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6
1
作者 白洁 曹佳宇 +1 位作者 冼常岭 何艳舫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2期2846-2849,共4页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患者卵巢功能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患者卵巢功能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63例)和阴式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指标,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患者卵巢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复发和恢复正常月经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腹腔镜组(P<0.05),而两组剔除单个肌瘤的重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FSH、LH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E2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E2、FSH水平和腹腔镜组LH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式组LH水平仍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复发率和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月经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腹部无切口、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虽然术后均会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产生影响,但影响均较小,术后可快速恢复。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证,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卵巢功能 性激素
原文传递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9
2
作者 韩玉 艾桂娟 +4 位作者 韩萍 周剑利 左振伟 高杰 王怡佳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3期66-68,78,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状况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11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阴道微生态(五联酶法)、宫...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状况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11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阴道微生态(五联酶法)、宫颈液基细胞学(TCT)及高危型HPV检测(HRHPV)。将其中84例HPV阳性者、77例宫颈病变者作为研究组,与227例HPV阴性者及234例宫颈正常者进行对比,分析其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乳酸杆菌少或无者感染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乳酸杆菌中量者;阴道清洁度3~4度者感染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清洁度1~2度者;阴道有念珠菌感染者感染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无念珠菌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微生态正常的保护性因素,而阴道清洁度差及有念珠菌感染可能增加感染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病变
原文传递
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于素芳 刘妍 +1 位作者 么琦 周剑利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用乳杆菌活性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在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老年性阴道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联合阴道用... 目的:探讨阴道用乳杆菌活性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在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老年性阴道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性胶囊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治疗前、后IL-2、IL-3及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外阴瘙痒、皮肤发红、性交痛、阴道分泌物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IL-2、IL-3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老年阴道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在戊酸雌二醇基础上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性胶囊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活性胶囊 戊酸雌二醇 老年性阴道炎 炎症因子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75g OGTT不同时点血糖异常孕妇的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晓 周剑利 +3 位作者 邢军 白洁 赵楠楠 高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T)不同时点血糖异常孕妇的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50例,孕24~28周均直接行75g...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T)不同时点血糖异常孕妇的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50例,孕24~28周均直接行75g OGTT,检测结果中仅其中1项时点血糖异常为GDMⅠ组、2项时点血糖异常为GDMⅡ组、3项时点血糖均异常为GDMⅢ组。结果:(1)GDMⅢ组的孕前体重指数(BMI)高于GDMⅡ组和GDMⅠ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Ⅲ组的胰岛素使用率高于GDMⅡ组和GDMⅠ组(P〈0.05),GDMⅡ组与GDM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Ⅲ组使用胰岛素的风险是GDMⅠ组的23.05倍(OR=23.05,95%CI 2.61~203.18);(3)GDMⅢ组的OGTT结果 3项时点血糖水平、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GDMⅡ组和GDMⅠ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GDMⅢ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DMⅡ组和GDMⅠ组(P〈0.05),GDMⅡ组与GDM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Ⅲ组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是GDMⅠ组的5.029倍(OR=5.029,95%CI 1.789~14.132)。结论:OGTT结果 3项时点均异常的GDM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胰岛素使用率、胰岛素抵抗水平均明显升高,也是发生巨大儿的高危人群。此类高危GDM孕妇临床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糖耐量试验 巨大儿
下载PDF
妊娠、分娩所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月 韩萍 张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1054-1059,共6页
女性盆底支持组织因退化、创伤等因素导致其支持薄弱,从而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 女性盆底支持组织因退化、创伤等因素导致其支持薄弱,从而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PFD的发生率和就诊率逐年增高,PFD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有“社交癌”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妊娠 分娩 独立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剑利 刘聪慧 邢军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血脂的变化在GDM发病中的作用和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GDM组92例和正常对照组158例,根据GDM组孕...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血脂的变化在GDM发病中的作用和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GDM组92例和正常对照组158例,根据GDM组孕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是否异常分为血脂异常亚组(33例)和血脂正常亚组(59例)。测定分娩前血脂水平,并对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DM组TG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 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GDM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重与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指数、TG和Apo B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GDM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亚组中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其余妊娠结局两个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孕晚期存在高脂血症,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TG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因此加强孕妇饮食指导和血脂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血脂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早、中孕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其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房纯 刘萍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早、中孕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及其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0例孕妇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207),观察两组孕妇孕、早期SF水平、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对两组孕妇孕早、中期的S... 目的研究早、中孕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及其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0例孕妇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207),观察两组孕妇孕、早期SF水平、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对两组孕妇孕早、中期的SF水平及变化进行分析,分析孕早中期SF水平变化与GDM的关系。结果两组孕妇早中期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孕中期SF水平与孕早期相比均明显降低;研究组孕早中期SF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孕早期SF水平对GDM诊断的AUC为0.732,Youden指数为0.432,SF临界值为46.55n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8%、65.4%;孕中期SF水平对GDM诊断的AUC为0.676,Youden指数为0.351,SF临界值为43.10ng/ml,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4.1%、60.4%。孕早中期SF变化量对GDM诊断的AUC为0.716,Youden指数为0.393,SF变化量临界值为29.95ng/ml,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3%、64.5%。孕早期SF>46.55ng/ml时,OR=2.832;孕中期SF>43.10ng/ml时,OR=2.443。结论孕早期SF水平及孕早中期SF变化量对GDM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亮丙瑞林微球蛋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TNF-α及MMP-9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董建新 左振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亮丙瑞林微球蛋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TNF-α及MMP-9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按照腹腔镜手术是否联合亮丙瑞林微球蛋白,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腹...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亮丙瑞林微球蛋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TNF-α及MMP-9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按照腹腔镜手术是否联合亮丙瑞林微球蛋白,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亮丙瑞林微球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治疗。观察二组对TNF-α及MMP-9的不同影响,判断对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细胞因子水平,发现二组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二组细胞因子含量均得到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高达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成功妊娠达40.00%,而复发的患者仅为14.29%,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亮丙瑞林微球蛋白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降低TNF-α及MMP-9水平,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结局,值得推广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亮丙瑞林微球蛋白 子宫内膜异位症 TNF—α MMP-9
原文传递
药物治疗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转归及白细胞介素-4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东婷 韩萍 +4 位作者 肖远革 刘聪慧 张韦 何艳舫 丁霄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8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阴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HRHPV感染并经活检病理确诊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或炎症...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阴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HRHPV感染并经活检病理确诊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或炎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第1组患者(28)例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第2组患者(30例)给予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第3组患者(20例)给予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所有患者入组后第3个月复查HPV及液基细胞学检查,观察患者HPV转归情况,且取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阴道灌洗液,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的测定,观察患者阴道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各组清除HPV感染有效率(17.86%、73.33%、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IL-4的OD差值[(5.89±11.107)pg/m L、(21.03±19.477)pg/m L、(15.87±17.427)pg/m L],第1组OD值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对HR-HPV感染临床有效,在随访3个月时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效果更明显。药物治疗可以改善阴道微环境,提高机体局部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HPV IL-4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怡佳 陈燕 +3 位作者 韩萍 刘萍 韩玉 左振伟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①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影响因素。②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剖宫产术后产妇122例,其中20例形成子宫切口憩室作为病例组;其余102例均未形成憩室,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一般状况:年龄、产前体质... ①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影响因素。②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剖宫产术后产妇122例,其中20例形成子宫切口憩室作为病例组;其余102例均未形成憩室,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一般状况: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孕产次、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围手术期情况: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剖宫产时机、手术时长、术后3d体温、术后血象及贫血情况;子宫瘢痕情况:剖宫产次数及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产后子宫超声检查情况:子宫位置、子宫大小、宫腔分离情况。③结果病例组中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6例,占30%;血象异常者15例,占75%;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5年的产妇7例,占35%;经阴道超声检查后位子宫12例,占60%,宫腔分离5例,占25%。与对照组比较,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因素可能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而前位子宫8例,占40%,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保护因素。④结论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成可能与妊娠合并症、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过长、子宫后位、术后子宫复旧不良等因素有关;术后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应高度警惕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剖宫产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阴道与经腹行良性卵巢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于素芳 刘妍 +1 位作者 么琦 周剑利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经阴道与经腹腔行卵巢囊肿切除的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种方式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阴道手术,对照组采用经腹腔手术。观察... 目的:分析并探讨经阴道与经腹腔行卵巢囊肿切除的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种方式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阴道手术,对照组采用经腹腔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盆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行卵巢囊肿切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切除术 阴道式 腹腔式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清VEGF、sFLT1和CD105水平预测子宫内膜癌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艳娟 何艳舫 +3 位作者 赵楠楠 常慧 王兴 韩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sFLT1)和CD105水平变化对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sFLT1)和CD105水平变化对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收治的97例EC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发生EC转移者42例(EC转移组),无转移者55例(EC无转移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VEGF、sFLT1和CD105水平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三者水平变化对预测EC转移的价值。结果:EC转移组、EC无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VEGF/sFLT1、CD10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C转移组VEGF、VEGF/sFLT1水平高于EC无转移组(P<0.05),EC转移组、EC无转移组患者血清sFL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EC转移组血清sFLT1水平低于EC无转移组(P<0.05)。EC转移患者血清VEGF、sFLT1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浸润肌层深度无关(P>0.05),EC转移患者血清CD105水平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浸润肌层深度均无关(P>0.05)。ROC曲线显示,VEGF的AUC为0.901,当临界值>503.26 pg/ml时,诊断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94.00%;sFLT1的AUC为0.876,当临界值≤62.35 pg/ml时,诊断敏感性为73.81%,特异性为86.00%;CD105的AUC为0.692,当临界值>89.67 U/L时,诊断敏感性为64.30%,特异性为86.00%。VEGF是影响EC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FLT1是影响EC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EC转移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sFLT1水平降低,VEGF/sFLT1比值升高,血清VEGF、sFLT1对EC转移患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EC转移的影响因素,可作为EC转移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CD105
下载PDF
药物流产后蜕膜组织中IL-10和IL-12表达水平及其对异常子宫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魏静波 刘辉 +2 位作者 朱小茼 刘聪慧 曲银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8,I0003,I0004,共7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药物流产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及其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药流)或人工流产2种方法,分...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药物流产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及其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药流)或人工流产2种方法,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和药流完全组,每组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L-10和IL-12在各组蜕膜组织原位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IL-10和IL-1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蜕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之间。药流组蜕膜组织IL-10表达水平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且药流完全组IL-10表达水平低于药流不全组(P<0.01);药流组蜕膜组织IL-12表达水平高于人工流产组(P<0.01),且药流完全组IL-12表达水平高于药流不全组(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吻合。结论:局部蜕膜组织对米非司酮作用不敏感,导致IL-10和IL-12表达水平失衡,二者对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出血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
下载PDF
血清中OPG、TNF⁃α和脂联素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 断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温洁 刘萍 郭蕊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4期450-453,468,共5页
目的探讨GDM孕妇血液循环中的OPG,TNF⁃α,脂联素和脂联素/TNF⁃α比值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生物标志物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测量40名GDM妇女和40名健康孕妇血清中OPG,TNF⁃α和总脂联素的水平。分析OPG、TNF⁃α和... 目的探讨GDM孕妇血液循环中的OPG,TNF⁃α,脂联素和脂联素/TNF⁃α比值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生物标志物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测量40名GDM妇女和40名健康孕妇血清中OPG,TNF⁃α和总脂联素的水平。分析OPG、TNF⁃α和脂联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资料比较显示,胎龄、BMI、TG、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FBG、HDL⁃C、TG/TC、TC/HDL⁃C、LDL⁃C/HDL⁃C、AIP、胰岛素、HOMA⁃IR、QUICK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TNF⁃α表达水平高于NGT组;而OPG、脂联素和脂联素/TNF⁃α的比值显着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TNF⁃α比值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r=-0.68,P<0.05),甘油三酸酯(r=-0.39,P<0.05)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r=0.6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脂联素/TNF⁃α比值与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GDM与OPG水平呈正相关,与脂联素/TNF⁃α比值呈负相关。结论GDM孕妇血液循环中的OPG水平升高而脂联素/TNF⁃α比值明显降低。该比率可能是评估孕妇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高风险以及GDM诊断和治疗监测目标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护骨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护骨因子、白介素-1β、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糖和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温洁 邢军 左振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护骨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 目的分析护骨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孕妇血糖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建档的300例孕中、晚期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是否合并HDCP,将其分别纳入GDM组和GDM合并HDCP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OPG、IL-1β、HGF、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并比较妊娠高血压亚组、轻度子痫前期亚组、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孕妇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OPG、IL-1β、HGF水平对GDM合并HDCP孕妇血糖和血压的影响。结果GDM合并HDCP组孕妇血清FINS、OPG、IL-1β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显著高于GDM组(均P<0.05),血清HGF水平显著低于GDM组(P<0.05)。妊娠高血压亚组孕妇血清OPG、IL-1β、FINS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亚组和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均P<0.05),血清HGF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亚组和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均P<0.05);轻度子痫前期亚组孕妇血清OPG、IL-1β、FINS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显著低于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均P<0.05),血清HGF水平显著高于重度子痫前期亚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合并HDCP孕妇血清OPG、IL-1β水平与FINS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HGF水平与FINS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随着孕中、晚期血清OPG、IL-1β水平的升高与HGF水平的下降,GDM孕妇发生HDCP的风险逐渐增加,且严重程度逐渐加剧,检测GDM孕妇OPG、IL-1β、HGF水平有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骨因子 白介素-1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姬建秀 陈燕 +1 位作者 白惠 王蕊 《中国医药》 2018年第8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规范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106例。按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规范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106例。按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解痉、降压、镇静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孕13~16周开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晚饭后口服,直至孕36~37周停止。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妊娠结局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2组患者孕中期、孕晚期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孕中期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73±20)%比(8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6%(16/54)比50.0%(26/52)、13.0%(7/54)比28.8%(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计划停用阿司匹林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及不同等级出血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能按计划停药的观察组患者(紧急终止妊娠)中等及大量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量明显高于/大于对照组和按计划停药观察组患者[中等:46.2%(6/13)比43.4%(23/52)、41.5%(17/41),(398±33)ml比(353±48)、(354±39)ml;大量:38.5%(5/13)比26.4%(14/52)、31.7%(13/41),(820±89)ml比(716±77)、(704±8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妊娠结局;按计划停用阿司匹林者,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但紧急终止妊娠未及时停药者,产后出血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亮丙瑞林微球蛋白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建新 白洁 陈燕 《西部医学》 2017年第5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索亮丙瑞林微球蛋白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激素水平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4例分为亮丙瑞林微球蛋白联合腹腔镜(联合组)54例及单纯腹腔镜(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探索亮丙瑞林微球蛋白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激素水平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4例分为亮丙瑞林微球蛋白联合腹腔镜(联合组)54例及单纯腹腔镜(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FSH及LH水平分别降为(3.9±1.8)U/L、(8.7±1.1)U/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在治疗后成功妊娠有34.48%、复发的仅占14.00%,显著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在停药后可恢复。结论亮丙瑞林微球蛋白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提高疗效,反馈性抑制FSH及LH水平,改善临床预后,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丙瑞林微球蛋白 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疗效 激素 预后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血脂水平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剑利 刘聪慧 赵楠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9期4657-4659,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Vit D_3]与血脂水平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的7 000例孕妇根据产前检查结果,将GDM患者1 012例设为实验组,5 98...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Vit D_3]与血脂水平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的7 000例孕妇根据产前检查结果,将GDM患者1 012例设为实验组,5 988例未见异常孕妇设为对照组,于孕24~28周检测血清25-(OH)-Vit D_3、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各项指标在GDM发病中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清25-(OH)-Vit D_3(t=2.991,P=0.003)和HDL(t=3.644,P<0.001)水平均明显较低,而TG(t=6.263,P<0.001)、TC(t=7.698,P<0.001)和LDL(t=9.045,P<0.001)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得:25-(OH)-Vit D_3、TG、TC以及HDL水平均与GDM致病有关;GDM发病的危险因素为:TG(OR=1.540,P<0.001)和TC(OR=1.631,P=0.001),OR>1;保护因素为25-(OH)-Vit D_3(OR=0.994,P=0.046)和HDL(OR=0.391,P<0.001)。结论妊娠中期血清25-(OH)-Vit D_3和血脂水平与GDM的发病密切相关,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为TG和TC,保护因素为25-(OH)-Vit D_3和H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妊娠期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3 血脂
原文传递
坤泰胶囊联合螺内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温洁 邢军 左振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637-641,共5页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联合螺内酯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螺内酯片,2片/...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联合螺内酯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螺内酯片,2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坤泰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激素水平、临床症状评分、排卵率、妊娠率和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LH、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多毛评分和痤疮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多毛评分和痤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螺内酯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激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泰胶囊 螺内酯片 多囊卵巢综合征 激素 临床症状评分 排卵率 妊娠率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杰 艾桂娟 +2 位作者 韩萍 周剑利 王怡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3期2741-2743,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35例、增生子宫内膜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35例、增生子宫内膜16例、正常子宫内膜14例组织中HIF-1α、EGFR的表达。结果 HIF-1α、EGF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肌层浸润、淋巴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的阳性表达与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转移,其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EGF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8,P=0.040)。结论 HIF-1α、EGFR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两者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