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降低大豆过敏原含量,保证大豆食品安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大豆种子过敏原包括种子储藏蛋白、结构蛋白和防御相关蛋白,其中7S球蛋白组分中的Gly m Bd 28K,Gly m Bd 30K及β-伴球蛋白的...食物过敏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降低大豆过敏原含量,保证大豆食品安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大豆种子过敏原包括种子储藏蛋白、结构蛋白和防御相关蛋白,其中7S球蛋白组分中的Gly m Bd 28K,Gly m Bd 30K及β-伴球蛋白的Gly m Bd 60K是3种主要的过敏原。目前通过对过敏原的理化性质、过敏原性和基因结构的认识,运用传统育种及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在减少大豆的过敏原性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文章对大豆过敏原的类型及特性、3种主要过敏原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以及低过敏原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展开更多
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同时用Ni2+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sGly和dGly抗原表位蛋白,用western-blotting和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表达的单体sGly蛋白以可溶性表达为主,而其二聚体dGly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sGly和dGly蛋白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sGly的抗原性更佳。成功构建的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单体sGly蛋白及其二聚体dGly蛋白的工程菌,为研制大豆主要过敏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制备用于大豆主要过敏原检测的试剂奠定了基础。展开更多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WISS-MODEL和Deep View 4.1对Gly m Bd 28K进行同源建模并对做出的模型进行评估。利用DNAStar和SOPMA分析Gly m Bd 28K的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抗原指数和二级结构,预测出Gly m Bd 28K的4个B细胞线性表位5-13...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WISS-MODEL和Deep View 4.1对Gly m Bd 28K进行同源建模并对做出的模型进行评估。利用DNAStar和SOPMA分析Gly m Bd 28K的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抗原指数和二级结构,预测出Gly m Bd 28K的4个B细胞线性表位5-13,75-77,175-177,200-203。根据三级结构模型,通过Disco Tope 2.0预测出Gly m Bd 28K的6个与构象表位相关的区段11-14,40-41,43,114-115,185-192,194-207。展开更多
本文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使用三种软件SOPMA、Swiss-model和DNAStar来预测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结果发现80-85、103-106、217-220、355-360这四段氨基酸残基序列是可能的抗原表位,为后续的蛋白表位实验提供了依据...本文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使用三种软件SOPMA、Swiss-model和DNAStar来预测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结果发现80-85、103-106、217-220、355-360这四段氨基酸残基序列是可能的抗原表位,为后续的蛋白表位实验提供了依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展开更多
利用RT-PCR克隆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全长基因,根据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大豆Gly m Bd 30K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结果表明:克隆了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基因,且构建了...利用RT-PCR克隆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全长基因,根据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大豆Gly m Bd 30K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结果表明:克隆了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基因,且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含有长度为1 14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9个氨基酸。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 758,等电点为5.08。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Gly m Bd30K基因同源性很高,因此认为其是大豆的过敏原基因,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EU883600。克隆的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基因及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为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重组表达和免疫活性鉴定等奠定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食物过敏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降低大豆过敏原含量,保证大豆食品安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大豆种子过敏原包括种子储藏蛋白、结构蛋白和防御相关蛋白,其中7S球蛋白组分中的Gly m Bd 28K,Gly m Bd 30K及β-伴球蛋白的Gly m Bd 60K是3种主要的过敏原。目前通过对过敏原的理化性质、过敏原性和基因结构的认识,运用传统育种及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在减少大豆的过敏原性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文章对大豆过敏原的类型及特性、3种主要过敏原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以及低过敏原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
文摘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同时用Ni2+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sGly和dGly抗原表位蛋白,用western-blotting和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表达的单体sGly蛋白以可溶性表达为主,而其二聚体dGly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sGly和dGly蛋白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sGly的抗原性更佳。成功构建的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单体sGly蛋白及其二聚体dGly蛋白的工程菌,为研制大豆主要过敏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制备用于大豆主要过敏原检测的试剂奠定了基础。
文摘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WISS-MODEL和Deep View 4.1对Gly m Bd 28K进行同源建模并对做出的模型进行评估。利用DNAStar和SOPMA分析Gly m Bd 28K的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抗原指数和二级结构,预测出Gly m Bd 28K的4个B细胞线性表位5-13,75-77,175-177,200-203。根据三级结构模型,通过Disco Tope 2.0预测出Gly m Bd 28K的6个与构象表位相关的区段11-14,40-41,43,114-115,185-192,194-207。
文摘本文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使用三种软件SOPMA、Swiss-model和DNAStar来预测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结果发现80-85、103-106、217-220、355-360这四段氨基酸残基序列是可能的抗原表位,为后续的蛋白表位实验提供了依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摘利用RT-PCR克隆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全长基因,根据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大豆Gly m Bd 30K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结果表明:克隆了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基因,且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含有长度为1 14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9个氨基酸。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 758,等电点为5.08。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Gly m Bd30K基因同源性很高,因此认为其是大豆的过敏原基因,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EU883600。克隆的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基因及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为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重组表达和免疫活性鉴定等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