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页岩裂缝研究进展 被引量:155
1
作者 丁文 许长春 +3 位作者 久凯 李超 曾维特 吴礼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国内外大量泥岩裂缝油气藏不断发现和近年来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获得的巨大成功表明,泥页岩裂缝的研究尤为重要。在对国内外泥页岩裂缝研究成果全面系统调研和详细深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为与其他岩石类型的储层相比,塑性相对较大的泥... 国内外大量泥岩裂缝油气藏不断发现和近年来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获得的巨大成功表明,泥页岩裂缝的研究尤为重要。在对国内外泥页岩裂缝研究成果全面系统调研和详细深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为与其他岩石类型的储层相比,塑性相对较大的泥页岩储层在裂缝类型与成因、裂缝识别方法、裂缝参数估算、裂缝分布预测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依据成因将泥页岩储层裂缝划分出了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和12个亚类,不同类型裂缝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均不相同。构造裂缝主要为高角度剪切裂缝、张剪性裂缝和低角度滑脱裂缝等,属于韧性剪切破裂。泥页岩非构造裂缝较其他岩性储层更发育,是由成岩、干裂、超压、风化、矿物相变、重结晶及压溶作用形成的收缩裂缝、缝合线、超压裂缝及风化裂缝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利用地质、地震、钻井、测井和构造应力等资料,进行泥页岩裂缝识别、裂缝参数估算、裂缝储层分布预测等方法。并提出了目前泥页岩裂缝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储层 裂缝识别 裂缝参数 裂缝预测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97
2
作者 丁文 林畅松 +2 位作者 漆立新 黄太柱 余腾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此与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体系的展布、基底结构与构造、地壳深部地质背景及古构造应力场演变等关系密切。该隆起是一个从震旦纪开始发育演化的继承性活动型古隆起,其形成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构造旋回阶段(Z—D2)、海西构造旋回阶段(D3—P)、印支—燕山构造旋回阶段(T—K)和喜马拉雅构造旋回阶段(E—Q)。这一新认识对巴楚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和潜力评价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构造格架 形成演化
下载PDF
断层封闭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3
作者 鲁兵 丁文 +1 位作者 刘忠 黎冰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5-80,共6页
对断层封闭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概述了断层封闭性的理论机理、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封闭机理及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构造反转与断层封闭的关系以及断层封闭性的三维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断层封闭 断块圈闭 对置封闭 封闭性评价 油矿床
下载PDF
黔北地区构造特征与下寒武统页岩气储层裂缝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久凯 丁文 +2 位作者 李玉喜 张金川 曾维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7-803,共7页
裂缝发育程度是页岩气储层的主控因素之一,而裂缝的形成与构造特征密切相关。在对黔北地区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地层的裂缝特征及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黔北地区褶皱、断裂发育复杂,褶皱整体以隔槽式为主... 裂缝发育程度是页岩气储层的主控因素之一,而裂缝的形成与构造特征密切相关。在对黔北地区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地层的裂缝特征及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黔北地区褶皱、断裂发育复杂,褶皱整体以隔槽式为主,断裂是在多个走向断裂体系相互切割、联合下形成的,各断裂体系的主形成期具有差异性;构造裂缝是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层段的主要裂缝类型,而且以水平缝与低角度缝所占比例大。裂缝发育区的分布主要受到断裂带的控制,其中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体系的控制作用最为显著,裂缝发育区多位于断裂带的末端、拐点处、不同走向断裂带相交处和相同走向的断层夹持带等应力集中部位。其次,在背斜的高陡部位,也有利于裂缝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有机质泥页岩 下寒武统 构造特征 裂缝 黔北地区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储集性与含气性 被引量:51
5
作者 唐玄 张金川 +7 位作者 丁文 于炳松 马玉 杨镱婷 陈皓禹 黄璜 赵盼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是重要的页岩气富集层系,但是含气性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薄弱,制约了对该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和研究。论文通过对鄂尔多斯东南部本溪和山西组大量页岩样品开展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页岩孔隙及分布的研...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是重要的页岩气富集层系,但是含气性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薄弱,制约了对该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和研究。论文通过对鄂尔多斯东南部本溪和山西组大量页岩样品开展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页岩孔隙及分布的研究,评价了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储集性;通过含气量现场解吸和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页岩含气特征和影响因素。结论认为研究区海陆过渡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含量0.5%~11%),主要发育III型干酪根,有机质成熟度较高(1.0%~3.0%Ro);矿物组成以富黏土页岩为特征,黏土矿物含量可高达60%以上。总孔隙度分布在2%~8%,部分样品微裂缝发育。孔隙类型以平行板状的狭缝型孔隙介孔为主,在岩石孔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贡献占90%以上;TOC含量与孔隙比表面积及孔隙总体积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机质孔隙对岩石总孔隙构成具有重要贡献。现场解吸含气量为0.591~4.05m3/t,兰氏体积从0.05m3/t到14m3/t都有分布,页岩实测含气量与气体吸附能力差异大。TOC含量是控制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量和含气能力的重要因素,富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可使样品含气能力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泥页岩展布 孔径 含气量 延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黄海海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47
6
作者 郑求根 蔡立国 +2 位作者 丁文 陆永德 曹清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654,共8页
扬子板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于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进入陆内俯冲阶段,在造山带的侧翼形成陆内前陆盆地。此时在苏鲁造山带南侧形成的南黄海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J1—J2),而苏鲁造山带北侧的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则缺失这套地层(J... 扬子板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于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进入陆内俯冲阶段,在造山带的侧翼形成陆内前陆盆地。此时在苏鲁造山带南侧形成的南黄海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J1—J2),而苏鲁造山带北侧的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则缺失这套地层(J1—J2),可能处于隆起状态。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J3—K1),中国东部发生广泛火山喷发、岩浆侵位,反映了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构造背景有明显的差异。北侧的火山岩特征表明其北侧为裂谷环境,包括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表现为地堑和半地堑形式,高角度平面正断层和犁式正断层发育。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中国东部构造背景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生大规模的断陷作用。大别-苏鲁造山带晚白垩世发育A型花岗岩,表明造山作用结束,进入造山带崩塌和后造山期,与中国东部总体的伸展期是吻合的。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强烈,接受了厚度较大的下第三系;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较弱,只在北部小范围内接受了厚度较小的早第三纪沉积。晚第三纪,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由于热沉降由断陷变为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背景 板块作用 高钾火山岩 北黄海盆地 南黄海盆地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的三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方法 被引量:47
7
作者 陆文凯 丁文 +2 位作者 张善文 肖焕钦 赵铭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6-901,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技术的3D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利用信号子空间分解技术,不仅可以分离3D地震资料中的信号和噪声,而且可以进一步根据地震同相轴的倾角不同,将混合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单个同相轴信号.通过丢弃噪声子空...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技术的3D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利用信号子空间分解技术,不仅可以分离3D地震资料中的信号和噪声,而且可以进一步根据地震同相轴的倾角不同,将混合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单个同相轴信号.通过丢弃噪声子空间,只对不同信号子空间重构的信号利用谱白化技术进行高分辨率处理,然后累加所有处理结果,从而达到既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又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对合成资料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此法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子空间分解 奇异值分解 谱白化 分辨率 信噪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李振宏 汤良杰 +1 位作者 丁文 姚素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分为深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下层位 )和浅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上层位 ) ,深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 ,发育逆断层 ,易形成冲起构造 ;浅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 ,发育正断层 ,一般形成... 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分为深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下层位 )和浅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上层位 ) ,深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 ,发育逆断层 ,易形成冲起构造 ;浅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 ,发育正断层 ,一般形成地堑、地垒。断裂呈现多种平面展布样式 ,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主要构造格局。断裂在剖面上呈现以正反转构造为主的叠加构造组合 ,在平面呈现冲起构造组合。腹部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配置关系良好 ,深层先存断裂作为油源断裂 ,三叠纪末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将深层断裂系统和浅层断裂系统相连接 ,使油气以深层断裂、不整合面为通道 ,运移到浅层断裂系统控制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图 5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 断裂系统 平面展布样式 剖面形态特征 油气运聚 油气藏形成 特征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46
9
作者 久凯 丁文 +1 位作者 李春燕 曾维特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1期13-19,共7页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与油气的成烃、成藏关系密切,但目前已有的古构造恢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开发。该文分析总结了古构造恢复方法发展至今形成的"宝塔图"法、厚度图法、平衡剖面法、地震属性恢复古构造法...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与油气的成烃、成藏关系密切,但目前已有的古构造恢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开发。该文分析总结了古构造恢复方法发展至今形成的"宝塔图"法、厚度图法、平衡剖面法、地震属性恢复古构造法、三维空间古构造恢复法、同一变形体古构造恢复法等诸多方法,并分别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剥蚀量恢复、去断层、去褶皱、去压实校正及古水深校正等是古构造恢复中的关键技术,能否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将直接影响到古构造恢复的准确性。文中对这些关键技术作了详细分析,此外还归纳了古构造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古构造恢复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恢复 恢复方法 发展趋势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古龙凹陷泥岩非构造裂缝的形成 被引量:35
10
作者 丁文 张博闻 李泰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4,共5页
经钻井揭示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泥岩裂缝储集层段的平面分布 ,与断裂的发育状态没有必然的联系 ;与褶曲的曲率大小也没有相关性。在纵向上 ,泥岩裂缝储集层段与地层应力大小并没有对应关系。这些特征表明 ,泥岩的裂缝不是... 经钻井揭示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泥岩裂缝储集层段的平面分布 ,与断裂的发育状态没有必然的联系 ;与褶曲的曲率大小也没有相关性。在纵向上 ,泥岩裂缝储集层段与地层应力大小并没有对应关系。这些特征表明 ,泥岩的裂缝不是构造因素形成的。通过对埋藏史 ,流体形成等地质过程的模拟 ,结果表明 ,古龙凹陷泥岩裂缝是封闭在泥岩中的粘土矿物脱水收缩和烃类受热增压作用形成的非构造缝。明水期形成的流体超压使这些裂缝得以保持和扩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凹陷 泥岩 非构造裂缝 形成 流体超压 青山口组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储层裂缝分布预测 被引量:38
11
作者 吴礼明 丁文 +3 位作者 张金川 李玉喜 赵松 胡良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3-46,165-166,共4页
渝东南地区作为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发育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地区之一,该区页岩气的研究已进入战略选区与评价阶段。为更好地评价渝东南地区页岩气的现实有利区和前景区提供依据,采用应力场模拟中的薄板弯曲模型趋势面分析法对该区下古生... 渝东南地区作为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发育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地区之一,该区页岩气的研究已进入战略选区与评价阶段。为更好地评价渝东南地区页岩气的现实有利区和前景区提供依据,采用应力场模拟中的薄板弯曲模型趋势面分析法对该区下古生界具有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的龙马溪组地层进行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的预测,最终将裂缝有利区划分为3类:一类裂缝有利区多位于大型断裂发育区域和背斜的轴部;二类裂缝有利区多处于某些次级断裂附近和向斜的轴部;三类裂缝有利区发育带多处于背斜和向斜的两翼,以及某些构造变形较弱的小型向斜和背斜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裂缝 应力场模拟 渝东南地区
下载PDF
非洲东海岸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36
12
作者 周总瑛 陶冶 +1 位作者 李淑筠 丁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3-551,共9页
基于对非洲东海岸沉积盆地区域构造演化阶段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分析,研究各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条件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分析盆地勘探潜力。非洲东海岸沉积盆地是在前寒武系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叠合盆地,盆内依次充填了晚石... 基于对非洲东海岸沉积盆地区域构造演化阶段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分析,研究各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条件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分析盆地勘探潜力。非洲东海岸沉积盆地是在前寒武系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叠合盆地,盆内依次充填了晚石炭世—早侏罗世陆内裂谷陆相沉积层序、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弱裂谷沉积层序和晚白垩世—新近纪被动大陆边缘海相沉积层序,3套沉积层序中发育不同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对拉穆、索马里、坦桑尼亚、鲁伍马、莫桑比克和穆龙达瓦6个重点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坦桑尼亚、鲁伍马和索马里3个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优质烃源岩发育,盖层和后期保存条件好,油气勘探潜力较大,莫桑比克盆地为较有利油气勘探盆地,拉穆、穆龙达瓦盆地为不利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东海岸 油气资源 成藏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坦桑尼亚盆地 鲁伍马盆地 索马里盆地
下载PDF
改革考试方法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被引量:36
13
作者 郁松 徐大刚 丁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7期23-24,共2页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是当今医学院校的核心任务之一,而考试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理应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医学院校的考试存在着弊端和缺陷,理应改革。上海交大医学院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中进行了一系列考...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是当今医学院校的核心任务之一,而考试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理应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医学院校的考试存在着弊端和缺陷,理应改革。上海交大医学院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中进行了一系列考试方法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 改革 创新型医学人才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4
作者 陈明峰 丁文 李锋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第11期88-89,共2页
介绍了在神经解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引导让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的具体方案、形式和措施,对拟定讨论问题的深度与范围,讨论过程中如何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注意课程知识... 介绍了在神经解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引导让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的具体方案、形式和措施,对拟定讨论问题的深度与范围,讨论过程中如何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注意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及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同时配套相应的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实践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PBL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构建“探究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 被引量:31
15
作者 丁文 李稻 +7 位作者 陈红 崔永耀 祁红 郁松 刘玮 韩玉慧 周冠怀 杨智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第11期45-46,共2页
以探究未知问题为基础、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载体,构建一种开放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交往能力和... 以探究未知问题为基础、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载体,构建一种开放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改革,适应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为基础的学习 科学思维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断裂控油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24
16
作者 尚尔杰 金之钧 +3 位作者 丁文 张义杰 曾溅辉 王洪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18,共5页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的断裂控油模式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验模型,模拟了单一相(油相)连续、稳态流体运动条件下,断裂输导体系中石油运移和聚集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合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断裂控...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的断裂控油模式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验模型,模拟了单一相(油相)连续、稳态流体运动条件下,断裂输导体系中石油运移和聚集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合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断裂控油的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该断裂带的控油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断裂控油模式 断裂输导体系 红车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6
17
作者 丁文 李稻 +4 位作者 陈红 崔永耀 祁红 郁松 夏蓉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年第6期87-89,共3页
本文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载体,以探究未知问题为基础,构建一种开放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具体方法为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首先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本文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载体,以探究未知问题为基础,构建一种开放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具体方法为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首先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以未知的问题为基础进行学习、探讨。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基础训练,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了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在本科生阶段接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训练。RBL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有助于形成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及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进而适应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为基础的学习 科学思维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VIENNA整流器中点电位振荡抑制与平衡控制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丁文 刘家君 +1 位作者 段彬 张承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7284-7293,共10页
VIENNA整流器具有结构简单、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谐波小等优点,但中点电位不平衡及振荡问题不仅降低电容寿命和系统可靠性,而且会导致电能质量差,甚至造成系统崩溃。为此,提出一种新型中点电位振荡抑制与平衡控制的调制方法。首先根据空... VIENNA整流器具有结构简单、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谐波小等优点,但中点电位不平衡及振荡问题不仅降低电容寿命和系统可靠性,而且会导致电能质量差,甚至造成系统崩溃。为此,提出一种新型中点电位振荡抑制与平衡控制的调制方法。首先根据空间矢量等效原理简化零序分量注入调制,分析开关状态对中点电位影响并计算中点电位补偿系数,动态补偿注入的零序分量,最终实现中点电位振荡快速抑制。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中点电位振荡的抑制和平衡控制,而且三相输入电流含有较低谐波。仿真与实验均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零序分量注入 中点电位振荡抑制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下载PDF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组织架构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23
19
作者 丁文 卢健 +4 位作者 徐大刚 李稻 冯京生 肖家祁 郁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1期36-39,共4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由基础医学院领导,中心独立运行、人员归属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同时,优化配置,共享实验教学资源,为多学科实验教学的交叉、融合提供技术平台;并以教研室为支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由基础医学院领导,中心独立运行、人员归属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同时,优化配置,共享实验教学资源,为多学科实验教学的交叉、融合提供技术平台;并以教研室为支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改变以课程为单位的实验课程,构建整合式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含探究性实验)。实验教学与科研、临床相结合,经典实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提升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中心 资源共享 独立运行 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能力
下载PDF
常规及非常规储层岩石分形特征对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尹帅 谢润成 +2 位作者 丁文 单钰铭 周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0,共10页
为了刻画不同类型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以压汞、核磁共振及N2吸附实验为基础,基于分形理论对砂岩、煤岩及页岩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砂岩、煤岩、页岩的等效毛管迂曲度模型,探讨了常规及非常规储层岩石分形特征参数对... 为了刻画不同类型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以压汞、核磁共振及N2吸附实验为基础,基于分形理论对砂岩、煤岩及页岩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砂岩、煤岩、页岩的等效毛管迂曲度模型,探讨了常规及非常规储层岩石分形特征参数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岩、煤岩、页岩的分形维数主要为2.6~3.0,毛管平均迂曲度分形维数主要为1.1~2.3,分形维数大小与岩石渗透率具有负相关性;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微观孔隙结构因素包括岩石的非均质性、孔喉分布、孔隙表面粗糙程度及毛管迂曲度等,其中毛管迂曲度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最大;煤岩的等效毛管迂曲度较小,砂岩中等,页岩较大。最后,利用分形理论模型对39组岩石样品渗透率进行预测,认为砂岩和煤岩的渗透率预测效果均较好,但对于具有强非均质性的页岩来说,其渗透率已经达到n D级,虽然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吻合度,但预测精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此次研究对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储层岩石微观渗流机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迂曲度 渗透率 非常规储层 分形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