预防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尚磊 周祁娜 +5 位作者 陈华 徐晓霞 张广伟 季萌 阿斯也古丽.艾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5期449-451,455,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房颤)电生理机制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10只。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快速心房起搏(频率600次/min)制作急性房颤模型,对照组仅植入电极不起搏,阿托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房颤)电生理机制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10只。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快速心房起搏(频率600次/min)制作急性房颤模型,对照组仅植入电极不起搏,阿托伐他汀组起搏前用阿托伐他汀2mg/(kg.d)灌胃7d。观察起搏0,4,8,12,16,20,24h时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心房有效不应期和频率适应性的变化。结果起搏后8,12,16,20,24h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房颤诱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房颤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阿托伐他汀组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较房颤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起搏4h后房颤组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P<0.05),心房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降低(P<0.05),随起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加重;阿托伐他汀组起搏12h后心房有效不应期高于房颤组(P<0.05),起搏8h后心房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的降低较房颤组减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快速心房起搏兔心房肌的电重构,表现为抑制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不良,可有效预防房颤发生,但并不影响房颤维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托伐他汀 电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炙甘草汤合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杰 《新疆中医药》 2006年第1期10-11,共2页
本文选择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住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46例,总有效率91·3%;胺碘酮治疗30例,总有效率83·3%;单纯中药组炙甘草汤治疗30例,总有效率63·3%。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9... 本文选择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住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46例,总有效率91·3%;胺碘酮治疗30例,总有效率83·3%;单纯中药组炙甘草汤治疗30例,总有效率63·3%。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在预防消除房颤,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炙甘草汤 胺碘酮
下载PDF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尚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6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0%、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10.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其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下载PDF
心脏自主神经与心房颤动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丽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2期94-97,共4页
自主神经可以改变心房传导和不应期,导致自律性异常、折返及触发活动,从而影响房颤的发生、维持、终止。肺静脉电隔离术联合神经节消融术能有效地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并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自主神经 射频消融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利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0,共3页
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心房颤动(AF)炎症机制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CRP水平升高与不同类型AF及其负荷相关联;CRP能提示AF复律成败、维持窦性心律的长短;可以预测AF发生和复发的可能性大小;是AF抗炎疗效的指示剂。但同时也存在一定争议,目... 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心房颤动(AF)炎症机制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CRP水平升高与不同类型AF及其负荷相关联;CRP能提示AF复律成败、维持窦性心律的长短;可以预测AF发生和复发的可能性大小;是AF抗炎疗效的指示剂。但同时也存在一定争议,目前CRP与AF关联的确切机制尚不能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综述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早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初探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31-333,共3页
早复极综合征(ERS)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5%,多见于男性青年及成年人。早复极综合征患者虽有胸闷、胸痛等不适,但大多数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既往认为其属于正常变异,不伴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关键词 早复极综合征 危险分层 器质性心脏病 器质性病变 男性青年 正常变异 心电图 成年人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模型制作与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新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3期194-197,共4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机制的研究,关键在于房颤模型的制作。房颤模型可通过心房起搏、迷走神经递质介导、模拟疾病条件下制作。根据房颤诱发的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房颤模型。由于目前房颤模型所采用的动物不同,干预的措施以及评估方法不...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机制的研究,关键在于房颤模型的制作。房颤模型可通过心房起搏、迷走神经递质介导、模拟疾病条件下制作。根据房颤诱发的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房颤模型。由于目前房颤模型所采用的动物不同,干预的措施以及评估方法不同,使得房颤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受到质疑。寻求制作房颤模型的一些共性点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研究,并对模型制作方法和功能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综述 动物模型 评价
下载PDF
快速右心房起搏致犬心房迷走神经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于付生 张彦 +4 位作者 冯艳 张玲 马艳红 宋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4-647,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快速心房起搏犬的神经相关因子的研究,观察右心房快速起搏48 h是否引起神经重构及其在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房颤组(6只)和对照组(6只).右心房起搏600次/min、持续48 h.通过一种在发芽... 目的 通过对快速心房起搏犬的神经相关因子的研究,观察右心房快速起搏48 h是否引起神经重构及其在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房颤组(6只)和对照组(6只).右心房起搏600次/min、持续48 h.通过一种在发芽轴突生长丘中表达的蛋白质(GAP-43)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来了解心脏神经萌发和迷走神经的重构.结果 在房颤犬的左心房、左心耳、右心房和右心耳,GAP-43和CHAT的神经密度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房颤犬的右心房GAP-43和CHAT的神经密度与左心房有明显差异(P〈0.05),显微镜下显示每个样点心脏神经不均匀分布.结论 48 h持续起搏犬右心房形成阵发性房颤,可见明显的神经萌发和迷走神经重构且不均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自主神经系统 神经生长因子 乙酰胆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