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山小龟山西汉崖洞墓 被引量:62
1
《文物》 1973年第4期21-22,46+23-35,共16页
1972年6月,我院在铜山小龟山,清理了西汉崖洞墓一座,现报导如下: 一、地理位置及发现经过小龟山是一座高约三、四十米的小石山,位于徐州市西北约9公里,属铜山县拾屯公社孤山大队。1972年5月29日,该大队第六生产队在此山的北麓开采石料... 1972年6月,我院在铜山小龟山,清理了西汉崖洞墓一座,现报导如下: 一、地理位置及发现经过小龟山是一座高约三、四十米的小石山,位于徐州市西北约9公里,属铜山县拾屯公社孤山大队。1972年5月29日,该大队第六生产队在此山的北麓开采石料时发现此墓(图一),取出了部分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中期 随葬品 龟山 崖洞 竖井 玉璧 带钩 大石板 铭文 心形
原文传递
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 被引量:55
2
作者 尤振尧 贺云翱 殷志强 《考古学报》 1985年第1期119-133,152-153,共17页
龟山位于徐州市西北约9公里,是一座高约三、四十米的石灰岩山,因南北呈椭圆形起伏,形状似龟,故名。其南旁另有一座小山,形状与龟山相似,当地称为"小龟山"。现属铜山县拾屯公社所辖。1972年6月,我院曾在龟山的西麓中部,发掘一... 龟山位于徐州市西北约9公里,是一座高约三、四十米的石灰岩山,因南北呈椭圆形起伏,形状似龟,故名。其南旁另有一座小山,形状与龟山相似,当地称为"小龟山"。现属铜山县拾屯公社所辖。1972年6月,我院曾在龟山的西麓中部,发掘一座西汉竖井式崖洞墓,(原未编号,现补编为龟山一号墓),出土一批珍贵的器物,其中有"楚私官"、"御食官"、"文后家官"、"丙长翁主"等铭刻铜器,故推定此墓为西汉中期与楚国诸侯王家族有关的墓。1981年2月,当地在一号墓南边采石时,又发现另一座西汉横穴式崖洞墓,即这次发掘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中期 龟山 崖洞 墓葬 长方形 过道 南京博物院 铜山县 发掘 出土
原文传递
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女巽)墓 被引量:50
3
作者 肖湘 黄纲正 《文物》 1979年第3期1-16,共16页
湖南长沙市岳麓山公社咸家湖大队,有三座略呈品字形的小山丘——陡壁山、扇形山和象鼻山,位于湘江西岸(图一)。1974年,在陡壁山发现了一座西汉墓。当年12月至次年1月,我们在湖南省博物馆同志指导与协助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因出土"
关键词 西汉 西汉中期 底板 长沙地区 湖南长沙 玉璧 柏木 发掘 出土 漆器
原文传递
我国西南地区青铜剑的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童恩正 《考古学报》 1977年第2期35-55,共21页
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各民族使用青铜剑的时代,就现有资料而言,大约是从春秋以至西汉中期。由于它延续的时期较长,富于地方特点,类型复杂,形制多变,长期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解放以前,西南地区的青铜剑虽有少量出土,但大多被封建文人深... 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各民族使用青铜剑的时代,就现有资料而言,大约是从春秋以至西汉中期。由于它延续的时期较长,富于地方特点,类型复杂,形制多变,长期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解放以前,西南地区的青铜剑虽有少量出土,但大多被封建文人深藏密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青铜剑 西南夷 石寨山 考古学 地方特点 西汉中期 出土 形制 各民族
原文传递
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考证——兼与(日)西嶋定生先生商榷 被引量:36
5
作者 卫斯 《中国农史》 1988年第4期22-30,共9页
我国何时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先生认为:我国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碨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并把“城市的发展”、“庄园经... 我国何时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先生认为:我国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碨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并把“城市的发展”、“庄园经营的发展”作为唐代小麦种植与碾碨经营之间经济结构的两个显著特点。西嶋先生的“碾碨经营论”是指“水磨经营”而言。笔者认为:我国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与其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以石磨的普遍推广使用为标志。其次是与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精耕细作的水平以及防旱保墒技术的提高有关。与社会经济相联系,则反映在人口的增长,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诸多方面。有关石磨在汉代的普遍推广使用情况,已被大量考古发现所证实。汉代的水利工程规模都很大,考古学在此方面的主要发现有:陕西西汉白渠渠首遗址和安徽安丰东汉塘(芍坡)灌溉工程水堰遗址。此外,水井模型在西汉中期以后的墓葬中是习见之物。汉代耕作技术上的进步,从考古学角度来看,主要反映在铁犁铧的大量出土和牛耕、耧播资料以及大量的小型铁农具的发现等方面。大面积的种植小麦,为人口的增殖创造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的地主庄园已经初具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园经济 水利灌溉 日本学者 西汉中期 社会经济 铁农具 耕作技术 地主 牛耕 水磨
下载PDF
河南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 被引量:36
6
作者 蒋宏杰 赫玉建 +1 位作者 刘小兵 鞠辉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66,I0005-I0016,共46页
陈棚彩绘画像石墓M1位于南阳市宛城区环城乡陈棚村村东,地处滨河东路路西约10米,东靠白河,西临市碘盐监测中心(图一),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墓地高于滨河路约2米。附近曾多次发现汉代砖石结构墓葬,其东北约2500米的赵寨砖... 陈棚彩绘画像石墓M1位于南阳市宛城区环城乡陈棚村村东,地处滨河东路路西约10米,东靠白河,西临市碘盐监测中心(图一),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墓地高于滨河路约2米。附近曾多次发现汉代砖石结构墓葬,其东北约2500米的赵寨砖瓦厂,发掘了南阳西汉中期画像石墓。2001年11月29日,陈棚村村民在拓宽滨河路绿化带施工时发现了该墓葬(图版伍),并随即报告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同年12月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进行了清理,其间因雨雪天气过于恶劣,曾停工一段时间,致使发掘工作历时两个月。现将该墓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南阳市 画像石墓 彩绘 汉代 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工作 西汉中期 砖瓦厂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墓葬概说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仲殊 《考古》 1981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今年二月以王仲殊为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古代史学者代表团,应全日空、朝日新闻社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参加了由它们在东京联合举办的日本第五次古代史讨论会。讨论会的主题是"探索日中古代文化的交接点",主要是... 今年二月以王仲殊为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古代史学者代表团,应全日空、朝日新闻社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参加了由它们在东京联合举办的日本第五次古代史讨论会。讨论会的主题是"探索日中古代文化的交接点",主要是讨论中国坟丘墓和日本古坟的起源、发展及其他有关的问题,由中日双方的考古学者和古代史学者主讲。本文是王仲殊同志在这次讨论会上的讲稿。中方其他主讲人王世民、徐苹芳和黄展岳同志的讲稿,也陆续在本刊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随葬品 墓葬 长江流域 战国时代 贵族 西汉中期 河南省 长方形 墓主
原文传递
我国西南地区青铜戈的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童恩正 《考古学报》 1979年第4期441-457,共17页
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所使用的青铜武器,除了剑以外,戈是较普遍的一种,其使用历史甚至比剑更长,大约是从殷代后期至西汉中期。本文拟通过对西南地区出土的青铜戈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古代居住于这一地区的各民族集团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和... 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所使用的青铜武器,除了剑以外,戈是较普遍的一种,其使用历史甚至比剑更长,大约是从殷代后期至西汉中期。本文拟通过对西南地区出土的青铜戈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古代居住于这一地区的各民族集团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和中原民族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以下的讨论中,仍然按照《我国西南地区青铜剑的研究》一文的体例,将青铜戈分成巴蜀地区和'西南夷'地区两大系统,每一系统之下,再按不同类型分别加以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巴蜀地区 中原地区 青铜文化 出土 西南夷 中原民族 西汉中期 青铜剑 石寨山
原文传递
秦汉瓦当概述 被引量:33
9
作者 陳直 《文物》 1963年第11期19-43,共25页
一、前言秦汉瓦当之发现,开始于北宋中期,宋王闢之《渑水燕谭录》卷八云:"秦武公作羽阳宫,在凤翔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祐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池得古筒瓦五,皆破,独一瓦完(按:羽阳宫遗址,现在宝鸡东关外火... 一、前言秦汉瓦当之发现,开始于北宋中期,宋王闢之《渑水燕谭录》卷八云:"秦武公作羽阳宫,在凤翔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祐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池得古筒瓦五,皆破,独一瓦完(按:羽阳宫遗址,现在宝鸡东关外火车站旁)。面径四寸四分,瓦面隐起四字,曰‘羽阳千岁’,篆字随势为之,不取方正,始知即羽阳旧址也。其地北负高原,南临渭水,前对群峰,形势雄壮,真胜地也。武公之初年,距今千有七百八十八年矣。武功游景叔方总秦凤刑狱,摹刊于石,置之岐阳宪台之瑞丰亭,以贻好事者。"(按:游氏原刻,现已不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城 瓦当文 秦汉 拓本 西安南郊 无极 西汉中期 文字 汉书 长乐
原文传递
战国至西汉时期滇池区域发现的西亚文物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增祺 《思想战线》 1982年第2期82-87,共6页
我们这里所说的西亚,是泛指我国西部边境以西直至地中海东岸的一大片土地。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曾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东亚和西欧及北非贸易上的交通要道,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樑绻糯泄纳唐泛臀幕蛭鞣椒⒄?必经西亚地区中... 我们这里所说的西亚,是泛指我国西部边境以西直至地中海东岸的一大片土地。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曾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东亚和西欧及北非贸易上的交通要道,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樑绻糯泄纳唐泛臀幕蛭鞣椒⒄?必经西亚地区中转;西方如希腊、罗马的商品和文化向东方传播,西亚地区同样是必经之路。战国至秦汉时期,我国和西亚的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由长安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云南 西汉时期 石寨山 石髓 文化交流 印度河 中原地区 西汉中期 战国至秦汉 交通路线
下载PDF
广州淘金坑的西汉墓 被引量:31
11
作者 麦英豪 《考古学报》 1974年第1期145-173,208-223,共45页
1973年初,我处配合兴建宾馆工程,在广州市郊淘金坑进行了古墓葬的发掘。在工地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和工人同志的积极协助下,在约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西汉墓四十余座,还有不少晋到明代的残砖墓。发掘工作从1月11日至2月27日止,共选择发... 1973年初,我处配合兴建宾馆工程,在广州市郊淘金坑进行了古墓葬的发掘。在工地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和工人同志的积极协助下,在约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西汉墓四十余座,还有不少晋到明代的残砖墓。发掘工作从1月11日至2月27日止,共选择发掘西汉墓二十二座,晋到唐的砖室墓四座。本文报导的是二十二座西汉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图版 西汉早期 腹径 广州地区 西汉中期 淘金 广州市 陶器 考古学
原文传递
南阳县赵寨砖瓦厂汉画像石墓 被引量:30
12
作者 闪修山 刘玉生 《中原文物》 1982年第1期5-8,共4页
赵寨砖瓦厂位于南阳市东郊潍儿河西岸,东临白河,西距汉宛城遗址约二公里;许(昌)南(阳)公路从厂北侧穿过,南与下关帝庙、陈棚村毗邻。砖瓦厂周围是汉墓较集中的地方。一九七六年二月四日,南阳市赵寨砖瓦厂在厂区东侧取土施工中发现画像... 赵寨砖瓦厂位于南阳市东郊潍儿河西岸,东临白河,西距汉宛城遗址约二公里;许(昌)南(阳)公路从厂北侧穿过,南与下关帝庙、陈棚村毗邻。砖瓦厂周围是汉墓较集中的地方。一九七六年二月四日,南阳市赵寨砖瓦厂在厂区东侧取土施工中发现画像石墓一座,博物馆组织人力进行了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画像石墓 博物馆 南阳市 随葬器物 长方形 西汉中期 墓葬形制 汉墓 白河
原文传递
试论早期铜鼓 被引量:29
13
作者 童恩正 《考古学报》 1983年第3期307-329,共23页
中国有关铜鼓的记载,如果从公元五世纪中期成书的《后汉书》开始,至今已有1400余年。西方人之注意到铜鼓,最早大约是1705年荷兰人罗姆菲尔士(C.E.Eumhpius)从印尼将一面铜鼓带到欧州而开始的。至于系统地研究铜鼓的学者,在国外首推奥地... 中国有关铜鼓的记载,如果从公元五世纪中期成书的《后汉书》开始,至今已有1400余年。西方人之注意到铜鼓,最早大约是1705年荷兰人罗姆菲尔士(C.E.Eumhpius)从印尼将一面铜鼓带到欧州而开始的。至于系统地研究铜鼓的学者,在国外首推奥地利人黑格尔(Franz Heger),他在1902年所著的《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一书,对铜鼓的分型作了最初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山铜鼓 石寨山 考古学 早期 东山文化 西汉中期 西南地区 黑格尔 民族 东南亚地区
原文传递
秦汉时代的并海道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子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8年第2期31-46,共16页
秦汉时代,随着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全国规模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发展。秦汉帝国重视交通道路的建设,为陆路运输的空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道路。自秦代起,重要的交通干线已通达各主要经济区。至西汉中期。
关键词 秦始皇 海道 《汉书补注》 秦汉时代 琅邪 地理志 汉武帝 史记 郡国 西汉中期
原文传递
云南晋宁石寨山第五次抢救性清理发掘简报 被引量:25
15
作者 蒋志龙 康利宏 程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7,1+97-99+1-2,共20页
云南晋宁石寨山墓群自1955年~1960年曾进行过4次发掘。1996年5月,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又对石寨山墓均进行了第5次发掘,共清理墓葬36座。M71为此次发掘的一座大型墓葬,葬具有棺有椁,随葬品共224件(组),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铁器、铜铁... 云南晋宁石寨山墓群自1955年~1960年曾进行过4次发掘。1996年5月,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又对石寨山墓均进行了第5次发掘,共清理墓葬36座。M71为此次发掘的一座大型墓葬,葬具有棺有椁,随葬品共224件(组),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铁器、铜铁合制器、金器、玉器、玛瑙器、陶器、石器及漆木器,依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具、礼器、装饰品、马饰等,其中叠鼓形铜贮贝器和筒形铜贮贝器造型极具特色。此批墓葬年代分属战国中期以前和西汉中期偏晚。本期同时刊发蒋志龙有关石寨山文化的研究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 墓葬 随葬品 生产工具 云南省 晋宁县 抢救 发掘 西汉中期 螺旋纹
原文传递
重庆巫山麦沱汉墓群发掘报告 被引量:24
16
作者 尹检顺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3-178,251-254,共30页
The Han period cemetery at Maituo,Wushan, is a quite large graveyard in the eastern Chongqing area, measuring over 100, 000 sq m, where tombs were discovered nearly 100. Through surveys it was known that they belonged... The Han period cemetery at Maituo,Wushan, is a quite large graveyard in the eastern Chongqing area, measuring over 100, 000 sq m, where tombs were discovered nearly 100. Through surveys it was known that they belonged to four types in structure:the earth shaft,arched brick- or stone-chambered shaft or cave,archless one of the same structure,and rock-cut tomb. Based on the material of the 19 tombs excavated, the author divides the cemetery into four phases,i. e. the mid Western Han,late Western Han,Wang Mang period and Eastern Han. The 300 or so intact pottery objects yielded represent a large variety of types and complete evolutionary sequences,and provide criteria for the periodization of the Han period tombs in the eastern Chongqiong area.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structure and funeral objects of the tombs, the eastern area of this cemetery must have been a clan graveyard and can exemplify the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couple joint burial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Western Han period. In addition,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meanings and profound implications of four symbol-incised pottery vessels and six pottery figur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形制 西汉中期 大泉五十 洞穴 竖穴土坑墓 墓群 弦纹 图版 巫山县 西汉晚期
原文传递
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1
17
作者 龚良 孟强 耿建军 《东南文化》 CSSCI 1996年第1期26-32,共7页
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龚良,孟强,耿建军汉代是我国古代葬玉之风比较盛行的时代之一,以玉衣敛葬则更是空前绝后,成为汉代丧葬制度的显著特征。玉衣是汉代上层贵族为显示其地位和追求死后不朽而穿着的一种葬服,其起源可追溯... 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龚良,孟强,耿建军汉代是我国古代葬玉之风比较盛行的时代之一,以玉衣敛葬则更是空前绝后,成为汉代丧葬制度的显著特征。玉衣是汉代上层贵族为显示其地位和追求死后不朽而穿着的一种葬服,其起源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地区 玉衣 西汉早期 面罩 西汉中期 玉片 徐州博物馆 使用制度 墓主身份 贵族墓葬
下载PDF
汉代的牛耕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振新 《文物》 1977年第8期57-62,共6页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一段时间里,生产关系比较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广铁制农具,兴修水利,提倡牛耕,改进耕作制度,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一段时间里,生产关系比较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广铁制农具,兴修水利,提倡牛耕,改进耕作制度,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西汉中期,大规模地提倡和推广牛耕,成为我国犁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举农百事,耕种为先。下面谈谈汉代牛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耕 汉代 西汉中期 农业生产 发展史 东汉 奴隶制 世界文明 我国古代 兴修水利
原文传递
论秦汉时代的陶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梁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6,共7页
从新石器时代起,灶就成为人们烹饪食物的重要生活设施。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告诉我们,当时的灶比较原始,就是位于半地穴式房屋中心的火塘,形态多呈不规则的圆形、方形或者瓢形。火塘的周围往往又是人们取暖或议事的场所。伴随着... 从新石器时代起,灶就成为人们烹饪食物的重要生活设施。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告诉我们,当时的灶比较原始,就是位于半地穴式房屋中心的火塘,形态多呈不规则的圆形、方形或者瓢形。火塘的周围往往又是人们取暖或议事的场所。伴随着居住环境由地下到地上的变迁,灶也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秦汉时代 西汉中期 发掘简报 汉墓 考古研究所 江汉地区 清理简报 文物 临沂地区
下载PDF
带扣略论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仁湘 《考古》 1986年第1期65-75,共11页
带扣出土数量很多,以往研究却作得不够。专门的研究文字只见一篇,就是冯汉骥先生所作的《王建墓内出土"大带"考》。我近年因为进行带钩的综合研究,自然涉及到了带扣的一些问题,因此草成此篇,冀识者指教。带扣是一种通称,从构... 带扣出土数量很多,以往研究却作得不够。专门的研究文字只见一篇,就是冯汉骥先生所作的《王建墓内出土"大带"考》。我近年因为进行带钩的综合研究,自然涉及到了带扣的一些问题,因此草成此篇,冀识者指教。带扣是一种通称,从构造上看,它主要有环孔和舌针两部分,功用是装于带头,便于解结。带扣可以用不同材料制成,珍贵的有金、银,尤以铜、铁质的为多,考古还发现过骨质带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扣环 带钩 出土 西汉中期 北方地区 高句丽 综合研究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