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2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 被引量:315
1
作者 程晓堂 《中国考试》 2017年第5期7-14,共8页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提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深化和促进考试与评价改革。英语学科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重点讨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提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深化和促进考试与评价改革。英语学科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重点讨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高考英语 核心素养 素养测评
下载PDF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 被引量:102
2
作者 郑若玲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7,共5页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 ,是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具有很大的难度和重大的影响。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既不能只追求“考试公平”,也不能完全倒向“区...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 ,是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具有很大的难度和重大的影响。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既不能只追求“考试公平”,也不能完全倒向“区域公平”,只能在兼顾二者的同时 ,求取相对公平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公平 区域公平 录取分数线 高考 高等教育 招生
原文传递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被引量:111
3
作者 姜钢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1-34,共4页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发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实质和核心。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科加强考查的基础上,其他学科也要在试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高考命...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发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实质和核心。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科加强考查的基础上,其他学科也要在试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高考命题要将中学教学中法治理念培养和法律知识教育的内容提炼、整合出来,使法治理念的考查能够贯彻到有关学科的试题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内容改革 立德树人 高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发展 其他学科 教育作用 培养
原文传递
论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被引量:66
4
作者 姜钢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35,共5页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原则,将高考更好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和使命。也是高考存在的客观要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心功能 高考 引导教学 选才 服务 素质教育 育人功能
原文传递
高考存废与科举存废 被引量:54
5
作者 刘海峰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针对部分学者将高考比作现代科举 ,希望以废除高考作为教育改革突破口的观点 ,分析了科举与高考的异同及科举存废的历史和影响 ,指出以往人们对科举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客观 ,因此 ,以历史上废止科举的事例作为当今废除高考的论据是不... 本文针对部分学者将高考比作现代科举 ,希望以废除高考作为教育改革突破口的观点 ,分析了科举与高考的异同及科举存废的历史和影响 ,指出以往人们对科举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客观 ,因此 ,以历史上废止科举的事例作为当今废除高考的论据是不充分的。高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科举存废 中国 中等教育
原文传递
以评价体系引领内容改革 以科学情境考查关键能力--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被引量:57
6
作者 《中国考试》 CSSCI 2020年第8期29-34,共6页
2020年高考数学试卷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设计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科学防疫的成果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发挥了数学试卷的育人价值。试题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关键能力,科学实现高... 2020年高考数学试卷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设计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科学防疫的成果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发挥了数学试卷的育人价值。试题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关键能力,科学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高考 高考数学 高考命题 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内容改革 试题评价
下载PDF
选择性:高考制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5
7
作者 柳博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80,共9页
选择性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增加选择性为高考制度发展带来机遇。通过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学生的考试选择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提高学生与高校的选择适合度,能够加强专门人才培养;通过... 选择性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增加选择性为高考制度发展带来机遇。通过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学生的考试选择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提高学生与高校的选择适合度,能够加强专门人才培养;通过在试点省市实施外语等科目一年两考,增加学生的考试机会,能够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同时,增加选择性也为高考利益相关者带来挑战。对于学生,多一种选择多一份不确定性,每种选择都有相应的风险;对于高校,根据专业指定选考科目招生可能会扩大专业间的生源差异,也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中学,实行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探索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德育方式还要走较长的路。为推进选择性高考制度改革,需要培养和发挥学生与高校的选择积极性,加强考试等值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提高考试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高考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高考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突出理性思维 弘扬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 被引量:56
8
作者 陈昂 任子朝 《中国考试》 2015年第3期10-14,共5页
数学文化是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一种理性思维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数学史,数学精神及其应用。高考试题主要从数学史、数学精神、数学应用三个方面渗透数学文化。通过这种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 数学文化是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一种理性思维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数学史,数学精神及其应用。高考试题主要从数学史、数学精神、数学应用三个方面渗透数学文化。通过这种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思维 数学文化 高考 数学应用
下载PDF
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被引量:51
9
作者 柳斌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6,共3页
基础教育要实现。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转向素质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同志是赞成的。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否科学,或者如何给它的内涵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可以而且需要进行研究。但是作为基... 基础教育要实现。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转向素质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同志是赞成的。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否科学,或者如何给它的内涵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可以而且需要进行研究。但是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思路必须首先确定下来。 解决“两全”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作了多年艰苦、细致而深入探索的课题。以前着重批过片面追求升学率,“文革”前就开始批,并指出了“片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再思考 “片追” 泊罗市 评价制度 应试教育 高考 教育方针 美育 义务教育阶段
原文传递
不忘初心 推进新高考改革 面向未来 构筑现代化考试 被引量:50
10
作者 于涵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3,共7页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为新时代全面系统深化高考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为新时代全面系统深化高考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教育部考试中心始终坚持"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原则,全力推进高考改革,构筑适应新时代的现代化考试:准确定位高考核心功能,科学构建"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框架,全面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提升考试质量;加强国家题库建设,铸就国家考试重器;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推动外语教育和考试改革,促进外语教学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考试内容改革 国家题库建设 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原文传递
创设情境 发挥育人作用 深化基础 考查核心素养——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被引量:45
11
作者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9,共6页
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坚持立德树人,体现高考的核心价值。试题设置反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真实情境,深化基础性考查,注重数学的本质与创造性思维,深入考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挥数学科考试的选拔功能。试题注重新课标、... 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坚持立德树人,体现高考的核心价值。试题设置反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真实情境,深化基础性考查,注重数学的本质与创造性思维,深入考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挥数学科考试的选拔功能。试题注重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要求的统一性,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要求,加强教考衔接,发挥高考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高考 高考命题 高考数学 考试内容改革 试题评价 高考评价体系 教考衔接
下载PDF
体教融合发展中的高考动力因素 被引量:48
12
作者 唐炎 陈佩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33,47,共7页
对体教融合发展中的高考动力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战略升级,强调"体"与"教"2种力量同向而行的"心连心";体教融合在实施中仍面临体教结合时代遇到的问题,高考是化解这些问题的"利... 对体教融合发展中的高考动力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战略升级,强调"体"与"教"2种力量同向而行的"心连心";体教融合在实施中仍面临体教结合时代遇到的问题,高考是化解这些问题的"利器";传统高考体育方式不足以为体教融合提供充足的动力,目前把体育作为必考科目纳入高考亦不可行。提出:新高考改革采用的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方式为体育纳入高考提供契机,上海市基于新高考改革开展的体育素养评价为体育纳入高考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在国家层面建立青少年体育素养大数据管理平台是上海经验对体教融合发展产生推进作用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融合 体教结合 高考 体育素养 高考体育
下载PDF
论教育质量观与素质教育 被引量:42
13
作者 戚业国 陈玉琨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9,共4页
论教育质量观与素质教育山东莱阳农学院戚业国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应试教育”现象在我国的形成有其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是长期教育质量标准选择的结果。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中实际存在着一种片面的内适质量标准,从更广泛、... 论教育质量观与素质教育山东莱阳农学院戚业国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应试教育”现象在我国的形成有其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是长期教育质量标准选择的结果。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中实际存在着一种片面的内适质量标准,从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质量标准看,存在教育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标准 素质教 应试教育 内适质量 质量过剩 科学理论教育 人文质量 过度教育 高考
下载PDF
语言教育: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 被引量:44
14
作者 谭学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4,共6页
本文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遗传”下定义的答题思路,据此探讨主体认知世界的两种路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前者概念化地锁定对象,后者审美化地展开对象。我们认为,语言教育应该面对一个事实当认知主体进入贴近生命的交谈时,僵... 本文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遗传”下定义的答题思路,据此探讨主体认知世界的两种路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前者概念化地锁定对象,后者审美化地展开对象。我们认为,语言教育应该面对一个事实当认知主体进入贴近生命的交谈时,僵硬的概念每每被鲜活的修辞话语所替代。因为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育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2003年 全国卷 高考 语文 “遗传” “下定义” 答题思路
原文传递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必备知识考查路径初探 被引量:44
15
作者 丁继昭 史辰羲 《中国考试》 CSSCI 2020年第6期14-18,共5页
必备知识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中"四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对必备知识的考查,需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学科思想为主线和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考查原则,依... 必备知识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中"四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对必备知识的考查,需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学科思想为主线和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考查原则,依循学科思想方法→学科问题→学科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设计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立足空间关系原理考查地理联系、聚焦区域表现考查地理过程的考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高考评价体系 地理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下载PDF
高考改革: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被引量:34
16
作者 郑若玲 杨旭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统一高考制度的建立,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需要与考试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史上的创举。高考欲保持长远的生命力,必须适时、适度地进行改革。从形式上看,要打破高考以往的"大一统"模式,兼顾统一与多样,可以采... 统一高考制度的建立,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需要与考试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史上的创举。高考欲保持长远的生命力,必须适时、适度地进行改革。从形式上看,要打破高考以往的"大一统"模式,兼顾统一与多样,可以采用二次高考的多样化改革思路。从内容上看,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考将成为一种为高校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提供决策依据的"合适"考试,因此,高考命题改革应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进一步提升到素质立意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高等教育 高考命题
下载PDF
深入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 助力人才选拔和“双减”落地--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被引量:39
17
作者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共7页
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贯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理念,创新试题设计,加强关键能力考查,突出理性思维,发挥数学科高考的选拔功能;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 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贯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理念,创新试题设计,加强关键能力考查,突出理性思维,发挥数学科高考的选拔功能;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内容改革,强化基础性要求,加强考教衔接,发挥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高考数学 高考命题 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内容改革 试题评析 关键能力
下载PDF
以考促学:高等教育考试的功能与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7,共3页
高等教育考试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2 0多年来 ,高等教育考试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 ,各类考试的弊端及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 ,考试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 高等教育考试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2 0多年来 ,高等教育考试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 ,各类考试的弊端及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 ,考试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刊组织这组笔谈 ,分别就我国高等教育考试几种主要类型的是非功过进行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考试 功能 高考 民族文化 中学教学
下载PDF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向葵 张林 马利文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4-79,共6页
采用问卷法 ,随机选取河北省三类中学 (重点、普通、私立 ) 32 4名高三考生为被试 ,考察了学生对高考的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学生心理控制感显著高于私立中学学生 ,女生... 采用问卷法 ,随机选取河北省三类中学 (重点、普通、私立 ) 32 4名高三考生为被试 ,考察了学生对高考的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学生心理控制感显著高于私立中学学生 ,女生在社会支持的寻求上显著高于男生 ;( 2 )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有显著负相关 ,而消极认知评价与高考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 3)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对高考压力有直接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心理控制感 私立中学 学生心理 普通中学 重点中学 社会支持 认知评价 压力 关系
下载PDF
高考改革:中国高考向何处去? 被引量:42
20
作者 刘海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共13页
高考关系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涉及宏大的社会利益再分配问题。高考改革不仅应考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要考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意防止改革减少了农村和弱势家庭的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 高考关系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涉及宏大的社会利益再分配问题。高考改革不仅应考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要考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意防止改革减少了农村和弱势家庭的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改成各高校单独招考,也不见得以美国高校招考模式为依归,而是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身特色的招考制度。高考形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是逐步走向多样化和多元化,但具体如何改进,则应在全面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再做决定。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前应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在充分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公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