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印迹磁性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检测奶制品中的双酚A 被引量:19
1
作者 秀珍 黄志伟 +1 位作者 朱惠娟 焦琳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6-241,共6页
以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磁性二氧化硅(Fe_3O_4@SiO_2)为载体,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双酚A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Fe_3O_4@SiO_2-MIPs)。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Fe_3O_4@SiO_2-MIPs进行了结构... 以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磁性二氧化硅(Fe_3O_4@SiO_2)为载体,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双酚A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Fe_3O_4@SiO_2-MIPs)。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Fe_3O_4@SiO_2-MIPs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将制得的Fe_3O_4@SiO_2-MIPs作为磁性吸附剂,分离富集奶制品中的BPA,建立了分子印迹磁性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奶制品中BPA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Fe_3O_4@SiO_2-MIPs对BP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大吸附容量达13.50 mg/g,在0.05~5.0 mmol/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 4),方法检出限为0.037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2%~93.1%,相对标准偏差为2.9%~3.8%。该方法高效快速,选择性好,可用于牛奶样品中痕量BPA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磁性固相萃取 双酚A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构建线上线下混融的高效分析化学课堂——以沉淀滴定法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焦琳娟 郭会时 +1 位作者 黄冬兰 秀珍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28,共6页
针对混融和混合的不同,以韶关学院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沉淀滴定法一章为例,从重构教学资源、重排教学过程、重设考核评价等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混融共存的教学策略及混融式教学3个注意问题的解决办法,力求构建高效分析化... 针对混融和混合的不同,以韶关学院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沉淀滴定法一章为例,从重构教学资源、重排教学过程、重设考核评价等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混融共存的教学策略及混融式教学3个注意问题的解决办法,力求构建高效分析化学课堂,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融式教学 线上线下 分析化学 高效课堂
原文传递
从冶锌工业废渣中提取镓和铟 被引量:14
3
作者 邱伟明 奚长生 +4 位作者 秀珍 林滨钰 谭期 黄康利 林颖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2,共5页
以P204和TBP作萃取剂,建立了从冶锌废渣中同时提取镓和铟的新工艺。在大于1mol/L酸度条件下,用P204-煤油作萃取剂实现了镓和铟萃取分离。经三级萃取后,铟的提取率达到99%以上,镓的萃取率小于1%。在大于4mol/L酸度条件下,用TBP-煤油作萃... 以P204和TBP作萃取剂,建立了从冶锌废渣中同时提取镓和铟的新工艺。在大于1mol/L酸度条件下,用P204-煤油作萃取剂实现了镓和铟萃取分离。经三级萃取后,铟的提取率达到99%以上,镓的萃取率小于1%。在大于4mol/L酸度条件下,用TBP-煤油作萃取剂可使镓的提取率接近100%,TBP有机相用1.5mol/L氯化铵溶液反萃,镓的反萃率可达99%以上。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可实现同时提取工业废渣中的镓和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P204 TBP
下载PDF
固相萃取-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的3种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11
4
作者 秀珍 郭会时 陈步青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09-812,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微乳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的苯酚、双酚A(BPA)、2,4-二氯苯酚3种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水样加酸酸化后,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用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目标物的含量。在In-ertsil C18色谱柱(150 mm×4... 建立了固相萃取-微乳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的苯酚、双酚A(BPA)、2,4-二氯苯酚3种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水样加酸酸化后,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用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目标物的含量。在In-ert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上以微乳(3.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6.0%正丁醇-0.8%正庚烷-90.2%(水+0.5%HAc))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表明,苯酚、双酚A、2,4-二氯苯酚的检出限(S/N=3)依次为0.74、8.0、8.0μg/L,线性范围在0.1~10 mg/L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将3种酚类化合物定量加到空白水样中,苯酚、双酚A、2,4-二氯苯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7%、87.8%、82.6%,其RSD均小于5%(n=6)。对环境水样的酚类化合物分析也取得了良好的加标回收率,其值均在85.7%~113.2%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环境水体中酚类化合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微乳液相色谱 苯酚 双酚A 2 4-二氯苯酚
下载PDF
分子印迹滤过型净化柱净化/分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花生根中白藜芦醇 被引量:10
5
作者 秀珍 彭翠红 +2 位作者 王少玲 郭会时 卢吕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03-1407,共5页
以白藜芦醇(RES)为模板分子,凹凸棒土(ATP)为载体,β-环糊精(β-CD)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双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将制得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填料,填充滤过型净化柱,用于... 以白藜芦醇(RES)为模板分子,凹凸棒土(ATP)为载体,β-环糊精(β-CD)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双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将制得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填料,填充滤过型净化柱,用于富集净化花生根中的白藜芦醇,建立了分子印迹滤过型净化柱净化/分子荧光光谱测定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新方法。在最优化条件下,分子印迹聚合物对RES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2.78 mg/g,白藜芦醇在0.1~100μ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048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2%~10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5.8%。该方法高效、快速、选择性好,可用于白藜芦醇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分子印迹聚合物 滤过型净化柱 分子荧光光谱法 花生根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沙田柚果肉汁中的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辉 秀珍 +4 位作者 陶敬奇 王三永 李春荣 谢凤妮 熊志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0-771,共2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硅胶柱为色谱柱,甲醇-水(含0.1%HAc)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了沙田柚果肉汁的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电喷雾质谱确证了沙田柚果肉汁中6种结构相近的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6′,7′-二羟基香...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硅胶柱为色谱柱,甲醇-水(含0.1%HAc)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了沙田柚果肉汁的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电喷雾质谱确证了沙田柚果肉汁中6种结构相近的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6′,7′-二羟基香柠檬素(6′,7′-dihydroxybergamottin)、香柠檬素(bergamottin)、5-甲氧基呋喃香豆素(bergapten)、5-甲氧基-8-异戊烯氧基呋喃香豆素(phellopterin)、6′,7′-环氧香柠檬素(6′,7′-epoxybergamottin)及二聚体对氧呋喃香豆素-6′,7′-二羟基香柠檬素(FC5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 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 沙田柚(Shatian pomelo)
下载PDF
分子印迹纳米管膜的制备及对人体尿液中儿茶酚胺类药物的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秀珍 华永标 +1 位作者 郭会时 卢文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3-659,共7页
以多巴胺(DA)为模板,多孔阳极氧化铝膜(AAO)为反应载体,合成了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管膜(AAO@MIP).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子印迹纳米管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了其对儿茶酚胺类(CLs)药物的吸附性能.实验结... 以多巴胺(DA)为模板,多孔阳极氧化铝膜(AAO)为反应载体,合成了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管膜(AAO@MIP).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子印迹纳米管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了其对儿茶酚胺类(CLs)药物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萃取条件下,AAO@MIP纳米管膜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较高的选择性,3种儿茶酚胺类药物在0.50~3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0);检出限(S/N=3)分别为15.5,12.6和22.5 ng/L.AAO@MIP纳米管膜对多巴胺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2.1μmol/g;6次吸附-解吸附重复利用后,吸附容量仅降低3.3%.将AAO@MIP纳米管膜应用于萃取人体尿液中3种儿茶酚胺,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4.0%~10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6.8%.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高,适用于检测人体尿液中的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 分子印迹纳米管膜 儿茶酚胺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一托四化”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韶关学院化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郭会时 秀珍 +2 位作者 任健敏 焦琳娟 徐先燕 《大学化学》 CAS 2017年第6期35-40,共6页
韶关学院自2012年起开始了"一托四化"应用技术型化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出了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依托,通过对理论教学"主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化"、教学资源"精品化"、考评方式"... 韶关学院自2012年起开始了"一托四化"应用技术型化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出了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依托,通过对理论教学"主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化"、教学资源"精品化"、考评方式"多元化",构建"一托四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一条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托四化” 应用技术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百香果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秀珍 郭会时 +1 位作者 王少玲 何慕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3,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百香果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百香果果肉用微波辅助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水+1%乙酸,B相为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最佳流速0.8 mL/...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百香果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百香果果肉用微波辅助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水+1%乙酸,B相为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最佳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绿原酸线性范围为19.80 mg/L-99.60 mg/L(R2=0.999 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68%(n=5),绿原酸平均含量为20.53 mg/g。该方法快速、准确,溶剂用量少,为快速测定百香果中的绿原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绿原酸 微波辅助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蔗糖共溶质对琼脂-魔芋胶共混体系溶胶-凝胶转变过程流变学性质及结构形成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建华 邹秀容 +2 位作者 秀珍 刘日斌 单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45,共9页
以琼脂-魔芋胶溶液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添加蔗糖共溶质(质量分数0%、5%、10%、15%)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对凝胶结构平均形成速度(average structuredevelopment rate,SDRa)、即时凝胶... 以琼脂-魔芋胶溶液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添加蔗糖共溶质(质量分数0%、5%、10%、15%)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对凝胶结构平均形成速度(average structuredevelopment rate,SDRa)、即时凝胶化速度(vg)、凝胶化加速度(αg)分析,探讨凝胶结构形成动力学。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0%~5%)蔗糖共溶质存在时可显著提高共混体系的G’、SDRa、vg及αg(P<0.05),共溶质质量分数高于5%后,此4 个特征值被降低。低质量分数蔗糖共溶质通过增加共混体系中琼脂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促进琼脂分子形成双螺旋结构,显著降低高温区的活化能,进而交联形成细密、平整的网络结构,改善了共混体系凝胶的流变及质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共溶质 琼脂-魔芋胶共混体系 溶胶-凝胶转变 动力学
下载PDF
滇南红厚壳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志勇 王辉 +1 位作者 谢凤妮 秀珍 《广东化工》 CAS 2008年第7期18-19,26,共3页
红厚壳属植物的叶、茎、根、皮、种子等部位含有呫吨酮类(Xanthones)、香豆素类(Coumarins)、黄酮类(Flavonoids)、萜类(Terpenoids)等多种类型化合物。本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纯化,从滇南红厚壳叶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 红厚壳属植物的叶、茎、根、皮、种子等部位含有呫吨酮类(Xanthones)、香豆素类(Coumarins)、黄酮类(Flavonoids)、萜类(Terpenoids)等多种类型化合物。本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纯化,从滇南红厚壳叶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木栓醇(2),β-谷甾醇(3),α-香树脂醇(4)和3-表白桦脂酸(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科 红厚壳 木栓酮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H_2-MIL-53(Al)对水中双氯芬酸钠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小兵 石秀仪 +2 位作者 周星均 秀珍 卢文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H_2-MIL-53(Al),对活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H_2-MIL-53(Al)对...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H_2-MIL-53(Al),对活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H_2-MIL-53(Al)对双氯芬酸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5 mg/L的双氯芬酸钠能在4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动力学结果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曲线,利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循环吸附实验结果表明NH_2-MIL-53(Al)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此外,结合ζ电位测试结果以及p 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可能的吸附机理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2-MIL-53(Al) 双氯芬酸钠 吸附性能 吸附机理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下双线混融式分析化学教学体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焦琳娟 秀珍 +1 位作者 郭会时 黄冬兰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7-35,共9页
详细介绍了在线上线下融合式分析化学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措施及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在自建的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微课的基础上,把握线上、线下2个平台的优势,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力求构建专业教育与思... 详细介绍了在线上线下融合式分析化学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措施及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在自建的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微课的基础上,把握线上、线下2个平台的优势,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力求构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过程性评价和目标性评价有机融合的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分析化学 双线混融 教学体系
原文传递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秀珍 任健敏 +1 位作者 王少玲 郭会时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6期171-172,共2页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分析了现行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对该课程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实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沙田柚果肉汁中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秀珍 陶敬奇 +4 位作者 王辉 王三永 李春荣 谢凤妮 熊志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沙田柚果肉汁提取液中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沙田柚果肉汁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的混合液(体积比5∶3)萃取,有机层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后得若干个组分,用HPLC-MS对各组分进行定性鉴定。结果...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沙田柚果肉汁提取液中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沙田柚果肉汁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的混合液(体积比5∶3)萃取,有机层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后得若干个组分,用HPLC-MS对各组分进行定性鉴定。结果表明沙田柚果肉汁中含有6,7-二羟基香柠檬素(6,7-d ihydroxybergamottin,6,7-DHB)、香柠檬素(bergamottin)、5-甲氧基呋喃香豆素(bergapten)、5-甲氧基-8-异戊烯氧基呋喃香豆素(phellopterin)、6,7-环氧香柠檬素(6,7-epoxybergamottin)及二聚体对氧呋喃香豆素-6,7-二羟基香柠檬素(简称FC574)6种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并经HPLC-MS/MS进一步验证了其化合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呋喃香豆素 6’ 7'-DHB 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浅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秀珍 郭会时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9期208-208,205,共2页
"微课"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文章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为例,浅谈了微课的概念、微课的特点、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等问题,希望通过微课程的建设辅助传统教学,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 微课 设计与制作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百香果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秀珍 何慕贞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1-34,共4页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索百香果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乙醇溶剂浓度以及料液比等因素对绿原酸提取得率的影响.研究得出微波辅助提取百香果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索百香果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乙醇溶剂浓度以及料液比等因素对绿原酸提取得率的影响.研究得出微波辅助提取百香果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为中高火,微波时间2 min,乙醇溶剂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0,在这些条件下百香果中绿源酸提取得率为0.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绿原酸 微波辅助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分散液相微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瓶中的双酚A 被引量:4
18
作者 秀珍 郑碧丽 黄城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81,共4页
建立了分散液相微萃取提取婴儿奶瓶中溶出痕量双酚A(BPA)的方法,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其含量。奶瓶浸泡液用0.5 mL氯仿作萃取剂,0.5 mL甲醇作分散剂,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萃取剂20μL,进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BPA... 建立了分散液相微萃取提取婴儿奶瓶中溶出痕量双酚A(BPA)的方法,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其含量。奶瓶浸泡液用0.5 mL氯仿作萃取剂,0.5 mL甲醇作分散剂,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萃取剂20μL,进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BPA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 C18柱(5μm,4.6×1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V∶V)=70∶30,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该方法 BPA在0.05 mg/L^0.2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BPA检出限(S/N=3)为0.50μg/L。该法用于婴儿奶瓶中BPA含量的检测,测得婴儿奶瓶中双酚A的含量范围在0~18.93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44%,RSD为4.57%(n=4)。方法结果满意,可适用于婴儿奶瓶、矿泉水等食品和饮料容器中溶出BPA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婴儿奶瓶 双酚A
下载PDF
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呋喃妥因的特异性识别 被引量:3
19
作者 秀珍 李勇莹 彭翠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1-335,共5页
采用柠檬酸作为碳源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CDs),经硅烷化试剂改性后,以呋喃妥因为模板分子,在其表面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CDs)。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通过一系列吸附实验研究了... 采用柠檬酸作为碳源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CDs),经硅烷化试剂改性后,以呋喃妥因为模板分子,在其表面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CDs)。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通过一系列吸附实验研究了MIP-CDs对呋喃妥因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吸附条件下,MIP-CDs的荧光猝灭程度与呋喃妥因的浓度符合Stern-Volmer方程,呋喃妥因在0~1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 4),方法检出限(S/N=3)为2μg/L。在水样和饲料样品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呋喃妥因,加标回收率为78.0%~9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6.4%,符合分析方法学要求。该方法简单、快速、选择性好,可直接用于水体和饲料中痕量呋喃妥因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分子印迹聚合物 荧光传感器 呋喃妥因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搅拌棒涂层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秀珍 梁勇 郭会时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4-1218,共5页
以微囊藻毒素(MC)-LR 为模板,甲基丙烯酸( MAA)为功能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RAFT)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凹凸棒土(ATP)表面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涂层介质制作搅拌棒。同时... 以微囊藻毒素(MC)-LR 为模板,甲基丙烯酸( MAA)为功能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RAFT)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凹凸棒土(ATP)表面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涂层介质制作搅拌棒。同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并用液相色谱研究了搅拌棒涂层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分子印迹搅拌棒涂层对 MC-LR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在0.010-5.0 mg /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0.997),检出限( S / N =3)可低至0.27μg / L。MC-LR 加标水平为20.0-80.0μg / L 的回收率范围为83.33%-100.07%,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1.40%-9.17%。该方法快速、灵敏、选择性高,可用于环境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搅拌棒吸附萃取 凹凸棒土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微囊藻毒素-L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